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6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师,请快乐起来(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3-9-15 22: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姜泓冰



    ●一个好老师,首先是一个健康、快乐、有人格魅力的人

  ●教育改革,重要的不是教育口号的竞赛、教学硬件的大干快上,而是以教师素质为主的“教育软件”的更新

  又是教师节。几天前,常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老师。暌违多年,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工作、生活、身体,都好吗……

  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会有几位给你未来留下至深影响的老师的身影吧?人生渐行渐远,音信乖隔,但就算到了白发翁媪的岁数,阅历过客无数,静坐闲思,在你怀念的少数名字中间,也一定会有老师的一席之地。

  大才名家如陈省身、杨振宁们,在功成名就的晚年,一样对恩师念念不忘,絮絮的回忆里有的是浓酽的敬仰和感激,敬仰他们的人格,感激他们对于自己的精神影响。年轻的,像“钢琴神童”郎朗,在近日回国演出的紧张日程中,也坚持要回故乡一趟,去看望自己儿时的老师。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举动,让人们看到了这位“神童”心灵里的真纯可爱———也可以说是成熟和修养。

  天下神童还是少见,多的是一颗颗需要抚摸、引导、点拨、挖掘的成长中的心灵,每一颗都既普通又独特、既十分脆弱又无比贵重。所以,人生路上的良师陪伴,才显得如此重要。如果,您正执着教鞭,那么,可否问一声:您是一位“良师”吗?

  教师节之前,听到过不少有关学校、老师的灰色新闻:最极端的是一桩桩教师欺凌、侮辱学生案件,当事者当然只是极少数,却是败坏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名声,更使人觉得如何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更具普遍性的问题是,如何减少教育腐败,让它不致成为新的暴利行业;挺新鲜的话题是,大学生勤工助学都表示要纳税了,而为人师表的老师们“有偿家教”十分兴盛,却一直处在半地下状态,心安理得地漏着税……

  这些年,教师的待遇已在逐步提高,但从事不同职业的朋友们聚会,依然能够听到当教师者的叹气埋怨:工作时间长,责任心重,收入不高……很有一点儿“鸡肋”的意思。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如今的老师越来越不好当了。知识更新太快,心灵沟通太难,教育不断改革,越来越强调创新思维,墨守成规、一本教参、一份教案能吃一辈子的早已不复,在素质教育和应试体系之间摇摆的日子里,要做一个好老师,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甚至学费成本越来越多,内外压力越来越大。偏偏,这个时代又是急功近利的,投入之后,人人都期待着立时三刻的收成收益。默默无闻的耕种,不计回报的牺牲、奉献,相信和认同者越来越少。

  而教师这一行,偏偏是很难立刻“套现”的。一位好老师对于孩子人生的影响,总是要在多年之后、在他成才或成人时,才会真正显现。

  武汉有位教师叫王泆朗,从教12年,从不补课,从不家教,打响指叫学生,还曾把日记念给学生听,一放假就自费出游,学生中考时她穿着旗袍缓解心理压力,人称“出格老师”,引来颇多争议。对这位“出格老师”知之不多,但看她的理念———一个好老师,首先要是一个健康、快乐、有人格魅力的人,却心有戚戚焉:

  什么是良师?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定义。更需要研究的,是如何让多数教师在重重压力之下,更多保持健康、快乐、自豪的心态,在等价交换的商业原则之上,还有真情实意的爱与付出。教育改革不应是教育口号的竞赛,不是教学硬件的大干快上,更是以教师素质为主的“教育软件”的更新———也不只是知识技能的进步,还有更为深刻的心理关怀、道德素养和精神自律系统的建立,老师们也是要先行一步的。先有良师,才会有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教育的真正振兴。

  像王泆朗那样自己活得丰富、也能给孩子带来明亮的“出格老师”,实在太少了。

  祝你们快乐,老师!

  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3-9-16 21:09:09 | 只看该作者
“语言暴力”普遍存在: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理?


--------------------------------------------------------------------------------

作者:不祥 (阅读 258次)
  


  在教师队伍中,完全不关心学生、个人素质低下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老师是有事业心、愿意把孩子教好的。而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在原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虽然老师要为他们的语言给孩子们带来的伤害负责,但是什么东西驱使着老师们,让他们表现得如此狰狞可怕呢?这个责任又应该谁来负呢?


  陈伟认为,在教师队伍中,完全不关心学生、个人素质低下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老师是有事业心、愿意把孩子教好的。而造成“语言暴力”普遍存在的内因是教师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去年对某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

  陈伟认为,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老师们在学生面前表露出的暴力倾向,是他们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况中转移着自己的这些心理情绪。但这些情绪连作为成人的教师们都承担不起,那些心灵更加脆弱的孩子们如何承受得起呢?

  须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巨大压力是罪魁祸首

  一位30多岁的教师反映,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名次与成绩是得到师长、领导、同仁认可的关键因素,而期末学生的反馈评价与行政同仁对教师的年终考评更是“一锤定音”。她坦言,“这三个‘两’已压得我气喘吁吁,活得很吃力。”

  北京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室老师、教育法学博士王辉认为,老师的问题不仅与教师素质有关,也的确与教育制度本身有关。比如班级的设置方面,人数过多,老师的工作量大,压力也大。据了解,中关村一小、二小每个班的学生都在60人左右。“其实最好是一个班20个学生”。

  “孩子多了,老师肯定是有压力的。比如一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相当不轻松。那些带毕业班的高中、初中老师的压力就更可想而知。”一位小学班主任说。

  陈伟说,研究表明,压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

  据陈伟分析,教师心理压力主要有三个来源:

  第一,教育体制当中引进的激烈的竞争,比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平均分,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二,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常常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他们接受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因此而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一些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

  第三,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

  谁来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在为那些“语言暴力”的受害者鸣不平的时候,应当知道,其实教师也是需要社会来关心的。

  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是有几个学校建立了教师心理咨询中心呢?

  对此,陈伟说,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同警察一样,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老师的素质是低吗

  对于教育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不少人归结为老师的素质问题。对此,王辉认为,一方面,确有一部分老师素质有待提高,这应该追究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正因为管理不到位,使素质低下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在目前的教师资格认定中,只有对学历的硬性要求,不少人士也在呼吁,应该建立更为严格的从业资格规定,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所有人的从教生涯都有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后续教育,但目前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

  据了解,国家有计划准备在三五年内实现教师的层层培训。但目前不少培训已经演变成了拿文凭和学历的教育,而且都是一些与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关系不大或无关的课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3-9-16 21:09:47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调出健康心态


--------------------------------------------------------------------------------

作者:渠淑坤 (阅读 983次)
  


  作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即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等。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学历、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赋予自身相应的情绪、情感、动机、目标、态度、行为和结果。好的结果自然会给人一种成功而愉悦的心理体验,使人更加自信;反之,不好的结果便会给人一种不良的、甚至很糟糕的心理体验,使人感到自尊心受损而失去自信,压力与困惑接踵而来。不仅工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受到压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会直接受到威胁。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现代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
  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第一,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别人能正视并勇敢面对的事,你如果想做,通过努力你也能做到。就算你没有成功,至少可以一搏,以防后悔。关键在于:机会对人是均等的,只有在准备中等待机会,才能善于抓住机会。所以,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控制情绪、自我积极心理暗示,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并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第二,得与失贯穿于人一生之中循环往复,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使逆境成为成功的垫脚石,将危机当作机遇的起点,那么,你就能积极看待人生的苦恼。
  第三,你所承担的任务或你正在从事的工作,在你的心目中一定是最重要的。因此,千万不要与现实的工作和生活对抗,而是尽力保持平静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4-3-14 12:31:16 | 只看该作者
做老师想快乐真是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6-3-4 06:55:38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旧帖,提上来,希望和我一样做教师的朋友能每天少发点火,脸上的笑容能多一些,心情快乐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6-3-4 09:15:51 | 只看该作者
绿草,裙子,港湾,心泰,甜开水这些老师们哪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6-3-4 09:21:5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帮子学生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看到班里的几个学生混混更有火。也许这是职业疲倦症。顺便说一下我是教高中数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6-3-4 09:33:12 | 只看该作者

师说新语

一等教师当领导,吃喝玩乐前面跑;二等教师搞后勤,轻轻松松做好人;三等教师体音美,办公室里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可以去踏青;五等教师是理化,人少课多累爬下;六等教师语数英,早上晚上趁路灯;七等教师是老班,翘首期盼星期天,身心累,高风险,上班下班不论点;听狗叫,看猪脸,恶儿杂碎全瞪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6-3-4 10:43:3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惠子姐姐转贴的以上几个帖子,我实在是百感交集。

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曾梦想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却慢慢地很自然地不攻自破。小时候我也崇拜过老师,梦想过要当教师,但是长大后,我真的没有想过要当教师。后来选择读师范完全是父亲的意思。

掰手算来,迄今为止,我已经当了近9年的教师了。仔细体会其中滋味,真可谓是百味杂陈。有了制度的腐败,才有了琅琅上口颇为流行的“师说新语”。

在我们这里,关于“职称评定”已经成为评委们公饱私囊的一种有效手段。去年我去参加中学语文教师的中级职称评定时,表哥说他在评审组里有个熟人要不要找他帮忙。我拒绝了,结果今年评审结果出来了,没通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毕竟周围的人现在评这个基本都是要评两三次的。但我却受到表嫂“声色俱厉”的指责,她说我是个傻子,现在还在幻想靠自己的真本事去参评。现在的社会状况已经容不得我再做那样的幻想了。

也许表嫂说得的确很对吧。看先我一年去参评的一个同事,资料全造假,内容也错漏百出的,可是因为去找了人,评一次就通过了。前不久,我还问了我们学校的英语组长,你今年通过了有没有去找人啊?他说,那还用说,不找人哪能过?——他可是第三次去评的呀。看来明年我再去评时也一定要去找人了。同事们都说,你不找人,他们资料都不给你看就把你撇在一旁了。也许的确如此吧。

[ 本帖最后由 绿罗裙 于 2006-3-4 1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6-3-4 14:59: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给教师的20条建议

编者按:教师也是凡人,却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如何能在这样的重担下,活出自己的精彩呢?也许,下面的建议可以给你一些思路。

1、 不要相信所谓“为人师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的鬼话。教师只不过是一个行业而已,传道授业解惑之外完全可以活出自己的个性与风彩。不要再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受损,并且开关在自己手中

2、 尽自己的可能做个优雅和高雅的人,教师属于知识分子,但绝大多数属于最俗的知识分子,你要尽可能的出污泥而不染

3、 不要给希望工程之类的捐款,也不要资助什么山区的孩子,如果你有余钱不如资助你身边的学生

4、 要有几个能聚得拢、谈得来的哥们,有充分放松自己的机会,想喝酒时有人陪,想说话时有人听

5、 适当看看心理医生。

6、 不要辱骂学生,如果你真生气了,不如找个没人的地方痛扁他一顿,他容易记恨的不是你伤了他的身体,而是你伤了他的心

7、 要尽可能多地陪伴家人,努力培养自己的孩子

8、 如果想找所谓的红颜、蓝颜知己,对方不能是三种人:你的学生,你的同事,你同事的爱人

9、 至少有一项业余爱好,比如小提琴、钢琴等乐器,或绘画书法,或体育运动等

10、 要买彩票,那是你能发财的唯一可能,中了你从此就可以脱离苦海,没中就算为社会做贡献了

11、 不要把工作习惯带回家来,无论你那位是不是同行,更不要带到你的社交活动中

12、 不断提高自己,尽可能多地钻研业务,在属于你的领域力争做到最好,如果做到了,不要炫耀,如果做不到要勇于承认,相信人外有人,不要因此而不快乐

13、 适当锻炼身体,注意饮食,有病及时治疗,教师这行没有烈士,你死上讲台上也不能算做是因公殉职

14、 工作在上班时间内做完,尽量不要把工作带回家,能休息时尽量充分休息

15、 多读些书,无论是业务上的,还是纯文学的。不参与办公室的闲聊,更不要跟同事谈论你的同事或领导

16、 出去吃饭或是娱乐,不要告诉人你是老师,尽管社会上宣传的沸沸洋洋的但教师的地位还是很低,而当人家知道你是教师之后就会毫无顾忌地欺负你。

17、 跟学生交往保持距离,除非他已经毕业,但毕业以后你要充分转变,做真正平等的朋友,不要再把自己当成他(她)老师

18、 尽量不接受家长的礼物和宴请,但如果对方是真心的,偶尔接受一下也无妨,毕竟也是人家的一片心哪,不要相信家长关于学生毕业后的许诺,要想跟他成为朋友,要趁现在

19、 真心真意地对学生好,并且让他们知道

20、 要到高水平的私立学校应聘一次,无论你想不想去,这样你才会知道你自己的斤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6-3-4 17:06:5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些帖子,知道老师也不易做,但话也说回来,不管哪项工作都有压力,但我们抑郁病友大都欠缺为自己减压的技巧,故容易患病,关键是我们的心理素质有所欠缺,人格不够健全,和正常人比较起来,我们需要注意我们那些不足的方面,想方设法完善,就可预防心理疾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6-8-23 06:49:17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子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7-12-9 08:38:15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8 01: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