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5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过是必经的历程而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1-26 06:3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虽是出生在湖南长沙,却不太会吃辣,或许因为父母都是北方人,从小缺乏辣椒训练吧?每次在外面吃东西,总是会被辣得满头大汗,一边倒吸冷气一边扇风一边嚷嚷着辣,惹得众人哄笑:“这也能算辣?”
    我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他们可是从小吃辣椒长大的,无辣不欢。对我来说已经很辣的菜,在他们嘴里还不够辣,而每次嚷嚷着辣的人,却是我这个吃不得辣的人。
   
    有朋友向我倾诉,谈起她那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经历,听完之后,我眨巴着眼睛问:“没了?就这个?”。她不解地看着我:“这样还不够惨吗?”
    我笑笑说:“我跟你说说我的故事吧!”
    我说完之后,她惊讶地问我:“是不是真的?都够拍电影的了,你怎么会这么惨?”
    我说:“你绝对不是世界上最惨的人,我也不是。”
    我抑郁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有一次同一个朋友说起我的经历,这个朋友是很活泼开朗的人,他听完之后哈哈一笑,对我讲述了他的经历。我听完之后,就像这位向我倾诉的朋友一样,感到惊讶:“怎么还会有比我更惨的人?”
   
    因为我不能吃辣,所以一点点的辣在我的嘴里也是辣得不行,完全受不了,不能再吃。而对于那些真正的长沙人,从出生就开始与辣椒为伴,对于辣味已经适应和习惯,能够接受的程度远远高于我。对我来说,那辣椒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了,但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为什么?因为我吃辣椒吃的少,我接受辣味的能力差,他们吃辣椒吃的多,他们对辣的定义比我高。

    痛哭流涕、痛不欲生的人,往往不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感觉到痛苦,无法承受,是因为过去经历的痛苦太少。对于个人来说,对于当时来说,那是一个顶点,一个无法承受的顶点了。而对于他人而言,对于整个人生而言,那或许算不得什么。只有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才能泰山崩于眼前而脸不变色心不跳,淡定从容,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一切归于平和。只有小孩子才会因为一只毛毛虫而吓得哇哇大哭。
    当你在为自己没有鞋穿而感到难过的时候,别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没有脚。当你为自己的经历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或许只是因为你的经历贫乏。当你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沮丧绝望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这只是让自己坚强而必经的历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1-26 08:12:13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顶顶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7-1-26 08:15:11 | 只看该作者
裙子咋变结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1-26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需要相信一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老天爷最好的安排。所以大家痛苦别浪费,好好长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1-26 23:3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木碗 的帖子

写得好。喜欢




美慧子大姐:我觉得智慧是个人的事情。每人人所理解的智慧的含义不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1-27 06:50: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智慧的问题,在这里和李小命探讨一下。这是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好帖子,转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转自ideajames的私人空间


什么是智慧? 我想很多朋友都很好奇为何我会问这问题,也很好奇我的答案,这里就和大家谈谈我的想法和我收集的资料。

首先,我把这课题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1.  社会角度 2. 宗教角度 3.  朋友角度 4 、个人角度

1.社会角度

东方社会

    因受佛,道,儒家影响而穿插不同的角度 智是大脑的分析能力,慧是人的道德品质。一个聪明伶俐且道德高尚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聪明与智慧 智慧是认知人生及宇宙真实的能力,有了智慧,必能舍弃假相,而了解真相。对于智慧而言,惟一的价值,是回归宇宙的本真、本体、本然。所以,智慧是一种洞察,是一种观照,它不会害己,也不会害人。害人又害己,就不是智慧了。

    第一点,聪明可以用作武器,用作实现某一目的的工具,而智慧不能,智慧不可能被主人用作奴仆,不能用作谋利的资本,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说,智慧不可能资本化。  
  
      第二点,聪明与智商有关。聪明只能属于聪明人,不可能属于愚人。也就是说,聪明人的智商都很高。智商低,不能被叫做聪明。可是,智慧则不然。智慧不是 圣人的专利,智慧也不是精神贵族的特权。智商高的人当然聪明,但不等于就有智慧。智商低的人,被人看作愚蠢,但未必没有智慧。

      在我看来,智者有智慧,愚者也会有智慧。六祖慧能曾说下下人有上上智,就指明了这个意思。大家一定还会记得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那个阿甘。他傻乎 乎,被人们看成是傻瓜一个,智商似乎很低。但他从不以负面的心态看人,他以为一切人都是好人。只要是好事,可以帮助人的事,他就去做,而且一直做到底。所 以他往往好事连连,奇迹总会出现在他身上。你说,这是什么原因?  

   可见,智慧不属于想运用智慧去达到自私的目的或实现其私欲的人。若能忘我无私,不论智者,愚者,智慧人人本有。聪明的反义词是愚蠢。而智慧的反义词,绝不 是愚蠢。如果一定要我为智慧找一个反义词,我想就是迷误,或者叫迷惑迷信。如果不迷了,断惑、正信、出迷,那就是智慧。     比如,犯了错的人,可以改正,犯了罪的人,可以悔过图新,只要觉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就是智慧,放下屠刀,就是改正,就是弃迷,断惑,正信。立地成佛就是觉悟(顿悟),就是证真。

      可见,智慧比聪明高了一个层次,高了许多。高在哪里?高在有智慧的人,能超脱我相,无我才能无私。无我无私,心地光明,这是超个人意识的。这也就是雷蒙· 潘尼卡先生所说的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了。所以说:聪明只是聪明才智,这是属于个人意识之内的。智慧则是觉悟——达于了知、了悟,已是超 个人意识的了。

克:让我们慢慢地、有耐心地来探索这个问题。探索它并不是要得到结论,我不知道你是否看得出其中的差异。当你给智慧下结论时,你就不再有智慧了。这就是大 部分年长的人所做的事,他们给一切事情下了结论,然后他们就不再智慧了。因此你立刻察觉到一件事,那就是:有智慧的心是会永不停止学习、永远不下结论的

  什么是智慧?大部分人都很满意自己所下的定义。他们也许会说:那是个很好的诠释。或许他们更喜欢自己所做的诠释。但是一个满意于诠释的心是很浅薄的,所以是不具有智慧的。

  你已经开始意识到,智慧的心不会满足于诠释和结论,它也不是盲信的心,因为盲信就是另一种形式的结论。

  智慧的心是探索的、观察的、学习的、研究的。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恐惧不存在,如果愿意革新,革新整个社会结构,去发现什么是上帝、什么是真理,智慧就会出现了。

   智慧不是知识。即便你读遍了世上所有的书籍也不能带给你智慧。智慧是很微妙的东西,它没有停泊之处。你必须完全了解心智运作的整个过程——不是根据哲学 家或老师的说法,而是你自己心智运作的过程——它才会出现。你的心智是全人类的结果,你一旦明了它,就不再需要读任何一本书了,因为你的心智包含了过去所 有的知识。所以智慧产生于对自我的了解,你只能在面对各种的人事、想法中,才能了解自己。智慧不是你能获取的东西,它不像学习;它是在巨大的革新之中升起 的,也就是当你没有恐惧的时候,这其实意味着当你有爱的时候,智慧升起了。因为没有恐惧,就有爱。

  如果你只对解释有兴趣,恐怕你会觉得我没有给你答案。追问什么是智慧,就像追问什么是人生一样。人生就是学习、游戏、性、工作、争执、羡慕、野心、爱、真理……,人生就是这一切,不是吗?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耐心地认真而持续地追问这个问题。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1-27 06: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1-27 06:53:54 | 只看该作者
西方社会

圣经影响

Wisdom

n. (名詞 noun)

智慧, 明智的行为, 学识, 名言, 贤人, 至理名言

反义词  

Folly

愚蠢, 荒唐事, 轻松歌舞剧, 讽刺剧, 傻念头, 傻话, 耗费巨大而又无益的事, <古> 放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1-27 06:55:38 | 只看该作者
3.宗教角度

佛教

什么是智慧?

  佛教教导我们,智慧应与与慈悲一同培养。一个极端是,你可以是一个善良的愚人;另一极端是,你可以是一个知识渊博但没有慈悲心的人。而佛教用中道发展 智慧和慈悲。最高的智慧是认识到在现实中,任何现象都是不完全的,都是无常的,不能组成一个固定不变的实体。真正的智慧是不仅要相信佛陀对我们的教导,而 且还要理解,实践佛教的真理(法)。智慧要求一个人的心灵开放,客观,没有偏见。佛教的修行需要勇气,耐心,灵活性和一定的智力条件。

什么是慈悲?

  慈悲包含了与人共享,扶困救急,同情关怀等品质,在佛教中,当通过智慧我们能真正了解自己时,我们也能真正理解别人。

http://www.ebud.net/teach/fschool/teach_fschool_20060330_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1-27 06:56:13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渥京华人教会培灵会信息

  

第一部分:

智慧是神所赐的能力,使人能看出一件事情的真相,而在那件事上成就神的旨意。

分两个方面:

(1) 是神赐下的能力,使人能看出一件事的真相,也就是看出什么是真

理,麽是事实。

(2) 更要以神的法则来显明真理,完成事实。

第二部分:

(1)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往往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一生所面临的每种情况

和环境、几乎都是从两个角度来处理,即从神的智慧或人的智慧来处理。

(2)智慧和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是封事物的客观了解,智慧却是主观地正

确的使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是死的,智慧是活的。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 ”这话不过是指人类因知识而有棚良物质的力量,是不错的,但人们往往因缺乏智慧,而将从知识得到的力量去互相残抵去自我毁灭,所以只有知识,没有智慧,不但危险实在可悲。新颖的科技发明,应该造福人类,但往往不善利用、成了祸患

http://www.ottawamac.org/sermons/2004Cheng_Notes1.pd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1-27 06:56:59 | 只看该作者
3.朋友角度

  

    V P NG 黃 文 彬 says: gift and message from god

  

Michelle Khor says: mean that use your EQ + IQ to make decision

  

Anthony: Intelligent

  

Eleen: KNOWLEDGE CALL 智慧 loh

  

Carmen: I Q la

  

Army: 领悟,感受

  

Yap: 你学的,明白,了解。。。

  

Helen: 去问佛

  

Ms Teoh: Wisdom

  

伟华:时时刻刻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智慧”!

  

Steven lee: Intelligent

  

Bryan: 文字呢。。。按字典说法。。智慧,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一般人都以字典的说法) (Bryan 把这问题分两派 ,1。文字  2。佛家的意思)

  

耀:智慧是懂人所不懂,能人所不能,再把这些懂和能以“善”为出发点。

  

Chong: 聪明的人把简单的事务复杂化,有智慧的人就把复杂的事务简单化了。如果你能把一切的真相都看清, 那边是大智慧了,真相是什么呢? 就是本来无一物。。。空也!

  

Fredy: 不是自己的想法。。是从经历过所起发出或所领悟的。

  

Jacky: 知道在发生大事的时候,能够冷静处理,不伤及无辜。

  

Cindy: 有分寸的人就有智慧

  

Lay leong: wisdom, being wise or having some experience, knowledge, gd judgement , whoever have wisdom , he is somebody

  

    Julie: 经验的累积

  

美慧:明明白白的知道自己名叫林美慧。(19/7)

  

Owen: 知识经过消化以后的经验,行动以后的结晶。(19/7)

  

Quass: 智慧是知道自己在讲什么,也是从心理发出的正确丰富的判断能力。(1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1-27 06:57:30 | 只看该作者
4.个人角度

  

我个人对于智慧的看法是比较偏向原始佛教,佛是圆满智慧的象征,而我本身也是因有所领悟后对我个人帮助不少,因任何的想法如有贪嗔痴,有我,执著,不信因果等等皆无明行,而在佛的教育,就是帮我们明行,这不就是智慧的道路上吗?对我而言 能理解四圣谛,实践四圣谛,是烦恼及苦的止息。而八正道就是让我们能如实知见,亲证四谛。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让我们由然生敬,是因为正确的想法(正见,正思维),正当的职业(正命),正确的行为(正语,正业),正确的努力(正精进),时时保持正确的念头(正念),以及临危不乱的定力,即使面对死亡(正定)。

有机会再和大家做深一层的探讨何谓四圣谛,八正道!

或游览 觉悟之路 http://sss2002.51.net/ (这是我自今找到最多原始佛教的资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7-1-27 07:03:17 | 只看该作者
一 智慧是什么?

(第一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乡下人,第一次来到京城,见有人被皮鞭打伤了,拿了马粪来敷在受伤的背上,就问:“为什么这样做呢?”那人回答说:“这样就可以让伤口赶快好起来,而且不会留下瘢痕。”乡下人把这个诀窍牢记在心中。回到家,告诉家里的人说:“今天我到京城,得到一个大智慧。”家里人问:“是怎样的大智慧呢?”便叫仆人过来,说:“拿皮鞭来,重重打我二百鞭子。”仆人畏惧主人,不敢违命,便重重抽了二百下鞭子,顿时后背血流不止。然后他又对仆人说:“去拿些马粪来,替我敷在背上,这样伤口就可以很快好起来,并且不会留下疤痕。”接着又告诉家人:“你知道不?这就是大智慧。” ——《杂譬喻经》</P< p>

佛说《杂譬喻经》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真叫人啼笑皆非。这是“智慧”么?

  什么是智慧呢?

  “智慧”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得太多了,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会骄傲地说到他们的智慧。世界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智慧,赞美智慧,并渴求智慧。智慧,的确是人民大众的财富,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字中,都有丰富的谚语、格言、寓言、故事、民歌、甚至文学的艺术的作品中,那里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智慧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把它说成是知识,以为知识越多,就越有智慧。我们今天无时无处不在受到信息的包围和信息的轰炸,似乎所有的信息都是真理,仿佛离于了这些信息,就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是你掌握的信息越多,只能说明你知识的丰富,并不等于你掌握了智慧。有的人,知识丰富,智慧不足,难有大用;有的人,知识不多,但却无所不能,成为奇才。

于是,有人又把智慧和聪明划上了等号,许多辞书中都曾把智慧解释为“聪明才智”,或“智谋”。于是,又从聪明发展到了精明,以为精明就是智慧。然而,西班牙的当代杰出的哲学家、佛学家、跨文化研究的先驱雷蒙·潘尼卡(Raimon Panikkar1918-)先生指出:“智慧说,我并不与精明同一。智慧要求有洞见、技能和才智。然而,智慧经历它又超越它们并且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3页)

这“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又指的什么呢?赫拉克利特曾说:“智慧就是言说真理并通过听从本性而按本性行事。”他在另一处说道:“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通过万物来引导万物的思想。”这一说法,的确同佛教中的“缘起”已经很近似了。我还是不能不提到雷蒙· 潘尼卡先生。他对智慧有过许多描述,把这些描述集中起来,就已经告诉我们那“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了:

  “智慧是生活的艺术。”

  “智慧是一种生活之道(Savoir Vivre),而‘道’(Savoir)不是指关于生活的知识。……倘若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生活。”

“智慧的特征是喜悦、喜乐(Ananda)、欢愉(Charis)、幸福(Beatitudo)、福乐。”

“智慧是个人与实在的和谐,与存在、道、天、上帝、无……的一致。”(雷蒙·潘尼卡著《智慧的居所》,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第1~8页)

 在这里,我们看到,雷蒙·潘尼卡已经把智慧和一般的世俗所称的“智慧”相区别开来。

  我们还可以找到两个对参照系:一是彼得·A·安杰利斯(Peter·A·Angeles)《哲学辞典》中对“智慧”的释义:“对人生的最好目的,达到它们的最好手段,以及成功运用那些手段的实践理性的正确知觉。见Virtuescardi-nal。”于是,我又再查Virtue scardinal这一词目。释文说:“希腊文化强调的四种美德:智慧(Wisdom)、勇敢(Courage)、正义(Justice)、信仰(Faith)”。这里把“智慧”道德化了,成为四种基本美德的第一美德,而且与信仰并列。

  二是《圣经文学辞典》中,则把“智慧”美学化了。它认为智慧是一切美的源泉。(《旧约》说:“智慧比珍珠更美。”《后典》说:“智慧的美赛过太阳与群星。”“当智慧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所有的美物皆随她而来。”)</P< p>

这和大乘佛教把“智慧”(般若)称为诸佛之母也已十分接近了。

  《辞海》在解释“般若”(Prajna)一词时,才说:“智慧之意,佛教用以指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它和一般智慧不同,故用音译。”这里,有趣的是:指出智慧即般若,而用音译的“般若”,是为了与一般智慧相区别。

  《辞源》里直截了当地解释“智慧”:“佛教指破除迷惑,证实真理的识力,梵语般若之意译,有彻悟意。”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和陈兵教授《新编佛教辞典》都对“智慧”作了更为具体的解释:“智,梵文曰若那,(Jnana),意为决断。慧,梵文曰般若,(Prajna),意为拣择。”又引《大乘义章》卷九释云:“照见名智,解了为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再引《法华经义疏》卷二释云:“经论之中,多说慧门鉴空,智门照有。”上述对智慧的解释,是准确、简明而又全面的。这里,把佛教的智慧和世俗所说的智慧,做出了明晰的区别。智是决断(决疑断惑),慧是拣择(考察切要)。智是观照,慧是了知。观照什么?了知什么?了知世间法为智,观照出世间法、即通达佛陀第一义谛(胜义谛,明白一切事相的真实与真理)为慧。再简而言之,观空照有,了知空有,就是智慧。这一定义,已切入佛法一切教义的心要了。与雷蒙·潘尼卡先生所指出的“抵达实在的另一不同层次、另一深度”我想不是巧合吧?

佛法拥有无穷的智慧宝藏。它对我们认识人生、认识宇宙、认识身心,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指导实践的妙用]。

智慧是照彻漫漫长夜的一盏明灯。佛陀正是以他的智慧,照彻了人类的无始无明。可以说,没有智慧,就没有佛法;没有佛法,也就没有了破迷、断惑、开悟解脱、告别无明的智慧。因此,佛陀即是智慧之人,佛学即是智慧之学,佛教即是智慧之教。小乘佛教以智慧,帮助自己觉悟;大乘佛教以智慧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觉行圆满,即是无上菩提(智慧)。所以,不管小乘大乘,都以智慧为内核。度脱众生就是让众生具足佛智成佛,就是证得无上菩提(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7-1-27 07:21:57 | 只看该作者
转三毒成三慧

◎证严上人

「贪」欲炽盛,计较得失,纷扰不息;
「」火狂烧,丧失理智,冲动酿灾;
「痴」迷缠扰,颠倒妄想,招致邪行。

「贪、、痴」毒害善心,
「闻、思、修」启发智慧。

如何保护好「心」?
转「贪、、痴」三毒为「闻、思、修」三慧,
愚痴灭除,智慧即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7-1-28 14:46:17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思维的乐趣》

二十五年前,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至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样子越来越糟。相信这本书最后是被人看没了的,现在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除此之外,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认为: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再没有谁比他们更使我痛苦了。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请示,晚汇报,如有闲暇,就去看看说他们自己“亚古都”的歌舞。我对那些歌舞本身并无意见,但是看过二十遍以后就厌倦了。假如我们看书被他们看到了,就是一场灾难,甚至“著迅鲁”的书也不成——小红书当然例外。顺便说一句,还真有人因为带了旧版的鲁迅著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一个知识可能将来还有用处,就是把有趣的书换上无趣的皮。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一些宗教仪式中得到思想的乐趣,所以一直郁郁寡欢。象这样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写到过,比方说,茨威格写过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小说《象棋》,可称是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把这种痛苦描写得充分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著述被隔绝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一个。举例言之,罗素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插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

谈到思维的乐趣,我就想到了父亲的遭遇。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众所周知,他那一辈的学人,一辈子能留下一本书就不错。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会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文化革命之后,读到了徐迟先生写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那篇文章写的很浪漫。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能够和同行交流,是一种起码的乐趣。陈景润先生一个人在小房子里证数学题时,很需要有些国外的数学期刊可看,还需要有机会和数学界的同仁谈谈。但他没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当然他比没定理可证的人要快活。把一个定理证了十几年,就算证出时有绝大的乐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枯坐就更加难熬。假如插队时,我懂得数论,必然会有陈先生的举动,而且就是最后什么都证不出也不后悔;但那个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里描写得悲惨。然而,某个人被剥夺了学习、交流、建树这三种快乐,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这种同情我为那些被剥夺了“有趣”的人保留着。

文化革命以后,我还读到了阿城先生写知青下棋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浪漫。我这辈子下过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队时下的,同时我也从一个相当不错的棋手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庸手。现在把下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我决不肯把这样无聊的事写进小说里。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赞成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创造出来的。当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赞成我们的意见。他们必然认为,单一机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说,要让大家“虚其心而实其腹”,我听了就不是很喜欢:汉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看来是个很卑鄙的行为。摩尔爵士设想了一个细节完备的乌托邦,但我象罗素先生一样,决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这个名单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军代表,他们想把一切从我头脑中驱除出去,只剩一本270页的小红书。在生活的其它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我认为自己体验到最大快乐的时期是初进大学时,因为科学对我来说是新奇的,而且它总是逻辑完备,无懈可击,这是这个平凡的尘世上罕见的东西。与此同时,也得以了解先辈科学家的杰出智力。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虽然自己总被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在我的同学里,凡和我同等年龄、有同等经历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体验。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艺术也能带来这样的快乐,但是必须产生于真正的大师,象牛顿、莱布尼兹、爱因斯坦那样级别的人物,时下中国的艺术家,尚没有一位达到这样的级别。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有必要对人类思维的器官(头脑)进行“灌输”的想法,正方兴未艾。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有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出世之前学会说话,在三岁之前背诵唐诗。假如这样来使用它,那么它还能获得什么幸福,实在堪虞。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当然,如果有人乐意这样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而已。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自己使看上去比实际上要好,十足虚伪。这使我感到了某种程度的痛苦,但还不是不能忍受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这些人想要这样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说得更确切些,是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就把思想分门别类,分出好的和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里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因此他们准备用当年军代表对待我们的态度,来对待年轻人。假如说,思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那么,出于功利的动机去改变人的思想,正如为了某个人的幸福把他杀掉一样,言之不能成理。

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使我感到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假设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脑子挖出来扔掉,换上他的,我绝不肯,除非你能够证明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个鸡窝。想当年,我在军代表眼里,也是很低下的人,他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强加给我们,也是一种脑移植。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愿地用一句功利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上,蠢人办不成什么事情。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更何况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通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知何为善?所以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假如要我举出一生最善良的时刻,拿我就要举出刚当知青时,当时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类,丝毫也没有想到自己。同时我也要承认,当时我愚蠢得很,所以不仅没干成什么事情,反而染上了一身病,丢盔卸甲地逃回城里。现在我认为,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假如让我举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时刻,那就是现在了。可能是因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为已经成年,反正你要让我去解放什么人的话,我肯定要先问问,这些人是谁,为什么需要帮助;其次还要问问,帮助他们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后我还要想想,自己直奔云南去挖坑,是否于事有补。这样想来想去,我肯定不愿去插队。领导上硬要我去,我还得去,但是这以后挖坏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当然,这结论绝不是说当年那些军代表是些装傻的奸邪之辈——我至今相信他们是好人。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然而,你劝一位自以为已经明辨是非的人发展智力,增广见识,他总会觉得你让他舍近求远,不仅不肯,还会心生怨恨。我不愿为这样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现在当然有自己的善恶标准,而且我现在并不比别人表现得坏。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基于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因此有许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得到思想的乐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类人士的总和有恒河沙数之多,我就趋向于悲观。此种悲剧的起因,当然是现实世界里存在的种种问题。伟大的人物总认为,假设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象他期望的那样善良——更确切地说,都象他期望的那样思想,“思无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闪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这些说法的人本身就是无邪或者无私的,他们当然不知邪和私是什么,故此这些要求就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要有。无数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杀了。考虑到那恒河沙数才智之士的总和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庞大资源,这种想法就是打算把整个大海装入一个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实是,这种想法一直在实行中,也就是说,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从愚蠢的方法找办法。据此我认为,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而我能够这样想,只说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了对此表示悲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

我虽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还常常为一件事感到疑惑: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这样的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设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终极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依据这种真理来做价值判断。从汉代以后到近代,中国人就是这么生活的。我对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喜欢。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诚然,这种快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我们不该对此负责任。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取消这种快乐,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计算在内——这世界上有人喜欢丰富,有人喜欢单纯;我未见过喜欢丰富的人妒恨、伤害喜欢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假如我对科学和艺术稍有所知的话,它们是源于思想乐趣的滔滔江河,虽然惠及一切人安这江河决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为他们而流,正如以思想为乐趣的人不是为他们而生一样。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人当然有不思索、把自己变得愚笨的自由;对于这一点,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问题在于思索和把自己变聪明的自由到底该不该有。喜欢前一种自由的人认为,过于复杂的思想会使人头脑昏乱,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里一位质朴的农民请到城市的化工厂里,他也会因复杂的管理感到头晕,然而这不能成为取消化学工业的理由。所以,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作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

假如现在我周围的世界又充满了文革时的军代表和道德教师,只能使我惊,不能使我惧。因为我已经活到了四十二岁。我在大学里遇到了把知识当做幸福来传播的数学教师,他使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我遇到了启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读到了我想看的书——这个书单很是庞杂,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这最后一批书实在是很不堪的,但我总算是把不堪的东西也看到了。当然,我最感谢的是那些写了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但对那些写了坏书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写了几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与大陆读者见面,但总算获得了一点创作的快乐。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将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作为一个有过幸福和痛苦两种经历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而这些呼吁当然是对那些立志要当军代表和道德教师的人而发的。

(原载《读书》1994年9月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7-1-30 20:30:22 | 只看该作者
cha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1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