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绘画治疗和沙盘疗法相关资料集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5:54:03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14张同延房树人揭开你人格的秘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 ... 1-103.3.5-2.1-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5:55:15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15张同延房树人揭开你人格的秘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 ... -1-87.3.1-2.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5:55:50 | 只看该作者
视频: 16张同延房树人揭开你人格的秘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 ... -1-87.3.1-2.1-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6:00:19 | 只看该作者
自画像分析分享到:02013年05月06日 19点13分

分析前的准备
由于作画是人们和外界沟通最原始、最直接的工具,能够表现出人们自己潜意识或隐意识里的对世界的看法,尤其对于那些没有经受过画画训练的人,其作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内心的驱使下表现自己最真实想法的过程。

虽然自画像测试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测试,但如果是正式的商业测试的话,最好能够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准备:

(1)  如果有条件的话,在一间单独的房间里进行自画像的测试。

(2)  严格意义上自画像测试不进行时间限定,大多数画自画像的人所用时间都在5分钟之内,对于某些迟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的人,最好要求他们在15分钟完成测试。

(3)  最好准备A4复印纸。

(4)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准备多颜色的水彩笔、蜡笔、彩色铅笔等供测试者选择,也可以使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黑色铅笔等。

(5)  需要注意的是,在让作画者画画时,不要给他们任何提示,让他们自己把想象中的自己画出来即可。

分析
一、  选择画笔

如果让作画者在众多的笔中进行选择,那么作画者的选择可以传达出某种信息。

采用彩色水笔,可能表明极其自信、追求粗犷;

采用蜡笔,可能表明比较自信、厌恶阻力;

采用彩色铅笔,可能表明希望隐藏、追求完美;

采用签字笔,可能表明细致、自信;

采用圆珠笔,可能表明厌恶阻力、自信;

采用黑色铅笔,可能表明追求隐藏、追求完美。

作画者不接受测试者提供的笔,使用自己的笔时,可能表明作画者不希望被人控制。

二、 选择纸张

作画者选择A4纸竖着画,可能表明作画者希望追求发展、成长;

作画者选择A4纸横着画,可能表明作画者希望追求平稳、保守;

作画者选择A4纸裁成方的画,可能表明作者希望按照自己的规则处事、条框较多。

三、 画画次序

从画画的过程可以表明作画者关注的程度,或者是作画者与外界接触时所采用的方式;

最先画的部位或事物,是作画者最关注的方面;

如果作画者在画画时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在画眼睛时,是画完一只再画另一只,可能表明作画者做事有一定的逻辑性;

如果作画者在画画时没有顺序,比如在画眼睛时,是画完一只后,又去画别的东西,等想起来还有一只没有画,才想起来再画另一只,可能表明作画者做事缺乏逻辑性。

四、画画过程

作画者同时画好几个自己的画,可能表明作画者内心矛盾;

作画者在画得不满意的画上继续画,可能表明作画者为达到目的不怕挫折;

作画者把不满意的画撕掉,可能表明作画者有追求完美的倾向,或情绪不满、内心紧张;

如果作画者没有画完时要求换纸,可能表明作画者不接受被画出来的现实,重新画其实是进行思路重整的过程。

五、 用笔情况

1.    用笔方式。

如果作画者的画笔没有任何断线,可能表明作画者对自己极其自信;

如果作画者对某处进行了反复描绘,可能表明作画者对该处画得不满意,希望进行补救和修正;

如果作画者有很多重复描绘的痕迹,可能表明作画者犹豫不决,或者优柔寡断;

如果作画者把某个部位涂黑,可能表明作画者对该部分不满,或者想要隐藏真实的自我,或者对该部位有焦虑感,或者强调该部位,或者脑子里一直在想着该部位;

如果作画者把整个人或物都涂黑、涂暗,可能表明作画者有情绪的困扰,或者担忧;

如果作画者对多外进行修补,可能表明作画者追求完美。

2.    用笔力度

(1)       用笔力度很轻:可能表明缺乏自信,犹豫、畏缩、害怕,缺乏安全感,对环境不适应,心理能理水平低。

(2)       用笔有力:可能表明自信,思维敏捷,做事果断,适应环境。

(3)       用笔特别用力:可能表明极其自信,神经紧张,攻击性倾向,脾气暴躁,或有气质性病变。

3.     线条特征

(1)       线条的长短。

过长的线条:可能表明过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压抑自己。

适中的线条:可能表明适度控制自己的行为,追求平衡。

过短的线条:可能表明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冲动。

(2)       线条的方向。

强调竖向直线:可能表明追求挺拔、刚直、明确,自信、果断,突破、成长。

强调横向直线:可能表明追求平稳、安定、抑制情感,无力、害怕、希望自我保护,女性化倾向。

强调斜线:可能表明追求动感、不稳定,崇尚运动、速度,冲动;在边上的斜线可能表明需要依靠、追求稳定。

强调曲线:可能表明追求变化、厌恶常规,轻松、活泼;可能表明追求S形的生命运动的韵律感、追求唯美、温和的处事态度。

强调圆形:可能表明圆滑、柔和,害怕伤害。

(3)       其他特点。

线条过于僵硬:可能表明固执,攻击性倾向;

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可能表明缺乏安全感、犹豫不决,柔弱、依赖、顺从,存在情绪化倾向。

六、     画画时间

1.       时间过长。

可能表明不愿意表现真实的自我,或不知道该把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缺乏自信;可能表明讲求细节、追求完美、注重过程。

2.       时间适中。

可能表明自信、能够控制自己,适应能力强,追求平衡。

3.       时间过短。

可能表明隐藏或拒绝展示真实的自己,心情急躁,自负,追求速度,注重结果。

从自画像的整体上分析
一、   画面大小

画面大小与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

1. 画面非常大。

可能表明自我平价较高、极其自信,崇尚权威;可能表明外向性格、极其感性,情绪化、躁动、攻击性倾向;如果过大则表现为防御姿态,或是自负、自我膨胀。

2. 画面适中。

可能表明自我评价适度、理性、自信、心态均衡,均衡发展、自控能力强。

3. 画面非常小。

可能表明自我评价较低、不自信、退缩、退化倾向,心理能力低;可能表明内向、情绪低落、束缚、羞怯、沮丧,害怕权威、经常被攻击、缺乏安全感。

二、   画面位置

画面位置是画的空间位置。在绘画中,会将一张纸分为九个区域,四个焦点。

1. 最吸引人的区域。


A
B
C

D
E
F

G
H
I


在“井”字形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E区域和E区域周围的四个圆点;第二吸引人的区域是D、F区域;H区域是第三吸引人的区域。

2. 处于纵向的区域。

如果作画者的人像处于B、E、H区域里,可能表明作画者追求均衡的倾向; 如果作画者的人像处于A、D、G或C、F、I区域里,可能表明作画者喜欢走极端。

3. 处于横向的区域。

(1)  处于纸的A、B、C区域:可能表明想象力丰富,有时表现为喜欢幻想;可能表明乐观情绪,有时是盲目乐观;可能表明很有抱负;可能表明喜欢动脑子。

(2)   处于纸的D、E、F区域:可能表明比较有安全感,但如果处于纸的正中央E区域则变成没有安全感;可能表明喜欢执行,情绪稳定、自信,中规中矩、自我约束。

(3)  处于纸的G、H、I区域可能表明缺乏安全感,追求稳定、喜欢实干,情绪低落、悲观、受到压抑、束缚;如果处于纸的最下部,可能表明作画者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援。

4. 其他区域。

(1)   占满了整个画面。可能表明作画者缺乏安全感或内心焦虑。

(2)   处于纸的边缘。可能表明希望以另类引起别人注意,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逃避、沉迷在幻想中。

三、   人物的整体信息

1. 人物的结构。

(1)  整个人物缺乏结构化、整体性:可能表明挫折容忍度低,容易冲动。

(2)  画全了头、身体、手、脚:可能表明对自身有完整的整体认识,自我意识清楚,自我整合良好;可能表明喜欢依靠自己动手来解决问题。

(3)   没有画全的(最多只出现大半身的人):可能表明缺乏对自身的整体认识。

(4)   画成卡通人或过分抽象的画:可能表明防御心态,想要隐藏自己、不愿表露真实自我;可能表明拒绝和对抗的态度,或智商不高。

2. 人物的形态。

(1)  倾斜的人物:可能表明心态不平衡、错位的心情或矛盾的心态;如果大于15度,可能表明个性变化无常,心态失衡。

(2)  旋转的人形:可能表明迷失方向,希望与众不同,需要引起别人注意;可能表明感到被别人拒绝,或受到情绪的困扰。

3. 人物的朝向。

(1)   正画像:可能表明希望让别人了解自己。

(2)   侧画像:可能表明希望自己保持神秘感。

(3)   背影:可能表明一种防御心理,不敢面对真实的自我,或不愿面对现实。

4. 有阴影或涂黑。

(1)    阴影:可能表明心情忧郁,对阴影部分焦虑;脸部有阴影,可能表明有情绪障碍,或对自我评价较低;身体上有阴影,可能表明对目前的身体状况不满;胳膊上有阴影,可能表明有攻击的冲动;腿上有阴影,可能表明行动有障碍。

(2)    把整个人涂黑、涂暗:可能表明对自己的不认同,或存在严重的情绪困扰。

从自画像的局部分析
一、   头部

1.       头部比例。

(1)  只画一个大大的头部:可能表明对自己的智力极其自信,精力充沛,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可能表明强烈的做主欲望、不太关注别人的感受,富于想象力,喜欢发号施令;可能表明拥有较高学历或从事需要以智力为主的工作。

(2)  只画一个适中的头部:可能表明能够有节制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考虑问题周全、实际;可能表明从事管理工作,善于管理团队。

(3)  只画一个小小的头部:可能表明过于压抑自己的欲望,过于考虑别人的感受,易受别人的影响,精力匮乏;可能表明喜欢学习,希望从事以动脑为主的工作,喜欢幻想,自以为是。

(4) 头部占全身的比例极大。如果是儿童画的:这是比较常见和正常的;如果是成人画的:可能表明智商偏低,或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意。

(5) 头部占全身的比例极小。如果儿童画中头部小于身体比例1/5或1/7:可能表明受到过性虐待,或依赖心理过强。如果是成人画的:可能表明对自我的评价差、依赖心重、自卑、内心软弱,或在智力上存在问题。

2.       头部朝向

如果头部向左,可能表明比较理性;如果头部向右,可能表明比较感性。

3.       头部轮廓

(1)   如果重重地脸部轮廓线条:可能表明极其注重面子,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2)   如果脸部轮廓画得很不规则:可能表明内心矛盾,顾及很多。

(3)   如果不画脸部轮廓:可能表明不是很看重面子,很善于和人打交道。

4.       头发

(1)  头发的浓密。

浓密的头发:可能表明极其烦恼,有自恋倾向。

稀疏的头发:可能表明体力不好,烦恼不是很多。

(2)  头发的画法。

仔细地描画头发:可能表明做事很仔细,追求完美,烦恼很多。

只画头发的轮廓:可能表明做事情比较追求效率,不会自寻烦恼。

只画3根头发:可能表明有很强的洞察力,有明确的目标,也可能表示有宗教信仰。

(3)  头发的长短。

① 男性。

光头:可能表明不想寻求烦恼,追求宗教信仰,希望追求简单的生活。

平头:可能表明注重家庭,追求男性形象,刻苦耐劳,自行其事,要求严格。

及领长度:可能表明性格保守,追求事业成就,事业优于家庭,大男子主义倾向,讲究哥们义气。

及肩长度:可能表明阳奉阴违,不满现实但又没有胆量公开反抗,喜欢独立行事;可能表明希望得到关爱,追求真挚的朋友情谊。

过肩长度:可能表明反抗权威,追求我行我素,不愿意做沉闷、规律性的工作。

② 女性。

光头:可能表明追求宗教信仰,标新立异,或对女性性别的不认同。

短发:可能表明喜欢干脆利落,不在意缺乏女人味,喜欢井井有条的生活。

及肩长度:可能表明追求中庸之道,喜欢按部就班地生活,容易满足现状。

过肩长发:可能表明强调女人味,性格温柔,愿意做贤妻良母,喜欢被男人追求、被男人呵护。

(4)   头发的颜色。

如果是黑色头发,可能表明依本能而生活,追求事物的原始状态;如果是红色头发,可能表明喜欢追求刺激,充满活力和热情;如果是蓝色头发,可能表明希望追求浪漫,追求外在的平衡和内在的恬静。

(5)    头发的方向。

如果画的方向和实际人的头型的方向不一致,可能表明是双重性格;如果是中间分开,可能表明希望左右逢源、面面俱到;如果从右边分开,可能表明从未来出发考虑问题;如果从左边分开,可能表明从过去出发考虑问题;向左可能表明为过去的事情烦恼;向右可能表明对未来的事情烦恼;向上可能表明对现实的事情烦恼;向下可能表明总是从负面的角度去想事情;多个方向可能表明所烦恼的事情种类繁多。

二、   五官

1.    对五官的处理。

(1) 漏掉五官:可能表明想逃避人际关系,或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2) 五官模糊:可能表明有退缩倾向,在人际关系上的畏缩,自我防卫。

(3) 过分强调五官:可能表明过于依赖五官与外界沟通,或匮乏感和软弱感,希望用攻击性的方式来弥补。

2.     眼睛。

(1)  目光的方向。

如果画中人往右看,可能表明面向未来;如果画中人往左看,可能表明回忆过去;如果画中人向前看,可能表明面对现实;如果画中人斜视,可能表明猜忌或妄想倾向。

(2)  眼睛的形状。

大眼睛:可能表明主要是通过眼睛来获取外界信息,敏感,用感性的方式了解世界;可能表明外向、积极的性格,容易相信别人,易受外界影响;

如果是涂了阴影的大眼睛:可能表明存在焦虑、猜疑、妄想的倾向。

如果是女性画很大的眼睛,是正常的;如果是男性画很大的眼睛,可能表明女性化倾向。

小眼睛:可能表明原则性很强、理性、专注、意志坚强;可能表明自我反省、关注自我,内向、沉默的性格。

圆眼:可能表明直觉很强、易冲动、多重性格,有好做主的倾向,任性、自私。

修长眼:可能表明慈悲心、悠闲自在、思虑深远,极强的创造力、包容力、洞察力;可能表明善于决断、统率、有耐性。

凸形眼:上眼皮肉厚而突出,可能表明大方自信,多情,体力好,有活力。

上眼皮肉薄:可能表明感受力强、冷静,消极、神经质,心地狭小。

凹形眼:可能表明处事冷静,有敏锐的观察力,理性,极其有耐心;可能表明个性偏执、执着,社交性差,喜欢挖苦人,欲望强烈、心高气傲。

眼尾往上扬:可能表明自尊心强,不认输,说话毫不留情,树敌较多,自私,占有欲强;可能表明个性进取,意志坚强、有勇气,决断快速,处事冷静,判断合理。

眼尾往下垂:可能表明性格温和,人缘佳,懂得人情世故,社交性好,幽默;可能表明待人和蔼,协调性强,处事不积极。

白眼:上三白眼(在上眼睑和瞳孔之间能够看到白眼):可能表明看重物质和金钱,自私、任性,个性执着,协调性差,孤立、不受人待见;下三白眼(在下眼睑和瞳孔之间能够看到白眼):可能表明不体贴他人,自以为是,喜欢唠叨别人、不受人欢迎,个性别扭;四白眼(在上下眼睑和瞳孔之间都能够看到白眼):可能表明头脑聪明但冷酷狡猾,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大小眼:男性:可能表明倔强霸气,精于世故,善于挣钱,迁就女人,甜言蜜语。女性:可能表明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容易诱惑男人,但是却不完全依附于男人。

斜眼:可能表明好走极端,做事无理性,疑心重,个性强,自私,喜欢用阴谋诡计。男性:可能表明好色,以貌取人。女性:性感,欲望强烈,有诱惑性。

(3)  眼珠的位置。

没有画眼珠:可能表明关注自我,只注重轮廓,性格内向,对环境和事物不屑一顾。

眼珠偏上:可能表明感情丰富、外露,有上进心,意志坚强,想法积极,满怀希望。

眼珠偏下:可能表明不愿意表露情感,得过且过,意志薄弱,想法消极,易受他人控制。

眼珠正中:可能表明能够自控,处事圆满,信奉中庸之道。

(4) 其他。

两眼之间很宽:可能表明性格开朗、大方,处事乐观,善于协调,看重大局;可能表明直觉不强,面容不连贯、只注重表面。

两眼之间很窄:可能表明性格偏激、器量小,神经质,处事悲观,协调性差,只顾眼前利益;可能表明直觉很强,观察仔细、探究事物本质。

双眼皮:可能表明直觉强,感情用事,情感丰富,注重表面现象;可能表明行动积极,协调性强,性格顺应性强。

单眼皮:可能表明逻辑性强,处事冷静,做事仔细、精力集中,观察力强;可能表明思虑深沉,意志坚强,性格消极、沉默寡言,个性顽固。

3.  眉毛。

(1)  眉毛的画法。

画出眉毛可能表明能较好地照顾他人;仔细描画的眉毛,可能表明对仪容非常在意;画扫帚般的眉毛可能表明倾向不修边幅。

(2)  眉毛的浓淡。

浓眉:可能表明对事物态度积极,不被感情支配,理性、意志力强,个性顽固,器量大;可能表明精力充沛,欲望强烈,交友广泛;可能表明无法维持平和的心态。

薄眉:男性眉薄:可能表明对事物态度消极,自私,易动感情,指导力弱,个性温和;可能表明心脏功能弱;可能表明在爱情上时运不济,和家人缘分薄、交际狭窄、朋友少。女性眉薄:可能表明交际能力强,工作能力强,态度积极。

淡眉或无眉:可能表明擅长策略,内心孤独。

(3)  眉毛的长短。

长眉:可能表明性格平和,感情丰富,情感细腻,体贴,善于社交、协调性强;可能表明度量大,能听取不同意见,与家人、朋友友好相处,经常能够得到相助;可能表明心脏功能好、生命力旺盛。

短眉:可能表明性格偏执,自私,易怒,情感淡薄,缺乏耐心,好闹别扭;可能表明不太听取意见,家人、朋友相处可能不是很融洽。

如果眉毛浓:可能表明性格暴烈。

如果眉毛薄:可能表明与亲人分离,无依无靠。

(4)  眉毛的曲直。

弯眉:可能表明性格圆满,容易沟通,性情软弱,善于思考和照顾别人,有女性化特征。

直眉:可能表明性格顽固,缺乏通融性,性情耿直,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

(5)  眉尾特征。

眉尾上扬:可能表明性格积极,有血性、激烈,有经济头脑,行动合理、果断,善于思考。如果极端上扬,可能表明意志力极强,偏好执行。

眉尾下垂:可能表明性格消极,温和,心态平和,照顾他人的感受,与世无争,长寿。

(6) 眉间的距离。

标准距离:可能表明性格圆满,有领导力,受到提拔重用,有一定的经济条件,时运强,人品好。

过宽距离:男性:可能表明眼光长远,器量大,乐天、开朗,不拘小节,社交广泛。女性:可能表明人品好,性格圆满,缺乏决断力。

如果过宽的话,可能表明喜欢用大而化之的处理方式,缺乏责任感,挥霍无度。

过窄距离:可能表明眼光短浅,器量小,神经质,对各种变化非常敏感,拘泥细节,易怒;可能表明心态不平、怨天尤人,缺乏包容力,对人严,对已宽。如果过窄的话:可能表明心眼小,疑心重,嫉妒心强。

4.   睫毛。

如果画睫毛,可能表明待人细心,注重仪容仪表。

5.    耳朵。

和倾听很有关系,引申开来还有对别人意见持何种态度。

(1)  耳朵的画法。

没有画耳朵:可能表明很少倾听别人的意见。

只画耳朵的外边轮廓:可能表明只听内容的大概。

把耳朵画全:可能表明听得非常仔细。

把耳朵画在头发里面:可能表明隐藏性倾听。

(2) 耳朵位置(耳朵位置处在眉和鼻底为标准位置)。

耳朵位置高:可能表明生命力强,生活能力优异,作风补实,记忆力好,得到长辈提拔,有财运。

耳朵位置低:可能表明德才兼备,家庭背景好,个性幽默,照顾下属,神经质,嫉妒心强。

(3)  耳朵大小。

过大的耳朵:可能表明对批评很敏感,失聪,根本没有倾听。

正常比例的耳朵:可能表明能够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耳朵没有疾病。

过小的耳朵:可能表明有耳朵方面的疾病,害怕倾听。

(4) 有没有画耳垂。

画了丰满的耳垂:可能表明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有活力,交友广泛,有包容力,易受诱惑,有财运。

画得耳垂很小:可能表明缺乏情感,精力不旺盛,控制自己的行为。

没有画耳垂:可能表明直觉强,擅长运动,易怒,缺乏耐性,对金钱没有欲望,不听取别人意见。

6.     鼻子。

代表有主见,常被人省略掉。

(1)   鼻子的画法。

没有画鼻子:可能表明没有主见,缺乏财运,缺乏精力。

强调鼻子:可能表明有主见,有攻击性倾向,有性方面的障碍。

只画左侧鼻梁:可能表明对经历过的事情有主见。

只画右侧鼻梁:可能表明对未来的事情有主见。

(2)  鼻子的大小。

大鼻子:可能表明运势佳,有领导力,独善其身。

小鼻子:可能表明运势差,协调性不强。

(3)  鼻子的长短。

鼻子长:可能表明是理论家,缺乏执行力。

鼻子短:可能表明直觉强,易冲动。

(4) 鼻孔的大小。

鼻孔大:可能表明性格明朗开放,心胸宽大,粗枝大叶,财运方面大进大出,精力充沛。

鼻孔小:可能表明气量小,懦弱多疑,善于储蓄,比较吝啬、节俭,说话唠叨,处事狡猾。

(5)  鼻子的粗细。

鼻子粗:可能表明骨骼粗壮、体力佳,性格积极,意志坚强,忍耐力好,度量大;可能表明追求物质满足,执着金钱,财运好;可能表明食欲好,性欲旺盛,身体健康。

鼻子细:可能表明骨骼细小,性格消极,神经质,杞人忧天,聪明、理性,气量小;可能表明喜欢追求名誉和地位,不执着金钱;可能表明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功能弱,精力缺乏。

(6)  鼻头形状。

鼻头圆:可能表明名誉心强,情感丰富,体贴,人际关系圆满,身体好,财运好。

鼻头尖:可能表明易动怒,认真灵巧,自尊心强,有智慧,美感优益,执着名誉和地位;可能表明好虚荣,神经质,精力不足,体质不好,财运不好。

(7) 小鼻形状。

小鼻张开(小鼻圆而丰满):可能表明喜欢与人交往,通达人情,精力充沛,野性十足;可能表明实务能力优越,因有体力而工作顺利,有贵人相助,财运好。

小鼻没有张开:可能表明有智慧,感情丰富,自尊心强,注意外在形象,介意名誉和地位;可能表明生殖器官、呼吸器官弱,易受挫折。

7.    嘴巴。

(1)  嘴巴的画法。

强调嘴巴:可能表明强调说话和吃,追求感官享受,强调欲望满足、爱的欲望;可能表明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或想表达自己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存在语言障碍;如果嘴巴涂成红色,可能表明强调女性特征。

没有画嘴巴:可能表明不愿意与别人沟通,情绪低落。

画露出牙齿的嘴巴:如果是儿童画的,是正常的;如果是成人画的,可能表明幼稚,攻击性强,有虐待倾向。

(2) 嘴巴的大小。

大嘴巴:可能表明有梦想、有希望,志气很高,本能欲望、生命力旺盛;可能表明性格开朗,社交广泛,器量很大,有领导力、号召力、统帅力;可能表明执行力强,决断力优越,财运好。

小嘴巴:可能表明梦想不多,希望少,做事小心谨慎,对知识有欲望、生命力不强;可能表明性格消极,神经质,敏感,怨天尤人;可能表明企划力强,头脑周密,缺乏执行力和耐力,依赖心重。

(3) 嘴唇的厚薄。

厚嘴唇:上嘴唇厚:可能表明性格积极,有情义,个性强,重义气、感情用事;可能表明味觉优异,性欲旺,容易被情所困。下嘴唇厚:可能表明以自我为主的性格,个性强,无法接受无人追求或示爱的生活。

薄嘴唇:上嘴唇薄:可能表明聪明、智慧,感情淡泊,想法、做法很理性,知识丰富,处事冷静;可能表明能说善辩,对异性不感兴趣。下嘴唇薄:可能表明过于顾及他人的感受,缺乏个性,没有主体;可能表明食欲、性欲都不高,缺乏精力,生活能力不强。

8.  下巴。

(1) 下巴的画法。

轮廓分明的下巴:可能表明攻击性,强烈的冲动,要弥补自己的软弱感。

(2)  下巴形状。

方下巴:可能表明喜欢争强好胜,极其自信,有毅力,固执任性、自以为是;可能表明行动积极、注重实效,有领导才能,精力充沛、体力好。

圆下巴:可能表明温和多情,性格活泼,善于照顾别人的情绪,孝顺父母。男性:可能表明爱情专一,顾家,不善于表达。女性:可能表明感情丰富,开朗大方,理解他人,照顾家庭。

尖下巴:可能表明反应极快,艺术感好,常有奇异的构想,喜欢投机钻营;可能表明对人不够诚实,与家人缘分薄,颠沛流离。男性:可能表明很会巴结上司,会讨好女人,意志薄弱,怕苦畏难,神经质。女性:可能表明欲望强烈,红颜薄命,抵御诱惑方面较差。

双下巴:可能表明心胸宽广,说话幽默,兴趣广泛,值得信任,从容;可能表明财运好,晚年幸福。

三、  脖子

是头部和躯体之间的联结。

1.  不画脖子。

可能表明凭本能做事情,做事不顾后果。

2.   脖子的画法。

(1)  短、粗脖子:可能表明性格火暴,冲动,易怒,固执已见,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2)  细、长脖子:喜欢赶时髦,想出人头地,依赖性强,感情细腻,多计谋,体质不好。

(3)   歪脖子:自我意识强,表面迎合、自行其事,善于揣测别人心思,与异性纠纷多。

(4)   僵硬的脖子:可能表明在人际关系方面灵活度不够。

四、   躯体

1.  躯体的画法。

从躯体的画法上,可以看出人在需求和欲求方面的成长状态。

大多数人在画躯体时都比较简单,躯体的形状近似长方形、方形或椭圆形;棱角分明的躯体可能表明个性倔强;过大的躯体可能表明防御心态;小的不成比例的躯体可能表明自卑,压抑自己;圆圆的躯体可能表明缺乏主动性,有幼稚、退化的倾向;如果是儿童画圆圆的躯体属于正常的现象。

2.   肩膀的画法。

方正的肩膀可能表明承受压力,有攻击性,敌意;宽宽的肩膀可能表明能够承受压力;女性画出宽肩或方肩可能表明比较争强好胜;小小的肩膀可能表明自卑、无法承受压力;斜的肩膀可能表明无法承受压力,逃避责任;圆的肩膀可能表明不硬抗压力,用其他方法转移压力;一高一低的肩膀可能表明压力不均衡,低的一边代表压力过大。

五、  四肢

1.  胳膊。

(1)  胳膊的画法

两只胳膊不对称,一只粗,一只细,可能表明发展不均衡;两手叉腰可能表明自恋,或热衷权力;双手机械地平举、与身体呈90度可能表明希望能够适应环境;软弱、萎缩的胳膊可能表明软弱感、匮乏。

(2)  胳膊的粗细

粗的胳膊可能表明强有力的体格,用行动实现目标;细的胳膊可能表明缺乏体力,欠缺执行力。

(3)  胳膊的长短

长的胳膊可能表明有雄心壮志,有行动力;短的胳膊可能表明缺乏雄心壮志,缺乏行动力。

2.       手和手指

(1) 手

人类用手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同时手还是人们相互交往的社交工具,代表行动力、做事的决心,可以表达丰富的人体语言。

没有画手:可能表明缺乏执行力,或对行动 不是很自信。

手的画法:非常大的手可能表明有攻击性;非常小的手可能表明对行动上不是很自信;模糊的手可能表明在人际关系上缺乏自信;用手盖着生殖器官可能表明自慰;把手画成拳头可能表明有攻击性和叛逆性;最后画手可能表明匮乏感,不愿意适应环境,在行动上拖延;涂黑了的手可能表明焦虑和罪恶感;断手可能表明焦虑或无力胜任的感觉。

(2)  手指

手指是手的细节的表现,代表对行动细节的把握程度。

没有画手指:可能表明对执行的细节不是很讲究。

手指的画法:细致地画出手指,可能表明友善、愿意接触,在特殊情况下是敌意的表现;像爪子似的尖尖的、细细的手指,可能表明幼稚、原始、攻击性倾向;成人在画手时不画手掌而直接画手指,可能表明退化和幼稚、攻击性等;画非常大的手指可能表明攻击性、侵犯性;非常小的手指可能表明注意细节;涂黑了的手指可能表明焦虑和罪恶感。

3.    腿和脚

腿和脚是人用来站立的支撑的,它们最基本的含义表示稳定、塌实。

(1) 腿

非常长的腿可能表明强烈地希望自己做主;一长一短的腿或一粗一细的腿可能表明缺乏稳定感,基础不牢固。

(2) 脚

非常细小的脚可能表明缺乏安全感;一大一小的脚可能表明基础不同。

4.     没有画四肢

(1)  没有画胳膊:可能表明内疚感、罪恶感;

(2)  没有画手:可能表明缺乏行动力等;

(3)  没有画腰部以下的部位:可能表明有性方面的困扰;

(4) 没有画脚:可能表明不稳定,或缺乏准确的定位,或是有退缩倾向。

六、    服饰方面

1.  强调衣领和腰带

强调衣领和腰带可能表明强调女性特征;圆形衣领是传统女性的象征,可能表明保守、传统。

2.  强调纽扣

可能表明依赖性、幼稚性;如果整齐地画在衣服中间,表示退化;画在衣袖上的纽扣可能表明强烈的依赖感。

3.  强调口袋

如果画在臀部,表明对性的关注;如果为男性所画,可能表明幼稚性、依赖性;是青少年画的很大的口袋,可能表明在独立与依赖之间的冲突。

4.   强调领带

小小的领带可能表明性功能不足;长而夸张的领带可能表明在性方面有攻击性。

5.   强调鞋子

特别注重鞋子可能表明对个人经济的关注;太大的鞋子可能表明极其需要安全感;仔细地画鞋子、鞋带等细节可能表明明显的女性化特征;如果在鞋子上画著名商标的图形可能表明希望成名立业。

6.  服装

如果女性穿裙装、男性穿男装可能表明对性别的认同;如果男性穿得像女性、女性穿男装可能表明在性别认同方面有问题;如果穿工作装可能表明职业性。

7.  首饰

如果用了很多笔墨描画首饰,可能表明作画者对自己外在的形象非常看重。

自画像与实际自我的相符程度
如果画中人的年龄与作画者相比显得小很多可能表明作画者的心态不成熟;如果画中人所画的形体与真实情况相差很远,可能表明作画者对自身体形不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6:17:24 | 只看该作者
自画像心理分析—人的内容分析
1)性别:一般先画同性再画异性,先画异性者提示有性别认同的问题
2)人物大小:巨大表明自我膨胀,自制力低;很小,表明没有安全感,退缩,沮丧。
3)漫画人与抽象人:防御或拒绝态度,隐藏自己,不愿表露真实自我
4)性别判断的表现:如果画出与自己性别相反者表明性别自我认同还没发展好。
5)主题
6)头——智慧之源。是产生行动、控制行动自我存在之器官、是幻想及对人及关系的象征。大头表示对自己的智慧评价高;小头或占的比例小是缺乏感或无力感、自卑、人际或性方面有问题。
7)五官——漏掉五官是逃避人际关系;没有很好地适应环境;五官模糊是退缩,在人际关系上畏缩和自我防卫;过分强调五官是用攻击性、交往中的唯恐天下不乱,我独尊来弥补自己的匮乏感和软弱。
8)眼、睫毛——眼为心灵之窗、是与外界接触的最重要的器官。大眼强调用眼睛来观察世界;也有可能是妄想
9)眉毛——整齐有力的眉:洗练、潇洒;画出眉毛表示能比较好的照顾他人
10)鼻——与自我意识有关,有主见;大鼻子是性感强的表现
11)嘴——嘴是说话和吃的功能。强调嘴可能有强烈的表达欲或想表达自己但表达不好。没有嘴是不愿与别人沟通;可能表示情绪低落。
12)齿——有攻击性,幼稚化表现
13)头发——过浓密表明烦恼多;过稀疏或没有头发,表明体力不好或对身体的不认同
14)耳—对耳的强调是对批评很敏感;没画耳朵是很少倾听别人的意见
15)下巴—下巴强调:支配欲强,追求社会地位,攻击倾向
16)颈部(脖子)——异常颈:不能理智的控制感情、冲动,分裂及冲突多
17)臂——臂较腕粗: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冲动
18)手——最后画手:避免与外界事物或人物的密切接触、隐蔽自我无力;没有手表明缺乏行动力;模糊的手表明在人际关系中缺乏自信;非常大的手表示攻击性;涂黑的手表示焦虑和罪恶感;手握成拳表示攻击性和叛逆性;断手表示焦虑和无力胜任感。
19)指——花形指:未成熟性,手笨拙;爪子似的,尖尖的手指,表明幼稚性,攻击性倾向。
20)腿与脚——与人格安定及性的态度有关;没有脚表明不稳定,或缺乏准确的定位,或是有退缩的倾向。
21)躯干:圆圆的表示性格上的被动,缺乏主动性,可能性幼稚或退化;棱角分明表明个性中的倔强;小得不成比例的表示自卑,或者压抑自己的欲求。
22)肩:方正的肩表明攻击性,敌意;小小的肩膀表明自卑感或无力 承受压力;女性画出宽肩或方肩表示必须肩负重任,好强,好胜
23)衣服:裸体“违反社会规范,反抗性,现实理解差。有口袋者显示心理方面的未成熟性,依赖性强,总感到物质上的不能满足和爱情方面的欲求不满;对领带的描绘是男性对自我形象的过度关心,显得矫揉造作,对性意向作出强烈的表达,有时反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帽子则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也是对外界敏感、多疑,由此影响社交。
各式绘画技巧
(一) 线条法:有三种方法:
1 NumburgM.Scribble[‘(潦草的书写;乱画)法:投射法,用铅字笔或马克笔在画纸上任意绘线条,然后说:「你看这些线条,可不可以看到一些什么形状?或从这些线条如果有你可以看见什么形状的意象就随意绘绘看。」等待个案绘成形状,治疗者就和他开始对话。
2 WinnicottD.W.Squiggle[‘(歪扭或波形短线,难认的笔迹)法:个案画线条,治疗者投射并完成它;然后由治疗者先画线条,由患者去投射完成它。双方的交替要迅速,至于绘画的完成程度不重要。实际上,有时候治疗者的问题绘呈现出来,有时候会出现转移的意像,有时候则出现攻击性、挑战性心象。这些方法可以稍微减少患者在导入时的防卫或抗拒,也可以判断其转移或攻击性的一部份。此技巧不仅可以适用于导入初期,并且可以在其它阶段引起自由心像联想。
3 山中康裕的Mutual[mju:tʃuəl] (相互的, 彼此的)Scribble Story Making法:山中是综合上述方法改造的交互画线条说故事统合法,通常由患者把一张纸成几块(6-8块),交互乱绘、投射,最后用所绘的图编成故事的方法。
(二) 画面分割法:由患者或治疗者把画纸分割,然后在图上颜色就是「色彩分割」。由患者与治疗者交互完成者,称为「交互色彩分割法」。此法可以促使治疗者和患者间的互动,在统合失调症患者的治疗上颇有效果。
(三) 画树法:原来是瑞士的KochC.1949年所创的心理测验,常被用在儿童绘画或临床研究的投射法。可以采用原来在画纸上用4B铅笔绘画的方法,也可以用色彩绘。一个人的潜意识领域被投射到一棵「树」上,此意像化的涵义至深。
(四) 画人法:美国的GoodenoughF.L.所创之心理测验,目前除用铅笔,也可以用彩色,以超出原来测验的含义。所绘人物,有属于异性者,有绘「自己的面孔」者,已经有「统合失调症患者正面像之研究」或「背向像的研究」等实征研究。
(五) HTP法:由美国BuckI.所创的「HTP」(家、树、人)广被应用。原法是让患者绘四张图(家、树、人、男女),有时候要求在一张画纸上画家、树、人三种东西。目前已经发展出「多元HTP法」。即一张画纸分割成三个部分,每一栏都画HTP的方法,也有在未分割的画纸上同时画HTP的方法。总之HTP法可以了解患者对于家、家族、家族相处的方法、树木等基本生命的认识态度,以及对于人、人的互动关系、沟通方法、整体德互相关联的意识,相当有趣。最早是一种测验,后来导入治疗上,然后又在心理治疗上发现具右临床的价值。患者连续描绘Syn-HTP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家族内互动作用,加深洞察,已经有实征研究。
(六) 动态家疗画法:动态家族画法(k.F.D)是要患者描绘家族的动作与行为,KwiatkowskaH.Y.最早倡始「家族艺术治疗」,近年来,藉非语言雕塑家庭内互动与家族互相认识的水准,相当盛行,可见原始的K-F-D是有其功能的。临床家让患者描绘家族画作为他们谈对于家族的感情之线索;譬如让患者和家族分别描绘的作品,互相批评,察觉问题所在,互相修正。在此一连串的过程中,减弱家族的压抑和防卫,塑造现实与意像德双重结构,将有助于建立浓厚的人际关系。家族化的主题早已超出测验的意义,在家族印象绘画心理治疗的水准上预期将有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七) 风景构成法:由中井九夫所创,治疗者在患者面前,用快干笔把一张画纸上加框,对他说:「现在请你把我说的东西逐一画在纸上,整个凑成一幅风景。」顺序依次为(1)河流(2)山(3)稻田(4)路(5)房屋(6)树木(7)人(8)花(9)动物(10)石头,凑成一幅风景。如果想要增加就添绘,共同用腊笔涂色。治疗者根据整体的统整性、丰富性、分化性、空间深度等加以检讨,了解个别意义。中井指出,统合失调症患者的绘画课以分为P型和H型。此技法可以做心理测验,也可以用在治疗情境。
(八)九分割统合绘画法Nine-in-One Deawing Method NOD』):是自由联想的技法。将图画指划分为九格,以中间的格子为中心,呈漩涡状的顺序,一格一格的画。可为自由画或主题画。可由个案一人完成,亦可为治疗者与各案交互绘画完成。完成后依图编故事。其特性在于自然的集结多元且复杂的心像,同时达到信息收集及整理的效果,并可看见联想的动向,且了解抵抗的模式、因绘画面积的缩小所产生的集约效果。
绘画艺术评定都评什么
人格评定
  Buck(1987)编制的房—树-人测验(H-T-P)用来获取被试人格特点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信息。包括四个任务,前面三个任务是用铅笔先后在三张7×8 1/2英寸白纸上画房子、树和人,第四个任务是用包括红、绿、蓝、黄等8种颜色蜡笔在同一张纸上画房、树和人。测验通过对细节、比例和透视等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到被试的人格特点和人际关系方面信息。
  认知发展评定
  Koppitz (1968)编制的人像绘画测验(HFD)要求被试“画一个完整的人”,通过对人像的细节和部分的存在或缺失评定被试的认知发展水平。Silver1990)的绘画测验通过预示性绘画、观察绘画、想象绘画三个分测验评定被试的顺序概念、空间概念和概念形成。对心理问题被试筛选的绘画艺术评定有Naglieri等人(1991)编制的《画人测验:情绪障碍筛选程序》(DAP:SPED)。测验要求被试用带橡皮头的铅笔先后分别画男人、画女人和画自己。以人像大小、人像倾斜度等计分。
  机能损伤和心理障碍诊断
  Cohen1985)编制的绘画诊断系列(DDS)。该测验把绘画诊断与DSM-III-R联系起来,对被试的心理障碍进行辅助诊断。研究发现,患者组DDS绘画与正常组绘画有显著区别:Couch(1994)发现具有器官心理综合症和障碍的老年患者倾向于使用单一颜色、单一图像,线段压力轻,所画树一般难以辨认,绘画中没有动物和人。Knapp(1994)发现Alzheimer患者的DDS绘画比控制组用色较少,使用空间较少。
  房--人测验
  房--人测验主要依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从投射测验的角度,对被试的绘画作品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在中,房子代表生活的物质方面,树代表生命能量和方向,人代表来访者自己(Brooke1996)。Ramirez(1983)认为,在树的绘画中,树根表示与现实的关系,树干表示自我力量,树枝和叶子表示与环境满意互动的能力,树结指示创伤性事件。
  绘画艺术的形式特征
  从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色彩、空间、布局、透视等方面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如Gantt1990)对“人从树上摘苹果”绘画测验编制形式要素评定量表,从突出色彩、色彩整合、空间、逻辑、线条质量、问题解决、心理固着等方面来分析。Cohen1985)对绘画诊断系列(DDS)编制了“绘画分析表”(DAF),根据线条、色彩和形状等23个变量存在与否进行评定。
  成套系列测验
  绘画艺术评定编制者认识到单个作品,如同单一的行动或思想一样,不可能有效反映被试的心理状况。
  Cohen1985)绘画诊断系列要求被试完成三幅18×24英寸的12色蜡笔画:(1)自由绘画;(2)画树;(3)画情感。
  Levick1989)的情绪和认知艺术疗法测评包括612×18英寸的16彩油画笔:(1)自由画;(2)画自己;(3)涂鸦;(4)涂鸦基础上绘画;(5)地点;(6)家庭。
  动力(kinetic)绘画艺术评定是一种新绘画任务形式,它要求被试画人在“做某事”。BurnsKaufman1972)的动力家庭绘画测验要求被试画一幅家庭中每个成员(包括被试自己)在做事的画。依据绘画中人物的动作、绘画的方式和图形符号对绘画进行评定。
国外现有的艺术评定
11921年,罗夏(Rorschach)的墨渍测验,
标志着绘画作为心理评定的开端。
2. 1926年,古伊纳夫(Goodenough)画人测验,表明心理学家开始采用绘画艺术评定的方式进行心理测量。
3. 1965年,UlmanUlman人格评定程序(UPAP
  
4. 1968年,Koppitz的人像绘画测验(HFD),60年代以后,绘画艺术评定得到较大发展,产生了大量绘画测验。
5. 1972年,BurnsKaufman的动力家庭绘画(KFD
6. 1985年,Knoff等人的动力学校绘画(KSD
7. 1985年,Cohen的绘画诊断系列(DDS
8. 1989年,Levick的情绪-认知艺术疗法测评(LECATA
9. 1990年,Silver的绘画测验(SDT
10. 1993Landgarten的杂志图片拼贴画(MPC)测验
11. 1994年,Horovitz-Darby的信仰艺术评定(BATA
绘画艺术评定的优势
  绘画艺术评定是众多心理测验的一种形式。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刺激性绘画艺术评定。要求受测者对标准化视觉刺激做出言语反应,如罗夏墨渍测验。第二,创作性绘画艺术评定。要求受测者根据一定任务进行绘画,评定者根据艺术作品的内容特征或形式特征进行评定,如房—树—人测验。绘画艺术评定要求受测者按照一定要求作画,或者对评定者给出的特定视觉刺激做出言语化反应,评定者再绘画作品或言语反应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推测受测者心理特点,做出评定或诊断。
  绘画艺术评定与纸笔测验和口头测验相比,其优势在于:
  1、适用于阻抗严重或没有语言能力的患者特别,不受语言表达能力限制,儿童、聋哑人、智障患者可以接受测验。Edwards(1986)认为绘画是与言语并存的方式,也是最简洁的非言语性语言。艺术没有语言发展的局限,因而传达最直接的思想和感情。
  
  2、绘画艺术评定对受测者的反应没有限制,受测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般纸笔测验特别是人格自陈测验,从题目到答案选项都是编者预定的。这就可能限制受测者做出反应的范围。个体有时无法完全自由地、真实地、有效地表达自己。
  
  3、绘画艺术评定目的具有隐藏性,减少了受测者装坏和装好的倾向和刻意地表现自己的可能。即绘画者无法知道自己作品中心理内容,只有专业治疗师才能够进行分析。
  
  4、绘画艺术评定是投射性的,可以测量个体无意识成分。Machover(1949)观察到了投射法可以表达无意识内容。 他认为,以言语沟通而进行的自我表达是不清楚的。
图画心理学中的笔迹分析知识
简单的说,图画心理学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的心理。图画心理学经常通过让受测者画一个家庭、画树、屋树人、自由绘画等方式,来考察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其基本理论有三个:第一,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第二,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队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第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 [1]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在此不用多言,具体可以参见《汉字心理学》《汉字体态论》等著作),图画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理论基本能适用于汉字,本文主要是借鉴图画心理学的分析层次来进行笔迹分析。
  图画心理学至少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二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前两者的分析适用于所有的图画。[2] 本文主要是分析第一个层次分析方法在笔迹分析中的适用性。
  画面大小: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画面非常大,有可能表示以下几种含义: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如果画面非常小,则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或者是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或者是可能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或者是表现出绘画者可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比较小时,表现出绘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我们都知道,在笔迹分析中,字的大小也是与自我评价相关的,尤其是正文和签名放在一起时候进行比较分析,一般来说,正文反映的是书写者的社会评价,而签名反映的是书写者的自我评价,如果签名比正文大很多,表示书写者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强等特点,相反,则表示书写者害羞自卑、自信不足等特点。
在笔迹分析中,如果字很大,则表现出书写者多有雄心壮志,不拘小节,崇尚自由,兴趣广泛,视野开阔,喜欢社交和表现自己,行动欲较强,但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这是一般情况,也是大多数笔迹分析爱好者关注的东西。但是如果字体很大,线条颤抖,并且线条有被刻意拉伸的现象,则是心理补偿在起作用,这也是徐庆元所提到的负相关,这样的笔迹往往暴露出书写者内心的无力感和对外的防御心理。
  需要提醒的是,在笔迹分析中,单纯分析字体的大小很有可能会出差错,需要与其他的笔迹特征结合起来,尤其是笔压。
  如果一份笔迹上方的空白过小,说明书写者知识缺乏,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或者是有一种寻求保护的心理(这种情况在儿童笔迹中较多见)。 [3]这也是与图画心理学中的结论相吻合的。
  画面位置:如果画面处于纸的中间,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它代表了一种安全感。但是也有人说如果处于正中央,可能表示没有安全感,且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固执。如果处于纸的上部,表明绘画者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也可能代表一种乐观,有时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如果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表示书写者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如果处于纸的边缘或者是最下部,表明绘画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是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悲观,依赖他人,害怕独立,或者是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
  画面位置对应在笔迹分析中,也就是一幅笔迹在纸面上的位置,这是绝大多数笔迹分析爱好者或者是专家忽略的、不引起重视的方面。其实这能够揭示出很多的隐含意义。比如在赵庆梅女士《笔迹分析与测试》一书中提到,纸面上方的空白表示书写者对社会习惯、风俗、权力机关等的尊重,而我们平时的书写都要求留有“天头地脚”,天头地脚不单单是为了保持美观,也是读书人写批注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天头地脚都不留,这说明书写者不能停止行动或者是在寻找一种安全感,也说明书写者对社会风俗和他人的不尊重。
  从物理学上来说,重心越低,物体就越能够保持稳定,这也能反映在图画心理学和笔迹分析中,整幅笔迹如果在纸面的下部,这说明书写者在寻找一种稳定感,当然,这表明了其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一种逃避现状的心理。
  我们大多数人分析笔迹,都是过于注重笔迹的个别特征,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也能揭示出书写者的很多特征,然而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角度,我们尝试着将整幅笔迹看成是一幅画,从整体的角度,甚至以欣赏书法、山水画的方式去观察一幅笔迹呢?
  用笔力度:有力的笔触表示绘画者思维敏捷,自信,果断。如果特别用力,可能代表自信,有能量,有信心,也有可能代表神经绷紧,代表攻击性或脾气暴躁,或者是代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癫痫等。轻微力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畏缩,害怕,没有安全感,或者是不能适应环境,以及低能量水平。而断续的、弯曲的笔触表示了绘画者的犹豫不决,依赖和情绪化倾向,或者是柔弱和顺从。
  在笔迹分析中,笔压也就是图画心理学中的用笔力度,往往最能反映出书写者的能量水平的高低。笔压重表述心理能量高,从书写者身上体现出来,便是思维敏捷,自信和果断,但是如果特别用力,也就是说心理能量很高却缺乏畅通的疏通渠道,心理能量得不到正常的宣泄,则会形成负面的特征,如攻击性,脾气暴躁。我们只需要知道,如果人的内心能量能得到正常的流泻,那么表现出来的多是正面的特征,如果得不到正常的流泻,负面特征的表达多伴有笔迹线条中的颤抖。
  笔压的轻微表明书写者内心能量较低,这表明书写者内心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支持,表现出来也就使没有安全感、犹豫不决、适应能力不强、顺从等特征。
我们在笔迹分析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宣泄出来的能量所造成的后果。
在笔迹生理分析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笔压过重,则有可能说明书写者的器质性病变,如笔压过重,笔迹中上部粘连,则书写者很有可能患有脑炎,或者是容易中风。
  线条特征:线条是图画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长的线条表示绘画者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性,而强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者是女性化,强调竖向线条代表自信和果断,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攻击性倾向,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笔迹分析中,线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线条也是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有光滑的线条,有弹性的线条,有粗糙的线条,有颤抖的线条,等等等等,甚至徐庆元先生创立了“线条触觉理论”,主要从线条去分析人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关于线条的阐述,大家可以去查阅徐庆元的《笔迹线条的触觉心理》(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或者是其他相关书籍。在这里,我主要想对线条的方向性作一点说明。
  图画心理学中认为强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而我们都知道,横在所有的笔画是最能表示和维持稳定的,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种笔画,自然说明书写者内心对于稳定的追求和内心的不稳定感,或者是保守的倾向。在刘兆钟先生的《笔迹探秘》中,在谈到“通篇横向笔画明显”时,认为这种特征表示书写者“有恒心和毅力,情绪较为稳定,处事不惊。遵循着固定的模式,很少有独特的见解。虽然求稳怕乱,但在一些问题上仍有些莽撞。”[4] 如果过于强调竖向的笔画,则表示个性刚直,有正义感,有主见。反应机敏,精于某种技艺,思维存在惯性定式,生活情绪单调,适应能力弱。
  如果线条多曲线,且柔弱无力,图画心理学中说表示绘画者厌恶常规,而笔迹中如果遇见这样的线条,则说明书写者在性别认证上存在问题,往往会有一个强势的母亲。
  此外,无论是什么方向的线条,只要线条过长,或者是很僵硬,则反映出书写者的固执与不够灵活,甚至是攻击性倾向。李中滢先生的《重塑心灵》一书在提及NLP的十二条前提假设时说:“灵活亦是自信的表现。自信越不足,坚持某个模式的态度会越强硬。” [5]换句话说,越是固执的人,他的自信就越不足,他就会固守于某种模式,害怕改变,在被逼迫改变时,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图画心理学中还有许多方法可以被笔迹分析学习、借鉴,由于笔者对图画心理学只知有一不知有二,还望方家指点、批评,并进行补充。
[1]严文华:《心理画外音》,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6月第1版,264
[2]严文华:《心理画外音》,上海画报出版社,20036月第1版,274
[3]赵庆梅:《笔迹分析与测试》,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9月第1 版,117
[4]刘兆钟:《笔迹探秘》,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74月第1 版,20
[5]李中滢:《重塑心灵》,知识出版社,20026月第1版,17
绘画治疗例—画狗游戏
在游戏的治疗中Kissel (1990 ) 也有提到有关的游戏治疗类型:
如表…
使放松的游戏类型 使变紧的游戏类型
1. 黏土 2. 蜡笔画 3. 油漆 4. 指画 5. 音乐 6. 拳击带 7. 8. 沙箱 9. 木偶戏 1. 缝纫 2. 模型 3. 卡片 4. 棋类 5. 纸牌 6. 规则性游戏 7. 录像机 8. 镜子 
 
 儿童绘画治疗游戏举例 --- 画狗游戏
1. 功能:  
减低幼儿对情境的焦虑不安,有助于建立趣味性,不具威胁的谘商关系,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尤其适合第一次谘商时使用,做为后续活动的暖身。
2. 材料:  
纸、笔
3. 实施程序:
1. 辅导员可以先自我介绍,然后询问幼儿「你曾经玩过画画的游戏吗?」随后辅导员在画纸上画出一个方形。「从前有一间房子」辅导员一面说,一面画,在方形上画上两个小窗及一扇门,「它就像其它的房子一样有两个窗户和一个门,还有一个尖尖的屋顶和两支小小的烟囱」。  
2. 辅导员引发与幼儿的互动,「这个屋子里住了一位小小孩你说他的名字叫什幺呢?」,如果幼儿未做回答,辅导员就为他取个名字(如『保保』)。「好,保保住在这个屋子里,还有谁也和保保住在这个屋子里呢?」若幼儿回答时,辅导员可给予专注并且做简短的反应,若幼儿未回答,辅导员则接着说:「保保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一只小狗住在一起,你想这只小狗要叫做什幺名字比较好呢?」同样的等幼儿为它命名,若幼儿未做反应,辅导员则为这只小狗命名(如『猫』)。  
3. 「保保很喜欢猫,每天晚上都要抱着猫睡觉。有一天早上,当保保醒过来的时候发现猫不见了。保保赶快跑到门口去找猫。」( 自屋子的门向外画一条线) 问儿童「保保有没有找到猫呢?」如果儿童回答「没有」,辅导员就注意他的意见,继续下一步骤,如果儿童回答「有」,辅导员就说:「保保走近一看,发现那只狗跟猫长得好象好象,可是它不是猫。」  
4. 辅导员说:「于是保保开始到处去找他的好朋友猫。」在这个步骤中,辅导员要把保保找猫所走过的路线画出来,每到一个转折处便问孩子「找到猫了吗?」如果儿童回答「没有」就同意他的意见「对,还是没有找到」,如果儿童未回答或回答「有」,辅导员就说「保保好高兴,走近一看发现那只狗跟猫长得很像,可是仍然不是猫。」进行到第四个凸出处时,辅导员说「保保突然想到猫最喜欢到一个地方去玩。他心理想猫一定是在那里玩。你猜,猫最喜欢到哪里玩呢?」若儿童回答某一地点,就依儿童回答的地点继续下一个步骤,若儿童未回答,辅导员就说「猫最喜欢到公园去玩了。」  
5. 「于是保保赶快跑到公园去找猫。保保在公园里一直找,一直找,...」辅导员用弧线画出如动物尾巴的线条,再问儿童「保保到底有没有找到小花呢?」  
6. 辅导员问「保保找了那幺久,都没有找到猫,你想他会觉得怎幺样呢?」适切的情绪反应是「难过」或与之意思相近的情绪词,「他会很快的走回家,还是慢慢的走回家?」,不论儿童的回答是什幺,辅导员一面说一面完成这幅画的最后一笔「保保找不到猫,心理很难过,头低低的慢慢的走回家」  
7. 最后,辅导员问「你看这幅画变成什幺了!」通常儿童的反应是「猫回家了」「他看起来像一只狗」,但也有一些儿童仍然感到一头雾水。
儿童绘画发展与诊断
一、 自我表现的开始──涂鸦期(2~4岁)
() 涂鸦的意义
幼儿的涂鸦是其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品,也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幼儿的涂鸦创作是所有的感觉对外在世界的综合形,透过心理及大小肌肉活动而做的「自由表现」。此时期幼儿的涂鸦,与他们的感觉和动作经验有关。
() 涂鸦的分类
1. 随意涂鸦(2 2岁半)
一岁大左右的婴儿即有随意涂鸦的能力。在随意涂鸦之初因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在握笔和节奏的掌握上,所以呈现山的条和节奏感较不明显。两岁大左右的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且由于手眼协调能力差,无法将涂鸦的线条完全画在纸张的范围内。因主要靠整只手臂的动作,所以涂鸦的动作拙劣,画面上的留白部分多共有一「团」乱线的现象。
2. 控制涂鸦(2岁半 3岁)
两岁半左右的幼儿在涂鸦时一旦开始反复他的某一动作,在画面上形成类似的轨迹,我们即可确定他已具备相当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因此时的幼儿已可灵活地运用其手肘关节,因此他的涂鸦画面上会出现左右或上下反复,进而大圈圈的画线。当幼儿从大圆圈乱线的复杂动作转换到小圆圈的细腻动作(手腕关节的应用)时我们亦可确定他的绘画发展即将迈入命名期。
3. 命名涂鸦(3 4岁)
当幼儿的画面上首次出现「封闭性的线条」(类似圆的造型)时,在视觉心理学上,幼儿发现了「图」(圆圈)与「地」(背景)的关系-图从地里突显出来而具有特殊的心理意义。幼儿在此时期开始懂得把视觉经验的对象变成心象。并尝试把心象再现于其图画中;亦即,幼儿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自己的涂鸦动作连结在一起,并为自己画来的点、线、圈……等加上意义,或象征某种事物而加以命名。幼儿在此时的想象性思考是简单的、分散的,故而他们在涂鸦作画时所讲的故事亦缺乏逻辑性。幼儿在自说自话一阵子后(约半年时期)原本布满画面,类似圆圈圈的图像会渐渐地分化,形成简单的象形图样,而迈向下一个发展的里程碑-前样式化期。
二、 表象的开端-前样式化期(4~7岁)
() 前样式化期的重要性
在命名涂鸦期之后,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去创造形体,并尝试利用其所自创的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婴幼儿的涂鸦主要是一种感觉和动作的活动,而现在孩子却开始有表现的意图。此种表象的欲望往往带给孩子极大的满足感。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创造形体,在这种新发现的关系中,幼儿经常追寻新的观念,而他将后快地建立起他个人的表现方式(约七岁左右)。在他到达此阶段之前(样式化前期),此种追寻有很明显的特征,即不断改变形体的符号;由于幼儿尚未建立起固定的绘画模式,所以我们可以在此阶段中见到变化很大的符号来表现一种或同样的物体。
() 前样式化期的绘画表现特征
1. 造型
(1)
通常幼儿的第一个表象符号便是人。基本上,这个人是由一个大圈圈代表头,二条直线连接在此圈圈下面象征双腿。因其外型类似蝌蚪,我们称之为「蝌蚪人(encephalopod)」是四岁至五岁小朋友画图上常出现的人物造型。蝌蚪人的人物造型是跨文化、地域的共通造型,反映出幼儿在此成长阶段对人的概念。发展心理学家Piaget认为幼儿阶段(2~4岁)的认知历程,是一种「符号化的智能发展」,此阶段的幼儿渐能使用各种符号,以及分辨符号和实际事物之间的区别。在此时期,幼儿是以各种感觉去了解世界,而且常常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些事物的一些细节(通常是在「感觉」上较吸引他们的事物),并未能对该事物有整体性的了解,所以无法认识部分与全体的关系。
(2) 方形
圆是幼儿绘画里出现的第一个几何造型,而直到四岁左右,幼儿才会画或仿画一个方形。方形的出现告知我们幼儿的发展又迈向另一新阶段。方形的出现也暗示孩子已渐渐脱离全然的主观、物我合一的自我中心期,开始能够客观地关心周遭环境,并尝试商度地调整自己,以便能与环境和谐地共存。因此前样式期可说是建立幼儿生活常规的最佳时期。
(3) 格子、栅栏状或其它反复呈现的简易造型
幼儿沉迷于一笔一划、机械似的反复动作里,单统的节奏、规矩的造型似乎能满足幼儿内心的某些渴望。人类追寻界限(boundary),害怕超越自己界限的原型,似乎在此一造型中呈现了端倪。绘画表现反映个体此时此地的情境。处于常规形成期的幼儿若画面中常出现反复的造型,应是符合其心龄发展(age-appropriate)的视觉表现方式,反映其努力克制自己的冲动,以符合外界规范的历程。
(4) 一般表现符号
此阶段幼儿画面上出现的物体,均是他们感兴趣的。物体的造型以几何为主,尤其是圆的造形。此期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急速,再加上他们控制冲动的能力仍旧薄弱,圆或弧的形体能较随意、快速地表达,以满足他们即刻见到回馈的需要。
2. 用色
此阶段儿幼儿图画中的用色看起来似乎是随意的,与所欲表达的物体没有明确的关系,但却也可能依循着某一原则来施用。此时幼儿的认知能力正快速地成长,但怹的情感方面的成长,仍停在幼稚期,十分主观,没什么现实感。然幼儿虽随意地用色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色彩对他们而言没有意义。图画的色彩与实际物体色彩间或许没关系,但与幼儿个人情感都有某种关联。虽然前样式化期的孩子尚未发现所用的色彩与所欲表达的物体之间的确切关系,但用色、涂色对他们而言,可以是个非常刺激、有趣的经验。
3. 空间表现
在此初次尝试表现的阶段,幼儿的空间概念显然与成人的空间观截然不同。幼儿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态度去置放他们所欲描写的物体,或上、或下、或旁,但显然地,这些物体都并非和幼儿本人一般,「落实」在地面上。幼儿所描绘的物体间存在着深厚的情感关系,但物与物之间,却缺乏客观的逻辑关系,即便是物体间的大小比例亦是如此。自我中心期的孩子常将物体拟人化的心态,导致一草一木皆有生命。画面中物体放置的位置、大小,均是他价值判断(情感为主)后的产物。幼儿画面中的空间关系,可以说反映了他整个的思考历程。
4. 美劳活动主题
前样式化期的孩子,对人,尤其是对自己和家人最感兴趣。事实上,当他第一个人的符号-蝌蚪人出现后,人物的造形即不断的变化。知觉能力的快速成长,亦使得幼儿能将从事各种不同活动所感受到的,尤其是对那些有深刻体会、有意义的经验,藉由美劳活动具体地将概念呈现。此阶段中,最基本的主题可由强调其对身体某部位的知觉概念着手。对此阶段的幼儿而言与自身的感觉和感受,亦即和他们情感世界有直接相关性的主题才是较能引起共鸣丰富其经验概念的好题材。然幼儿画面中物体的大小虽反映其对该物的价值观,但就美劳教学的立场而言,强调物体的大小、澄清大和小的关系亦是重要的课题。因此利用「大」或「小」来做形容词的主题亦是能激发其情感表现的主题。此外孩子心中也可能随时都有一个主题,如特殊的生活经验等,并不需要特别的诱发即可能表现出来。
三、 形体概念的形成-样式化期
() 样式化期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与探索,不论是人或物,七岁左右的孩子终于发展出种种令他满意的符号象征。正因此种象征符号,若无特别的经验刺激,会反复不断的出现一段时间(约两、三年)我们称之为样式。我们会发现样式期的孩子在绘画时会因画面需要,而出现一些概念化的样式。比如需要画一棵树,则他的样式化的树便会出现,其造型和孩子同一时期,别张画的树十分类似。
大体而言,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期间,可说是前样式期到样式期的转折期,绘画的表现表反映出儿童的身心发展状态,如:
空间表现────与智力、知觉、人格发展有关。
图画用色────与情绪、感情的成长有关。
() 样式化期的绘画表现特征
1. 造型
(1) 一般物体
七岁孩子的一般物体造型应是个可以辨识的象征符号。孩子对物体各部位的感情及认知,影响该物体的绘画造型。大体而言,所有物体均以几何造型来呈现,反映出「概念化」及「普遍性」的特质。对孩子而言,某种造型等于树,当画面上需要有树出现时,其「样板树」便会出现。
(2) 人物
人的造型仍以几何构成为主。样式化期的孩子画人,并无写实的意图,不会比较人之间脸形的不同,只是给予同样的代号。如:圆形──表人头;长方形──表躯干等。至于孩子为何选用某一特殊符号来代表身体的某一部分,则有赖于对该部位的认知与了解。七岁孩子的人物画,通常均已将人的重要部位表现出来。而当画面上出现多位人物时,可能每个人均面朝方,表情一致,即使有两人面对面聊天,也很少将此二人用面对面的形式呈现。
2. 空间
空间概念的发展为个体认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样式化时期儿童的空间概念发展反映在画作上的,唯一将物体随意期置的处理方式,渐转为较具次序性及逻辑性的空间安排。
大体而言,「基底线」的概念为所有空间表现形式的基础,暗示着能区辨物我关系的基本态度。
(1) 基底线和天空线
在空间关系上此阶段的孩子很清的意识到,物体间存在着某些秩序关系。不像前样式化期的幼儿把所有的物体、随兴的布在画作的空间里。因此,儿童的画作中是否有基底线的出现可为邻断儿童是否达到六到七岁心理年龄的必要条件之一。
相对于基底线概念的,即是「天空线」,通常这是由一朵朵蓝色的云和一个太阳所整齐排列而成的一条线。
(2) 『空间的变奏式』
为了表现此阶段孩子一日千里的认知成长、及对事物丰富的感受,许多不同的、主观的空间表现形式,也应运而生,故称之为空间的变奏式。其形式如下列所述:
展开法
此为比较主观的空间表现方式之一。
其特征是画中的人物、事物常会上下倒或物体字纸长的四周向此中心靠拢。此表现形式暗示孩子对周遭环境的极度兴趣。而此种表现法为样式化期儿童的专利之一。
X光透视法
亦是儿童常用到一种有趣而非视觉表的方式。在创作历程中儿童完全忽略悼不可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内部和外部的事实。因此该物体便以「透明」的方式呈现。
鸟瞰法
为了在同一空间内同时呈现多样物体,儿童可能采用「鸟瞰法」,以表达整个场景的方法作画时,作者会变比较客观,与物体间的心理距离较远,并可能常是以「描述」的方式纪录每个人或物的位置和造型。
时间和空间的再现法
此法与俗称的连环画的形式极为类似,即是在一张图画中,表现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的一些印象。
3. 用色
在此样式化时期,儿童会自然的发现到,色彩与物体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关系。就像是样式化的人在此时期一直反复的出现一样,孩子也会用一些固定的色彩,来描绘某些特定的物体,以表现物体在最永恒的状态所表现山的色彩。物体「固有色」(即色彩的样式)的建立和其经常不断的被使用,可以说是儿童思考过程的一部分。而事实上,不同的文化、家庭对男、女生的管教方式和期待等等的价值观,都会影响样式化阶段孩童的绘画表现。成若批评此阶段孩子绘图的用色,或强行灌输色彩学的概念,往往会打击孩童的自信,令他对长久以来所发展出来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徒增不必要的困扰。
解释绘画作品的基本原则
解释绘画作品的基本原则
(1)需理解绘画者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
(2)观察其作画时之踌躇、内在问题、集中度、散漫度及注意其依作品所编出的故事。
  
*解释是在分析构成绘画作品的各种要素考虑包含于作品中阴性与阳性型格之诸要素的总合。
★从绘画的意愿、意图、情感、意志及身体性等各种因素的昂扬、退缩、推移可看出病态水准(病理性的表现)。
★从描绘的人物像的配置、型态、行为、装饰、相貌、姿态等绘画的形式及时间性、空间性、象征性、全体样式的完成度可看出绘画的内容。
A.全体性
(1)空间配置(placement)-中心在右边--安定的、统制性的
  偏左边--冲动的、要求实时满足欲望的
(2)左右对称(symmetry -明显的不对称时→性格的不安定、统合性的降低  
(3)分离(dissociation -排除自己无法认同或接纳的行为、语言。画与描述语言之间的分离是宣泄行为
(4)色彩绘画-利用色彩诱发情感并可收集其对情绪状态的反应及耐性
无色彩画--以温和的方式显示其攻击姓
(5)顺序(sequance)-从检讨绘画的过程可了解矛盾与防卫的特征 
(6)笔触(pressure)-显示内在能量的水准。恒常性的。
(7)详细化(detaiiling)-对自己的世界有部确实的、不能掌握的、有危机感  
()线条(stroke)-长线条→统制性的 短线条→冲动性的 人格的呈现。 
B.人物
★人物画通常是个案本身的投影或对个案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及个案对″人″所持的一般性概念。
★自画像可说是″回顾自己的一出戏剧″(黑井千次),由年龄、生涯阶段、遇境等制作背景,与自我认识的表现结合。
(1)头-缺其它部位,他过大→自我(ego)处罚,妄想症、自恋的个体
(2)面部-社会性相貌。忽略面部突显身体其它部位→人际关系有困难
(3)嘴巴-饮食、肥胖的过多焦虑。一直线的嘴巴→紧张
(4)眼睛-自我的焦点。险恶的→妄想病童投射出的敌视形象。
亮晶可爱→不信任
(5)头发-发饰→性认同。性犯罪女孩→波浪状人体、详绘的头发及乳房
(6)颈部-省略→不成熟的象征
(7)手臂和头-模糊或缺乏→互动时缺乏信心。收插入口袋→逃避、回避
   过大的手臂→追求力气或曾用手做过违反社会禁忌的行为
()腿和脚-社会冲突的指示物。有竟问题的个案→省略腰部以下的部位倾向
C.被强调或抹销的图案
D.不自然的事物
E.个案对绘画内容的解释或故事
G.特殊型态
*家族画                                
(1)家人的大小-最具影响力、支配性的人愈大
(2)位置-将自己画在喜欢的人的身边
(3)相似性-和自己喜欢的人相似→钮扣、饰品衣服等细节上的相似
(4)家人或自我的省略-省略不喜欢的人。省略自我→缺少安全感或归属感
(5)孤立及互助-感到被忽略或非家庭一部份的个案→将自己画的很远或最后画
  (6)人物画的姿态,模样常是个案对其所持的情感表现。如家人穿著暖和的衣物时,常是欠缺被爱或温暖及意志消沉的表象。                   
◎过度的解释会增加个案对于治疗的抗拒,不能增加洞察力,尤其防卫较脆弱的统合失调症患者,当其防卫瓦解时,可能导致混乱状态的发生。
◎绘画的详细解释,通常是个案回去之后才进行的。与其根据一张画作解释,毋宁重视从几张绘画所得到的整体印象。
◎解释的功能不在诱导洞察,而是治疗者要确保治疗的稳定和方向。
◎治疗情境上,焦点并不在于绘画的内容,而是描绘时所感受的心情,然后自然的谈到绘画的内容。「看来很快乐吗?」、「今天好象没有心情画」,诸如此类,传递治疗者的印象,患者自然把话题转移到绘画内容上。
◎对于慢性统合失调患者则要审慎使用语言,透过绘画去促进其内省,最好是根据患者有限的表现内容去说明。
◎解释的目的不在于用语言进入患者的内在世界,应该是给予患者的心像一种结构,使其定位在治疗者-患者关系中。所以不要立刻去推敲绘画的内容,才能和患者一起欣赏他所完成的画。
绘画的评鉴过程有状况诊断、过程诊断和疗效诊断,兹叙述如下:
(一) 状况诊断:治疗者分析患者投射到绘画的心理状态,做为诊断的参考。
如:妄想型统合失调患者较易在风景画表现其特征。他们的画有时候马路会像空中伸出,地平线在半路中断,而天空与地面连在一起,在空间的认知上容易出现偏颇。妄想较严重时,会忽略远景和近景的距离感,让人看了会有一种特殊的压迫感。反之,慢性统合失调患者往往随着内在精神的贫穷化,只画类型化的呆板画。郁症患者常以缺乏生命力的脆弱的线条绘出煞风景的画躁症患者常用原色,在画纸上以迅速的笔势描绘,有时候从画纸上跑出来绘在画纸背面或描绘好几张。
(二) 过程诊断:凭绘画了解患者的病况如何变化,在确定患者关联性时很有帮助。
如:妄想型统合失调症患者所描绘的内容从非现实的表现逐渐变成现实的,则表示患者的病状渐趋安静。又如忧郁症患者能够把色彩表现在绘画上,笔触有力,使用画纸的范围扩大,则表示患者已逐渐从郁状回复了。值得注意的是,郁状恢复期,患者往往描绘有自杀念头的画。
(三) 疗效诊断:绘画能够明显表示患者的人格水准能保持到什么程度,因此可以得到外显言行所不能判断的部分。
如:统合失调症患者,即使其言行看来很混乱,如果绘画的型态能够保持一致,其疗效也相当不错。反之,语言表现的内容或生活状况看来相当稳定,可是一旦绘画,只能描绘内容贫乏的画之病患,日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
绘画可以应用在测验上,能够实时把握在绘画上所表示的讯息,对于决定治疗方向有很大的意义。
图像的转译与美术的释读
最近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内容是关于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对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的解释(《艺术纪要》[The Art Bulletin]二○○六年三月号)。根据文章作者玛丽·伯格斯坦(Mary Bergstein)的研究,弗洛伊德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这一名作情有独钟,不但在一九一四年发表了一篇对它的专论,而且在若干场合下把自己和《旧约》中的这个犹太预言家相比(弗洛伊德本人也是犹太人)。弗洛伊德文章中最重要的论点关系到《摩西像》的内涵——米开朗琪罗的这个雕像所表现的是《圣经》中的哪个情节?所刻画的摩西是处于何种精神状态之下?他的动作和表情的含义又是什么?弗洛伊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但显示出他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独特见解,也反映了美术史研究的一个历史转折。
    据《旧约·出埃及记》记载,摩西按照上帝的旨意引导以色列人逃出了埃及,上帝给了他写有“十诫”的石板,首条戒律是不可信奉其他神和制作它们的偶像。但当摩西拿着石板走下西奈山的时候,他所看到的却是以色列人已经用黄金铸造了一个牛犊,正在对它狂欢拜祭。震怒之下,摩西把法板扔到山下摔碎。十九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家一般认为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所表现的正是这个情节:摩西的头部激烈左转,注视着膜拜金牛的以色列人,严酷的表情表达出内心的愤怒。虽然仍然坐着,但他上身挺直,一腿前伸、一腿退后,似乎在激动中正突然站起。继之而来的就将是摔碎石板的刹那。
    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虽然这个众所周知的《圣经》故事确实给《摩西像》提供了大致的叙事内容,米开朗琪罗所表现的却是《旧约》中没有明确付诸文字的更为微妙的心理活动:当石板从摩西手中滑下的瞬间,这位犹太圣者实际上已经控制住了他内心的愤怒。弗洛伊德的根据是他对雕像的一个细节的观察和解释。在他看来,摩西右手的动作——他引手向胸,手指插入旋涡般的胡须,使之平息下来——所反映的只可能是他对自己激荡内心的约束,而非暴烈情绪的外在发泄。《摩西像》表现的因此是一位具有强烈自我控制力的人类领袖,而非以威慑力量使同族人震服的半神。
    在伯格斯坦的文章中,她联系到二十世纪初的欧洲政治形势,以及弗洛伊德本人的犹太情节和人文关怀等各个方面,解释了弗氏对《摩西像》的看法。但是她最出乎意料的发现,也是和本文主题最有关系的论点是:弗洛伊德的释读实际上是基于雕像的照片,而不是现场的实物。伯格斯坦的一个根据是,弗洛伊德文章中所附的很可能由他自己所绘的线图(表现摩西看到以色列人膜拜金牛犊时的一系列动态反应)所根据的是弗拉特利·阿里那瑞(Fratelli
Alinari)于一八八○年左右拍摄的、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广为传布的《摩西像》照片。她还举出其他证据说明弗洛伊德在研究这个雕像的时候确实使用了摄影图像,甚至还特别请人拍摄了细部。
    按照常理推想,弗洛伊德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无法直接到现场研究这个雕像,因此必须借助于照片。但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当他写那篇文章的时候正在罗马,而且不止一次地参观了这个位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著名雕像。那么弗洛伊德为什么必须要使用照片呢?这就牵涉到这篇短文希望讨论的问题,即现代美术史中的描述和解释往往根据摄影对原始作品的“转译”,美术史家对照片的依赖实际上成为他们释读美术品的先决条件。
    弗洛伊德在二十世纪初写作《摩西像》的论文的时候,美术史正处在从一般艺术欣赏和古玩家的业余爱好转化为一个现代人文学科的过程中。这个“科学化”的过程极大地得力于摄影术的发明和推广。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摄影从本质上改变了美术史的运作。无论是对资料的收集还是对分析的方法,照片(以及后来的幻灯片和数码影像)都起到了一种中间介质的作用,把不同媒材、形式、尺寸的美术品“转译”成为统一的、能够在图书馆和图像库保存和分类的影像。这种转译大大地扩展了美术史家占有资料的范围和能力:它使得研究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而且还可以细致观察一般看不到或不容易看到的形象,如高空拍照的城市和建筑照片、数千里外的考古发掘现场以及被蓁埋的历史遗迹。由于照相资料对美术研究的用处如此明显,一些学者在摄影术发明后不久即建议设立图像档案。如一八五一年时已经有人提出系统拍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的作品的动议。八年以后,美国作家奥利弗·W. 霍尔姆斯(Oliver W. Holmes18091894)预言,在将来,摄影图像将如书籍那样充满图书馆,被艺术家、学者和爱好者广泛使用。当代学者罗伯特·S. 纳尔逊(Robert S. Nelson)在一篇很有见地的讨论幻灯教学和美术史研究的关系的文章中指出,霍尔姆斯的这个预言终于由数码技术的发明而得到最后实现(《批评研究》[Critical Inquiry]第二十六期,二○○○年)。
    但是照片对美术史的影响远远不限于提供资料。更重要的是,对这种“转译”材料的使用在三个重要方面改变了美术史的基本思维方式。第一个方面是“比较”式论证方法的盛兴: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美术史研究和教学越来越以图像的比较作为立论的基础。与其对某件作品做专门的实地观察,美术史家越来越习惯于在书斋或教室里考辨图片的异同,而这些图片所显示的是现实中不可能共存的对象,或是法国和意大利的教堂,或是希腊和罗马的雕像。这种新的研究方法解释了当时出现的一些重要美术史理论。比如瑞士学者亨利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lfflin18641945)对现代美术史影响极大。他通过比较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和十七世纪的艺术,得出五对“艺术表现的普遍形式”,认为这些形式的转化是所有艺术传统发展的内在规律。无独有偶的是,沃尔夫林是最为提倡使用照片资料的美术史家之一,而且被认为是最早在美术史教学中同时使用两台幻灯机的教授。他在一九三一年著文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指出演讲者可以随意运用各种各样的图像,包括细部、放大以及变体等等,来深化对作品形式的分析。这种讲演方法随即成为美术史教学中的正统。纳尔逊认为它代表了美术史教学从“以语言为基础”到“以视觉为基础”的重要转变:幻灯片不但提供了立论的证据,更主要的是决定了阐释的结构,成为知识生产中的一个主导因素。
    从“语言”到“视觉”的转化也就是从“空间”到“视觉”的转化,这是摄影改变美术史思维的第二个重要方面:当复杂的建筑物和三维的艺术品被再现成二维的图像,当这些照片或幻灯成为研究和教学的主要材料,“视觉”就成为研究者和美术品之间的唯一联系。如果说参观一个建筑时人们需要穿过连续的空间,在实地欣赏一个雕像时会走来走去,不断转移视点,那么这些身体的移动在看照片或幻灯时就都不需要了。特别是在听幻灯讲演的时候,听众坐在黑暗的讲堂里,一边听解说一边看着一幅幅放大了的和经过特殊照明的图像。他们和艺术的关系被缩减为“目光”(gaze)的活动,而他们注视的对象是从原来建筑和文化环境中分裂、肢解下来的碎片。
    “碎片”的概念进而联系到摄影对美术研究的第三个深层影响,即研究者日益增长的对“细节”的关注。如果说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美术研究仍基于对美术品的笼统印象和宏观美学评价的话,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的美术研究则成为对“有意义的细节”的筛选和解释。这种倾向在鉴定真伪、确定时代和作者、风格分析、图像志研究等各种美术史领域中都成为主流。研究者的基本技术是通过寻找和解说美术品的细节以证明某种结论,而这种细节的最佳来源无过于摄影。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美术史照相资料的一大功能就是提供细节,一件著名作品往往被分解为几十个以至上百个细部,研究者因此能够对一张画的微妙笔触或一个建筑上的局部装饰图案进行精细的研究,做出历史或审美的判断。一些十九世纪的欧洲学者,如著名的德国美术史家安东·斯普林格(Anton Springer18251891),因此把摄影术称为“美术史研究的显微镜”,其功能在于使研究者摆脱主观臆断,使他们的研究日益精确,逐渐进入“科学”的层次。
    回到弗洛伊德对《摩西像》的研究,我们现在可以了解为什么他必须以照片作为直接分析的对象。弗洛伊德曾记述自己在圣彼得教堂参观这个雕像的现场经验,但他在那里感到的是孤独和无能为力:摩西似乎在愤怒地注视着他,使他觉得自己似乎是那些丧失了信仰、沉沦于偶像崇拜的群氓中的一员。是照片使他重新具有了学者的自信,因为他可以在这些图像中冷静地发掘出“垃圾堆般的日常观察中未被注意到的特征”。而他所找到的证据——摩西平息自己胡须的手指——恰恰是这种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特征。
    这个特征当然是原作的一部分——米开朗琪罗的《摩西像》确实具有这个动作。但这只是这个雕像的无数特征之一。一个在现场参观的人的观感是他与所有这些特征互动的结果:当他在雕像前移动位置和改变视点,他会看到《摩西像》的不同角度和侧面;他的印象也会被教堂的光线、建筑环境以及周围的其他雕像所影响。这些视觉条件大都在照片中消失了,所留下的只是从一个特定角度摄取的一个特殊的二维图像。作为再现或转译,这个图像同时在取消和强调雕像的某些特征。以弗洛伊德所使用的阿里那瑞的照片为例,从这个角度,摩西的面部表情和双腿的动作成为次要的方面,甚至无法看见;而他的胡须和手的动作成为照片最中心的形象。弗洛伊德文章中登载的另一幅《摩西像》照片进而显示了摄影转译的另外两种功效。首先,通过对照片的剪裁,原来的全身雕像在这里被改造成半身像。其次,原来的建筑环境被抹去,代之以灰色的平面背景。这两种改造,再加上摄影师对摩西面部表情的特殊关注,使得这幅照片成为二十世纪初人们心目中的一幅典型“肖像”作品,而这类肖像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提供了最贴切的视觉根据。
    从弗洛伊德写作他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将近百年,但是美术史研究仍旧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着他释读《摩西像》的逻辑。虽然对“原境”(context,或译成“上下文”)的重视引导许多美术史家去重构历史上的建筑环境和视觉环境,虽然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促使美术史家更多地注意图像的物质性以及与其他物像的关系,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甚至在大部分美术史研究者心目中——美术品的摄影再现仍代表了“事实”本身。换言之,这些再现——无论是照片还是数码图像——仍在有效地隐藏自己的“转译”作用和能力。举两个中国美术史上的例子,虽然照片或幻灯把一幅手卷画转化为不相衔接的印刷插图,它们仍可以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原作的替身。虽然我们手中拿着的精美画册把敦煌石窟分解成一幅幅图像,我们感到自己只是在更加精确地研究建筑和雕塑原物。
    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在释读美术品时使用照片的两大危险。一是不自觉地把一种艺术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艺术形式,二是不自觉地把整体环境压缩为经过选择的图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手卷画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媒材,其最基本的两项特征是它的强烈的时间性和私人性。与架上绘画不同,手卷的创作和阅读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展开的。而展开的节奏和方式由画家本人或主要观画者控制,其他人只能在他的旁边或身后观看。这两个基本性格进而决定了手卷画的其他特点,如开放型的构图(与架上绘画不同,长幅手卷实际上并没有总的构图界框)和观看的固定距离(一般是胳膊的长度)。但是当一幅手卷以照片或幻灯片来表现的时候,所有这些特征就都消失了,观众看到的是“转译”成类似于架上绘画的具有明确界框的一幅幅图像。
    敦煌石窟则属于传统美术中的另外一种普遍情况,即由多种艺术形式构成的艺术综合体。每个综合体——殿堂、石窟寺或墓葬——常常经过整体设计,其中建筑、绘画、雕塑的配置具有强烈的宗教或礼仪的意义。比如敦煌晚唐到宋代的石窟往往反映出一种流行设计程式:中央的台座上供奉着以雕塑表现的佛像及菩萨、弟子;两壁展示的大型经变画则代表了佛的教义。前后壁往往装饰着维摩变与降魔变,均采用二元的“对立式构图”(oppositional composition)表现辩论或斗法。这种设计的主要根据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大量的“功德记”进一步说明了修造石窟的主要目的在于祈求功德,而非纯粹的艺术欣赏。(在原有的采光条件下,画在后壁上和佛像背屏后面的巨大壁画实际上也很难让人看见。)但是当这些壁画被现代的照相和照明技术记录下来并印制成精美图册的时候,它们的意义就从宗教的贡献变成了视觉关注的对象。
    现代美术史家因此身处两难境地:一方面他无法不在研究和教学中利用摄影图像的便利,一方面他又必须不断地反思这种便利的误导。这种情况和现代人与传媒的关系颇为类似:我们只有通过报纸和电视才能知道世界大事,但传媒从不客观,而是不断对事实进行剪裁和转译。面临着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醒美术史家对自己的工作保持清醒,在解释美术品时回想一下弗洛伊德的前例:我们所用做根据的究竟是美术品本身还是它的再现影像?我们的立论如何被图像的“转译”所规定和引导?
流行漫画的心理治疗意义
古丽丹 申荷永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 广州 510631
摘要:当前,在都市的年轻人中流行漫画热,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流行漫画体现了时代的心理治疗意义,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自我调节。本文从流行文化的心理影响、艺术表现的心理分析及漫画自身的特点三个方面考察了以朱德庸和几米的作品为代表的流行漫画的心理治疗意义。
关键词:流行文化 漫画 心理治疗 阴影
  近年来,台湾漫画家在大陆掀起了一阵阵的漫画热。蔡志忠、朱德庸和几米的漫画作品在内地的销售量引人注目,出现了"朱德庸现象""几米现象"。不仅如此,漫画还带动了相关的影视文化。如朱德庸的作品《涩女郎》被改编成为电视连续剧,导演杜琪峰也准备把几米的代表作《向左走向右走》制作成电影。同时,《向左走向右走》还被EMI百代唱片公司制作成了音乐专辑,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漫画流行的时代,漫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人心。"吃蔡""尝朱""品几"不仅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流行漫画也引领着时尚文化潮流。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里都喜欢上了漫画。
  成人漫画受到广泛的热爱,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无论是朱德庸的漫画还是几米的作品,它们与以往的漫画或那些没有流行起来的漫画不同的是,它们不仅时尚,而且关注的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内在的人性。几米受到广泛崇拜的事实本身就说明几米的漫画触动了一代人最深层的心理层面。那些我们熟悉的而又被忽视的感受在几米的漫画里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慰籍。而朱德庸是个特别喜爱观察人的漫画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男男女女的世俗心理,并且以独特的幽默方式去理解七情六欲中渗透的人性,去化解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这些流行漫画,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看到了积极面和消极面,看到了我们的人性。它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投射,也是我们心理的投射。它自然而然地促使我们进行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流行漫画,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不如说是一种理解;与其说是一种理解,不如说是一种治疗。它体现了一种深层的心理治疗意义。
   一、作为流行文化的心理影响作用
  (一)、文化与人性的相互关系
  仅仅是作为一种文化,大众喜爱的漫画就必然与所处人群的人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个世纪关注文化的心理学就已经在文化与人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起初,弗洛伊德注意到了文化对于人格的影响。他在1913年出版的《图腾与禁忌》一书中从图腾的普遍性断定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而一切文化都是被压抑的本能欲望的升华。自20年代中叶始,波亚士及其两位著名的女弟子本尼迪克特和玛格丽特·米德等人通过大量的现场研究,所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不同的人格,文化对人格形成起决定作用。由此看来,社会中的基本人性是文化的产物。
  但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如同我们这里探讨的流行文化,它是一种文化变迁的潮流。对于文化变迁与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代表之一阿布拉姆·卡丁纳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一个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初级制度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同时基本人格结构又通过投射系统塑造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所谓投射作用就是主体潜意识地将自己的过失或不能满足的欲望归咎于客体,以便减轻内心焦虑的过程,即投射是由挫折引起的,人格是对挫折的反应,次级制度或适应性文化是挫折经验的潜意识的派生物,是人的主观愿望的曲折体现。
  卡丁纳的观点得到了普遍的肯定,文化的变迁来源于人格发展的需要,一种文化倾向的产生包含着心理需要的投射,同时,一种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发展方向。所以当我们社会的基本人格在某个时代表现出某个明显的消极面,文化所起的治疗意义是必然的,也是深远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曾就现代人所面临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的二律背反问题上,强调社会文化应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和普遍的自我实现以解决现代人的困境。
  (二)、流行文化与人性的可塑性
  精神分析与心理人类学家梅尔福特·E·斯皮罗在他的《文化与人性》一书中说道:"由于人类行为是由文化决定的,而由于文化的变化很大,所以可以对人性下的唯一正确判断是它的可塑性很大。" "因为个人和文化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个人只有在内部体现了文化的内在化,才和文化处于一种协调状态。这就是说,个人所做的与文化要求他们所做的是一致的。"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文化对于人性的作用原理--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与所处社会的文化保持一致,因此,我们也容易理解为什么流行文化能够那么快深入人心了。流行文化正是以内化和渗透的过程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正如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藤竹晓所说:"流行是把和以往不同的行为方式导入人们的生活,是一般化的过程。流行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渗透过程,流行队伍的扩大,还包含着不断地改换人们价值判断的过程。"
  由此可见,流行文化对人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也是流行漫画的心理影响方式。
  二、作为艺术的心理治疗意义
  (一)个人意义和时代意义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主席Shaun McNiff 说:"艺术作为一种治疗,在任何地方都自然的发生着。"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流行漫画具有其自身的心理治疗意义,一个现实的反映就是我们所关注的两位漫画家本身。朱德庸和几米都曾经经历过心理困境,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漫画都起到了主要的和重要的作用。
  几米曾坦言,创作本身对他确实是一种治疗。1995年,几米被发现患了血癌。生病的那一段日子,对几米的创作影响很大。许多人在阅读《森林里的秘密》、《微笑的鱼》甚至是《向左走·向右走》时,都能够感觉到书里巨大的悲伤、寂寞与失落。几米承认,自己在创作中不知不觉地投射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这个过程令他感到愉快,同时也巧妙地将他从"被禁锢在自己的恐惧里",带至较明朗的天空底下。几米在书中展示了他对生命的感悟、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城市的洞察,很具有感染性,有人就因为看了《微笑的鱼》而重拾生活的热情。
  朱德庸也表示,在他的求学阶段,画画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学校里碰到一些很不如意的事,不管是人是事,回到家我就画画,把所有情绪都发泄到图上。在学校某一老师让我非常气愤的时候,回家在我的画上他一定死得非常惨。在这个过程中,我无法接受任何事情。我跟老师、同学的交往好像完全没有,完全是孤单的。我所有的情绪,只是在画画中才得到满足。" 朱德庸认为,他无法适应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社会制度的象征。"我无法适应这种人人都要适应的秩序。从小时候起,我就希望过一种自由自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生活,可这种生活实际是这个社会秩序所无法允许的。"对于朱德庸而言,漫画创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表达了同一时代人的共同需要。
  漫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讽刺、幽默的艺术。它常常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去批判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主题。它常常关注的是某个特定时期人性中熟悉却又受忽略的消极面。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漫画要表现的主要是时代的阴影。因此,漫画的治疗意义,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时代性的。
  (二)存在的问题
  心理分析家荣格曾说过:"每一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倾向,它的特殊偏见和精神疾患。一个时代就如同一个个人,它有它自己意识观念的局限。"后精神分析家霍尼也很重视时代文化中的特殊困境:"在我们的文化中,存在着某些固有的典型困境,这些困境作为种种内心冲突反映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日积月累就可能导致神经症的形成。"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一切看起来都越来越好,可另一方面,现代人却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茫然。Robin Robertson在他的《阴影的舞蹈》一书中指出:"就是在我们站在世界的顶端,因为成功而兴奋的时候,阴影就出现了!无论什么时候,当我们自我感觉特别好,觉得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黑暗就把我们的自满破灭了。
  我们可以从朱德庸的漫画中看到现代人的茫然和冲击。他对漫画集《涩女郎》中"涩女郎"的定义是:"她们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与生活态度,但经常是浮动不定的;她们外表上个性独特,或经常被旁人贴上类型化标签,内心却是一群不那么确定自己的人;她们不管是突破束缚、或是遵循传统而活,其实她们并不真正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为在这涩女郎四个里面,虽然各有各的不同的主张,但是在我的漫画里面一直呈现出,她们其实非常矛盾的,有的时候她们因为只是流行,或者说某种状况,被迫去做了某一种选择,但这个选择其实并不是为她自己选择,而是为别人的需求的,所以我觉得她们那一切想法,都还不真正的成熟,所以这是属于比较生涩,所以才会取名叫《涩女郎》。"
  而在漫画集《醋溜族》中,朱德庸关注的是现代商业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产生的冲击,"其实现在的《醋溜族》反映的就是当今台湾年轻人的心态:他们很为自己活,在乎自己,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是从内心的还是先从外表装扮成这个样子。不再会做什么牺牲、奉献,全部为自己。对待爱情看成是用来点缀生活的。他们谈恋爱、失恋、再谈恋爱,对性也不再保守。台湾现在的问题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很开放,但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与朱德庸不同,几米用另一种方式关注现代人的心理阴影。几米笔下的人物是那种非常易感的如浮萍的人,在现代都市的命运浪涛中升沉起伏。主人公具有文化气质和情感的敏锐,脆弱,敏感,混乱、失落、无根、自由漂移,用自恋的方式保持自我意识。几米充分表达了城市人的寂寞、城市人的忧郁、城市人之间如此靠近却又如此遥远的距离感。许多人在《向左走,向右走》看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缩影,因而,该故事也被誉为"一本探讨现代都会爱情的经典"。几米却说:"我想陈述的其实不是爱情,反而是都市的疏离与空间的隔离,只是藉着爱情故事来加强这种意象。"
  (三)、问题表现
  在狭义的心理治疗中,我们都知道,当问题存在的时候,把问题表达出来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阴影的出现至少是试图治愈我们的骄傲,并且迫使我们对自身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因此,漫画作品中时代阴影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荣格在研究艺术家的创作时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荣格认为艺术创作的最初动机就来源于集体无意识中的"自主的创作情结""自主情结"的形成是由于心理中集体无意识开始了自己的活动,并通过激活与之相联系的邻近区域而发展了的势力。当创作情结从人格的自觉控制中汲取了足够的能量时,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便以一种创造性力量牢牢地抓住艺术家,他们身不由己,成了无意识说话的工具。因此,荣格强调在艺术创作中,原型在表现它自己。这种创作是超个人的。
  漫画家朱德庸也表达了这种感觉:"我不善于思考,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我觉得我一直还都是一个还未进化的史前动物。我一切都是很动物性的,我画画啊,我想什么啊,做什么事情啊,出发点是蛮动物性的,就像我画画,就像原始人一样,原始人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他感受到什么他就在岩石上边画。他哪有什么思考啊,根本就没有的。我觉得我也是这样。"
  正因为作品是超个人的,所以具有广泛的感染力。这种心理效应也存在于几米的读者中,读者常常在书中唤起了内心中熟悉而久违了的感觉,甚至会觉得每一本书,每一笔划都像是自己在写,在画。他们的作品,令人觉得很亲切。
  当时代阴影通过漫画作品表达出来之后,它就逐渐进入了人们的意识。心理分析家Andrew Samuels在解释阴影的作用时,曾经说:"意识对阴影了解得越少,阴影就越黑暗,如果阴影被意识到了,它就有可能被纠正,但是如果阴影和意识分离了,阴影就无法被纠正,并且很可能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爆发,成为我们发展的障碍。"
  而荣格把阴影通过作品进入意识看作是人的心灵的自我调整的一种企图,是人在无意识深处想使人格得到发展的一种外部表现。阴影的显现可以影响到一个时代的自觉意识观念,它对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是时代呼唤着阴影的显现,艺术作品代表着一个民族和时代生命中的自我调节过程。
  (四)、整合性治疗
  所有心理治疗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人格成长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我们这里所说的心理治疗,是指广泛意义上的治疗,其目标便是广泛意义上的人格成长。即 "减少人格冲突""发展积极的生活方式""增强人格整合"等。
  当时代的阴影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之后,其治疗意义并不是让人们去消除阴影,事实上,阴影也是不能够消除的。而是需要整合和发展的。心理分析家John Talley强调:"阴影有很多,可能和感觉那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的阴影开始出现、转化、被另一个融化、消失、重现,最后成为意识。"
  当我们面对阴影时,最重要的障碍就是我们那原来固有的非白即黑的观念。阴影的出现是一个信号表明我们现实生活太简单化了,太非白即黑,需要更多的灰色层面。以往的漫画,常常是带有很明显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性质,而目前的流行漫画是漫画界的一股新鲜空气,虽然,主题仍然是时代的阴影,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里没有对和错。朱德庸和几米分别以他们各自接纳和包容的态度来看待人性中的阴暗面。
  朱德庸说:"人绝对是有缺点的,人的可爱、有趣,也是在他有缺点,一个完美的人绝对是乏味到了极点。而且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完美。人性里面就是有他的黑暗面,但黑暗的一面有时候并不代表就是可怕的。有时候是有趣的,有时候是荒谬的。比如说爱情婚姻里面其实隐藏着非常多黑暗的一面,但就是这黑暗的一面让人觉得那么好玩。我的感觉就像是去淘古董一样,古董要是擦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其实非常的没有意思,而它们堆在那里一堆,你自己去翻啊、找啊,弄得两手黑黑的,中间自有它的乐趣在。我觉着,人性的黑暗面也是这样的,每个人去挖了之后,其实心里都很开心,他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他知道别人有他自己也有。"
  而几米在书中表达的孤独、疏离、脆弱等都市情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体验后的一种流露。这些流露,没有怨恨,没有责怪,而是一种坦然接受。几米的漫画语言和画面很沉静,能够使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都变得温柔起来,那些挫折、失败、苦涩和无奈都在几米的画中表现出美和哲理的一面。几米,改变了我们看待生活中消极面的态度。就像荣格所说的:"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不是使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要帮助他面对苦难具有一种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三、作为漫画的心理治疗特点
  (一)、通俗
  漫画,除了具有一般的艺术特点之外,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更有利于它发挥心理治疗的作用。首先,漫画是一种通俗艺术。它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接触,从而能更灵敏、更广泛、更细致地反映出时代特点。新闻界要使新闻通俗易懂就常用它来针砭时事。可见,漫画是一种使沟通变得更加容易的媒介或者方式。漫画家蔡志忠坦言他之所以选择漫画为业,就因为他深深感到漫画是一种"最具亲和力,最容易侵略读者的武器"。这类似于艺术治疗,治疗师常常以某种艺术表现作为媒介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使那些难于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问题,或者当事人自己并未意识到的问题在这种媒介中表达出来。
  (二)、幽默
  幽默是漫画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特点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没有人会否认""对于身心健康的意义。丹麦等国家的医生曾专门开会讨论幽默的医疗保健作用,认为笑可以减少忧郁,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幽默使人心情轻松愉快。朱德庸说:"我觉得漫画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其实真实的东西不是让人很愉快的,但是漫画超脱了这个,漫画就是用幽默的方式来让你看真实,所以看的时候你会笑,可是笑过之后你可能心里会思考:怎么会这个样子,甚至会想到自己的以后会不会这个样子。漫画最可爱的地方就在这里,它用一种很幽默、很诙谐的方式把这种东西给你看。" "其实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幽默。因为人原来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长大之后才会知道我能征服、能掌握的是那么少。我做不到,我失败了,但我还能笑。这就是幽默的功用。"漫画中的幽默,包含着一种对现实的接受与肯定,也是对我们自身弱点的接受与肯定。其特点,类似于我们在心理健康中提倡的"肯定自我,悦纳自我。"
  现代社会,当医学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时候,精神的追寻也越来越依赖于艺术。当科学一方面把分类细化的时候,精神在另一方面就更要求整合性的发展,我们的时代已经明显地表现出对于人性健康发展的关注,因此,当前的漫画具有心理治疗意义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自身调节。
参考文献:
1、《文化与人性》 (美)M·E·斯皮罗著(陈俊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2、《流行的社会心理》 (日)川本胜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0
3、《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荣格著(成穷、王作虹译)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7
4、《心理学理论精粹》 叶浩生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4
5、《涩女郎》 朱德庸 现代出版社 199903
6、《醋溜族》 朱德庸 现代出版社 200201
7、《向左走·向右走》 几米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01
8、《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几米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202
9、弗洛伊德与荣格艺术动力论比较 秦丽萍 《东岳论丛》 1998年第二期
10、漫画的功能与特性 李志杰 《中国水利报》 2000122
11、台湾漫画称冠经典漫画常青 邢慧娜 《中国图书商报》 2002625
12Marianne Szegedy-Maszak. The Art of Healing.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02
13Robin Robertson. Shadow Dancing. A.R.E. Press. Summer 1997
14Andrew Samuels, Bani Shorter and Alfred Plaut.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Jungian Analysis.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1997
The Psychotherapy Significance in Popular Caricatures
Abstract: Nowadays, many youths in big cities are interested in popular caricatures. This phenomenon is not accidental. It embodies a kind of psychotherapy as well as a self-regulating method tha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This paper intends to find out the psychotherapy significance in popular caricatures through 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popular culture,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art expression and the peculiarities of caricature.
Key words: Popular culture Caricature Psychotherapy Shadow
作者简介:
古丽丹 1979.6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2001级硕士研究生 电话:(020心理治疗 漫画
在画中读生命—“浅谈艺术治疗”
爱与尊重:
    「我画好了!现在你是不是要开始分析我的画了?你从我的画中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对「艺术治疗」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会问治疗师这样的问题,以为艺术治疗可以凭一幅画来看穿作者的心事,或者以为艺术治疗师只要一看到作品就会立刻对作者做心理分析,事实上,这是对「艺术治疗」最大的误解。
    真正专业艺术治疗师绝不卖弄自己读画的能力,相反的,他们更懂得冷静的等待,等待个案酝酿面对自己的勇气,等待一个脆弱的心灵逐渐成熟,再耐心等待最后终于突破的一刻来临,这过程,有如细心保护一只苦苦挣扎,为了终能破茧而出翩然飞舞的彩蝶;这过程,艺术治疗师除了需要艺术创作与心理治疗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的是:爱与尊重,这才是艺术治疗的本质。
    艺术治疗的源起:
    它是一门结合了「艺术创作」与「心理治疗」的新知,起源于193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一群艺术家在一所精神病院当义工,教精神病患画画,后来发现这些画画的精神病患病情有了相当的进展,而引起了精神科医师的兴趣,于是开始艺术家与心理医师的合作,产生了「艺术治疗」(Art Therapy)的新名词。在四、五十年间,艺术治疗已被广为运用,不再只是精神病患的一种治疗法,更被用在身、心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慢性病患、老人以及癌末病人等等。今天欧美先进国家已将艺术治疗列为医疗团队里的一环,并且仍在不断研究与成长当中。
    两大学派的主张:
    艺术治疗后来发展出两大学派,一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治疗(Art as Therapy),此学派者认为创作的治疗性就在于它的过程:当一个人在完全投入创作时,会自然产生一种身心灵的统整作用,从而得到昇华,此变化发生时,语言的诠释已经不重要了,因此,艺术创作与治疗同时完成。
    另一学派是:经由艺术创作而做的心理治疗(Art Psychotherapy),此学派者认为艺术创作的治疗性不只是在于它的过程,更是在于对作品的诠释与探讨,由于作品是从潜意识流露出来的一种象徵性符号,必须透过语言的表白与诠释,才能解读,从而得到察觉、领悟与治疗,因此,从事艺术创作只是治疗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从事艺术治疗时,专业艺术治疗师往往是因时、因地、因人而採取不同的方式弹性运用,但原则上,不论採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先建立起一个信任的、开放的,与安全的治疗性关系,才有可能产生疗效。
    创作活动在艺术治疗与美术课里的差异:
    教室里的美术课有既定的知识与技巧要传授给学生,并且以学生作品的表现来做为教学成果的评量,以达一定的进度与目标,因此,学生在美术课里很难体验到创作的自由,反而受到许多的束缚,最后往往连幼儿时期涂鸦的勇气都失去了,对创作完全没有信心,也没有尝试的勇气,声称自己没有艺术细胞,再也不肯作画了。
    因此,艺术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便是去动摇一般人认定自己是「不会画」的观念,去说服人们相信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并且让人们在尝试中去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这个潜能,只要打开创作的泉源,生命便开始鲜活顺畅,内在自然产生一种整合作用,趋向平衡。其实早期心理学大师如佛洛依德以及荣格等人皆已提出:艺术创作与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说法。
    艺术创作的疗效:
    临床实验証明:当一个人专注于创作时,生理上即产生变化,例如肌肉放松、血压降低、呼吸变得深长、脑波改变,而原有的疼痛或不适都会减轻,至于在心理上,缓和情绪忘却困扰、暂时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沉浸在创造的世界里、享受了内在的自由、同时身心灵得到了整合,这便是前面所提的「艺术创作的过程便是治疗」。
    由于今天台湾从国外学成回来的专业治疗师有限,许多人有一个共同的疑问:没有专业的训练可以做艺术治疗吗?事实上,只要本著尊重的原则,懂得运用媒材,并且能够鼓励他人创作,即可帮助人们藉著艺术创作的过程达到纾解情绪的效果。当一个人能够找回童心,以孩子般游戏的心情、开放的态度去涂鸦,他便踏上了创作之路,而这样随性的自由涂鸦其实便是一个宣洩情绪的管道,也搭起了一座连结内在与外在的桥樑。
    然而,如何去解读与分析一幅画,如何将画与潜意识做一个连结并深入探讨,都是必须有专业的训练才可行,因为心理治疗犹如动手术,非专业艺术治疗师者千万不可对他人作品轻易地做批判或对他人心理去做诠释与分析,以免造成伤害。
    如何去读一幅生命的画?
    当创作结束时,个案有绝对的权利处理自己的作品,即使是由艺术治疗师保管,治疗师亦不可任意公开展示或解读个案的作品。若为了教育或医疗的目的而展示个案作品时,亦须事先取得个案的签字同意书。
    一般说来,艺术治疗师在面对一件作品时,是先请个案谈谈当时的感受,并且询问个案是否愿意描述作品的内容,若是对方拒绝,也是被尊重的而不必做探索的部分:即使是对方愿意描述,艺术治疗师亦是以同理心与之回应、倾听并鼓励个案多谈,并不是像一般人以为的立刻去解读与分析。相反的,艺术治疗师往往在看见与听见个案所画与所说的部分是矛盾的时候,不去指出来,尤其是在信任与安全的治疗性关系尚未建立起来之前,更是要尊重对方,而不企图掀开潘朵拉的盒子。
    那么,在什么情况之下,艺术治疗师才对个案作品作进一步的分析呢?这里就有许多因素要考量,例如有位癌症末期的病人住进「安宁病房」之后极为郁郁寡欢,甚至对人排斥,充满愤怒与敌意,当她勉强创作了一幅作品「病前与病后」时,画面中很清楚可以看到她的「非理性想法」:病前一切全是美好,而病后的一切全是丑陋,这样「全黑」与「全白」二分法的思考造成她严重的沮丧与消沉,这时候艺术治疗师和她建立治疗性关系已有一段时间了,所以便与她做了深入的探讨,由于这样的分析,她从画面上看到自己的内在冲突,也由于这样的探讨,她可以重新看到现实。
    其实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苦有乐,她承认在安宁病房中受到完善的照顾以及有许多从前未曾有过的享受,例如按摩、修指甲、音乐欣赏、艺术创作和悠闲的观赏日出日落,花园散步...等等,而她生病前无时不为生活奔波,充满挫败与艰辛,绝不是全然的美好,在这样的分析中,她的作品「病前与病后」变成为一个可以寻根的线索,抽丝剥茧之后她终于豁然开朗。事实上,一个人要如何看待自己,要如何过每一天,都是自己的抉择。
    唤醒内在的智慧:
    艺术治疗的可贵除了它的创作过程即有疗效之外,有时作品本身也能启发创作者的自我察觉、洞悉与顿悟的能力。这时候作品与创作者产生一种对话的互动关系,使创作者从中得到新的体悟,这种难以言喻的经验发生时,可以称做是唤醒了「内在的智慧」。
    这种「内在智慧」的出现,其实才是一个专业艺术治疗师所真心期望的。笔者在艺术治疗的养成训练中,有绝大部分是在学习视自己成为一面明镜,清清亮亮的,没有任何投射的,将个案反照回去,去信任每个人都有这种「内在的智慧」。其中一段心路歷程是这样的:有一次笔者画了一幅小画,画中是一部汽车驶在黑暗群山里的一条窄窄山路中,自认为画得很满意,因为车的灯光虽小,但只要继续往前开去就已经够用,因为前面那一步的路永远亮著。我的艺术治疗师看了一会儿说:「你可不可以把它放大,尽可能的画大看看?」我心想当然没问题,想不到当我站在墙壁前用全身力气去画这幅钉在墙上的大画时,我整个人似乎跌进了这样的画面里,周围全是黑暗危险与未知,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夜晚的荒山野外,内心的恐惧、慌乱与无助达到极点,那是一个充满惊惧的恐怖经验。
    当我向老师描述这经验之后,他沉思一会儿说:「那么你可不可以把这幅画画成白天?」我心想绝对没问题,我从前主修国画,画崇山峻岭最拿手,想不到我又错了,这一次比上次更惨,我一再尝试在画好白天山景中去加上一部车,却总是失败,因为白天的光线与色彩使得一部车根本无法显现,我越画越焦急,这是前所未有的挫败经验,我一次又一次的企图把一部车画进这样的群山中,却终于发现是不可能的,我全心充满了焦虑与迷失,那种无助的感觉竟是与置身在大画里的黑暗中是一样的。
    最后我很沮丧地向我的老师描述这样的歷程,他说:「好,让我们回到第一幅小画,现在,你对它有什感觉?」这时候的我用了一个全新的眼光看著自己在黑暗中的那部车,原来置身于这样的黑暗与惊险是我要的,原来,五光十色会令我迷失,原来,唯有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我才能激起自己的潜能靠著前面小小的灯光去走稳每一步。
    人唯有发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之后,才走得心甘情愿,无怨无悔,这是我的老师帮助我去读懂的一幅生命的画。
绘画艺术治疗的理论取向
绘画艺术疗法的理论取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以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分析取向
  2 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取向
  3 以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教育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
  心理分析取向治疗师遵循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路线,把患者创作的艺术品看成是患者心理问题的表达,通过绘画艺术治疗揭示移情,回溯地处理患者过去发生的心理问题。
  艺术疗法创始人之一的Naumburg1966)提出了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基础的"动力取向艺术疗法"。她认为患者无意识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发的"艺术表达出来,艺术可以表达压抑的冲动。患者对图像的洞察可以让无意识进入意识层面,患者一旦了解心理问题的所在,真正和持久的改变就可能发生。
  Kramer2001)则强调弗洛伊德理论的"升华"概念。她认为艺术活动可以具有升华的作用,患者内部驱力可以通过艺术升华从而使其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她认为升华不是简单的心理行为,涉及到置换、符号化、驱力能量中性化、识别和整合等心理机制。
  Wilson(1985)的治疗方法基于"象征主义"概念。象征主义是"某个东西代表、象征、表示其他东西"Wilson认为创作视觉意象,发展了符号能力,使得受损的符号功能得到恢复。他发现自我发育迟缓的儿童和大脑损伤的成人可以通过绘画发展符号能力,治疗师的工作是寻求患者绘画符号背后的意义。
  Robbins的方法以客体关系理论为基础。Robbins2001)认为艺术反映患者的内部客体关系、相关的防御和发展问题。艺术形式提供了一个既非内心世界也非外部客观世界的空间,这个空间成为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的桥梁。治疗中患者症状空间出现时,鼓励搜索出隐藏的客体关系,找到在客体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艺术形式有助于症状空间转换为治疗空间。鼓励患者发现适当的艺术形式重新产生客体关系。治疗师的作用是提供支持环境,使得症状空间得以出现,空间转换得以发生。
  Lachman-Chapin的治疗方法以Kohut的自我客体理论为基础。Kohut(1978)认为,具有自恋特征的患者承受着内部空虚感、缺乏自尊、在社会生活和性生活上存在困难,造成这些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生命头几个月里与看护者共情失败。LachmanChapin认为治疗师对患者的共情反映(mirroring)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和技术。绘画艺术治疗中,这种共情反映是以绘画对话的形式进行。患者完成绘画后,治疗师依据患者绘画所表现出的需要水平,共情地用绘画作为回应。这为患者提供了体验最初经验的条件,个体以此能更为成功地参加到相互关系中。
  Edwards2001)强调图像的意义和作用。他认为艺术品、患者和治疗师这个三角关系中,艺术品调节患者与治疗师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治疗师与患者的每个关系都是间接的。自发性绘画揭示了人格中的另一面,是与意识自我相对抗的隐藏的人格方面。治疗师要告诉来访者图像有自己的生命,无论出现什么都是无可挑剔的。治疗师促进患者与图像进行对话,让他们学习信任个人的内部形象,整合人格中不被接纳的部分。
  人本主义取向
  遵循人本主义的思想,强调个体有自我指导的能力、先天的成长冲动。治疗师尊重当事人的价值和尊严,接纳当事人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当事人自我成长的环境。通过绘画艺术治疗让当事人认识自我,自我接纳,自我整合。
  Natalie Rogers是来访者中心疗法创始人Carl Rogers的女儿,她在父亲的来访者中心思想基础上,结合表现性艺术方法,创立了"来访者中心表现性绘画艺术治疗"方法。她(2001)认为心理治疗过程唤醒了创造性的生命力能量,创造性与治疗是重叠的,有创造性就有治疗性。她的绘画艺术治疗是创造一种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氛围,来访者用绘画、音乐、运动等形式体验和表现自己的情感,来访者通过表现性艺术这种沟通内部现实(inner truth)的语言得以进入无意识之中,发现自己内心迷失已久的亚人格部分。表现性艺术唤醒来访者的创造性,促进其情绪伤害的康复,解决内部心理冲突,超越自己的问题,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Janie Rhyne以格式塔理论和格式塔疗法为基础提出绘画艺术治疗方法。格式塔疗法认为,每个人都能有效地处理个人问题,治疗师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来访者全面体验即时即景的存在。Rhyne2001)的绘画艺术治疗要求来访者完成系列情绪经验(如恐惧、愤怒、快乐、悲伤等)抽象画。他认为这个系列是格式塔,每幅画是系列的一个部分,每幅画本身也是格式塔。完成绘画后,来访者描述、联想、解释这些画,比较这些画的相似和区别之处,用语言表达对图形的认知和所认识到的模式。来访者逐渐意识到是什么妨碍了现在的情感和体验,受到鼓励去体验和与过去"未完成的事务"unfinished business)的斗争。来访者将逐渐拓展他们的知晓水平,整合人格中的碎片和过去不知道的部分。
  Mala Betensky1976)的治疗方法以现象学理论为基础。他强调艺术创作在整合个体主观经验的重要作用。Bentensky认为来访者完成作品后观看自己的艺术作品,作者变成旁观者,艺术表现和主观经验之间得到沟通与整合。他的绘画艺术治疗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来访者作为作者创作艺术,然后,来访者作为旁观者从现象学角度知觉图像。将艺术品置于一定距离之外,来访者进行现象学的知觉和描述,来访者可以清晰地感知作品中形式成分及其相互作用,揭示艺术品中包含的各层次意义。来访者的主观经验和艺术表达得以沟通,主观经验得以丰富。来访者学习以新的方式看待自己内部与外部的现象,为来访者的改变提供了可能。
  心理-教育取向
  行为绘画艺术治疗方法将行为矫正技术应用于绘画艺术治疗,用来处理情绪扰乱和心智发育迟滞的儿童。比较有影响的行为治疗技术是治疗师Roth1978)提出的"现实成形"reality shaping)技术。该技术首先确认儿童的艺术品中所传递的蹩脚概念(如房子、树、人),然后建造逐渐复杂的二维或三维模型,儿童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给予言语提示或身体指导,对正确的动作进行正强化。
  认知行为绘画艺术治疗方法一般是在绘画艺术治疗中结合认知行为技术(CBT)来进行治疗。RosalAckermanJohnson1994)应用艺术疗法与CBT处理具有心理残障的男性性侵害者。他们用艺术材料创造社会环境。一旦环境建立,导致攻击行为的活动模式被引出、记录、讨论和纠正。当适应不良的行为出现时,患者被要求确定问题互动的前兆,讨论可替换的行为模式,试图练习新的行为模式。Gentile1997)应用CBT/绘画艺术治疗程序治疗具有饮食障碍的妇女。通过创作艺术,这些个体能够获得内部的控制感,这意味着她们不必控制饮食来体验个人力量感。她发现获得对个人需要的控制导致内部控制感的提升。Motto1997)在艺术疗法中使用系统脱敏方法处理有紧张情绪的饮食障碍患者。她让患者在威胁最低的情绪状态下进行绘画,在绘画中表现威胁性更大一些的情感和应对这些情感的方法。她发现绘画艺术治疗有助于实现认知行为治疗的目标,如挑战不合理信念、获得掌控和控制,获得积极内部强化。
  发展性绘画艺术治疗方法依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对心理发育迟滞或身体障碍所致发展落后儿童进行绘画艺术干预,以促进患者认知、情绪机能的发展。Aach-Feldman Kunkle-Miller 2001)以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和Golomb1974)等的艺术正常发展研究为基础,对具有身体、认知和情绪障碍的儿童进行干预。不同发展阶段儿童干预的主要任务不同。感觉运算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鼓励依恋与区分自我、他人、客体;获得积极感觉定向与简单运动图式;发现因果关系。前运算阶段主要任务是,促进自主;促进情感表达与分化;感觉辨别和知觉形成的发展;发展象征能力。Silver2000)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采用艺术活动形式促进听力损害、学习失能、认知损伤患者的认知发展。她的绘画艺术治疗主要干预儿童的顺序概念、空间概念和概念形成的认知技能。Silver通过油画着色变化发展顺序概念,通过观察绘画发展空间概念,通过刺激的绘画发展分类概念和想象能力,通过粘土模型发展空间、顺序和类别概念。
如何成为艺术治疗师?
问:我想问有关艺术治疗师的进修途径及前途,在那处可获有关资料
答:你问有关艺术治疗师的进修途径及前途,以下是我所知道的一点点资料,希望能解答你的问题。
何谓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式。在艺术治疗师的协助下,透过美术材料及创作过程,激发当事人的个人创作力;促进当事人全面发挥个人潜能。
  艺术治疗利用艺术作沟通工具。透过这种治疗关系,当事人得以处理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及个人成长的各种需要,进而持久地作出改善。在艺术治疗师的陪伴下,当事人透过创作视觉图像(绘画、素描、模型等),把心中的思绪、感情,释放出来,而不是把它抑压下去。
  当事人无须任何艺术创作经验,因为在艺术治疗中,涂鸦及零碎笔划都同样受到重视,与完整细緻的图像具备相同价值。
  艺术治疗将艺术视为非语言沟通工具,所以,艺术治疗并不著重作品的美感,而著重让当事人在一个安全、受支持的环境下,透过深入探索及清晰阐明,把隐藏在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呈现出来,让当事人了解当中的意义。
艺术治疗进修途径
  到目前为止,香港只有艺术治疗的体验工作坊,主要是港大持续进修学院的Introduction to Art Therapy Certificate in the Foundations of Art Therapy ; 不过,修读完这两个课程后,你都不可以成为专业艺术治疗师。 香港艺术治疗师协会 (HKAAT)则定期举办Art Facilitation Training Program,由专业治疗师训练各服务界人士成为 Art Facilitator,利用艺术作为支援/辅助。
  假如要成为专业艺术治疗师的话,则只有到英/苏格兰//加进修专业课程这途径。 在英国,要修读艺术治疗师,通常首先拥有一个艺术/心理/或其他与心理学相关(如辅导/教育/社工)的学士学位,除须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外,还要加上有个人艺术创作的証明。进修两年到三年就可以得到 Post Graduate Diploma in Art Therapy or Master in Art Therapy 在美国及加拿大,艺术治疗的课程五花八门,水准也颇参差,有些课程的认受性也成疑,要选择到美加进修的话,需要格外留心。今年开始,星加坡的某艺术学院举办艺术治疗师的硕士课程,现正招生,五月截止,七月开课,入学条件同上。有关的资料,请参考以下各网站。
Art Therapy Experiential Courses in HK
HKU The Fundamentals of Art Therapy Course - 36 hours
HKU SPACE Introduction to Art Therapy - 24 hrs
Certificate in the Foundations of Art Therapy -100 hrs
http://hkuspace.hku.hk/sitesearch/index.php?q=Art+Therapy&content=eng&btn=Website+Search&g=0
Open U Introduction to Art Therapy Course -25 hours
ADA (Arts with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 Hong Kong)
http://www.adahk.org.hk
HKAAT (The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
http://two.guestbook.de/gb.cgi?gid=747328&prot=mhlmxc
Art Therapy Training Programs in UK/Scotland/Singapor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UK
http://www.shef.ac.uk/scharr/courses/arttherapy.htm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UK
http://www.herts.ac.uk/extrel/PGP2002/faculties/art/ma_artther.html
Goldsmiths College, UK
http://www.goldsmiths.ac.uk/study-options/professional-and-community/list-pg-progs.php
Queen Margaret College, Scotland
http://www.qmced.ac.uk/at/default.htm
The Findhorn Foundation, Scotland
LASALLE-SIA College of the Arts , Singapore
http://www.lasallesia.edu.sg/secondary.html
艺术治疗师的前途
  
  艺术治疗师为各类人士提供服务,亦在不同环境里工作,例如:医院、復康中心、学校、医疗中心、监狱、社区中心,或从事私人执业。服务对象包括家庭、普通及有特殊需要的成人及/或儿童。艺术治疗亦应用于长期病患者或接受纾缓护理人士。艺术治疗在香港还是起步阶段,香港目前的艺术治疗师,寥寥可数,也不能单靠这份工作维生,有些治疗师更要兼职美术教师,才能找到足够生活费呢!不过,随著人们对艺术治疗的认识,这份专业应该会慢慢获得认同。
问:倪老师您好
几个问题想请教您
1.想请问你在美进修艺术治疗是哪一所学校呢?学校在艺疗的特色是?
2.在美国附属于college的艺疗所和university的艺疗所有任何面向的不同吗?
3.于美国取得艺疗所的硕士学位后就可以考艺术治疗师的证照吗?证照有期限吗?
4.在台湾以美国艺术治疗师的证照执行谘商相关业务是被许可的吗?
谢谢您喔
答:您可收集相关资讯于台湾艺术治疗学会网站http://www.arttherapy.org.tw/。建议您可参与学会所办理的不定期研习,增加对此专业的了解与认识台湾艺术治疗界的朋友。
我个人是Hofstra Univ.毕业,此艺疗所的理论取向为完型治疗,实习场所可自行决定,但大多在纽约大都会区。硕士学位后完成一定时数的工作经验被督导时数后就可以取得艺术治疗师的资格,相关资料可参考美国艺疗网站 www.arttherapy.org此外你可参考台湾艺术治疗朋友所架设的资讯网站http://www.artheals33.net/index.php很遗憾目前在台湾美国艺术治疗师的证照并无法取代谘商心理师执照,因此建议您在学期间要修习相关心理谘商学分才能具备台湾考照资格。
一个「艺术治疗」的故事
六岁的小杰有著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白晰的脸蛋衬著鲜红的小嘴,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赞叹一声:「好可爱喔!」
    可是,谁也想不到他却是一个被命运之神捉弄的孩子:因为,小杰的父亲一年前才车祸去世,现在,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又不幸得了肝癌,已是末期,住进「安宁病房」。
    我第一次见到小杰,是接到医院社工的紧急求助电话而前往支援。在「安宁病房」的长廊中,我见到一个小男孩正嚎啕大哭,一边叫著:「不要!不要!」
    一个高大的中年男子正拉扯著小男孩的手臂,这孩子拼命的挣扎,旁边站的是焦虑的医院社工,她见到我,急急走过来低声的说:「小杰的母亲就快死了,她想见小杰,但我们就是没有办法把他弄进病房。」
    然后,为我们介绍:「这位是我们医院的艺术治疗师--吕小姐,这是小杰的舅舅--白先生。还有,这就是小杰。」
    我对愁苦著脸的白先生点点头,蹲下来向小男孩伸出手,说:「嗨!小杰,要不要跟我去玩一下?」
    他立刻用力挣脱他的舅舅,把小手放进我的手里,似乎迫不及待的要逃离那个地方。我牵著小杰的手站起来,边走边回头,给满脸错愕的白先生一个安抚的眼神:「放心吧!
    我知道社工会暂时照顾白先生的。
    于是,小杰被我带到医院的「艺术治疗工作室」,里面五颜六色的作品和画材立刻吸引了小杰,柔和的灯光与音乐使得工作室中充满一片温馨。我让小杰东摸摸、西看看了一会儿,再拿出一盒彩色笔,掀开盒盖,说:「小杰,这是一盒有味道的彩色笔哦!你要不要闻闻看?」
    他好奇的走过来,拿出一枝,打开笔套,再凑近鼻尖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小声的说:「是草莓的味道耶!」
    再试另外一枝,「是西瓜!我最喜欢吃西瓜了!」他一枝接一枝的闻著,泪痕犹在的脸庞渐渐红润起来。
    这时候,我把他的一只手放在图画纸上,问他:「你会不会用这香香的笔来描你的手?」
    同时示范给他看。他说:「我会。」就认真的描绘起自己的手来,不到一会儿,小杰把手从纸上拿开:一个蓝色的小小手印出现在图画纸上,他兴奋的说:「看!我的手!」
    「哇!小杰好棒哦!」
    然后,我把自己的手放在纸上,同时抖动著我的手指,用挑战的口气问他:「现在,我要看看你会不会画我的手?」
    「我会。」
    语气充满自信,抓起笔就想描绘起来,可是,我故意不合作的上下左右的移动和伸缩我的手指,他必须用另一只手来紧紧抓住这些不听话的小东西,开始变得手忙脚乱起来。他先是发出吃吃的笑声,然后渐渐爆出尖叫和大笑起来,和我玩起纸上捉迷藏。
    最后,当然这五只顽皮的野兽都被神勇的小杰一一驯服,终于完成了任务。
    「你好厉害哦!小杰!」当我把手从纸上拿开,他还在咯咯的笑著,只见画面上一只端端正正的蓝色小手被红色大手的线条歪歪扭扭的围绕著。
     趁著他还在得意的时候,我故作严肃的说:「这一次很难哦!我要--看你会不会画妈妈的手?」
    「我会!」
    他不假思索的回答,并且立刻从椅子上跳下来,我们于是手牵手走向他母亲的病房。
    进入妈妈的病房,小杰立刻垂下眼皮,我注意到小杰避开的是他母亲的脸。当我把病人的手轻轻放在纸板上时,孩子立刻按住妈妈的手描了起来。
    床头摆著一张病人过去的放大照,我内心深深的叹息著:也难怪这孩子会如此抗拒与害怕!这真是他的妈妈吗?连我都不禁怀疑。照片中是一个非常美艷迷人的年轻女子,而眼前的景象却是如此不堪入目,孩子的母亲已被病魔与药物折腾得不成人形了:一张脸有原来的两倍大,不只头上浓密捲曲的长髮全部失去,连眉毛与睫毛都不见了,最可怕的是一只无法闭上的眼睛,那水肿的眼球突出在眼帘上,好像快要掉出眼眶的模样,如何不叫这孩子看了惊骇莫名呢?
    强逼孩子来见妈妈这副模样是多么残忍的事啊!但妈妈临终的心愿又怎么能被辜负呢?
    「罗太太!小杰正在画你的手哦!你感觉到了吗?」我试著与病人沟通。没有反应。
    「小杰!妈妈的手好柔软喔!你摸摸看!」小杰学我在妈妈的手背上摸了几下,又继续画。
    「告诉妈妈你用的是什么颜色?」
    「粉红色!妈妈最喜欢粉红色了!妈妈,这笔香香的呢!你有没有闻到?」小杰低著头,对著妈妈的手说话。
    不能言语的妈妈眼角静悄悄的滑下了两行眼泪。
    坐在一旁的白先先掏出手帕掩住了自己的脸,医院社工轻轻走出病房。
    描好了妈妈的一只手,我们就一起离开了病房,这只手印可能会是小杰一辈子最珍贵的纪念品,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
    第二天小杰又被带来见母亲,只是这次白先生直接把小杰带到「艺术治疗工作室」。我让小杰与我对坐,一起用条长线把各色珠子穿成项鍊,渐渐的他就开始叽叽喳喳有说有笑起来,毕竟人世间的坎坷还不是这小小心灵能够理解的。在边工作,边游戏中,小杰已穿出一条长长的鍊子,趁他嬉笑著把项鍊套在我的脖子上时,我问小杰:「你会不会帮妈妈戴项鍊呢?」
    「会呀!」
    于是我们又一起进入他母亲的病房。这次,他爬上病床,垂著眼皮将项鍊从妈妈的脖子底下绕过去,我在另一边帮他把鍊子接过来打了个结,挂好在妈妈的胸前。
    他怯怯的偷看妈妈一眼,说:「妈妈,这是我做给你的项鍊。」
    想不到这时候妈妈的嘴唇动了,发出沙沙的声音:「谢谢你!」
    这是妈妈在世的最后一句话。
    再过一天小杰的妈妈就走了。我永远忘不了小杰母亲去世的那个晚上。
    那天晚上小杰所有的亲人都来到医院,每个人都在流泪,除了小杰。他仍待在「艺术治疗室」中嬉笑玩闹。
    他告诉我:「我的爸爸死了,我的奶奶死了!我的小狗也死了!现在,我的妈妈也死了!」
    像唱著一首歌,他的语气中有著无奈却听不出悲伤。这个六岁的孩子甚至安慰正在哭的小表哥:
    「我希望你的爸爸和妈妈永远不会死。」
    他要求这天晚上的创作题材是彩绘他的脸,并且选了一个印第安战士的脸谱。他坐在镜子前,我和他一起在他脸上涂抹著一道又一道的色彩,当镜中出现了一个兇恶的战士时,他很满意的咯咯笑。
    整个晚上他就戴著这个印地安战士的面具在玩耍。
    或许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小杰的心,但这个六岁男孩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
    白先生持续的带小杰来看我,至少每週两次,维持了有半年之久,直到他们搬到离医院很远的一个城市。
    小杰在这段期期间有很多的创作。多半时候,我会让他选择他想要的画材,除了平面的绘画之外,他也做些立体的雕塑。这些材料包括了水彩、油漆喷画、沙石、木材和报纸杂志。我也利用许多小杰母亲生前之物做为他创作的材料,例如他母亲的衣物、照片、饰品…等等。
    另外,游戏治疗中的沙箱之类也常用来做创作前的暖身,小杰最常把所有的小塑胶玩偶,不管是人物、动物或房子全埋进沙里。
    这样的模式也可在他的图画中经常见到,他会把细心画好的图用大笔沾上黑色颜料涂抹上去,销毁一切,或是搬来一块大石头把刚做好的劳作压扁,然后满意的说:「我做好了!」
    在我们「艺术治疗工作室」中,有一群能干而慈爱的义工,有位擅长做布娃娃的蓝妈妈更用了小杰母亲生前的绒布睡衣,为小杰缝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大熊宝宝,让小杰在夜里彷彿可以抱著妈妈入睡。
    那段与小杰一起工作的日子,点点滴滴犹在我脑海中,而最难忘的一幕却是发生在小杰母亲的灵前。
    那一天,是小杰母亲的出殡日,我去探视小杰,他的家人忧心忡忡的告诉我小杰的牛脾气又发作了,他死都不肯进入灵堂,更别说靠近棺木了。
     我在挤满了来悼念的人群中到处寻找小杰,最后才发现他整个人缩成一团,藏在一个角落的沙发椅垫下面。我正安抚他时,小杰的表哥跑来对他说:「小杰!他们有把你做的项鍊放进你妈妈的棺材里哦!」
    我看见小杰似乎心动了一下,就说:「是真的吗?小杰,你带我去看!」
    他立刻跳了起来,拉著我的手穿过层层的人墙,跑进灵堂,并且爬上棺木旁的凳子,整个身体就趴在棺材上。
    「看!我做的项鍊!」
    当他正为自己感到骄傲的那一瞬间,小杰突然像触电一样,眼睛瞪得大大的,动也不动的紧紧盯著妈妈的脸,怎么回事?!那个躺在棺材里的妈妈已经不是医院里可怕的妈妈,而是从前那个漂亮的妈妈了!
    我知道尸体已经被仔细的处理过,水肿消退了,脸上化著彩妆,眉毛弯弯的,嘴角还笑笑的,头上戴著捲曲浓密的假髮,最美丽的是在那淡雅洋装上闪亮的--小杰做的项鍊。妈妈双手交叠紧紧握著的正是小杰送给她的最后的礼物。
    就像有个魔法师把魔棒一挥,全世界在一剎那间停顿了,大厅里嗡嗡吵杂的人群突然像木头人一样被钉住了,一片鸦雀无声。大家全都望著小小男孩一动也不动的伏在妈妈的棺木上。
    过了好像有一百年那么久,小孩才从魔法中甦醒过来,我在他身边悄悄的说:「好美丽的妈妈呀!」
    小杰的眼睛没有离开妈妈,声音好像梦呓一般,也用耳语回答我:「是啊!」
    那就是小杰见到的妈妈的最后一面。那一天真的世界停顿了,那神奇的一刻不只对小杰是永恆的,对我也是。
用艺术打开自闭心结
本地有一小群人,不是艺术家,每天与艺术为伍。他们以音乐、戏剧、美术和舞蹈代替针筒和药物,用艺术给人治病。
                        
  彩虹中心玛格烈道特别学校音乐治疗师吴美珠用音乐辅助特别学生治疗。
  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观看一场演出、一场音乐会,甚至是一幅画后,有股莫名的暖流在心里游动?艺术,除了能带来娱乐、刺激思维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可以打开内心那扇门,潜入最深的那片海。
              
  本地有一小群人,不是艺术家,却每天与艺术为伍。他们以音乐、戏剧、美术和舞蹈代替针筒和药物,用艺术给病人治疗。
            
  用音乐打开孩子的心
              
  吴美珠是彩虹中心玛格烈道特别学校的音乐治疗师。这天早上,她在音乐室里为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治疗。房间里摆放着三角铁、手鼓等多种容易让孩子上手的敲击乐器。
              
  “晓婷跟伟明说哈?……”,吴美珠边唱歌边拿出各种乐器让孩子触摸、玩奏。患有自闭症的儿童,犹如被判入无期徒刑,他们无法和外界沟通,长期困在自己的囚房里。他们的集中力有限,不时到处跑动吵闹,耍弄摆在一旁的其他乐器。吴美珠不断尝试用歌声和乐器把孩子们引导回来。
              
  轮到玩海鼓时,其中一个孩子有了相当大的反应。他自动回到坐位上,一改玩闹本色,轻轻把耳朵贴在鼓面上,静静聆听着潮起潮落。
              
  这个平静的画面虽然只维持了几十秒,但对这孩子来说,却已经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治疗师不是教艺术
              
  不是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能力。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能为一些人提供一个与外界沟通的途径,打开他们的心结,释放受困的情绪。这些往往是文字所无法办到的。
              
  “拿音乐来说,任何人即使是最低智能的人,都会对音乐有所反应。”吴美珠说。音乐治疗师的工作是发掘对方的需求、所喜欢的音乐,然后根据这些资料为个别对象设计疗程。
  彩虹中心在10年前开创音乐治疗部门。创办人勒伊特斯(Audrey  Ruyters)说,当音乐响起,很多人会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她记得,当她在英国为老年人进行治疗时,原本内向的病人,一听到音乐,就会缅怀起过去的岁月,开始跳起舞来。
   心理健康学院治疗师沈素心(右二)采用戏剧形式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
  “我们的任务不是教音乐。艺术治疗跟美学无
关,它的重点在于让对方表达自己。”她说。无论是正面或反面的反应,对音乐治疗师来说都具有价值,即使对方对音乐表现得很抗拒,那也是个反应。
        精神病人以戏剧透露心事
              
  艺术治疗主要还是一种辅助治疗,必须配合药物、化学治疗、物理治疗等其他疗程进行。艺术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其实已有一段很长历史。在古埃及时代,人类已开始用音乐来保持身体健康。在美国,音乐治疗正式在大学成为学科也已有50年历史。
  但在本地,艺术治疗仍旧很冷门,除了一些特别学校和心理医院,本地医院都没有提供这种治疗。像吴美珠这样受过专业训练,又全职投入艺术治疗工作的人,更是屈指能数。
             
  沈素心是在心理健康学院任职的治疗师。她没有受过正统艺术治疗训练,但基于对戏剧的喜好,近年来专注于把戏剧融入短期精神病患的治疗中。
              
  疗程以小组形式进行。治疗师给病人做的练习主要来自剧场,再根据精神病患的需求做出调整。比如她会设定一个行动范围,叫病人在范围内自由走动,条件是必须均匀分配空间。当她一拍手,大家暂停走动,只有被喊名字的那位必须继续走,同时说出当天的生活感受。
              
  刚开始时,参与者往往表示不知道要如何说起。但不久,他们就开始说出一些心底话。像“这里很好,没有人用异样眼光看他们”之类的话,不止一次从他们的口中吐出。
        通过过程进行治疗
              
  与其让病人直接把心事说出来,艺术创作让病人多了一份参与感。这样的方式,少了威胁性,多了娱乐性,还可以培养参与者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对病人来说,这不是一个疗程,而是个有趣的活动。其中两个参加戏剧治疗的精神病人告诉记者,这个活动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使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
              
  沈素心说,要向病人解释戏剧的疗效过于抽象,所以她会给他们一些比较明确的目标,比如要在年底呈献一场戏剧演出,引发他们的兴趣。
              
  艺术是治疗师的工具,可以用来分析病情,能够协助病人表达感受。“艺术家追求的是技术,艺术治疗却不是。最后出来的作品艺术性多高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者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建立感情,掌握表达能力。我们是从艺术创作的过程而不是完成品中,取得治疗效果。”她说。
        正常人也能从艺术治疗中获益
              
  在仁慈医院任职的黄立雄,用绘画来协助痴呆病人恢复记忆。根据不同人的情况,他有时会让他们自由发挥,有时给他们主题,引导他们作画,或是叫一群人共同创作。
              
  黄立雄指出,美术治疗和心理学关系密切。同一病种的人所画的东西常有相似之处。比如精神病患一般上笔划有劲、颜色鲜艳,忧郁症病人的画则色彩比较暗淡。治疗师可以从这些共同特征去分析。
不单是病人,正常人也能从艺术治疗中受惠。除了医院里的病人,黄立雄也常到主流学校和特别学校去,利用美术进行辅导。在特别学校里,他辅导的不是特殊儿童,而是他们的兄弟姐妹。
              很多时候,他会叫他们画自己的家庭。他发现,特殊儿童的家人经常会漏了画患病的那名成员,而特殊儿童恰恰相反,会为家庭增添新成员,比如小猫小狗等宠物。
        对艺术治疗普遍缺乏认识
              
  虽然艺术治疗在心理方面最有疗效,但各种艺术形式也对病人的生理有一定帮助。今年7岁的吴志康有多种残疾,各方面的发育比一般孩子来得慢。于是,音乐治疗师吴美珠通过音乐来帮助他发声。她拿三角铁在不同方向和高度敲打,叫志康伸手去捉,一方面考验他的方向感,一方面锻炼他双手的配合能力。
              
  在本地,艺术治疗主要是用于特殊儿童和精神病人。但在欧美,医疗人员也用艺术形式来为中风人士、爱之病人和癌症病人进行治疗。
            
  艺术对身心都有疗效
              
  吴美珠曾在英国实习期间以音乐来帮助半身不遂的病人,重新掌握走路的规律。音乐治疗师相信,人类是富有节奏性的动物,我们的呼吸、睡眠长短都有固定的节奏,所以音乐无论对人类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疗效。
              
  谭雪丽花了4年在美国迈阿密大学修读音乐治疗。毕业回国后她当了1年私人全职音乐治疗师,之后却因为生计问题而放弃。其中原因除了碰上经济不景气,更主要还是因为新加坡人对艺术治疗缺乏认识,雇用专业艺术治疗师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
              
  “如果人们不去看演出,不听演奏会或参观美术馆,我们又怎么能够把艺术运用在治疗上呢?”谭雪丽说。
              
  沈素心的看法是,艺术治疗比其他治疗方式来得抽象,而且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测量疗效方式,因此本地医院几乎完全没有设立艺术治疗部门。
              
  “很多人对音乐治疗很感兴趣,但他们没有需要付费的观念。很多人以为音乐治疗就等于到唱片行买一张新世纪音乐唱片。”谭雪丽说。
              
  她解释,艺术治疗需要专业治疗师在场,鉴定病人的情况,从而作出调整。艺术治疗师的工作是很科学的。他们除了要设计疗程,还要根据病人的进展制作图表。
              
  在政府大力推广艺术,投入资金建设文艺复兴城市的同时,我们,尤其是医疗机构,是否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运用艺术在医学方面的疗效?抑或是,如谭雪丽所说的,在发展艺术治疗之前,我们得先培养鉴赏艺术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6:20:02 | 只看该作者
房树人测试”适用的范围及其优点
(一)、适用范围:                                1、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2、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       3、它还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二)、优点: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不象WAIS测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3、再度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得利于反复施测,追踪观察。
房树人测验技术及其标准化
"房树人测验"可以有两个方面来研究:
(1)是从非言语性,创造性的角度。绘画的特点,基本上是无结构性的。
(2)从言语的统觉的角度来认识,被测者的绘画又具有一定构造性的形式,被测者所描绘的形象也涉及到环境关系,具有一定联想性作用。
一般说,对在测验时要求被测者所描绘的房,树木,人物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所以没有限定他们应该描绘什么样的房子、树木和人物。有关房屋的大小、类型,表现方法;树木的种类、大小、树龄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年龄、性别、高低、朝向、行为,表现方法等都没有任何的限制,画面的描绘主要是被测者自己的见解或者从身边环境中体验到,并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一个或数个房屋、树木或人物的形象综合而成,由此形成测验中绘画像。所以在指导语中所提到的房、树、人是一种有关事物的分类语,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事物。因此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他们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愿望(喜怒哀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所以说,“房树人测验”是取决于某些方面的投射为前提的。                                                                  
1。必须明确,在测验中所描绘的房树人是一种特定的形象,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像”,因为测验者总是在描绘中考虑要把最重要的描绘特征表达出来,而这些特征可以说被测者内在心理特征的再现。
2。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比例、结构、在画面上的位置、是表达描绘对象的部分还是整体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来说,他显示出以下两方面:
(A) 被测者积极的进行表达,他们在测验中,在描绘前进行积极的思考、设想。对所描绘的对象,部分与部分之间如何结合,哪些应该先画,哪些应该后画。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显示出各种不同性。为了积极的表达,他们有的会反复的涂擦或对某一部分,在线条上进行强化(把有的部分画得很浓、很重,有些部分甚至描绘时花费时间过长,这都可以显示出他的积极性,还有的绘画表现出奇怪性,刻板性,固执性,甚至对画面进行文字上的描述说明)。
(B) 被测者消极性的表达,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在整体和局部之间表达不完整,尤其对一些本质性的部分表现出省略、遗漏,如不画门、窗、树叶,人物缺乏耳朵、鼻子等主要器官,还有的在表达手法上,表现出矛盾,古怪的形象,图形结构不完整,描绘时间过短而草率等。
"房树人测验"的某些特定意义
在部份上:在描绘过程中,某些绘画整体、局部之间关系不明确,强调某部分或缺少某些部分,有关部分的意义,在房屋中以房顶,门窗为主,在树木中以树干,树枝为主, 在人物中以头部,上肢为主。

◇ 比例:   所描绘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房屋当中,窗户与门的关系,树木中,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人物中,上肢长度与躯体长度的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往往涉及到被测者的智力水平,很显然,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画像比例方面的不同。
◇ 透视性:在描绘房树人时,画面的表达,如在纸上的位置,房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显示被测者的能力和人格特征。如,人比房子、树木大,显示出被测者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在智力水平方面,一个着装完整的人与裸体人的描绘,一方面与智力有关,另外一方面人格方面的差异性,这些都能显示出一定的信息。
房树人之间的标准化
◇ "房树人测验"的顺序,开始先画房,其次画树,然后画人。
◇ 评分标准,有关房树人的评定标准,往往用因子符号来代替。在评定中:
智商 IQ                      因子符号   
智力优秀  125以上              S2
智力略高  111—124              S1
智力平均  90-110                A3
智力略低  80-89                 A2
智力处于边缘状态  70-79         A1
低度智力低下      50—69        D1
中度智力低下      25—49        D2
重度智力低下      <25           D3                                                                                                             
房树人测验的测试方法
======================================================
1。测试前准备:首先要准备测验纸,1支铅笔(2B)、橡皮、测验纸和测验分析手册。
2。测验指导语:
首先让被测者填写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然后把测验纸放在被测者面前。指着 [A]  的方框告诉被测者:“请拿铅笔,认真的画一座房屋,画任何结构的房屋都可以,只要你努力的画,就可以了,自己觉得画得不满意,可以用橡皮修改,在时间上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你认认真真的画就可以了。
被测者中有中年、老年,还有儿童,有时候,他们会提出“我不是画家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没有学过绘画!”从而对该测验表现出抵制。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测验者,要明确的告诉他们,“房树人测验”不是一个有关艺术能力的测验,在描绘的时候,并不要求你画得跟画家一样,只要使他们能够认真的配合、顺利进行描绘就行;当有的被测者提出要求用尺,要明确告诉他们,画这些画不能使用尺等工具,请采用手描的方式进行。
对于“统合性房树人测试”,测验工具为8开白纸、带橡皮2B型铅笔或橡皮1块(也可选择腊笔)。
测试指导语为:
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画完后清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
3。对测验的记录:
在测验的过程中,要求测验者进行以下记录:首先要记下描画时间,指导语结束后到被测者开始描画的时间,一幅画画完所需时间等。其次,对于被测者在描绘房、树木、人时要正确的记录画面部分的顺序,如先画房顶、然后画墙壁、再画门、窗等。最后,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可能会作出某些提问或自言自语的进行解释,如“这是房顶。。。。。这是墙壁。。。。。。这有一个窗。。。。。。”等等,也需要进行记录。总之,要严密的观察被测者在绘画过程中是连续性描绘还是停顿性描绘。描画过程中情绪状态怎样,是平稳的,还是烦燥的;是心安理得的,还是烦恼的;对绘画是合作的,还是抵制的。以下举例说明:
病例  张某某
房屋  (1)
房顶  (2)
在房顶的地方有窗(3)
画墙壁,上面带有门廊“要配一个好的过道”(苦笑了一下)(4)
门廊的柱子(5)
窗户(6)
画二间房的右边窗户(7)
画另一间房的左边窗(8)
二间房的中央窗(9)
屋顶的瓦片(10)
地基( 11)
18秒停顿(12)
“再画二棵树”(13)
在房左侧画一棵树,在右侧画一棵树(14)
在门的下面画一个步行道(15)
结束,整个时间五分十三秒。
4。描画以后的提问(见附表)
[询问阶段]
 H关于房子
 1、这间房子是在城里,还是在郊外?
 2、这房间附近,有别的人家吗?
 3、你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天气?
 4、这是你从远处看到的房子呢,还是近处呢?
 5、住在这房子里的主人是怎么样的人?
 6、家庭气氛是温暖,还是冰冷?
 7、看见这房子、使你想起什么?想起谁?
 8、你想住在这样的家里吗?
 9、你想住在这间屋的哪间房间里?
 10、你想跟谁在一起住在这个家里?
 11、你自己的家比这个大,还是小?
 12、你绘画时,想的是谁的家?
 13、你是否画自己的家?
 14、(特殊的房子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房子?
 15、(不可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6、这张画上还想涂些什么?
 17、你是否成功地按自己的设想画?什么部分难画?画得好不好?
T关于树
 1、这是什么树(常绿树、落叶树)?
 2、这是种在什么地方的树?
 3、是孤零零一棵呢?还是森林中的一棵?
 4、这画上的天气如何?
 5、有风吗?如果有风,会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
 6、有太阳吗?如果太阳升起,会从哪儿升起?
 7、这棵树的树龄有多少?
 8、这是活树,还是枯树?(何时,如何变成枯树的?)
 9、是棵坚强挺拔的树?还是弱小的树?
 10、与什么性别相似?男?女?
 11、这棵树使你想起谁?
 12、这棵树使你感到象谁?
 13、这是你远处看到的树?近处的树?
 14、对这棵树来讲,什么最必要?
 15、这棵树比你大呢,比你小?
16、(伤痕)这是什么?怎么会有的?
 17、(特殊的树)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树并画成的?
 18、(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9、还想添点什么?
 20、画得成功吗?什么部分难画?画得不好?
P关于人
 1、这人大约几岁?
 2、结婚了吗?家里有几个人?什么样的人?
 3、这个人干什么的?
 4、他正在干什么?
 5、(他)她正在想什么?感到怎样?
 6、身体是否健康?
 7、朋友多吗?什么样的朋友?
 8、素质如何?优点?缺点?
 9、幸福还是不幸?
 10、对他(她)来说,什么最重要(必要)?
 11、你喜欢这个人吗?
 12、你想成为这样的人?
 13、你想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成为朋友吗?
 14、在画时,你想画谁?
 15、这人像你吗?
 16、(特殊的人物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人的?
 17、(难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18、还想添点什么?
 19、画得成功吗?哪个部分难画?画不好?

5。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房树人的集体测验也是有效的。整个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被测者的范围在30--50人,每人发一张测验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测验的指导语“请你们在A 的方框内画一座房屋,画完以后,在B的方框内画一棵树,在C的方框内画一个人,然后把房、树、人画在E的方框内,下面开始。”  集体测验大致在30分钟以内完成,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评定。  
一般房树人测量的评分标准
===================================================
有关房屋部分的评定
(1)屋顶有六个项目:
(A)没有画屋顶(D3)
(B)平面屋顶(D2);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是平顶,(记A2)
(C)倒V形屋顶(A1)
(D)二因素屋顶形状为长方形、半椭圆、台形(A2)
(E)二因素屋顶。有二个屋顶,主房和配房各一个(A3)
(F)二因素屋顶有一个表现出立体的因素,在主墙和端墙上面有一个倒V 形屋顶和一个平形四边形屋顶(S1)
(2)有关屋顶材料:不一定需要把材料都画出来,能看出瓦片或一些交叉形的,代表瓦片的线条(S1)
(3)烟筒,没有描绘出烟筒的样子(D2)
(4)可以看出,烟筒的材料,如砖,阴影(S1)
(5)墙壁有三个项目:
(A)描绘不象墙壁样子(D3)
(B)墙壁没有基底部(D2)
(C)有两面墙,主墙和端墙(A3)
(6)墙壁的材料,具体画出墙壁的砖(S2)
(7)门有二个项目:(A)没画门(D3)  (B)墙壁上有窗,或在门两边画窗(S1)                                                                           (8)窗户:
(A)没有窗户(D3)
(B)二个以上窗户(A2)
(9)窗户不具体,仅画一个框,没有具体的门框,不象窗户的形状(D1)
(10)窗帘:能确认出窗帘的形状(S1)
(11)窗表现出玻璃的阴影(S1)
(12)门廊:
(A)画有门廊,栏杆(S1)
(B)有柱子。扶手。栏杆的门廊(S2)
(13)有台阶:
(A)台阶象梯子样无立体感(D1)
(B)二因素的梯子,有立体效果(S1)
(14)房间和楼层:
(A)一间半房子(A2)
(B)二间房(A2)
(C)二间以上的房子, 有楼的层次(S2)                             
(15)步行道:从门开始有步行道(S1)
(16)房子的周围有灌木丛(S2)                                                   
(17)门窗具有装饰性艺术感(S1)

有关房屋比例评定
(18)房顶和墙壁不符合比例,房顶大于墙壁(D2)
(19)烟筒为一因素,卵园形。三角形(D2)
(20)墙壁:
(A)不是长方形(D3)
(B)墙壁宽大于高或基本上是正方形(A1)
(C)墙壁明显的宽大于高(A2)                                                   
(21)门:
(A)门的面积是墙壁的三分之一以上(D3)
(B)一因素的门,看不出方形(D2)
(C)门极度小(D2)
(D)门略小,但与窗户一样大(D1)                  
22)窗户:
(A)在同一面墙上,窗户大小比例不一样,要排除该房间是浴室、厕所(D2)
(B)房顶上的门窗是正方形以外的形状,如园形(D2)
(C)在同一水平上,窗户有大小(D1)
(23)门廊:附在墙壁的某一个地方,不符合实际中的情况(D1)                        

房屋的透视技巧方面评定
(24)房顶:
(A)具有双重透视,同时画出三个房顶(D1)
(B)房顶和墙壁共用(D2)                  
(25)透明的屋顶,能看到屋顶里面的东西(D2)
(26)烟筒:
(A)倾斜的烟筒(D2)
(B)附在屋顶的烟筒(D2)
(C)烟筒在不适当的地方,如在屋檐上(D2)                                 
(27)烟筒有透视性,能看到屋顶、墙,看到烟筒的后面(D1)
(28)墙壁:
(A)“双重透视”,同时画出侧墙和端墙(D1)
(B) 端墙和侧墙很好的结合(S1)  ** 必须排除有双重透视的情况下评该项目      
(29)透视的墙:
(A)通过墙,可看到家里的东西(D2)
(B)具有透视的墙材料,窗左右伸展栅栏(D2)                          
(30)门:
(A)门顶着屋顶,房檐线为门上部(D3)
(B)门附着墙壁,门的边为墙垂直线(D2)当被试说是现代化门则不评分
(C)门在墙和房顶不适当的地方,悬空状的门(D2)                           
(31)窗:
(A)窗顶着房顶,窗上部为房檐(D2)
(B)窗附于墙壁,窗的一边为墙垂直线(D2)
(C)房顶不适当的地方有窗,同一房间有两个窗(D2)
(32)门廊:
(A)一因素门廊,垂直栏,无立体感(D1)
(B)门廊栏透视性(D1)
(C)门廊透视屋顶(D1)
(33)台阶:
(A)房子平面上显示不同平面台阶(D1)
(B)台阶在不适当地方(无入口处,无门廊处)(D1)                          
(34)房间层次:所画间数与绘画后提问间数不一致(D3)
(35)房子和画纸关系:
(A)画纸边缘把房子切断(D2)
(B)画纸侧边是房子墙的垂直线(D1)
(C)画纸底边是房子基底部(D1)
(D)画纸与画纸上下边差异(A3)
a.画纸上边和房顶上部存在距离
b.画纸底边与房子基底线存在距离
树木部分评定
(1)一因素的树干(树干画为一条线)(D2)
(2)树皮:在画上能确认树干上有树皮部,整体均可(S1)
(3)根:二因素根,不规则,但尖细的伸入地面(S1)
(4)地面线:
(A)不画地面线(无树根所依赖的地面)(D1)
(B)地面线是树干两侧延伸,画线底边作地面线(A1)
(C)仅树干部画地面线,树干底部成箱状(A2)
(D)地面线附在树干上(A3)
a.明显地面线    b.树干基底引一短线
c.路上草        d.树的前后引长线显示地面                     
(5)树枝:
(A)不画树枝(D3)
(B)一因素树枝(D1)
(C)画现实中的两因素树枝(A2)
(D)二因素树枝(长园形、园形、三角形轮廓线)(A2)
(6)细树枝:
(A)没有小树枝,进一步从树枝中伸出来的枝条(D1)
(B)二因素大枝,一因素细枝(A1)
(C)二因素大枝,一因素细枝(A3)
(D)有细枝样子(椭园、园三角等轮廓线)(A2)
(E)细枝的样子同(D)
(F)但更为具体化一些(A3)
(7)树叶:
(A)不画叶子,或看不出是叶子的样子(D1)
(B)二因素叶子,针状叶子,二因素叶芽(A2)
(C)显示叶子的轮廓(椭园、园形、三角形)(A2)
(D)说明显示有叶子(A2)(提问回答落叶树不评)
(E)显示叶子阴影,同(C)类似(A3)
(8)没有树枝的基础线条,以椭园、园形、三角形轮廓线或阴影来表示树枝(D1)
(9)树下描绘有小草(S1)                                   
(10)树干:
(A)树干上部太大于根部(D2)
(B)二因素的树干,干的高度大于两倍的树干围(粗)(A2)
(11)树枝:
(A)二因素树枝,树根和树干小于树尖(D2)
(B)二因素树枝,较之头部长而且短粗(D2)
(C)二因素树枝,较之树干。树枝较粗(D2)
(12)细枝:
(A)细枝太宽太茂盛(A2)
(B)a.一因素树干,二因素树枝(D2)
b.二因素树干,一因素树枝(D1)
(13)树的高度:
(A)树的高度 < 3.18cm  (D2)
(B)树的高度 > 19.05cm (D1)
(C)树的高度在 3.18--19.5cm (A1)
  到树顶的基底不含根部(绘画纸21.65 x 17.78cm)


树木透视技巧画法评定
(14)根部:树根在地面下(透视性看见)或浮在地面上(D2)
(15)看不出树干和细枝,基底线画一根细条树(D2)
(16)树枝的连结:
(A)树干和树枝不连结,各归各(A1)
(B)树干与枝,枝与枝结合“流畅”(A2)
(C)细枝、树枝、树干完全连结“流畅”(A3)
(17)树在画纸上位置:
(A)画纸边切断树(D2)
(B)画纸上边与树顶部吻接(D1)
(C)画纸侧边紧贴树(D1)
(D)画纸义边为根部,底边成树干基底线(D1)
(E)垂直距离差,画纸上边与树顶,下边与树根之间距离差为:
a. >6.35cm (D1)
b. 3.81 -- 6.35cm (A1)
c. <3.81cm (A3)
(18)树木的内格:与众不同的描绘(D1)

人物方面部评定
1.(1)a.不画眼睛(D3)
b.眼睛只数错误(正面一只,侧面画却二只)(D2)              
(2)a.眼睛为点、卵形、四角形或水平线(A1)
b.二因素眼窝有瞳孔点圆(A3)                                             
                                                                                
2.鼻:
(1)没有鼻(D3)
(2)一条垂直线或一个点(D2)
(3)三角形、卵形、四角形、圆形(D1)
(4)正面脸二个点,园形、长园形;二条垂线,侧脸为"L"型(A1)
(5)一般二因素的鼻(二条垂直平行线,不部联结)(A2)
(6)比一般要画得好的二因素鼻,有明显的鼻孔(脸朝后的,不评分)(D1)
3.嘴:
(1)没有画嘴(D3)
(2)一因素的嘴(细的一条水平线不评分)(D1)
4.下颌:
(1)正面,明确地有下颌脸轮廓(S1)
(2)侧面,下颌清楚地看出突起部分(A1)
(3)侧面,下颌在脸的位置,向头后方向水平方向绘画头与脸共用线(S2)         
5.耳:
(1)没有耳(D1)
(2)清楚描耳涡(A3)
6.头发:
(1)没有毛发(D2)
(2)有头发、眉毛、胡子(A2)
7.头颈:
(1)无头颈(D3)
(2)一因素头颈(D2)
(3)二因素头颈(D1)
8.躯干:
(1)无躯干(D3)
(2)一因素躯干(D2)
(3)二因素躯干(园形、卵形、三角形、箱形)(D1)
(4)普通所见的二因素躯干(A1)
9.肩:
(1)没有肩部,或一因素的园形、三角形、箱形等(D1)
(2)绘有肩部,(正面应该两个)(A1)
10.上肢:
(1)没有上肢(D3)
(2)一因素。二因素地描画上肢,上肢数不正确(一侧有上肢)(D3)
(3)一因素上肢(D2)
11.手:
(1)无手指、手套;棒状园形手(D2)
(2)一因素手套样,棒状(D1)
(3)上肢从肘开始变细,可看到二因素手腕(A3)手插手袋,向后背(A3)
12.指:
(1)无手指(D3)
(2)二因素手指,指数不对,为36(D2)
(3)手指正确,但一因素手指(D1)
(4)二因素手指,手指数不同(D2)
(5)正确手指,二因素手指(A2)
(6)明确画拇指(A3)
13.肘:二因素描绘上肢,屈曲清楚的关节(A3)
14.下肢:
(1)无下肢(D3)
(2)一因素、二因素,下肢数不正确(D2)
(3)一因素下肢(D2)
15.膝关节:在适切地方表示屈曲下肥膝关节(S1)
16.脚腕:
(1)不画肢腕(D3)
(2)一因素脚腕与脚趾不同,二因素脚腕(D2)
(3)脚腕高尔夫球,卵形、四角形、无后跟等(D1)
(4)侧面像,脚后跟明显脚趾数正确(A1)
17.衣服:
(1)不画衣服,裸体倾向(无性器官)(D2)
(2)画衣服(阴影、西裤、皮带、帽子)(D1)
(3)衣服最低限度描绘(男西裤、女裙)(A1)
(4)裸体绘有性器官,或穿着整齐人物(上衣、衬衣、西裤整、女性同样都齐全)(A3)
18.付属部分,例如手表、篮子、滑轮、鞋(或人物所具备的物品) ,行为上表示骑马等(S1)
19.脸部各部分比例:
(1)眼、嘴横向大于纵向长度,耳鼻纵大于横(D1)眼、耳、鼻中有三个部分不符合。
(2)前面条件中有三个部分符合(A1)
(3)前面要求条件全符合,而且比例准确(S1)
20.头部的比例:
(1)正面:水平轴比垂直轴大的卵形脸。侧面相反(D1)
(2)正面:园形、正方形脸(A1)
(3)侧向:垂直与水平轴大致相等脸(A2)
(4)正面:纵长的卵形脸(A3)
21.上肢:
(1)前肢比上肢宽大,差别十分醒目(D2)
(2)前肢比上肢明显细,左右两肢情况相同(A2)
22.下肢:
(1)下肢近脚腕部比上脚肢广大(D2)
(2)从大腿部到脚尖依次变细,下肢不描衣服(A2)
23.四肢之间统一比例:
(1)一因素下肢、二因素上肢(D2)
(2)二因素下肢,一因素上肢(D2)
24.比率:
(1)关于脸与躯体宽度的比率(正面相人物)
a.脸的宽度大于躯体的宽度(躯体小于脸)(D2)
b.脸的宽度与躯体宽度大致相当(水平轴比较)(D1)
(2)头部和躯体之间的比率(关于高度)
头部大小,从前额上部到下颌部最低点(头型开放性描绘时,计算时要按可能封闭的倾向点来量)躯体大小,从下颌到腰的上部(人物穿衣服,按腰带水平)头TEAD(H)、躯体GRMMK(T)、上肢ARM(A)、下肢LEG(L)
a. H:T = 1:3以上或T:H = 1:1以上(D1)
b. H:T = 从1:2到1:2或H:T = 从1:1到1:1.5(A1)
c. H:T = 从1:1.5到1:2(A2)
注:(a)的比率,躯体的大小是头部的3倍或关部的大小比躯体大多少的意义。
     (c)的比率,躯体的大小是头部的1-1.5倍,具有不超过2倍的意义。   
(3)上肢与躯体的比率(纵轴)
    如果双上肢长度不相等的话,按长的上肢作比较(该合的长度以,从肩部到手指端的距离为准)
     a. T:A = 1:2以上或A:T = 1:1以上(D2)
     b. T:A = 1:1.5到1:2(D1)
     c. T:A = 1:1到1:1。5(A2)
         (4)躯体和下肢的比率(关于长轴)两下肢长度不同的话,以长的下肢作比较(该合下肢的长度以,从腰上部脚的尖端距离为准)
    a.T:L = 1:4以上或L:T = 1:1以上(D2)
    b.T:L = 1:2到1:4(D1)
    c.T:L = 1:1(A2)
   d.T:L = 1:1到1:2(A3)
注:在人物描绘非常贫乏的结合,对人物的腰部计算位置不能判断,具体位置,该躯体的长度正确则不能评分。透视的评定                           
25.上肢与躯体之间的结合:
(1)上肢和躯体的分结处,两者的附着点看不到肩膀线向上肢方向连续, 一因素的上肢,看到通常的分结处(D1)
(2)两上肢不在通常的肩部或其附近地方(D1)
(3)躯体的侧肢或双肢"带状样结合"例如,双上肢紧紧抱着身体,表现表现出焦燥的样子,该上肢从躯体离开时,明显宽大(A1)
(4)上肢与躯体完全"流畅的"结合,从肩上部与上肢外边线连续在肩的连线上有上肢(A3)
26.错误的上肢位置:
(1)从头部和上身伸出上肢(D2)
(2)从肩以下的躯体部伸出上肢(D1)
27.上肢位置:
(1)正面向躯体时。
a.双上肢对着躯干大致上以直角的角度平伸出来(D1)
b.侧肢或两肢对着躯干从侧下方比直角低的方向伸出,不是笔直的伸出来(A1)
c.侧肢或双肢,笔直地从腋处伸下来(A2)
d.侧肢、双肢(二因素)屈曲地伸出(S1)
(2)侧面向躯体时:
a.侧肢、双肢向前、后上方向伸出来(D1)侧肢拿着东西时(A3)
b.侧肢或双肢向前、后方伸出,而且对躯体来说,在直角以下角度(A1)
c.侧肢或双肢沿体侧笔直伸出(A2)
d.二因素侧肢或双肢在肘关节表现屈曲地伸出(S1)
28.手的形式:
(1)一个以上的手指从上肢侧伸出(D2)
(2)从前肢的尖端部伸出手指(不能确认手指不评分)(D1)
29.下肢错误形式:侧下肢。双下肢从人物头部。上身用异常的形式与躯体结合(D3)
30.对描画纸来说,人物的位置:
(1)被描画纸切断的人物(D2)
(2)在垂直面上的差异:
a.上、下空余2英寸(5厘米)以上(D1)
b.1-2英寸(2.5-5厘米)(A1)
c.1英寸(2.5 厘米)以下(A3)
31.人物的表现方法:
(1)侧向的脸和头。躯体为正面(A2)
(2)脸。躯体向同一方侧向(A3)
32.人物活泼表现:站、坐、步行、投抛、书写等行为(S1)
33.人物的风格:
(1)描画后提问时,不能明确地注释性别或被试对性别解答不明确(D2)
(2)描画后提问,叙述能判断出年龄,但和画面上人物的年龄不一致(D2)
34.躯体和衣服有一部分透视:关于躯体和衣服"透视"的各个评分,有2个地方有透视问题。
有关量化分析、统计与智商
一般的分析
    房树人的测验通常具有智力测验的意义,但是房树人的智商与其它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等,是具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在测试的类型上有所不同,其它的智力测验是在结构性理论支配下所进行的,一般具有语言、操作两大部分,“房树人测验”是从总体的水平来进行测试,房树人的智商主要涉及到操作性智商,是一种基本的智能表现,我们必须明确,人们智商的获得,还受到非智力因素,如人格因素的影响。由于“房树人测验”是非言语性的,测试的指导语是非结构性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它的优点就是:比其它智力测验能获得更基本、更全面的智商。另外,该测验的投射性因素,又可以从人格的整体进行评价,该测验的分析结果能获得几种智力状态,首先是G率智商,其次是修正智商。对测验结果的评定,首先是获得G率智商,然后在此基础上评估部分的比例。透视性等各种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评定G率智商后,进一步进行有关修正智商的评估,G率智商和修正智商的关系中,如果两者间的智商大于5分的差异,一般说明,低的智商表现现有的智力水平,高的方面表现潜在的智力水平。G率智商是被测者对既往信息的储存和基本的空间关系的理解力。修正智商表现的是智力机能中有关概念的形成,是抽象的,精练的,创造力的内容。                                                                     
智商的推算过程
    (1)数量评定:根据评定标准,对所描绘的房树人进行量化评定标准,以A、D、S 等各个项目的要求作出计分。                                                            
(2)把各个评分标准所得的结果进行累加,每个评分项目以一分计算,计算的公式是
A=A1+A2+A3。。。。。。   ;   D=D1+D2+D3。。。。。。   ;   S=S1+S2+S3。。。。。。
(3)对分数进行计算:
(a)粗分G率分析公式: G=(粗分S+粗分A)/(粗分S+粗分A+粗分D)*100
(b)良好的修正分=[(房子S2+树木S2+人物S2)*5]+[(房子S1+树木S1+人物S1)*4]+[(房子A3+树木A3
+人物A3)*3]+[(房子A2+树木A2+人物A2)*2]+[(房子A1+树木1+人物A1)*1]
(c)不良修正分=[(房子D1+树木D1+人物D1)*1]+[(房子D2+树木D2+人物D2)*3]+[(房子D3+树木D3
(d)纯修正分=良好修正分-不良修正分  
注: * 表示乘号   

(4)对评分结果的估计:有关被测者平均智力以上的G率智商,采取的是百分比等级方法,因此所得出的G率智商,有时略低于实际智商,而纯修正分智商相对比较接近被测者原有的智力水平。
如果G率智商和纯修正分智商两者之间具有极大差异,往往显示被测者存在着明确的情绪问题,人格上的不适应,因内在的冲突而表现出混乱的反映。
“房树人测验”量化评定的评估
根据“房树人测验”的结果与其它智力测验进行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性,根据研究,大致上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一定程度的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的被测者, “房树人测验”的智商相对比“韦氏测验”智商要高(指总体智商),其原因是先天性智力发育迟滞在言语的发展上,存在着明确的困难,因此在“韦氏测验”的语言上会出现明确低分,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智力水平。
(2)外因性(外伤。疾病等)所导致的精神发育迟滞者,由于智力的受损,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有的被测者对“韦氏智力测验”的言语智测部分反映良好。所测的结果有时会比房树人智商相对要高。有的人器质性的损伤严重,不能顺利进行言语智商测定,测试结果有时比“房树人测验”结果低。由此可看出智商测试的结果,其相关性不稳定。
    (3)对假性精神迟滞者(假性痴呆)来说,“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比“韦氏智力测验”的总智商相对要高,其原因是,“房树人测验”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
  (4)对于言语表达明显障碍的人(某些类型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操作性测验比言语表达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因此,“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总体智商比“韦氏测验”要高。
    (5)既往具有平均智力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器质性痴呆,“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有时比“韦氏智力测验”智商低,其原因是,这部分人有的保留着言语性智商的功能。
(6)重性忧郁症病人和严重的忧郁性病人,在“房树人测验”结果上,由于焦虑和忧郁的影响,影响到操作性测验的过程,从而表现出相当低的智商水平。
    (7)强迫性神经症,由于强迫性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房树人描绘非常好,人格的因素使得结果表现出“房树人测试”智商很高。
    (8)对测验拒绝和严重的精神病,因对“房树人测验”不合作,测试的结果表现出不能描绘所有的项目。其中,对人物画的描绘,拒绝的表现最明显,或者进行漫画式的描绘,拙劣的描绘形式,从而使智商结果出现假性的低智。
  (9)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上,表现出房屋取得最高分,树木相对的低,人物更低,显示评分结果逐渐低下的,其意义是,疲劳的原因,情绪的变化,以及逐渐增大的拒绝性。
(10)在房屋上表现最低,树木上略高,人物画更高,其意义是:对测验开始害怕,不合作,以及表现出对新情况的适应。
总之,在房树人测试结果上IQ低于50,或大于25,结果具有不稳定性,需要进行有关质的方面的评定。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分析方法
(一)、总体印象:对被试的直感,表面观察测验态度。
要直率地、生动地描写被试者的表现,如惊喜忙乱、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二) 、形式分析:
 1、测验时间:一般所需平均时间 房子(H)为11分钟,树(T)为9分钟,人(P)为11分钟
 2、顺序:
 正常为  H:屋顶、墙、门、窗。
    T:树干、冠、根。
         P:头面部、躯体、手足。
顺序混乱往往说明被试者  1>精神发育迟滞;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裂症;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5>轻率任性;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
  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
  1>、过大:画面>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5、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 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 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
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
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线条:
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
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
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
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
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
房子.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
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
 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
    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
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
1>、太阳:权威,
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三)、内容分析
房(House)
  房子表示的是被试所出生成长的家庭状况,也是指自己对家庭或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度。通过对屋顶、窗、地面线等的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试者在家庭成员中的自我形象,以及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安全感,家庭成员与环境的关系等。
1、房子的主题:一般都是画私人住宅,庙宇、宗教建筑物、学校等公共设施,公寓、大厦、酒吧等为主题,房子的分析应该分阶段的进行分析(PDZ),以此了解被测者对自己家庭不满所在。
2、屋顶:屋顶特别大,其余很小,显示好空想,好幻想,逃避现实生活及人际关系。
    屋顶与壁相连:           分裂症
顶上画窗: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行动,屋顶过大时,指维持有限的活动,窗和门在一面墙,并且连在同一条线的屋顶上。提示缺乏幻想力,智力低下,对缺乏幻想能力的智能正常者,则表示为好幻想,追求现实的具体事物时情感不丰富。
屋顶线浓重:唯恐不能控制自己摆脱空想生活,焦虑不安,努力控制自己,精神病初期。
屋顶线较淡:不能自我控制而被压倒的象征。
瓦片描绘是认真画:追求完美,粘着性格。
除了瓦片就是高高的围墙:不能保持与现实接触,自我崩溃。
3、墙壁:表示自我的坚强性。
房子是垮掉的墙:自我崩溃。
强调墙的轮廓线:为维持自我平衡及人格整合而努力的精神疾病初期病者。
墙线较淡:感到人格近于崩溃,自我控制弱,不能脱离病的状态。
透明墙: 1>不能充分理解现实,精神发育迟滞。
     2>自我与外界的界限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可能。
     3>尽可能详尽描画的是强迫倾向者。
     4>无心理疾病,但可能是个不注意的人。
用画纸底边线下端作基线:不安感强,依赖,缺乏自主性。
无基线:不能充分与现实接触,飘浮感。
墙与墙不相接:脑器质性障碍,不能控制冲动,分离感。
数面墙在一个平面: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退行迟滞。
单墙: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反抗性,抑郁。
强调垂线:追求空想的满足,与现实接触少。
强调水平线:有情绪问题,潜在的同性恋倾向。
4、门:指家庭与环境直接的积极的通道。
无门(无窗):与家庭成员无精神交流,情感冷漠。
大门:积极与外界接确,追求被人理解,开朗,依赖。
小门:不爱交际,避免社交,无力感。
开门:接受他人热情的欲求,给人留下社交印象的欲求。
门被物挡信住:逃避倾向,谨慎,表面上被动。
门窗画格子:警戒性,多疑,自我防卫。
最后画门:消极地与人交际,内向。
高门槛:以自己的方式与别人交往,令人难以接触。
5、窗:如同眼睛,象征美和与人被动接触的方式。
一层楼有窗,二楼无窗:现实生活与空想明显不同。
二层有窗,一层无窗:具有敌意,内向。
窗形不一,有方有圆:现实生活与空想生活明显不一。
只有窗口无修饰:实在、不客气,在日常生活中间容易表露自我情感。
用双线打格,加阴影以示玻璃的窗:对人际关系有适当的关心,与环境协调。
格子过多:明显强迫倾向,虐待狂倾向。
窗上加锁:对外界的危险感,敌意,妄想。
上窗帘:敏感多疑,内向,不安,过度自控。
下窗帘:虽有不安感,但能适当控制自己,应付自如。
6、烟囱与烟
        性的不适应感          对自我性不适应感的补偿
        阉割焦虑、去势不安,无力感。
烟囱:提示追求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的温暖性。
冒浓烟:家庭冲突,内心紧张。
烟被风吹散:感到环境的压力。
烟分流:对未来悲观,现实判断力差。
7、围墙与水沟:自我防卫,不愿受外来干扰,多疑,不适应。
8、漏水营与防晒帘:警戒心,多疑,自我防卫。
9、花木:
1>与家庭无直接关系的花木:不安感,维持安全性,自恋。
2>树木遮屋:强烈的依赖欲求,被双亲支配感、亲子关系紧张。
3>小花草、庭园、池塘小动物:心理发展水平不成熟、退行性心理防御。
10、路、山
漫花曲折之道:警惕,缺乏社交性,避免社交。
远 近屋 :表面上与人交往,实际内心十分想逃避。
山:迫求保护,安全,圆形山峰提示恋母情结,尖锐山峰提示努力奋斗和攻击性。
11、其他附属物:汽油、汽车、电线、避雷针、门铃、邮箱

树(Tree)
  树表现的是被试者自己几乎无意识感到的自我形象,姿态,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从中可显出被试的精神及性的成熟度,当然树的直接含义表达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是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
正常次序:树干、树根、树冠。
先画地线再画树:依赖性强,希望得到保证。
树完成后画地线:行动时,开始稳重,突然出现焦虑不安,寻求保证。
先画树冠:内心不安,表面装饰,虚荣。
1、主题:
固定的树:松、柏、柳、梅、竹、白桦树等。 
落叶——常分两大类
常青树:不死长生,充满活力。
松树:上进心强,同时自我控制,循序渐进。
落叶树:感到自己受外界压力影响。
垂柳:内向,孤僻,缺乏主见。
枯树:自卑,自贬,抑郁,罪恶感,内向,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树枯的原因:冬天,风雨雷虫等外部原因:把自己所面临的心理创伤的原因归之于其他人。
根、干、枝腐烂等内在原因:自我不健全感。
枯之时:多久?何年月?与不适应感,无力,空虚失落等相关。
截断的树:表明存在被试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的心理外伤。 
新芽:虽然受到外伤,但无意识中决心再次努力,奋斗、达到能力恢复。
2、树干
干:指生命力,冲动等内在素质。
大干:活动积极,在现实或空想中,有攻击倾向。
小干:自我无力感,不适应感,缺乏自信,无决断力,追求不适当的满足。  
   可疑的脑器质性障碍,精神不能充分成熟,幼儿期表达,病的指标,自我崩溃。
电线柱样干:通融性差,无活力,死气沉沉,注意外表,性格生硬,抽象力强。
根部的特别强调:迟钝着实的人。
左侧强调:对过去的过度固着。
右侧强调:警戒,不信感、外在协调性。
水平枝干不能伸张,有的时候感到外界压力,有的时候是“只要表面顺从就行了”的失望状态。成长中,过度压抑。柳树般树干(下曲)逃避现实,孤独自闭倾向,退行倾向。
折干冠着地:感到受内外界的某种压力影响,控制不住而倒下感,挫折感,失去自我控制感。
干与枝直接相连,中间空心:丧失智能与感情的平衡,感到自我防卫受到破坏,内在冲动外流的危险。病的指标、控制自己的决断态度,犹豫不决、被压抑的不安定,性急,兴趣广泛,但控制能力差。
强调干的轮廓线:努力维持自我人格的统一。
轮廓线过淡: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我与外界的区别,感到人格近乎崩溃,有急性的不安定。
不连续的破线干:人格崩溃感,脾气暴躁。
波形线:活动性,任性,自我中心。
左侧波线:心理外伤,抑制内在虚弱。
右侧波线:心理外伤,发育障碍,适应困难。
3、树皮
  树皮意味着说明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部分,过份详细描绘树皮,可能是自我对环境的不协调感。
1、完全涂黑:与外界关系紧张、抑郁、不安、退行倾向。
右侧阴影:社交性好,适应性强,积极意欲。
2、左侧阴影:内向、梦想、压抑自我,很难表露自己。       
详细描绘:对自我环境的关系深表关切,强迫性地控制自己。
 斑状:粗短不平的线条,粗野难接触,不满,忿怒。
 圆滑的曲线:与他人接触好,适应性好。
4、树干的伤痕、污点、洞穴:被试者存在心理外伤体验,不安,冲突。
   洞中有小动物:成人很少画,可能为人格崩溃,失去自我控制力,内倾。
5、树枝:
  表示追求环境的满足,与他人的交际,象征着实现目标的力量,能力,可能性与适应性等。
 1>、单刀直入型:外伤、冲动及本能完全暴发,树枝无分枝,人格生硬,对环境适应不良。
 2>、由树干到树枝逐渐细分。
   呈网状:感受性丰富,对外界刺激能作出良好反应。
 3>、直接由干到单线树枝,智能与性格均有轻度迟滞,成人有退行倾向。 
  幼少期适应正常,最近有重大外伤体验。
 4>树枝单线,但树冠充分修饰,说明将自己丰富的感受性隐蔽起来的企图。
5>、树干、枝全呈单线:自我软弱无力,不协调感。
6>、枝端尖锐:具有敌意,冲动,攻击。
7>、如果表面温和,说明外观温和老实,适应。内在有紧张,压抑。
8>、枝端粗短,外向,性急。
9>、横向向上伸展的正常枝:现实生活与空想均能满足,在环境中适应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10>、过份向上伸展枝:感情容易高扬,活动性高,无视现实,控制力弱,易怒;好幻想,性格内向。
11>、树枝较下垂: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不活泼,无精力,无抵抗力,易疲劳。
12>、折枝:受到心理外伤的感情,无力感,被动性,为性的能力不足而烦恼。
13>、向心性笔法画枝:自我中心或内向性,好沉思,强迫倾向,小枝如刺般插入干中,虐待狂。
14>、过份对称的枝:视野狭窄,智能差,左右对称。可能对外界有矛盾感或强迫倾向。
15>、强调右侧:避免情绪的满足,追求理性。
  强调左侧:强烈追求情感满足的倾向。
16>、枝与干不成比例地过大:希望等得到环境中的满足,但又有无力感,枝叶不够茂密者。
17>、从干中突出枝头:不拘泥习惯,具有独创性,高智能,任性。
18>、被切断的枝:受压抑,缺乏自信,有外伤经验,感到自己的发展与活动被压抑。
19>、枝上有影:能在表面上与人进行很好的交际。
20>、空白枝:不能良好交际,有抵抗感。
6、树冠
   树干长、冠小:儿童,老人的画或精神发育迟滞,退行倾向。
   树干短、冠大:有雄心壮志,上进心强,热心于某种事,埋头钻研。
树干细小、冠过大:为了完全实现自我满足,失去内心的安定。
   树干左侧强调:内向,深谋远虑,细心。
   树干右侧强调:外向,缺乏注意力,自信。
  平冠:感到由于外界压力,妨碍自我的充分发展。
  云状冠:能协调地与他人调和地生活。
杉树冠:棱角分明,分裂性格,一般讲情绪安定,有时出现适应困难。
 球状冠:柔软流动感,躁郁双向性格,心情开朗,好社交,有时郁抑。
两面下垂冠:意志薄弱,决断力弱,受感情支配。
分区冠:有绘画才能,具有隐瞒性。
骨架冠:用轮廓线自己的意图,恐惧与现实接触,待人客气,有时的确用心深远,良苦。顾虑,对
自己不忠实,不正直。
   “节外生枝”:幼儿性,退行倾向,与环境不协调时突然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
7、根:表示被试与现实的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的能力之认识。
  1>、透明根茎:病的指标,缺乏观察理解力,精分症,器质性疾患。
  2>、盘根错节;阴影强调:对外界环境接触过份慎重。
  3>、爪状根:对外界的攻击态度。
  4>、枯根:丧失省活力,无冲动力,不能把握现实,幼小期可能有抑郁经历。
  5>、根线与地线相连接,不能客观地把握事物,缺乏自我意识。
8、地面线:
1>、过度强调时,不安感强烈,依赖欲强。
2>、丘状线:孤独,追求保护。
3>、小丘大树:支配他人,显露自己的欲求。
4>、左侧线:感到要为将来而努力。
5>、右侧线:感到将来是危险的存在。
6>、线高于根基:被动性。
7>、以低缘作为地面线:试图消除不安定的心情,有抑郁心情。
9、树叶、花朵、果实之树:</SPAN< p>
 叶:外观,装饰,活力。
 1>、性格乐观,观察力敏锐,
   但树叶每片都非常认真地画者,有强迫倾向。
 2>、明显大于树枝的叶子,内在无力感,表面上显得适应。
 3>、树叶零落:由于外界压力而失去自我控制,
        感受性强,有时 示自我存在。
 4>、开花之树:注重外在表现,表面荣耀,爱虚荣,
   洞察力弱,自我赞美。
 5>、果实之树:依赖欲强,持续性差,
   成人对幼儿期的留恋,未成熟性。
 6>、落果之树:感到自己被拒绝,灰心丧气,绝望。
10、与日、月、风、雨等自然的关系:
1>、太阳:权威像,注意与权威像的关系,未成熟性。
2>、鸟云:与在某环境中权威人士之间,有不满感。
3>、阳光照树:爱情欲求得不到满足,追求权威人士的温暖的支持。
4>、远景大太阳,支配感到从属,恐惧。
5>、阳光聚焦于树上,被权威支配或希望被支配。
6>、落日:抑郁。
7>、星月背景:对母亲的关心,寂寞心情。
8>、被劲风吹落:象征着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和支配。
  自下而上之风:脱离现实,逃避至空想中。
  自上而下之风:返回现实。
9>、同时受到各方面风的影响,丧失对现实的理解。
10>、各种风景中之树:非现实性,好幻想,情感丰富。
11、特殊的树:
 1>、孔状树:常见于反抗期儿童,
   可见生硬的人格,敌意强,行为暴发性,反抗性强的人。
 2>、性器官样之树:树干有伤痕孔穴。
   表明有性及精神的混乱,性的冲突。
 3>、只画部分树干:缺乏洞察力,不能全面适 把握现实。
 4>、盆景树等,有支持物之树:
   感到缺乏自主性,有不安定感,寻求支持保护。
12、大小与倾斜
 1>、过大:不泛于空想,追求现实活动的满足。
 2>、过小:对自己有自卑,无力的感觉,内倾性格。
   左倾:自我防卫,内向,感情抑制,不希望活动,执着于过去,对未来恐惧,有时懒怠。
   右倾:与他人接近,有活动欲求,对生活持积极态度,有时不安定,易接受外界影响。
人(PERSON)
 由于人物画最明显地反映人的形象,于是被试带有意无意地予以歪曲,或画别的人,或画成漫画,抽象画的人物等。这些表现可能是对自我形象的确立困难者,人际关系不良者,不愿暴露隐私者,于是在画人时,自发地动用心理防御机制。  
  在人的画面中,反映了人物的自我现实像,包括心理上的及躯体上的(身体状况),有时也表现自己的理想像。另外,有的所表现的是对被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无论是赞美,还是丑化,都对被试有强烈的情绪关系,好、恶及矛盾情感,再者,还反映了被试对人物的一般认识,概括印象。
正常顺序:头面部—躯干—四肢、五官等细节。
  先画躯干四肢的:对自我概念不清,人际关系不良,性情冷漠。
  先画五官,再画脸庞轮廓线:不喜欢与他人的情绪接触。
  先画四肢:手—人际关系有问题,有罪恶感。
  足—性变态可能,对性的关心及冲突。
(1)性别:一般先画同性再画异性。先画异性者提示:
 1>、对异性非常关心。
 2>、有特殊意义的人是异性,此人与被试心理上密切相关。
 3>、性的同一性障碍,对自我性别的角色不能接受。
 4>、同性恋,性变态可能。
(2)、男女人物大小:
  一般,两形象大小相近,差距悬殊时,有问题——性角色混乱。
  女性被试:女性像显著大于男性像,对男性的支配力予以藐视等,在家庭中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为母亲。
(3)、漫画人与抽象人:对测验具有警戒心,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安,自我概念确立困难,回避人际交往;不愿暴露自己内心;对某种性别的人排斥;隐蔽其对性的关心。
(4)、性别判定的表现:
  a、性别无差异,见于幼儿。
    b、从头发长短、衣着可划分。
    c、有乳房差,体形差表现,发形。
d、人物表情,眼神、眉毛、睫毛、嘴唇形状、胡子、肩、胸、腰、臀、足、
设计、领带、帽子、装饰品。
    e、性别画的水平高。
(5)、主题:
  一般画与被试几乎同年,同地居住者较多。
  裸体画:脱离社会规范,有性的冲突,对性的关心,窥淫或露淫者
  奇妙的象征性主题:心理疾病的指标。
(6)、头
  头为智力之源泉。是产生行动,控制行动,自我存在之器官,是幻想及对人关系的象征。
   头部省略:神经症,抑郁症,内向者。
   头部较大:求知欲强,强调无意识中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沉迷于空想,有的时候积极性高。
   过大比例失调:头痛、脑手术后,脑器质性损害,社会适应不良,容易发生冲动行为,智能低。
   异性头部比同性像大:自我无力感。
   头身比例>1/4为过大。
   头与身长比例<1/8为过小:以理智控制冲动,强迫性地否认自我,自觉痛苦,有时认罪恶感,感到知识浅薄、不足。
   强调头的轮廓线:强迫观念、幻觉等力图控制。 
   头面部涂黑:自我意识强,害羞。
   头背像:妄想,分裂症等逃避表现。
   侧面头像:与逃避有关。
(7)、面部
表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 
如果其他部分表现为攻击性,而面部表情省略不画或显得温和者:提示避免冲突,隐蔽内心敌意。
  不画表情:内向,癔病。
  过份详细地画:对人际关系及自我表现过度关心。
  强调轮廓线,省略表情:有改善人际的欲求,但内向,无行动。
  男女性像均不画脸部:性角色不明确,对人戒心,逃避倾向。
  一方不画表情与五官:有心理冲突。
  多皮纹:成熟性,深思熟虑。
  人物线过于轻淡:好空想。
  侧面:敌意,自我主张。
(8)、眼、睫毛
  眼为心灵之窗,是与外界接触最重要的器官。
  闭眼/无眼球:自恋,对外界敌意,不与外界接触,好空想。
  眼大珠小或不画眼:幻视,对窥淫癖倾向的罪恶感,内心冲突。
  大眼:多疑,妄想,好奇心,警戒心,爱美。
  目光刺人:敌意。
  目光迷惘:思考混乱。
  睫毛:女性像,追求美,被重视的需要。
(9)、眉毛
  整齐有力的眉:洗练,潇洒。
乱糟糟的眉毛:未成熟,粗野,冲动人格。
  眉毛上翘:对别人的批判态度,轻蔑,自尊心强。
(10)、鼻
  大鼻子:性感强,对于淫关心,对性无力的补偿。
  纽扣鼻:未成熟。
  对画鼻感到困难/省略:有性的冲突,否定男性,去势不安,同性恋倾向
  鼻孔强调:不满,攻击性,轻蔑。
(11)、口、唇、齿
  口:与他人接触的器官,积极性,攻击性,性爱。
  口的强调:对口的攻击冲动感到不安,讲下流话,内在矛盾冲突,儿童低智,害怕中毒,依赖欲求。
  开口:被动,依赖,追求母爱和支持。
  一字形唇:自我主张,有意志,坚强,攻击性,冲动的压抑。
  张大口:努力争取得到承认,爱情上不顺利,不适应。
  口中含物:口唇性爱的表现,巧妙地得到掩饰。
(12)、头发
  对自己考虑的事及幻想感到不安,追求成熟性。
  戴首饰:自恋倾向。
  戴帽:企图掩盖自己的无力感。
(13)、耳
  对耳的强调:对批评,意见过敏,幻听,重听,警戒性,不信任,多疑,关系观念。
(14)、下巴
下巴强调:支配欲强,追求社会地位,攻击倾向。
侧面下巴的强调:犹豫,忧柔寡断,脆弱,不愿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支配,满足于空想。
无视省略:无力感,感到在社会上吃不开,对支配与被支配感到无所谓。
(15)、颈部(脖子)
  异常颈:不能理智地控制感情冲动,分裂及冲突多。
  长、大小适度的颈:能有效地控制冲动,有教养的人。
  颈部过长:过份强调道德意识。
16)、臂
  臂较腕粗: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和冲动。
  臂小腕粗:控制力弱。
  长臂:对成功的欲求,对身体力量的需要,可能为不足的补偿。
  短臂:冲动少,无力感。
(17)、手
  最后画手:避免与外界事物或人物的密切接触,隐蔽自我无力。
  手形含糊较淡:缺乏自信,适应不良。
  手形过浓:对攻击、盗窃、手淫等罪恶的存在。对人接触感到不安。
  手及臂背在身后:不能良好地交际,怀逃避态度,对用手的动作有罪恶感。
大手:对自我无力的补偿,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儿童),克服自我无力感的欲求(成人)
腰等,对性爱的关心,对性爱的恐惧,对自我的保护欲。
(18)指
  花形指:未成熟性,手笨拙。
  握拳:敌意,攻击,反抗。
  握物:抑制攻击冲动,敌意。避免情感性接触。
  细长指:单纯,幼稚,对职业适应性不良,社会生活适应不良。
 指关节强调:分裂症初期,努力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牰T躯体状况过度关心。
(19)腿与脚
  与人格安定性及性的态度有关。
  先画脚腿或强调:失意,低落,抑郁。
  细腿:虚弱不安定。
  长腿:追求自我内心的安定,自主欲强,男性标志。
  短腿:丧失自主性,依赖欲。
  无脚:丧失自主勇气,人格不安定。
  大小、长短不一的腿:自我不安定感,陷入空想世界,逃避现实,矛盾情感。
(20)、趾
  裸体画中显示的足趾为病的指标,表示脱离社会规范,攻击性强。
趾关节:妄想。
  趾含糊:压抑、攻击倾向。
(21)躯干
过小:缺乏身体动力、自卑。
细长:感到自己很多冲动没得到满足。
无躯干:自我躯体印象丧失,否认躯体冲动的存在。低智能,分裂症。
透明躯干可见内脏:分裂症。</SPAN< p>
(22)、肩
  对男性体征的追求、关心,对外界敌意防卫态度,对自我弱小的补偿。自信不足,性角色的矛盾情感。
  女性像的男性肩:性角色紊乱,对女性的否定,男性化倾向。
  滑肩、圆肩:可塑性大,人际关系圆滑,适切地表现自我。
  宽肩:有力,自信。
  窄、小肩:弱小,无力,自卑。
(23)乳房
  象征对性的关心及依赖欲求。
  大乳房,大骨盆:女性的生产力,支配性与自我同一性。
(24)腰
  男性的腰:上部显示体格强壮,下部显示性机能发达。
  女性的腰:养育机能,生殖机能。
  腰带或皮带细心描绘:想使紧张间接的合理化。
  细腰:对女性的关心。
(25)臀部
  对性的关心
  男性像的臀部强调:精神及性的未成熟性,可能有同性恋倾向。
(26)关节
强调:对自我躯体统一性的不确实感,无自信心,强迫倾向。
   分裂症为防 自己的身心崩溃寻求支持。
   女性像的关节较男性像大:攻击性,支配性。
(22)衣服
无衣、裸体:违反社会规范,反抗性,现实判断理解力差。
强调:自恋,对外界人物、事物不关心,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社交性,外向,强迫倾向。
(28)扭扣
强调:依赖性强,无力感。
制服扭扣:对权威服 的象征。
躯体中心线强调的扭扣:对身体的关心,自我中心性。
(24)口袋
  显示未成熟性,依赖性,感到物质上的不满,或爱情不满。
  装饰袋:对母亲依恋,对男性自我独立存在冲突,自我扩张。
(30)领带
  男性性征的象性,对男性的过度关心,感到性不足的男性被试者。
  小领带:自我无力感,自卑,压抑。
  过长:对性能力不足的补偿,性攻击性。
(31)帽子:对外界怀疑心,警戒心。
(32)裤子:对性的关心。
(33)装饰品:
 皮带等:对性冲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有露出倾向。
  “房树人”质的分析和解释
1。有关部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房树人测验”的部分分析,主要显示出被测者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认识,可以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映和生活事件对被测者的影响。                                       
(1)从质的侧面来分析,在部分的一般项目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表现。
(a)表现出对图形的描绘缺少基本的本质的部分,如:不画门、窗、墙壁、屋顶,不画树枝、树叶,人物缺少上肢、下肢、躯体等。最基本的部分对于本质部分的缺少,一般提示智力方面问题,对客观事物的不关心,对既往史方面原来是平均智力以上的人,往往是提示痴呆状态的预兆。有关部分中,比例和空间关系是否良好,往往提示被测者注意上是否存在问题,有时提示具有逃避现实的表现。如果对部分进行精心的描绘,说明被测者对客观环境过分的关注,具有强迫性的欲求。
(b)有关部分质的分析,具体表现如下:如对房屋中窗的描绘,窗是视觉的接触样式,显示被测者对客观环境的关系,不画窗户,表现出警觉性,具有封闭性的心理。有关门的描绘,如果画正面的门,说明与环境接触良好,具有开放性,画侧面的门,表现出逃避现实,不画门,或关闭的门,表现出被测者是反复思考的,警觉的,偏执的。树木画中,树枝是否残缺,伤痕折断,枯枝残叶等,是心理创伤的象征化表达,树冠的大小,显示了被测者,对客观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表现在现实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满足。拒绝和追求。树冠过大,表现性格外向,情感丰富,人际关系良好,生活充满活力。树冠适中或没有树冠,表现出性格内向,对客观环境的感知具有伤感性,缺乏性。人物画的描述,有关上肢的表现,显示被测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对客观环境的控制,上肢越离躯体,说明活动性越强,控制力越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倾向。上肢紧贴躯体,表现出活动性差,过分紧张。焦虑。拘谨的表现。上肢放于背后的描绘,表现出过分的防卫和否认性心理防卫机制。下肢象征着个体的移动力,分开的下肢表现出在客观环境中充满活力。站立的下肢,双腿紧贴,成立正状显示出被测者的活动力低下,刻板、拘谨。在人物画中,不描绘手脚,除了智力上原因,如果描绘质量好,但缺少上、下肢,显示出被测者的精神动力下降,无力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病理性。人物画中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等表现出接受处界的接纳器官。人物描绘质量好,不画眼睛,提示具有过分的猜疑心(常见精分症女性),不画鼻子、耳朵、嘴,象征与客观现实不接触,心理上的孤独倾向。嘴的缺少或强调(嘴特别大、特别浓),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好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示有关口欲期的满足与否。
(2)描绘主题方面的关联性
根据测验的指导语进行房树人的描绘,但在绘画中出现与描绘主题不同的部分和内容,如:在房屋画中画树木;在树木画中画鸟、兔子;在人物画中画太阳、玩具等。这些与描绘主题毫无关联的部分,往往能提示被测者内在的欲求,人格上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还具有精神病理性的意义。例如,在房树人的画面中,过分的强调地面,可以显示出被测者,具有焦虑性;在房屋画中,房屋具有透明性,表现出奇妙的思考。分裂症的表现,把树画成肠子样,常见于器质性痴呆。人物画正面的头部侧面的下肢和躯体,常见于单纯型的分裂症。房树人画中出现太阳、小鸟、动物、植物等,提示被测者心理水平幼稚,具有癔病样的人格。
(3)对绘画部分的强调
强调具有积极性和否定性。
积极的强调主要表现在对于某些非本质的问题进行强调,例如:对于窗户的强调,把窗户画成网状,表现出对外界过分警觉,对家庭安全的过分关注,对树木的强调,把树木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提示被试具有明确的性意向,潜意识中的性心理问题和退行性表达。对人物的强调表现出:对臀部从复进行描绘,显示出明确的性心理问题。对其它正常人所疏忽的部分反复进行描绘,表现出被测者的变化不定的焦虑,在态度和行为上显示出固执、刻板。      
否定性的强调,表现出被测者,在一次性描绘部分以后,对某一部分用橡皮加以涂擦,如:描绘烟囱后,又全部涂擦,对于描绘的本质部分,用橡皮涂擦,这类表现主要见于智力上有障碍的被测者。
  (4)部分描绘的顺序,这主要涉及被测者在房树人描绘中是否符合一般正常人所描绘的顺序和规律。
一般人在描绘房屋时,大体上有以下顺序:开始画屋顶,其次是墙壁、门窗或窗门;另一种,首先画基础线(地面),然后画墙壁、屋顶、门窗。如果在描绘的顺序中,不按照以上的顺序,不考虑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七零八散的乱画,部分之间出现不必要的对称,如画两个烟囱,两个门。该情况主要显示出,被测者思维上的与众不同,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在房屋的描绘出现病态时,如首先画门窗,或房屋描绘后,忽略门窗,提示被测者不愿与人结触,具有逃避现实倾向。树木画的顺序,一般也有两种。一种开始画树干,其次是树枝,树叶;另一种,开始画树木的树叶,其次是树枝,再画树干和树根。树木描绘的病态顺序是出现交叉混合的顺序,开始描绘比较细致、质量好的树枝,然后画树干,再接着把原来画的部分用橡皮消除,画上一因素的树干或树枝;另一种情况是,先画两因素树干上部,画细树枝与树干脱离,又忽略树根。描绘树木顺序的差异显示出被测者对适应环境的不良,在人格上显示出不能适应环境、社会,脱离现实。人物画的描绘顺序,多数开始头部,其次是脸、五官、脖子、躯体、上肢、下肢,病态的描绘顺序,表现出先画下肢,再画躯体和头部,最后画面部。这种顺序的差异提示,被测者自我心理的不完整,对客观环境的否定。总之,对部分描绘顺序的差异,往往提示被测者智力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不稳定社会适应性的不良和人格变异性的早期表现。
   (5)部分描绘显示出性的象征性意义
有关这方面的评定缘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潜意识的内容。没有描绘门窗,显示出被测者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口爱期和肛爱期问题,在成年后,在人际关系上的敌对问题;在描绘树木时,在弓状的山丘顶上描绘树木,提示被测者具有恋母情综和口爱期的固执,内心充满着性欲求的矛盾冲突。有的被试在描绘中明显的表现出性器官的表达,如,把烟囱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把树叶画成类似女性生殖上部的阴毛,也有的表现出其它明显性象征手法,如人物画画成裸体画,对某些性器官进行强调,如画女性乳房,男性胸毛、生殖器等等,这些都提示被测者具有性心理问题,原始的性欲。
2。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房树人的描绘,表现应该与实际中的事物具有相对的符合性,这方面的比例失调,往往显示出被测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既有智力方面问题,也有人格方面问题。              
    (1)在描绘中有关空间的运用,整个房树人的描绘,在空间比例的大小,整个画面与画纸比较,图形描绘极小。该情况主要表现出被测者性格上的内向,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对客观环境具有明显的逃避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一些对某些特定画面的图形缩小,表现出被测者,对特定事物的拒绝、否定。如房屋描绘过小,表现对家庭象征化的否定;树木过小,显示对社会,生活的否定;人物过小显示对自我形象的否定。另一种,图形描绘过大,甚至超出纸张的要求,描绘的部分被画纸的底边切断,
显示出一种空间压缩的状态,主要提示被测者对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的欲求不满,内在具有敌对的攻击性不满,高度的紧张和兴奋。                              
    (2)有关部分的比例,描绘部分的大小与整体绘画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比例上的不平衡,一个高大的房屋,却描绘极度小的门,显示出被测者讨厌与别人交往,过分的紧张。在人物的描绘上,人物化的头部,过分的大于躯体,对于儿童来说,具有自我中心,对于成年人来说,显示出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对精神活动和自立的过分关注。                        
(3)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在图形描绘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比例失调,如同样的窗户几个窗户之间大小比例的差异很大,往往提示被测者对家庭的厌恶,对家庭人际的不适应。在描绘树当中,在一棵细小的树干上描绘出大的树叶,显示出被测者对客观环境满足的欲望,对女性具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性,如果在细高的树干上,描绘上露出新芽的小枝,往往提示出被测者的忧郁心境,对客观环境祈求。在人物画上,比例过分大的,眼睛和嘴,尤其是有关女性的描述,往往表现在轻躁狂的病人。                                             
3。透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有关透视的方面的分析,主要显示被测者与环境组织的关系,他们的理解力、情感和生活态度及质量。                                                               
(1)绘画在空间的关系,在“房树人测验”中,一般人的绘画都处于左上偏中的位置。房树人之间,房子大于树,树大于人,树一般较多的描绘在画纸的上部。绘画在纸上的不同位置往往提示被测者在人格方面的问题,画纸的中间部分,往往体现被测者的心理稳定的固执性;画纸的左上边,往往与强烈的焦虑不安有关;画纸的底部,往往于对现实生活的稳定,平衡有关。房树人画面在透视上出现问题,除显示智力上的外,还与人格的正常与否存在着关系。如,屋的透明性,是违背透视原则的,往往具有精神分裂的倾向;描绘出五脏六腑,往往提示被测者的退行性行为和性意向。树根象鹰爪样,显示出被测者的攻击性倾向。      
(2)描绘的画面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描绘的房屋表现出好象从天空向地面看(鸟瞰),表现出被测者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又如在画面上,在离分析者近的位置图形描绘过小,在离被测者远的位置,图形过大,不符合图形比例,表现被测者对环境的脱离,对概念的忽视,脱离概念的倾向。总之,在房树人的描绘上表现出透视方面问题,往往与智力低下、情绪方面问题、器质性因素和人格的统一性存在着关系。
4。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1)观察描绘房树人各个画面所需的时间,当某个画面描绘的时间过长,往往提示该画面内容与形式对被测者来说存在着某些特定意义,时间的延长往往提示有关智力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影响和人格方面因素的参与所引起的。当然时间的长短与描绘的质量有关,描绘质量差,时间过长,往往提示智力问题;描绘质量较好,时间过长,往往与情绪、人格因素有关。强迫性人格,描绘时间就过长。                                             
(2)从指导语结束到开始描绘的时间,正常情况下被测者30秒以内开始描绘。开始描绘时间的延迟,除了智力上的原因对指导语的不理解之外,大多数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人格方面的干扰所致,有关这方面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描绘后的提问。                     
(3)描绘过程中的停止或中断。所谓描绘停止,是指开始画后在中途明显的停止描画行为,停止时间在五秒钟以上。有关停止的原因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有的是由于情绪方面障碍,有的是由于对某些特定描绘部位,由于潜意识的作用而出现心理上的“阻抗”,显示描绘停止。例如,具有性问题的被测者,在描绘人物腰部和下肢时,特别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停止,其原因就是内在的矛盾冲突所引起。                                                
(4)解释的终止。在房树人操作结束后,有一个通过对绘画进行提问的操作过程,有许多被试在回答过程中突然中断或延迟很长时间再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涉及到特异性的人格因素。                                                                    
(5)描绘过程的连贯性。一般来说,整个“房树人测验”有关房屋和人物的描绘,往往比画树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在整个描绘过程中,各个描绘课题所花费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快慢是不连贯的。过快和过慢都能显示出被测者人格方面的问题。例,在描绘房子时,时间很快,而描绘树木时,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有的被测者,强迫性人格,固执化倾向,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待人处事。此外,情感方面的影响,消极心理,对绘画的拒绝,画面内容的象征化,都会影响到描绘时间的连贯性。
5。描绘线条的质量方面的分析
(1)有关描绘运动的控制。一般来说,对于直线的描绘是不难的,对于明确的“角”、“曲线”的描绘是否流畅,往往涉及到被测者对行为、动作的控制。如果有描绘过程中出现线条不够流畅,出现颤抖,往往提示被测者存在着精细动作障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的障碍往往会表现出对描绘运动的失控。如,早期动脉硬化的被测者,常会出现线条流畅问题。当然有关这方面评定还涉及到文化因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起从事书写工作的人来说,必然存在着对线条的控制问题。
(2)用笔的力量。描绘过程中,用笔力量上的变化,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笔迹的深浅相结合来进行分析、评价。例如,对房树人的描绘从整体上来分析都显示出浓重的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存在着心理紧张。如果对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表现浓的线条(如房子的门窗、屋顶,树木的叶子、树根,人物的面部、乳房、臀部等出现浓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对这些特定部位对象的固着、潜在的敌意。潜意识中的象征化,如果房树人的描绘,外围线是浓线条的,其它线条并不浓,往往显示被测者较为注重人格上的平衡,讲究规范化形式。如果房屋的端墙和树干是浓线条的,往往提示被测者追求实际,过分现实化。如果在房树人中非常浓的描绘地面线,往往可解释为,被测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产生焦虑感。如果在描写屋顶轮廓上用浓线条进行描绘,因考虑被测者在焦虑的同时,强烈的追求空想世界上的满足。
在各个画面的描绘中使用线条极弱,往往可解释为被测者是优柔寡断的,由于焦虑不安所伴发的对挫折的恐惧。描绘的线条从房树到人依次减弱,考虑被测者有一般的焦虑忧郁。对某些特定部位描绘弱线条,提示对这些部位的象征意义或浅意识中的厌恶感。
(3)描绘的风格。有关这方面的评定大致上表现为: 线条的描绘是连续的还是断线的;是又直又硬的还是流线行的曲线。如果在描绘中表现流畅的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对正确性和精细性的欲求;硬直的线条,多数表现被测者内心世界的生硬性;描绘中线条缺乏活力往往是心理病态的症状。
(4)描绘的连贯性,在线条的质量上,房屋大多数使用直线,人物大多数用曲线,树木是直和曲线的组合,如果有各个描绘的线条上,出现与此不同的表达,可以明确的提示出心理上的病态。
6。判断性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有关房树人判断性方面分析,其意义是显示被测者对“房树人测验”的态度,对描绘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不完整所采取的态度。也就是说,被测者对测验是如何进行相应的努力,如何刻苦的考察作品的努力。如在房树人的描绘中,被测者不能分析确认自己所存在缺点、错误,对某些缺陷进行校正,往往显示出被测者在智力上、情感上是否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关房树人描绘的判断,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1)依据言语来进行判断。有的人因没有文化或在学校没有经过绘画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时在描绘过程中通过口头的表达来进行判断、说明。如,有的被测者边描绘边说“看!这里画得完全没有比例,线条画得太弯曲了,我画得不太好。”这种批判性行为,往往显示被测在实际生活中的纠正错误的能力,对自己能够恰当的评价,提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如果被测者错误百出,又缺乏言语上判断行为,闷头作画,应考虑被测者心理上是否存在着病态性。
(2)积极的评价判断行为。在绘画测验中,有橡皮涂擦、修改某些部位,或在画纸别的地方重新画一个别的图画,往往提示被测者有自知自明,努力地掩盖,校正自己内在的冲突积极涂改的结果。新产生的画面质量,明显的好于原有画面,往往提示被测者人格上的精细化,对过分完美的追求;如果所修改的画比原来所画的在形态上更低下,提示被测者心理病态的表现,或者被测者对某些对象的象征化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3)一贯性,追求统一、综合(完整)的人,对描绘往往会过分追求画面的一致性,于是对每一个都仔细的修正,所以这些人是具有自我批判的态度。
7。对描绘态度方面的分析
这主要涉及到被试对所描绘的各个画面的态度,对各种画的联想,或对某个画的某个部分产生联想,以及在描绘过程中对操作的喜爱程度。
(1)、对描绘热心地接受,说明具有超利己主义的倾向;对描绘不关心、放弃或拒绝描绘,在开始描绘时就拒绝、抵抗,提示拒绝合作,潜意识中的阻抗。
(2)、对房树人中的某个特定的画的态度,愉快的进行或马上拒绝,说明被测者内心具有矛盾、冲突,存在着某种欲求不满。
8。冲动方面的分析
(1)、量的侧面,描绘画过大,数量增多,是对被测者是否存在冲动的评价标准,说明精神运动的增大;描绘的画过小,数量减少或其他方面的变动,说明被测者抑制性强,具有明确的压抑。
(2)、描绘活动中的控制性, 在描绘画的过程中,常常会唤起被测者内部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就需要主测者在整个测验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被试的兴奋度,以及他们对这类冲动的抑制能力。
房树人分析的理论意义
一 正常健康人的统合型HTP
    相对正常人标准,贝克指出个体的智力水平与绘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一些智力较高,身心较健康的成年人进行综合性HTP研究,结果发现在绘画中使用的颜色较多,一般5-10种,涂抹方式和笔划的压力多数为中等程度。有10%的人涂抹比较浓厚,以男性为多,这种人一般显示冲动、攻击,行为控制能力差,具有渲泄性;描绘浅的人,心理压力降低,行为犹豫不决,带有忧郁。另外在房子的描绘上,描绘三间房的占87%,描绘两间房的占6%,房子有门口的63%,描绘窗的86%;对画窗帘的,男性占10%,女性占33%;画烟囱的,男性占25%,女性相对少;描绘篱笆的占17%,描绘树的:一棵树44%,描绘树林、森林25%;在树种上,女性以桔子树、苹果树具多,男性一般为没有水果的树;描绘山的多见于男性,描绘花草的多见于女性,描绘动物以狗、鸟多见;在人物画上:男性、女性是一个的占91%,在人际关系描绘上以夫妻、恋人、兄妹、姐弟、一群孩子等多见;在场面上,儿童以游戏为主,成人以相互交谈、散步、运动为主。
   健康人的描绘模式,房子和树为背景,人的姿态为主体的占整体的61%;房树为舞台,人的姿态为主体的占30%,树为主体占3%,房树人并列画的占7% 。</O< p>
二 描绘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房树人的描绘对幼儿来说,在5岁就可以进行了。大体上有关绘画动作心理发展有这麽一些关系:三岁画圆,四岁画方,五岁画菱形(人的大脑两半球开始协调),六岁画多角形(在六岁时对客关事物可进行描述性表达)。在房树人描绘中,大多数小学生描绘与自己年令相仿的人物,而且头和脸比身体大,当小学生的描绘头和脸比身体小时,提示他的社会适应开始形成,他的自我开始能恰当的评价。儿童的夸大性心理开始转变为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当小学生绘画出发形,服装具有颜色,人物能区别出男女性,这时的小孩社会化开始形成,并且开始画狗、鸟及其他生物。如果小孩在房树人的描绘中画太阳出现拟人画,这个小孩一般来说想象力丰富,但对成人来说是癔病化表达。对中学生来说,画自己年令相仿的人物,并且开始看不到并列画的现象,描绘内容是社会生活式的故事场面,男女行为表情和男女之间的关系应很清楚了。另一方面,在人物画中能明确表现相互间的关系,到高中生,开始出现朋友之间的、恋人之间的关系,当表现异性角色时,性心理意识开始形成,对某些学习成级较好、智力较高的人会表现出漫画形式,戏剧化形式,这类人智力水平较高。
三 综合性房树人与心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具有明显的精神症状的病人,其精神病理性常常可以在房树人的测试中表现出来。应用综合性HTP测验往往能探测到临床上问诊所不能得到的病理心理表达方式。以临床心理学来说,画像即心相,所以HTP测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极大的价值,通过对健康成人的绘画和具有精神病理性病人的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充分把握病理心理的绘画表现,目前来说在该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的HTP测验
主要特征:如果是并列画的表达形式,较多地出现慢性精神分裂症, 与青春型和妄想形有很大区别。单纯型、青春型的分裂症病人,使用蜡笔的颜色在5-9种。看不到重涂, 给人一种轻淡线条的映象。描绘的模式基本是房树人并列画,人物缺乏活动感,缺乏活力。男女之间的区别仅在发型衣服上,有时人物倾向于符号画,有儿童画的表现但又缺乏儿童画的表达(无儿童画的天真幼稚)。妄想型分裂症使用蜡笔颜色10-15种,与成人大致相当。有幻觉妄想症状较明显者,颜色涂抹较浓厚,多数表现重重涂抹,甚至在整个画面上可表现出房子有后门、有侧门,有人在窗子前偷看,描绘内容与内心体验相一致。甚至在人物画方面、人物不完整,当这类病人在房、树、人绘画中表现为正常人的表达方式时,他的病情就已经恢复了。
神经症的HTP测验
神经症的HTP绘画,根据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歇斯地里、心因性反应等, 他们之间的特点表现在: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画的线条较刻板,对某些部分反复强调,注意局部忽视整体.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画的树相对单调,画的人的形象为站立的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有树枝无叶子。对歇斯底里心因性反应的病人有幼稚画的表现。
综合性房树人测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从幼儿到学龄期儿童、青年期,随着心理的发展,绘画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别性,该测验对临床上的分裂症,神经症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测验对精神病理方面的洞察,以及深入地了解病人内在的世界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应用房树人测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每周按排2-3次绘画,不断地指导和矫正,病人在绘画表达中的异常部分,无论从形式内容上加以指导和矫正,随着描绘表达的变化会间接地影响到病人的认知模式,表达特点和行为模式。只要在绘画中具有变化性,病情和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如果缺乏变化性,绘画具有刻写症状重复表现,矫治的难度提示着精神病理的严重性,因此该测验作为一种临床手段具有深远意义,还需进行深远的研究。</P<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14-9-15 16:20:49 | 只看该作者
房树人测试”适用的范围及其优点
(一)、适用范围:                                1、该测验既可以用于群体测试,又可以用于个体测验。                2、它亦可以作为人群中,有关精神健康的普查筛选工具,以此筛选出群体中不良者。       3、它还可以用于门诊临床以及住院患者的心理诊断,为心理咨询提供有关人格方面的信息。       4、此外还可用于调解夫妇关系,亲子关系,治疗和矫正不良青少年的手段之一。       5、利用其艺术疗法的作用,促进精神病人的康复。
(二)、优点:
1、具有主动性、构成性、非言语性的特点,避免反应内容在言语化过程中变形,从而更具体地了解被测者的人格特征,捕捉到难以言表的心理冲突。
2、能初步了解被测者的智力水平,而不象WAIS测验那样有诸多局限性,并且不易造成心理创伤体验。
3、再度测验不会导致练习效果,有得利于反复施测,追踪观察。
房树人测验技术及其标准化
"房树人测验"可以有两个方面来研究:
(1)是从非言语性,创造性的角度。绘画的特点,基本上是无结构性的。
(2)从言语的统觉的角度来认识,被测者的绘画又具有一定构造性的形式,被测者所描绘的形象也涉及到环境关系,具有一定联想性作用。
一般说,对在测验时要求被测者所描绘的房,树木,人物并没有具体的指示,所以没有限定他们应该描绘什么样的房子、树木和人物。有关房屋的大小、类型,表现方法;树木的种类、大小、树龄的表现方法;人物的年龄、性别、高低、朝向、行为,表现方法等都没有任何的限制,画面的描绘主要是被测者自己的见解或者从身边环境中体验到,并从众多的事物中选择出一个或数个房屋、树木或人物的形象综合而成,由此形成测验中绘画像。所以在指导语中所提到的房、树、人是一种有关事物的分类语,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事物。因此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他们会把情绪状态在画面上描绘下来,甚至通过画面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愿望(喜怒哀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所以说,“房树人测验”是取决于某些方面的投射为前提的。                                                                  
1。必须明确,在测验中所描绘的房树人是一种特定的形象,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像”,因为测验者总是在描绘中考虑要把最重要的描绘特征表达出来,而这些特征可以说被测者内在心理特征的再现。
2。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组合、比例、结构、在画面上的位置、是表达描绘对象的部分还是整体等,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一般来说,他显示出以下两方面:
(A) 被测者积极的进行表达,他们在测验中,在描绘前进行积极的思考、设想。对所描绘的对象,部分与部分之间如何结合,哪些应该先画,哪些应该后画。另外,在表现手法上也显示出各种不同性。为了积极的表达,他们有的会反复的涂擦或对某一部分,在线条上进行强化(把有的部分画得很浓、很重,有些部分甚至描绘时花费时间过长,这都可以显示出他的积极性,还有的绘画表现出奇怪性,刻板性,固执性,甚至对画面进行文字上的描述说明)。
(B) 被测者消极性的表达,他们对所描绘的对象,在整体和局部之间表达不完整,尤其对一些本质性的部分表现出省略、遗漏,如不画门、窗、树叶,人物缺乏耳朵、鼻子等主要器官,还有的在表达手法上,表现出矛盾,古怪的形象,图形结构不完整,描绘时间过短而草率等。
"房树人测验"的某些特定意义
在部份上:在描绘过程中,某些绘画整体、局部之间关系不明确,强调某部分或缺少某些部分,有关部分的意义,在房屋中以房顶,门窗为主,在树木中以树干,树枝为主, 在人物中以头部,上肢为主。

◇ 比例:   所描绘的部分与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房屋当中,窗户与门的关系,树木中,树干与树枝的关系,人物中,上肢长度与躯体长度的关系,这些比例关系往往涉及到被测者的智力水平,很显然,智力低下的人往往会表现出画像比例方面的不同。
◇ 透视性:在描绘房树人时,画面的表达,如在纸上的位置,房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显示被测者的能力和人格特征。如,人比房子、树木大,显示出被测者具有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在智力水平方面,一个着装完整的人与裸体人的描绘,一方面与智力有关,另外一方面人格方面的差异性,这些都能显示出一定的信息。
房树人之间的标准化
◇ "房树人测验"的顺序,开始先画房,其次画树,然后画人。
◇ 评分标准,有关房树人的评定标准,往往用因子符号来代替。在评定中:
智商 IQ                      因子符号   
智力优秀  125以上              S2
智力略高  111—124              S1
智力平均  90-110                A3
智力略低  80-89                 A2
智力处于边缘状态  70-79         A1
低度智力低下      50—69        D1
中度智力低下      25—49        D2
重度智力低下      <25           D3                                                                                                             
房树人测验的测试方法
======================================================
1。测试前准备:首先要准备测验纸,1支铅笔(2B)、橡皮、测验纸和测验分析手册。
2。测验指导语:
首先让被测者填写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然后把测验纸放在被测者面前。指着 [A]  的方框告诉被测者:“请拿铅笔,认真的画一座房屋,画任何结构的房屋都可以,只要你努力的画,就可以了,自己觉得画得不满意,可以用橡皮修改,在时间上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你认认真真的画就可以了。
被测者中有中年、老年,还有儿童,有时候,他们会提出“我不是画家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没有学过绘画!”从而对该测验表现出抵制。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测验者,要明确的告诉他们,“房树人测验”不是一个有关艺术能力的测验,在描绘的时候,并不要求你画得跟画家一样,只要使他们能够认真的配合、顺利进行描绘就行;当有的被测者提出要求用尺,要明确告诉他们,画这些画不能使用尺等工具,请采用手描的方式进行。
对于“统合性房树人测试”,测验工具为8开白纸、带橡皮2B型铅笔或橡皮1块(也可选择腊笔)。
测试指导语为:
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画完后清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
3。对测验的记录:
在测验的过程中,要求测验者进行以下记录:首先要记下描画时间,指导语结束后到被测者开始描画的时间,一幅画画完所需时间等。其次,对于被测者在描绘房、树木、人时要正确的记录画面部分的顺序,如先画房顶、然后画墙壁、再画门、窗等。最后,被测者在描绘过程中,可能会作出某些提问或自言自语的进行解释,如“这是房顶。。。。。这是墙壁。。。。。。这有一个窗。。。。。。”等等,也需要进行记录。总之,要严密的观察被测者在绘画过程中是连续性描绘还是停顿性描绘。描画过程中情绪状态怎样,是平稳的,还是烦燥的;是心安理得的,还是烦恼的;对绘画是合作的,还是抵制的。以下举例说明:
病例  张某某
房屋  (1)
房顶  (2)
在房顶的地方有窗(3)
画墙壁,上面带有门廊“要配一个好的过道”(苦笑了一下)(4)
门廊的柱子(5)
窗户(6)
画二间房的右边窗户(7)
画另一间房的左边窗(8)
二间房的中央窗(9)
屋顶的瓦片(10)
地基( 11)
18秒停顿(12)
“再画二棵树”(13)
在房左侧画一棵树,在右侧画一棵树(14)
在门的下面画一个步行道(15)
结束,整个时间五分十三秒。
4。描画以后的提问(见附表)
[询问阶段]
 H关于房子
 1、这间房子是在城里,还是在郊外?
 2、这房间附近,有别的人家吗?
 3、你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天气?
 4、这是你从远处看到的房子呢,还是近处呢?
 5、住在这房子里的主人是怎么样的人?
 6、家庭气氛是温暖,还是冰冷?
 7、看见这房子、使你想起什么?想起谁?
 8、你想住在这样的家里吗?
 9、你想住在这间屋的哪间房间里?
 10、你想跟谁在一起住在这个家里?
 11、你自己的家比这个大,还是小?
 12、你绘画时,想的是谁的家?
 13、你是否画自己的家?
 14、(特殊的房子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房子?
 15、(不可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6、这张画上还想涂些什么?
 17、你是否成功地按自己的设想画?什么部分难画?画得好不好?
T关于树
 1、这是什么树(常绿树、落叶树)?
 2、这是种在什么地方的树?
 3、是孤零零一棵呢?还是森林中的一棵?
 4、这画上的天气如何?
 5、有风吗?如果有风,会从什么方向吹向什么方向?
 6、有太阳吗?如果太阳升起,会从哪儿升起?
 7、这棵树的树龄有多少?
 8、这是活树,还是枯树?(何时,如何变成枯树的?)
 9、是棵坚强挺拔的树?还是弱小的树?
 10、与什么性别相似?男?女?
 11、这棵树使你想起谁?
 12、这棵树使你感到象谁?
 13、这是你远处看到的树?近处的树?
 14、对这棵树来讲,什么最必要?
 15、这棵树比你大呢,比你小?
16、(伤痕)这是什么?怎么会有的?
 17、(特殊的树)你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树并画成的?
 18、(难以理解的部分)这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19、还想添点什么?
 20、画得成功吗?什么部分难画?画得不好?
P关于人
 1、这人大约几岁?
 2、结婚了吗?家里有几个人?什么样的人?
 3、这个人干什么的?
 4、他正在干什么?
 5、(他)她正在想什么?感到怎样?
 6、身体是否健康?
 7、朋友多吗?什么样的朋友?
 8、素质如何?优点?缺点?
 9、幸福还是不幸?
 10、对他(她)来说,什么最重要(必要)?
 11、你喜欢这个人吗?
 12、你想成为这样的人?
 13、你想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成为朋友吗?
 14、在画时,你想画谁?
 15、这人像你吗?
 16、(特殊的人物时)你怎么会想到画这样的人的?
 17、(难理解的部分)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18、还想添点什么?
 19、画得成功吗?哪个部分难画?画不好?

5。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房树人的集体测验也是有效的。整个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被测者的范围在30--50人,每人发一张测验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测验的指导语“请你们在A 的方框内画一座房屋,画完以后,在B的方框内画一棵树,在C的方框内画一个人,然后把房、树、人画在E的方框内,下面开始。”  集体测验大致在30分钟以内完成,然后对测验结果进行评定。  
一般房树人测量的评分标准
===================================================
有关房屋部分的评定
(1)屋顶有六个项目:
(A)没有画屋顶(D3)
(B)平面屋顶(D2);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是平顶,(记A2)
(C)倒V形屋顶(A1)
(D)二因素屋顶形状为长方形、半椭圆、台形(A2)
(E)二因素屋顶。有二个屋顶,主房和配房各一个(A3)
(F)二因素屋顶有一个表现出立体的因素,在主墙和端墙上面有一个倒V 形屋顶和一个平形四边形屋顶(S1)
(2)有关屋顶材料:不一定需要把材料都画出来,能看出瓦片或一些交叉形的,代表瓦片的线条(S1)
(3)烟筒,没有描绘出烟筒的样子(D2)
(4)可以看出,烟筒的材料,如砖,阴影(S1)
(5)墙壁有三个项目:
(A)描绘不象墙壁样子(D3)
(B)墙壁没有基底部(D2)
(C)有两面墙,主墙和端墙(A3)
(6)墙壁的材料,具体画出墙壁的砖(S2)
(7)门有二个项目:(A)没画门(D3)  (B)墙壁上有窗,或在门两边画窗(S1)                                                                           (8)窗户:
(A)没有窗户(D3)
(B)二个以上窗户(A2)
(9)窗户不具体,仅画一个框,没有具体的门框,不象窗户的形状(D1)
(10)窗帘:能确认出窗帘的形状(S1)
(11)窗表现出玻璃的阴影(S1)
(12)门廊:
(A)画有门廊,栏杆(S1)
(B)有柱子。扶手。栏杆的门廊(S2)
(13)有台阶:
(A)台阶象梯子样无立体感(D1)
(B)二因素的梯子,有立体效果(S1)
(14)房间和楼层:
(A)一间半房子(A2)
(B)二间房(A2)
(C)二间以上的房子, 有楼的层次(S2)                             
(15)步行道:从门开始有步行道(S1)
(16)房子的周围有灌木丛(S2)                                                   
(17)门窗具有装饰性艺术感(S1)

有关房屋比例评定
(18)房顶和墙壁不符合比例,房顶大于墙壁(D2)
(19)烟筒为一因素,卵园形。三角形(D2)
(20)墙壁:
(A)不是长方形(D3)
(B)墙壁宽大于高或基本上是正方形(A1)
(C)墙壁明显的宽大于高(A2)                                                   
(21)门:
(A)门的面积是墙壁的三分之一以上(D3)
(B)一因素的门,看不出方形(D2)
(C)门极度小(D2)
(D)门略小,但与窗户一样大(D1)                  
22)窗户:
(A)在同一面墙上,窗户大小比例不一样,要排除该房间是浴室、厕所(D2)
(B)房顶上的门窗是正方形以外的形状,如园形(D2)
(C)在同一水平上,窗户有大小(D1)
(23)门廊:附在墙壁的某一个地方,不符合实际中的情况(D1)                        

房屋的透视技巧方面评定
(24)房顶:
(A)具有双重透视,同时画出三个房顶(D1)
(B)房顶和墙壁共用(D2)                  
(25)透明的屋顶,能看到屋顶里面的东西(D2)
(26)烟筒:
(A)倾斜的烟筒(D2)
(B)附在屋顶的烟筒(D2)
(C)烟筒在不适当的地方,如在屋檐上(D2)                                 
(27)烟筒有透视性,能看到屋顶、墙,看到烟筒的后面(D1)
(28)墙壁:
(A)“双重透视”,同时画出侧墙和端墙(D1)
(B) 端墙和侧墙很好的结合(S1)  ** 必须排除有双重透视的情况下评该项目      
(29)透视的墙:
(A)通过墙,可看到家里的东西(D2)
(B)具有透视的墙材料,窗左右伸展栅栏(D2)                          
(30)门:
(A)门顶着屋顶,房檐线为门上部(D3)
(B)门附着墙壁,门的边为墙垂直线(D2)当被试说是现代化门则不评分
(C)门在墙和房顶不适当的地方,悬空状的门(D2)                           
(31)窗:
(A)窗顶着房顶,窗上部为房檐(D2)
(B)窗附于墙壁,窗的一边为墙垂直线(D2)
(C)房顶不适当的地方有窗,同一房间有两个窗(D2)
(32)门廊:
(A)一因素门廊,垂直栏,无立体感(D1)
(B)门廊栏透视性(D1)
(C)门廊透视屋顶(D1)
(33)台阶:
(A)房子平面上显示不同平面台阶(D1)
(B)台阶在不适当地方(无入口处,无门廊处)(D1)                          
(34)房间层次:所画间数与绘画后提问间数不一致(D3)
(35)房子和画纸关系:
(A)画纸边缘把房子切断(D2)
(B)画纸侧边是房子墙的垂直线(D1)
(C)画纸底边是房子基底部(D1)
(D)画纸与画纸上下边差异(A3)
a.画纸上边和房顶上部存在距离
b.画纸底边与房子基底线存在距离
树木部分评定
(1)一因素的树干(树干画为一条线)(D2)
(2)树皮:在画上能确认树干上有树皮部,整体均可(S1)
(3)根:二因素根,不规则,但尖细的伸入地面(S1)
(4)地面线:
(A)不画地面线(无树根所依赖的地面)(D1)
(B)地面线是树干两侧延伸,画线底边作地面线(A1)
(C)仅树干部画地面线,树干底部成箱状(A2)
(D)地面线附在树干上(A3)
a.明显地面线    b.树干基底引一短线
c.路上草        d.树的前后引长线显示地面                     
(5)树枝:
(A)不画树枝(D3)
(B)一因素树枝(D1)
(C)画现实中的两因素树枝(A2)
(D)二因素树枝(长园形、园形、三角形轮廓线)(A2)
(6)细树枝:
(A)没有小树枝,进一步从树枝中伸出来的枝条(D1)
(B)二因素大枝,一因素细枝(A1)
(C)二因素大枝,一因素细枝(A3)
(D)有细枝样子(椭园、园三角等轮廓线)(A2)
(E)细枝的样子同(D)
(F)但更为具体化一些(A3)
(7)树叶:
(A)不画叶子,或看不出是叶子的样子(D1)
(B)二因素叶子,针状叶子,二因素叶芽(A2)
(C)显示叶子的轮廓(椭园、园形、三角形)(A2)
(D)说明显示有叶子(A2)(提问回答落叶树不评)
(E)显示叶子阴影,同(C)类似(A3)
(8)没有树枝的基础线条,以椭园、园形、三角形轮廓线或阴影来表示树枝(D1)
(9)树下描绘有小草(S1)                                   
(10)树干:
(A)树干上部太大于根部(D2)
(B)二因素的树干,干的高度大于两倍的树干围(粗)(A2)
(11)树枝:
(A)二因素树枝,树根和树干小于树尖(D2)
(B)二因素树枝,较之头部长而且短粗(D2)
(C)二因素树枝,较之树干。树枝较粗(D2)
(12)细枝:
(A)细枝太宽太茂盛(A2)
(B)a.一因素树干,二因素树枝(D2)
b.二因素树干,一因素树枝(D1)
(13)树的高度:
(A)树的高度 < 3.18cm  (D2)
(B)树的高度 > 19.05cm (D1)
(C)树的高度在 3.18--19.5cm (A1)
  到树顶的基底不含根部(绘画纸21.65 x 17.78cm)


树木透视技巧画法评定
(14)根部:树根在地面下(透视性看见)或浮在地面上(D2)
(15)看不出树干和细枝,基底线画一根细条树(D2)
(16)树枝的连结:
(A)树干和树枝不连结,各归各(A1)
(B)树干与枝,枝与枝结合“流畅”(A2)
(C)细枝、树枝、树干完全连结“流畅”(A3)
(17)树在画纸上位置:
(A)画纸边切断树(D2)
(B)画纸上边与树顶部吻接(D1)
(C)画纸侧边紧贴树(D1)
(D)画纸义边为根部,底边成树干基底线(D1)
(E)垂直距离差,画纸上边与树顶,下边与树根之间距离差为:
a. >6.35cm (D1)
b. 3.81 -- 6.35cm (A1)
c. <3.81cm (A3)
(18)树木的内格:与众不同的描绘(D1)

人物方面部评定
1.(1)a.不画眼睛(D3)
b.眼睛只数错误(正面一只,侧面画却二只)(D2)              
(2)a.眼睛为点、卵形、四角形或水平线(A1)
b.二因素眼窝有瞳孔点圆(A3)                                             
                                                                                
2.鼻:
(1)没有鼻(D3)
(2)一条垂直线或一个点(D2)
(3)三角形、卵形、四角形、圆形(D1)
(4)正面脸二个点,园形、长园形;二条垂线,侧脸为"L"型(A1)
(5)一般二因素的鼻(二条垂直平行线,不部联结)(A2)
(6)比一般要画得好的二因素鼻,有明显的鼻孔(脸朝后的,不评分)(D1)
3.嘴:
(1)没有画嘴(D3)
(2)一因素的嘴(细的一条水平线不评分)(D1)
4.下颌:
(1)正面,明确地有下颌脸轮廓(S1)
(2)侧面,下颌清楚地看出突起部分(A1)
(3)侧面,下颌在脸的位置,向头后方向水平方向绘画头与脸共用线(S2)         
5.耳:
(1)没有耳(D1)
(2)清楚描耳涡(A3)
6.头发:
(1)没有毛发(D2)
(2)有头发、眉毛、胡子(A2)
7.头颈:
(1)无头颈(D3)
(2)一因素头颈(D2)
(3)二因素头颈(D1)
8.躯干:
(1)无躯干(D3)
(2)一因素躯干(D2)
(3)二因素躯干(园形、卵形、三角形、箱形)(D1)
(4)普通所见的二因素躯干(A1)
9.肩:
(1)没有肩部,或一因素的园形、三角形、箱形等(D1)
(2)绘有肩部,(正面应该两个)(A1)
10.上肢:
(1)没有上肢(D3)
(2)一因素。二因素地描画上肢,上肢数不正确(一侧有上肢)(D3)
(3)一因素上肢(D2)
11.手:
(1)无手指、手套;棒状园形手(D2)
(2)一因素手套样,棒状(D1)
(3)上肢从肘开始变细,可看到二因素手腕(A3)手插手袋,向后背(A3)
12.指:
(1)无手指(D3)
(2)二因素手指,指数不对,为36(D2)
(3)手指正确,但一因素手指(D1)
(4)二因素手指,手指数不同(D2)
(5)正确手指,二因素手指(A2)
(6)明确画拇指(A3)
13.肘:二因素描绘上肢,屈曲清楚的关节(A3)
14.下肢:
(1)无下肢(D3)
(2)一因素、二因素,下肢数不正确(D2)
(3)一因素下肢(D2)
15.膝关节:在适切地方表示屈曲下肥膝关节(S1)
16.脚腕:
(1)不画肢腕(D3)
(2)一因素脚腕与脚趾不同,二因素脚腕(D2)
(3)脚腕高尔夫球,卵形、四角形、无后跟等(D1)
(4)侧面像,脚后跟明显脚趾数正确(A1)
17.衣服:
(1)不画衣服,裸体倾向(无性器官)(D2)
(2)画衣服(阴影、西裤、皮带、帽子)(D1)
(3)衣服最低限度描绘(男西裤、女裙)(A1)
(4)裸体绘有性器官,或穿着整齐人物(上衣、衬衣、西裤整、女性同样都齐全)(A3)
18.付属部分,例如手表、篮子、滑轮、鞋(或人物所具备的物品) ,行为上表示骑马等(S1)
19.脸部各部分比例:
(1)眼、嘴横向大于纵向长度,耳鼻纵大于横(D1)眼、耳、鼻中有三个部分不符合。
(2)前面条件中有三个部分符合(A1)
(3)前面要求条件全符合,而且比例准确(S1)
20.头部的比例:
(1)正面:水平轴比垂直轴大的卵形脸。侧面相反(D1)
(2)正面:园形、正方形脸(A1)
(3)侧向:垂直与水平轴大致相等脸(A2)
(4)正面:纵长的卵形脸(A3)
21.上肢:
(1)前肢比上肢宽大,差别十分醒目(D2)
(2)前肢比上肢明显细,左右两肢情况相同(A2)
22.下肢:
(1)下肢近脚腕部比上脚肢广大(D2)
(2)从大腿部到脚尖依次变细,下肢不描衣服(A2)
23.四肢之间统一比例:
(1)一因素下肢、二因素上肢(D2)
(2)二因素下肢,一因素上肢(D2)
24.比率:
(1)关于脸与躯体宽度的比率(正面相人物)
a.脸的宽度大于躯体的宽度(躯体小于脸)(D2)
b.脸的宽度与躯体宽度大致相当(水平轴比较)(D1)
(2)头部和躯体之间的比率(关于高度)
头部大小,从前额上部到下颌部最低点(头型开放性描绘时,计算时要按可能封闭的倾向点来量)躯体大小,从下颌到腰的上部(人物穿衣服,按腰带水平)头TEAD(H)、躯体GRMMK(T)、上肢ARM(A)、下肢LEG(L)
a. H:T = 1:3以上或T:H = 1:1以上(D1)
b. H:T = 从1:2到1:2或H:T = 从1:1到1:1.5(A1)
c. H:T = 从1:1.5到1:2(A2)
注:(a)的比率,躯体的大小是头部的3倍或关部的大小比躯体大多少的意义。
     (c)的比率,躯体的大小是头部的1-1.5倍,具有不超过2倍的意义。   
(3)上肢与躯体的比率(纵轴)
    如果双上肢长度不相等的话,按长的上肢作比较(该合的长度以,从肩部到手指端的距离为准)
     a. T:A = 1:2以上或A:T = 1:1以上(D2)
     b. T:A = 1:1.5到1:2(D1)
     c. T:A = 1:1到1:1。5(A2)
         (4)躯体和下肢的比率(关于长轴)两下肢长度不同的话,以长的下肢作比较(该合下肢的长度以,从腰上部脚的尖端距离为准)
    a.T:L = 1:4以上或L:T = 1:1以上(D2)
    b.T:L = 1:2到1:4(D1)
    c.T:L = 1:1(A2)
   d.T:L = 1:1到1:2(A3)
注:在人物描绘非常贫乏的结合,对人物的腰部计算位置不能判断,具体位置,该躯体的长度正确则不能评分。透视的评定                           
25.上肢与躯体之间的结合:
(1)上肢和躯体的分结处,两者的附着点看不到肩膀线向上肢方向连续, 一因素的上肢,看到通常的分结处(D1)
(2)两上肢不在通常的肩部或其附近地方(D1)
(3)躯体的侧肢或双肢"带状样结合"例如,双上肢紧紧抱着身体,表现表现出焦燥的样子,该上肢从躯体离开时,明显宽大(A1)
(4)上肢与躯体完全"流畅的"结合,从肩上部与上肢外边线连续在肩的连线上有上肢(A3)
26.错误的上肢位置:
(1)从头部和上身伸出上肢(D2)
(2)从肩以下的躯体部伸出上肢(D1)
27.上肢位置:
(1)正面向躯体时。
a.双上肢对着躯干大致上以直角的角度平伸出来(D1)
b.侧肢或两肢对着躯干从侧下方比直角低的方向伸出,不是笔直的伸出来(A1)
c.侧肢或双肢,笔直地从腋处伸下来(A2)
d.侧肢、双肢(二因素)屈曲地伸出(S1)
(2)侧面向躯体时:
a.侧肢、双肢向前、后上方向伸出来(D1)侧肢拿着东西时(A3)
b.侧肢或双肢向前、后方伸出,而且对躯体来说,在直角以下角度(A1)
c.侧肢或双肢沿体侧笔直伸出(A2)
d.二因素侧肢或双肢在肘关节表现屈曲地伸出(S1)
28.手的形式:
(1)一个以上的手指从上肢侧伸出(D2)
(2)从前肢的尖端部伸出手指(不能确认手指不评分)(D1)
29.下肢错误形式:侧下肢。双下肢从人物头部。上身用异常的形式与躯体结合(D3)
30.对描画纸来说,人物的位置:
(1)被描画纸切断的人物(D2)
(2)在垂直面上的差异:
a.上、下空余2英寸(5厘米)以上(D1)
b.1-2英寸(2.5-5厘米)(A1)
c.1英寸(2.5 厘米)以下(A3)
31.人物的表现方法:
(1)侧向的脸和头。躯体为正面(A2)
(2)脸。躯体向同一方侧向(A3)
32.人物活泼表现:站、坐、步行、投抛、书写等行为(S1)
33.人物的风格:
(1)描画后提问时,不能明确地注释性别或被试对性别解答不明确(D2)
(2)描画后提问,叙述能判断出年龄,但和画面上人物的年龄不一致(D2)
34.躯体和衣服有一部分透视:关于躯体和衣服"透视"的各个评分,有2个地方有透视问题。
有关量化分析、统计与智商
一般的分析
    房树人的测验通常具有智力测验的意义,但是房树人的智商与其它智力测验,如“韦氏智力测验”,“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等,是具有不同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在测试的类型上有所不同,其它的智力测验是在结构性理论支配下所进行的,一般具有语言、操作两大部分,“房树人测验”是从总体的水平来进行测试,房树人的智商主要涉及到操作性智商,是一种基本的智能表现,我们必须明确,人们智商的获得,还受到非智力因素,如人格因素的影响。由于“房树人测验”是非言语性的,测试的指导语是非结构性的,所以很容易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它的优点就是:比其它智力测验能获得更基本、更全面的智商。另外,该测验的投射性因素,又可以从人格的整体进行评价,该测验的分析结果能获得几种智力状态,首先是G率智商,其次是修正智商。对测验结果的评定,首先是获得G率智商,然后在此基础上评估部分的比例。透视性等各种因素对智力的影响,评定G率智商后,进一步进行有关修正智商的评估,G率智商和修正智商的关系中,如果两者间的智商大于5分的差异,一般说明,低的智商表现现有的智力水平,高的方面表现潜在的智力水平。G率智商是被测者对既往信息的储存和基本的空间关系的理解力。修正智商表现的是智力机能中有关概念的形成,是抽象的,精练的,创造力的内容。                                                                     
智商的推算过程
    (1)数量评定:根据评定标准,对所描绘的房树人进行量化评定标准,以A、D、S 等各个项目的要求作出计分。                                                            
(2)把各个评分标准所得的结果进行累加,每个评分项目以一分计算,计算的公式是
A=A1+A2+A3。。。。。。   ;   D=D1+D2+D3。。。。。。   ;   S=S1+S2+S3。。。。。。
(3)对分数进行计算:
(a)粗分G率分析公式: G=(粗分S+粗分A)/(粗分S+粗分A+粗分D)*100
(b)良好的修正分=[(房子S2+树木S2+人物S2)*5]+[(房子S1+树木S1+人物S1)*4]+[(房子A3+树木A3
+人物A3)*3]+[(房子A2+树木A2+人物A2)*2]+[(房子A1+树木1+人物A1)*1]
(c)不良修正分=[(房子D1+树木D1+人物D1)*1]+[(房子D2+树木D2+人物D2)*3]+[(房子D3+树木D3
(d)纯修正分=良好修正分-不良修正分  
注: * 表示乘号   

(4)对评分结果的估计:有关被测者平均智力以上的G率智商,采取的是百分比等级方法,因此所得出的G率智商,有时略低于实际智商,而纯修正分智商相对比较接近被测者原有的智力水平。
如果G率智商和纯修正分智商两者之间具有极大差异,往往显示被测者存在着明确的情绪问题,人格上的不适应,因内在的冲突而表现出混乱的反映。
“房树人测验”量化评定的评估
根据“房树人测验”的结果与其它智力测验进行比较,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性,根据研究,大致上有以下几方面:                                                         
(1)具有一定程度的先天性精神发育迟滞的被测者, “房树人测验”的智商相对比“韦氏测验”智商要高(指总体智商),其原因是先天性智力发育迟滞在言语的发展上,存在着明确的困难,因此在“韦氏测验”的语言上会出现明确低分,从而影响到整体的智力水平。
(2)外因性(外伤。疾病等)所导致的精神发育迟滞者,由于智力的受损,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有的被测者对“韦氏智力测验”的言语智测部分反映良好。所测的结果有时会比房树人智商相对要高。有的人器质性的损伤严重,不能顺利进行言语智商测定,测试结果有时比“房树人测验”结果低。由此可看出智商测试的结果,其相关性不稳定。
    (3)对假性精神迟滞者(假性痴呆)来说,“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比“韦氏智力测验”的总智商相对要高,其原因是,“房树人测验”比较容易被他们接受。
  (4)对于言语表达明显障碍的人(某些类型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操作性测验比言语表达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因此,“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总体智商比“韦氏测验”要高。
    (5)既往具有平均智力的人,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器质性痴呆,“房树人测验”的结果,有时比“韦氏智力测验”智商低,其原因是,这部分人有的保留着言语性智商的功能。
(6)重性忧郁症病人和严重的忧郁性病人,在“房树人测验”结果上,由于焦虑和忧郁的影响,影响到操作性测验的过程,从而表现出相当低的智商水平。
    (7)强迫性神经症,由于强迫性人格的影响,从而使房树人描绘非常好,人格的因素使得结果表现出“房树人测试”智商很高。
    (8)对测验拒绝和严重的精神病,因对“房树人测验”不合作,测试的结果表现出不能描绘所有的项目。其中,对人物画的描绘,拒绝的表现最明显,或者进行漫画式的描绘,拙劣的描绘形式,从而使智商结果出现假性的低智。
  (9)被测者对房树人的描绘上,表现出房屋取得最高分,树木相对的低,人物更低,显示评分结果逐渐低下的,其意义是,疲劳的原因,情绪的变化,以及逐渐增大的拒绝性。
(10)在房屋上表现最低,树木上略高,人物画更高,其意义是:对测验开始害怕,不合作,以及表现出对新情况的适应。
总之,在房树人测试结果上IQ低于50,或大于25,结果具有不稳定性,需要进行有关质的方面的评定。
统合型房树人测验分析方法
(一)、总体印象:对被试的直感,表面观察测验态度。
要直率地、生动地描写被试者的表现,如惊喜忙乱、软弱无力、冷漠、幼稚、认真、一丝不苟、无精打采、懒洋洋、慢吞吞、粗枝大叶、不细致、生硬不合作、敷衍了事、有安定感、友好、不安、散漫等。
(二) 、形式分析:
 1、测验时间:一般所需平均时间 房子(H)为11分钟,树(T)为9分钟,人(P)为11分钟
 2、顺序:
 正常为  H:屋顶、墙、门、窗。
    T:树干、冠、根。
         P:头面部、躯体、手足。
顺序混乱往往说明被试者  1>精神发育迟滞;2>情绪障碍、兴奋、无计划;3>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精神分裂症;4>图形综合不能,脑器质性障碍;5>轻率任性;6>无决断力、不安,有关反复抹消的部分,提示多存在心理冲突问题。
 3、远近感:
  1>画面远近适当的存在:提示具有适切的调动感、现实感、冷静性、计划性。
 2>画面过分远离:提示回避现实,或过度批判的,焦虑不安,自卑感。
  3>画面无远近感:缺乏调整力,只看到问题表面,心理水平未成熟。
 4、使用画面之大小:
  1>、过大:画面>2/3纸——显示强调自我存在、活动过度、对环境感知无压力、但内心充满紧张、躁狂、妄想、攻击、好幻想、敌意。
  2>、过小:画面<1/9纸——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内向、自尊心弱、自我无力感、自卑、焦虑不安、害羞、活动少、精神动力不足、退行。
5、位置:失去比例,失去比重时有意义。(空白部分>2/3)
  1>、中心画——成人提示内在的不安感,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控制自我,儿童具有自我中心,可塑性差,不能客观地认识环境。
  2>、左侧画——感情世界,过去的生活,内在生活,自我意识,女性化。
  3>、右侧画——理智世界,将来的生活,外在生活,客观意识,男性化。
  4>、上 部——目标远大,努力追求,在空想中寻求满足,自我存在的不确定感,自我与他人保持距离,难以接近,乐观。
  5>、下 部——感到自我现实的确定的目标,失败感,不安感,非协调感,抑郁,具体的事物存在于身边才能安定的想法。
  6>、与画纸的一边相连接——对自己独立的行动感到不安,渴求得到依赖,支持的人。
  7>、转换画纸的方向——对外界的反抗态度,攻击的倾向。
6、切断
下切:内心有强烈的冲动性,压抑冲动,努力维持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对自己的冲动、敌意加以抑压时的表达,或独立自主行动时,感到受外来压力的阻碍。
上切:多见于树,追求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满足,从而沉迷于空想。思考强于行动,求知欲强。
左切:对未来恐惧,或固着于过去,即想要直率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又要依赖别人,反复犹豫不决,具有强迫倾向。
右切:显示逃避过去,进入未来的欲求,能直率地表达自我情感,对过去某些经历的事感到恐怖,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 △除树木外,切断的画指逃脱生活空间,不能良好适应社会。
7、笔划压力与线的浓淡:
笔划压力重:精神动力高,自我主张、过于自信、对行动积极。
 ** △过重笔迹:心理紧张,病态人格,急性精神障碍。
轮廓线特别浓,尤其内部线浅淡:提示明哲保身,努力统合自我人格,体验到自我内心的紧张,人物正面时:自我意识强,癔病,参加社交欲求;侧面时:内向,自恋。
笔压力轻:精神动力低,自卑、无助感,无自信,焦虑不安、抑郁,恐怖,心理缺陷。
8线条:
长线条:自我控制性强,对行动控制得体。
短线条:易冲动、兴奋。
直线条:自我主张,攻击性,待人处事可塑性差。
不连贯线:敌意感。
园滑线:有关女性化,依赖性,不受束缚,健康,适应性比较好。
变向线:无自我见解,焦虑不安。
定向线:按既定目标奋斗,安定,有忍耐性。
不连接线:“—”自我崩溃,不安定,无忍耐性,失去与现实的接触,焦虑不安,无自信心。
9、影子与阴影:
影子:象征着意识水平中的不安,内在冲突。
阴影:人际交往中过敏倾向,不安、强迫,抑郁,退行,追求空想,对外界敌意与不安。
10、擦消:
反复擦消:缺乏决断力,自信不足,不安,要求过高,追求完美。
部分反复擦消:对这部分强烈冲突、潜意识中的不安。  越画越差——心理病态。
11、对称性:
不对称:人格统合障碍,失平衡,易行动化,冲动,过分活动。
过分对称:强迫观念,情感冷淡,与人保持距离,压抑,冲动,理智。
12、透明性:情绪障碍,脑器质性损害,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与外界关系,心理混乱。
13、立体性:
自上往下观(鸟瞰图):积极参加的态度,优越感,无束缚,不适应。
自下往上观(仰视图):与环境难接近,被家庭排斥,自卑,内向,不好交际。
14、方向:
房子.树.人全正面:显示人格生硬,不妥协。
侧面人:逃避倾向,内倾,隐敝性地与外界接触,自我防卫,过度警惕。
背面人:对人和事的拒绝和否定,某些人表现为有特殊的关心。
正身侧面:不能良好地与社会接触,不正直,露出欲。
全侧人:单手单足,内向,少交际,自我隐敝,只按自我方式与外界接触。
15、详细性:
描绘详细:对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具体的意识、关心自我的处理能力。
过分详细:重点关注,对环境过度关心,强迫倾向,情绪紊乱,癔病,神经症,病态人格。
不详细:精神动力低下,内向,抑郁,智能缺陷,不适应。
16、省略:
 省略部分有时具有特殊意义,有的则近似于不详细、忽略。
17、运动:
    动作或运动的激烈性,自发性等,扩张性/收缩性,积极/被动。
18、地面线:
过浓线:对安全感的关注,焦虑不安。
下垂线:自我孤独,对母亲的依赖,露出倾向。
右垂线:对未来不确定感,危险感。
左垂右上线:对未来的努力意识。
19、其他:
1>、太阳:权威,
2>、气候/气象:对环境的感情。
(三)、内容分析
房(House)
  房子表示的是被试所出生成长的家庭状况,也是指自己对家庭或一般家庭、家族关系的想法,感情,态度。通过对屋顶、窗、地面线等的构成部分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被试者在家庭成员中的自我形象,以及空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安全感,家庭成员与环境的关系等。
1、房子的主题:一般都是画私人住宅,庙宇、宗教建筑物、学校等公共设施,公寓、大厦、酒吧等为主题,房子的分析应该分阶段的进行分析(PDZ),以此了解被测者对自己家庭不满所在。
2、屋顶:屋顶特别大,其余很小,显示好空想,好幻想,逃避现实生活及人际关系。
    屋顶与壁相连:           分裂症
顶上画窗: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有意识地行动,屋顶过大时,指维持有限的活动,窗和门在一面墙,并且连在同一条线的屋顶上。提示缺乏幻想力,智力低下,对缺乏幻想能力的智能正常者,则表示为好幻想,追求现实的具体事物时情感不丰富。
屋顶线浓重:唯恐不能控制自己摆脱空想生活,焦虑不安,努力控制自己,精神病初期。
屋顶线较淡:不能自我控制而被压倒的象征。
瓦片描绘是认真画:追求完美,粘着性格。
除了瓦片就是高高的围墙:不能保持与现实接触,自我崩溃。
3、墙壁:表示自我的坚强性。
房子是垮掉的墙:自我崩溃。
强调墙的轮廓线:为维持自我平衡及人格整合而努力的精神疾病初期病者。
墙线较淡:感到人格近于崩溃,自我控制弱,不能脱离病的状态。
透明墙: 1>不能充分理解现实,精神发育迟滞。
     2>自我与外界的界限不明确,精神分裂症可能。
     3>尽可能详尽描画的是强迫倾向者。
     4>无心理疾病,但可能是个不注意的人。
用画纸底边线下端作基线:不安感强,依赖,缺乏自主性。
无基线:不能充分与现实接触,飘浮感。
墙与墙不相接:脑器质性障碍,不能控制冲动,分离感。
数面墙在一个平面:脑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退行迟滞。
单墙:性格内向,敏感多疑,反抗性,抑郁。
强调垂线:追求空想的满足,与现实接触少。
强调水平线:有情绪问题,潜在的同性恋倾向。
4、门:指家庭与环境直接的积极的通道。
无门(无窗):与家庭成员无精神交流,情感冷漠。
大门:积极与外界接确,追求被人理解,开朗,依赖。
小门:不爱交际,避免社交,无力感。
开门:接受他人热情的欲求,给人留下社交印象的欲求。
门被物挡信住:逃避倾向,谨慎,表面上被动。
门窗画格子:警戒性,多疑,自我防卫。
最后画门:消极地与人交际,内向。
高门槛:以自己的方式与别人交往,令人难以接触。
5、窗:如同眼睛,象征美和与人被动接触的方式。
一层楼有窗,二楼无窗:现实生活与空想明显不同。
二层有窗,一层无窗:具有敌意,内向。
窗形不一,有方有圆:现实生活与空想生活明显不一。
只有窗口无修饰:实在、不客气,在日常生活中间容易表露自我情感。
用双线打格,加阴影以示玻璃的窗:对人际关系有适当的关心,与环境协调。
格子过多:明显强迫倾向,虐待狂倾向。
窗上加锁:对外界的危险感,敌意,妄想。
上窗帘:敏感多疑,内向,不安,过度自控。
下窗帘:虽有不安感,但能适当控制自己,应付自如。
6、烟囱与烟
        性的不适应感          对自我性不适应感的补偿
        阉割焦虑、去势不安,无力感。
烟囱:提示追求人际关系、家庭成员关系的温暖性。
冒浓烟:家庭冲突,内心紧张。
烟被风吹散:感到环境的压力。
烟分流:对未来悲观,现实判断力差。
7、围墙与水沟:自我防卫,不愿受外来干扰,多疑,不适应。
8、漏水营与防晒帘:警戒心,多疑,自我防卫。
9、花木:
1>与家庭无直接关系的花木:不安感,维持安全性,自恋。
2>树木遮屋:强烈的依赖欲求,被双亲支配感、亲子关系紧张。
3>小花草、庭园、池塘小动物:心理发展水平不成熟、退行性心理防御。
10、路、山
漫花曲折之道:警惕,缺乏社交性,避免社交。
远 近屋 :表面上与人交往,实际内心十分想逃避。
山:迫求保护,安全,圆形山峰提示恋母情结,尖锐山峰提示努力奋斗和攻击性。
11、其他附属物:汽油、汽车、电线、避雷针、门铃、邮箱

树(Tree)
  树表现的是被试者自己几乎无意识感到的自我形象,姿态,表示其内心的平衡状态,从中可显出被试的精神及性的成熟度,当然树的直接含义表达的是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是具有生命意义的象征。
正常次序:树干、树根、树冠。
先画地线再画树:依赖性强,希望得到保证。
树完成后画地线:行动时,开始稳重,突然出现焦虑不安,寻求保证。
先画树冠:内心不安,表面装饰,虚荣。
1、主题:
固定的树:松、柏、柳、梅、竹、白桦树等。 
落叶——常分两大类
常青树:不死长生,充满活力。
松树:上进心强,同时自我控制,循序渐进。
落叶树:感到自己受外界压力影响。
垂柳:内向,孤僻,缺乏主见。
枯树:自卑,自贬,抑郁,罪恶感,内向,神经症,精神分裂症。
树枯的原因:冬天,风雨雷虫等外部原因:把自己所面临的心理创伤的原因归之于其他人。
根、干、枝腐烂等内在原因:自我不健全感。
枯之时:多久?何年月?与不适应感,无力,空虚失落等相关。
截断的树:表明存在被试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的心理外伤。 
新芽:虽然受到外伤,但无意识中决心再次努力,奋斗、达到能力恢复。
2、树干
干:指生命力,冲动等内在素质。
大干:活动积极,在现实或空想中,有攻击倾向。
小干:自我无力感,不适应感,缺乏自信,无决断力,追求不适当的满足。  
   可疑的脑器质性障碍,精神不能充分成熟,幼儿期表达,病的指标,自我崩溃。
电线柱样干:通融性差,无活力,死气沉沉,注意外表,性格生硬,抽象力强。
根部的特别强调:迟钝着实的人。
左侧强调:对过去的过度固着。
右侧强调:警戒,不信感、外在协调性。
水平枝干不能伸张,有的时候感到外界压力,有的时候是“只要表面顺从就行了”的失望状态。成长中,过度压抑。柳树般树干(下曲)逃避现实,孤独自闭倾向,退行倾向。
折干冠着地:感到受内外界的某种压力影响,控制不住而倒下感,挫折感,失去自我控制感。
干与枝直接相连,中间空心:丧失智能与感情的平衡,感到自我防卫受到破坏,内在冲动外流的危险。病的指标、控制自己的决断态度,犹豫不决、被压抑的不安定,性急,兴趣广泛,但控制能力差。
强调干的轮廓线:努力维持自我人格的统一。
轮廓线过淡: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我与外界的区别,感到人格近乎崩溃,有急性的不安定。
不连续的破线干:人格崩溃感,脾气暴躁。
波形线:活动性,任性,自我中心。
左侧波线:心理外伤,抑制内在虚弱。
右侧波线:心理外伤,发育障碍,适应困难。
3、树皮
  树皮意味着说明与外界或他人接触的部分,过份详细描绘树皮,可能是自我对环境的不协调感。
1、完全涂黑:与外界关系紧张、抑郁、不安、退行倾向。
右侧阴影:社交性好,适应性强,积极意欲。
2、左侧阴影:内向、梦想、压抑自我,很难表露自己。       
详细描绘:对自我环境的关系深表关切,强迫性地控制自己。
 斑状:粗短不平的线条,粗野难接触,不满,忿怒。
 圆滑的曲线:与他人接触好,适应性好。
4、树干的伤痕、污点、洞穴:被试者存在心理外伤体验,不安,冲突。
   洞中有小动物:成人很少画,可能为人格崩溃,失去自我控制力,内倾。
5、树枝:
  表示追求环境的满足,与他人的交际,象征着实现目标的力量,能力,可能性与适应性等。
 1>、单刀直入型:外伤、冲动及本能完全暴发,树枝无分枝,人格生硬,对环境适应不良。
 2>、由树干到树枝逐渐细分。
   呈网状:感受性丰富,对外界刺激能作出良好反应。
 3>、直接由干到单线树枝,智能与性格均有轻度迟滞,成人有退行倾向。 
  幼少期适应正常,最近有重大外伤体验。
 4>树枝单线,但树冠充分修饰,说明将自己丰富的感受性隐蔽起来的企图。
5>、树干、枝全呈单线:自我软弱无力,不协调感。
6>、枝端尖锐:具有敌意,冲动,攻击。
7>、如果表面温和,说明外观温和老实,适应。内在有紧张,压抑。
8>、枝端粗短,外向,性急。
9>、横向向上伸展的正常枝:现实生活与空想均能满足,在环境中适应地工作,愉快地生活
10>、过份向上伸展枝:感情容易高扬,活动性高,无视现实,控制力弱,易怒;好幻想,性格内向。
11>、树枝较下垂:易接受别人的影响,不活泼,无精力,无抵抗力,易疲劳。
12>、折枝:受到心理外伤的感情,无力感,被动性,为性的能力不足而烦恼。
13>、向心性笔法画枝:自我中心或内向性,好沉思,强迫倾向,小枝如刺般插入干中,虐待狂。
14>、过份对称的枝:视野狭窄,智能差,左右对称。可能对外界有矛盾感或强迫倾向。
15>、强调右侧:避免情绪的满足,追求理性。
  强调左侧:强烈追求情感满足的倾向。
16>、枝与干不成比例地过大:希望等得到环境中的满足,但又有无力感,枝叶不够茂密者。
17>、从干中突出枝头:不拘泥习惯,具有独创性,高智能,任性。
18>、被切断的枝:受压抑,缺乏自信,有外伤经验,感到自己的发展与活动被压抑。
19>、枝上有影:能在表面上与人进行很好的交际。
20>、空白枝:不能良好交际,有抵抗感。
6、树冠
   树干长、冠小:儿童,老人的画或精神发育迟滞,退行倾向。
   树干短、冠大:有雄心壮志,上进心强,热心于某种事,埋头钻研。
树干细小、冠过大:为了完全实现自我满足,失去内心的安定。
   树干左侧强调:内向,深谋远虑,细心。
   树干右侧强调:外向,缺乏注意力,自信。
  平冠:感到由于外界压力,妨碍自我的充分发展。
  云状冠:能协调地与他人调和地生活。
杉树冠:棱角分明,分裂性格,一般讲情绪安定,有时出现适应困难。
 球状冠:柔软流动感,躁郁双向性格,心情开朗,好社交,有时郁抑。
两面下垂冠:意志薄弱,决断力弱,受感情支配。
分区冠:有绘画才能,具有隐瞒性。
骨架冠:用轮廓线自己的意图,恐惧与现实接触,待人客气,有时的确用心深远,良苦。顾虑,对
自己不忠实,不正直。
   “节外生枝”:幼儿性,退行倾向,与环境不协调时突然出现不可预测的行为。
7、根:表示被试与现实的关系,对自己支配现实的能力之认识。
  1>、透明根茎:病的指标,缺乏观察理解力,精分症,器质性疾患。
  2>、盘根错节;阴影强调:对外界环境接触过份慎重。
  3>、爪状根:对外界的攻击态度。
  4>、枯根:丧失省活力,无冲动力,不能把握现实,幼小期可能有抑郁经历。
  5>、根线与地线相连接,不能客观地把握事物,缺乏自我意识。
8、地面线:
1>、过度强调时,不安感强烈,依赖欲强。
2>、丘状线:孤独,追求保护。
3>、小丘大树:支配他人,显露自己的欲求。
4>、左侧线:感到要为将来而努力。
5>、右侧线:感到将来是危险的存在。
6>、线高于根基:被动性。
7>、以低缘作为地面线:试图消除不安定的心情,有抑郁心情。
9、树叶、花朵、果实之树:</SPAN< p>
 叶:外观,装饰,活力。
 1>、性格乐观,观察力敏锐,
   但树叶每片都非常认真地画者,有强迫倾向。
 2>、明显大于树枝的叶子,内在无力感,表面上显得适应。
 3>、树叶零落:由于外界压力而失去自我控制,
        感受性强,有时 示自我存在。
 4>、开花之树:注重外在表现,表面荣耀,爱虚荣,
   洞察力弱,自我赞美。
 5>、果实之树:依赖欲强,持续性差,
   成人对幼儿期的留恋,未成熟性。
 6>、落果之树:感到自己被拒绝,灰心丧气,绝望。
10、与日、月、风、雨等自然的关系:
1>、太阳:权威像,注意与权威像的关系,未成熟性。
2>、鸟云:与在某环境中权威人士之间,有不满感。
3>、阳光照树:爱情欲求得不到满足,追求权威人士的温暖的支持。
4>、远景大太阳,支配感到从属,恐惧。
5>、阳光聚焦于树上,被权威支配或希望被支配。
6>、落日:抑郁。
7>、星月背景:对母亲的关心,寂寞心情。
8>、被劲风吹落:象征着自己不能控制的外力影响和支配。
  自下而上之风:脱离现实,逃避至空想中。
  自上而下之风:返回现实。
9>、同时受到各方面风的影响,丧失对现实的理解。
10>、各种风景中之树:非现实性,好幻想,情感丰富。
11、特殊的树:
 1>、孔状树:常见于反抗期儿童,
   可见生硬的人格,敌意强,行为暴发性,反抗性强的人。
 2>、性器官样之树:树干有伤痕孔穴。
   表明有性及精神的混乱,性的冲突。
 3>、只画部分树干:缺乏洞察力,不能全面适 把握现实。
 4>、盆景树等,有支持物之树:
   感到缺乏自主性,有不安定感,寻求支持保护。
12、大小与倾斜
 1>、过大:不泛于空想,追求现实活动的满足。
 2>、过小:对自己有自卑,无力的感觉,内倾性格。
   左倾:自我防卫,内向,感情抑制,不希望活动,执着于过去,对未来恐惧,有时懒怠。
   右倾:与他人接近,有活动欲求,对生活持积极态度,有时不安定,易接受外界影响。
人(PERSON)
 由于人物画最明显地反映人的形象,于是被试带有意无意地予以歪曲,或画别的人,或画成漫画,抽象画的人物等。这些表现可能是对自我形象的确立困难者,人际关系不良者,不愿暴露隐私者,于是在画人时,自发地动用心理防御机制。  
  在人的画面中,反映了人物的自我现实像,包括心理上的及躯体上的(身体状况),有时也表现自己的理想像。另外,有的所表现的是对被试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无论是赞美,还是丑化,都对被试有强烈的情绪关系,好、恶及矛盾情感,再者,还反映了被试对人物的一般认识,概括印象。
正常顺序:头面部—躯干—四肢、五官等细节。
  先画躯干四肢的:对自我概念不清,人际关系不良,性情冷漠。
  先画五官,再画脸庞轮廓线:不喜欢与他人的情绪接触。
  先画四肢:手—人际关系有问题,有罪恶感。
  足—性变态可能,对性的关心及冲突。
(1)性别:一般先画同性再画异性。先画异性者提示:
 1>、对异性非常关心。
 2>、有特殊意义的人是异性,此人与被试心理上密切相关。
 3>、性的同一性障碍,对自我性别的角色不能接受。
 4>、同性恋,性变态可能。
(2)、男女人物大小:
  一般,两形象大小相近,差距悬殊时,有问题——性角色混乱。
  女性被试:女性像显著大于男性像,对男性的支配力予以藐视等,在家庭中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为母亲。
(3)、漫画人与抽象人:对测验具有警戒心,人际关系上存在不安,自我概念确立困难,回避人际交往;不愿暴露自己内心;对某种性别的人排斥;隐蔽其对性的关心。
(4)、性别判定的表现:
  a、性别无差异,见于幼儿。
    b、从头发长短、衣着可划分。
    c、有乳房差,体形差表现,发形。
d、人物表情,眼神、眉毛、睫毛、嘴唇形状、胡子、肩、胸、腰、臀、足、
设计、领带、帽子、装饰品。
    e、性别画的水平高。
(5)、主题:
  一般画与被试几乎同年,同地居住者较多。
  裸体画:脱离社会规范,有性的冲突,对性的关心,窥淫或露淫者
  奇妙的象征性主题:心理疾病的指标。
(6)、头
  头为智力之源泉。是产生行动,控制行动,自我存在之器官,是幻想及对人关系的象征。
   头部省略:神经症,抑郁症,内向者。
   头部较大:求知欲强,强调无意识中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沉迷于空想,有的时候积极性高。
   过大比例失调:头痛、脑手术后,脑器质性损害,社会适应不良,容易发生冲动行为,智能低。
   异性头部比同性像大:自我无力感。
   头身比例>1/4为过大。
   头与身长比例<1/8为过小:以理智控制冲动,强迫性地否认自我,自觉痛苦,有时认罪恶感,感到知识浅薄、不足。
   强调头的轮廓线:强迫观念、幻觉等力图控制。 
   头面部涂黑:自我意识强,害羞。
   头背像:妄想,分裂症等逃避表现。
   侧面头像:与逃避有关。
(7)、面部
表示对外界现实世界的接触交往。 
如果其他部分表现为攻击性,而面部表情省略不画或显得温和者:提示避免冲突,隐蔽内心敌意。
  不画表情:内向,癔病。
  过份详细地画:对人际关系及自我表现过度关心。
  强调轮廓线,省略表情:有改善人际的欲求,但内向,无行动。
  男女性像均不画脸部:性角色不明确,对人戒心,逃避倾向。
  一方不画表情与五官:有心理冲突。
  多皮纹:成熟性,深思熟虑。
  人物线过于轻淡:好空想。
  侧面:敌意,自我主张。
(8)、眼、睫毛
  眼为心灵之窗,是与外界接触最重要的器官。
  闭眼/无眼球:自恋,对外界敌意,不与外界接触,好空想。
  眼大珠小或不画眼:幻视,对窥淫癖倾向的罪恶感,内心冲突。
  大眼:多疑,妄想,好奇心,警戒心,爱美。
  目光刺人:敌意。
  目光迷惘:思考混乱。
  睫毛:女性像,追求美,被重视的需要。
(9)、眉毛
  整齐有力的眉:洗练,潇洒。
乱糟糟的眉毛:未成熟,粗野,冲动人格。
  眉毛上翘:对别人的批判态度,轻蔑,自尊心强。
(10)、鼻
  大鼻子:性感强,对于淫关心,对性无力的补偿。
  纽扣鼻:未成熟。
  对画鼻感到困难/省略:有性的冲突,否定男性,去势不安,同性恋倾向
  鼻孔强调:不满,攻击性,轻蔑。
(11)、口、唇、齿
  口:与他人接触的器官,积极性,攻击性,性爱。
  口的强调:对口的攻击冲动感到不安,讲下流话,内在矛盾冲突,儿童低智,害怕中毒,依赖欲求。
  开口:被动,依赖,追求母爱和支持。
  一字形唇:自我主张,有意志,坚强,攻击性,冲动的压抑。
  张大口:努力争取得到承认,爱情上不顺利,不适应。
  口中含物:口唇性爱的表现,巧妙地得到掩饰。
(12)、头发
  对自己考虑的事及幻想感到不安,追求成熟性。
  戴首饰:自恋倾向。
  戴帽:企图掩盖自己的无力感。
(13)、耳
  对耳的强调:对批评,意见过敏,幻听,重听,警戒性,不信任,多疑,关系观念。
(14)、下巴
下巴强调:支配欲强,追求社会地位,攻击倾向。
侧面下巴的强调:犹豫,忧柔寡断,脆弱,不愿承担责任,希望得到社会上他人的支配,满足于空想。
无视省略:无力感,感到在社会上吃不开,对支配与被支配感到无所谓。
(15)、颈部(脖子)
  异常颈:不能理智地控制感情冲动,分裂及冲突多。
  长、大小适度的颈:能有效地控制冲动,有教养的人。
  颈部过长:过份强调道德意识。
16)、臂
  臂较腕粗:能控制自己的行动和冲动。
  臂小腕粗:控制力弱。
  长臂:对成功的欲求,对身体力量的需要,可能为不足的补偿。
  短臂:冲动少,无力感。
(17)、手
  最后画手:避免与外界事物或人物的密切接触,隐蔽自我无力。
  手形含糊较淡:缺乏自信,适应不良。
  手形过浓:对攻击、盗窃、手淫等罪恶的存在。对人接触感到不安。
  手及臂背在身后:不能良好地交际,怀逃避态度,对用手的动作有罪恶感。
大手:对自我无力的补偿,对外界事物的关心(儿童),克服自我无力感的欲求(成人)
腰等,对性爱的关心,对性爱的恐惧,对自我的保护欲。
(18)指
  花形指:未成熟性,手笨拙。
  握拳:敌意,攻击,反抗。
  握物:抑制攻击冲动,敌意。避免情感性接触。
  细长指:单纯,幼稚,对职业适应性不良,社会生活适应不良。
 指关节强调:分裂症初期,努力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牰T躯体状况过度关心。
(19)腿与脚
  与人格安定性及性的态度有关。
  先画脚腿或强调:失意,低落,抑郁。
  细腿:虚弱不安定。
  长腿:追求自我内心的安定,自主欲强,男性标志。
  短腿:丧失自主性,依赖欲。
  无脚:丧失自主勇气,人格不安定。
  大小、长短不一的腿:自我不安定感,陷入空想世界,逃避现实,矛盾情感。
(20)、趾
  裸体画中显示的足趾为病的指标,表示脱离社会规范,攻击性强。
趾关节:妄想。
  趾含糊:压抑、攻击倾向。
(21)躯干
过小:缺乏身体动力、自卑。
细长:感到自己很多冲动没得到满足。
无躯干:自我躯体印象丧失,否认躯体冲动的存在。低智能,分裂症。
透明躯干可见内脏:分裂症。</SPAN< p>
(22)、肩
  对男性体征的追求、关心,对外界敌意防卫态度,对自我弱小的补偿。自信不足,性角色的矛盾情感。
  女性像的男性肩:性角色紊乱,对女性的否定,男性化倾向。
  滑肩、圆肩:可塑性大,人际关系圆滑,适切地表现自我。
  宽肩:有力,自信。
  窄、小肩:弱小,无力,自卑。
(23)乳房
  象征对性的关心及依赖欲求。
  大乳房,大骨盆:女性的生产力,支配性与自我同一性。
(24)腰
  男性的腰:上部显示体格强壮,下部显示性机能发达。
  女性的腰:养育机能,生殖机能。
  腰带或皮带细心描绘:想使紧张间接的合理化。
  细腰:对女性的关心。
(25)臀部
  对性的关心
  男性像的臀部强调:精神及性的未成熟性,可能有同性恋倾向。
(26)关节
强调:对自我躯体统一性的不确实感,无自信心,强迫倾向。
   分裂症为防 自己的身心崩溃寻求支持。
   女性像的关节较男性像大:攻击性,支配性。
(22)衣服
无衣、裸体:违反社会规范,反抗性,现实判断理解力差。
强调:自恋,对外界人物、事物不关心,只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社交性,外向,强迫倾向。
(28)扭扣
强调:依赖性强,无力感。
制服扭扣:对权威服 的象征。
躯体中心线强调的扭扣:对身体的关心,自我中心性。
(24)口袋
  显示未成熟性,依赖性,感到物质上的不满,或爱情不满。
  装饰袋:对母亲依恋,对男性自我独立存在冲突,自我扩张。
(30)领带
  男性性征的象性,对男性的过度关心,感到性不足的男性被试者。
  小领带:自我无力感,自卑,压抑。
  过长:对性能力不足的补偿,性攻击性。
(31)帽子:对外界怀疑心,警戒心。
(32)裤子:对性的关心。
(33)装饰品:
 皮带等:对性冲动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控制,有露出倾向。
  “房树人”质的分析和解释
1。有关部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房树人测验”的部分分析,主要显示出被测者对日常生活的关心和认识,可以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映和生活事件对被测者的影响。                                       
(1)从质的侧面来分析,在部分的一般项目上,存在着两个不同的表现。
(a)表现出对图形的描绘缺少基本的本质的部分,如:不画门、窗、墙壁、屋顶,不画树枝、树叶,人物缺少上肢、下肢、躯体等。最基本的部分对于本质部分的缺少,一般提示智力方面问题,对客观事物的不关心,对既往史方面原来是平均智力以上的人,往往是提示痴呆状态的预兆。有关部分中,比例和空间关系是否良好,往往提示被测者注意上是否存在问题,有时提示具有逃避现实的表现。如果对部分进行精心的描绘,说明被测者对客观环境过分的关注,具有强迫性的欲求。
(b)有关部分质的分析,具体表现如下:如对房屋中窗的描绘,窗是视觉的接触样式,显示被测者对客观环境的关系,不画窗户,表现出警觉性,具有封闭性的心理。有关门的描绘,如果画正面的门,说明与环境接触良好,具有开放性,画侧面的门,表现出逃避现实,不画门,或关闭的门,表现出被测者是反复思考的,警觉的,偏执的。树木画中,树枝是否残缺,伤痕折断,枯枝残叶等,是心理创伤的象征化表达,树冠的大小,显示了被测者,对客观环境的感知和认识,表现在现实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满足。拒绝和追求。树冠过大,表现性格外向,情感丰富,人际关系良好,生活充满活力。树冠适中或没有树冠,表现出性格内向,对客观环境的感知具有伤感性,缺乏性。人物画的描述,有关上肢的表现,显示被测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对客观环境的控制,上肢越离躯体,说明活动性越强,控制力越高。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倾向。上肢紧贴躯体,表现出活动性差,过分紧张。焦虑。拘谨的表现。上肢放于背后的描绘,表现出过分的防卫和否认性心理防卫机制。下肢象征着个体的移动力,分开的下肢表现出在客观环境中充满活力。站立的下肢,双腿紧贴,成立正状显示出被测者的活动力低下,刻板、拘谨。在人物画中,不描绘手脚,除了智力上原因,如果描绘质量好,但缺少上、下肢,显示出被测者的精神动力下降,无力感,具有神经质和精神病理性。人物画中的眼睛、鼻子、耳朵、嘴等表现出接受处界的接纳器官。人物描绘质量好,不画眼睛,提示具有过分的猜疑心(常见精分症女性),不画鼻子、耳朵、嘴,象征与客观现实不接触,心理上的孤独倾向。嘴的缺少或强调(嘴特别大、特别浓),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好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示有关口欲期的满足与否。
(2)描绘主题方面的关联性
根据测验的指导语进行房树人的描绘,但在绘画中出现与描绘主题不同的部分和内容,如:在房屋画中画树木;在树木画中画鸟、兔子;在人物画中画太阳、玩具等。这些与描绘主题毫无关联的部分,往往能提示被测者内在的欲求,人格上的丰富性,复杂性,有的还具有精神病理性的意义。例如,在房树人的画面中,过分的强调地面,可以显示出被测者,具有焦虑性;在房屋画中,房屋具有透明性,表现出奇妙的思考。分裂症的表现,把树画成肠子样,常见于器质性痴呆。人物画正面的头部侧面的下肢和躯体,常见于单纯型的分裂症。房树人画中出现太阳、小鸟、动物、植物等,提示被测者心理水平幼稚,具有癔病样的人格。
(3)对绘画部分的强调
强调具有积极性和否定性。
积极的强调主要表现在对于某些非本质的问题进行强调,例如:对于窗户的强调,把窗户画成网状,表现出对外界过分警觉,对家庭安全的过分关注,对树木的强调,把树木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提示被试具有明确的性意向,潜意识中的性心理问题和退行性表达。对人物的强调表现出:对臀部从复进行描绘,显示出明确的性心理问题。对其它正常人所疏忽的部分反复进行描绘,表现出被测者的变化不定的焦虑,在态度和行为上显示出固执、刻板。      
否定性的强调,表现出被测者,在一次性描绘部分以后,对某一部分用橡皮加以涂擦,如:描绘烟囱后,又全部涂擦,对于描绘的本质部分,用橡皮涂擦,这类表现主要见于智力上有障碍的被测者。
  (4)部分描绘的顺序,这主要涉及被测者在房树人描绘中是否符合一般正常人所描绘的顺序和规律。
一般人在描绘房屋时,大体上有以下顺序:开始画屋顶,其次是墙壁、门窗或窗门;另一种,首先画基础线(地面),然后画墙壁、屋顶、门窗。如果在描绘的顺序中,不按照以上的顺序,不考虑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七零八散的乱画,部分之间出现不必要的对称,如画两个烟囱,两个门。该情况主要显示出,被测者思维上的与众不同,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在房屋的描绘出现病态时,如首先画门窗,或房屋描绘后,忽略门窗,提示被测者不愿与人结触,具有逃避现实倾向。树木画的顺序,一般也有两种。一种开始画树干,其次是树枝,树叶;另一种,开始画树木的树叶,其次是树枝,再画树干和树根。树木描绘的病态顺序是出现交叉混合的顺序,开始描绘比较细致、质量好的树枝,然后画树干,再接着把原来画的部分用橡皮消除,画上一因素的树干或树枝;另一种情况是,先画两因素树干上部,画细树枝与树干脱离,又忽略树根。描绘树木顺序的差异显示出被测者对适应环境的不良,在人格上显示出不能适应环境、社会,脱离现实。人物画的描绘顺序,多数开始头部,其次是脸、五官、脖子、躯体、上肢、下肢,病态的描绘顺序,表现出先画下肢,再画躯体和头部,最后画面部。这种顺序的差异提示,被测者自我心理的不完整,对客观环境的否定。总之,对部分描绘顺序的差异,往往提示被测者智力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不稳定社会适应性的不良和人格变异性的早期表现。
   (5)部分描绘显示出性的象征性意义
有关这方面的评定缘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潜意识的内容。没有描绘门窗,显示出被测者在早期生活经历中,口爱期和肛爱期问题,在成年后,在人际关系上的敌对问题;在描绘树木时,在弓状的山丘顶上描绘树木,提示被测者具有恋母情综和口爱期的固执,内心充满着性欲求的矛盾冲突。有的被试在描绘中明显的表现出性器官的表达,如,把烟囱画成类似男性生殖器,把树叶画成类似女性生殖上部的阴毛,也有的表现出其它明显性象征手法,如人物画画成裸体画,对某些性器官进行强调,如画女性乳房,男性胸毛、生殖器等等,这些都提示被测者具有性心理问题,原始的性欲。
2。比例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房树人的描绘,表现应该与实际中的事物具有相对的符合性,这方面的比例失调,往往显示出被测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既有智力方面问题,也有人格方面问题。              
    (1)在描绘中有关空间的运用,整个房树人的描绘,在空间比例的大小,整个画面与画纸比较,图形描绘极小。该情况主要表现出被测者性格上的内向,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对客观环境具有明显的逃避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还有一些对某些特定画面的图形缩小,表现出被测者,对特定事物的拒绝、否定。如房屋描绘过小,表现对家庭象征化的否定;树木过小,显示对社会,生活的否定;人物过小显示对自我形象的否定。另一种,图形描绘过大,甚至超出纸张的要求,描绘的部分被画纸的底边切断,
显示出一种空间压缩的状态,主要提示被测者对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的欲求不满,内在具有敌对的攻击性不满,高度的紧张和兴奋。                              
    (2)有关部分的比例,描绘部分的大小与整体绘画之间存在着明确的比例上的不平衡,一个高大的房屋,却描绘极度小的门,显示出被测者讨厌与别人交往,过分的紧张。在人物的描绘上,人物化的头部,过分的大于躯体,对于儿童来说,具有自我中心,对于成年人来说,显示出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对精神活动和自立的过分关注。                        
(3)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在图形描绘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比例失调,如同样的窗户几个窗户之间大小比例的差异很大,往往提示被测者对家庭的厌恶,对家庭人际的不适应。在描绘树当中,在一棵细小的树干上描绘出大的树叶,显示出被测者对客观环境满足的欲望,对女性具有强烈的焦虑不安性,如果在细高的树干上,描绘上露出新芽的小枝,往往提示出被测者的忧郁心境,对客观环境祈求。在人物画上,比例过分大的,眼睛和嘴,尤其是有关女性的描述,往往表现在轻躁狂的病人。                                             
3。透视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有关透视的方面的分析,主要显示被测者与环境组织的关系,他们的理解力、情感和生活态度及质量。                                                               
(1)绘画在空间的关系,在“房树人测验”中,一般人的绘画都处于左上偏中的位置。房树人之间,房子大于树,树大于人,树一般较多的描绘在画纸的上部。绘画在纸上的不同位置往往提示被测者在人格方面的问题,画纸的中间部分,往往体现被测者的心理稳定的固执性;画纸的左上边,往往与强烈的焦虑不安有关;画纸的底部,往往于对现实生活的稳定,平衡有关。房树人画面在透视上出现问题,除显示智力上的外,还与人格的正常与否存在着关系。如,屋的透明性,是违背透视原则的,往往具有精神分裂的倾向;描绘出五脏六腑,往往提示被测者的退行性行为和性意向。树根象鹰爪样,显示出被测者的攻击性倾向。      
(2)描绘的画面与分析者之间的关系。例如,描绘的房屋表现出好象从天空向地面看(鸟瞰),表现出被测者具有不同于常人的思维,一种与众不同的表达。又如在画面上,在离分析者近的位置图形描绘过小,在离被测者远的位置,图形过大,不符合图形比例,表现被测者对环境的脱离,对概念的忽视,脱离概念的倾向。总之,在房树人的描绘上表现出透视方面问题,往往与智力低下、情绪方面问题、器质性因素和人格的统一性存在着关系。
4。时间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1)观察描绘房树人各个画面所需的时间,当某个画面描绘的时间过长,往往提示该画面内容与形式对被测者来说存在着某些特定意义,时间的延长往往提示有关智力方面的问题,情绪方面的影响和人格方面因素的参与所引起的。当然时间的长短与描绘的质量有关,描绘质量差,时间过长,往往提示智力问题;描绘质量较好,时间过长,往往与情绪、人格因素有关。强迫性人格,描绘时间就过长。                                             
(2)从指导语结束到开始描绘的时间,正常情况下被测者30秒以内开始描绘。开始描绘时间的延迟,除了智力上的原因对指导语的不理解之外,大多数由于内心的矛盾冲突,人格方面的干扰所致,有关这方面内容的确定,取决于描绘后的提问。                     
(3)描绘过程中的停止或中断。所谓描绘停止,是指开始画后在中途明显的停止描画行为,停止时间在五秒钟以上。有关停止的原因要进行具体的分析,有的是由于情绪方面障碍,有的是由于对某些特定描绘部位,由于潜意识的作用而出现心理上的“阻抗”,显示描绘停止。例如,具有性问题的被测者,在描绘人物腰部和下肢时,特别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停止,其原因就是内在的矛盾冲突所引起。                                                
(4)解释的终止。在房树人操作结束后,有一个通过对绘画进行提问的操作过程,有许多被试在回答过程中突然中断或延迟很长时间再回答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涉及到特异性的人格因素。                                                                    
(5)描绘过程的连贯性。一般来说,整个“房树人测验”有关房屋和人物的描绘,往往比画树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在整个描绘过程中,各个描绘课题所花费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快慢是不连贯的。过快和过慢都能显示出被测者人格方面的问题。例,在描绘房子时,时间很快,而描绘树木时,时间过长,究其原因,有的被测者,强迫性人格,固执化倾向,往往按自己的意愿待人处事。此外,情感方面的影响,消极心理,对绘画的拒绝,画面内容的象征化,都会影响到描绘时间的连贯性。
5。描绘线条的质量方面的分析
(1)有关描绘运动的控制。一般来说,对于直线的描绘是不难的,对于明确的“角”、“曲线”的描绘是否流畅,往往涉及到被测者对行为、动作的控制。如果有描绘过程中出现线条不够流畅,出现颤抖,往往提示被测者存在着精细动作障碍。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的障碍往往会表现出对描绘运动的失控。如,早期动脉硬化的被测者,常会出现线条流畅问题。当然有关这方面评定还涉及到文化因素,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比起从事书写工作的人来说,必然存在着对线条的控制问题。
(2)用笔的力量。描绘过程中,用笔力量上的变化,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笔迹的深浅相结合来进行分析、评价。例如,对房树人的描绘从整体上来分析都显示出浓重的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存在着心理紧张。如果对画面的某些特定部位表现浓的线条(如房子的门窗、屋顶,树木的叶子、树根,人物的面部、乳房、臀部等出现浓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对这些特定部位对象的固着、潜在的敌意。潜意识中的象征化,如果房树人的描绘,外围线是浓线条的,其它线条并不浓,往往显示被测者较为注重人格上的平衡,讲究规范化形式。如果房屋的端墙和树干是浓线条的,往往提示被测者追求实际,过分现实化。如果在房树人中非常浓的描绘地面线,往往可解释为,被测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产生焦虑感。如果在描写屋顶轮廓上用浓线条进行描绘,因考虑被测者在焦虑的同时,强烈的追求空想世界上的满足。
在各个画面的描绘中使用线条极弱,往往可解释为被测者是优柔寡断的,由于焦虑不安所伴发的对挫折的恐惧。描绘的线条从房树到人依次减弱,考虑被测者有一般的焦虑忧郁。对某些特定部位描绘弱线条,提示对这些部位的象征意义或浅意识中的厌恶感。
(3)描绘的风格。有关这方面的评定大致上表现为: 线条的描绘是连续的还是断线的;是又直又硬的还是流线行的曲线。如果在描绘中表现流畅的线条,往往提示被测者对正确性和精细性的欲求;硬直的线条,多数表现被测者内心世界的生硬性;描绘中线条缺乏活力往往是心理病态的症状。
(4)描绘的连贯性,在线条的质量上,房屋大多数使用直线,人物大多数用曲线,树木是直和曲线的组合,如果有各个描绘的线条上,出现与此不同的表达,可以明确的提示出心理上的病态。
6。判断性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有关房树人判断性方面分析,其意义是显示被测者对“房树人测验”的态度,对描绘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不完整所采取的态度。也就是说,被测者对测验是如何进行相应的努力,如何刻苦的考察作品的努力。如在房树人的描绘中,被测者不能分析确认自己所存在缺点、错误,对某些缺陷进行校正,往往显示出被测者在智力上、情感上是否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关房树人描绘的判断,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1)依据言语来进行判断。有的人因没有文化或在学校没有经过绘画方面的教育和训练,这时在描绘过程中通过口头的表达来进行判断、说明。如,有的被测者边描绘边说“看!这里画得完全没有比例,线条画得太弯曲了,我画得不太好。”这种批判性行为,往往显示被测在实际生活中的纠正错误的能力,对自己能够恰当的评价,提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如果被测者错误百出,又缺乏言语上判断行为,闷头作画,应考虑被测者心理上是否存在着病态性。
(2)积极的评价判断行为。在绘画测验中,有橡皮涂擦、修改某些部位,或在画纸别的地方重新画一个别的图画,往往提示被测者有自知自明,努力地掩盖,校正自己内在的冲突积极涂改的结果。新产生的画面质量,明显的好于原有画面,往往提示被测者人格上的精细化,对过分完美的追求;如果所修改的画比原来所画的在形态上更低下,提示被测者心理病态的表现,或者被测者对某些对象的象征化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情绪反应。
(3)一贯性,追求统一、综合(完整)的人,对描绘往往会过分追求画面的一致性,于是对每一个都仔细的修正,所以这些人是具有自我批判的态度。
7。对描绘态度方面的分析
这主要涉及到被试对所描绘的各个画面的态度,对各种画的联想,或对某个画的某个部分产生联想,以及在描绘过程中对操作的喜爱程度。
(1)、对描绘热心地接受,说明具有超利己主义的倾向;对描绘不关心、放弃或拒绝描绘,在开始描绘时就拒绝、抵抗,提示拒绝合作,潜意识中的阻抗。
(2)、对房树人中的某个特定的画的态度,愉快的进行或马上拒绝,说明被测者内心具有矛盾、冲突,存在着某种欲求不满。
8。冲动方面的分析
(1)、量的侧面,描绘画过大,数量增多,是对被测者是否存在冲动的评价标准,说明精神运动的增大;描绘的画过小,数量减少或其他方面的变动,说明被测者抑制性强,具有明确的压抑。
(2)、描绘活动中的控制性, 在描绘画的过程中,常常会唤起被测者内部强烈的情绪反应,这就需要主测者在整个测验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被试的兴奋度,以及他们对这类冲动的抑制能力。
房树人分析的理论意义
一 正常健康人的统合型HTP
    相对正常人标准,贝克指出个体的智力水平与绘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对一些智力较高,身心较健康的成年人进行综合性HTP研究,结果发现在绘画中使用的颜色较多,一般5-10种,涂抹方式和笔划的压力多数为中等程度。有10%的人涂抹比较浓厚,以男性为多,这种人一般显示冲动、攻击,行为控制能力差,具有渲泄性;描绘浅的人,心理压力降低,行为犹豫不决,带有忧郁。另外在房子的描绘上,描绘三间房的占87%,描绘两间房的占6%,房子有门口的63%,描绘窗的86%;对画窗帘的,男性占10%,女性占33%;画烟囱的,男性占25%,女性相对少;描绘篱笆的占17%,描绘树的:一棵树44%,描绘树林、森林25%;在树种上,女性以桔子树、苹果树具多,男性一般为没有水果的树;描绘山的多见于男性,描绘花草的多见于女性,描绘动物以狗、鸟多见;在人物画上:男性、女性是一个的占91%,在人际关系描绘上以夫妻、恋人、兄妹、姐弟、一群孩子等多见;在场面上,儿童以游戏为主,成人以相互交谈、散步、运动为主。
   健康人的描绘模式,房子和树为背景,人的姿态为主体的占整体的61%;房树为舞台,人的姿态为主体的占30%,树为主体占3%,房树人并列画的占7% 。</O< p>
二 描绘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房树人的描绘对幼儿来说,在5岁就可以进行了。大体上有关绘画动作心理发展有这麽一些关系:三岁画圆,四岁画方,五岁画菱形(人的大脑两半球开始协调),六岁画多角形(在六岁时对客关事物可进行描述性表达)。在房树人描绘中,大多数小学生描绘与自己年令相仿的人物,而且头和脸比身体大,当小学生的描绘头和脸比身体小时,提示他的社会适应开始形成,他的自我开始能恰当的评价。儿童的夸大性心理开始转变为客观的看待周围的事物和人际关系,当小学生绘画出发形,服装具有颜色,人物能区别出男女性,这时的小孩社会化开始形成,并且开始画狗、鸟及其他生物。如果小孩在房树人的描绘中画太阳出现拟人画,这个小孩一般来说想象力丰富,但对成人来说是癔病化表达。对中学生来说,画自己年令相仿的人物,并且开始看不到并列画的现象,描绘内容是社会生活式的故事场面,男女行为表情和男女之间的关系应很清楚了。另一方面,在人物画中能明确表现相互间的关系,到高中生,开始出现朋友之间的、恋人之间的关系,当表现异性角色时,性心理意识开始形成,对某些学习成级较好、智力较高的人会表现出漫画形式,戏剧化形式,这类人智力水平较高。
三 综合性房树人与心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具有明显的精神症状的病人,其精神病理性常常可以在房树人的测试中表现出来。应用综合性HTP测验往往能探测到临床上问诊所不能得到的病理心理表达方式。以临床心理学来说,画像即心相,所以HTP测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极大的价值,通过对健康成人的绘画和具有精神病理性病人的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充分把握病理心理的绘画表现,目前来说在该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精神分裂症和神经症。
精神分裂症的HTP测验
主要特征:如果是并列画的表达形式,较多地出现慢性精神分裂症, 与青春型和妄想形有很大区别。单纯型、青春型的分裂症病人,使用蜡笔的颜色在5-9种。看不到重涂, 给人一种轻淡线条的映象。描绘的模式基本是房树人并列画,人物缺乏活动感,缺乏活力。男女之间的区别仅在发型衣服上,有时人物倾向于符号画,有儿童画的表现但又缺乏儿童画的表达(无儿童画的天真幼稚)。妄想型分裂症使用蜡笔颜色10-15种,与成人大致相当。有幻觉妄想症状较明显者,颜色涂抹较浓厚,多数表现重重涂抹,甚至在整个画面上可表现出房子有后门、有侧门,有人在窗子前偷看,描绘内容与内心体验相一致。甚至在人物画方面、人物不完整,当这类病人在房、树、人绘画中表现为正常人的表达方式时,他的病情就已经恢复了。
神经症的HTP测验
神经症的HTP绘画,根据焦虑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歇斯地里、心因性反应等, 他们之间的特点表现在: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画的线条较刻板,对某些部分反复强调,注意局部忽视整体.焦虑性神经症病人画的树相对单调,画的人的形象为站立的人,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有树枝无叶子。对歇斯底里心因性反应的病人有幼稚画的表现。
综合性房树人测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积极的意义。从幼儿到学龄期儿童、青年期,随着心理的发展,绘画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别性,该测验对临床上的分裂症,神经症具有较好的鉴别价值。测验对精神病理方面的洞察,以及深入地了解病人内在的世界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应用房树人测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每周按排2-3次绘画,不断地指导和矫正,病人在绘画表达中的异常部分,无论从形式内容上加以指导和矫正,随着描绘表达的变化会间接地影响到病人的认知模式,表达特点和行为模式。只要在绘画中具有变化性,病情和症状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变,如果缺乏变化性,绘画具有刻写症状重复表现,矫治的难度提示着精神病理的严重性,因此该测验作为一种临床手段具有深远意义,还需进行深远的研究。</P<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14-9-16 10:06:40 | 只看该作者
图画心理学
终于断断续续的看完了从网上购来的《心理画外音》(严文华著,上海画报出版社),这样的书要比那些心理学理论生动有趣的多,还是比较喜欢的。阅读完了,对图画心理学也有了简单的认识,能照猫画虎的分析自己和同事画的画,当然离着专业水平还差很多,下面借鉴了一些别人的文字简单说一下“图画心理学”:
简单的说,图画心理学是依据绘画者所绘图像,从线条、大小等诸多角度去分析绘画者的心理。图画心理学经常通过让受测者画一个家庭、画树、屋树人、自由绘画等方式,来考察绘画者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其基本理论有三个:第一,图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有效工具,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第二,图画是一种投射技术,它能够反映人们内在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人们队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第三,图画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表现能力更强,而且,在画图的过程中,人们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或相反)。
图画心理学至少从三个层次来分析一幅图画:一是从整体上去分析,包括画面大小、笔画力度、构图/颜色等;二是从画的过程去分析,包括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是否有涂擦,花了多长时间等;三是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前两者的分析适用于所有的图画。
画面大小:图画心理学认为,图画面积的大小和作画者的自我评价有关,如果画面非常大,有可能表示以下几种含义: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有可能因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的防御机制;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如果画面非常小,则表现出对自我评价较低,或者是表现出拘谨、胆怯和害羞的倾向,或者是可能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或者是表现出绘画者可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在纸的上方且比较小时,表现出绘画者心理能量较低。
画面位置:如果画面处于纸的中间,这是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它代表了一种安全感。但是也有人说如果处于正中央,可能表示没有安全感,且在人际关系中比较固执。如果处于纸的上部,表明绘画者高层次的抱负,会努力达到目标,也可能代表一种乐观,有时是一种不合理的乐观。如果处于纸的下部,表明没有安全感,代表一种匮乏感,表示书写者情绪低落倾向或悲观主义倾向。如果处于纸的边缘或者是最下部,表明绘画者没有安全感或者是缺乏自信,需要外部支持,悲观,依赖他人,害怕独立,或者是逃避尝试新的东西,或者沉迷在幻想中。
从物理学上来说,重心越低,物体就越能够保持稳定,这也能反映在图画心理学中,整幅笔迹如果在纸面的下部,这说明书写者在寻找一种稳定感,当然,这表明了其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一种逃避现状的心理。
用笔力度:有力的笔触表示绘画者思维敏捷,自信,果断。如果特别用力,可能代表自信,有能量,有信心,也有可能代表神经绷紧,代表攻击性或脾气暴躁,或者是代表器质性病变,如脑炎、癫痫等。轻微力度可能代表犹豫不决,畏缩,害怕,没有安全感,或者是不能适应环境,以及低能量水平。而断续的、弯曲的笔触表示了绘画者的犹豫不决,依赖和情绪化倾向,或者是柔弱和顺从。
线条特征:线条是图画的基本元素,不同的线条传递着不同的信息。长的线条表示绘画者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有时会压抑自己,短而断续的线条表示冲动性,而强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自我保护倾向或者是女性化,强调竖向线条代表自信和果断,强调曲线可能代表厌恶常规,线条过于僵硬代表固执或攻击性倾向,不断改变笔触的方向代表缺乏安全感。
图画心理学中认为强调横向线条表示无力和害怕,而我们都知道,横在所有的笔画是最能表示和维持稳定的,如果过于强调这一种笔画,自然说明书写者内心对于稳定的追求和内心的不稳定感,或者是保守的倾向。如果线条多曲线,且柔弱无力,图画心理学中说表示绘画者厌恶常规,而笔迹中如果遇见这样的线条,则说明书写者在性别认证上存在问题,往往会有一个强势的母亲。
此外,无论是什么方向的线条,只要线条过长,或者是很僵硬,则反映出书写者的固执与不够灵活,甚至是攻击性倾向。


图画其实是一种投射技术,主要是用简单、模糊和不确定的指导语,让人们把深层次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于不知不觉中投射在图画作品上。

图画的基本要素是线条和色彩。线条的流畅或生涩,遒劲或软弱,色彩的浓烈与素淡,暖色调与冷色调等,这两个要素的千变万化会传递出比语言丰富的信息。

常见的画图技术

画人

指导语非常简单:“请你画一个人”。画人可以考察以下方面:智力、成熟度;情绪状态;人格特点。由画人衍生出了其他一些形式。如:画自画像、画一位异性、画雨中之人、画一个家庭等。

画树

通过画树,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反映其对成长的感受。画树更容易表现一个人对于自我负面的感受,可以让人表现出较原始、较基本的层面。

画屋——树——人

屋——树——人的图画可以考察以下方面:智力;人格的整合程度;对待家庭、亲情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自我成长的看法。

自由绘画

即自由联想绘画。通过自由绘画,可以考察出作画者最主要的情结、被压抑最深的情绪、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在自由绘画中表达的信息是开放的、丰富的,但它对评估者要求较高。

绘画讲故事

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咨询师告诉当事人:“我们来做一个互动游戏。我们轮流画画、讲故事。我先开始。”咨询师在纸上画一根简单的线条,问当事人:“你觉得它像什么?”“它代表什么含义?”“你怎样解释它?”等,让当事人说出自己的解读。然后请当事人在这根线条的基础上画成一副画,并让其回答:“这是什么?”“发生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故事?”等,让当事人把自己最主要的困惑通过对图画的叙述表达出来。这个阶段结束后,轮到咨询师画画、讲故事。通过这样的轮番画画、讲故事,当事人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咨询师也可以了解当事人最主要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

解释图画时应注意的问题

对图画的解释应该谨慎。对每一幅画的分析,都必须考虑所有指标和要素,而且必须考虑作画者的年龄、社会文化背景、情绪状况、主要问题等。一般不单独运用绘画测评作为唯一的工具。对图画的解释首先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二是要倾听作画者本人的解读。只凭书上的标准去给别人解释是不严肃的,对别人的帮助也是很有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14-9-16 10:08:5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画不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绘画的中所面临的困惑(2012-10-21 12:11:24)转载▼标签: 杂谈  
相信大家学画画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画不好?为什么我的进步很慢?为什么有的学员进步飞快?我难道真的没有天赋、不是画画的这块料吗?等等诸如此类问题。

写到这里,一定会有朋友认为我会就画画本身的一些问题,譬如电线面、黑白灰、明暗交界线、整体感、色彩分布与呼应、材质的表现技法、虚实等等方面、进行洋洋洒洒的慷慨陈词!  



事实上,这些知识与技法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听到或了解了很多,在网络上也会搜罗一大堆、但即使把这些都背下来,于你绘画的提高意义依然不大。因此关于技法上的内容在这里我就不做赘述(大家可以在我的博客上找到这些内容)。多画!量变到质变也没有错,但是在拼命练习的同时,把握怎样的一个心态也至关重要。



关于天赋,我的理解是的确有天才型的人,但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就画画的人来说,画的好的人比比皆是,但我绝对不相信画的好就是天赋,画不好就没有天赋。爱因斯坦的大脑与常人的确有不同,但更多的所谓大师与天才的大脑却与我们常人无异。我认为更多的差异来源于心理学上的“心理暗示”和“注意性选择”。

本人曾做过心理咨询师,对心理学有过一些粗浅的了解,下面就这些问题和大家做一个浅显的分析与探讨。

我在刚刚会画画的时候,事实上画的不怎么样,但父母、老师都会给我肯定的、正面的评价,夸奖我、认可我……这样我就渐渐地形成了——我的画不错、我能画的很好这样的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带到美术学习班以后,使我更加的受益匪浅。记得我当时在哈尔滨的一个很不错的高考美术班学画,当时的水平属于中等偏下,一直自认为自己水平很高的我,也着实难过了好一阵子……后来慢慢的平复下来以后,那种“我能画的很好”这样的心态重新占据了我的心理优势。当我有了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印证了这种心态——怎么样,我认为的自己没错吧!这样,当几个月下来以后,尤其是后期我的素描色彩水平在全班近100人的学生里,已经可以进入到前10名的样子!当时也不懂什么心理暗示,只是相信自己一定能画好。这种相信是骨子里与内心深处真的相信,而不是嘴上说说。后来接触了心理学以后,明白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渐渐的发现,不管初期水平如何,只要坚信自己能画好的人,到后来真的会画的很好,而那些初期水平不错,但总说自己不行的人,到后来真的就停滞不前了……



讲到这里我们再看看所谓的天赋。事实上我的理解根本没有天赋这个概念,只是一些人有良好的正面心理暗示,会使自己的进步飞快。而他们也容易被人贴上 “有天赋”的标签,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人,就会更加相信自己的确与众不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正面的评价,因为这样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因此会更加通过自己拼命的练习来印证自己“有天赋”这个事实!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就是属于正面的心理暗示。

反观那些有负面情绪的人,哪怕自己已经有了进步,也不会为印证自己的能力而感到高兴,依然紧盯自己的不足、依然怀疑自己的能力,并无限的放大——“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自己也没有天赋”。这样你不仅仅进步慢,而且情绪也会变得糟糕,糟糕的情绪就会影响你的进步……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属于负面的心理暗示。在这里并不是告诉大家对自己的不足视而不见,而是希望大家用坚信自己能够做好的良好心态去面对问题和挑战!

我们再来看看“注意性选择”。

“注意性选择”是指我们看待事物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注意你在意的部分、而有意无意忽略了你不愿意看到的事实。这就像某人肯定会有缺点与优点,非常恨他的人会紧盯着这个人的缺点,并把这个缺点无限的放大、直至把他看成一个一无是处的人;非常爱他的人会紧盯着这个人的优点,并把这个优点无限的放大、直至把他看成一个完美无瑕的人……这是对别人的看法,事实每个人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注意性选择”。

同样能力与水平的两个人,如果一个人习惯性的为自己点滴的进步感到欣喜,并相信自己会越来越好,遇到问题也坚信总有一天能够解决掉,这样的人无疑是快乐的,同时进步也是飞快的,因为他把“注意性选择”的心理能量用到了“我相信自己能画好、我相信自己将会很棒”上来了。

另一个人总是习惯性紧盯着自己的不足,不相信自己能画好,不相信自己能解决某些问题,同时紧盯着和水平高的人的差距……那么这样的人无疑是痛苦的,同时水平也肯定是停滞不前的,因为他把“注意性选择”的心理能量用到了“我不相信自己能画好、我不相信自己会很棒”。

有一个视频叫做《吸引力法则》,我比较喜欢,大意就是说你心里想着什么你就会实现什么,这不是迷信,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规律,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接下来我教大家调整心态的方法,

一:当你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你要坚信这只是情绪而已,与你的未来、与你的学业、与你的一切毫无关系,把负面情绪与这些分割开来,由他自生自灭。

二:当满脑胡思乱想的时候,可以尝试静坐几分钟,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躯体中,例如呼吸、心跳动等等,这类似佛法中的禅定或打坐。

三:尝试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当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时候,尝试理性的分析这个评价的合理性,并用新的、积极的评价代替他。例如负面情绪——我真笨,这个问题我都能遇到,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呀……换成——我很棒,这个问题我现在就遇到了,解决它我就会有一个很大的进步,我相信自己能可以……

以上只是一些简单的心理调适的方法,详细的可以找一些相关的网站和书籍看一看。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保持一颗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我认为这比我讲课的内容更加重要。

一句话送给大家,“你怎样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心理暗示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14-9-16 12:04:42 | 只看该作者
绘画心理学
                    (一) 图像位置
图画可做为环境的反射,如精神上受创儿童,因过度焦虑而无法自我控制的,将图面所表现的物体零乱的散落在整张纸上。
这些精神上受创儿童,发展出强迫性的防御心态,他们无法节制内心的痛苦,和将所描绘的线条和物体精确的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图形摆放在纸中间是正常和非,暗示作画者有适度的安全感(Ogdon,1977)。Hammer (1980)进一步表示,这种图面表示,作画个体为”自我管理”和”自我为中心”的人。
图像摆放在中线上方,则有不确实际的目标。
习惯将图像固定的画在图纸某一边,提示我们关于作画者个人的态度。画在纸的右边者,暗示者理性程度、自我控制,和以环境为导向的行为及受事实原理强烈地规范者。此外这种摆放方式的人,则被怀疑于他们将思考专注于未来,而非现在。物体画在左边者,则可能暗示着,冲动的个性,自我迷恋、思考专注于过去。

                       (二)  图形大小
图面上影像的大小,也有其重大的意义( Buck,1981; Di Leo,1973: Hammer 1980; Ogdon,1977 )。影像尺寸和摆放位置一样,皆是较少受意识控制的。
尺寸大小的最大意义在以诠释画者对自我的认知。五岁以上的小孩子,在8.5 ×11英吋的图画纸上,若所画的单一人物图形超过9英吋(22公分左右高),则可能蕴含着幼稚、夸张及补偿性防御和一种觉得无力和无效的情感伪装,这方面行为的人,可能较具侵略性和恐吓性。
相反的,假如图像呈现的是小于2英吋(5公分左右)则可推论,作画者可有强烈的不适当、低劣、低自尊没有自我感。这些个体,不论是小孩或成人,则无法防御、抵抗,一但他们的自我意识被打破、进入时,则显得焦虑和沮丧。


                       (三)   细节
图面的细部描绘,在做图面分析时,也是另一种的检视,它反应了个体知觉和对外在世界的兴趣(Jolles,1971)。
Hammer(1980)相信不完全的细节描绘,暗示着内在空虚,低活力、沮丧和内向型的个性。 Ogdon (1977),在他的检示这些文献资料中,发现到过度的细节描绘,呈现着一种不正常的强烈架构环境之需要。
正常小孩子对图面主题,会有一定的细节表现,但不会加上不需要的细节或删掉重要的部分。

   
                       (四)   擦拭
对于绘画分析中,对图面的擦拭也应例入评判之考虑。
1.      正常和适量的修改擦拭,反应弹性和具有批判自已作品的能力。
2.      当擦拭的动作使得作画的品质受破坏时,那可能喻示者作画者陷入了一种冲突性的问题内。
3.      过度的擦拭,则表示着,犹豫、不确定、泛普遍性的对自已的不满。
4.      擦拭次数过多,常出现于受创伤的儿童,因为创伤导至自我不信任的发展和自尊的动摇。

                     (五)   线条和笔触的特色
水平移动的强调暗示着虚弱、恐惧、自我保护或女性化特征。
                           A:笔迹方向特色:
1.      垂直移动的强调暗示男性的自信、决心和过动的可能。
2.      曲线的强调,暗示着健康的个性,可能暗示着对传统的厌恶。
3.      刚硬直线的强调,暗示着僵硬或攻击的倾向。
4.      不断的改变线条方向,暗示着没有安全感。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5.      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坚定、野心的个体。
                           B:笔触的特色
1、固定、果决的特性暗示着安全、坚定、野心的个体。
2、犹疑不决的方向、模糊线条、中断的笔触暗示着不安全、犹疑不决的倾向。
3、连续的直线笔触和果决肯定的人有关
4、连续的曲线笔触   A:迟顿、犹疑不决的人
                   B:依赖性、情绪性倾向
                   C:女性和顺从
                          C:笔触的长度:
1、长的线条,表示着控制的行为,有时是压抑的现象。
2、短、不连续的笔触暗示着冲动、兴奋的倾向。
3、非常短的曲线、速写笔触暗示着焦虑、不确定、压抑和胆小。

                       (六)  偏向纸的一边
偏向纸边,则可能是一种没有安全感的概念。


                      (七)   矮木和花
矮木和花可能暗示着某些人。

                       (八)   彩绘玻璃
彩绘玻璃可能暗示者:
1、罪恶感或变脏。
2、对美的精神追求。

                      (九)   阶梯及走道
A、踏板或步道可能暗示着喜欢社会性的交往。欢迎别人的道访。
B、踏板或朝向空白的墙壁,暗示着进入的矛盾。
C、比率正确;、及容易画的步道,暗示者熟练及操弄于社会性。
D、长的步道或阶梯朝向房子,暗示防卫性的进入。

                       (十)   墙壁
A、强的墙壁暗示着强健的自我。
B、细墙暗示着:     1、虚弱的自我。
2、易受伤害的自我。
C、过度强调水平空间,暗示着需要稳定。
D、过度强调垂直空间,过度的幻想化生活。
E、岩块剥落的墙,暗示不完整的个体特性。

                     (十一)   窗
A、没有窗户暗示退却和有偏执倾向的可能。
B、很多窗户暗示开放和渴望和外面环境接触。
C、有窗帘的窗子暗示着:    1、注重家庭的美丽。
                          2、 保留他人的进入。
D、非常小的窗子:    1、心理上难于接近。
                   2、害差。

--------------------------------------------------------------------------------
                  
                         〈一〉线条质的特徵
                         1.线条的轻或重的特质
(1)非常重地画出线条的现象
     .个体呈现较為紧张状态而使劲地画,以抗衡内心的焦虑或不安。
     .生理疾病,可能会是脑方面的问题如脑炎或是癲癇症。
     .意味着个体是武断的、坚强的和有野心的人格特质,所以斩钉似铁的表现清清楚楚的线条。
     .有攻击性与藉着言语行动表现於外的宣洩倾向。
(2)非常轻地画出线条的现象
    .个体可能是在适应上较差的倾向
    .意味着个体是矛盾的、优柔寡断的、胆小、害怕和没有安全感的人格特质。
    .无精打采的、沮丧状态、意志缺乏的倾向。

                        2.笔触或线的特徵
(1)方向喜好的特徵
    .整张画出现较多的水平线移动笔画,意味着个体有可能是病弱的、害怕的、与自我保护倾向,或是较為女孩子气的性情。
    .整张画以垂直线条移动為多的现象,可能是个体较希望是像男孩子般的权威、有决心的、好动的,也有可能是过动的倾向。
    .整张画出现较多的弯曲线,个体是健康的人格、可能是讨厌墨守成规的人。
    .笔画的表现较為僵硬严格的直线,意味着个体可能是严肃刚愎、或是攻击性的倾向。
    .出现较多连续改变笔划在画面上,可能是较没有安全感的徵兆。
(2)笔画的质感
     .决心的、扎实的、不犹豫的笔画往往意味着个体是具有安全感的,凡是较為坚持且有野心的人。
     .方向摇摆、线条曖昧不清和中断的线条,个体可能较没安全感、摇摆不定的人格倾向。
     .狠快且持续不断地画,意味着个体是有决心且坚持以建的人格特质。
     .断续、持续弯曲线表现法的人格特质可能是下列:
       (a)慢慢吞吞、没决心的倾向。
       (b)依赖性狠重且情绪性的倾向。
       (c)女孩子气与服从型者的象徵。
   .以锯齿状线条為主,意味着个体较為暴力、直接地将衝动藉着语言或动作宣洩出来,可能是焦虑、情绪化或适应困扰的倾向。
   .笔画的长度
     (a)长长的笔画可能是一种控制的行為,有时候是抑制力的表徵。
     (b)短而没有连续的线条可能是衝动、激烈的倾向。
     (c)非常短,圆圈圈,速描的笔画可能是焦虑、不能确定、沮丧和胆小的.

                           3.涂擦的动作
(1)缓和地图擦动作是显示一种弹性的与满意度的调适
(2)过度地图擦动作有下列现象:
     .可能是犹豫不决、不安的现象。若发生在青少年或成年人则是对自己不满意。
     .可能是焦虑且需要帮忙。
     .也许是长期的慢性疾病的影响。
     .如果没有改善性的涂擦现象,是一种病徵学的象徵。

                          〈二〉空间的处理特徵
       ⒈ 在画面上画得不多也不少,多半是其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将一般个体在处理纸张画面的心理特徵摘要如下:
(1)经常性把内容画得狠大的特徵
     .攻击性与以语言或行动来宣洩其情绪的倾向。
     .可能是好动、情绪化、或情绪过度的兴奋、精力充沛、易怒、好说话、对人对物体会有攻击破坏、与平时判若两人的躁狂症现象。
     .率直的倾向。
     .不当的补偿性、或防卫性的表达。
(2)经常性把内容画得狠小的特徵
     .概括是对自己不满意、自卑、没效率、没有安全感、和过多自卑感引起的防卫感觉。
     .退缩、依赖、胆小害羞、焦虑的倾向。
     .没安全感与抑鬱沮丧的倾向。
     .自我概念较弱。
     .退化现象。
     .在幼儿期早期的孩子画得狠小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画得过小且不易看懂其内容的情形时,可能是情绪上有所困扰。

                           2.画的位置
(1)画的内容以中央部份為主
     .正常、安全感的、一般不管年龄层大多数的人都是画在中央部份。
     .完全在正中央的画,没安全感,尤其是在人际关係上,也是较严格不变通的人格倾向。
(2)画的内容以上方部份為主
     .缺乏洞察力,不是乐观者。
     .在孩子的画而言,可能意味着其自我期许较高或较高的欲望,包括心理上和物质上的欲望,如获取父母的关爱、期望新玩具等欲望挣扎现象。
     .乐观者。
     .过高的需求、过度补偿性的防卫作用。
(3)画的内容以下方部份為主
     .没安全感、不能适应的感觉。
     .抑鬱沮丧的倾向,可能是挫败者的态度。
     .以小孩而言可能是其精神上的困扰。
     .也可能是稳定安静的人格倾向。
(4)以边边或底下為主的画法
      .不安全感与不够自信的需求表现。
      .依赖性和害怕独立的现象。
      .拒绝新经验或是沉迷在幻想的世界中。
(5)画的内容以左上方角落的现象
      .是没有安全感、矛盾、胆怯地退缩与幻想等感觉的倾向。
      .焦虑不安的人格特质。
      .退化现象,也可能与个体不成熟,或智能不足有关。
(6)画的内容右上方角落的现象
      .压抑着过去不愉快的经验。
(7)不管画的内容画在哪一角落边,可能都是退缩的现象。

                           〈三〉内容组织的特徵
                               1.房子部份
画房子可能被认為是自我画像的一种象徵意义,对六岁以下幼儿而言,缺少了基本的描述,如窗户、墙壁、屋顶和烟囱是一般幼儿共同的现象,但是较年长的孩子甚至於是成人,若是在画房子的部份有缺乏其中基本描述之一的现象,可能是严重的情绪困扰或是智力较差的状况。
  (1)烟囱
      .强调的情形时,可能是下列现象:
      (a)对於过份关心家庭理所给予心理上温馨的需求。
      (b)在乎男性气概的表现。
      (c)关心权力和活泼的创造力
      .省略的情形时,可能是下列现象:
      (a)消极、退缩与被动的。
      (b)缺乏在家庭中心理上温馨的需求。
  (2)冒烟的方向
    .由左至右的方向特徵--是比较保守的态度,如果是强调浓密的烟,可能是个体承受着环境上的压力。
      .由右至左的方向特徵--个体较為悲观、消沉和觉得有压力的现象。
      .向左右两边的方向特徵--在病理学测验是个体精神上有问题。
      .以单一线条画的烟,可能个体缺乏家庭温馨的关怀。
      .如果是大量过多的烟画法,意味着个体在家裡时,内心狠紧张状况和焦虑。
 (3)屋顶
      .狠明显的交错画
       (a)狠强烈的是非道德心和跟随着罪恶感。
       (b)关心着幻想的控制与否。
  (4)门〈所谓画得狠大或狠小是以一整个房子来做比例〉
      .缺少画门意味着心理上的冷淡、退缩、被隔离感的现象。
      .画狠大的门可能是害羞以及人际关係较差的倾向。
      .非常大的门,意味着个体可能是过度依赖他人,或社交上需要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画非常小的门是象徵个体害羞且勉强个性的倾向。
      .有画出旁门意味着个体存有一种躲避的心态。
  (5)窗户
      .缺窗户的现象有可能是退缩、妄想症和敌意相对的倾向。
      .许多窗户意味着个体是开放的和期待与环境的接触。
      .非常小的情形是说明害羞、不易接近或较孤僻的心理情况。
      .有窗帘的窗户--期待有个漂亮的家或个性较沉默。

                              2.树的部份
  根据〈1948〉基本树的画法是:包括树干和最少一枝树枝,一般智力的人如果缺了这些描述,可能显示着智力开始的退化。画树是反映着较深的自我投射现象,与个体人格特质的潜意识层面有关。
      树枝结构是描述其人格的组织和从环境中获得的满意度,也是反应个体在心理上或是社会上表现的能力与需求,以及对自我实现的动机之满意度。树干是显现个体之自我强度,一般树干被认為是反应个体基本力量和心理发展的感觉,过去个体所受的创伤或十分难过的是都会显现在树干上。
  (1)树根的特徵
       .似鹰爪的树根画法,似乎说明想要掌握人或地方的倾向。
       .树根画在纸边象徵着个体没安全感,与需要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
  (2)树干
       .树干上强调涂鸦线条似的阴暗画法,象徵个体充满着焦虑的现象。
       .模糊胆怯地画出树干,显示着个体是消极性的倾向。
       .树干上画出旋窝似的或疤一般的图形,是显示着个体曾经有非常难过事件、或创伤经验的反应。
       .狠瘦长的树干显现个体的适应能力较差和生活较不稳定。
       .风吹倒似的树干画法,意味着个体承受环境中的压力和紧张的现象。
  (3)苹果树显示着依赖感的需求,如依赖着他人的关爱和肯定,,如果有苹果掉在地上,表示个体有被拒绝的感受,七岁以上的孩子有此现象可能就是不成熟的样子和退化的现象。
  (4)画出狠大的树,意味着个体不服从和对权威的违抗。
  (5)八岁以下的孩子画出像似阳物状的树是正常的。

                                3.人的部份
头部是掌管人类思考和幻想的部位,也是控制人在社会需求、沟通和其他能力的衝动和情绪。在分析而言,头部是与个体的自我有狠大的关係,一般正常的人会比较强调其头部胜餘其他部位,然而精神病者、沮丧者、退缩者和其他适应不良者也许就不会这麼画了。身体的部份与基本的驱力有关,一个人驱力的发展和潜在能力的活动力,其成长和衰退与态度的现象都可以从其绘画身体部位知晓其象徵意义。
根据巴克〈1964〉的研究八岁以下孩子在画人的部份之特徵:
   (1)七岁以下的孩子会把人的头部画得狠大,这是一般的现象,但是七岁以上的孩子甚至是大人则是攻击性的、自大且自负与充满着幻想。
   (2)画出狠小的头和狠短的手胳臂是显示着其在生活适应上有所困难。
   (3)脸部的特徵如眼、耳、鼻、嘴等部份的省略是说明了个体狠差的适应能力,是强迫性格的倾向,若是较大的孩子画了眼睛是闭上的,则可能是情绪困扰者。
   (4)强调嘴的部份-如口腔发展较差而显现较為依赖和不成熟,而牙齿若是可见,意味着个体的攻击性和侵略性现象,也是这阶段孩子的一般现象。
   (5)脖子的省略是為较差的适应能力。
   (6)八岁以下的孩子省略身体重要的部份是正常的,但是年长一些孩子或是大人有此情形,则学业成就低落、适应能力差或有严重的心理困扰,也有可能是精神病的症候。
   (7)不对称的身体结构意味着个体脑部的受伤,或是攻击性的。
   (8)性器官或是部位的显现室外显性的攻击,与严重的病理症状。
   (9)手指少於或多餘五个手指是个体本身的原因,如兴趣、情绪、态度、习惯和动机的影响。
   (10)双腿紧紧的被画在一起则显示着个体可能情绪上的困扰。
   (11)倾斜的姿态可能是攻击性、激动的、较差的成就和机体性的问题。

                              4.其它
     *花:个体喜爱漂亮、寻求或需要漂亮的感觉和被爱的需求。
     *灯或灯泡:关心着爱和温暖的需求。
     *炉子:与个体之被养育和口腔其有关。
     *风箏或气球:渴望逃离一个处处被限制的家庭环境而有更多的自由,如果风箏飞向自己和接近另外一个人物的情况,可能是个体被限制或被处罚的现象。
     *冰箱:与个体所需求的对象(人或物)被剥夺有关,以及对剥夺的现象感到沮丧。
     *雪:与沮丧和自杀有关。
     *月亮:与个体的沮丧有关。
     *星星:与个体所需求的对象被剥夺的现象有关,可能是痛苦,如除去娱乐一样。
     *太阳:在幼儿画裡经常性可看到的表现手法,但有些诊\断的特徵如下:
       (1)涂黑的太阳与沮丧抑鬱有关。
       (2)人物倾向太阳是个体需要温暖和被接受。
       (3)人物距离太阳狠远,一点也不倾向太阳或者背对着太阳等现象,是说明个体被拒绝的感觉。
     *苹果:
       (1)依赖感和口腔期的需求。
       (2)可能象徵学校和老师的活动,因此和养育与权威有关。
     *火车:大多小男生都如此画,当画得狠夸大或狠强调的情形,是象徵着一种力量或权力的需求或感受。
     *水(如游泳池、池塘、海洋)有下列特徵:
       (1)理想的幻想者。
       (2)与狠明显的沮丧和抑鬱有关。人物浮在水面上经常性与个体狠明显的抑鬱相关。


                  家庭动力绘画概念分析

                (一)单独人物画的意义和分析
1.   给以似明暗法或涂鸦方式来表现人物像,或强调涂画钮扣的装饰性,则显示其对人或对事的依赖性、不自信、焦虑且在乎他人的感觉,对人对事的态度较為僵固不变化知刻板印象倾向
                     图3-1:大班  男生
从浓黑的错画,可以感受到孩子内心承受着一股压力能够痛快地、尽兴地图画一番,对他而言的确是狠舒服的事。同时他亦渴望得到师长的讚美或关爱而焦虑,因為他在班上是不常被给以肯定的孩子之故。
                     图3-2:大班  女生
她画得较為零乱的线条,感觉上其内心充满着不安和焦虑,原因是她本身有缺陷,且狠明显地让她感觉她是与其他人不同的。老师和父母必须加强她的优点,且给以鼓励性的关爱。
   
2.   夸大身体部份:
在图画中若加大或夸大身体的某一部份,显示着对这部分有强调其功能性的成见。若是省略身体的某部份,意味着对这部份功能的否定或自卑。
                     图3-3:大班  男生
他之手的部份有些缺陷,孩子潜意识的问题或困扰,有时候给以引导,他们会表达出来。因此一但老师或是父母明白其感受,应该发现其所拥有的优点,协助其接纳自己而肯定自己,协助其人格健康快乐成长。
   
3.  所画人物的尺寸缩小或夸大:
画得狠夸大的情形,一般而言是个体内在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有这些现象的孩子大多是较為好动或无拘束的。也有可能是胆怯害羞且缺乏自我概念的孩子,藉着狠大的人物画,以表现更有能力,更有力量的移情作用。画得狠小的情形,大多是害羞、退缩行為、没有安全感和焦虑的孩子。
                     图3-4:大班  男生
明显地说明他是一个较没自信和没安全感的小孩,缺乏乐观和活泼的性情,且依赖心较重,凡事小心翼翼,深怕做错事的孩子,在学校也较為沉默寡言的乖学生。
                     图3-5:大班  男生
父亲在家中是狠重要且狠有权威的角色,在人物比例上也透露了是高高强壮有力的』而且自己好小。也许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似乎潜意识中对父亲的角色认同作用有些矛盾,从他好像手持刀剑般的玩具中,意味着内心恋母情节的衝突和焦虑。
   
4.  交叉的阴影:
这是一种象徵性的「控制」行為的记号,也相关於个体存有一种强迫性的思考,即是不能自制地重复思考的现象,个体自知是没必要且不合理,但是仍然盘旋在心头。
  
5.  精确地在纸张上表现的井然有序,狠捷径,且精细地描绘,通常反应孩子对一个有组织环境的需要或关心。
                    图3-6:大班  男生
似乎生活在压力狠大的环境中,也许是独子之故,而父母无心的要求其在学习上能力表现,也许是来自过多的自我期许。画中的每个人画得不仅狠有表情且狠精緻,父亲的样子较兇,可能是管教较多,此外他在每个人的手脚都以铅笔涂黑,可感受其是个焦虑或依赖某种讚美及肯定的孩子。


                   (二)家庭动力绘画的意义和分析
1.  「区划式」的现象,孩子以区划式的表现法,是往往把自己和家中的任何份子分开或狠明显的界线方式画出。这种情形的孩子成长在较严肃的家庭,可能个性上较沉默或孤独的倾向。
                     图3-7:大班  女生
把男性画在上部份,而把女性化在下一部份,说明了她是成长在一个较传统且多规矩的家庭,她对人物有刻板印象的强迫性格倾向,似乎依赖着家人和师长的讚美,狠在意别人,而不敢轻易妄动。
                     图3-8:大班  男生
以──的原理来分析,无可否认他是个个体较不被父母重视的孩子,家中的每一份子都较具动态,唯独他一人坐着,画父亲开车部份画了一个大太阳,以及妈妈煮饭的部份,说明了他心理渴望着关爱和温暖。
每一个小孩子都喜欢画爸爸妈妈,当他们在家庭动态绘画的方法的引导下,画了妈妈在烹煮食物或熨烫衣物的现象,感觉上母亲狠难给予孩子温暖的照顾和关爱的现象,而孩子渴望一份温馨的爱。
一般画爸爸在从事一些琐碎的家务事活动,如看报、付帐单、和孩子玩耍等等,都显示着父亲一般居家生活的活动,是生活在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气氛。如果是画爸爸开车或是去工作,通常是反映着父亲离弃或离开这个家庭,或经常的不在家,或整天忙着工作,而期望把爸爸画在裡面,以透露其对爸爸期待的心情。孩子画出爸爸在割草皮,或手持利器切砍东西等,显示着这父亲在家中是较具有权威且严厉型的,或是还怕父亲会阉割他。学龄前的孩子正值恋亲情结的时期,所以在前意识中父亲是与他竞争母亲的爱之对手。
                    图3-9:一年级  男生
从每一张椅子和每一个人的头髮都涂黑,意味着他是个焦虑紧张且心思慎密的孩子。
                     图3-10:大班  男生
描述一种在家庭份子之间较具有暴力或竞争的情形,如丢球、刀子、飞机等,意味着这孩子是较具竞争性或是忌妒心较强的孩子。
                    图3-11:五年级  男生
父母在看电视,而他与妹妹在玩玩具。也许和妹妹(五岁)之间的年纪差多了些,且妹妹长得活泼可爱,狠讨父母的欢心,因此平常易与妹妹争风吃醋,且抱怨父母偏心而生吃妒嫉心,他与妹妹面对面地玩玩具-飞机,似乎描写这份妒嫉心的存在。
    *灯泡、火、太阳、熨斗等经常在家庭动力绘画中出现,是反应着需要温暖和关爱的先入為主的成见。灯泡的形状类似男性的性器,意味着孩子可能在性方面有恐惧或困扰。
    *在家庭动力绘画(──)中画出「水」的情形,表绘画者可能焦虑着某人而產生的沮丧心情,或掛虑着某件不幸的事将发生而显得沮丧。

家庭动力绘画的重要意义,是老师或父母藉着孩子图画的表达来发现其潜意识上可能存在的衝突,或心理上的困扰或恐惧问题,而能适时给以适当的辅导,以协助其有较正常的人格成长和快乐的心理生活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14-9-22 20:02:19 | 只看该作者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
B 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




  10本词条 正文缺少最新信息,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10个积分。




基本信息
  • 书名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

  • 作者
    李洪伟,吴迪

  • ISBN
    9787543861459

  • 页数
    264

  •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月1日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尺寸
    20.8x14.4x1.8cm





目录
展开









1 图书信息2 作者简介3 内容简介4 媒体评论5 目录









1 图书信息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月1日)
平装: 26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543861459
条形码: 9787543861459
尺寸: 20.8 x 14.4 x 1.8 cm
重量: 358 g
2 作者简介  李洪伟,长春市诺亚心驿咨询公司首席治疗师,国际沙盘游戏学会专业会员,美国艺术治疗师学会注册艺术治疗师。李洪伟老师从2000年开始研究绘画分析和色彩治疗,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本土推广艺术治疗,在北京、青岛、济南、广州、上海开了十几期“绘画分析与色彩治疗101”培训课程。吴迪,注册艺术治疗师(CAAT),国际心理咨询师,专业研究色彩治疗、色彩心理咨询,曾跟随日本色彩大师宫崎道子学习色彩艺术和色彩心理。天生对颜色敏感,赋予一双发现的眼睛,研发了色彩心理咨询应用体系,并结合色彩营养学,服饰搭配学给予个案全方位的身心整合指导。致力于身心疗愈的研究与推广,让更多人获得身心健康。
吴迪,注册艺术治疗师(CAAT),国际心理咨询师。专业研究色彩治疗,色彩心理咨询,曾跟随日本色彩大师宫崎道子学习色彩艺术和色彩心理。天生对颜色敏感,赋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研发了色彩心理咨询应用体系,并结合色彩营养学、服饰搭配学给予个案全方位的身心整合指导。致力于身心疗愈的研究与推广,让更多人获得身心健康。
3 内容简介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能看到你的潜意识,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书。图文对照,操作性极强。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通过房子画、树画、人物画,来了解自己和他人隐藏的内心,整合色彩心理学和绘画心理学。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是中国第一部图典形式的绘画心理分析著作,图文对照,方便查找,可操作性极强。本书图例均以大量真实中国案例为基础,所有释义均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我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因为人们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通过绘画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内部心理现实,而且还能看出绘画者的人生经历。
早在18世纪,欧洲的医生就开始把病人绘画作为一种诊断精神疾病的方法来使用,现代绘画心理分析已经成为艺术治疗的一种最重要的技术。
《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在传统的线条绘画心理分析技术之上,开创了色彩分析技术,在技术和理论上都进行了创新。
4 媒体评论  学员感言一
2006年11月份,我拿到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当时心中的困惑远远大于喜悦,速成式的培训文具我通过了考核,但以后的咨询之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时行呢?我一直在思考。
很有幸,我参加了绘画疗法的培训,之后令我豁然开朗:原来心理咨询也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不知不觉沉默被打破,咨访关系得以很好的建立,阻抗被化解……在很温柔中,在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处动起手术,既解除了病痛,又很安全,真的是一种好方法!
我是一个比较内倾的人,除了要好的朋友、家人以外,外界之于我就像一杯淡淡的水,既不让我成瘾,也不会让我产生品尝的冲动。但自从学习“绘画疗法”以后,这种情况慢慢变了,我会主动与别人沟通,得一幅画,再拿回家慢慢琢磨,再拿给同学、老师听他们的意见,与自己的结论相互印证。白水变成了醇香的奶茶。因为画,我开始打开自己,忽然发现人与人这间是如此容易靠近。
儿子6个月大了,我因为孩子的存在而改换了身份。身为妈妈,我希望我的孩子首先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所以我接触了蒙特梭利“敏感期”的理论,而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很好的方法:绘画。0~3岁,我会顺利帮助我的孩子渡过各个敏感期,3岁以后,我会让他拿起笔描绘他心中的世界,不但培养了他的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画,我可以发现一些小问题,也会及时解决它。我想,我儿子结婚的那一天,我会很自豪地对他妻子说:我把一个健康的老公送到你身边!——身心健康才是最幸福、完美的健康。
同样,我也会用绘画的语言去解读婚姻、工作、以及所有我爱的人!
姜慧凝
2007.8.4
学员感言二
对绘画治疗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学会运用这一技术可以在咨询中寻找切入点,并且对于求助者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并能适时适度的用情绪层面表达出消极的一面,我想对我的以后的咨询工作起了一个促动作用,这也是我两三天的最大收获。
贺晓莉
2007.10
学员感言三
由随意的涂手画,竟解析出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指出人的某些特质,从而给予指导,太精彩了,科不可思议,神!
衷心感谢老师们的付出。
张俊霞
2007.10
学员感言四
掌握了绘画疗法这一项心理诊断技术。对心理疗法的含义,心理疗法的原理,心理疗法的术语,以及心理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已清楚地掌握。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直观、形象、投射出潜意识中存在的问题,能折射出人的内心世界,在心理咨询中,特别是在帮助诊断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生动、形象、互动的授课方式,较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我参加过许多的心理培训,但这次的感觉与以往不同。以前听过专家的多次报告,有大型的,也有小型的,参加过体验式活动,也有各种规模,总的感觉是他们是在传授,在完成要培训的任务,专家很少考虑我们的掌握程度。而这次,感觉到他们是在用心与我们交流,他们抓住点滴时间,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做到与每个人对话,在这种真诚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不仅掌握了要领,而且能够实际适用。
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绘画疗法作为一项最基本的技术,在心理咨询中运用并熟练掌握。我曾学习过多项心理治疗技术,大多是了解而已,在实际工作中也尝试运用,总有些不太满意之处。这次的学习,绘画疗法给我全新的感觉,它更优于其它疗法。我已看到在心理咨询中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工作中,而对家长带来的孩子,多少有些隐瞒自己,在建立咨询关系时,我们很难让学生透露自己的真实内心,如有绘画疗法,这个问题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我有更好的条件,搜集更多的图画,面对三千多学生,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可用绘画疗法来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心理现状,同时提高自己对这一技术的熟练掌握程度。
学习之前,吕老师电话中说:“来吧,会给你一个惊喜!”我想,我真的收获到一个惊喜。
张翠萍
2007.8.5
学员感言五
这两天的课程,我走进了绘画疗法的大门,精彩的内容令我驻足,激发了我重新选择职业道路的热情。几年的从商这路,让我感到财富的积累并不代表拥有了成就,越来越远离人群,让我感到不愉快。幸运的是在我矛盾徘徊之时,遇到了绘画疗法,遇到了两位学术专家,他们的学术研究及成就开启了我心灵的另一扇窗。听着他们的授课,看着他们治疗的一例例病例,我深深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助人自助,自助助人”能陪伴社会上需要你的人走过他心灵最黑暗的那段时光,才是最有意义的。因此 ,我下决心认真学习绘画疗法及心理学知识,努力掌握它,做一个合格的“心灵陪护者!”
高凤英
2008.9
学员感言六
通过学习了解了在心理学领域新的治疗方法,绘画疗法,非常实用。值得推广。
陈慧
2008.8
5 目录  图典使用说明/001
上编 图典
第一章 房部——房子图
一、整体/003
二、门/013
三、窗户/016
四、屋顶/020
五、烟囱/025
六、台阶和走道/027
七、墙壁/028
八、房间/031
第二章 树部——树木人格图
一、整体/033
二、树冠和树枝/041
三、树干/058
四、树叶/064
五、树根/068
六、果实/071
七、树皮/075
八、附加物/076
第三章 人部——人物画
一、画像整体/079
画面大小/079
画面位置/080
人物的整体/083
只画头部/086
二、头部/087
头部整体/087
头发/088
五官整体/094
眼睛/095
睫毛/102
眉毛/102
耳朵/107
鼻子/110
嘴巴/114
下巴/117
三、脖子/118
四、躯体/120
躯体整体/120
肩膀/121
五、四肢/122
四肢缺损/122
胳膊/123
手和手指/124
腿和脚/128
六、服饰/129
第四章 画面整体分析
一、房、树、人在画面上的一般表达/133
二、房、树、人的间距/134
三、画面大小/134
四、位置/135
五、图形切断(房、树、人被纸边缘切断)/136
六、线条特点/137
七、阴影/139
八、平衡性/139
九、其他情况/140
第五章 常见附加物
一、天象/143
二、植物/145
三、动物/147
第六章 色彩部——色彩的心理含义
红色/151
橙色/152
黑色/153
黄色/153
绿色/154
白色/154
蓝色/155
紫色/156
灰色/156
褐色/157
下编 应用指南
一、家庭问题/161
案例:放飞快乐的家庭/161
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165
案例一:被网瘾绑架的少年/165
案例二:玩篮球的梦/169
三、婚姻情感问题/173
案例:灰姑娘的伊甸园/173
四、人力资源测评/178
案例一:招聘首席财务执行官(CFO)/178
案例二:招聘实习心理咨询师/181
五、监狱——服刑人员心理评估/185
案例:一个受贿的警察/185
高级编 色彩的象征与意义
色彩如何反映心理/193
红色/196
橙色/203
黑色/206
黄色/210
绿色/214
白色/219
蓝色/222
紫色/226
灰色/230
褐色/233
参考书目/236
色彩案例分析/239
案例一:自由的鱼/239
案例二:脚踏乾坤/241
附录
绘画心理分析的三角模型/245
为什么可以从图画中看出我们的内心/247
绘画心理分析发展简史/250
后 记/259
学员感言/2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14-9-22 20:05:05 | 只看该作者
每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图画正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最便捷、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严文华所著的《心理画外音》是中国首本原创心理图解手册,全新的心理解析理念,带你走进神奇的图画心理学天地,了解人们真实的内心世界。



书    名心理画外音


作    者严文华


ISBN9787806850947


页    数305 页



定    价28.00元


出版社上海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年


装    帧平装


开    本24开




目录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中的图画故事 第二部分:图画分析 第三部分:主题画 第四部分:图画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心理图解的秘密



1
内容简介编辑
《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的总体逻辑是从实务到理论。共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是图画心理的具体实务,第五部分是介绍图画心理学的理论。第一部分是心理咨询中的案例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关于白领职业生涯发展,有的是关于女性的情感、婚恋故事,有的是关于男性成长,还有的案例涉及到大学新生适应环境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图画参与,你可以获得关于图画分析的丰富信息。第三部分是主题画。通过这部分你可以了解如何灵活地运用图画技术,以及一些图形的基本含义。第四部分是图画技术在培训活动中的运用。第五部分是图画心理的理论部分,介绍图画心理学得以立身的理论基础,总结国外学者对图画分析的研究成果,也包括我自己的一些见解。从某种意义上它是全书的理论总结,其他部分是这一部分的展开和应用。
《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适合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对图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人。
本书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独特、有趣、专业、实用。

2
作者简介编辑
严文华,心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她的九年教学生涯中,最为自豪的是带出一批又一批热爱心理学的学生。与这些可爱的学生在一起,使她的心态永远年轻;此外,她还是一个广泛涉猎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人。因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对儿童心理学又特别感兴趣,因此发表了不少文章,建了“博士妈心理专栏”网页,还出版了《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因为关注人、愿意帮助人,而她又对心理咨询着了迷,所以至今仍在高校和医院做兼职心理咨询师;因为专攻领域是管理心理学,她又尝试把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企业培训和咨询中,为多家跨国大公司做过培训、咨询并担任员工的心理顾问,并出版了《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能同时做这么多的事,她说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能力,更因为她有幸拥有心理学这个神奇的工具。她说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喜爱的,包括出版这本《心理画外音》。

3
媒体推荐编辑
书评
你读过这样的书吗?虽然是一本文字书,但却有近300幅普通人的涂鸦作品,通过这些简单的图画,你可以了解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一幅图画胜似千言万语。用图画传递出的信息,比语言更丰富。每个人都是天然的作画者,也是天然的解读者。这里面,包括我也包括你。通过阅读本书,你有可能成为一个从专业角度来解读图画的人。

4
编辑推荐编辑
《心理画外音(图画心理学解密)》适用于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尤其是对图画心理学感兴趣的人;“视觉型”的人——强调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信息,尤其是对图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从事或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人;从事青少年、大学生、成人团体辅导的人;从事企业文化和企业培训活动的人;人力资源工作者。本书所用的图画,大部分来自大学生、企业员工以及企业管理层的个人经历。换句话说,如果你想了解大学生和企业白领的心理状况,本书可以提供一种全新视角的解读。

5
图书目录编辑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中的图画故事心理咨询故事中的图画说明
放弃年薪20万的女子
从“林妹妹”到“王熙凤”
我的职业生涯该如何发展?
遭受过性骚扰女人的异性交往恐惧症
父母给了我最好的,却不是我需要的
风雨中飘摇的小树
像男孩的女孩
走出感觉统合失调的世界
分手之后
不能和家分离的新好男人
桃子被摘光的桃树
月圆那天,妈妈去世
我是一条小小鱼儿
我愿是那蝴蝶
典型公务员的写照
追求归宿感的女子
如何面对有裂痕的家庭?
小英的自我分析
苹果掉落的秘密
用图画记成长日记
第二部分:图画分析第三部分:主题画第四部分:图画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第五部分:心理图解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14-9-22 22:27:59 | 只看该作者
《大中国》小苹果版34个省级行政区
http://v.ifeng.com/news/society/ ... -12d15d6635e5.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14-9-28 21:01:57 | 只看该作者
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作者:陈琨 边霞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542   更新时间:2012-3-13  
[摘要]绘画投射技术可以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作品可以展现儿童的主体经验、情感与经历。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适应行为,本研究将绘画投射技术运用于个案研究对象,不仅发现个案研究对象当前的认知、思想与情感状况均不佳,自尊感低,悲伤抑郁纠结,而且发现他的主要焦虑与冲突来自与同伴的交往不良。个案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中显示出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倾向于将情景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意义的信息,反映了其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而在经过以研究者设计的系列绘画活动为中介的渲泄过程后,个案研究对象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变化,其后期的绘画作品与最初的绘画作品相比,表现出了更强壮的个体、更健全的自我概念和更愉悦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运用绘画投射技术有助于成人深入了解攻击性儿童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动因,为更好地预防与干预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绘画投射技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儿童

  一、问题提出

  上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可以通过绘画确定一个人的情绪和人格特征。这一时期,绘画被作为内部心理状态的视觉表征来研究。人们普遍认为,绘画不但反映个体的内部心理事实,而且表现出绘画者的主体经验。人们希望儿童能够通过绘画表达事物及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并通过这种表达方式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孩子从一些由于环境、记忆或情感问题造成的困扰中走出来。随之,“投射性绘画”的术语开始出现,绘画投射测验也应运而生,在1940年至1955年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大量使用绘画投射测验的研究在这些绘画投射测验中,最具影响的也许是玛考文的画人投射测验和他对个体在人物画中内在心理的投射研究。他认为一个人画出的人与这个人的冲动、焦虑、冲突以及补偿的特点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画出的人就代表这个人,而画纸则代表了环境。此外,巴克的“房一树一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也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巴克认为,HTP测验能激发儿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联想,比如,房子能反映家庭或家庭成员方面的信息和问题,树能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和他们对环境的感受,研究者由此可以通过分析儿童是否画出房子、树和人的特征,以及儿童画出的细节、比例、透视、颜色使用对所画形象的影响进行评估与诊断。

  以往大多数对绘画投射测验结果的分析都带有很强的精神分析色彩和精神分析的程式,表现出简单化的倾向。古德伊纳夫根据自己的观察批评了这一分析模式,指出儿童画不能用来诊断精神疾病,也不应该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因为艺术作品具有完整性,我们很难按照一个个独立的特征将其分割,使用绘画投射测验的心理医生必须首先尊重儿童本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意义。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心理医生、咨询师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儿童画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不是专门用来评价儿童的一种方法。台湾学者侯祯塘认为,儿童视觉艺术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颇为多元,治疗者应避免主观的诠释或单一的响应方式。要解释儿童的美术表现,需了解儿童的家庭、学校等一般社会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等,并应观察儿童实际作画的过程和反应,忌讳主观地诠释或单向地判定儿童作品表达的意义。此外,凯西(cathy A.Malchiod)的《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范琼方的《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海德·卡杜森和查理斯·雪芙尔编著的《游戏治疗》等著作也给出了一些关于问题儿童绘画作品的分析案例。

  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诸多问题行为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作为不良适应行为的一种形式,攻击性行为是在个体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国内外关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非常多,心理学家多拉德(T,bollard)、西尔斯(R.R.Sears)等人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以伤害另一生命机体为目的的一种反应”;阿伦森(E.Aronson)把攻击性行为限定为“一种目的在于引起伤害或痛楚的行为”;希尔加德(E.R.Hilgard)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蓄意伤害别人(在身体或言语两方面)或者破坏财产的行为”。我国学者认为,儿童攻击性行为是指儿童企图损害他人或物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可以是身体上的进攻(如打、踢、咬、抓、撞等),言语上的攻击(如大声叫嚷、叫别人的绰号、贬低他人、背后说坏话等),也可以是侵犯他人的财物(如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总体上看,已有研究对于攻击性儿童绘画作品的诠释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但是,对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拟进一步探讨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中的运用及其效果,以便为幼儿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帮助解决有关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困惑和问题,从而更好地防治和干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依据教师经验判断,结合阿肯巴哈(Achenbach)行为量表,选取了南京市某幼儿园中一名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R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研究者在一段时间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幼儿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观察,以了解他的生活、社会交往情况和个性,并且利用半开放性访谈的方法,向R的教师、家长或亲属了解其相关背景信息。R是一个四岁半的中班男孩,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三岁半。爷爷奶奶和他交流很少,也几乎不带他出去和小朋友接触,因此人园前和小朋友交往极少。之后被父母接回,现和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有着良好的受教育背景,皆硕士学历,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只是父母因工作繁忙,与孩子的互动时间也比较少,父母的教育观念还有很多不一致之处。入园后,R在托班时经常喜欢一个人玩,上课时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眼神游移,左右观望,有时玩弄自己的衣服,坐立不安,平时爱以各种方式戏弄小朋友,比如拍小朋友脸,偷偷拿走小朋友积木,揪小朋友头发,拍小朋友头,用手指弹小朋友,放倒小朋友板凳,骑小朋友身上,伸脚绊小朋友等。到小班时,经常会情绪突然变化,变得非常低落,甚至流泪,到了中班后这种状况有所好转,但经常会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抢小朋友玩具,破坏小朋友积木,推人、咬人、抓人等。根据阿肯巴哈儿童行为量表(CBCL)的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对R进行评估和诊断,其攻击性行为得分为24分,参考同年龄—男童该项目的全国常模(分界值19—20分)及南京常模(分界值16—17分),该个案的攻击性得分偏高,例可诊断该儿童具有攻击性。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采用测验法,根据个案的性格、兴趣和问题行为情况,参考以苏珊·布查尔特等人的著作《艺术治疗实践方案》为主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编拟了多次绘画活动,设计了“自画像”“一个喜欢的人”“现在的心情”等多个主题,帮助个案逐渐将内心的焦虑、困扰、冲突表现出来。同时,研究者利用绘画投射技术,对个案的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即是在了解个案的家庭、幼儿园等一般社会状况的基础上,在仔细观察个案实际作画的过程和反应的基础上,力图对个案的美术表现进

  行解释,以了解他的认知、人格与情绪等状态。研究者从儿童的绘画过程和绘画作品中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非语言的信息(儿童的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语言的信息(儿童对美术作品内容的口语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互动状况(儿童与辅导者的接触及互动行为)、活动过程(儿童的工作速度是持续且稳定的,还是冲动的,以至未能完成任何作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等。需要说明的是,研究者在本研究中采用绘画投射技术并不是为了对个案的人格特点加以诊断,而是帮助个案通过形象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从而缓解紧张,最后得以摆脱心理焦虑和问题行为的困扰。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对绘画投射技术在攻击性儿童心理分析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绘画投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攻击性儿童当前的认知、思想、情感状况,以及儿童通过绘画宣泄情感、调和情绪冲突后在认知、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变化

  研究者要求R在第一次绘画活动中创作两幅作品,分别为“自画像”和“一个喜欢的人”。从最终的作品来看,R在“自画像”中将自己的形象画得非常小,只占一大张画纸的一个小角落。几乎所有绘画投射测验的研究都认为,画面上人物形象的大小具有突出意义。人物形象的大小与自尊和个体适应能力有关。当让一个儿童画出一个人物形象时,儿童会画出反映自己情感的一个自我形象。很小的一幅画,特别是人物画,都会与儿童的自我感觉有关,也会与儿童自尊感较低有关。有时儿童把人物画得很小就是想把自己藏起来,不让自己受到成人的侵犯。同时,一个人画出的人物与这个人的冲动、焦虑、冲突密切相关,儿童画的人物画往往是儿童内部自我的表征,如R所画的“自画像”,人物面部表情出现类似“撇嘴”的向下弯曲的线条,显示出研究对象此时内心的悲伤和不快乐。而在“一个喜欢的人”的绘画作品中,R描述说他画的是幼儿园中的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上扬的嘴部、弧形线条和自然弯曲的双腿所体现的快乐情绪与“自画像”所透露的悲伤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儿童画可以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可以描绘各种各样的情感,表达与心理状态相关的信息,并体现出其人际交往风格。儿童R对其自画像的描述是:“我自己撇嘴,因为我不开心呗!”“因为人家会打我,我就不开心!’’“他觉得我坏,他就打我。”“因为他不听我的道理,他觉得我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不快乐来自他与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冲突。他的绘画作品与讲述都显示“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问题”是他内在的忧虑和困扰。从他认为的小朋友打他的原因(“他觉得我坏”)可知,有攻击倾向的儿童会选择性地输入具有敌意的信息,他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

  儿童在绘画活动中心象会自然地表现于图画上,当心象改变时,呈现于图画的形式与内容也会随之改变。一旦孩子内心有所抑郁,画面上的表现可能就会充满抑郁沮丧的气氛。通过这种绘画活动,儿童可以宣泄情感,从而调和情绪冲突,达到净化情绪的功能。儿童R通过几次绘画活动,把内心的纠葛和冲突借着绘画活动向外界投射或转移,在发泄后,逐渐唤起了一个更强壮的个体,恢复了朝气蓬勃的情绪。如他在几次绘画活动后所创作的“现在的心情”,嘴部线条形状的变化正投射出他自我概念与态度的变化。嘴部向上弯曲的弧形线条,和他过去自画像中横的“S”形表示撇嘴的线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显示出他正从失落、悲伤、沮丧的情绪向积极、愉快、健康的情绪转变。四肢长而自然弯曲的线条和过去自画像中短而直的线条形成明显对比,显示出他正摆脱压力和紧张向轻松和自由的状态转变。另外,他讲述自己开心的理由是“因为人家跟我好好玩了”,从中可以看出他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状况是他心情变化的主导因素,进一步显示出一直困扰着他的矛盾、焦虑主要来源于他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不良,以及这种交往不良给他带来的孤独和失落感。

  另外,我们要求儿童R进行“房树人”绘画的第一次创作。巴克的“房一树一人”(House—Tree—Person,HTP)测验是较为著名的绘画投射测验。借着人物的呈现可以探讨其人格特质、人际关系以及态度;而房子则象征着个人对生活环境的感受,能反映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和问题;树关系着个体成长的意义,反映着较深的自我投射现象与个体人格特质的潜意识。具体而言,树枝结构描述个体人格的组织和从环境中获得的满意度,也反映出个体在心理上或是社会上表现出来的能力与需求,以及对自我实现的满意度;树干显现个体的自我强度,一般被认为反映了个体的基本力量和心理发展的感觉,过去个体所受的创伤或十分难过的事情都会显现在树干上。这三个物体为每一个儿童所熟悉,包括年龄很小的儿童,研究者设计此主题的意图就是要借助于“房、树、人”的形象,诱发研究对象的联想,并将联想投射到绘画上。在正式进入本次绘画之前,R突然向研究者提问,下面是他与研究者(Y)的一段对话:

  R:我把大树画出来,大树死了咋办?

  Y:什么,大树死了?

  R:好大一棵大树,这么老的年纪,它还是好好的,它都死了,咋办?

  Y:那怎么死的阿?

  R:是人家把它砍死的。

  Y:人家砍死它干嘛呀,好好的一棵树。

  R:因为它长的时间太长了,年纪太老了,连另外的这边一个树枝都砍断了。

  在和研究者对话结束后,他开始根据指导语做起画来。在画中,R一共画了三棵树,其中最右面那棵大树有着被大风吹倒了似的倾斜弯曲的树干,这也是他在“自由画”中常出现的形象。根据巴克的理论,倾斜弯曲的树干代表其承受着内心压力和紧张。画面中间那棵树是一个死掉的小树桩,个案在创作时边画边讲述:“这个小树它就死掉了,人家把它砍了它就死了,它还没长老呢,就砍掉了,怎么回事呢”,进一步显示他内心否定、消极、阴暗的一面以及其自我当中被压抑、撕裂、丢失的部分。但从个案为挽救这个小树桩而在其上方画了绿色树叶来看,他试图要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即他渴望自己从环境、记忆和情感问题造成的困扰中走出来。另外,个案在这个“房树人”的绘画作品里所描画的人物嘴部下撇线条再次显示其当前内心悲伤、忧虑的情感状态以及对自己的不满和困惑,他难以控制的内在感觉和体验通过绘画变成了外在表现,赋予了无意识感受以实实在在的形式。

  在治疗过程结束后,儿童R再一次进行了“房树人”的绘画,因为已熟悉了“房树人”的创作要求,因而他的创作过程认真而又投入。不同于第一次“房树人”的创作,这一次的房子上出现了许多敞开的窗户。根据巴克的观点,房屋有多个敞开的窗户表明儿童期待与环境的接触,小小的窗户一如他自己的内心之窗,期盼更多的人给他关爱,就像窗户期待更多的阳光一样。树干仍然倾斜,但已没有上一幅画中的弯曲,表明其仍承受着某种压力和紧张,但较前已有所改善。人物咧开笑的嘴巴和腿部自然弯曲的线条表明他很开心,这也和他自己讲述的“人在做游戏”时的情绪状态是一致的。

  从以上作品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位攻击性儿童的内心存在着较多的消极情感,这种消极性情感可以从“撇着的嘴”“死掉的树”等形象中看出。此外,从个案“因为人家会打我,我就不开心”“他觉得

  我坏。他就打我”的讲述中也可以看出他充满焦虑和敌意的认知状态。在几次绘画活动后,人物形象中“嘴部向上弯曲的弧形线条”,房子形象中“多个敞开的窗户”等显示出他的情感在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同时,“人家跟我好好玩了”等自我讲述也显示出他的思想、认知正在向良性的方向转变。

  (二)绘画投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R在创作“自画像”时,讲到“因为人家会打我,我就不开心”“他觉得我坏,他就打我”,已经透露出“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问题”是他此时内在的忧虑和困扰。研究者接着设计了以“幼儿园的一件事情”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其目的是帮助研究者确认R与同伴的交往问题是否确实是其内心中的主要困扰。在创作过程中,R讲述到:“(我抬胳膊)因为我要挡到人家小朋友的路走过。”“因为人家小朋友是坏小朋友”。R利用绘画和讲述,把他的思想、情感、事件和世界观外化了出来。他将胳膊抬高挡住小朋友当作只是他平时众多问题行为表现中的一种,从他的讲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他这样做其实是来源于他时常错误的社会认知,他认为别的小朋友是坏朋友,他觉得别的小朋友会打他。

  在主题为“在家里的感觉”“在幼儿园的感觉”的创作中,他讲述到:“在家里爸爸妈妈喜欢我,(在幼儿园)人家小朋友老打我”。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推测,R仍然觉得他在幼儿园不被大家喜欢,仍然觉得被拒绝、被孤立,这始终是他难以解除的困扰。

  在主题为“感觉树”的创作中,R用苹果表达情感时讲到9个苹果,都是来源于和小朋友的交往。其中6个不开心苹果是由于小朋友抢他东西,2个不开心苹果是由于小朋友骑在他身上,而1个开心苹果是由于小朋友愿意和他玩了(“我很开心,因为人家跟我好好玩了”)。但是据研究者的观察,一般是他抢小朋友东西,很少看到小朋友先抢他东西;一般是他经常骑在小朋友身上,没有见到小朋友骑到他身上。“感觉树”的创作及其讲述再次反映出他时常错误和充满敌意的社会认知。以道奇为代表的信息加工理论者认为,攻击行为的产生不仅依赖于情境中出现的社会线索,还依赖于个体对这种信息的加工或解释,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他们倾向于将情景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意义的信息。在“感觉树”的创作活动中,从他对小朋友骑他身上的处理办法(R:“我很生气,因为人家老是骑我身上,我就生气了”。Y:“那你这时怎么办啊?”R:“我会打(说的很重)”。)可以看出他与小朋友冲突时的第一反应就是采用攻击性行为“打他”。这再次表明,攻击性儿童在行为反应搜寻和问题解决策略上存在缺陷,攻击性儿童通常比一般儿童缺乏甚至无法构想出可解决问题的反应,无法采用和平的有效的建设性方法。

  根据绘画投射技术所做的以上作品分析,同时参照个案的家庭、学校等一般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挖掘出导致个案R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深层动因。R在人格特质上表现出较为不信赖他人和缺乏安全感,因此其人格和情绪倾向于负面性发展,以攻击性行为来自我保护,或以各种“捣蛋”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R在3岁半之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除了照顾他的生活外,很少和他交流,并且很少带他与外界接触,因此他几乎就没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只好一个人在屋里自娱自乐,这造成他人园以后仍习惯于经常一个人玩,不太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这不仅不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同时造成他言语发展较为缓慢,社会交往技能欠缺。不良的交往方式使他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受挫,这种挫折正是他攻击性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

  心理学家多拉德的“挫折一攻击假设”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使个体对物或人产生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最终造成小朋友对他的孤立,使他产生“小朋友不愿和他玩”“小朋友坏”的想法。此种信息在他的“自画像”“感觉树”“幼儿园的一件事情”“在家里的感觉”“在幼儿园的感觉”等多幅主题绘画作品中展现了出来,“房树人”和“现在的心情”等作品则体现了这种状况给他带来的焦虑。同时,这种负面的想法又造成他在与小朋友交往时经常性的敌意归因。根据道奇等人对译码阶段的研究,有攻击倾向的儿童会选择性地输入具有敌意的信息,倾向于注意并较容易回忆具有威胁性的信息;攻击性儿童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存在着归因偏见,他们倾向于将情景中不明晰的信息当成具有挑衅意义的信息,而R又比一般儿童缺乏甚至无法构想出可解决问题的反应,无法采用和平、有效的建设性方法,以至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由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四、结 论

  研究者在了解个案的家庭、学校等一般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基础上,对他的绘画创作过程及绘画作品的视觉内容所显露的特殊之处详加观察和探索,寻求艺术表达背后的心理意义,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通过绘画投射技术的运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攻击性儿童的内心世界及其通过绘画发泄情感后内在心理的变化状况;2.利用绘画投射技术能够发现攻击性儿童内心的恐惧、焦虑和冲突,从而可以找出攻击性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以便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改正攻击性行为。

  参考文献:

  [1][2][3][4][9][10]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李晓庆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7,12,146,12,13,146

  [5]侯祯塘,儿童艺术治疗的视觉心象作品与处理,台中师范学院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论文集,2005,(1)

  [6]丁新胜,儿童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正,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孙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教育建议,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8]忻仁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袁(中国标准化),上海精神医学,1992,(4)

  [9][12]范琼芳,幼儿绘画心理分析与辅导——家庭动力绘画的探讨,台湾:心理出版社,2002:79—86,86

  [13]智银利,刘丽,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

  [14]王江华,浅议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2)

  [15]陈凤梅简议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宜宾学院学报,20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14-9-29 12:50:05 | 只看该作者
童玉娟老师是台湾著名的绘画疗愈导师。
绘画治疗是表达性艺术治疗中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治疗手法。这种表达方式具有隐蔽性,避开了语言的局限和弊端,直接用图像和意向建立联系,使愤怒、敌对感觉得以释放和发泄,有利于收集真实的信息,而且不受社会道德标准的约束,是被社会所接受的,这种不妨害他人的发泄方法,能让来访者焦虑得到缓解,心灵得到升华。
它适合不同对象,为他们提供表达机会,它贴近生活,易于让人接受,运用之中不着痕迹却可以呈现出另人震撼的疗愈效果!
一幅画可以洞悉对方心理……
应国内著名家排师王建峰导师之邀,台湾著名学者、心理学专家童玉娟女士来山东泰安举办【绘画治疗工作坊】
童玉娟导师简介:


童玉娟,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年,专长于心理谘商辅导,儿童绘画疗育。曾任辅仁大学推广部、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中华儿童发展教育公益协进会讲师。长期在台湾带领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坊,是台湾知名的绘画治疗专家,教学认真风趣幽默,理论与实务兼顾,深得学生喜爱与信任。
【课程设置】
1.理论与实务:介绍艺术治疗理论、辅导关系、绘画诠释与辅导原则。
(1)绘画心理发展、特征、疗育常用的技术、绘画的诠释。
(2)绘画与个案内心世界:线条、色彩、造形 与亲子关系
2.自我概念探索:学习评估及探索自我自人格特质及自我价值观。
(1)藉由「家的概念」的创作,了解及评估自我与家庭之间的情感联系及互动模式。
(2)藉由「画像」的创作,了解及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学习如何分辨A-B-C三型人格及自我探索与自我沟通。
(3)活动练习:画人法(家庭画像、自我画像)
3.动力绘画:学习评估及探索家庭亲子互动关系与自己的情绪状态。
(1)藉由「家庭动力绘画」的创作,了解个案的家庭互动关系及人际互动状况。
(2)藉由「画树法」的创作,了解个案的情绪状态及EQ管理。
(3)活动练习:家人关系图(婚姻关系图、家庭动力绘画)、画树法
4.心灵的探索:学习透过冥想及绘画创作,让个案探索当下的身、心、灵状态。
(1)藉由冥想,让个案探索当下自己的生理及身体状况。
(2)藉由无工具使用的绘画创作,让个案了解自己的心理、情绪状态,以及探索自己问题解决地能力。
(3)藉由有工具使用的绘画创作,让个案了解探索自己灵性层面的困境及待开发的潜能。
(4)活动练习:冥想、山水画(无工具创作)、休闲生活(有工具的创作)
5.建构自我生命:透过随意涂鸦、撕毁及重新创作的过程,让个案探索生命的意义及学习如何珍惜生命。
(1)藉由「随意涂鸦」放松技巧,让个案学习如何做情绪与压力的释放。
(2)藉由撕毁「随意涂鸦」的创作过程,让个案了解生命的意义。
(3)藉由被撕毁的创作,重新组合一幅新的创作,让个案学习如何创造自己新生命的可能性。



【适宜人群】
1、教育工作者:想要透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更进一步了解学生者。
2、家长:透过艺术疗育的概念,了解孩子心理,促进亲子间的感情。
3、任何想和谐社会关系的人群,身心减压的老板、职业经理人。
4、心理辅导、谘询等相关工作者。
对于家长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了解孩子,从而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对于教师、心理学工作者、特殊教育者群体:绘画治疗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迅速与来访者之间建立关系,打开他们封闭的心门。此外,在后续的治疗中,绘画治疗更能有效宣泄来访者的情感,剖析其行为模式,解决心灵、家庭系统等深层次的成长问题。
对于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给画疗法可以轻而易举地帮助我们了解员工心理状况,对于我们和谐企业,给到员工最大的心理支持从而更好地提升企业业绩非常有帮助。
【课程收益】
1、协助学员从绘画治疗中了解自我的心灵世界及想法。
2、藉由轻松的题材,运用游戏及绘画表达方法,带领学员进入自己的心灵及生命历程中,以探索自我内心世界、动机及自我真实的需求。
3、本课程以实务操作方式进行学习,让学员学习如何透过游戏及绘画表达了解自我的情绪及个性、压力源、人际关系。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地将绘画治疗的理论应用于临床工作及自身的人际交往方面,促进心灵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17: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