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李镇西等优秀老师教育演讲视频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0:53:1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教育为何如此失败?
201405月27日 08:25  作者:江濡山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江濡山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失败得如此惨重?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已经扭曲和腐朽,已经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节奏失调。把孩子送上中国教育这条“流水线”,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加工”后,竟然是“次品”,而且还看不出次在哪里。

                              
在中国,还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无法走进校园。
  不少人一直纳闷:为什么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出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是今天的教育家在哪里?思想家在哪里?难道中国人的文明基因在退化?大家每天打开中国的各类主流媒体,看到的是哪些人物的面孔和声音呢?
  各类土豪及附庸炫耀作法、造势唬人,各种明星作秀显摆、轮番炒作。再就是拿老百姓的事儿填填牙缝儿、卖卖关子。教育家的声音在哪里?思想家的声音在哪里?在微博里,在博客里,在田野里和巷子里。
  所以,绝大多数媒体,发出的最强音主要来自权势人物、财富人物、明星人物。综合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教育上已经“惨败”给了西方,若长此下去,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像我们一样,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子孙后代“自愧不如”。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失败得如此惨重?根源就在于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已经扭曲和腐朽,已经与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节奏失调。一个天真无邪的儿童,是多么的纯真可爱,可是把他送上中国教育这条“流水线”,经过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加工”后,竟然是“次品”,而且还看不出次在哪里。
  1、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是不应该把有些成年人参与的思想和使命,强加到了学生身上。毕竟天真无邪的儿童、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在步入社会前,他们的思想是一张白纸,这是他们思想的贞操,他们将来为个人前途事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为国家发展复兴,会适时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判断。
  2、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是忽视人性和自然法则,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的是非人道的高压灌输教育和非伦理、非科学的大学“放羊式”教育。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品性,需要在强化体质、认知自我、道德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形式灵活的教育,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发育的成熟,其心智也越来越健康成长。
  而进入中学后,学生应当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没有任何政治及借机偏见的思想意识:为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要有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是,中国的多数学生从中学就开始崇尚权力和玩权谋游戏,家庭和学校无不充满这种畸形的文化氛围。
  3、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则是腐朽僵化、不适时宜的内容太多,而创新的、道德的、体育的和现代人文的东西太少。由此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给学生脑壳里灌输了太多残次的、甚至垃圾的知识,大大浪费了学生大脑的“内存”。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僵化的体制对创新知识有很大的抵制作用;二是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极大的缺陷。
  4、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大规模误人子弟。近两年来,我先后都神户、东京、香港、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考察完一些大学及中学教育后,有这样一个切身感悟:一个优秀的学校,无论从教育理念还是校园都没有围墙,与现实社会是相通相融的,是面向市场、面向全社会开放的;而中国多数大学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封闭管理和运行,而最最误人子弟的是师资力量的“弱化内循环”。怎么来理解这一现象呢?
  在我接触到的当今许多国际知名大学,总有现实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优秀人士,会流进大学从事一线教学工作,而且主要是实战策略及优秀案例的教学;他们不仅有来自政界退下来的名流,也有大型财团的管理层;他们可能没有博士学位、没有很好的外国语言水准,但是,他们知道传授给学生怎样的知识。
  比如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院系,都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很丰富的教授和讲师;而且这些实战型人士进入大学后,会给那些搞纯理性的、数理性的教授,提供良好的富有创意的思想和理念。
  而中国的绝大多数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院派权威教授及弟子们”的封闭血环:不同门派、不同山头的教授们,把好的晋升、海外留学等机会,都给了自己的弟子,弟子的弟子一直占据着高校的优势地盘和好的饭碗,他们不用、也不敢面对市场和社会,只能缩守在学校内。因此,很多教授及其弟子不敢面对现实社会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见底,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我们能够看到的情景是这样的:没有体验过一天企业管理的人在讲授现代企业管理教程;没有当过一天记者编辑的人在讲授新闻采编;没有一天体制内公务员经历的人在讲授行政管理;没有当过一天律师、法官的人在讲授司法体制改革,没有丝毫财政金融工作体验的讲授财税改革,等等。
  正因为如此,导致大学培养出的好学生都是一代代“呆子”学生,并留校作为嫡系弟子培养,而不好的学生都是进入社会,重新在实践中开始自己的学习、奋斗经历。总之一句话,没有尝过大枣的人在告诉你大枣是什么味道。
  5、教育资源配置严重扭曲。大家都知道,中国现行教育体制及办学模式,导致教育的资本投入、师资力量、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在各个层面、不同地域的差异很大,“教育资源分享不公”已经衍生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我到西部一些地方考察时发现,全县几十万人中,稍有钱的家庭,都送孩子到县城上学,而且在县城买房或租房,而贫穷的孩子只能守候在条件越来越差的乡村学校;更有钱有地位的家庭,则送孩子到省城去上学。这是因为教育资源倒挂现象很严重,越是偏远地区、越是乡村,教育资源配置就越差,即便是在一个中心城市里的公立学校中,优势教育资源也往往配置在少数学校。
  教育资源配置严重扭曲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公办教育系统,因为各地经济条件及文化底蕴不同而差异较大;二是公立主导的教育体制,导致民办学校缺乏政府及社会支持,特别是民办学校师资匮乏且不稳定;三是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的不良循环,导致优秀师资扎推在好学校。虽然进几年来,中央政府及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但是,由于传统的办学思想及僵化的教育体制并未被打破,导致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严重滞后。
  那么,中国教育改革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在目前局势下,如何运筹面向未来的振兴国家教育的战略及改革举措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未必成熟的个人意见。
  第一、中国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弱化教育部资源配置功能和大大消弱教育部及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权力开始。政府的教育部门不应该从事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人事管理工作,其核心职能定位只能是:依法依规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组织服务,并依照相关法律督导全社会教育工作。所有公立大学、中学和小学,均实施理事会制度,校长由理事会聘任。理事会由教师代表、政府代表和学生家长代表、法律界代表、教育专家等组成.
第二、划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社会及市场界限,并实施不同形式的政府财政支持政策。在中国现阶段教育如此落后的情况下,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潜力,在基础设施、经费补贴、教学创新与研究等方面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第三、取消所有学校的行政级别和校长任命机制,实行面向社会的、独立自主的聘任机制,拒绝任何形式的权力干预教育事业的现象。使人性化、文明化、自然化的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成为中国社会教育事业开速发展的常态机制。
  第四、创新并透明化理各级财政教育经费的预算及支出。使全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够看到花费在教育事业上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效的,从而彻底清除形形色色的教育腐败现象。
  第五、尽快制定真正切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千万家庭真切诉求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大国教育发展战略”。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0:57:38 | 只看该作者
听郑立平老师报告有感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 高冬梅
    有幸听到郑立平老师的报告,深有感触。周六的上午,郑立平老师在我校大讲堂,一讲就是三个多小时,一气下来,没有休息,他用自己的质朴、诚恳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老师。而我也在前面,一直聆听完郑立平老师的讲座,不曾离开过座椅。当听到职业与人生时,听来有些触动与震撼。郑老师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职业就如同爱人,若每天多爱一点,就不会有职业倦怠,就不会有每天茫然而无规划的人生。是啊,如果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自然永远也不会有成就感与创新的喜悦。想想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样子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上晚自习,疲惫不堪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去教学。体力上都已感觉透支,而精神上也亦疲惫不堪。忙忙碌碌,只是在穷于应付一件件的分内的事,而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即使偶有所思,也仅仅是有所思而已,没有形成小结性的文字付诸笔端。
    真的应该好好规划人生,否则等到退休只有“悔之晚矣”的感叹!
    我想,当务之急是好好用心的去读几本或最起码一本经典,把自己的情绪调动起来,提升自己的境界,拥有宽阔的胸襟,无论从做人做事方面都不断完善自己。
    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我不是没有过牢骚和抱怨,但是我想我们都是正常的人,我们不是神仙,我们也有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包括抱怨、唠叨,这是一种发泄的方式,抱怨过了、牢骚完了,该做的工作我还是会不折不扣地完成。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地积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用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尽快地投入到应该做的事情中。
    郑老师说成长分为相对成长和绝对成长,相对成长是别人赋予的、可以随时被拿走的,而绝对成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毋庸置疑,要想真正地成长就要追求绝对成长。在郑老师所提到的专业成长和自我信心这两方面,我在专业成长这一方面非常欠缺、亟待充电。
    最根本的原因是态度。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态度很端正,今天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发现自己的思想存在很多的问题:惰性、三分钟热度、计划不如变化快、借口、理由、琐事、娱乐……这些都是我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我找到了它们,就要用理想、信念、决心、行动把这些绊脚石一一踢走。学生让我不断成长。既然是一名教师,我就担负着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既然要教育孩子,我就要具备教育孩子的资本,既然要具备教育孩子的资本,我就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所以是学生让我要不断地成长。
    教育离不开学生,而我从毕业至今,已教过近三届学生了,在这三届学生中,我与我的学生们建立了解深厚的感情,是学生给了我快乐。和学生们在一起,自己感到年轻了许多,忙碌的工作中学生们给了我很多快乐。在这七年的教学中,更从郑立平老师的报中,感悟到反思应大于苦干。我平时做的多、思考的少,动手的多、动脑的少,结果就像一头牛一样埋着头不停地工作,却没有多少进步。没有反思,我就看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没有反思,我就看不到工作的成效;没有反思,我就看不到自己和别人存在的差距。看看我的教学案例,也是教案多、感悟多、反思少。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进步得这么慢,原因就在于自己反思得太少。合作应大于独行。这一点一直很有体会,就拿平时的备课说吧,集体备课的效果就是好,既节省了大家的时间,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不管做任何事情,合作都很重要,这一点我们高三语文办公室一直做得很好。关键要大于整体。任何事情都有其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我们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关键是要抓好课堂,在素质提高上关键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能力发展上关键是要多读书,积极参与教科研。行动要大于思想。这个不等式用得好。其实,自己常常会想我要怎样做,我要做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了很多,但是都没有付诸行动,或者坚持不下来,于是思想就成了空想。只行动,不思考的是蠢人;只思考,不行动的是做梦;先思考,后行动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我就要成为“先思考、再行动”的人。
    郑立平老师的报告,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这些启示我记录下来,更要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用行动去实践。感谢郑立平老师的精彩报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1:50:45 | 只看该作者
听郑立平老师讲座所感
韩素静
      511日,郑立平老师在林州做班主任成长讲座。对郑兄,多的是佩服,更多的是欣赏,欣赏他的儒雅,欣赏他的睿智,欣赏他的大气,欣赏他的超凡脱俗。知道他来林州,理所当然要前往。林州焦兵书老师也极度热情,再三短信联系,可公交车不凑巧,于是,一场舒缓有趣的相遇就变成了一场急匆匆的行程。我到时,郑老师还未到;他到了,简单休息,就开讲;他讲完,天色已晚,我又匆匆返程。
    尽管有遗憾,没有留下来深入交谈,但,三个小时的讲座中,自己已经收获了很多,快点消化消化吧。
一、几个有趣的比喻
1.工作好比婚姻
郑老师把工作比作是婚姻。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大胆的比喻。是啊,储蓄了精力就在单位工作,累了就回家休整。也就是说,工作是白天的婚姻,婚姻是闲暇时的工作。工作和婚姻是生命的重要支撑,是我们赖以生存、直立行走的两条腿,缺了哪个都不行。可对于婚姻,有几人是称心满意的呢?恋爱时,浪漫异常,可结了婚,油盐柴米酱醋茶的日子的浸泡下,浪漫和温情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时,你才发现,身边的那个男人或女人,就是恋爱时的帅哥或美女吗?不不,他的鼾声怎么那么大?她的口水怎么那么多?他的袜子怎么那么臭?她的衣领怎么那么黑?他的口齿怎么那么木讷?她的头皮屑怎么那么多?等等等等,对着他或她酣睡的模样,听着他的鼾声,看着她的口水,你是否恨你以前瞎了眼睛?你是否怀疑过去的时光?你是否会怀疑地想:这就是要跟他牵手一生的人吗?不不不不,这太可怕了太可怕了,那一刻,多少人萌生过离婚的念头。
但,婚姻意味着责任,说离就能离吗?不,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有,是自己能享用的吗?既然这样,那么,还是用包容的心态换个角度欣赏他吧;要不,尽可能地改变他,让他变得干净起来、可爱起来、有趣起来,是啊,既然离开会有撕裂般的疼,那为什么不选择改变呢?
改变看法,改变角度,婚姻,会呈现出另一张面孔。对待工作,不也这样吗?改变态度,改变做法,工作,也会呈现出另一番场景。
多份耐心,多份爱,多份担当,多份责任感,多份积极的思考;少点埋怨,少点牢骚,少点跟别人的比较,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婚姻其实很美好,工作,不也是这样吗?
2.班级好比自己的土地
郑老师把班级比作是一块可以自由耕种的土地。这句话,触到了我内心深处。是啊,班级,不就是一片等你耕耘、任你耕耘的沃土吗?那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啊,那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啊,正瞪着他们好奇的眼睛任由你带领着畅游这个世界,那几十个有着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的生命,将由你带领着驰骋,他们的心田里,你可以随意地播种,你可以种植上善良,也可以种植上美好;可以种植上坚韧,也可以种植上宽容……是啊,在孩子的心田里撒下一片种子,看着他朝向你引领的方向行进,这,该是何等的一种幸福啊?
想着这些,想着曾经的过往,那一刻,心里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带一个班级?
3.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讲座中,郑老师让大家猜了一个谜,猜猜这是一种什么动物。这是一种动物,总等着被别人安排,总等着被别人利用,总等着被任务驱赶,总等着被别人鞭策,这种动物是什么?其实,当郑老师说出谜面的时候,我就知道,这种动物就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是啊,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多人,他们来到世上,似乎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总等着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总忙着应付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问题,因了,他显得那么忙碌,因了忙碌,他显得那么焦躁,而焦躁又加重了他的忙碌…… 于是,恶性循环出现了……
人生的快乐源于创造,没有创造只有被动完成任务的人生从何处而来快乐呢?
4.教师就是一颗星
郑老师说,每个人都是一颗星,质量越大,吸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吸引力越小。是的,当我们埋怨我们不被重视的时候,我们考虑自身的质量了吗?我们考虑充实自己了吗?我们让自己变得厚重起来了吗?有这样一个故事:把沙子洒在沙堆里,你几乎不能再找到;可是,把金子洒到沙堆里,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原因也很简单:你是否和周围的不一样。是啊,如果我们能成为一颗太阳,谁还能说感受不到我们给万物带来的温暖?那时候,我们还需要别人的证明我们给别人带来的温暖吗?
丰富自己,让自己的内心强大,强大到你足可以蔑视所有不屑的目光时,你便自然而然拥有了较大的质量……
5.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
教师善于给学生做规划,规划学生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整个中学阶段的求学走向,帮助一批又一批孩子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规划,但教师自己呢?他很少考虑自己,从来不考虑五年后、十年后的自己要比现在的自己多点什么,当然,这里要除了年龄和皱纹。我们为别人考虑了一生,而往往忽略了自己。郑老师这样质疑:对对于帮助别人成长的人,是否成了别人成长的榜样?于发展别人的人,是否成了别人发展的榜样?
是啊,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呢?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把别人当成自己一样啊!
不仅从思想看法上进行了引领,让教师清楚地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救世主,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外,更多的时间,郑老师谈了班主任工作艺术。现列举几个印象较深的方面。
二、高妙的工作艺术
1、凡事要找根本,千万不能治标不治本——从学生抽烟行为谈起
郑老师讲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校长向郑老师诉苦,说学校里很多孩子在抽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他采用了严厉的方法——一旦发现绝不姑息,坚决开除。但是,这种方法实施以来,抽烟现象并没有减少,于是,校长询问郑老师,这该怎么办?
这到底该怎么办呢?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人想到的是该怎么制止这种现象,而郑老师没有给出高明的方法,而是继续询问:学生为什么抽烟?校长摇头不知,其实,学生抽烟的原因不难找到:要么生活枯燥,要么压力过大。为了缓解压力,为了填充空虚,孩子们才开始抽烟了,青春是一片沃土,不长庄稼必长杂草。既然找到了病因,就应该能有治疗疾病的方子。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一个提醒,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急于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先寻找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只有寻根,才能治本
2.班主任工作要打破常规——家长会可以这样开
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年一个轮回,或者几年一个轮回,周而复始。孩子尽管是新孩子,但,班主任不能一直使用陈旧的工作方法,否则,怎么品尝到创新的快乐?班主任要善于打破常规,让陈旧的工作更换成崭新的内容。例如,年复一年的家长会到底应该怎么开?只是读读学生考试名次、对学生点评一番就结束了吗?这种鉴定性家长会能起到指导性建议吗?家长开完会后有什么收效?既然这样,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
是啊,家长会必须一成不变吗?换个形式又何妨啊?是否可以开成孩子、家长的交流讨论会?是否可以开成孩子的才艺展示会?是否可以开成孩子的成长记录会?是否可以开成家长的经验交流会?是否可以开成针对某个问题的研讨会……如果每次的家长会都不是老师一言堂,那么,是否给孩子和家长所起的指导作用更大些呢?
在组织任何一个活动之前,一定要想想: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这个方法能够给别人带来什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代替它?多问几个这样的为什么,肯定就会有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的工作肯定会慢慢走到一个新的高度!
3、班级工作要有文化引领
班级工作要有文化引领,要变简单的形式为隆重的仪式。形式仪式,一字之差,内涵却有极大的区别。在孩子的成长中,要有几次重要的仪式,让这些仪式铭刻在他们的记忆里,渗透进他们的骨髓中,让这些仪式在他们的生命中深深地镌刻上一笔。为做到这点,教师要有开展仪式的意识,让仪式活动启迪学生的人生,让瞬间凝聚成永恒。例如,班委会成立时,就可以给班委会成员隆重地颁发聘书;家长会时,可以给受表扬的孩子以及家长隆重地颁奖;孩子过生日时,可以寻找她成长的足迹等等……相信,一场场仪式,能让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蜕变,引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
4、要有累积素材库的意识
其实,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个教师都应有这种意识。要善于积累各种故事、各种成功的或者失败的案例、各种格言等。很多时候,教师枯燥单调的说教可能引起的只是反感,而一个故事,给学生的可能就是启迪。这让我想到了南通二甲的凌宗伟校长,他每天积累一个故事,已经到了一千四百多篇,这种积累,点点滴滴,都是智慧,一件事,做上五年,必有成效。
5、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
学生是班级的希望,更是家庭希望。教师,一定要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让家长了解到班级教育的特点,让家长为班级出谋划策,例如,可以请不同的家长开报告会,可以评选诸如最关心孩子的家长最具书香味道的家长最勤快的家长”“最会放手的家长等不同的荣誉,并颁发获奖证书……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家长参与活动,了解班级,看到孩子的成长,更能帮助家长自己的成长。
两个半小时,郑老师娓娓道来,欣赏他的这种风格,智者般、师长般、兄长般……六点活动结束,结束后,考虑孩子一人在家,于是便匆匆离开。尽管焦兵书老师极力挽留去看看红旗渠,但也只有戏谑地回答:红旗渠会一直都在,可郑老师今天的课过了就不再有,今天来主要听郑老师的课的,红旗渠,以后有机会再去……
十二点出发,到晚上八点半到家,八个半小时,收获极大。人生,本来就是是消磨时光的一个过程,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消磨,这种方式,我喜欢,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1:51:52 | 只看该作者
郑立平老师——反思成就自我
来自寿光世纪中学的郑立平主要针对班主任成长谈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他在长达五个小时的报告中为我们重点讲述了班主任工作和专业化成长要思考好八个问题,处理好七个关系,紧抓住四个关键,落实好六大工程。
报告一开始,他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我们与教育工作的关系:无论是先结婚后恋爱,还是先恋爱后结婚,但既然已经结了婚。那么就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赶紧离,越早越好,免得自己受煎熬,况且现在社会提倡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二是好好爱,越深越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对方是个丑八怪,可你偏爱那个憨傻样,爱就爱他个死去活来。
郑老师对我们应该思考的八个问题分析的比较实在比较深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条就是:你是为谁工作的?为学校、为校长而工作,还是为自我、为兴趣而工作?经过与大家交流之后,郑老师得出了以下结论: 让工作成为自己喜欢的事情, 为兴趣而工作,是人生幸福之源!观点之新,境界之高,使我们为之一震。
    由此可见,郑老师是一个博学睿智善于思考的人,将近五个小时坐在主席台滔滔不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真让人佩服。他针对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工作,结合一些现成案例,为我们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形势和学生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为我们下一步进行科学管理班级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1:5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14 11:55 编辑

用博爱与智慧点燃梦想
——听郑立平老师报告有感
今天上午,山东省十佳创新班主任郑立平老师为全区老师们做了一场题为《做个快乐幸福的班主任》的专题报告。郑老师始终热情洋溢地为老师们演讲,时而引经据典,时而妙语连珠,时而讲述典型案例,让在座的老师们深深为之折服。
郑老师说“幸福就是一种沉醉的状态,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享受的时候又有多久呢,更多的是身体的疲惫,管理的倦怠。聆听报告,豁然开朗,梳理如下:
一、用博爱接纳学生
郑老师说“人的成长中,如果遇到一个好老师,是非常幸运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班主任,那更是一生的福气!” 如果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那岂不是民族的福气!
作为一名教师,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努力爱上教育,爱上学生。心中拥有快乐,才能给学生传递快乐。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人,生活才会向他绽放笑脸!
这一切取决于良好的心态——快乐感受,快乐承受。作为教师,我们确实平凡,但往往只有平凡的人才能感受生活中的不平凡。没有人给我们鲜花,但每日里却有学生生动灿烂的笑脸相伴;没有人给我们掌声,但每日里却有学生尊敬崇拜的目光相随。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我们把这份职业当作一种事业融入自己生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看每一名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像无数的星辰在闪耀。只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看一看孩子,用宽容的心胸来包容孩子,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如惠宗禅师养兰花一样,“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养兰花的”,作为教师,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当教师的,所以,让我们的心中种上一株快乐的兰花,让我们的心中种上一株幸福的兰花吧!
有一句话说的好:“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所以说我们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是自己给的,不是别人给的。
二、用智慧启迪学生
对教师来说,推动其事业发展的有两个轮子,一个是“情感”,一个是“思考”。
郑老师说:“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不能只用身去忙,更要用心去忙。因为班级管理的艺术,更多的体现在调整、谋划、经营。所以,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这里的“理”就是思考,就是有目的的学习,有深度的写作,有计划的创新。其实,学习、写作和创新等都是思考的不同外显形式。实践的困惑、学习的感悟、成长的足迹、方法的创新、措施的完善等等,都需要我们梳理与反思。“管”,好比是低头苦走,而“理”,就是抬头看路。”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做的大部分只是“管”,而很少“理”,有时也因方法不合适“理”得不顺,“理”得不通,甚至“理”不下去。以前总觉得自己对工作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多干苦干,就可以了。其实,智慧方法更重要。因为敬业与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敬业的核心是爱,专业的核心是科学、智慧。正如郑老师所说“没有智慧的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要想拥有智慧,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其实,每一位教师初上教坛,都充满了激情与梦想,也都曾不甘平庸,但很多人却在自己的工作中逐渐倦怠,没有目标,懒于读书,思想变得消极和麻木,行动变得迟缓和敷衍;而那些名师从不这样,他们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始终处于“行动”之中,坚守着自己的思想追求,坚守着对事业和学生的真爱,始终如一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迈进。
“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我们立足平凡却不能甘于平庸,用博爱与智慧点燃梦想,做一名快乐幸福的教师!
一弥阳光博爱智慧点燃梦想郑立平老师报告有感 教师发展博爱智慧点燃梦想郑立平老师报告有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1:5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14 12:02 编辑

           听郑立平老师报告有感(放飞倾城)
     昨天,听了心语团队四位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大。特别是郑立平老师精彩的对话聊天式的报告,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他的很多观点都是站在人生的最高处说出来的,又是从做人的根本出发的,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可能讲的这么透彻,这么深入人心,这么幽默而又富有哲理性。
     记不清听过多少场报告了,开始时像海绵一样贪婪的吸吮着,记录、整理、总结、实践。后来自己也经常外出做报告,于是对一些报告有了自己的思考,然后走入了误区,每听报告总会想:他这些做法是真实的吗?他这样作报告是为了渲染气氛吗?等等,于是记起一个导演说的,他从不看电影,因为他看电影不是享受,而是在看人家怎么拍的,哪个地方拍的不合适等等。但是郑老师的报告像一剂良药,让我感到耳目一新。
     来不及细细品味郑老师的每一句话,但是能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还不能从整体上理解郑老师的观点,只能零零碎碎整理一下:
一、教育之路是我们生命旅程中的一次体验,时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匆匆走过,或疲惫不堪或苦恼困惑,那么这一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要搞研究,科研就是在有风景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创新就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种出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
二、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学生是花,老师也是一朵花。我们要相信,要欣赏,要坚信花会开。也许花朵开的有早有晚,有大有小,牡丹很美,月季也很美,只要开放,就是美丽的。
三、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感场,营造一个文化场,而不是偏爱哪一个孩子,对一个孩子的偏爱就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我们不能改变一个孩子,我们只能让他自己改变。让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
四、“忙”这个字就是“心”“死”了,只要心不死,就不会感到忙,只要是快乐的,充满激情的,工作就是幸福的。我们一般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都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所以,既然嫁给了(娶了)教育,就热爱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为了学校,更是为了自己能身心愉悦的度过一生。
五、教师忙碌而平庸的因素:
1、被动等待是现在许多教师工作无情的重要根源。
只有把自己发动起来,主动思考和学习,才能对这份工作有激情有感情,才能让自己被赏识。有两头牛,一头主动干活,一头被打着撵着才干活。教学就是自己的舞台,班级就是我们的自留地,我们要在交了公粮之外还有余粮才能生活的更好。被动的交公粮,只能痛苦倦怠。不要等着被别人安排,自己开动自己的列车。
2、反应过度是导致许多教师工作无趣的重要根源。
我们应该关注大的方向,关注大问题,不要因为一些小细节大发雷霆。教学以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原则,而不是针对哪个不认真的孩子絮絮叨叨。我们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他还是个小孩子,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是欣赏玫瑰花的花朵,而不是欣赏它的刺,追着刺不放,只能让自己受伤。国家宪法都对小孩子犯罪网开一面,我们遇到的那些小事相对于犯罪来说,就不重要了。两个孩子打架,过一会就又搂搂抱抱了,小学阶段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游戏解决。
3、主次不分,是导致许多教师工作无闲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的事情太多,千头绪万条线,但是认真分析一下,我们觉得很忙乱。不是因为忙而乱,而是因为乱才忙。我们好好的梳理,规划。我们的工作有三类,一类是事务性工作,第二类是协调性工作,第三类是决策性工作。事务性工作就是零碎的鸡毛蒜皮的工作,比如维护课堂秩序等等。协调性就是氛围的营造和与人的沟通。决策性工作就是长期的规划,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教一个班一年或三年我能通过什么方法养成孩子们怎样的好习惯等等。多阅读,多调查,多研究,多思考。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是你的人文素养。事务性工作是封闭的,协调性工作是开放的,决策性工作是前瞻的。
4、推卸责任是许多教师工作无效的主要原因。
我们往往一出现问题就责怪学生,成绩差了乖学生。其实自己才是责任的承担者,我们的课堂是高效的吗,我们的作业是合理的吗。有些孩子在课堂上好动,有四种途径,一是以静制动,制止他;一种是以动制动,让他动的有价值;一种是全体带动,让小组活动带动他有序活动;最重要的一种是自己改动,因为我们的课堂不吸引学生他才动,所以改变我们自己更重要。
5、盲目攀比是许多教师工作无乐的主要原因。
楚兰生于森林,不以无人而芬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世界是美好的。你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就挣扎在地狱;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就享乐在天堂。做最好的自己,是对学生最好的引领,也是对学校最大的贡献。
6、急功近利是导致许多教师工作无果的基本祸患。
教育有三个分支,一是智育,让人变的聪明;二是德育,让人品德高尚;三是心育,让心灵健康。三个中,最重要的是心育。让学生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直接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心育是基础,我们往往关注学生的表面行为,而忽略了学生的内心需求。你给学生打个错号和在错号下面写上一句鼓励的话就是不一样的结果。
7、机械单调是导致许多教师工作无得的主要原因。
品牌的百分之九十是文化,经营的百分之九十是人心;资源的百分之九十是整合,矛盾的百分之九十是误会;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是习惯,教育的百分之九十是内省;管理的百分之九十是激励,荣誉的百分之九十是口碑。教育教学高度的决定因素有:教育观,学生观,价值观,人生观。经验加思考等于教师成长。
郑老师的教育人生“八五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模仿与创新阶段):定位;
  第二个五年计划(创新与徘徊阶段):立足;
  第三个五年计划(徘徊与突破阶段):出色;
  第四个五年计划(突破与成熟阶段):成功;
  第五个五年计划(成熟与升华阶段):拓展;
  第六个五年计划(升华与充实阶段):充实;
  第七个五年计划(充实与超越阶段):新生;
  第八个五年计划(超越与沉醉阶段):完美。
8、内心迷茫是许多教师工作无福的主要原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永恒的通行证,爱有三个层次:爱人,爱业,爱己。我们要从疵境到稳境,然后突破人生第一高原期就是倦怠感走到醇境,再突破人生第二个高原期自负感到觉境,然后突破人生第三个高原期孤独感到化境。我们要敢于对学生说:给我一年,我能幸福你一生。
郑老师用《论工作》中的几句话结束了这次报告: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
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
    听郑老师的报告,如同在炎热的夏季喝进一杯冰凉的泉水清爽怡人,没有理论,也不高深,就像一股细流缓缓流动,他用一颗博大的胸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教师,也用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形成了强大的磁力场,我想,这不仅是教育人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所有人要奋斗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06:37 | 只看该作者
听李镇西报告有感
dzfcxl
    今天,我有幸听了李镇西老师关于《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的报告。说实话这是自己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虽然早闻李老师的大名,但以往听别人谈到的大多是他对学生的那片爱心。心想天下所有老师的爱心都是一样的,无非是关心学生的冷暖,聆听学生的心事,解决学生的问题,这些自己都能做到。但当今天自己真正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仔仔细细的听完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却汗颜了,平时自己口口声声的说爱学生,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滥用权威,跟李镇西老师的爱学生比起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爱心。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在他的爱心教育里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
   首先最让我佩服的一点,是他和学生之间的那份民主的师生关系。李镇西老师也对他所说的民主做出了解释:就是平等和尊重。谈到爱学生,恐怕很多人都不屑一顾,觉得做到这点有何难,但是又有几个班主任能与学生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去爱学生呢?我们大部分的教师的爱心都带着许多专制的色彩。比如像李镇西老师提到的教训学生、体罚学生、拖堂等表现,我们在做这时候虽然冠上了爱学生为学生好的名义,但我们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的人来看待。李镇西老师提到他的爱心教育有八个特征: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平等、法制、宽容、妥协、激发创造,这八个特征值得我们好好的去解读。李镇西老师的很多做法都让我很感动。他和学生订的一些班规,连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规范了进去,很多人可能觉得他是在自讨苦吃,但是他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和学生站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并且在他违反了自己所订的规矩后也没有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而是甘愿接受惩罚,还不允许学生的帮忙。他的这种以身作则的做法,的确给学生上了一节很好的民主启蒙课,学生也会慢慢的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相信当他们走出校门的时候一定会平等的对待他人,不卑不亢的做事。
   其次,我觉得李镇西老师在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上也做的非常有艺术性。我们很多当了班主任的老师每天觉得琐事缠身,手忙脚乱,即便这样班里还是老出意外。但李镇西老师的工作却非常有条理,即使他外出学习不能亲自监控在班里,他的班级也是每天在按部就班的运作,从不会因为他的缺席而乱成一团。这就在于李镇西老师充分发挥了班集体的作用,把集体作为班主任教育的一种工具,真正把班主任解放出来。他主张班级要法制管理,于是和学生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我们很多班主任无视学生的主体精神自己定班规,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做的效果一点也不好,学生不买账。李镇西老师的班规是和学生讨论着制定,并且涵盖了方方面面,而且非常具体,让学生一看就知道该怎么操作。这样的班规又有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有制度也得有惩罚措施,李镇西老师的惩罚措施不是简简单单的罚抄课文或打学生,而是分为精神惩罚和行为上的惩罚两种,这样的惩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爱学生的一面。李镇西老师的班规还有弹性,规定了一些底线,这样更加增强了班规的可行性。
   最后令我佩服的是李镇西老师笔耕不辍的精神。李镇西老师是名师,经常外出做报告,还担任班主任,按说他应该是够忙的了,但是他还每天坚持阅读、写作,这点不得不令我们佩服。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工作忙没时间做这些必做的事情呢?要想成为专家并不难,难的是要坚持阅读、反思,写作。当我们真正感觉到这些是我们工作的需要,是我们提高自身的需要,我们也一定要坚持下来。
   特别喜欢李镇西老师说的一句话,我也把这句话作为这篇观后感的结尾: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要在自己的工作中融入我们的教育艺术,让我们的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幸福一生,真正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09:42 | 只看该作者
听李镇西老师班主任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7月20日有幸参加李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报告会。李老师幽默的语言及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断赢得听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我被那一个个充满爱心的故事感染着,深深为那些充满智慧的教学行为而折服,此时的我才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老师”。
 “幸福”离不开责任。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如果只会教书,那充其量也只能称得上教书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老师的责任更在于育人,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这里我们还要辨析的是“育人”不只是注重那些尖子生,把他们培养得如何如何优秀,而是指老师要关注所有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健全的人格,使全体学生都要有所发展。反观我们现在身边的教学,应试教育仍然存在。为了提高升学率,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忽视了对后进生的教育和培养,更确切点说是忽视了对后进生的真正的关注。表面工作做了很多,但却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没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得到发展,获得进步。
“幸福”需要爱心。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情如一家人的情感。如果说责任是源自于老师的职责,那么爱心除了是老师这一职业的要求之外,更多的则是个人的品质表现。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有一颗爱心。这种爱心应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最纯真质朴的爱,即把所有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而去教育的爱。只有具备这种爱心,才会“蹲下身子”跟学生交流,只有拥有这种爱心,才会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急着去质问去批评去妄加评定,而是心平气和地先去了解情况,再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
“幸福”需要智慧。只有责任心和爱心还不能成就一个幸福的老师。很多责任心强又富有爱心的老师因为方法不当,而适得其反。不仅得不到学生的理解,使得师生关系不合,更谈不上学生能够接受教育,产生什么教育效果了。而智慧型老师更能准确把握教育契机,不浪费、不错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机会,而且智慧型老师更能巧妙地开展教育,使一个有计划的教育行为变成一个无痕迹的教育过程,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幸福”更需要一颗平常心。这种平常心是能摆脱所有名与利的羁绊,能“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平和心态。记得李老师说过:优不优秀是别人的评价,而幸不幸福是自己的感觉。很多老师守不住心灵的宁静,功利心重,所以总觉得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因而报怨不断。这样不仅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更感觉不到做教师的幸福和快乐。唯愿我能像李老师那样,以一颗责任心加之爱心加之平常心,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智慧的幸福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11:31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集安市中小学名师高级研究心得体会(李镇西报告会)
               心愿
     2011年7月20日在市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沈阳,参加《班主任》杂志社主办的班主任培训。7月21日我们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做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
   李镇西老师是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博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感动四川年度人物。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是听他的报告感觉他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虽然有那么多的光环照耀着他,但是他却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为了让坐在后面的老师能够看到他,他不惜站着讲了一天;会场内的空调坏了,工作人员给他拿的风扇也不自己享受特权,让它旋转,把凉爽送给更多的人。从小事可窥见一斑。李老师不仅在用语言教育指导着我们,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说话。
在听报告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一次次的起伏澎湃,一次次的眼泪欲冲出眼眶。我想其他的老师也和我一样,心灵受着震撼。做为一名教师,他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幸福,快乐!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不仅仅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对他的人格塑造和品质的培养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与学生心心相印,彼此依恋!这也正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情——这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在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一直是我比较纠结的问题。我对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喜爱。经常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兄弟姐妹,夸奖他们的长处,欣赏他们的优点,担忧他们的不足。有时不是为了做什么,经常是有感而发。有时会想,会不会他们感觉我与他们太没有距离,就缺少了班主任的威严而不“怕”我了。所以,也要注意在相处的过程中把握好度,做到严爱有加,公平公正。学生是很理解老师的一片心意的。听着李老师的报告,心里不时的产生一阵阵共鸣。我当然做的与李老师比起来是微乎其微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学生的爱。我也是幸福老师中的一员。
   印象最深的就是李老师对教育契机的捕捉,敏锐而又准确。同时也擅于引导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把每一次的突发事件都当做是教育契机。早恋、失窃······那么多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在他的眼里都是教育的素材。真是佩服李老师的聪明和睿智,同时也是一个那么有心,有情,有义的好老师。李老师说:“教育比清查更重要,但是这个教育一定要自然,而且震撼人心。让教育也充满浪漫的气息。”当然,追求教育的浪漫,不只是为了寓教于乐,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是一种教育境界。是师生双方生命的和谐共振与交相辉映。
   无论听什么样的报告,都不会教给你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管理和教育自己班级的学生。这需要自己真正用心的琢磨与思考。针对自己班级的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症下药。我们要把怎样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们未来的记忆?我在深深的思考着······感谢教育局领导和进修学校的领导给了我们一次深入学习与思考的机会,也许我们还不够优秀。但是我们会不断的努力,像李老师学习,像其他优秀的老师学习,像身边的老师学习。让自己的教育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多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14:17 | 只看该作者
做一个真爱学生的班主任
----听李镇西老师报告心得体会
远安县河口乡中小学 杨传民
2013年7月20日,远安县教育局组织全县各中小学中层干部到宜昌参加了《2013年暑期全国优秀班主任高峰论坛》,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说实话李镇西这个名字对我来并不陌生,我经常光临李老师的博客,欣赏他的博文,他的朴素,真诚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自己第一次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是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平时自己口口声声的说爱学生,听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后才明白那只不过是自己在一厢情愿的滥用权威,跟李镇西老师的爱学生比起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
   李镇西老师的这个班主任之所以做的非常成功,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爱心。教育不是简简单单的爱,在他的爱心教育里充满了艺术,充满了智慧。因此我特别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听得专心,记得认真,想把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教育思想与方法融进自己的头脑里,指导自己的今后的教育工作。

   报告中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李老师的教育之爱,用他的爱心谱写着教育的诗篇。他不仅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教育自己的女儿,也用这样的信念教育学生和学校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深深的感染别人,作为做人的信念。在这样的理念熏染下,让学生的一举一动处处体现出替别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给他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拥有一生的幸福。这是李老师学生给她的来信片段:我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的第一分钟,就在这节课,这一分钟,您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写在了黑板上。我像接到圣旨一样把它工整地写在了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高二、高三,我的语文书封二的空白处都是同样的一句话,甚至大一的教材上也是。后来,我不再傻傻地写,因为这句话已经深深地存在于我的心里,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一直努力着想要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着。同时李老师也是用这句话诠释着自己,让孩子们因他的爱心而感到快乐;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作为一名中学的班主任,关心学生的冷暖,解决学生的问题,甚至经常地窝在教室里给学困生补习知识,这样做就是爱学生吗?听了李老师的报告,我体会到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一、爱,是一种依恋,师生之间的依恋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的依恋之情,就是教育修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阿莫纳什维利。
有了感情做基础,教育才能有效的进行。

   二、爱,是一种理解。用儿童的眼光看待问题,看待世界。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每次看到不写作业的孩子,我就会很生气,一顿批评。自己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们为什么不写作业,不知道孩子们心里的真实想法,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还何谈理解?李老师在报告中指导我们要做有童心的教育者: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三、爱,是一种尊重。教育之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爱,核心是尊重与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思想、个性、差异、人权、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如果我们在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感,那么,这好比是我们一方面热心播撒师生感情的种子,一方面又在粗暴摧残师生感情的幼芽。尊重是底线,你可以不爱你的学生,但必须尊重。

   四、爱,是一种责任。教育,就是教会学生爱——懂得爱,并传递爱!让学生学会从平凡生活中感受爱。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的问题上。第一,相信孩子:点燃上进的欲望。第二,随时约束:和孩子们进行谈心。第三,班级温暖。让他感到每一个人都像亲人一样,关爱他。第四,集体帮助。结合大家的力量鼓励他。第五,维护尊严。充分的相信他,创造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第六,及时表扬。第七,建立感情。教师要做到心里明知道这个学生考不上大学,可依然爱他,不放弃对他的教育,这种爱超越了功利。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进行教育,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真爱,同时也是教育的真智慧。

   李镇西老师为什么能运用智慧爱学生?这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爱和忠诚,他把自己的职业不仅仅视为教书,而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他的民主教育思想:自由、平等、宽容、妥协和创新精神,还有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都是我今后要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这次聆听李镇西老师的每一个故事、每一种教育思想,都能让我不停地思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们亲近信赖的朋友,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用真心和学生交往,放弃“权威”,走近学生,师生的心儿才能贴得更近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爱学生的班主任,让我们的学生因我们的存在而幸福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16:20 | 只看该作者
心得体会
5月12日至5月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兰州举办的“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通过这两天的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他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二、班主任的幸福-——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缀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他讲了一个案例:在八五班有个学生叫王宁,他自从一进校开始就一直稳居我班的最后一名,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不起任何作用。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真的令人头痛,但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给我们班的学生说过55歌人永远是一家,绝对不能让其中的一个掉队。于是我投入满腔的热情,关怀他的生活,又从周围的同学身上做文章,然给大家诚心诚意的帮助他,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他终于有所好转,虽然他现在的学习任然在后一百名,但相对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四)宽容心。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流于简单化,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五)耐心。李镇西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正是抓住了学生易于反弹的心里而采取的措施。李老师的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写信上,无论是开学初的第一封信还是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书信,都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少有的耐心。正是因为这种耐心,李老师才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班主任才当的得心应手。
三、班主任的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一)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培养学生干部,班主任首先应具备崭新而科学的“学生干部观”。优秀的学生干部无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但又不仅仅是助手。他们既在工作上给班主任以有力的配合,又作为代表全体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我们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使自己图个轻松,而是为未来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
1、轮流班干部制度的实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正常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鼓励每个同学树立起自信,尤其注意那些内向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还以“假如我是班干部”为题,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以后的“班干部轮流制”奠定了基础。确定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即一要有责任心,二要学习上不拖后腿三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样的要求下经过全班民主选举选出了班长,并由班长组阁,形成班干部队伍。周期为一月。并且按照学号有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大小事务,值日班干部每天要完成“值班日记”的填写:上课哪个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哪个同学上自习说话;哪些同学做了好事等。李老师每天要检查“值班日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现今他们班已经完成班级日记三大本。三是积极扶持 增强自律。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当好班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华在自主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在每位班干部上任前,李老师都单独找他谈话,交代注意事项,教给工作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每个同学在值周的这几天,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安排好班级的大小事务,管理好班级同学的行为规范,如要求同学上课遵守纪律,下课不追逐打闹,不说粗话、脏话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律和律他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加强信念理想教育。 班级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计划、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努力的结果。班级建设目标规定了班级建设的任务,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依据,是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鼓舞学生建设班集体的力量源泉。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教育不仅目标明确,而且突出人格引导,在“学做人”上下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些尝试,无论是在班会课还是在平时我都注重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我经常以“学习做人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来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我从细节入手,从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从与老师同学的相处等方面教会了学生做人。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李镇西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教育中各种力量的利用和协调,依靠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他在班级工作中,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班级教育的主人。李镇西老师相信学生,把班级里的事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这是一条班级教育的根本原则。李镇西老师讲究用法治代替人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也就是所谓的民主治班。并以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如何治理班级。
(三)、走进学生心灵。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班级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镇西老师强调说,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温暖他们的心。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李镇西老师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老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始终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了解太少,我与学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老师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讲座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
总之在听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讲座后,我收益颇多,不仅解决了我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困惑也给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
5月13日的早上,我聆听了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班主任潘玉婷老师主讲的题为《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分组结对优化班级管理》的报告。
报告内容有生动教育小故事,有感人的教育细节,班主任工作具体经验,更有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教育哲理,报告内容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们的教育智慧带给参会人员无数的启迪,博得听众阵阵热烈掌声。本次报告有三大亮点:(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潘老师的报告内容以班主任工作实践为主,呈现大量实例、生动故事、感人的教育细节、教育哲理,与听众一起分享,我得到一次很好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的指导,深刻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间接体验到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和愉悦感,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方法策略。(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潘玉婷老师从事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21年,潘老师的报告主题是如何做好分组结对优化班级管理,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报告内容从基本理念到具体行动策略,再到操作措施。听众教师们获得了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也获得了教育科研的经验,学会了用科研视角去提炼班主任工作经验,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提升自我。潘老师从事初中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她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经历,培养自己孩子经历,培养学生经历,引导学生家长正面教育培养孩子经历等方面,激情演讲了一个个感人事例,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句句富有哲理的教育名言,如:每个人可以活出精彩,做一位平凡人,不要苛求自己做完美的人,因为那是镜中花,水中月。演示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师生及家长活动情境。潘老师深有感触的说:“把自己喜欢的并且乐在其中的事情当成使命来做,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教师敬业既让自己受益,让自己的孩子受益,更让自己的学生受益,我们只有敬业才能优秀,才能卓越。”我从她的话语中获得了对教育教学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认识理解。(三)主题鲜明,富有启发。潘老师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需要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遵循教育规律,需要不断学习,用心用智慧去做教育事业,才能达到敬业乐业得境界,才能获得快乐人生。
    5月13日下午,我聆听了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班主任孙明槐老师主讲的《我这样带毕业班》的报告。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自主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副班主任管理制”,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做班主任要有耐心、信任、鼓励、细心、包容、坚韧。
这次报告会,名师展示了教育的智慧风采,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收获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经验。我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深刻领悟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做理性、智慧、才艺型的班主任。对待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去做好每一件事。教育无小事,这需要班主任用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的心。名师们的“用真情培育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感染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的“以情育情”教育风格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榜样。我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时刻向前辈学习,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并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实践学习,对我们而言,那是一种幸运。有名师为伴,以敬业乐业为境界,教学相长,定会享受到幸福快乐的教育人生。最后我想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报告“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1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李镇西讲座”工作总结

我校集中收看了“李镇西教育思想报告会”,李镇西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哲学博士,语文特级教师,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十大优秀青年、成都市十大教育明星等称号。通过这四次培训,我感触特别深,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来为班级管理刻画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下面就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一、学习的总体印象——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在这次讲座中,有一段话对我的感触很深。“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我觉得做好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
李镇西老师提出的“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其实做好一个班主任很简单,就是做最好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就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事情。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做一个富有灵魂的班主任!”这是李镇西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学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人比人,气死人’,因为你比的人,处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尖,当然越比越觉得自己无能。但是,请别忘了,虽然也许你永远成不了‘家’,但通过努力,你却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你。”这些话是李镇西老师写给学生的,也是他写给他自己的。“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怎么才能高高兴兴呢?我就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这样孩子们也越来越爱你了。他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早恋、作弊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
二、班主任的幸福-——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
李镇西老师说“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和责任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缀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 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他讲了一个案例:在八五班有个学生叫王宁,他自从一进校开始就一直稳居我班的最后一名,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不起任何作用。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真的令人头痛,但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给我们班的学生说过55歌人永远是一家,绝对不能让其中的一个掉队。于是我投入满腔的热情,关怀他的生活,又从周围的同学身上做文章,然给大家诚心诚意的帮助他,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他终于有所好转,虽然他现在的学习任然在后一百名,但相对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四)宽容心。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学生的时候流于简单化,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五)耐心。李镇西老师给我的深刻启示还有一点就是:他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转化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一个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正是抓住了学生易于反弹的心里而采取的措施。李老师的耐心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写信上,无论是开学初的第一封信还是平时与学生交流的书信,都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少有的耐心。正是因为这种耐心,李老师才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他的班主任才当的得心应手。
三、班主任的责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一)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培养学生干部,班主任首先应具备崭新而科学的“学生干部观”。优秀的学生干部无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但又不仅仅是助手。他们既在工作上给班主任以有力的配合,又作为代表全体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我们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使自己图个轻松,而是为未来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
1、轮流班干部制度的实行。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长处得到展示,这种正常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鼓励每个同学树立起自信,尤其注意那些内向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还以“假如我是班干部”为题,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为以后的“班干部轮流制”奠定了基础。确定选拔班干部的标准即一要有责任心,二要学习上不拖后腿三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样的要求下经过全班民主选举选出了班长,并由班长组阁,形成班干部队伍。周期为一月。并且按照学号有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大小事务,值日班干部每天要完成“值班日记”的填写:上课哪个同学没有认真听讲;哪个同学上自习说话;哪些同学做了好事等。李老师每天要检查“值班日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现今他们班已经完成班级日记三大本。三是积极扶持 增强自律。为了调动每位同学当好班干部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才华在自主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在每位班干部上任前,李老师都单独找他谈话,交代注意事项,教给工作方法。在他的指导下,每个同学在值周的这几天,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安排好班级的大小事务,管理好班级同学的行为规范,如要求同学上课遵守纪律,下课不追逐打闹,不说粗话、脏话等。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律和律他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2、加强信念理想教育。 班级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计划、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努力的结果。班级建设目标规定了班级建设的任务,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依据,是班级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鼓舞学生建设班集体的力量源泉。李镇西老师的班级教育不仅目标明确,而且突出人格引导,在“学做人”上下功夫。在这一点上我也有些尝试,无论是在班会课还是在平时我都注重对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我经常以“学习做人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来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我从细节入手,从言谈举止,从待人接物,从与老师同学的相处等方面教会了学生做人。
(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李镇西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教育中各种力量的利用和协调,依靠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他在班级工作中,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班级教育的主人。李镇西老师相信学生,把班级里的事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做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把教师的权威转化为集体的权威。这是一条班级教育的根本原则。李镇西老师讲究用法治代替人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也就是所谓的民主治班。并以鲜活的实例告诉我们如何治理班级。
(三)、走进学生心灵。能否走进学生的心灵,是班级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李镇西老师强调说,不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要走进学生心灵,班主任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的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温暖他们的心。李镇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李镇西老师善于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非功利谈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心,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李镇西老师与学生心心相印、心心相通,为了解学生打开了通道,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在这一点上我始终走不进学生的心灵,这可能是由于我对学生的了解太少,我与学生除了学习上的事情之外从不探讨其他的事情,从李镇西老师的《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讲座中,我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后我将加以改正。
总之在听了李镇西老师的《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讲座后,我收益颇多,不仅解决了我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困惑也给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指明了方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22:3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不是管理
——读王晓春老师《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学习心得
曾经也认为学生的所有问题,都是管理问题,有效的管理、有效的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基本都能够解决学生在学校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成功、学生出现问题,总以为是自己管理不到位、不得法,学习成绩上不去,也总是先考虑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是不是有欠缺,工作积极性是不是还不够等等。学习了王晓春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很有启发,他看问题的角度、深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好多问题的分析让我们豁然开朗,开阔了思路,解决了好多困惑。
在【案例7】《我怕踏进教室》这篇文章中,一个工作二年的新教师,到一个新组合的班级任班主任,从开始时的很有信心,到最后害怕进教室。他自己反思总结认为:首先认为自己年轻缺乏经验,方法不当;其次认为学生问题;最后认为学校管理制度有问题。这位老师应该说很有反省精神,看问题也比较客观,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也是我们常见的,也可能有的老师强调后二点而不反思第一点。
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开始思考,从“自觉”这个词的定义开始说起。“自觉”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控制”,老师家长从小开始什么都管到了,学生习惯受控制了,也就无所谓自觉和自觉性培养了。宽松的环境才能够培养出自觉性,过分严格的管理是培养不出自觉性的。从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的严格管理,让学生麻木了、呆滞了,好像是听话、自觉了,但实际是在封闭环境下、没有反抗能力时才有用,一旦学生打开眼界、翅膀硬了,家长、老师的威力又不足以控制他,没有自觉自控能力的他就放纵失控了。王晓春老师说,这是前任老师、再前任的初中、小学老师埋的定时炸弹,在高中老师脚下的爆炸,越是后面的老师越倒霉,因为前面的管卡压手段已经用到了尽头,到后面实在是怕出事不敢管了,现在的教育是欺小怕大。
小学生考试要求都是九十五分以上,初中各科都及格就不错了,到高中的要求是上课能坐住不出事就行。一些家长不也是以我小孩小学时考试都能一百分来指责我们老师吗?哪知我们接手的是前面压缩得很厉害了的气球,我们再也压不下去了。
王晓春老师指出这是社会问题、制度问题后,也提供了应对方法。首先是宽松,稳住大局,慢慢做工作,至少高中了应该比较明白道理,自制力应该也有一些,先找容易的做,差生工作慢慢做,不要指望强攻最难的作为突破口,王晓春老师说“他们中的有些人,要真正成人,非要将来到社会上去碰钉子不可”,我认为这是婉转的说法,这些人应该就是以后刺社会的钉子,我们是无能为力了的;其次是不要四面出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段时间重点抓某个问题,初步解决后最抓下一个,效果较好又有成就感。最后是,纪律一定要严格执行,对严重违纪的,思想工作要做,但不能不了了之,该执行纪律严肃处理的一定要处理,否则会“没有王法”,会走向另一极端越来越乱。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说:“教育科学是一门指导和启发的科学,是引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科学,是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的科学,是研究师生如何交流的科学” 。“教育的本质不是管理,而是帮助和交流;越是纯粹的教育,管理色彩越淡”。“迷信管理、以管理压倒教育甚至代替教育,是教育界司空见惯的工作思路,危害很大”。而我们现在教育管理大多是为管理而管理,师生交流帮助很少,因为老师也是疲于工作,用于交流帮助时间很少,除非用到八小时之外的时间,这就是现在负责任的、工作有成绩的老师很忙很累的原因。
王晓春老师在书中说:“在现在的学校制度下,没有管理是不行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什么类型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么地方,哪里应该严,哪里应该宽,哪里必须管,哪里不必多管。千万不要迷信“管”字,迷信管理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帮助他学会自己管住自己(培养主体性、自觉性),最可靠的办法不是使他立刻让我满意,而是让他自己确实有所成长”。“教育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真实的自我教育,就是纯粹的管理主义,就是形式主义。这种管理是在破坏学生的自觉性,因为管得越严,自觉性越没有用武之地,渐渐地,人就会变成两面派”。说得很好,但要面对从小就没有自觉自制能力、而已经自大自满的学生,且教育这些学生是否有效又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真的很难,难到已经超越学校的能力范围了。作为教师,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尽自己的责任、做好本职工作,至于结果,真的不必太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23:29 | 只看该作者
读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有感
最近读了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书中对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常见的教育问题学生的错误思路,正确思路,以及几种典型的问题学生的教育进行的阐述。  
首先,对问题学生的界定,王老师是这样认为的: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即是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一般都不只一个方面有问题。  
而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是指:一级问题生的问题班主任就可以解决。二级问题生需要教给“校园专家”处理。三级问题生是问题最为严重的,学校也解决不了,那就要交给社区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去教育。  
书中对我们的教育中教师对问题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做了阐述,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1、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2、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3、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4、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5、思维缺乏逻辑性。6、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7、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8、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9、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10、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仔细想来,这九条错误思路,在我的身上至少也存在了六七条。  
书中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正确的思路:1、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2、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3、不搞“态度挂帅”。4、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5、了解情况时,观察法与心理测验法双管齐下。6、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7、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8、确诊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初步结论合乎逻辑,经得起推敲和质疑。9、确诊时,要首先考虑问题在谁身上,以免某人得病,他人吃药。10、确诊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这十条措施我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重点,那就是:第一,遇事要冷处理,不能火上浇油。第二,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我重点阅读了:有纪律问题的问题学生和学习问题的问题学生。读完此书,感受颇多,因身处园区,因身处教育改革的前沿,所以对于问题学生的教育问题显得尤为棘手,多少次被这些问题学生困扰而夜不能寐。当我阅读了这本书,似乎在迷茫与困顿中依稀找到了一点方向,也许并不能立马解决手头的问题,但至少我能够开始用头脑思考,渐渐产生了了解这些学生的兴趣,当我主动地靠近学生,我发现学生也在渐渐地靠近我,当一个对我从不开口说话的学生,终于愿意对我讲话,终于愿意和我交流想法,终于愿意用他的小眼睛看我的时候,我终于体会到了教师这一份职业的魅力与挑战。教育并不是万能的,对于问题生的教育,很多时候学校的力量也是微薄的,然而,我想尽管是微薄的,作为教师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唯有用方法,用技巧,用心,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学生,来敲开学生心灵的大门。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一中 曹翠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14-8-14 12:2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14 12:28 编辑

         问题学生诊断手册
      王晓春
  一个人如果老是碰壁,缺乏小的成功的体验,最终很难取得大的成功。
为什么那么多老师发生了职业倦怠?因为碰壁太多。
为什么有些老师见了学生就高兴,有的退休了还在迷恋教育?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他碰壁较少,成功较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原因可能很多,但是他们智慧的差别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我从教十九年,前十年是混、抵触、厌倦、怵头,认为自己的个性绝对不适合当老师;中间七年是苦苦探索,不得要领;最近两年尤其是今年一月十日向王晓春老师讨教以来,精神状态明显变化,工作也有起色。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日益复杂的学生,许多老办法不允许用,或者用也不灵了,教师如果不与时俱进,碰壁的机会是很多的。
问题学生的三级处理
    可以把问题学生分成三级。一级问题生的问题班主任就可以解决。二级问题生需要交给“校园专家”处理。校园专家是经过专门培训的人,每所学校至少应该有一个这样的专家。三级问题生是最严重的,学校也解决不了,那就交给社区工作者、心理医生、公安机关,或者教育系统专办的特殊类型学校(不光是工读学校)去教育。
    班主任工作是有边际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不能要求他们去做他们不大内行的事情。现在教育界流行一个口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就等于宣布教师万能,教育万能。其实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有对付不了的学生。所以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提法。勉强这样要求教师,其结果是使他们耗费大量精力去办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而本来能够做的事情却没有精力去做,两头都没弄好。这不明智。再说,一味要求保护问题、生的权利,实际上侵犯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权利,因为问题生往往会捣乱,影响他人学习。
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分层把关。
    但是,我们总是希望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第一层。------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班主任都是教育专家,但是我们却希望专家型的班主任多起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班主任的素质决定我们民族的未来的素质。所以我主张对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既然他们在师范学校并没有学到处理问题学生的专业本领,那就应该补课。
    对教育、教师的作用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教育万能论也是错误的,二者都走了极端,对教育、教师害处很大。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根据,是根本原因,外因是必要条件(绝对不是充分条件)。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来说,遗传是内因,教育是外因。我相信小孩从小在狼群中生活会变成狼孩,我也相信狼无论在人群中生活多久,受教育多好,也变不成人。至于学生,孔子说因材施教,加德纳说多元智能,是有道理的。在一定时间内,或许有资格宣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这毕竟不是一种常态。不可能在全国推广的。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管学生的冲动
你会发现,许多教师遇到问题没有研究的愿望,他们感兴趣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管”。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的心情我不问,你的感受我不想知道,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熟悉的一套办法,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作“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代替教育”。按这种思路,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我给老师讲课,发现递条子提问问的老师几乎全都问“怎么办”,很少有问“为什么”的。比如有个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就问“怎么办”。不知道不听讲的具体原因,怎么能知道对策?在这种老师的心目中,好象凡是不听讲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解决似的。实在太缺乏分析了。
三、 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象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每当教师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只会埋怨学生不接受他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可是你拿学生的同一个问题(例如不完成作业)去问教师,你会发现他们的归因很简单,而且说法差不多一致。既然原因这样简单,教育方式当然也就不需要因人而异了。所以“因材施教”不过说说而已,具体的教育行为,只是程咬金的三斧子,对谁都是一样的砍法。如果教师不学会遇事提出多种假设和科学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永远会是简单化、一般化的。
五、思维缺乏逻辑性
我经常和教师讨论问题。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很多人把教育论文当文学作品来写,抒情压倒分析,读完了激情燃烧,但是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至于文章思路漂移象侃大山的,偷换论题的,偷换概念的,前后矛盾的,不知所云的,也都很常见。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于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教师高举“爱”的旗帜,高唱“爱”的颂歌的背后,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招。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教师工作方法如此简单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常常非常主观,非常自我中心;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感觉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情绪上来了,连是非和前因后果都不分,只强调态度。你提出不同意见就是不尊重我,你敢顶嘴就什么理由都没有了,即使你说的是事实,我也不理。这种时候,教师不但失去了民主作风,而且完全失去了起码的科学态度,成了情绪型的不可理喻的人。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或许一时可以把学生压下去,但是学生肯定不服,教师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
七、只会责备别人,不想反思自我
教师中埋怨成风。埋怨体制,埋怨领导,埋怨家长,埋怨学生。当然,很多埋怨都事出有因,而且有一定道理,但是教师往往只会埋怨他人,不反思自我,于是埋怨就顶多能起点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教师本人的能力无法得到切实提高,工作还会继续碰钉子,于是更增加了埋怨的理由,形成恶性循环。--------人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不能“知彼”,没有反思精神就无法“知己”,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当然只能打败仗。而埋怨,也可以看成是对打败仗的推卸责任和自我辩解。
  九、惩罚不见效的时候,有转而迷信“爱”
   当所有这些硬办法都不解决问题的时候,许多老师就又转而采用软的一手,那就是“爱”。-------可惜这种办法只对少数问题学生起作用。问题学生各有各的问题,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如果爱能解决一切问题,孩子应该更听家长的话呀,事实上完全不是如此。可见,对于教育,爱只是一个必要和重要的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没有爱不行,光有爱也不行。
十、学校管不好,不切实际地寄希望于家长
想用家长管住孩子的办法,太天真了。--------如果教师明知道请家长来没有用,就不要请。请来无非是告状,告状之后无非是家长回家把孩子打一顿,这只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仇恨,增加以后工作的困难。不要希望问题学生家长能给教师多大帮助,更不要幻想教师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家长解决。家长有那个水平,孩子是不会成为问题生的。
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可以不理家长,有些必须通知家长的事情,是要告诉他们的;需要他们配合的事情,是可以和他们商量的;指导他们少犯一些错误,对学校教育是很有利的。我的意思只是说,教育问题学生,教师必须把基点放在自己身上,对家长既不要埋怨,也不要抱不切实际的希望。
问题学生诊疗的正确思路
一、遇到问题,先稳住事态
经验告诉我们,对待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一急噪,就容易把事情弄僵,陷入被动。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问题生也多是不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他们冲动起来,可以忘乎所以,老师若跟他们对着干,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有失身份。所以对问题学生进行诊疗,前提是教师要冷静。一般说来,问题学生发生的问题,大都不适合“热处理”,要先放一放,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处理不迟。问题学生往往是咄咄逼人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学会一些体面地下台阶的招数,以便随时撤出“战斗”,让对方的怒气“再而衰,三而竭”,然后再教育他们。只有应变能力很强、威信很高的教师,才可以考虑对问题学生采用“强攻”和“速战速决”的办法,其他老师最好暂时“撤退”,等待时机“反攻”。
二、不急于作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解决问题生的问题,当然总要分个是非,但是不可以从分清是非入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对错,而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搞清他的思路,我才有可能下次在适当的地方切断他的错误思路,避免他重犯错误。这才是诊疗和治疗。作是非判断是很容易的,一般不需要专业能力。谁不知道打架、骂人不对?教师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就应该少在判断是非上唠唠叨叨,而应该在诊疗上下工夫。
三、不搞态度挂帅
问题生闯祸的时候,常常顶撞询问或干预的老师,态度很没礼貌,有时近于蛮横。老师出于自尊或碍于面子,就可能怒火万丈,不顾一切地要压倒问题生的气焰,打掉他的恶劣态度。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弄不好会转移教师的注意力,从此教师就不可能冷静地调查和分析问题了,教师的身份就会蜕变成学生的吵架对手。不得已,只好由第三方(政教处或校长)出面解决。我把教师的这种思路称之为“态度挂帅”。所以,问题学生出了问题,即使他态度不好,我主张也不要急于“打态度”,要先调查事实。你会发现,当你平静地向他询问事实经过的时候,他的恶劣态度就会很快降温,当然,你不要用“审问”的口气,而要用“询问”的口气。事实澄清了,是非分清了,学生只好承认错误。经验告诉我们,他承认错误之后,顺水推舟再让他向老师道歉,就很容易了;学生正在气头上你让他道歉,则如逆水行舟。学生道歉之后,如果教师确有不当言行,侮辱了学生人格,也要向学生道歉。在这一点上,大家是平等的。
四、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
问题生出了问题,教师的第一反应太重要了,这第一反应决定了教师后来行动的方向。
我主张教师遇到问题生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最好象科学家见到不明飞行物的照片一样,怀着好奇心问道:“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反应导向冷静,导向询问和研究,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教师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 - 我发现,当我冷静地把他当作一个研究对象的时候,我的反感和厌恶立刻就减轻了,因为你不大可能讨厌你希望了解的东西。好奇心能冲淡厌恶。认知欲望越强烈,态度就越冷静。科学家就是如此。
  光有第一个“为什么”是不够的,后面要紧跟着一连串的“为什么”,要不停地追问。             没有“为什么”就没有研究,没有接连不断的“为什么”,就不会有真正的研究成果。
  经常有年轻的老师“求救”、“求助”某个问题或某个问题学生的处理办法。也有的老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只是感到困惑、震惊,急于知道解决办法,没有独立地思考问题的原因。
一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有三步: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而现实中往往有人连“是什么”都表述不清、不全,不想问“为什么”,只望高人指点 “怎么办”。遗憾的是这样的高人不曾见。
个案研究有三个要素:
1、锁定问题表现形式。解决“怎么样”。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调查、访问等渠道,掌握尽量详尽而关键的材料,明确问题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好比医生用望闻问切、透视拍片等手段确定病症。
2、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为什么”。这里用得着胡适提出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分析方法。多提出几种假设,然后不断地反驳这些假设,推敲这些假设,要不停地追问“为什么”,力求找到问题出现的真正原因。这好比医生分析病因。这一步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需要有社会阅历做支持。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不断丰富自己。
3、探索问题解决的对策。解决“怎么办”。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有些甚至是严重对立的,他们之间会有争论。这很正常,中西医、三教、诸子至今在争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要在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好比医生开处方。
实际工作中总有一些老师能轻松愉快地干好许多事情,也有一些老师干较少的事情却觉得疲劳心烦。这里可能就有一个思路问题、方法问题。
五、了解情况时,观察法与心理测量法双管齐下
其实学生性格的最真实的表现,往往在非正式场合看得更清楚,在同龄人中看得更清楚,在游戏中看得更清楚,而后一种观察角度一般是教师所缺乏的。-------采用观察法,要特别注意学生在非正式场合的表现,还要注意通过学生了解学生。------观察之外,也可以适当搞点心理测验。我常用的心理测试方法是:小学生用画图法,中学生用词语联想法,中小学生都可以用早期记忆回忆法和释梦法。 画图,词语联想,早期记忆回忆,释梦,这些检测方法操作起来都很简单,难的是解读。解读这些材料,不但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而且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时还要询问学生本人。
六、横向、纵向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我发现相当多的教师遇到事情没有把它展开来调查研究的习惯和方法,他们只有现成的几种应对方法,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上去,不能解决问题,就瞪眼没有办法了。我们把这种情况叫作“没思路”。没思路比没办法更可怕,因为前者决定后者。所以,要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思维训练,重新培养教师的思考习惯和能力,帮他们找到思考的门径。
七、确诊前,要提出多种假设
问题生经常发生的问题有多种,每一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有多种。一位优秀教师必须做到:一发生问题,他脑子里就象打开一个电脑文件一样,会弹出有关这个问题的多种可能原因,一条一条摆在那里。有了这样一个参照文件,教师就可以把眼前的学生和这个文件上的描述一一比对,如果发现有吻合之处,该生可能就属于这一类学生,那么自然就可以初步诊断了。
教师应该估计多种可能,而不是只从道德角度,认定一种可能。看问题,光有道德视角是不够的,还要有科学视角。要做多种假设,才能少犯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