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88|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登天的感觉(连载)一本会帮你走出泥沼改变人生,让我在夜半痛哭不止的好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10-15 02: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
阿静是深圳火车站柏灵顿咖啡厅的服务员。
一天下午,一个学者模样的年轻人走进咖啡厅,在一角坐下,叫了一杯皇室咖啡。
他坐在那里,铺开一张纸,写写停停,时不时还仰望着天花板出神。
阿静感到很好奇,就上前问道:“先生您在写什么?”
那人抬了一下头说:“噢,在构思一本书。”
“是什么书呵?”阿静又问。
“是关于心理咨询的书。”那人答道。
“什么是心理咨询啊?”阿静不解地问。
“心理咨询说是,”那人顿了一下,放下笔,右手托着腮帮,看着阿静,反问道:“你说呢?你觉得心理咨询会是什么呢?”
阿静想了想,怯生生地说:“心理咨询是……,是不是给人做生意供信息的?”
那人微笑了一下,摇摇头。
“那心理咨询是不是教人怎么开心的?比方说,我每天干活很累,也不开心,有时候找一个朋友聊聊天就会感觉好一点,你说是不是?”阿静改口说。
“嗯,也是,也不全是。但比上一个答案要贴近一些。”那人答道,接着又问阿静:“你读了几年书?”
“6年。”
阿静低声答道,脸上掠过一丝羞色。
“那你在工余喜欢看些什么书?”那人又问。
“我呀,我说喜欢看有关爱情的小说,像琼瑶的小说啦,我就挺爱看的,也很好懂。”
阿静开始兴奋起来。
“那你在那里做心理咨询?”阿静又好奇地问。
“在哈佛。”那人迟疑了一下答道。
“哈佛在哪里啊?”阿静再问。
“在美国。”那人顿了一下,接着问阿静:“你有没有听说过哈佛大学?”
“没有。”
“那你听说过北京大学?”
“没有。”
“那你听说过什么大学?”
“赣江师范。”阿静不好意思地笑了。
“赣江师范,嗯,为什么呢?”那人也笑着问阿静。
“因为我爸爸在那里进修过呀。”
“是吗?”那人笑了,用手拍着前胸。
阿静微红着脸说:“你不要瞧不起人嘛!”
“没有,没有。”那人止住了笑声,接着一脸严肃地问阿静:“如果我写了一本书有关心理咨询的书,你会看吗?”
阿静皱了皱眉头说:“:如果你写的书不枯燥,不讲大道理,又有文学的味道,而且最好是与爱情有关,那我就会看的。”
说完,阿静就忙着招呼其他顾客去了。
“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有文学味道,最好与爱情有关。”那人认真记下了阿静说的话,端起咖啡杯陷入了深思。
那个人就是我。
写这本书,是我学心理咨询的梦想。
因为我厌倦了用空洞、抽象的术语来讲解心理咨询的原理。我渴望写出一本通俗易懂的读物来,在引人入胜的情节中,展示心理咨询的目标和原理。也就是说,我想写出一本对心理咨询一无所知的人都想看、也都能看得懂的书,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那么,该怎么写呢?我陷入了不尽的思索当中。
就在此刻,我巧遇了阿静,并有了上面的一段对话。
我细细地咀嚼阿静说过的话:不枯燥,不讲大道理,有文学味道,与爱情有关。其实,阿静的大白话,不就是一般人的阅读取向嘛!
我感到脑子豁然开朗,开始本书的创作。
《登天的感觉》这本书,记载了我在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期间经手的10个咨询个案。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我在人名和情节上都做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但我没有凭空编造出故事,毕竟我不是一个小说家。我只是依据我当初的咨询手记,将每个个案的发展加以情节化描述。
同时,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及专业人员的思索与探讨,我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加入了一段个案分析。对个案的性质、特点、咨询方针及操作方法等问题,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毕竟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心理咨询是一项需要专业训练的职业。
在写作中,我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对留学美国八年的感悟和体会,并就一些内容、词汇及心理学专门术语做了有关的注释,以增进读者的了解。
为了增添大家的阅读兴趣和知识范围,我在每个个案分析的后面,还加上了一条有关心理学或心理咨询方面的小知识。
这就是本书的基本构架。
本书的写作,不可能每个个案都与爱情有关。但是,每个个案都与人情有关。
如果说,爱情只是两人间的互敬互爱,那么,人情就是人世间的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正是这种互敬互爱之表达与交流的艺术。
所以,看完这10个个案后,我希望读者在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需要这种互敬互爱!
心理咨询也可谓是人之心灵沟通的艺术。
既然是艺术,就需要有想象及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此,心理咨询中需要有感悟,有想象,有创造。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中会有这么多流派分支的原因。仅就美国而言,已记录在册的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就有300多个,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所以,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需要的远远不仅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这一切也是本书想要表达的意思。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个人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提高。心理咨询,作为增强人们心理健康和精神快乐的重要手段,也必将大盛于世。
但是,比起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心理咨询在我国的发展还很缓慢,人们对心理咨询的性质、目的及操作方法还普遍存在许多不解和误解。本书的目的之一,是使人们从对心理咨询的疑虑中解脱出来,去拥抱它,享受它。
心理咨询也真是使人开心的艺术!
最后,本书还记述了笔者在哈佛大学的一些见闻。
哈佛大学是许多年轻人向往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虽然有他们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快乐,但也同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忧愁烦恼。其中有些忧愁烦恼同样会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有些忧愁烦恼则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此书也旨在增加人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美国校园生活的了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美国已不再是那遥远的国度,或是神秘的异土。本书也意在增强读者对海外留学生活的了解,尤其是从另一些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留学生的快乐和烦恼,以备有朝一日,若您也到那里去求学,不至于一下子感到强烈的“文化震撼”(cultural shock)。
慢慢地你会感到,哈佛大学就如同我们的北京大学,波士顿就如同我们的北京,毕竟我们同为地球的居民。
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另一层意思。
希望本书能增加您对心理咨询的了解。
希望本书能给您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
岳晓东
1996年冬
于香港寓所

心理咨询应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耻辱的感觉,羞愧的感觉,还是见不得人的感觉?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那么,心理咨询到底应该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希望本文能给您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题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08:04 | 只看该作者
登天的感觉
1985年12月25日,我乘坐中国民航CA981班机飞往美国求学。
那一天,正值西方的圣诞节,所以乘客非常之少。
偌大的一架波音747飞机,300来个座位只稀稀拉拉坐了不到50人。我在飞机上随意调换了两个位置,与人搭讪聊天。
说来,我就要去波士顿读书啦,心里好不兴奋!
在座位上乏了,我起身又什胳臂又踢腿儿,来回走动着。可还没走两步,望着周围有限的空间,只好又返回座位。
在机舱过道上,我遇见一位教授模样的长者。他似乎也在活动筋骨,我们聊了起来。他果真是一位教授,现在加州的一所大学任教心理咨询的课程。
“什么是心理咨询?”我不解地问。
“你从来不有听说过心理咨询?”他皱着眉头看着我。
“我为什么要听说过心理咨询?”我半开玩笑地反问他。
“嗯——,”他吁了一口气,眯着眼睛问我,“那你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你指的是什么感觉?”我也皱着眉头问他。
“我是指你此时此刻乘飞机的感觉。”
“我感到非常高兴呀,因为我就要去波士顿读书啦。”我兴奋地答道。
“是呀,你感到很高兴,因为你就要去美国读书了。但你此时此刻乘坐飞机的感觉又如何呢?”那老教授很潇洒地挥了一下手。
“我——,我感到在腾云驾雾。”我想了想。
“对啦,你是不是感到自己站在世界之顶了?”我狡黠地回答。
“啊哈,你说对啦。”那老教授用食指点一点我,晃着脑袋接着说,“这就是心理咨询要给人的感觉。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
“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对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一样。”我重复着他说的话,心里不明白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门有意思的学问。
不想如此,那老教授忽然对我说:“对不起,我想。回去睡一会儿啦。”说完,就径直走回他的座位。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想,这美国人也真怪,聊得正起劲时就走了,一点儿面子也不给……
这便是我第一次听说“心理咨询”这个字眼。
尽管我当时还不能完全想象出,心理咨询究竟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的感觉,但我对那老教授所讲的话非常感兴趣。他这样渲染一门学问的特点和重要性,是我从未见过的,恐怕也只不美国人才会想得出。
带着这样一份疑惑,我也问座位休息去了。
望着窗外的滚滚云海,这实实在在地享受头着那“登天的感觉”,渐渐地进入了梦乡。
……
1993年6月10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我头戴博士帽,身着博士袍,参加哈佛大学第342届毕业典礼。我获得的学位是心理学博士学位,主修的专业正是咨询心理学。
在这人生无比兴奋的一刻,我想起了7年前飞机上巧遇,那位老教授的经历。我感谢他为我开了一扇门,使我发现其中无穷的奥妙。
初来美国时,我曾主修过教育心理学,但对于怎样可以使人产生登天感觉的好奇,促使我改变了自己的专业方向踏入了咨询心理学的神妙世界。
在那片神妙的天地,我结识了罗杰斯、斯金纳、艾利斯、格尔斯、伯尔尼等一批咨询心理学办的风云人物,也更加认识了弗洛伊德这位广义上的心理咨询的鼻祖。
在那个神妙的世界里,我还学会了怎样准确地体会他人的感觉,怎样传达尊重和理解的信息,怎样帮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6年的专业学习和2年的亲身实践,使我渐渐明白了那位咨询心理学的老教授所讲的一切。不光为自己一再体验过登天的感觉,我也曾使我的来询者感觉在登天。我为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富有生命力的专业而感到庆幸。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里,人人不都中寻求生活中的登天感觉吗?
可惜那次相逢,我没有将那位老教授的通讯地址留下来,不然现在给他写封信,告诉他我目前的专来选择,不知他会有多高兴呐。他也许会为那天没有与我多聊几句登天感觉的要领而感到遗憾。
这些年来,我一直是这样想的。
……
“不,你错了,”那老教授这样回答我,“登天,那应该是你自己的感觉,要你自己去体验。我不可能替你去登天,那样我将会成为你的拐杖。”
“所以,你给我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让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答案。”我总结说。
“啊哈,你终于入道了。”他摇晃着脑袋答道。
接着,他又说:“其实那天与你聊天,我就感到你会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我不想再讲下去,就是为了多给你一些思考的空间。我在入睡之前,还偷偷望了你一眼。我看得出,你在困惑,在思索。我不与你多说话,正是想给你一个考验,看看你对心理咨询有没有一点儿悟性,看来你还真有悟性,至少你没有再来打扰我。这是心理咨询的另一番意境。但当时给你讲这些,你是听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吧?啊哈……”
说着,那位老教授又摇头晃脑起来。
“所以,你给我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让我自己去思考,去省悟登天的感觉。”
我感到犹如张良幸遇黄石老人那般地兴奋!
……
当然,上述的对话只是我的想象而已。
但是,那老教授为什么会在我们谈话兴致正浓的时候离去,却使我想了好多年。想来想去,我感到,或许正是老教授话中的悬念,使我对心理咨询的意境穷追不舍。
一个人能在简单的几句话中,如此深远地影响另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你能不说这是心理咨询的魅力吗?
登天的感觉,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登天的感觉,它对于不同人意味着什么不同的意思?
登天的感觉,它当中含有多少种感觉?
登天的感觉,它是心理咨询永久的思索。
[评述]
★        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是什么?
心理咨询可以使人产生登天的感觉,第一次听说吧?
其实,阿静说心理咨询就是使人开心,她是说对了一半。因为心理咨询确实力图使人感到开心。但是,使人开心的事情一般人都会做。例如,当一个人失恋或离婚时,他可找个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痛哭一场,即时可以得到许多宽心的话,也可以得到不少的精神安慰。于是,他变得开心些了,但开心之后又是什么呢?
这便是心理咨询所要解答的问题。
换句话说,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安慰,就在于它有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便人成长。这里的成长,就是通过咨询的过程,使来询者自己想通了,认请问题的本质,知道该怎么做,达到了人们常言的心理平衡。
所以,使人开心只是心理咨询的前奏曲,使人成长才是心理咨询的主旋律。
由此,心理咨询力图使个人将不愉快有经历当作自我成长的良机,它竭力使人们积极地看待个人所经受的挫折与磨难,从危机中看到生机,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从这层意义上讲,心理咨询也在于帮助人学会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忧愁烦恼。但这一切不是靠指教劝导得来的,而是靠启发领悟获得的。
用马斯洛的话来讲,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获得“
顶峰的体验”(peak experience)。
这不就是指“登天的感觉”吗?
这就是心理咨询所追求的意境。
★        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一般人在相互安慰时,总是会劝说对方尽早地忘却其不快的经历。“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会更美好的”,这大概是人们平时相互安慰的共同准则。
但心理咨询人员不会这样简单地劝说来询者忘却地去,他们要使人从挫折中认真反省,总结经验教训,增强生活智慧,以能够更好地应付日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快经历。中这层意义上,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说白了,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比原来活得更轻松、更快活、更自信。
此外,心理咨询还要避免使人依赖他人,增强个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心理咨询再三强调要尽量理解来询者的内心感觉,尊重他的想法,激发他独立决策的能力,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强化来询者的自信心。
所以,任何一个心理咨询过程,无论共性质有多大不同,时间长短上有多少差别,本质上都是要帮助来询者从自卑和迷茫的泥潭中自己挣脱出来。
来询者耷拉着脑袋进来,挺着膘杆出去。
这即是心理咨询追求的目标。
★        心理咨询之高明何在?
“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自我感觉良好,犹如登天的感觉,”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人生,也敦促我追逐这样的感觉。
起初,我感到它像海市蜃楼那样地虚幻莫测。但渐渐地,我开始感受到了它那强大的震撼力。
我眼睁睁地看见来询者是怎样在我面前由痛哭流涕变得开怀畅笑,由愁眉不展变得心情舒畅。我伴随着他们从自卑自怜的地狱当中走出来,迈向自尊自信的天堂。
我为他们欢呼,我为他们雀跃。我感到他们的自信心在重建,也感到自己随着他们一同在登天。
兴奋之余,我时常想起那老教授说的另一句话:登天,那应是你自己的感觉,我不能替你去感觉登天,那样我将会永远成为你的拐杖。
的确,我为人做心理咨询,不是要去支配来询者,而是要去扶持来询者。
心理咨询之妙,就在天它帮助了一个人,却让那个人感到自己帮助了自己。
这就是心理咨询之高明所在。
★        心理咨询何以给人“登天的感觉”?
心理咨询之所以会给人“登天的感觉”,就在于:
心理咨询不求教训他人,而求开导他人;
心理咨询不是要替人决策,而是要帮人商策;
心理咨询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
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精神享受,而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情;
心理咨询确信人皆可自我完善,而非人是不能自我逾越的;
心理咨询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而非增强其对他人的依赖;
心理咨询不仅可以帮助他人成长,也可以帮助自己成长;
心理咨询使人更加相信自我,而非更加迷信别人;
心理咨询使人学会多听少言,而非少听多言。
心理咨询就是这样给我“登天感觉”的。
欲知心理咨询何以达到期一切效果?且看后文分解。
★        心理咨询小知识:现代心理咨询是怎样兴起的?
心理治疗的创立是19世纪的事情,但心理咨询是兴起却是20世纪40~5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它主要受了在股力量的推动:一是人们对“精神分析疗法”日益不满(如疗期地长,咨询关系完全像医患关系等)的推动;三是人本主义思潮的启发。
由于心理咨询运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日趋分化。概括说来,心理咨询主要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困惑与烦恼提供咨询,而心理治疗则主要为人们在人格、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变态行为提供治疗。两者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线,却有着不同的专业评核和训练要求。
简单说来,心理治疗人员不但要有心理咨询的知识,也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训练;而心理咨询人员则不必有医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心理咨询的场所应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章介绍了我人咨询室的布置及其寓意,希望它能对你有所启发,有所引导。因为在心理咨询当中,不仅包含有声的交流,还包括无声的交流。
                                   ——题   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08:57 | 只看该作者
林登街5号
哈佛大学所在地剑桥市(Cambirdge)的哈佛广场附近,有一条很短的街道——林登街(Linden Street)。这条街的5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3层小楼,原来是用和学生宿舍的。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这里便成为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所在地。
我曾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心理咨询实习。
林登街5号的小楼,一进门就是一间客厅,摆着几张19世纪样式的沙发和茶几。茶几上总是放着几本《时代周刊》(Tumes)、《新闻周刊》(Newsweek)等杂志及哈佛大学的校报《Crimson》。有时,还会放上几盒饼干,供来宾食用。
在客厅的一角,有一台电视机。电视机旁,放着这座房子里唯一一件可引以为豪的物品——一把19世纪的哈佛大学座椅。
学生们来这里求询,都要先到这里登记,安排会面人员的时间。通常,接待人员都会问他们对咨询人员有无人什么特殊的要求,比如,是选一位女咨询人员,还是选一位少数民族或外籍咨询不员,还是选一位擅长于某种特殊问题(如厌食症、同性恋等问题)的咨询人员。接待人员对待学生总是和颜悦色的,他们要让学生一进门就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在林登街5号,我们一概只做心理咨询,不做心理治疗。
也就是说,学生凡有人格障碍(如自恋症)、情绪障碍(如抑郁症)或强迫意念(如恐人症)之类的问题,我们都将他们引荐到哈佛大学校医院或其他有关的心理治疗诊所去接受治疗。
我们这里只负责一般的心理与情绪问题的咨询。这通常包括对情感挫折、环境不达、人际关系不如、学习方法不当、自信心不足、婚姻冲突、厌食症、贪食症、同性恋等问题的咨询。凡是涉及任何带有病理基础的心理障碍的治疗,都不属我们的管辖范围。
除了为哈佛学习提供个别与团体咨询外,我们每学期还为学习举办各种心理咨询的讲座、报告会等。此外,我们还要为哈佛大学10来个学生自组的学生咨询热线(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热线)提供专业指导。通常是每隔两三个星期,这些学生热线的咨询员与我们的指导人员会面,讨论其咨询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问题,接受我们的专业指导。
在林登街5号,我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咨询室。
我把它布置得很温馨,也很具艺术特色。我要让人们一进到我的屋子里,就情绪放松,精神舒畅,这对于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暗示作用十分重要。
走入我的咨询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的油画。
画面中,一边是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卷起无穷浪花;另一边则是平静的海岸,波光潋滟,水潮缓进缓退。在这动与静的对比当中,你顿时会感觉到大海对于生活的启示。
这幅画不知从何时起就挂在了这里。虽然这间屋子曾几易其主,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这幅画留了下来。我很钦佩最初屋主的用心,他挂这幅画于屋中,就心理咨询对个人成长的象征意义来讲,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
在油画的下面,是一张大沙发,上面套了一个乳白色的沙发罩,给人以祥和宁静的感觉。大沙发斜对角是一张小沙发,也套着一个乳白色的沙发罩。两张沙发之间是一张小荼几,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和一盒纸巾。
大沙发的另一角,是一个一米多高的书架,上面放了我的一些书籍。我把它们摆放得很整齐,也很有美感。书架的顶层摆了一盆吊兰,垂下来的绿丝,覆盖了书架的一角,显得既有生机感,又有艺术感。
大沙发的对面,是我的办公桌,桌上整齐地摆着台历、文具和一座弗洛伊德的石雕像。伏案写作疲劳时,我时常会注视一会儿弗洛伊德的塑像。望着他那一脸沉思的样子,我总会感到有一股强劲的力量,在激励我去不断地探索人类心灵的无穷奥秘。
在两扇窗户之间的白墙上,我挂了一幅自己带来的中国国画。画中,两只小鸟栖在枝头上,悠闲地聊着什么,也许其中一方正在给另一方做着心理咨询吧。
咨询室的地上铺着地毯,也是浅色的,使人感觉很温暖。咨询室每天都有专人来打扫卫生,以保持其整洁干净。
这就是我的咨询室:清静,和谐,温馨,阳光充足,有点儿艺术室的情调,却不过分夸张。这种宁静、祥和气氛的营造,对于心理咨询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暗示作用。
我要让每一个进到我屋里的人,都能感觉到轻松和舒畅。特别是大海的寓意,吊兰的生机,还有小鸟的窃窃私语,曾屡屡成为我与来询者的谈论话题。
在这间屋子里,我总共接待了200多个来访的学生。每接待一个学生,我都会感到一股莫名的期盼与兴奋;每送走一个学生,我也会感到自己的一部分随他而去。同时,我还感到他的一部分也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在这不断的迎送当中,我感到自己的咨询技巧在成熟,自己的洞察力的提高,自己的人格在完善。
在林登街5号的600来个日日夜夜里,我认真记叙了每一次咨询后的心得体会。我深切地感到,心理咨询本质上是人类情感及心灵沟通的艺术。其中沟通与理解的技巧,高于心理咨询中任何其他技巧。而沟通与理解,也正是使人感觉良好的源泉。
在林登街5号,我还与我的心理咨询督导定期会面,讨论我的个案进展情况,并接受他的指导。在这当中,我曾困或过,顿悟过,有时还与他发生激烈的争辩。但我必须承认,没有他的指导,我是不会取得心理咨询理解和操作的巨大收获的。
他像一位生活的智者,在三两句轻松的话语中,道出了心理咨询乃至人性的许多深刻道理。每当遇到咨询中的难题时,我都会问自己:如果督寻在这里的话,他会怎样处理?这个疑问,推动着我不断地去思索,去领悟,去向他看齐。
林登街5号是哈佛广场附近一座很不起眼的旧房子。在众多的现代化建筑群中,它显得矮小平庸、古老而不合时宜。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它是那样的独特,那样的温馨。
就是在这座房子里,我领教了什么是心理咨询,什么是心灵沟通,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爱。
林登街5号,是我永久的智慧圣地。

[ 本帖最后由 allaalla 于 06-10-15 02: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0:30 | 只看该作者
[评述]
★        心理咨询场所应给人以什么样的第一感觉?
1994年7月16日,我终于来到了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的发源地——维也纳。我特地去朝拜了位于上坡街(Berggasse St.)19号的弗洛伊德故居,领受他那独有的魅力。
置身于弗洛伊德故居,我沉思良久,耳边一再响起他说过的一句名言:“在这间屋子内,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
的确,心理咨询场合下的交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除了直接的言语和体语交流之外,房间的布置、家具的颜色、画像的摆挂、阳光的投射等等,都在传达着无声的信息。
心理咨询是人心灵探索的历程,旨在使来询者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隐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反省自己的思想。所以,心理咨询场所的安排与布置,首先要给人以安全、祥和、舒适及充满生机的感觉。
这应是心理咨询场所给人的第一感觉。
★        心理咨询所怎样为人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当一个人在饱受心灵创伤和精神折磨之后,他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心理咨询,就是要给人提供这样一片心灵的净土。其房间的布置,应该充分传达出这样的信息,让来者一进到屋内,就感觉放松、解脱,就想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不平与烦恼,就想不断地再回到这间屋子里来。
这就是心理咨询场所给人的暗示作用。
走进我的咨询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海的油画。它一边波滔汹涌,一边风平浪静,象征着生活的上下起伏,令人看了顿有一股沧桑感。其下面的大、小沙发斜角而置,令人在谈话中既可以直视对方,也可以侧视他方。
这对于心理咨询中的体语交流至为重要。
在我咨询室的茶几上,永远放着一个纸巾盒。这对于来询者在宣泄个人精神痛苦时,擦去可能流出的眼泪十分方便,它可使来询者感受到咨询者无声的关切。沙发套与地毯都是浅色的,浑然一体,也会使人放松情绪。书架顶上的吊兰,不仅是艺术的陈设,更是生机的象征。
在两个沙发中,我一般都请来询者坐在小沙发上,因为它正对着那幅小鸟对语的国画。我要让来询者在无意的注视中,一再领受到那画中体现出的祥和气氛。
凡此种种,都力图使来询者对我的咨询室产生特殊的印象和好感。
这即是我为来询者创造的一片“心灵净土”。
★        心理咨询室的布置应传达什么信息?
既然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尽相同,其房屋布置也风格不一,那么怎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室本身也传达出希望、祥和、生机勃勃及不屈不挠的信息,这是每个心理咨询人员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咨询室的布置对来询者的巨大暗示作用,它也是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间屋子里,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象征意义。”现在再来弗洛伊德说过的这句话,该明白它的用意了吧?
心理咨询乃是会方位的信息交流。
★        心理咨询小知识:现代心理治疗是怎样兴起的?
心理治疗,作为一种医学手段是自古就有的,但人胶普遍将“催眠疗法”的创立作为现代心理治疗的开始。
18世纪末,维也纳医生梅斯梅尔(Franz A•Mesmer,1734~1815)提出了“人体磁场学说”,并将催眠暗示作为其“磁疗”方法的核心手段。19世纪中叶,法国医生夏可(Jean M•Charcot,1825~1893)摒弃的梅斯梅尔的“人体磁场学说”,但保留了其催眠技术部分,并以此治愈了一些歇斯底里患者。再后来,弗洛伊德师从于夏可,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
从此,心理治疗作为一门独立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确认和应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1:48 | 只看该作者
咨询手记1
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的。这种比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给人带来自卑。当它给人带来自卑时,人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在下面的咨询手记中,我帮且了一个被自卑压得透不过气来的女学生重拾了自信心,这主要是因为她学会了与自己的比较。
                                   ——题   记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新生活适应不良综合症
“我感到自己是全哈佛大学最自卑的人。”
   这是丽莎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这细细地咀嚼着她这句话的意思,等待她做也进一步的解释。
“真的,这不知道怎样才能讲得清我此刻的心情。”丽莎接着对我说,“我的家乡在阿肯色州,我是镇子里唯一来哈佛上学的人。当地的人都为我能到这里来上学而感到自豪,起初,我也十分庆幸自己能有这样的好机遇。但现在,我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不好了,我真后悔到这里来上学。我在别人最羡慕我的时候感到自卑,我……”说着,丽莎忍不住流出泪来,她用手捂着脸,鼻子一抽一抽的。
我连忙给丽莎递上纸巾盒,轻声说道:“别着急,丽莎,慢慢讲。”
丽莎仍饮泣不止,双眉紧锁,一连抽用着纸巾。
趁这工夫,我仔细地端详了丽莎。
她身材瘦小,穿着很宽松的T血衫,显得有些发育不良似的。她的脸瘦长瘦长的,布满了粉刺。她的皮肤颇为粗糙,头发卷卷的,十分蓬乱,有些像中东人。她的神态显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发黑,表明她连日来睡眠不足。
凭直觉,我感到丽莎是那种对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沉静了一会儿,丽莎不再哭泣。
她接着告诉我,她在哈佛大学呆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口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她不知道,许多刀知道的事情大家又都觉得好笑。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密瓜佛大学来接受这一切羞辱。她好生怀念在家乡的日子。那里没有人会瞧不起。
“我现在一想到有就想哭,”丽莎噘着嘴说,“我不知道我是怎么啦,我从来没有这么自卑过,我真的想马上回到家乡去可那里的人都羡慕我能到哈佛来上学。我写信给几个好朋友倾诉了内心的苦闷,可她们回信却说,在家乡的日子更无聊……”
丽莎感到无比的孤独与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昨日的风采竟会这样快地消失,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与哈佛大学格格不入,她不明白自己这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丽莎的表现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具体地说,她现已跨入了个人成长中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去再造一次人生的辉煌。
她习惯了做羊群里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里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却抱残缺,不知如何改变。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都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到东海岸的大城市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起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身村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众。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林高手”们,她已再无优势可言。
她已经相貌平庸,再学习平庸,这彻底打破了她多年来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当中。
她悲叹来哈佛求学是个错误。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者而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怨的全是别人,叹的都是自己。难怪她会在哈佛产生自卑的感觉。她只有摆脱往日光辉的“阴影”,全心投入“新世纪”的生活与奋斗当中,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总而言之,丽莎的问题核心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被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我希望丽莎能自己领悟到这一切,因为只有那样,丽莎才会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去改变当前的困境,发出一个强者的呼唤。
更重要的是,我坚信丽莎是有能力重新振作起来的。她曾经奋斗过,成功过,辉煌过,自信过,这都是她重新振作的最大资本和精神支柱。丽莎有过成功经历的体验,这对于她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极其有帮助。丽莎只是被一时的困难挫伤了锐气,击昏了头脑。待她清醒过来,她会重新激发出无限的能量,去战胜当前的困难。
然而,作为一个咨询者,我的任务不是去说教她,而是去开导她。我不指望给她办什么人生的讲座,而希望协助她给自己办人生的讲座。
换言之,我不企图赐给丽莎克服困难的魔杖,而要帮助她重拾自己原有的克服困难的魔杖。总之,一句话,我的任务是使丽莎从当前的危机中看到生机,从黑暗中看到光明。
这便是我为丽莎做心理咨询的主导方针。

[ 本帖最后由 allaalla 于 06-10-15 02:1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3:58 | 只看该作者
针对丽莎的心态,我采取了三个咨询步骤。
行动步骤一:宣泄不良情绪
第一个步骤是帮助丽莎宣泄出她的不良情绪,调整她的心态,使她能够积极地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丽莎已经陷入了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表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生存价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丽莎宣泄出内心的精神痛苦,并对此尽量表现出同感与理解。
具体地说,我一再承认丽莎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现在的情绪反应是自然的。
“丽莎,你现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闷心情,我想如果我面临你现在的处境,我也会感觉很不好受的。”这是我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我的由衷之言。
听了这句话,丽莎紧锁的眉头在渐渐地舒展。
同时,我还肯定了丽莎来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举动。“当一个人面临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时,他也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摆脱精神压抑,重振起来……”
我如是说,丽莎不住地在点头。
我还告诉丽莎,对哈旨适应不良,产生种种的焦虑与自卑反应,这在哈佛新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绝不只你丽莎一人。我讲了几个我所接手的个案实例给丽莎听,她听得很入神,并一再表现出如释重负的样子。
产生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呵”的平常感,对于丽莎不良情绪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丽莎意识到,在哈佛还有许多人像她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有,她无需过于看重个人的精神痛苦。
为了强化丽莎的这一“平常感”,我还向她讲述了我自己在初上大学时,也曾有过一段由谷峰跌入谷底的经历。当时我也曾自卑自叹过,但我最终挺了过来。丽莎对我这一段经历十分感兴趣,全神贯注地听着,还问了许多问题。
渐渐地,她的头抬了起来。眉头不再那么紧锁着了,脸上开始绽出了笑容……
在这里,我运用了自我披露的咨询技巧,为的是缩短我与丽莎之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她对自我的信任及对咨询的信心。此外,我这样做,是为了不在她面前摆出一副教世主的样子,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教诲她怎样克服当前的困难。
相反,我竭力让丽莎感到我前是平等的、相同的,使她确信自己也会有能力去克服当前的困难。我在她面前体现出这样的亲切感、平易感,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觉中重建自信心。
其实,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面前获取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个人的自卑感。这既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常规,也是许多心理咨询人员没的充分意识到的一个神秘武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4:32 | 只看该作者
行动步骤二:转移比较对象
在第二个步骤中,我竭力旨导丽莎把比较的视野从别人身上转向自己,这是使她重建自信心的关键。
丽莎的自卑是在与同学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处处都不如他人,事事都不顺心。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鹅群中的一只丑小鸭。的确,在来哈佛大学之前,丽莎的学习成绩从来没有低于过B﹢,而现在,她最好的成绩也不过是B﹣。更可悲的是,丽莎已屡屡拿到D段的成绩。
以前丽莎做作业,从来都是其他同学来向她请教;而现在,却要经常向别人请教。由此,丽莎已经不再不当初那份引以为豪的自信。无论她怎样努力,都不能得到学习上的好成绩。时间投入的多少,已不再是她学习好坏决定因素了。
原先,丽莎一直是教师心目中的得意门生、校园里的风去人物、众人羡慕的对象。现如今,丽莎已成了班上最不起眼的人物。
丽莎接到原来一位中学老师的来信时,大哭了一场。她给我看了那封信,其中讲到,直到现在,那些老师们还在议论她上哈佛大学的事情,并不断以她为榜样来鼓励其他学生……
可现在,竟没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主动记得她的名字。
这一系列的心理反差,使丽莎产生了自己是哈佛大学多余之人的悲叹。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是因为以往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尊与自信;而现在与同学比较,她获得的尽是自卑与自怜。
丽莎不懂得在新的环境下,她要学会多与自己相比,而不仅是与周围的人相比。
这,即是丽莎改变的心结所在。
为了使丽莎改变比较的方式,重拾自信心,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她讨论了她现在心理反差的形成原因。
一次,        在谈到我自己刚上大学一年级的学习不适时,丽莎问我:“那你是怎样从当时的恶劣心境中挣脱出来的?”
“是我认识到我应该学会多与自己比较的那一刻。”我回答说。
“因为我意识到,我不可能一下子赶上周围的人,“我解释说,“我越是与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丧气。因为在我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所以无论我努力,我总是与别人有一段距离。但就我自己而言,我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样。虽然与别人相比,我仍有一段距离,但与自己相比,。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丽莎若有所思地望着我,眉头又紧锁起来。
接着,我又告诉她,在我当初感到苦闷、最自卑的时候,有一位关心我的女同学曾鼓励我说:“晓东,你学习这样刻苦,比起别人来虽然显不出什么,但比起你自己来,你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她的话,曾使我深受感动,也使我意识到:当我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我永远会感到自卑;而当我想着与自己比较时,我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我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护自己的干劲。
我的这番话,立即引起了丽莎强烈的思想共鸣。
她开始滔滔不绝地诉说起来,原来她是怎样地沉溺于同别人的比较,从来没有想过与自己比较。正因为如此,她才会感到自己是哈佛最自卑的人。而拿现在跟自己的过去相比,她已经是相当的坚强啦。所以,她应该使这种自卑与自信的比较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走向任何一个极端,都会使她丧失自我的……
说着说着,丽莎的声音又开始哽咽起来。她说她好像从别人的眼里,看到一个可怜巴巴、愁眉苦脸的小女孩儿,她每天在哈佛校园里低着头走路,以敢与人打招呼,说话也有气无力的。她感到那女孩儿真可怜,可那人竟是自己!
丽莎此时的哭,就好比一个饱受婚姻创伤的人,在最终获得离婚证那一刻想痛哭一场。这种哭,是健康的哭,是必要的哭,因为她需要在这一刻将积压在心头许久的种种委屈和不快通通哭出来,让不尽的泪水洗耳恭听刷内心的种种委屈。
在这里,丽莎哭得越痛快,与往事的告别就越彻底。
所以,丽莎此时的哭,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表明她终于找回了自我的感觉,开始向往事告别。丽莎需要迈出这艰难的一步,从原有的自我行为方式中挣脱出来,大胆地向前走,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激励丽莎克服困难,接下来我又与她讨论了怎样辩证地看待当前的学习压力。我努力戾发丽莎认识到,生活中的挫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情,它可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的不足,将外界的压力内化成对自我的激励。在与他人和自我的比较当中,不断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我是得学会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丽莎最后如是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4:58 | 只看该作者
行动步骤三:采取具体行动
待丽莎的认识转变后,我开始执行第三步计划,即帮助丽莎理清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加以克服和改进。讨论中,我发现她在写作、听课和时间安排上都有明显的问题。
针对丽莎的写作问题,我建议她到哈佛大学写作辅导中心去接受指导,并就此与那里的负责人专门通了电话。我还要求丽莎在写任何作业这前,都先到写作辅导中心去找人商讨自己的写作大纲,以更符合大学生的作业要求。
针对丽莎的听课问题,我为她联络了由我们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学生课外辅导服务,由高年级的同学为她在特定课程上的学习困难提供具体的辅导和帮助。同时,我还跟她探讨了怎样加强同任课教师和助教的联络,以促使丽莎积极地寻求他们的帮助,及时解决疑问,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针对丽莎时间控制上的问题,我与她一同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活动时间表,并监督她加以执行。我们还保持每周会面一次,及时交流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新情况。丽莎虽然是个独立性很强的人,但此时此刻,她需要有人帮她一把。
针对丽莎的寂寞感,我介绍她参加了一个哈佛本科生组织的学生电话热线活动。在那里,丽莎不仅帮助其他同学克服们们在哈佛的学习和生活困难,也结交到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丽莎重新感到自信心在增长,感到哈佛大学需要他!
丽莎的进步是飞快的。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她好像完全变了个人,不再郁郁寡欢,嘴角上时常挂着笑。
丽莎不再为学习落后苦恼,而是想方设法改进学习方法,主动寻求必要的辅导。她也不再感到孤独,一天到晚想着给家人打电话诉苦。她开始有了新的朋友圈子,并跟他们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络。
丽莎开始真正喜欢哈佛大学了,她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丽莎已经真正步入了个人生活的“新世纪”,不再依恋于往日的辉煌。虽然丽莎还会与同学比较,但她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消极看待自己。她越来越把这种差距当作自信的动力,而不是自卑的源泉。
在这两个多月当中,我分享了丽莎的苦与乐、悲与欢。我感到自己也随着丽莎在成长,在飞跃。我为自己能够帮助丽莎从自卑的漩涡中爬出来,去拥抱自信的阳光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表面上,我没有教诲过丽莎一句话,也没有为她指点过任何迷津,但我所有的提问与分析在启发、推动她说出我内心想让她说出的话。
这,即是心理咨询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6:12 | 只看该作者
[个案分析]
★        我为丽莎做心理咨询的“前奏曲”是什么?
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人的自信心。
所谓提高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自卑,就好比是人情绪中的流感。人的体质越好,就越不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同样,人的情绪自控能力越高,也就越不易染上这种情绪流感,陷入自卑的沼泽当中。
由此,人对自卑的抵抗力也得益于对逆境的不断适应。
在本个案的咨询过程中,我首先帮助丽莎宣泄掉她入哈佛大学以来所承受的精神痛苦,并通过运用聆听、贯注、沉默和自我披露等咨询技巧来传达我对她的同感,使她对我的咨询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与信任。
特别是我与她分享自己初上大学时的挫折经历及其感受,缩短了我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我种心理距离的缩短,即为她的自我反省奠定了基础。
这些沟通努力即是我为她做心理咨询的“前奏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7:03 | 只看该作者
★        我为丽莎做心理咨询的“主旋律”是什么?
丽莎面对新环境下的学习挑战和文化冲突,不能及时调整自我,改变学习方法,这使她对哈佛大学备感不适。更可悲的是,以前她与同学相比获得的尽是自信,可眼下与同学相比获得的尽是自卑。这样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丽莎一时乱了方寸,不知如何做才能化解当前的危机。
此时欲重振丽莎的自信心,首先钉做的就是使她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也即不再把与同学相比作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标准,而是学会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心。
在为丽莎的咨询中,我基本采取了“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该疗法由格拉泽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该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皆由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丽莎的心理失衡,主要表现在她不能接受在哈佛的失败及个人的失宠这些事实上。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她得到的尽是关爱的满足与成功的认同。但是自从到哈佛以来,她接受的却尽是爱的失望与失败的认同。
丽莎不能立即接受这样巨大的落差,产生了种种自艾自怜、自卑自弃的心理反应。在这里,我要帮助她消除其思想中的逃避现实与不负责任的想法,寻找新的成功认同经历,以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平衡点,增强她的自主自立能力。
这了帮助她寻求成功认同经历的体验,我与丽莎就学习上的具体困难商定了一系列解决措施。这不光推动了她改变原有的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要求,也推动了她在克服困难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特别是我推荐她去参加哈佛本科生自组的电话热线活动,使她看到了许多人也像她一样在挣扎,在苦闷。与他们分享个人的生活经验,可促进丽莎自我的转变。由此,她增强了自己对哈佛的归属感,结交到新的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是促使她情绪转变的一个重要步骤。
丽莎只有感到哈佛需要她,才会使她获得“成功的认同”感,从而走出自我的孤独和苦闷。
丽莎从自卑自怜中走出来的过程,就是她感觉在登天的过程。
这些具体步骤就是我为她做心理咨询的“主旋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7:41 | 只看该作者
★        心理咨询如何使丽莎产生了一个思想飞跃?
上面的努力,都是在帮助丽莎改变她的思想方法。
在为丽莎咨询中,我完全可以给她办一次人生的讲座,讲一番怎样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大道理。但我没有那么做,而是通过不断地启发和诱导,促使丽莎自己认识这一切人生的道理。我这样做,是要让她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认识、克服自己面临的困难。
在此当中,我宁肯多花些时间去启发她说出我想让她说出的话,也不愿直截了当地告诉她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因为我坚信丽莎是一个有自主能力的人。而当丽莎懂得与自我相比的意义时,她也就不在感到自卑。  
更重要的是,丽莎的坏心情就得到了根本的转变;而心情的转变,时常是由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获得的。
就是这种与人与己的转换对比使丽莎的思想产生了一个飞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8:13 | 只看该作者
★        心理咨询中的沟通需要注意什么?
在以上个案的处理中,值得一提的还有两点:
其一,先让人讲话。
在心理咨询的开始,咨询者很容易出现这样的误差:一上来就急于劝说或教导来询者。那么做,常会使来询者感到恼火的失望,觉得你根本不懂得怎样理解他,尊重他。你尚未给人家倾诉的机会,也没有了解到他的烦恼和苦衷,怎么可以获得他对你的信赖呢?而人在未宣泄掉自己恶劣情绪之前,是难以与人加深沟通的, 实在是人之常情啊。
在本咨询中,如果丽莎一来找我,我就与她就事论事,谈论学习的具体困难及其解决方法,她肯定是听不进去的。因为,她还没有宣泄掉自己的坏情绪。
丽莎自来到哈佛之后,受了许多委屈,她一直没有机会把它们宣泄出来,其本身就是一个心理障碍。所以,对于丽莎的情绪转变,首先就要给她足够的讲话机会,然后再谈学习计划。那样才可以获得水到渠成之功。
心理咨询要懂得运用这样的聆听技巧。
其二,先共鸣,后行动。
心理咨询的行动是建立在沟通基础上的,而沟通之目的就是要建立思想共鸣。有了思想共鸣,来询者才会心悦诚服地执徒行自己与咨询者商定的行动计划。
在为丽莎的咨询中,我通过向她讲述我个人初上大学不适应的经历,及给她讲述其他哈佛学生的类似困难,使丽与我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同感共鸣,也不再把自己看得那么与众不同了。
这一共鸣,极大地激发了她改变自我的决心和信心,为她后来的行为转变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介绍她参加哈佛大学的学生咨询组织,也使她有机会了解到她面临困难的普遍性,而为其他同学做咨询,更强化了她的这种共鸣基础。
我们可以将这一共鸣过程,看作是咨询者与来询者达到的一种心灵上的“和声”。
心理咨询过程中要不断有这样的“和声”。
最后,任何学习不适的心理咨询,都要伴有具体的措施来增强其效果。空谈问题不谈情绪,会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空谈情绪不谈问题,又会使人感一茫然不知所措。两者应当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这不仅是心理咨询的技巧,更是人之相互安慰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8:27 | 只看该作者
★        人之自卑和自信之间有什么?
这里我想强调,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却又相互依赖,恰如一个铜板的两面。
人徒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忘乎所以,飘飘其然;人惟有自卑而无自信,会变得缩手缩脚,一事无成。
所以,当一个人比较与人比较中尽获自信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比较来获得自谦;而当他在与人比较中尽获自卑时,他要学会与自己来获得自信。
自信与自卑是人自我感觉的天平,其操作的原则是平衡产生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02:19:10 | 只看该作者
★        心理咨询小知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时期应有多长?
这不仅因而异,也随不同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流派的要求而不同。弗洛伊德最初创立“精神分析”时,平均每个患者要见1年以上,每周会面5次,每次面1个小时。这样长期的治疗,是很少能在时间和财力上承受得起的。所以,后人一直想方设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疗效。
目前在美国,5次以下的会面一般可谓短期治疗,15次以上的会面一般可谓长期治疗。

[ 本帖最后由 allaalla 于 06-10-15 02:2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06-10-15 17:54:08 | 只看该作者
咨询手段2
凭经验办事,可谓是心理咨询之大忌。它使咨询者在没有充分了解来询者的实情下,就按直觉判断。到头来陷入主观武断之中,给来询者帮倒忙。在以下的手记中,我领教了它对咨询者的危害,也使我变得更加善于挖掘人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
                                 ——题    记
我想从哈佛转学
莫妮卡静静地坐在我的面前,一脸的忧伤。
莫妮卡是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她是西班牙裔美国人,性情活泼,说话很有条理,也显得很有主见。
她来找我咨询是否应从哈佛大学转学,这使我深感意外。
莫妮卡来自纽约州中部的一个小城镇,父母都在银行里工作。她自小学习成绩一向不错,很受老师喜爱。好还有着西班牙人那种热情奔放的性格,很善交际。从小到大,莫妮卡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还曾出任过学校篮校队啦啦队的队长。入学哈佛之后,她同时参加了3个俱乐部的活动,还是其中1个俱乐部的副主席。她谈话时那副真诚的样子,也深得我的好感。
但莫妮卡告诉我,她在哈佛大学并不开心。
莫妮卡说她不开心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吃力,成绩不尽如人意。刚人哈佛大学时,她对自己的学习落后未在意,以为这只是暂时现象。但后来,无论她怎能样下功夫,都赶不上学习进度的要求,往往是上一堂课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新一堂课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此连续不断的消化不良,使莫妮卡感到已经无法应付这日益沉重的学习压力了。
“我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呆在宿舍或图书馆里吧,那不符合我的本性,也无益于我的健康。”莫妮卡抱怨说。
莫妮卡还说,她是那种玩起来就没边儿的女孩子,她喜欢与人交往,特别喜欢有男孩子约会她。她是在颂扬声中长大的,不能没有人喜欢她。而在哈佛大学的学生,个个都鼻孔朝天长,全无她家乡人的那般质朴|……
前思后想之后,莫妮卡打算从哈佛大学转到纽约州一所一般的大学去继续学业。她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因为莫妮卡是其父母两个家族中第一个上哈佛大学的人,也圆了她父亲当初未能上“长春藤”大学的梦。所以,无论她怎么讲,莫妮卡父亲都是一句话:“莫妮卡,你可不能打退堂鼓哪,欠一定要在哈佛呆下去。:
无奈之中,莫妮卡来到我这里求询,决定她在哈佛到底该怎么办。
我能,你也能的
听完莫妮卡的叙述,我感到很有信心帮助克服当前的学习困难,并约定每周见而1次,先安排5次会面。
最初期次见面,我除了认真听莫妮卡诉苦之外,还与她讨论学习落后的具体原因。我很快发现,莫妮卡的时间安排很不合理。她往往把每天最精华的时间放在课外活动上,把最差的时间留给学习。比如,莫妮卡白天上完课之后,总要约见几个朋友,或是参加俱乐部的什么活动,直到晚上才开始做当天的功课,另外,只要有人请莫妮卡参加什么集会、约会等,她也是有请必应。
难怪莫妮卡的学习会这么被动,我心里想,她从未认真学习过。
莫妮卡还抱怨说她的作业总做不好,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每次做作业时,她总是盯着电脑发呆,半天都打不出一行字来。莫妮卡随口提到,她在家中有一个孪生姐姐,名叫卡罗琳。以前做作业通常是两个人一起做的,这使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没有卡罗琳在身旁,莫妮卡就完成不了作业……
针对莫妮卡的这一系列问题,我帮她制订了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我要求她每天在一定时间内,先完成当天的作业及其他功课要求,然后再去做别的事情。为监督莫妮卡按时完成这一学习计划,我与她约定,每隔一天我就会给她打个电话,了解她的进展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我也要求她到哈佛大学写作中心去求助,让那里的人帮助她提高写作技巧。
我反复对莫妮卡讲:“我想信你完全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改变你的学习落后局面,你肯定会在哈佛成功的。”
为了激励莫妮卡,我也向她讲述了我初上大学时学习不适应的经历。我特别强调说,由于我的不懈努力,我最后终于赶上了班上的同学。
莫妮卡听完我的故事,好奇地问我:“你在那段时间内,有没有想过要转学或休学呢?”
“没有呵。”我机械地答道,心里很奇怪她为什么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莫妮卡沉吟了一下说:“我真佩服你当时能够呆下来,没有想到去转学或休学什么的。”
“我能,你也能的!”
我坚定地回答说,心想,我这样鼓励莫妮卡,一定会令她振奋不少。不想,莫妮卡只是噘了噘嘴,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我当时感到很失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内,莫妮卡既没有按约来见我,也不给我回电话,尽管我曾3次给她打电话,并都留言请她给我回话。我不明白莫妮卡为什么会有这般反应。带着这些疑问,我去见督导,让他听我们谈话的录音,商讨下一步的决策。
难道做命运的主人就非得从哈佛转学不可?
没想到,向督导汇报咨询过程,我竟与督导争执起来,因为我们在对莫妮卡咨询的方针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在我的计划中,想竭力帮助莫妮卡度过当前的难关,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以顺利完成她在哈佛大学的学业,而不是用从哈佛转学的办法来回避当前的困难。
但督导却指责我这样做是在增加莫妮卡的心理负担,是在抑制她自主能力的发展,是在阴碍她独立决策哈佛大学的去留问题。由此,我们激烈地争执起来。
“那么,你认为究竟怎样做才能帮助莫妮卡呢?”督导问我。
“我以为,首先要帮助莫妮卡认清当前学习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看一看自己有多大能力加以克服,然后再考虑哈佛的去留问题。”我认真地回答说。
“那你在主观上等于替莫妮卡做了主,也就是留在哈佛。所以在你的咨询中,你没有跟她认真探讨在哈佛的感觉如何,而是直接讨论了她的具体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你这样做,实际上是在暗示莫妮卡留下来。”督导不客气地指责我说。
“嗯,就算是这样,又有什么不妥的呢?每一个能来哈佛求学的人,都是很不容易的呀。作为咨询员,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完成在哈佛的学业,而这首先就是要帮助他们建立必胜的信念……”我争辩道。
“错啦,”督导又不客气地打断我的话,“你知道吗,不是每一个来哈佛大学求学的人,都愿意在这里呆下去也不是每个从哈佛大学转学或退学的举动都是无能的表现。
望着我一脸的困惑,督导又补充说:“我发现在你的咨询态度中有严重的反移情倾向,因为你自己从中国来到哈佛大学学习,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但你不能把自己对哈佛的珍视强加在别人身上,你没有权力那么做……“
“我没有任何强加于人的意思,“我生气地打断督导的话,”我只是想帮助莫妮卡慎重地做出生活的氛择,以不要在日后诅咒我帮她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我感到自己的声音在发颤,脸在发烧。
见此,督导缓了缓语气说:“请原谅我刚才说话有些生硬,但你没有与莫妮卡认真谈她在哈佛大学的感觉如何,怎么就知道她没有慎重考虑过这个问题呢?”
我开始感到督导说的话不无道理。
“还有,你知道莫妮卡为什么会在听你讲完你上大学的困难经历后,问你有没有动过转学或退学的念头?”
“我想她是好奇吧?”我迟疑了一下回答说。
“错啦!这还不清楚吗?莫妮卡本意还是想从哈佛转学的。所以,她也想知道你当初有没有这个念头。而事实上,她是想从你口中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不然她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呢?”
我望着督导,没有作答。
“还有,你知道莫妮卡为什么这两星期不来见你吗?”
“是啊,我也挺奇怪的。“我轻声回答说。
“这一点都不奇怪。这是典型的阻抗表现。它说明莫妮卡不愿再来见你,说明你们之间缺乏共同语言,也说明你帮她设计的学习计划可能太主观了……”
督导说话的口气又开始生硬起来。
“这个我能理解,也许我说话的口吻有些像她的父母,所以使她不愿再来见我……”我开始反省自己。
“何止于此,”督导又打断我的话,“以我的感觉,莫妮卡不来见你,实际上是在发泄对她父亲的不满。因为你们都在压制她的自主决策。所以,她把你们都看成是一样的啦。”
督导摸了一下下巴接着说:“也许莫妮卡从哈佛转学是一件好事呢,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真正做一回自己命运的主人。”
“难道做命运的主人就非得从哈佛转学不可?”你仍不甘心地问。
“难道留在哈佛就一定对莫妮卡有好处吗?”督导也不甘示弱,“你想想,我们心理咨询的宗旨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助人自助嘛。”
我无言以对。
这是你的真心话吗?
与督导的争执,使我陷入了空前的困惑。
连日来,我耳边一直回响着与督导的那场激辩。难道我不该帮助莫妮卡的倒忙吗?难道我真是在强加于人吗?
我感到我与督导在咨询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
出乎意料的是,莫妮卡3天后忽然给我打来了电话,说她想次日来见我。我答应了她,想知道她为什么忽然又想来见我。
第2天,她按时来到我的办公室。坐定之后,她就向我道歉说前些日子太忙了,没有给我回电话,还说她决定将不惜一切地留在哈佛,完成在这里的学业。
如果她早几天来讲这一番话给我听,我会为她的决定而高兴万分的。但想着3天前与督导的争论,我疑惑地问她:“这是你的真实想法吗?”
“是啊。”她一脸诚恳地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要过两个星期才来告诉我呢?”我接着问。
不想这一问,莫妮卡竟半天沉默不语。
过了一会儿,莫妮卡告诉我,今天来见我实是奉她父亲的指令。因为当他得知莫妮卡还是执意要从哈佛转学时,就专门从纽约州赶到波士顿来劝她。谈话中,他得知我为莫妮卡制定了一个周密的学习计划后,大表赞赏,并要求她积极配合我的计划……
至此,我才明白督导的估计没有错。留在哈佛的确不是莫妮卡的本意,而是家庭的压力所致,不然她是不会这么委屈的。
我曾试图让莫妮卡讲出她不愿留在哈佛的真实原因,可她却总是说,她不愿再让父母失望了。
莫妮卡想离开哈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疑惑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6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