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7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为何要轻视生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3-9-7 19: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误入歧途的人群

促使人们自杀的因素十分复杂,有的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无法面对挫折、痛苦,有的是因为患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也有生理和遗传方面的原因。任何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有高度的自杀危险性,尤其是抑郁症患者。

近年来的趋势是学历愈高,自杀率愈高。社会经济的波动对于自杀率的影响愈见明显。当我们面对失业、婚姻困扰、经济不景气、老人问题、残疾问题时,我们也同时感受到“自杀”带给我们的阴影。

从性格特征看,自杀者往往过于内向、孤独,容易陷入焦虑与绝望感中,偏执、缺乏兴趣爱好、情绪不稳定、心情多变。而这些性格特征常常与偏颇的父母教养态度、复杂的家庭关系有关。内向性格容易出现焦虑感、绝望感。而认真、固执、责任感强又没爱好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则强烈自责,容易自杀。外向性格的人如果同时伴有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变化大、易被激惹、对人情冷漠,也可能出现自杀行为。

自杀有征兆

自杀并非突发的现象。自杀者在自杀前常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如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有的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粗鲁。有的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周围的人只要稍作观察,便可发现其情绪反应有自杀征兆。

你可能不是医生或心理学家,但如果你认识的人说过或做过上面的事,应赶快送他看病、进行干预,不要延迟。你的救助行为将会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

3个错误观念

社会上对自杀这种行为所持的态度和认识差别很大。其中一些错误的观念若不加以纠正,对自杀预防不利。

错误观念1: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30%到50%的成年人都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念头。对于性格健康、家庭关系好的人来说,自杀念头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很少发展为真正的自杀行动;而性格或精神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人在缺乏社会支持时,自杀念头有可能转变为自杀的行为。

错误观念2:所有自杀的人都是精神异常者。

事实上,自杀的人大多不是精神病人,只有2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错误观念3:自杀者被救助后就不会再有问题。

自杀危机改善后,至少在3个月内还有再度自杀的可能,尤其是抑郁病人在症状好转时最危险。

确立自杀防治观念

既然社会上有一些人在生命旅途中选择自杀的方式结束旅行,那么我们就应该正确地认识自杀。

自杀防治的观念从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它包含社会工作和医疗服务。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专业人士开始重视这一科研领域的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危机干预可以降低自杀率。但目前全国仅有南京、长沙、北京、大连等少数城市能提供这种服务,自杀危机干预专业机构和人员还远远不够。专家们认为,严格控制和管理像农药这种可被轻生者就近利用的自杀工具,加强自杀病学方面的知识宣传与教育,全国的自杀率至少可以降低一半。

事实上,自杀预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在中国南京和武汉的长江大桥,自杀者跳水成功的只有一半左右,因为这里昼夜有武警官兵巡逻,他们对发现自杀征兆和抢救的技术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其实,无论我们所处的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人们的身体、心理与社会的联系状态都应该保持正常。如此才能说明我们是健康的人。但我们又不排除有些人在精神卫生方面的免疫力较弱。怎么办?就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社会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项基本需要。交往能传递感情,满足人的社会与精神需求。自我封闭的心理则人为地剥夺了这项需求,使得信息狭窄,情感隔绝,抑郁和苦闷无处宣泄和倾诉。如果不去努力改造自己、适应环境,而是常常将自己严密包裹起来,藉此逃离环境,降低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这种消极情绪积聚到一定心理承受极限,就会采取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极端方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抗议和愤慨。

自杀防治不是一项消极的治疗工作,也并非局限于个人,而应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当危机发生时,家庭就是最宝贵的协助资源,应该鼓励当事者与家人讨论他的问题。朋友应被安排与当事人在一起,给予他一些精神上的慰藉,成为最忠实的听众,能给予当事人一个发泄情绪的机会。然后经过积极诊断与治疗,让这些患者尽可能早日重返社会、恢复正常的生活。(冯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3-9-10 21:53:05 | 只看该作者
给厌倦了人生的朋友(沧海月明)

厌倦了,真的?
厌倦了,真的!
厌倦了,真的.
再见了,灿烂的阳光
再见了,宛转的小鸟
再见了,芬芳的娇艳的花朵
再见了,母亲的怀抱
再见了,爱人的蜜吻
再见了,儿女的娇嗔
再见了,早晨的风
再见了,雨后的虹
再见了,夜空的星辰
这个世界,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再见了!这一切!
今日离开,明天,
便都将不属于我了!
真的再见了!
厌倦了,真的?
厌倦了吗,
亲爱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3-9-12 12:58:12 | 只看该作者
花季大学生缘何轻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3月以来,广东各高校已有9名大学生自杀身亡,大学生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虽然大学生自杀占同类人群的比率并不比其他社会群体高,但因为这个群体本身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关注的程度、期望值比较高,因此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应风华正茂、充满憧憬的花季大学生,缘何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高校教育界人士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自杀事件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大学校园的心理咨询、教育等课题提出了怎样的要求?这正是本版所要探讨的。

补考零分 跳楼身亡校园惨剧

4月25日,广东某高校大学生李林(化名)的尸体被推进了殡仪馆的火化炉。他的死给其家人带来了莫大的悲痛。不愿相信他自杀的亲人们提出解剖尸体的要求,导致他的尸体在他死后半个多月才被火化。

4月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校园里一片寂静。突然间,“砰”的一声闷响,惊动了正在巡逻的保安。寻声而来的保安发现了刚从6层宿舍楼顶跳下来的男子。

“我———是———学生......”李林艰难地吐出几个字后便七孔出血。学院领导、校医几分钟后赶到现场,立即把他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可惜到医院时证实人已经死亡。

李林是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学生,圆大学梦还不到一年,为何以这种悲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正当花季的生命?

学校一位领导说,李林学习比较勤奋,思想上要求进步,一入校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参加了党课学习小组,他作出这样的举动确实出乎学校意料之外。校方作了大量调查之后认为,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以及性格脆弱,使李林走上了绝路。

在上学期期中考试时,李林的成绩不太理想。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不少科目都取得较大的进步,但计算机基础课考试还是不及格。李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他说过,来到大学不好好学习,多学点知识,那就对不起父母的恩情和期望了。据同学反映,自从他知道计算机基础课要补考之后,常常闷闷不乐地躺在床上发呆。本学期开学后,李林在补考计算机基础课时,不知是出于紧张还是疏忽,忘了把答案存盘(文件夹为空),结果补考成绩为零分。

得知补考结果后,李林心情很不好,经常念叨说太对不起父母了。出事前一天下午,李林打电话给辅导员,问能否再让他补考一次。辅导员安慰他不要太担心,但自己做不了主,要和系主任商量。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发生了意外。专家剖析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导师李萍指出,从总体上看,现在的人们,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生活在充满很大压力的空间。

压力加大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广州一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困惑,1%左右有严重心理困惑,表现为焦虑、恐惧、忧郁、神经衰弱,这些学生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性障碍,如不及时加以引导,一遇导火线就会产生过激行为。

校园折射社会面临四大压力

高校教育界人士较为一致的观点是,由于高校招生、就业以及社会上用人制度等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主要面临来自四方面的压力。

学习压力。能考上大学的一般都是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到了大学竞争对手不一样了,这时候自我要求过高、还想保持中学时期“尖子生”的地位,势必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父母们对孩子成材都有较高的期待,有的表现得比较直接,有的即使放在心里不说出来,但是作孩子的也一样感觉得到,这都给孩子带来很多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借钱供孩子上大学,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怕对不起父母,压力也越大。学习压力是导致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之一。

经济压力。我国现行的收费上大学的制度,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负担。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20%。另一方面,来自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与来自富裕地区、家庭的孩子在消费方式、消费观念方面的攀比,也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

就业压力。过去大学生就业统一由国家包分配,“皇帝女不愁嫁”。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双向选择”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了。大学生一入学就考虑毕业找工作的事:社会会不会挑选我,我需要什么能力来让社会挑选我?等等。面对即将踏入的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少大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人际关系压力。从中学到大学,学习方式、学校管理方式有很大不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不同,大学生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恋爱现象增多,而心理、为人处事能力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碰到感情出现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处理。情感困惑成为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时代急剧变化“终极”目标缺失

人是在社会关系、社会空间中生存的个体,其心理、情绪、思想与不同个体对社会环境的理解、把握有关。李萍教授认为,时代特征决定的思维方式的相对性以及年轻的经历,是大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快速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生活中大部分事情是不可预料的。”李萍说,我们这一代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状态是基本平稳、连续的变化过程,可以预料得见自己几年、几十年后的生活历程,比如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工作到老就退休。但现在大学生很难预料、把握毕业后会怎样、明天会怎样;进大学时学的是热门专业,到毕业就业时就可能是冷门专业了。生活有很多不可知的因素,对社会的判断、评判都会产生相对性观念,而没有一个“终极”的概念。“我们以前也会失恋,但失恋之余还有终极的人生意义。但现在不少大学生没有后面的‘终极’在支撑他,人生的事情变成每一天、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找到恋人、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每一件眼前能把握的事情就成了生活的全部,一旦失恋、就业受挫,就什么意义都找不到了。”

此外,由于大学生处在成长的特殊阶段,他们一般都是带着理想走入生活,但生活展现给他的不一定是理想的东西,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其年轻决定的经历的局限性和有限的承受力,使他们产生心理缺口,往往会把某一件事情放得很大,一冲动就走极端。

缺乏艰苦磨练心理承受力差

大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当代青少年在健康人格、心理教育方面的不足,再次对应试教育,也对家庭教育敲响了警钟。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文轩教授谈到,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生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艰苦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受不了打击,一遇困难挫折容易出现过激行为。

广东省教育厅学生工作处处长叶梓效说,广东高校去年以来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多涉及感情问题、学习压力,自杀者的共同特点是:多数性格内向,有困惑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有个人问题不愿暴露,心理的压力得不到释放;自控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差,缺乏责任意识,光想着自己一死了之寻求解脱,不想想会对社会、家庭造成多大的损失,给亲人带来多大的伤痛。

“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提高他们自我调适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各种人生经历。”李萍说,“要从小重视健康人格的教育,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人生态度,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会自我调适。同时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相互沟通,对家庭困难、个性内向、成长中有挫折经历的同学,学校和同学都要给予更多关注,对个性有特殊性的同学,学校要进行跟踪,给予心理援助,帮助他们正确疏导、缓解不良情绪。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梁深洪说,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快速转型的社会中,步入大学进入成长中一个崭新的时空空间,即使是作为同龄人中最优秀群体的大学生也往往难以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村学生原来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乍到大城市开始大学生活,面临新环境的压力更大。对从事大学学生工作的教职员来说,现在的大学生每隔3年就是一个换代,每3年学生的心理素质、同龄人间的交往等都会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不断变化着的新情况,提高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八名学子自择绝路自杀档案

●2001年3月19日,深圳某学院建工系学生赵某因失恋跳楼身亡。

●2001年6月15日,广东省某高职院学生邓某跳楼身亡。

●2001年7月10日,广州某大学建筑系学生黎某在家中自杀身亡,生前自觉家庭压力和学习压力很大。

●2001年9月17日,才到广州某学院环境工程系报到一天半的新生小黄,还未等到开学典礼,半夜从宿舍楼上跳下来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小黄没有留下遗书,生前曾多次表示不习惯宿舍生活。据悉,来自单亲家庭的他性格比较内向。

●2001年10月9日晚,广州某师范大学化学系学生石某不顾同学和女友的劝阻,从海印桥上纵身跳下珠江自杀。他的两位同学见状急忙跳江营救。水警赶到现场救起1人,但石某以及为救他的另一位同学未能获救。据悉,石某生前为情所困,谈过3个女朋友,不知选择哪一个。出事当天下午,他曾对同学说:选了哪一个都会对另外两个造成伤害,感情困惑让他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今年1月16日,广州某综合大学生物系学生黄某在家中跳楼自杀。消息传回学校,几乎所有认识黄的同学都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黄某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连续两年都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同学反映他对自己要求很高,个性十分好强。黄在遗书中提到自己已连续7天失眠,自觉上学期末英语六级和另一门课程考得不好,担心要重修。

●去年12月31日和今年3月24日,广州某理工大学两名研究生相继跳楼身亡。一名电力系二年级研究生可能因学习压力过大走上不归路。另一名建筑系二年级的研究生来自贫困地区,家中经济困难,得知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后,不愿拖累父母妻子而走上绝路。

当刀子架在脖子上心理辅导

华南农业大学曾有位学生叫王宁(化名),从小因父母关系紧张、家境不好,养成了既自卑又自傲的性格和异常敏感的心理。入学时在该校对所有新生进行的艾森克个性测试和心理健康调查中,心理辅导员发现他个性偏差明显,有自杀和他杀倾向,情绪不稳定分偏高。于是,他成了该校心理咨询教研室的重点关怀对象。心理辅导员经常与其谈心,使他的心态逐渐趋于平和。

王宁同宿舍有位与他经历相似、性格容易起冲突的同学,两人常因琐碎小事互相出言不逊,逐渐发展成了冤家对头。有一天王宁突然用刀架在那位同学的脖子上,企图把他杀了以后自杀。就在他握刀的手准备用力的一刹那,他想起了二年多来心理辅导老师对他的谆谆教导,他即刻放下刀,跑到心理咨询中心向心理辅导员求助。

坐落在华农中心区的那座绿树掩映的小平房,就是该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从1998年10月成立以来,植毅耘医生等心理辅导员已在这里接待了1600多人次的学生,帮助一批有严重悲观厌世思想、有明显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解除困惑,树立自信,避免了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河北籍的学生小林(化名),从小在受人欺压、轻视中长大,养成了仇视社会、不信任别人的心态。他总认为有位老师对河北籍学生不好,一次纠集了一帮河北同学,准备把这位老师干掉。他犹豫一个星期后,找到了心理咨询辅导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他强烈的仇恨心理终于舒缓了下来。针对他要求别人尊重、承认他价值的心理,心理辅导员引导他集中精力学习。最后小林以优秀的成绩从专科升到本科,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非常成功。

学生小井(化名)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上大学前村里摆了十几桌酒席送他。但一个学期下来,他学习成绩追不上别人,评先进没评上,经济条件又不如别的同学,这都让他萌生了悲观绝望的思想,他选择了割脉自杀。两刀子下去,望着流淌的鲜血,小井想起了为他的学资辛苦劳作的父母,他向校医院跑去......后来,他成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常客。当他顺利毕业时,小井说,心理辅导员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两个人之一。

心理有问题找心理咨询中心,这样的概念在心理咨询、辅导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纳。

“不少人以为出现了大问题才需要心理咨询,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其实国外已经流行‘享受心理咨询’的概念。心理咨询中心就是提供一个倾诉的渠道,把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负性情绪不至于积累下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辅导员李江雪老师如是说。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尴尬

近年来广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重视,1999年起建立了心理教育指导委员会,各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研室等,并不断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华南农业大学从1998年起,每年对全体入学新生进行个性测试,对每位新生提出个性调适的建议,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怀对象档案,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教育;把对学生的群体引导和纠正个体行为偏差结合起来,举办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等;开展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群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大学生心理训练营”、“勇者擂台”、“迈向健康人生路”、“读得轻松,学业成功,心康体健路路通”等。

目前广东各高校只有一、两个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却要面对一、二万名学生。针对心理辅导老师严重不足的状况,华农大、华师大都采取发动全体老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办法。华师大还实行专、兼职队伍相结合,聘请心理学系5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老师、心理学系部分优秀学生兼任咨询员,面谈咨询与电话咨询相结合;去年底还创建了“南方心理在线”的网站,探索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下一步还将以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全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此外,华师大还通过校内设岗、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广拓勤工助学的途径,减轻特困生的经济压力。

但即使是对大学生心理工作比较重视的华南农业大学,其党委副书记梁深洪仍然认为,目前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无论是从课程设计、人员配备、重视程度等方面,都远远适应不了大学生的要求。

具体来看,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尚存在下列问题:

●人员配备不足。香港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个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内地,每5000名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心理辅导员,并且很多辅导员是兼职的。

●教师归属问题。心理教育教师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编制和职称,影响了人们从事心理教育、辅导的积极性。

●教材建设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教材。一些教育学者认为,应当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必修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开设不同的课程。

●网上心理咨询尚在探索阶段。有些人心里所想不愿当面与人谈,新的网络空间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什么问题都可以摊开来讲,但在网上进行心理个案方面的咨询还未开展。

减压良方 大学生心理减压法

阅读减压法。阅读你喜欢的书籍、杂志转移注意力,或者看有关心理调适类的书籍,根据书籍的指导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运动减压法。从事各种球类、田径类运动,或者其它感兴趣的活动如爬山等,是排解郁闷、培养积极乐观态度的好办法。

社交减压法。参加多种群体活动,多与同学、朋友交流,开阔视野,释放紧张情绪。

咨询减压法。找心理咨询辅导员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包括障碍性咨询、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等多种,如发展性咨询是人人都需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21: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