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系统性劳动不耐受疾病 systemic exertionintolerance disease (SEI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9-1 03:3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美国提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新名称发表于: 2月 11, 2015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个神秘的疾病,表现为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为特点的症候群,最常见的叫法是慢性疲劳综合症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也有人也把它叫做肌痛性脑脊髓炎或者慢性疲劳免疫功能紊乱综合征,有人把慢性疲劳综合征戏称为雅痞病或者雅痞型流感。

慢性疲劳综合症最早由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于1987年正式命名。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小组会议上对慢性疲劳综合症进行解释: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者以上,并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四项:

1)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

2)咽痛;

3)淋巴结痛;

4)肌肉酸痛;

5)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

6)新发头痛;

7)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

8)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小时身体不适。

临床医生常常将其误诊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延误了治疗。为了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效率,最近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委任一个委员会对该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命名,2月10日公布的报告中采用的新名称是系统性劳动不耐受疾病 systemic exertionintolerance disease (SEID) 。该报告认为,新名称更好地反映了疾病的关键症状,就是任何体力和脑力劳动后极端疲劳的表现,
其他症状如失眠和认知功能障碍都是继发性表现

研究显示,许多临床医生怀疑这种疾病是否真的存在,更多医生不了解如何诊断这种疾病。需要更特异的诊断标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过去的诊断标准也确实过于复杂,因此报告尝试简化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例如过去一种精神病现在被纳入这一疾病,如果抑郁症的表现是疲劳,那么就可以诊断为 SEID

患者和研究人员对这一报告都很激动,这一报告是对该疾病客观存在的进一步认可,而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甚至希望这种疾病能进入国际疾病分类 (ICD-10),全世界的医生都使用这一标准进行疾病分类和诊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5-9-1 03:37:5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缺乏在这一疾病患者的大脑中找到脑炎存在的证据,因而“肌痛性脑脊髓炎”这一命名也不是十分合适。而肌肉疼痛(myalgia)也并非是疾病的核心症状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5-9-1 03:38:2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疾病的核心特征,即任何一种类型的活动——无论是体力活动、认知活动或是情绪活动,都能对患者的各个器官系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5-9-1 03:39:1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患者出现下述“疾病核心症状”,即可进行诊断:

?        日常活动功能受损(Impaired day-to-day function)
?        强体力劳动、强脑力劳动或激烈的情感表达后症状出现加重(Worsening of symptoms after physical, emotional or cognitive exertion),即劳累后不适(post-exertional malaise)
?        睡眠后症状未能得到改善(Unrefreshing sleep)

除核心症状外,患者还需出现至少一项下述症状:

?        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        站立时出现症状(Onset of symptoms when standing up),即直立不耐受(orthostatic intoleranc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6-2-17 14:13:47 | 只看该作者
主要怎么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3 0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