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是软双相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7-14 07:5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et 于 14-7-14 09:53 编辑

现在软双相的概念有点时髦,这是有道理的,对于双相障碍的研究,据说咱们国内落后很多,一直是在扮演着跟风的角色,就现在的状况来看,是所谓的“泛抑郁时代”和“共病时代”的到来。抑郁病例就象雨后的春笋,在这种情况下,漏诊的抑郁已经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地方动辄就诊断一个人是抑郁,“抑郁”一词成为使用率极高的流行语。
而双相障碍的提前诊断,却还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在对抑郁的认识飞速提高,大量的人被确定为抑郁症的同时,如果不能提前预判双相的可能,将是十分危险的,易使病情复杂化或出现快速循环发作,病人将掉进冰火两重天的无休止循环之中。
如果我们做的足够好,病人就可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把将来发作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好象足球比赛中贝克汉姆主罚直接任意球时的情况那样,你把阻挡皮球的人墙越是靠前,那么这小子破门的危险性就越小。
软双相的概念是这样的:首先,病人表现为抑郁,也就是说,软双相的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抑郁发作之上的;但是病人的抑郁发作由于具有了某些特点,使之具有双相的势能,也就是说,发展下去他很大可能成为双相。
那些具有双相势能的特点包括:
1、发病年龄早,如果小于20岁或15岁更要特别注意,还有就是女性患者;
2、阳性家族史,调查发现有阳性家族史的抑郁发作,与双相障碍的关联度极高;
3、环性人格;
4、环性心境;
5、外向性格,特别是那些精力充沛,做什么事情都火急火燎,并且情绪从来就很不稳定的人;
6、其它如性别方面的研究,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存在着共病现象,还有生物节律相关性大的病人,例如季节性抑郁;
7、临床相很不典型的抑郁;
8、反复多次发作的抑郁,并且发作都很迅速,每次都比较短暂,抑郁期少于3个月;
9、应用3种以上抗抑郁剂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抗抑郁效应衰减现象;
10、产后抑郁等。

概念清楚了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所谓软双相,并不是一个疾病实体,而只是疾病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但它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关口”,往往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关口”搞的不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导致“病情复杂化”或“快速循环”现象。
所谓的“病情复杂化”是指,如果疾病转相或者出现快速循环现象,就会使疾病变得复杂,可能是发作提前到来,也许是发作次数大大增加,导致治疗难度加大而且效果不好,久病不愈,病程迁延。
快速循环则一般是指在一年当中发作4次以上,进一步又可分为超快速循环(几天-几周),极快速循环(一天之内),混合状态(同时出现)和连续循环(不存在2次发作的正常间歇)。
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软双相的潜在势能,从哲学角度讲,能量是守恒的,任何一种趋势的过度加深,必然会使相反方向趋势的潜能加大,这听起来怎么有点象股票的走势图呢?玩儿过股票的都知道,有暴跌必有暴涨,有暴涨必有暴跌。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体具有很强大的代偿能力,胆囊切除了胆管会变粗,右侧瘫痪了左侧会更加灵活,我不相信肢体或器官可以有代偿能力而我们的心理功能却做不到这一点,没准儿心理代偿就跟奥运口号里说的那样,更快、更高、更强呢。
因此可以这么理解,这种势能在哲学中叫物极必反,在中医里叫阴阳,在西医中叫代偿。
另外应该看到,大量强大的抗抑郁剂问世之后,快速循环的病例翻着倍的增加,毫无疑问的说明抗抑郁剂正是转相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很多学者建议快速循环不能应用抗抑郁剂,因为它会使病人失去情绪的稳定性,而且抗抑郁药物引发躁狂,哪怕只是一次,也是快速循环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有人提出:禁用抗抑郁剂是快速循环病人治疗的基本原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14-7-14 09:17:2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4-7-14 09:55: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t 于 14-7-14 09:57 编辑

“大量强大的抗抑郁剂问世之后,快速循环的病例翻着倍的增加,毫无疑问的说明抗抑郁剂正是转相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很多双相是抗抑郁药的受害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2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