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美惠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 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16:51 | 只看该作者
家长用手机拍的一组特殊教育学校的照片,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地上摆的是老师们用泡沫包装材料制成的练习平衡用的道具。




用纸箱做成的滑梯



小朋友开始还有些胆怯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21:18 | 只看该作者

在老师的帮助下练习平衡


滑车。那一排大球用来缓冲


一个班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几乎是1:2








老师带孩子们玩儿水





温馨一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26:44 | 只看该作者

学生们在制作陶器



手工教室。学生们在做针线活


用织布机织布


用织的布做的兜子


学生做的皮制手工艺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31:48 | 只看该作者

木工教室



做游戏

学习数字的概念


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可以申请住宿,锻炼自理、自立能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3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28 编辑

                           日本幼儿教育的启示

                                  高振千
    日本幼儿园不论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他们的课室都极为简朴,用包包锻炼幼儿的条理性,接送时小孩拿包大人空手,用脱穿衣服锻炼小孩独立生活能力,冬天穿短裤锻炼毅力,0岁参加运动会,女孩子踢足球,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为过节做手工艺品……针对这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难怪有人惊叹日本的幼儿教育。(8月27日新华网)
     日本是经济和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幼儿园设施的简朴令人叹为观止,找不到现代化的设备和琳琅满目的高档玩具。除了一架钢琴、一台电视机和一台手提式的收录机,是显得稍微“高级”一点,看不到一点“豪华”和“现代化”的影子。至于幼儿的玩具,则是一些硬纸皮、大小各异的包装箱、报纸、尼龙绳、木或竹制筷子、还有大量的图书,任由孩子堆砌、涂鸦、剪贴、玩弄,只见幼儿乐在其中。完全没有数学、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日本简朴的幼儿园与其先进发达的经济、科技社会似乎形成强烈的反差,却正是日本教育者刻意为之的结果: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因地制宜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节俭观念和创新精神,让孩子受益终生。
     日本幼儿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行为。日本家长接送孩子一般不帮孩子拿东西,不怕孩子拿不动,不怕累坏孩子,站在一旁看着孩子脱穿衣服,从不伸手帮忙。正是家长这种常此以往的彻底放手,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良好生活习惯。
     日本幼儿教育从小磨练孩子的强健体质。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0岁的宝宝就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从小就锻炼孩子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培养集体荣誉感,长大了之后也会有坚强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女孩子成天练习足球,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练出体力和勇气。
    相比之下,在以上这些方面,国内的幼儿教育不得不非常汗颜:园内硬件越来排场、豪华,应有尽有、一应俱全,教育也越来越“小学化”。孩子的生活习惯却越来越差,在家里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骄”二气十足;家长是“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看在眼里怕丢了”,孩子的体质也就越来越差,弱不禁风。“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样一来,还真“输在了起跑线上”。
     日本的幼儿教育还确实令人反思和值得借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3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21 编辑

                (转贴)儿子在日本上幼儿园,教育方法令中国人深思

(以下是这个妈妈的文章,对中国的幼儿园教育很有启发啊……)

前些天,为了记录田田的成长,我写了一篇《在日本幼稚园最后的运动会》,从网友的评论中看出大家感触很多,这使我想到,日本这个近邻还是有我们很多值得了解的地方。

本来来日本以前,田田已经在北京上过一年幼儿园,可以说,对于幼儿园我们并不陌生,但是日本的幼儿园,有些事儿还是让我目瞪口呆,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1. 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我们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向我们说明,要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

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我真是彻底崩溃了!搞不懂为什么日本人要弄出这么多复杂的名堂出来。

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
经过两年,我们都对此已经驾轻就熟了,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我常想,京都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孩子肩背手拿着。

这是很震动我的一个场景: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其他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上面所说的那些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都由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田田空手,我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田田妈,Tina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问家里的情形了,看我还在想,老师就说了“比方说上学时拿包吧。。。”这就是委婉的提醒。从此就只好让田田自己拿了。

等开家长恳谈会时,我和大家说“在中国幼儿园,习惯家长拿东西”。这回轮到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了,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

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



3. 反复脱换的行头

田田的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开学时老师要求拿一组换的衣服,在我们看来,那自然是防备孩子玩耍时弄脏备用的,然而,并不是。只要孩子们中午睡了午觉,起来必定要重新换一套。够多麻烦。(到田田在外边宿泊一个晚上的时候,光备用的换的衣服就要备好多套,真赶上那个爱新衣的皇帝了。)
刚开始每天早上去送田田,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田田在菊花班的时候,看她实在慢,我就不免代劳。但是不久就发现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帖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4.大冬天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刚去的时候,北京的爷爷奶奶非常担心,说一定要和老师商量一下,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这个冻。这个.。。,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起码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没法子,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
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

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我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我是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5. 0岁参加运动会

刚到幼儿园,就看见很多老师怀里都抱着个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几个月大吧,一问,是0岁。

田田幼儿园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田田曾经是菊花,然后变成百合,现在已经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风范的紫罗兰了。而0岁的小宝宝,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汉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来就来源于汉字),很是形象。

这些0岁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看这些0岁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6. 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田田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说实话,刚来日本时,田田的表现真是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田田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田田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最后一个不算,下来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7. 完全混班教育

在中国时,我们参观过几次田田的幼儿园,都是各班在各班上课,到了日本就不同:

在9:30之前,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孩子们的成长感特别明显。

比方前些天田田年长组最后的发表会上,表演完太鼓之后,他们说了一番话,让所有的家长落泪:

“今天的发表会真高兴,低年组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这是我们最后的发表会了,到了小学校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我们的朋友和幼儿园。”


8. 教育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笑”和“感谢”

在这个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

问教什么,答案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

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还教什么?——“教学会说谢谢”

总之,这里强调的和国内是非常不同。但是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发现田田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在中国,成年人还在时刻被提醒: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9. 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看看我的日历上标出的做便当的日子,就是田田他们远足的日子,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

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
总之,结论是:日本的幼儿园生命在于活动!



10. 中国人都不过的节日——日本幼儿园过

这也是让我狠狠吃惊的地方,像上面说的,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几位知道?)、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

孩子回来说,今天老师问我这些节日在中国怎么过,我说:不知道。惭愧啊,妈妈也不知道。
乞巧节的手工-竹子上的心愿帖、牛郎织女、西瓜


11. 老师的能量

日本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开始我是颇为怀疑的,大约把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错了。然而,可真是看轻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就这一位老师,30个孩子的作品展,30个孩子从无到有的打鼓本领(非常专业啊),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30个孩子的生日,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有条不紊,像模像样。

像去年发表会排的是《不来梅的音乐会》,日本的活动向来是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个人当中,4只母鸡,3只猫,5只狗,2头驴子,几个小偷,老师要分别带领孩子们做好服装、道具和布景(全部废物利用)、配好音乐、编好剧目,排练一个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师每天还是轻轻松松的表情,50多岁的人了啊。佩服!


12. 佛教的影响

京都大概是日本寺庙最多的城市,整个城市有一种晨钟暮鼓的氛围,田田的幼儿园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受一次教诲,园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佛诞日、涅pan日都有活动。
最近孩子们马上要毕业了,昨天就去了西本愿寺向佛许了愿,田田还代表班级给佛献了花。我问许了什么愿,她说:永远信任佛,永远对别人怀有感谢的心,永远认真倾听别人的话。

我再补充一点吧,有一次和一个日本朋友吃饭,当他听到中国的小学生按成绩排名且此排名不光当众公布而且老师要批评成绩不好的学生包括其家长的时候,吃惊得张大嘴,继而问:“为什么?”。

我一时语塞,不知从何做答,我只想,这差距太大太大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4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20 编辑

                             日本幼儿园的特色教育

     日本,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日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3、会开动脑筋学习;
  4、有动手能力;
  5、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6、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4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20 编辑

                         日本幼儿园推崇严酷教育 孩子可被扇耳光


     在少子化的日本,人们并没有对孩子更娇惯,甚至不少家长认同更加严厉的教育方式。一家名叫太阳保育园的幼儿园通过让孩子们冬季裸露上身、光着脚丫在雪地里行走、奔跑这样极端的方式强健其体魄,锻炼其意志。
  太阳保育园的创始人叫平井谦次,上中学时患上心脏病,少穿衣服,冷水浴、瑜伽等做法让心脏病得到很好治疗。太阳保育园入园条件是:理解裸体、裸足教育,除了感冒、哮喘、38度高烧之外,身体不适也不能休息。此外还要求家长同意对孩子体罚等。每个送孩子入园的家长必须写保证书,同意幼儿园的教学方针。进入该幼儿园的孩子,如果年龄在3岁以下,要求冬天只能穿半袖,必须不穿袜子和鞋,即使在外面玩耍时也不能穿鞋。4月份开始就必须参加游泳课。而对于4到6岁的孩子要求更为严格。无论冬夏,吃完午饭后必须冷水浇身,然后换上泳装去外面玩耍。即使身体不适也必须坚持冷水浇身。所有的孩子冲冷水浴的时间大约2分钟左右,孩子要边浇冷水边大声数数。浇冷水时是站在大容器中,水会逐渐漫过脚面,冬天的时候如果有孩子受不了冷,中途逃出来,要重新浇冷水。如果孩子还是坚持不下来,那可能会被打耳光,打屁股,或者在外面罚跪1个小时。结果有的孩子反复哭闹,15分钟以上还没有过关,最终失去知觉倒下。这样坚持半年,一般的孩子都具有了相当的抗寒能力和忍耐力。冬季还坚持在结了冰碴儿的游泳池中游泳,甚至到大海中进行游泳比赛等,习惯了便会其乐无穷。太阳保育园在饮食上非常注重营养平衡。为孩子提供糙米、蔬菜、海草等食品。由于孩子们运动量大,消耗的能量也大,即使是素食也吃得非常香,有利于克服挑食的习惯。该保育园的文化课完全按照文部省的要求教授。同时为让孩子从小修身养性,要求他们每天早上必须按照佛家礼法,坐禅30分钟。此外还要培养音乐素养,学习演奏笛子等乐器。

  太阳保育园严厉的教育方式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认为这是虐待儿童。但是平井出版了多部著作,说明严厉教育的好处,类似的保育园开始增加,并渐渐遍布日本全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14-8-6 08:51:56 | 只看该作者
想请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和日本的差别,
看看日本的幼儿园,了解一下中国的差距吧!
想让中国强,先让自己的孩子比日本孩子强!
想让孩子强,先让自己的教育理念转变!
日本幼儿园12件令中国妈妈目瞪口呆的事
一个中国妈妈在日本的生活记录


         我发这个给大家看的目的,不是因为我在日本,就觉得日本比中国好,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不
足之处。我们中国的孩子现在越来越娇气,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我们现在有很多大学生都是
找不到工作,都是靠父母,吃父母的,要不就是富二代,靠父母在社会上的地位,有了好的工作。
这样的中国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而让中国的孩子变成那么娇气,没有生活能力的就是我们父母。
所以我们应该敲起警钟,不要再走入误区了。培养一个德行兼备的孩子,这最重的担子就落到我们
每个妈妈的身上了,要中国强大,要中国进步,要改变现在的社会,就要从我们身边的孩子开始抓
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14-8-6 09:0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19 编辑

日本小学教育的奇迹
2007-11-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蓝棣之

中日两国在文化传统上有着很多相似和共通的地方,但是,晚近以来,两个国家选择的道路和面临的遭遇有了很大的差别。反映在教育问题上,这种差异也尤为明显。

大家一定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那次中

日学生“夏令营的较量”。那次活动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和讨论,并由此延伸出了一个全民性的社会事件。可见,教育是多么的引人注目和牵动人心。但是,十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状况好像“改善”不大,我们也少有创建性的新观念新模式诞生,教育基本还停留在物质和工具的层面上,教育的精神价值和理性关怀还远未得到鼓励和释放,受教育者的体验和感受还远未得到真正的改变。

       其实我们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教育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它的核心功能首先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为什么受过不同教育的人在生活的各个侧面会存在那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在他们的思想和意识深处刻下了不同的烙印。

中国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是过于功利和短视,一旦人们过分重视分数和考试技能,那就必然会失去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缺少核心价值的教育活动某种程度上会走向教育的反面,因此,中国的每个家庭和受教育者都有过被教育压伤的经历,而且,长此以往,恐怕全社会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日本的情况好像和我们不一样。先从结果来做个反向推论,日本是全球第二经济强国,属发达国家,日本已经诞生了十二位诺奖得主,社会发展的多项指标都居于世界前列。日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教育的功劳。可以说,日本是今天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有一个典型的事情是,中国一些学校经常为考试做弊而劳力伤神,而日本学校的考试基本不监考,甚至最后连分数都由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提供的答案报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差距。


       2002年,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推出了一本叫作《天才是怎样炼成的》的书,作者阴山英男是一家乡村公立小学的校长,他和其他老师一道,反对日本近年时兴的所谓轻松教育的潮流,坚持重视基础教育,采用“读、写、计算”等传统方法。他从未举办任何辅导班,却将很多学生送入了著名的大学,被誉为“日本小学教育的奇迹”。这本书在当年就加印25次,目前已经销售了数百万册,并引发了全民性的关于教育理念的大讨论。2006年10月,阴山英男被任命为安倍首相的咨询机关“教育再生会议”委员。他说他最大的心愿是“让孩子们在毕业若干年后回忆起在学校的生活时至少要有个美好的瞬间”。这句听上去极为普通的话也许藏着所有优秀教师成功的密码。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其实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可能是:教育孩子可以让我们重新做人。日本教育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尽人皆知的《窗边的小豆豆》给了我们很多温暖和安慰,也许,为了“重新做人”,我们还同样能从这本《天才是怎样炼成的》(新世界出版社)书里找到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14-8-6 09:1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18 编辑


                         日本小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松本一博

         日本的小学教育很令人钦佩。 在中国受到过中国教育、在日本受到日本教育的我更有深深的体会。每次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它时,感觉都有不同的发现。

       日本的小学生有几个特征,比如、压力小、课外活动多、作业少、等等,中国是完全跟日本相反的。据说现在的中国小孩由于上学书包很重,大家都让小孩子拿拉车包,听到这时我感觉很惊讶,因为我小时候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今天主要想把日本小学生的特征以及教育方式给大家介绍介绍。

      我弟弟现在在上小学5年级,在观察这五年中,我感觉和我那时相比有些许变化。说不定这也是环境而造成的,但是当你观察日本的小学教育,有时会让你感觉自己的行动说不定都比不上小学生。                              


     日本的小学生一般都是去自己家附近的小学,虽然从小就去私立的小学家庭也有,但还是不多。我家离小学校只要100米,早上8点半才上课,大概5分钟就能到学校的他,每天早上7点50就从家出发了。为什么?因为他们去学校之前有任务。每天要绕300多米,去接周围低年级的学生,把他们带到学校去,这是学校规定的。当然这也是我弟弟经历过的事情。一般都是高年级的学生带队,把低年级的学生夹在中间,最后又是高年级的学生。前几天弟弟由于比平常起来晚了一点,他饭都没吃,7点50分准时跑出去了。我问他;你怎么不吃早饭啊,他说;今天轮他带队,迟到的话会低年级的学生会等他。他跟我说后,马上冲出门外了。我听后,愣了一下!但感觉这教育就是不错。他们为什么要团体行动呢?这是因为学校从小就在培养他们的团体行动,高年级的学生要保护低年级的学生,这也是在培养他们。大家书包上都有一个报警器,如果看到坏人,他们按这个报警器后,周围就有人来救他们。所以这样家长也放心。由于有团体行动,当然也没有小学生迟到,因为他们会知道迟到是要给别人添麻烦的。


       今天早上出门,上车时看见一群戴小黄帽的学生们们蹲在地上,等车。因为蹲下来安全,而且好点名。车来后,蹲在前面的班长站起来把手放在嘴边,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后面的小孩,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我发现在旁边等车的公司职员也都露出了微笑。上车后,车厢里空空的,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坐。因为如果50多个学生一起坐的话,其他的乘客就坐不了了。学校从小就教育他们不管是老人,还是残疾人,只要比他们年纪大的人都要让座。跟他们在一个车厢里待了一段时间,车厢里人慢慢的增多,但是老师不会去说他们,很多小孩之间都在互相警告,比如不要打扰别的客人等。在我观察中,车突然一下刹车,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踩到我放在地上的包,他马上摘下小黄帽,跟我说:“我踩了你的包,实在对不起。”我看到他的表现,真的有点感动。让我觉得有时说不定我们大人都比不上他们。他们在车里互相拉着自己朋友的书包,因为他们够不着扶的东西,所以扶着其他同学的包,站的稳。


      日本的小学主要目的就是教育他们团体行动,周围遇到了困难,大家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同时在这里面也再告诉他们,由于团体行动,一定要遵守规矩,不能迟到。

     今天看到的情景让我深深的反省了自己的一些行动。虽然这样的教育有很多的好处,但是里面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下次有时间再写写负面。总之而言,感觉我们的大人行动有时真的不如小孩子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14-8-6 09:3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16 编辑

           日本小学教育的特点及启示(转贴)
     笔者作为 广西中小学教育管理访日研修考察团中 的一员,赴日本进行了为时14天的培训考 察,对日本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教师的 培训和管理等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切身的 体会,深感日本的小学教育在许多方面可 以给我们以启示。
    一、教育普及及教育立国的传统和现状
    日本一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明治 维新之前,它的民办教育已得到普及。 江户时代(1600—1868 年)的一些私塾, 当时叫“寺子屋”的,是日本现代学校的 来源;教师主要是僧人、武士和医师。当 时,东京儿童的就学率已达70%—80%。 日本现代教育来源于西方,基础教育学 制为小学6 年、初中3 年、高中3 年,其中 小学到初中为九年义务教育。日本很早 就实行了义务教育:1879 年颁布教育令, 开始实行三年以上义务教育;1907 年开 始实行六年制义务教育;1947 年开始实 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到1950 年,日本的九 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99%。2007 年,日本义务教育就学率为99.98%;2009 年,初中升高中比率为97.9%;2008 年,高 中升高校比率为68.18%。2009 年,小学 厌校生的比例为0.32%,中学厌校生的比 例为2.89%;2007 年,高中退学者比例为2.15%。从以上数据看,在日本,只要你 想读书,不会有太大的升学压力。日本 国民教育普及到下层平民的传统从江户 时代一直延续下来,国民受教育的层次 也非常高。在日本近百年的经济腾飞 中,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是重要因 素。
  日本义务教育采用小班制,可确保 教师面对学生的时间,改善教师投入教 育的环境。通常小学的班额是28.4 人, 初中是33.5 人。在教师的配备方面,小 学师生人数比是1∶19.4,初中师生人数 比是1∶15.1。这种情况仍在进一步改善 中。2009 年,日本基础教育的师生比已 经达到了1∶15.96,小学的师生比是1∶ 17.46。我们参观了东京都的一所国际化 小学——港区立笄小学。该校已有四五 个国家的孩子在校就读,学校共有372 名学生、35 名教职工,其中7 名外籍教 师,师生比是1∶10.62。在该校,我们还 亲眼看到两名本土教师正在对两名外籍 学生辅导日语。
   二、提倡教育公平,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日本,教育平等的观念十分普及。首先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配备的均 衡上。日本政府对县市和乡村学校建设 的投入持有平等对待的态度。无论在东 京,还是在镰仓、川崎等地,我们看到的 小学硬件设施基本一致,如功能齐全、设 备先进的教学楼,宽敞平坦的草坪和田 径场等。其次体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上。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 较为充分地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如 果人数超员,家长可以提出异议,所以学 校一般不敢也不会随意增加班级的学生 人数。再次体现在小学教师队伍的均衡 配置上。日本实施教师“定期流动换岗 制”,不存在教师固定于同一所学校干一 辈子的事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 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杜绝了教育资源 分配不公的现象。在日本,小学基本上 不存在“择校”现象。此外,教育公平还 体现在政府对每一个学龄儿童特别是残 疾儿童的关爱和尊重上。政府专门在分 管教育的文部科学省下设分管九年义务 教育的初等中等教育局,该局设有特别 支持教育科,管理残疾儿童的初、中等教 育。残疾儿童在特别支援学校就读,会 得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待遇。1986 年, 日本特别支援班级比例为4.5%;2008 年, 日本特别支援班级比例为9.9%。
   三、注重细节教育,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教育无小事。在东京都港区立笄小 学,我们感觉到,无论是强调互动开放的 课堂教学,还是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 设,甚至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怀备至,都 体现出日本民族特别尊重学生、十分重 视细节的教育传统。
  日本民族十分注重母语教育,并且 规定:只有本土的教师才能给外国孩子 上日语课,为的是保证其发音纯正。在 东京都港区立笄小学,我们亲眼看到,日 本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教外国学生学 日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辅 导。日本也很注重外语教学,立笄小学 每周有两节外语课。我们观摩了一节外 语课,执教的是英国籍教师,有两位日本 籍教师做助手,课堂形式互动开放,小朋 友们学得非常轻松、非常开心。学校的 校园文化建设也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 们看到,在立笄小学教学楼走廊上,有序 地展示着某届毕业生制作的木制面具、 陶瓷手工艺品、旅行习作或者大型表演 活动的照片等。校史室里不仅排列着每 一届校长的照片,还保留着几十年前学 生的成绩单,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 尊重和管理的人性化。在校史室,我们 仍可以看到小学生们亲手搭建的积木小 园区。
  立笄小学的治校理念是“ 一日一 生”,这也是学校的经营方针。“一日一 生”就是告诉老师和孩子们,今天的事情 要今天做完,要珍惜每一天,记住每一 天,每一天都用一生的精力用心去做好 每一件事。为此,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 养成教育。在每一间教室的后面,学生 的书包和衣服都整整齐齐地排放在桌面 上,后墙上挂着全班学生童稚十足的彩 笔画,像是“全家福”。我们参观时正好 是雨天,看到学生们自觉地将雨伞用塑料袋装好后统一摆放,走的时候又自觉地拿走自己的雨伞,非常整洁、有序。卫生间的每个水龙头上,都用小网兜挂着 一小块香皂,提醒小学生注意洗手。可以看出,学校十分注重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方面,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强化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人格
  日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民族文化 的传承,主要体现在重视培养学生对本 民族文化的热爱,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 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培养上。
   日本的中小学对自己的校史都很重 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史室。在东 京都港区立笄小学的校史室里,我们不 仅看到了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变迁,还 看到了他们十分注重传统教育。虽然学 校建设已十分现代化,但校史室里依然 展示着一些古朴、亲切的日本传统民居 ——草屋的模型和炊具模型,还有一个 穿着和服上学的孩童雕塑和一些穿和服 的小公仔,样子活灵活现、童稚可爱。走 廊文化和教室文化建设方面,更让人感 觉到处处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浸润传统 气息。学校经常举办一些具有民族特色 的竞赛活动或运动会。小学生们在家人 的陪伴下幸福地过着自己的传统节日, 如女孩节、男孩节等。立笄小学有一间 称为“和室”的教室,学生可以在这里了 解日本传统的茶道、花道、柔道、和食、和 服等风俗习惯。日本政府还注重对年青 教师进行传统文化培训。在每年4 月新 学年伊始,日本的中小学生会身穿漂亮 的和服,在父母陪伴下幸福地赏樱花,去学校报到。总之,不管是在学校内还是 在家庭和社会上,这种浓厚的民族文化 的氛围,使孩子们从小就明确树立了“我是日本人”的民族观念。
     在培养学生吃苦精神方面,日本的基础教育也颇令人感佩。我们这次是12 月寒冬季节到的日本。无论是在镰仓, 还是在东京,到处可见在寒风里匆匆上 学或放学的中小学生,清一色的男孩短 裤、女孩露膝短裙的校服。奇怪的是,他 们的脸上依然露出了花一样的笑容,与 那些上班族沉默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而且,每个小学生肩上都背着自己 的书包,即便有大人接送也是如此。可 见,在日本,“艰苦是成长的条件”这个理念很普遍,人们都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 对困难的承受力。
 五、培养学生学会体验,感悟生命
 日本的基础教育非常注重让孩子亲 身体验、亲身体会,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创新精神。2008 年,日本的最新教 学大纲把“学力”定义为“综合性能力”。 而综合学习强调积极地安排学生体验生 活、社会和自然,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 趣和自发性调查、研究的能力。如通过 在家擦地板、照看婴儿、陪孩子玩耍、在 公园公路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来体验 生活;通过爬树、登山、看日出等活动,让学生来体验自然;通过组织开展茶道、花 道、棒球比赛、外出旅游、参观企业、祭拜 神宫寺庙等,让学生体验社会和人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珍惜生命、 体验感动、学会感恩。日本每年春季学 期4 月1 日为新学年开始,12 月末学年结 束。每学年最后一个星期即12 月中下 旬,日本的孩子会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备 生活用品外出旅游或进行社会考察、调 研等。我们在参观丰田汽车制造厂、松 下电器制造公司、日本菊正宗清酒制造 厂等企业时,都看到了日本中小学生的身影。
    六、小学教师地位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
    日本的教师多数是地方公务员,可见其社会地位很高。日本社会历来有尊 重教师的传统,这与宗教习俗有关。在 过去,教师职业与牧师、僧人一样是一种 “圣职”。当时乡村里一边是学校,一边 是寺庙。教师被认为是与“圣职”人员一样的具有高尚的人品、崇高的使命感、乐于奉献的人。日本教育的普及,人才资源的培养和积累,离不开具有优良素质 的教师。日本现代教师以具有很高的敬 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等得到世人 的赞同
  日本现代教师的创造性强,综合素质高。这要得益于其著名的教师进修制度。日本目前的小学教师都具有大学以上学历。2008 年,日本又设置了教职大 学院,专门培养具有“教职硕士”学位、在 社区或者学校能够发挥领导骨干作用的 核心教师或骨干教师人才。在日本,进修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义务。教师进 修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进修的种类 分为职务进修、校内进修、校外进修和自 主进修等,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校内进修。所谓校内进修,是学校全体教师为 达到本校的教育目标设定研究课题,通过教育实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进修。校内进修基于每一位教师的自发性 和积极性,研究课题紧扣教育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这种进修制度和教师的综合评价紧密挂钩,直接影响着校长对教师的人事考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14-8-6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11 编辑

            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
     日本文化的赶超史及其文化的优势趋向特征,对我国文化在21世纪里如何弘扬光大提出了挑战。我们知道,一种封闭的文化系统,一旦其内在的全部潜能发挥到了极限状态,并且达到了对特定环境的完满适应,那么此文化系统就必将趋于稳定。在这种状态下,该系统整体的重新适应就会产生困难。无疑,如何克服我国文化中的自我封闭、墨守成规和夜郎自大等惰性因素,如何将外向开放、随机应变和善于摄取等竞争机制引进到我们的文化系统中来,将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选择。

    20世纪末,柏林墙的倒塌及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各国冷战时期主要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间的对峙,将逐步让位于后冷战时期文明间的对话和冲突。而在全球正在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能够被不同的文化系统所占据的各种生态环境正在日益减少,加上现代最先进文化类型的优势范围不断扩大,致使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大大削弱了。最终,世界上所有文化系统似乎都将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优势文化类型的不同演化形式。在这一天来到之前,我们如何将那些被人类文明公认为普遍、永恒的同质性的价值,诸如,民主政治、法治社会、爱好和平和环境保护等,根植于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之中,将是决定我们能否在未来的世界里取得优势的关键。
     日本,偶尔会听到日本人用“岛国根性”一词来推诿或概括本民族常被外国人所指责的一些性格特征,例如,心胸狭窄、语言暖昧、吝啬小气、自大排外、生性多疑、功利主义和自私不仁等,似乎这些特征是岛国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实际上,日本人并不经常使用“岛国根性”一词,只有当他们与外国人讨论日本的国民性并受到正面指责时,他们才会含糊其词地用“岛国根性”一词来暗示对方谈话就此终止。对日本人来说,交谈中的弦外之音是谈话的最高艺术;而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则有碍于日本人视和气与生命同样重要的面子。

     日本常被指责的上述缺点恰当与否姑且不论,人性的弱点依其对立面的优点而存在,则似乎是可以推断的事实。依此推论,作为日本人上述诸弱点之对立面的优点还应包括:处事慎重、人际和谐、勤俭节约、合作意识、自我保护、避虚务实和循规守法等。把日本民族的上述性格特征完全归结于与世隔绝的“岛国根性”,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同样是岛国的大不列颠英国却没有形成与日本相同的民族特征之事实,可谓是恰如其分的反论。

   从地缘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地理环境是形成民族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地球为人类生存所提供环境的多样性,使各国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差异。文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可谓是凝固的文化符号。在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自然环境一亘被作为人类的对立物,处于人类的“他在”,分析自然,征服自然,成为科学思想的起源和动力。同样,日本特殊的岛国环境以及日本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也是把握日本文化和教育的关键。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14-8-6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12 编辑

            一个既近又远的国家——由《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萌发的思绪
                (作者刘思思)
    首先,我要说的是,在老师列出的几本可阅读书中,我几乎没有考虑的选了这本书,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从初中就开始学习日本语和日本文化,6年中接触的日本漫画、戏剧、书籍多不可胜数,6年的感情不可磨灭,可以说日本早已淡不出我的人生。当然请不要把这回事儿跟政治扯上任何关系,我最不待见没头脑的愤青,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如果对另一个民族长期怀着仇恨或崇拜的心理,这就是一种弱国心态。
    爱国者的本分,乃是心平静气的研究国家公敌的本性。
    刚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日本就发生了9.0级特大地震,说实话,听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是难过的,完全没有所谓的幸灾乐祸,尽管从某一角度我对这个文明又野蛮的国度是抱有一定成见。地震引发了海啸,那些满目疮痍的视频和图片,那些无辜丧命的人民,何其可怜?戈尔巴乔夫曾说:“任何人都不应遭受如此的灾难,哪怕是我们的敌人。”
    灾难来得如此突然,而大多数日本人在灾后表现出的是镇静和淡然,媒体亦是有序不惊慌地进行实况报道。而这时,我正好看到本书中介绍的日本的自然观,他们怀着一种“不求征服求调和”的自然哲学观,他们与自然具有一种亲和一体感,但由于日本的“自然”又存在台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他们对自然的亲和一体感,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情,而是混杂着种种复杂的感情。日本人对天和地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敬畏和恐惧感,这是一个母性,而不是父性的感情。
    那么回到正题上来,我认为日本人在经历灾难后的淡定,与他们的历史和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日本籍的英国血统文学家小泉八云,在题为《日本人的微笑》的随笔中描述道:“日本人即使临死时也能莞尔一笑。平时,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种微笑,没有伪善,没有反抗,同人们经常联想到的那种性格软弱的病态微笑也没有关系。它是一种竭尽心力,长时间培养成的一种品质,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果用西方式的脸部表情来解释这种微笑,不管作何努力,都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当洪水袭击日本村庄时,每个自重的人都不能大呼小叫,东奔西窜,而是要毫无恐惧地尽快收拾好必需品,然后奔向高处去避难。而现今的日本,有47个都道府县制定了《防止打扰条例》,用法律禁止“给别人添麻烦的行为”,让别人不快,让别人担心,让别人操心,都属于给人添麻烦范围, 日本人默默承受苦难,不会哭出来,在心理学上是不健康的,但这种自制也是整个民族的特性。
   书中提到镰仓至战国时期的武士道思想及其教育,他们崇尚并严守忠诚、正直、无畏和节俭等品质。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手帕》不仅说明了日本人如何克制自我感情,也说明了什么是武士道精神。
   《手帕》写的是一位东京大学学生的母亲去拜访她儿子的恩师长谷川教授的故事。那名学生学习期间曾得到该教授的赏识,住院期间教授又几次去医院探望。后来那位学生终于因医治无效而赴黄泉。葬礼过后,死者母亲来到教授家中,对教授给予自己儿子的照顾表示感谢。教授当然不认识这位母亲,只觉得她气质高雅,谈吐不俗。教授坐在椅子上摇着扇子,家长在桌子对面笑容可掬地边回忆爱子生前的点点滴滴边感谢老师。看上去好像死去的不是自己的爱子,而是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别人。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悲伤之感。谈着谈着,教授一不留神将扇子掉在地上。当弯下腰捡扇子那一瞬间,教授惊呆了!那位夫人下半身在剧烈地颤抖,两只手紧紧握着手帕的两端,几乎要把手帕撕成两半。她被桌子挡住的下半身在哭,而上半身却在微笑。
   所以长谷川教授暗暗称赞那位夫人具有武士一样的精神和心理素质。
我想,当今的日本人正是继承了祖先们的特性,遇险不慌乱,镇定处理,这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品质
    通过这次特大地震,让我对日本有了更深的认识,或许,在那个挤着上亿人口的海岛国家里,并没有与我血脉相连的亲人,但心理仍然惴惴:除了对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渺小无助的悲悯,还因为,在这个国家里,有很多我熟悉的人,不由得不让我心生牵挂。
想说的就是这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14-8-6 10:0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14-8-6 10:27 编辑

                        从日本的防震教育中学一课





日本人怎样跟地震打交道(日本旅华作家加藤嘉一)

日本的孩子在面临地震时训练有素非常淡定,这与平日的教育与演习分不开。

抗震救灾最终考验着的,还是国民素质的问题,包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增加忧患意识……我诚恳建议,中国有关部门认真考虑,用力推行“13亿中国人提前5分钟大运动”……

我是日本伊豆人,伊豆半岛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方之一。对我来说,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等自然灾害只是平常事,我把它们视为一辈子要打交道的“朋友”,而不是“敌人”。地震是常态,而不是非常态,在日本,没有人没经历过地震。


                        1、疏忽建筑质量者是全民公敌


日本政府对每一处建筑物制定了明确的抗震标准。倘若一个建筑不符合或不达到其标准,它不能存在。比如,建筑是最容易造成“政商勾结”的行业,假如平时给政治人物提供政治献金的建筑业老板,建的写字楼没达到抗震标准,政治人物又偷偷容忍了其失误,或故意装糊涂,被媒体曝光后,我100%相信,这届内阁要垮台了。


别说政治人物,在人口极端密集的东京,如果有建筑设计师把工作做得不恰当,有疏忽,就立刻会被媒体批评,他随后的生存环境就恶化到底,成为全民的敌人。天经地义,对生活在“地震大国”的日本国民来说,建筑质量是牵涉生死的大事。建筑无小事。媒体针对建筑的监督相当严格,其力度并不亚于针对政治人物丑闻或官僚腐败的批判。


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往往是天气预报,地震预报则是其中重要环节。2008年6月14日栗原发生地震前,日本地震局提前10秒做出了预警,并在公共电视台NHK中播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地震预警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定期预警地震,虽有时不准或漏报,但整体上令人满意。据专家说,大的地震相对容易预测,小的比较困难。二、有了预警,还要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比如栗原地震,从预警到播出只用6秒钟,这就要求地震部门和电视台配合非常默契。各大型公共场所都有专用的地震预报广播,比如大的商场超市,经常会播出“多少分钟后会发生×级地震,请大家迅速撤离”。所有日本人都很熟悉预警前固定的“提示音乐”。它与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此刻,人们不可能不认真。


             2、抗震是“演习”出来的


“预警”不过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全民日常的安全教育。

中国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人向我咨询日本人是怎么搞预防、灾后重建和防灾教育的。我说:“其实很简单,做防震教育不要印很多教材,乱花纳税人的钱,只要各学校能坚持要求全体师生做好实际的演习训练即可,投入很少,回报很多,对师生们的帮助却很大。”


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所有教师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我们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从未接触过任何有关灌输理论的教材。通过不断的演习,让我们明白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与人的协调与配合最为重要。


演习时,首先应立刻戴上安全头套。所谓安全头套,就是平时凳子上的坐垫,但经过特殊设计,在发生晃动时,立刻将它扣到脑袋上,以保护头部。然后迅速躲藏到安全的地方,等晃动停止后,在老师的统一带领和班长的积极引导下,迅速离开教室。在那样的紧急时刻,日本人对秩序的尊重发挥到了极致,它是潜移默化而根深蒂固的,不是简单依靠理论或一次性灌输性教育获得的。


按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出口”。哪个班走哪条线路,都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这样可以保证每个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撤离后的师生,最后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操场或大广场等,按班级排队,班长点名确认后,迅速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陆续汇报给副校长,副校长最后汇报给校长。


家庭应对灾害的准备也极为重要。虽然父母很少告诉我遇到地震该怎么做,但从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中,早就了解到应该如何应对地震,真的发生时,该怎么做。


重物一般不放在高处,而放在地上或柜子里。安装电灯要非常结实,需要定期确认,有问题就赶紧维修。家家都有“防灾袋”,我家每时每刻储备着两个防灾袋,里面的东西都很轻,以便一旦发生地震,拿起来就快跑。每个家庭防灾袋中的内容大同小异,其中的食物和水,都是能长时间储存的,水一般是易拉罐装,这样不容易变质。有的家庭还在防灾袋里放上肥皂等。


大地震发生后,灾民住帐篷的情况比较少,大家都是到附近学校的体育馆中避难。这样人员相对集中,容易得到救援,食物和水也比较容易发放。比如,2007年7月16日发生的新潟大地震,许多失去家的受害者在体育馆中度过了1个多月。


日本有很多关于地震的博物馆、资料馆,教育机构让中小学生参观,告诉他们生命的宝贵、地震的历史、防震知识等。


我建议,中国的每一所学校从小学开始,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防灾演习,至少要让学生知道假如发生地震,第一怎么做,要从哪儿出去等。现在,对中国百姓来说,地震已经不是陌生而遥远的概念了。


               3、“提前5分钟”行动吧!


从两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里氏8.0级),到前不久发生的玉树大地震(里氏7.1级),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

近年来,日本也发生了大地震,2008年6月14日早晨,位于东北地方的宫城县栗原市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2008年7月24日半夜,地点又是属于东北地方的岩手县沿海北部遭到了大地震,里氏6.8级,大约107人受伤。


中日之间地震发生的状况及后果不能相提并论,国情不同,历史不同,认知不同。我只是想跨越国界,从比较平常的角度,寻找能否推广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去了一趟四川。我发现,四川这个地方果然很富庶,生活很舒适。我跟成都的朋友聊天,他们平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享受生活,之前从没想过会发生地震等牵涉生死的紧急事件,什么准备也没做。我没去过青海,但去过藏族集中居住的地区,包括拉萨。我发现,藏族朋友的生活节奏特别缓慢,没那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传统享受生活,对牵涉生死的紧急事件,也没有避险的意识。


日本的情况就不一样,我们从小到大都要在“地震随时有可能发生”的非常状况下经营生活,接受了12年的防灾教育。2008年岩手县发生两次大地震后,当地朋友相当冷静地跟我说:“天天都地震,那两次不过大一点。”从日本人的眼光上看,岩手县相当偏远,生活方式相当休闲。但与四川等地方的“休闲度”,还是没法比的。


在家庭和学校里,日本人从小接受这样一个教育:和别人约会,必须提前5分钟到,坐在那里等别人来。而在中国,不守时的情况非常多,迟到5分钟算不上失礼。我来到北京后,按原来习惯提前出发,提前到达,北京堵车无处不在,要考虑许多不确定因素。然而,最近越来越觉得早到只能吃亏,因为合作伙伴不把守时当回事儿。


不要小看约会早到5分钟,这其实就是一种态度:把任何事情都做在前面,遇到问题时你才不会慌张。一个人总是迟到5分钟,你只能等着事情来了再想办法,那样自然会遇到不确定性。很多外国人觉得中国很神秘,就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随意性的因素太多,不利于提高中国人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抗震救灾最终考验着的,还是国民素质的问题,包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如何增加忧患意识……国民素质教育不是一天能完成的。不过,我诚恳建议,中国有关部门认真考虑,用力推行“13亿中国人提前5分钟大运动”。在任何平常或非常的场合,倘若人人都能早到5分钟,从未发生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会避免很多伤亡。


生命无小事。任何一个公民的伤亡都是国家大事,如果早做准备,就会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对抗震这样极端紧张的事态来说,平时的积累极为重要。我做专业运动员时,教练每天都告诉我:“你在训练中做不到的事情,在比赛中也绝对做不到。”抗震救灾也是如此。


栗原发生地震的那天晚上,我跟在伊豆生活的母亲通了电话,她说:“发生地震再正常不过,我们没有资格把它说成天灾。自然给人类赋予的恩惠太多,太多……重要的是尽量预防,减少灾后的损害。政府、媒体、国民都要全力配合,保持稳定。国民还是冷静的,不会引发什么混乱。东北地方的亲戚也没事,你不用担心。”


一个中国记者的日本地震教育亲历


2007年7月16日,日本西北部新泻地区发生6.8级地震。我当时正在日本东京进修,离震源比较远。从电视中,才知道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在电视播放的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中,看到震源附近的房屋内部家具剧烈晃动,一些堆放在高处的纸张等杂物纷纷掉落,室内吊灯大幅摆动,但我发现那些身处震区的日本人却反应十分镇定:


有的立刻就钻到桌子底下,有的人站在屋角,有的人就站在室内比较空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家具砸到。没有人慌张喊叫,也没有人到处乱跑,日本人在地震发生时的表现可以称得上镇定自若,训练有素。


第二天在与同事们的交谈中了解到,日本人在地震时的这种表现,源于他们平时的防灾训练。日本设有专门的防灾法案,在对震前的预防、震中的防护、震后的救援方面都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日本各地都会定期组织人们进行防灾演练,加上日本经常发生地震,“演练”机会很多,防灾经验都很丰富,甚至可以说,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最正确的防护方式已经成为日本人的本能。


听了朋友的介绍,我才回想起来,到进修单位的第一天,事务员首先就交给我一袋物品,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水、饼干、哨子、毛巾等物品,原来这是公司派发给每个员工的防灾袋,人手一份,以备在受困时发挥作用。在介绍单位情况时,事务员带领我们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办公楼的安全梯。她反复强调,一定要记住安全梯的位置,以便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安全离开。当时,记者对于这样的介绍还感到奇怪,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日本防震训练的一部分吧。(来源:科技日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4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