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7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闲读《蘇秦連橫約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5-7-2 22:4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旻旻 于 15-7-3 00:50 编辑

闲读《蘇秦連橫約從
文/旻旻

  悠长假期,悠长午后。闲暇读书,恰是消暑解乏的好时光。当我沉浸在平时没时间阅读的书里时,时间和空间变得浩大无垠。因为暑天潮湿的空气,明亮的阳光,甘醇的清茶,入心的文字,以及阅读时播放的安静如水的轻音乐曲子,仿佛记忆也变得活跃起来,一颗心似乎也变得更为善感,敏锐而具足。

  昨晚读了《蘇秦連橫約從》,是之前制订的长假选读的文章之一。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战国策》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属于国别体杂史。内容主要记叙战国时一些策士谋臣游说诸侯、互相辩难、鼓吹合纵连横的言辞和活动,称颂他们的聪明才智。西汉时刘向对此进行了整理,按国编排(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笔调夸张恣肆,其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逼真传神,尤善于借助寓言故事来说时抽象的道理,表现了战国策士纵横辟阖、铺张扬厉的文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但是,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战国策》中的一些文章内容不够真实。作者往往夸大了策士的作用,并且对策士们朝秦暮楚、阴谋暗算和不择手段地追求荣华富贵的行为却抱以欣赏的态度。这无疑是本书的局限和不足。本篇《蘇秦連橫約從》中的苏秦,其性格和价值观取向亦当属此类无疑。

  本篇记录了战国时著名策士苏秦游秦说赵、连横约纵的游说活动。最初,苏秦向秦惠王献“连横”之策(即:秦国与六国中的个别国家建立联盟,打击其他国家。东西向为“横”,秦在西,六国在东,故以秦为中心的联盟,叫“连横”)未被采纳,穷困潦倒,狼狈而归,备受家人轻视和冷落。于是他发奋读书,潜心研究天下大势,顺应六国联合抗秦的需求,向赵王献“合纵”之策(即:南北向为“纵”,六国联合抗秦为“约纵”或“合纵”),取得成功,封地拜相,权倾六国。于是家人一反故态,对苏秦敬畏非常,展现了世故人情的冷暖。

  通读全文,个人觉得,文章的卓绝之处,不在于苏秦游秦说赵的活动,不在于他的“连横”、“约纵”这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论,也不在于他刻苦攻读、引锥刺骨的细节,而在于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对他的态度变化,对比极其鲜明。

  苏秦游秦说赵的活动,以及其“连横约纵”——这前后截然相反的政治言说,连同其发奋读书、引锥刺股的行为,其内驱力都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的私利,是对权势富贵的汲汲营求和顶礼膜拜。所以,虽说他才识不凡,能言善辩,善于为人主出谋划策,但其自身的逐利本质,使得他没有自己固定的政治主张和崇高理想;同时,在他的这些处心积累“往上爬”的成就动机的驱使下,从而生发了他所特有的一系列翻云覆雨、朝秦暮楚的逐利行为。其性格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战国时期的策士当中显得尤为典型;究其心理及人格特质,乃是没有坚定节操和独立人格的“灰色的卑琐人生”。

  前面有说,本文的特出之处,则在于对比手法的应用,着力描绘了苏秦得势前后其家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令人感慨万端。

  当苏秦一开始以“连横”之策说秦失败后,落魄而归,全家上下无不对他轻视和淡漠。摘一段:

  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蘇秦喟然歎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

  当苏秦后来以“合纵”之策游说赵王并取得成功后,深得赵王赏识,于是封地拜相。从此,苏秦又以“合纵”决策人的身份联合六国以抗秦。自此,他一下子从一介平民跃身为权势显赫、无人可匹敌的风云人物。当他游说楚王时,路过家门,全家一反常态,对他恭敬复敬畏有加,与前文说秦失败、落魄而归的轻慢形成强烈的对比。尤其通过苏秦兄嫂的对话,慨叹了人情的冷暖及世态的炎凉。摘一段:

  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裡。妻側目而視,傾耳而聽;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蘇秦曰:“嫂,何前倨而後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由以上两处鲜明的比照,我们既可看出苏秦的性格行为,以及价值观体系中,对权势富贵的汲汲营求及强烈的、近乎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意识。其性格和心理特点,在战国时期的策士中显得尤为典型;同时,由此也折射出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群雄并起、世人普遍崇尚功利、淡薄人情的炎凉世态和时代弊端。

  当然,也想更客观、中肯地评价苏秦。他的翻云覆雨、朝秦暮楚的逐利行为、对富贵权势的汲汲营求,以及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意识,确实不可取;但这离不开当时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大背景,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人心太功利、也太势利了。

  由古及今,生发联想。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对照当今之世的浮躁纵欲,其情势不也一样很鲜活么?尤其对于时下,红尘滚滚,物欲横流,官商勾结,唯利是图,诚信流失,坑骗之风盛行,包二奶成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势利,人际关系的商品化等,凡此种种,皆为世人浮躁纵欲,从而迷失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所使然!读史明理,借古讽今。读《战国策》,乃见世相人心,其警世寓意,引人感慨,启人深思。

(旻旻2011-7-24三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5-7-3 19:31:12 | 只看该作者
文笔写得很好,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5-7-4 15:01:18 | 只看该作者
向往晨曦 发表于 15-7-3 19:31
文笔写得很好,支持一下!

谢谢晨曦妹妹的鼓励!这篇呢,是旧作。现在看来,文中观点,必须要诚实告诉你,恐有失偏颇。因为在当时,只读了《战国策.秦策一》。而今礼拜六,我特地通读了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对苏秦又有了新的认识。妹妹你若感兴趣,不妨看看下面回复墨清的帖子。盼多提宝贵的意见。诚如你说的,东北人,个性耿直,直说,无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5-7-4 15:3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旻旻 于 15-7-4 15:54 编辑
砚谷墨清 发表于 15-7-3 19:55
苏秦佩六国相印,不能一见,深以为憾。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嗯嗯,先说个题外话,墨清你是否喜欢辛弃疾?我个人是喜欢的,连同他的牢骚都是豪迈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他的词,颇多用典,当真渊博。

再说到苏秦。斯为旧作。如今后来,必须要诚实地告诉墨清才子:在这篇旧作中,我对苏秦的评价有失偏颇。因为在当时呢,我只读了《战国策.秦策一》中关于苏秦的章节;今天特地通读了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列传第九》,两相对照,对苏秦又有了新的认识。

司马迁对苏秦的评价是同情和赞赏有加的。诚如原著所说: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对于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回来后受到全家人的鄙视,从而他发愤苦读,引锥刺股,及至后来佩六国相印而衣锦荣归,妻嫂一反故态,对苏秦恭敬、畏惧有加。对这件事,《战国策》与《史记》的说法不一。个人觉得呢,对历史、历史人物,要多方面的读史书,多角度看待和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其一。否则,观点必然是有失偏颇的。

在《战国策》中,写苏秦的慨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而在《史记》中,司马迁是这样写苏秦的喟叹:“`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在这里,司马迁换角度看问题和思考。于是,在他的笔下,将原先的一种有关于苏秦醉心于功名利禄的评价,换了说法,以新的视角和思考,不仅让人看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更看到一个在困辱中发愤自强、终至获得成功的、进取有为的苏秦。除此,还看到苏秦注重宗亲朋友情谊的豪迈的一面。

这是今天的读书偶得,不知墨清才子以为然否?不当之处,盼多雅正!:)

谢谢墨清才子,周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5-7-4 23:29: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旻旻 于 15-7-4 23:32 编辑
砚谷墨清 发表于 15-7-4 16:17
少时爱豪放,所以辛弃疾也是所爱。比起苏轼,有时候我觉得辛弃疾不算一个十分看得开的人,比如“郁孤台下 ...

同感墨清才子!苏轼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词人。苏轼的词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时空的哲理式的感悟见长,因为他看得开、参得透,从而情感归于平静,这种平静是深沉的;而辛弃疾词的感情是炽热的,更多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以及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再就是,辛词用典颇多,也许有人觉得他掉书袋,但是个人觉得由他的词中的大量的典故,可通历史古今、世相人心,咏味不尽。

曾经,在一家广告公司(户外广告)做平面设计,做得很不开心,经常通宵达旦;老板脾气火爆、抠门,只能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当时,心里很苦闷,想走人,然而合同期未满,若主动辞职要付违约金的,恰逢离合同期满还有大概一个多月吧。于是,就自我安慰,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从而将情趣转移和寄托到读词当中,就是每天乘公车来去公司的三刻钟里,坐在车上,读宋词。虽然只是每天短暂、匆促的三刻钟、醉心于这匆匆而珍贵的的三刻钟,从而得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琐屑与平日的不快。至今回想起来,这是一段人生难忘的光阴。

也要感谢墨清推荐我读《史记》。正如你所说:“太史公司马迁是比较客观的去看待历史”。通过读《史记》的相关章节(《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史记.张仪列传第十》),从而更客观、公正地评价苏秦与张仪。

关于苏秦与张仪,之前呢,只知道此二人都师从于鬼谷子,都游说于诸侯,都是战国时纵横捭阖的策士。苏秦主张合纵,张仪主张连横。苏秦还曾有恩于张仪。即在张仪投奔苏秦时,苏秦故意羞辱张仪,使其愤而去秦。而苏秦在这个过程中暗中帮助张仪,使他见到秦惠王,最终秦惠王拜张仪为相,参与军政要务和外交。张仪也是后来知道苏秦有意激怒他,为的是让他发奋图强。

关于苏秦之死,通过读《史记.苏秦列传第九》,而知,原是齐国的大夫为争宠,派人刺杀了苏秦。苏秦遭刺,刺客逃走,抓不到。苏秦在咽气之前,对齐王说,希望在他死后,以其助燕乱齐的“罪名”,将他车裂示众,如此,杀他的凶手就会自行暴露。齐王照做了,果然凶手自行现身,齐王将凶手正法,为苏秦报仇。从中也看出苏秦的谋略、胆识过人,连齐王都为之感佩,为其报仇。可叹的是,自苏秦之死,合纵之策瓦解。

今晚还通读了《史记.张仪列传第十》。司马迁对张仪的评价是:“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个人觉得,相比苏秦,张仪更加精于威逼利诱、权谋诡诈。张仪张扬、暴露苏秦合纵之策之短,以促成连横之策,只是用以附会他一己的主张,心胸不如苏秦开阔。再参照《史记.苏秦列传第九》,司马迁对苏秦的评价:“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由此可见,司马迁还是更多地同情苏秦,为苏秦正名,正面评价苏秦因受辱而发愤自强的精神,最终功成,佩六国相印。人生豪迈。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不妥之处,还请墨清才子雅正。

一枚观点不成熟的小文,引来论坛管理员的指导,从中可见阳光管理层对传统文化版块的重视和殷切的期待。在这个专业的领域里,深感自己过去所学太过泛泛!真的要下功夫,沉下心来,不断学习和精进。

承蒙赐教,学到很多,真的很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5-7-5 23:21:51 | 只看该作者
砚谷墨清 发表于 15-7-5 22:28
也从你这里学到很多。
师从鬼谷的还有另外两人,孙膑和庞涓。为了这些人我甚至把《鬼谷子》找来看了一遍, ...

墨清才子过谦啦。主要是向你学习。
原来孙膑和庞涓也师从于鬼谷子。只知道他们两人原是同窗,后来庞涓先出山,见魏王,被拜为统帅,掌实权。孙膑继续在山上师从鬼谷子,学到孙子兵法的精髓。然后下山,也去见魏王,并投靠庞涓。宠涓嫉贤妒能,害孙膑,使他蒙受刖刑、鲸面。并且,庞涓还不放过孙膑,假意待他好,叫他背出孙子兵法。不知情的孙膑,还真照做了。后来还是有人告诉他实情,说庞涓只等你背出孙子兵法,就要弄死你。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对着庞涓装疯,才算保信性命。最终孙膑逃到齐国,得齐王赏识,拜为军师。最后孙膑和庞涓两国交战,孙膑赢了,报仇杀了庞涓。


ps:关于孙膑与庞涓这对宿敌、冤家,事情是知道一点儿,只是记不确切了,所以百度看了一下,这个必须要诚实地告诉墨清才子的。还有啊,这两个人,又让俺一时想起李斯与韩非,也是同窗,师从荀子,法家。结果李斯嫉妒韩非,把他下狱、害死(好像是这样的吧)。叹!


另:有专门独立的著作《鬼谷子》吗,还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不懂,请教墨清才子!


晚了,墨清请早点休息!明天上班好有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5-7-9 19:36:56 | 只看该作者
砚谷墨清 发表于 15-7-8 15:00
《鬼谷子》有独立的书,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弄来看看。

嗯嗯,知道了。若有空,会找来读读看的。多谢墨清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4 00: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