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接二連三的國內知名媒體人自殺,原因都是抑郁癥,一時間鬧得大家焦慮郁悶,兔死狐悲,“且行且珍重”和“今天你抑郁了嗎”成了刷頻熱句和問候語,許多媒體還圍繞抑郁癥做了專題,把它稱作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前兩個是心臟病和惡性腫瘤)。
在此之前我的抑郁癥知識,也多來自于新聞報道。三毛、顧城、張國榮、張純如、崔永元……這一長串的名單,讓我想當然地認為,抑郁癥是一個比較“高級”的病,社會精英,至少是頭腦復雜的文化人,才容易得這個病。——這是個誤解。
任何社會階層成員都可能得抑郁癥,即便在知識階層中,抑郁癥患者也有職業之別。專家認為:藝人、公務員、媒體人、警察(很奇怪?)比較容易患上抑郁癥——“這幾個行業,接觸的社會階層差距懸殊,見慣世態炎涼,忽紅忽黑……職業的壓力是一個方面,因為個人的”混世能力“差異,貧富差距也非常大,容易不平衡,內心的激烈沖突導致了抑郁癥。”——見多識廣,明明是好事嘛,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必經之途,居然也成了抑郁之源?
還有性格因素,在抑郁癥中占有極重要的比例。相對來說,單純、自尊、要強、習慣于克己求全、嚴格自省的人,容易得抑郁癥。——為什么?這些不都是好的性格嗎?專家卻說,這些性格都易于使人的情緒處于緊張狀態;而情緒是心理通往生理的橋梁,長此以往,緊張的情緒就破壞了大腦分泌神經遞質的功能,抑郁的種子由此埋下。——看來人真該活得皮實一點潑辣一點;還有生活也好藝術也好,不要怕繁復和雜亂,總要走過極其復雜的過程,才能絢爛之極歸于平淡,回到一種真正的簡單。
北京安定醫院是國內著名的精神疾病專科醫院。相熟的同行告訴我,她第一次去該醫院采訪時,跟我以前相似的“只有頭腦復雜的文化人,才容易得抑郁癥”的觀念,就被打破了。
在安定醫院人頭攢動的候診大廳,她看到了一張張有著中國各地特征的愁苦不堪的臉,他們顯然都是舟車勞頓,輾轉來到這里;東張西望,局促不安,一臉的惶惑和驚懼;他們長時間的枯坐,如泥雕木塑。她說,看著他們,腦海里掠過王小波說的話“沉默的大多數”。
是的。——中國患抑郁癥的最大人群,其實是窮人,在底層,在農村。在社會大變遷面前,擔心被時代拋棄的人,因焦慮、惶恐、絕望,都有可能成為抑郁癥的俘虜。——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城市下崗人員和農村留守人員,會成為抑郁癥高發群體;還有高校的貧困生,抑郁癥的發病概率也極高。——貧困也是抑郁癥的一大誘因。貧困使人抑郁,抑郁愈使人貧困,二者交互作用,導致精神障礙。這是一對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接下來就是一個更大的難題:在貧富差距日益懸殊的今天,誰來幫助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對抗抑郁?誰來幫助窮人擺脫貧困,提升改變命運的能力?
最可怕的是,我們能看到的“沉默的大多數”,只是冰山一角的極少數,更多的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日子本來就困頓艱難,抑郁癥狀被掩蓋,因為他不清楚,他的痛苦到底是抑郁癥,還是來自生活本身?很多人得了抑郁癥始終不自知,也就更不為人所知。
至于為什么很多人,都會跟以前的我一樣,認為抑郁癥是個“精英病”呢?這倒可以用劉瑜老師講過的一個笑話來說明:老師上課時對著全班學生點名:“沒來的請舉手”。——那些窮人,那些“沉默的大多數”,始終活在聚光燈之外,它的痛苦不為人所知,他們就是今天這個欣欣向榮的時代里的“沒來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