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理治疗有无副作用

[复制链接]

我玩的应用: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10-13 10:37: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Prescilla 于 14-10-13 16:11 编辑

http://m.baidu.com/from=1000953b ... D6em035t2xuaNm1rQ-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4-10-13 10:37:45 | 只看该作者
心理治疗有无副作用
信息来源:|发布日期: 2004-09-13
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看心理治疗的“副作用”
吴和鸣(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
经过多年努力,心理治疗逐渐走进公众生活之中,呈现让从业人员感到欢欣鼓舞的大好局面。各种传媒都在倾听心理治疗师的声音,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殴下讨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显得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始终需要对治疗本身进行审视并接受督导,这是治疗的基本要求。同样,对心理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展开讨论,对心理治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保持足够的警惕性,这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科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宏观层面考察心理治疗的副作咱,必须深入探讨心理治疗发展的历史。从医学的角度看,精神分析起源于癫症研究,在弗洛伊德的时代,神经症所关涉的那些疾病现象在病理解剖学占优势的整个医学范畴中无疑是个异类。是弗洛伊德开创性的工作,赋予那些所谓"功能性"疾病以"生命"。但从医学发展看,神经症概念在不断辅小且极不稳定,一些早先被认为是功能性的疾病,其器质性改变已被证实。神经症的命运大概昭示了精神分析的未来,尽管精神分析改换门庭,成为"以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尽管精神分析不断拓展自己的疆域,把触角伸向人格障碍和心身医学等领域,但发展迅猛的神经科学及基因研究等,越来越多地揭示人类心理行为的客观基础,心理治疗的科学性从它诞生的那天便面临挑战,现在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片面强调疾病产生的个体心理学因素(这种强调在必须倡导和普及心理治疗的现代中国尤为重要),忽略现代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比如,对于各种抑郁状态而言,新型抗抑郁药物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心理治疗不能片面地排斥药物。
心理治疗的另一个副作用是把焦点集中在个人,特别是个人早年经历,而忽略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对个人的影响。在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上,以弗洛姆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更注重后者。对于现代中国,久远的社会文化传统,现实的政经变革,均交织、激荡在每一个个体的心理世界,这就要求心理治疗必须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目光,不能割裂历史和脱离社会整体。个体的早年经历来自父母所构成的环境,而父母则是整个社会变革后果的承担者,经历过文革创伤的父母必定会对子女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这是不可以漠视的。
在美国,心理咨询起源于职业选择和学习指导,在当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及学校心理咨询也逐步发展起来,尽管我们晚了许多年,但毕竟开始起步了。当教师建议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去找心理老师时,我们期盼已久的心理治疗职业化阶段就已经出现了。这是很大的一个飞跃,但同时第三种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也随之而来。职业化意味着心理治疗自身长足的进步,然而,分工的精确也带来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当教师把所谓"问题学生"推介给心理老师之后,教师"教书育人"中的部分责任也一并交了出去,而长期存在的教师素质问题即被遮盖起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4-10-13 10:38:43 | 只看该作者
从理论及治疗师个人的角度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
刘丹{清华大学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博士 心理咨询师}
一、心理治疗有作用吗?
副作用是指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不好的作用。心理治疗有副作用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问的是:心理治疗有作用吗?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至今,心理治疗的各种学派、体系不断涌现,交替更迭。1986年,有报告表明,心理治疗学派多达400种以上。这说明心理治疗一定有用才会发展如此迅速。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有关研究证明心理治疗是有作用的(钱铭怡,1994)。如此众多的心理治疗流派的出现恰恰也说明了这些方法存在明显不足。有不足,当然就会带来副作用。
二、副作用的来源
副作用的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理论的不完善造成的。二是治疗师自身特点造成的。
三、理论的不完善与应对方法
1、理论的不完善
心理治疗的理论来自心理治疗家对人格的解释和对人格发展和形成的认识。每种心理治疗方法都建立在其独特的人格理论基础之上。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心理治疗指导思想的来源和基础。心理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哪一种理论可以令人信服地、比较全面地解释人的心理现象。而人格研究是心理学中的难点,光是人格的定义就超过120种。人格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庞大、结构最复杂的理论(陈仲庚,1994)。现有的人格理论众说纷纭,各有侧重,但始终没有大一统的理论。每种理论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探索。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治疗理论也就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也同样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
比如:精神分析治疗通过自由联想和对失误、梦的解释等,把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动机愿望召回到意识中来。治疗者通过多次的揭示和解释,使病人摆脱现今的心理困扰,放弃那些不成熟的情绪反应,获得良好的适应,由此达到治疗的效果。但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过于强调过去体验对现在的影响,忽视引起、维持现时行为的现实剌激。过分看重生物驱力,忽视个人期望、努力的作用(王磊,1994)。长期进行精神分析治疗,就可能给病人带来一种误导,在遇到问题时,倾向于寻找外因,或早期经验,而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放弃现时的努力。而这是与心理治疗的根本目标助人自助相违背的。
行为治疗也同样可能存在副作用。行为治疗有许多种类和技术,但都有共同的特点:重视现在的各种症状,强调新近的而不是过去的决定因素,外在行为的改变被看作是评定疗效的标准。但行为治疗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对人心理本身的关注。在对一些神经症的治疗中,行为治疗很快会使病人的一些症状减弱甚至消除,如强迫性洗手,但病人不久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或症状。治疗师同病人一起关注症状本身,加强了病人的不良人际沟通模式,即通过症状引起别人的关心。表面上看,治疗了问题,实际上,治疗师认同了病人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就强化了症状。
认知治疗认为认知上的歪曲与局限,导致了情绪的紊乱和行为的适应不良。其治疗的关键是改正人的认知。但认知理论忽视了动机和情绪在人格中的作用。所以单独进行认知治疗时,有部分病人的反馈是,道理可以想得通,但实际对生活的改变却不大。单独的认知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常常是使某些病人更加纠缠在观念中,无法突破自我的局限,没有行为上的实质变化。
2、如何克服心理治疗理论不完善带来的副作用
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从最初开始的各自坚持单一的理论学派的"分"的倾向,到现在的多种方法理论兼容并蓄的"合"的倾向,反映了人们对单一理论流派的缺陷的不满,及对其它理论学派长处的正视。加菲尔德曾经指出,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发展的结果之一是该领域正向着具有科学性的折衷主义的方向发展。对于由不同治疗方法自身缺陷所带来的副作用,可以通过广泛涉猎不同流派的理论和技术,兼收并蓄,在实际工作中全面综合使用来避免。史密斯1982年对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分会及咨询心理分会的四百多名成员的调查显示,理论倾向为折衷主义的为数最多,占41%(钱铭怡,1994)。我国正在开展的心理治疗职业资格认证工作中,如果能强调对不同理论的灵活、综合运用能力,则有可能减少心理治疗实践中理论不完善带来的副作用。
四、治疗师自身特点造成的副作用及其应对方法
1、治疗师自身特点造成的副作用
除了理论本身的局限外,运用技术的人自身的特征也有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这些特点包括:治疗师的价值观、个人经历、专业背景、人格特征、治疗关系等。
治疗师是人,不是神。治疗师的价值观有积极的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治疗师有意用积极的一面去影响、引导来访者,但消极的一面也会无意识地产生影响,给来访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比如一个治疗师从个人角度出发是完全不接受同性恋的,当有同性恋倾向的来访者来咨询时,他所表现的态度很明确,是试图帮助其矫正同性恋的倾向。无论矫正是否成功,来访者都会在承受外界压力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治疗师的否定。这种否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而不是缓解来访者的焦虑。这是治疗师缺乏多元价值观念和宽容精神所造成的。这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消极影响并产生副作用,这也表明治疗师对自身局限性缺乏自知。
心理治疗中治疗关系的双重性也会带来副作用。无论遵循什么理论流派,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对于来访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往生活经验的人际关系模式。心理治疗正是利用这种人际关系的新规则,来提高来访者的自知力,矫正其认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但中国的来访者在意识和潜意识中都需要把心理咨询、治疗关系和他们可以理解的关系结合,或者把它比附为朋友关系等(朱建军,2002)。治疗师一旦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了关系性质的改变,就等于认同了来访者过去人际交往中的部分模式。而来访者旧有的关系模式恰恰是维持其旧有行为、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认同其旧有模式,就是在无意识地帮助来访者维持问题。治疗关系因此成了治疗目的的阻碍。
治疗师过去的经历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作为一个人,心理治疗师也难免有自己的未完成之事。这些未完成之事不仅会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干扰,也会在咨询过程中浮现出来,从而影响到咨询关系(陆晓娅,2002)。由于过去经历的影响,任何治疗师都会有一些"盲点",他们可能会看不到。治疗关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自己的某种需要,而这有可能是以牺牲病人利益或造成对病人的伤害为代价的(徐勇, 2002)。
治疗师个人的情结和人格,有时会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对病人的诊断,还会影响到与病人的关系。个人情结导致的与病人过分认同,就会使治疗关系失去中立性和客观性。而个人情结导致的互补性认同,即把自己当作病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有害的。因为这样会使对方的超我得到加强,而这恰恰与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加强自我"背道而驰(苏晓波,2002)。
2、如何克服治疗师自身特点带来的副作用
对于由治疗师自身的局限所带来的副作用,接受正规、系统的培训是最重要的预防手段。正规、系统的培训包括对不同理论流派的全面学习,综合运用不同流派技术的实践,多元化、系统思维能力的训练,自我价值观的澄清和反省,对治疗师自身的精神分析等。此外,督导制度的建立也是必须而急迫的(樊富珉,2002)。
五、接受心理治疗的副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并不能因为有副作用就放弃心理治疗。关键不在于心理治疗有没有副作用,而是如何了解副作用,避免副作用。接受心理治疗的副作用的存在是治疗师职极价值观的体现。帮助来访者理解心理治疗的局限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是帮助其成长、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因为接受心理治疗的不完美,就好像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是积极的人生观的体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4-10-13 10:39:42 | 只看该作者
从治疗师专业培训的角度对心理治疗副作用成因的探讨
方新(北京大学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副主任心理治疗师)
心理治疗是否会对病人造成副作用,理论上认为应该是会有的,如同"凡药三分毒"。但大部分情况下心理治疗的主要的正性作用远远大于副作用,本文在这里只探讨心理治疗的积极作用小于副作用时的原因。
就像药物能解除大部分病人的病痛,但总有一些具有某些特质的病人会有副反应一样,心理治疗也是如此。但从理论上讲,如果治疗师具有良好的理论背景和培训背景,对心理治疗有足够的认识的话,他是有可能避免某些副作用产生的。笔者认为,心理治疗的副作用主要是由于心理治疗师专业背景(理论的、实际培训的)的不足造成的。这种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治疗师对心理治疗在技术层面的认识不足
1. 对治疗动机认识不足:如果治疗师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他应该了解如果病人没有治疗动机,心理治疗是没有可能真正开始的。
笔者曾接待一个暴露症病人。在初次访谈时,笔者询问了"是否历次求诊都是找的女性治疗师?"和"是否每次谈得都比较愉快,但问题都没有解决?"两个问题。在得到了肯定回答之后,笔者就和他探讨治疗动机问题,"您来这儿是感觉和女性治疗师谈您的暴露经历很愉快,还是真的想改变自己的?"(实际上,病人是到诊室里在女性治疗师面前再一次"暴露")并且建议"在您把这个问题考虑清楚之前,心理治疗不会真正开始。等您考虑清楚之后再来找我。"之后他没有来,但到了本门诊另外一个女性治疗师处以另外一个名字再次咨询,该女性治疗师到笔者处寻求督导。在病人第二次来诊时,治疗师又和他探讨治疗动机问题,该病人此后未再来诊。可以看出,该病人以前的心理治疗经历对其改变具有某种副作用,一方面在女性治疗师面前的暴露行为得到了强化,另一方面其治疗动机更减弱了。
2. 对治疗关系认识不足:如果治疗师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他会对治疗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出于病人或治疗师自己的什么原因会影响治疗关系等有清楚的了解。虽然不同的学派对"良好的治疗关系"有不同的定义,对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但都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治疗关系,心理治疗就像一座建立在沙滩上的大楼,即使治疗师有再漂亮的治疗技术,也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会遇到有人格障碍的病人,他们会在诊室里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举动,挑剔、攻击等行为,引起治疗师愤怒、讨庆、排斥等情感反应,如果治疗师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正是病人的问题所在,就会在诊室里与其重复病人在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病人也会激起治疗师正性的情感,如果治疗师未经良好的培训,可能就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听任自己对病人的正性情感影响治疗关系。这通常会表现为在治疗设置上的松动,治疗师可能会为病人免减费用、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次数、改变治疗地点等。上述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病人在治疗中获得心理的成长,反而可能带来消极的作用。
3. 对治疗目标认识不足:如果治疗师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他会对治疗目标有不同的深度这一点有很好的理解。即使治疗师清醒地知道病人的问题是在深层,如果病人没有准备好进行深层次的治疗,或者治疗师经过努力仍没能让病人在心理上准备好时,治疗师还是应该尊重病人的选择。因为病人的无意识是最聪明的,它知道自己能承受多少,它知道自己是更愿意带着症状继续生活,还是有能力去面对痛苦的过去。如果治疗师贸然行事,可能使病人轻则"脱落",并对心理治疗的作用产生怀疑;重则因过去压抑的痛苦经历回到意识、可自己无法面对而产生问题。曾有位女病人在治疗师挖掘出其幼年曾被性伤害的经历之后自杀。
消除症状是很多病人(如强迫症病人)的治疗目标,治疗师应该试图让病人接受:适应生活才是治疗目标。如果治疗师也和病人一样地把消除症状当成治疗目标的话,治疗就会陷人一个怪圈,病人会因为治疗师没能帮他消除症状而埋怨治疗师,也会对心理治疗产生怀疑。
还有些病人把从治疗师处得到解决他现实问题的方法作为治疗目标,而拒绝自己拿主意、自己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治疗师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令自己穷思竭虑,不断为病人出谋划策;病人在治疗中所学到的是依赖治疗师,把治疗师作为人生导师,这样,心理治疗就阻碍了其自身的人格成长。
4. 对治疗技术认识不足:受过良好训练的治疗师会知道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治疗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技术。而现实生活中,有些治疗师因为缺乏精神病学方面的知识而给已经严重抑郁、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做认知治疗的现象;甚至出现有的病人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自杀而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的情况;而有的精神病学背景的治疗师因为缺乏心理治疗技术方面的知识,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请注意他们此时的身份是心理治疗师,而非精神病学家)对需要长期心理治疗的病人(如:强迫症、惊恐发作等)进行简单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之后就开出药物,令病人感觉到"心理治疗"也救不了我,药物又不真正解决问题,而对心理治疗缺乏信心,甚至对继续活下去也缺乏信心。
对于某些病人需要采用心理治疗的特殊技术,比如,对于心理创伤病人的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表明,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治疗形式对这类病人不起作用,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如果治疗师没有这个知识而盲目地把创伤病人表面已经结茄的深层感染灶打开,而又无力处理的话,就会让病人产生再次创伤的体验。因为病人以前在创伤中体验到的就是"没人能够帮助我"的无助感和被抛弃感。如果病人以前还能带着"感染灶"继续生活,只是生活质量不高的话,那么现在经过一场未做处理的打开,可能就会对生活彻底绝望了。
心理治疗中某些不恰当的处理,还可能会制造出一批心理治疗师的"杀手",他们游离于"著名的"心理治疗师之间,一次次的失败的治疗经历令病人对心理治疗以及自己的康复产生绝望的心理。
二、治疗师自身的价值观的影响
如果治疗师接受过良好的专业培训,他会了解到自己的价值观有可能影响治疗过程。治疗师如何看待工作、享受、婚姻、性、友谊、孝顺、金钱、情感等都会影响其对病人的理解和治疗,治疗师应该对此有所意识。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当治疗师面对一个对婚姻不忠的人、不赌养老人的人、妓女、只会工作不允许自己享受的人、有多个性伙伴的人、双性恋或同性恋的人时,自己的价值观就有可能通过影响治疗关系而给治疗带来副作用。
三、治疗师自身的人格问题的影响
如果治疗师有良好的专业背景,他会对如何避免自己的人格问题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这一点非常注意。在系统的心理治疗培训开始,每个人都会面对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成为心理治疗师?"是要解决自己心灵的痛苦?还是要被人崇拜的感觉?还是要被人当成权威的感觉?还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如果不分析自己从事这一职业的动机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它就会在治疗过程中成为导致副作用产生的重要因素。
每个治疗师的人格也都是自己过去经历的结果,与他人的互动时都带有自己的个人色彩,这也会体现在治疗关系中。所以治疗师接受个人体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使治疗师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将自己在人际互动中的无意识冲突意识化,而减弱它对治疗关系的影响。否则,有的治疗师会令病人崇拜他,有的会在病人不顺从他时攻击病人,有的会对某些病人冷漠,有的会向病人打听与治疗无关的病人的个人信息,有的会在无意识中给病人当爸爸、当妈妈,给予病人过多的关注等等,都会对治疗产生消极作用。
四、治疗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影响
在欧美国家,对治疗师职业有着严格的道德伦理规范要求。在系统的专业培训中,伦理道德规范是一门为期半年或一年的专业培训课程,是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必修课程。
在西方,比较多见的是男性治疗师对女性病人进行性伤害。有的男性治疗师缺乏职业道德,对软弱的女性病人进行性侵犯,对对方心理上的伤害雪上加霜。某些有过性伤害历史的女病人,会在生活中及治疗中元意识地把性作为她的一个武器或者一种"应付策略",男性治疗师若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就可能会成为她的俘虏。这种情况对病人的心理的影响实际上是消极的。
有的治疗师利用病人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东西,金钱、名誉、子女好的上学机会或就业机会、配偶调动工作等。这些情况必然会通过影响治疗关系而对治疗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4-10-13 10:40:17 | 只看该作者
对心理治疗副作用讨论的思考
张一峰(太原中国辐射防妒研究院医院主任医师)
思考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副作用,自然联想到临床中关于药物副作用的讨论。每当提到药物的作用时,人们会同时提到药物的副作用。药物副作用作为一个专用词汇,有严格缜密的定义,有特定的科学内涵。现代关于药物副作用的研究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的讨论,一方面对于进一步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起到促进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制约着病人的遵医行为。有关的讨论为医疗结果提供了进一步保障。比较起来,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相关的因素要复杂的多,性质也完全不同。这种情况不是仅仅以作用与副作用这两个词就可以概括的。依据《辞海》的解释,"副作用"泛指在主要作用之外的作用,多指不良反应。药物的作用能够较准确地体现关于副作用的概念。尽管药物的副作用与治疗的目标无关,甚至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但它是药物作用的一部分。医生将药物作为治疗的媒介。病人在得到药物治疗的同时,也承受着药物副作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这是药物副作用的特性,医患双方都必须接受。
药物作用是一个生理过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个心理过程。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可以简单的用作用和副作用来评价。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一,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发挥作用不借助于药物、手术等媒介,但是离不开良好的治疗关系。由职业助人者(治疗师,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建立的这种职业性的人际关系,特点是共情、尊重、互动和宽松。这是一种有治疗作用的助人关系。第二,心理咨询与治疗是一个具有发展特征的心理过程。因此其治疗目标和治疗计划的制定以及疗效评价必然具有阶段性,是动态的和变化的。常常需要把近期评估与远期随访结合起来进行。第三,自愿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来访者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有主动权和放弃的自由。可以自主决定何时开始,何时停止,作出符合自己意志的选择,并为此承责任。第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供的是专业性帮助,在其他的非治疗情景中是不可能提供的。第五,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较其他行业具有更加严格的培训和督导制度。尤其是督导制度能够促进治疗师本人技术的提高和心理的发展。相应的法规也在制定与实施中,相信这将进一步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
由治疗师和来访者双方构成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行为主体。这项工作旨在帮助来访者成长,发生某些变化,消除或减轻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影响,使之能够比过去更好的创造性的适应现实生活。因此不适合简单地采用"副作用"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否则,容易引起误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4-10-13 11:19:19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呢??空白的哟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4-10-13 11:26:57 | 只看该作者
starlamb 发表于 14-10-13 11:19
标题呢??空白的哟

空白是最好的标题,心理治疗,各种说词都有,每人理解不同,我的理解,大部分心理咨询师是没本事治病,但是有本事收费.

点评

从个人体验来看,80%的咨询师/治疗师都不具备治病的能力。病人想要改善个性的愿望很美好,但业界的现实不能让人如意  发表于 14-10-14 06:58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4-10-13 16:12:35 | 只看该作者
哦,没给标题? 谢谢提醒,添上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4-10-13 17:28:58 | 只看该作者
太原中辐院医院十几年前还是个屁点大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后来迁址扩建成二甲~这个二甲在俺心目里不如个一级甲等老厂矿职工医院~现在这医院评级乱七八糟~水分太大~某些部队三甲都是承包科室木有个正经大夫~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4-10-13 20:19:08 | 只看该作者
说点什么吧。
医生请进门,修行也是在个人。再好的医生也不能医好每个病人,话是这样说的,但是要找一个尽量好的医生,自己病好的机会就大的多。

点评

是的找对好医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心理治疗这个行业,乱想丛生,准入门槛过低,病人可不能病急了乱投医哦  发表于 14-10-14 07:04
是的,选对医生至关重要,尤其是心理咨询/治疗这一行业,乱想丛生。咨询师/治疗师的大都很主观武断,碰见他们,对来访者来说是费时费力费钱  发表于 14-10-14 06:53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4-10-14 06:27:24 | 只看该作者
小丁 发表于 14-10-13 17:28
太原中辐院医院十几年前还是个屁点大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后来迁址扩建成二甲~这个二甲在俺心目里不如个一 ...

的确从此人发言看来,内容空洞无力,估计治疗水平很差,就属于那种会带来大量副作用的那种治疗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2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6-2-1 21:35:29 | 只看该作者
要看情况哦,心理治疗有心理治疗的效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08: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