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不安与自我调节》不完整,但能有用
第1章为因过分小心谨慎而感到不安的人
作为现代人,谁都会存在形形色色的紧张焦虑和不安,但这种焦虑和不安在神经质者的身上具有典型的表现所以,在解除神经质人们识存在的焦虑不安的理论和方法中可以找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应该意 怎样做的几个生活指南。
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的箭射中了你的身体,使你感到焦虑不安在分析焦虑不安之箭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射来之前。
应先拨出箭来仔细看一看。本章就是首先从拨出焦虑不安之箭开始。
1、无法回避的紧张不安
吉泽在上初中时,就意识到自己非常胆小,并想方设法要改变自己的性格。于是他就在众人面前吸烟、旷课去看电影、模仿不良少年的走路姿势等。向周围卖弄自己“你看我的胆子有多大”他总是这样强迫自己,伪装自己,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而回到家里,却是另外一种情况,他心情郁闷、苦恼,无故对家人发脾气。吉泽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一开始就出现了于以前相反的症状--…对人恐怖。特别是在与别交谈时,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浑身颤抖,出冷汗,只以蚊子的声音与别人打招呼,有时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来,感到“大家都在注意我的表情”,每当这时,他就元法控制的想逃离与人接触的场面。然而他越是用自我意识控制,越是紧张的无法自制,常常陷入痛苦中。在一次参加新员工的欢迎会上,吉泽看到新员工被点名后的高兴劲,他就想“ 轮到我时我应该怎么做?”随之,那种不安或恐怖感油然升起,不知如何是好,表现出紧张不安的窘相。
吉泽开始正式工作到后,紧张、不安恐怖没有丝毫改变,他整日注意自己的表情,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忽略别人的言谈及态度。为此他感到非常烦恼、痛苦。吉泽为摆脱这种痛苦,只要出现紧张不安,就去饮酒,试图阻止恐怖感出现,然而一觉醒来,在二天工作中的紧张感仍在等他。
由于不安全感而感到紧张不安,同时又极力想清除这种紧张不安。这样反而使紧张不安更加强烈。这就是“恶性循环”。吉泽就就像陷入了沼泽地一样,在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母亲看到这种情形,求神保佑看精神科医生,进行催眼疗法,想尽一切办法但仍不见一点效果。
这种“恶性循环”折磨了吉泽一年之久。偶然一天,他在书店里发现了一本森田正马先生的著的《森田理论》。他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吉泽入神的读完了这本书。从此即使出现紧张不安,也坚持去公司上班,在家帮助干务。这样他坚持不断反复学习、运用森田理论。随着对日常生活态度的改变,吉泽渐渐的不仅能较好的解决公司内的人际关系,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1 、谁都有在人面前紧张的时候
一年前有有社交障碍的吉泽,最近从事与人打交道的窗口工作,并且还担任同学会干事。他不仅生活充实、愉快、还向那些对人恐怖的朋友推荐《生活发现》杂志。吉泽说:“现在我这有些在人面前紧张不安,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目前那些仍在烦恼、痛苦中挣扎的人们,如果一开始就正确对待引起烦恼的事情,勤奋和建设性的投入生活,我相信前进的道路一定会展现在你面前。”
最近,吉泽采取态度是“由于不断出现紧张、恐怖无法控制,索性就不去对抗这种情绪,接受不安的苦恼,面对现实”。这就是我们所说“顺应自然”。这种“顺应自然”态度是切断恶性循环,摆脱焦虑不安的有效方法。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里迪[印]中有一个叫赫拉克莱斯的神,这个神周游四方,是治服猛和怪物的高手,英勇无比。一天,他在路上行走,被一苹果大小的石头绊倒。“这个东西”绊倒了赫拉克莱斯后,逐渐变大。于是赫拉克莱斯就用手中的剑剁它。没想到这个东西越多越大,最后终于大到足以压倒赫拉克莱斯。这时阿苔娜女神经过这里,对赫拉克莱斯说;“如果你再反抗“这个东西”就不只是变大,它还会用其它方法对待你。”听了阿苔娜女神的话,英勇无比赫拉克莱斯也觉得自己的行为愚蠢,于是收回宝剑。
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下去。巨大的物体,等赫拉克莱斯一走开,立即变小,恢复到原来苹果大小。
上面的故事,对那些易引起紧张不安的人来说,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赫拉克莱斯无法战胜那个绊倒他的东西。而神经质的人也无法通过对抗症状而战胜紧张和不安。所以,越是正面对抗,其结果却恰恰相反,紧张不安就会越来越重。
二、“顺应自然”的心态
人生是很微妙的,有时很小的挫折,可能会给人生的航程带来很大变化,甚至迫使人生陷入深深的困难境地。
由紧张不安引起的恶性循环,这种“挫折”就可以使人陷入困境,然而紧张也好挫折也罢,都不是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例如:要在公司会议上作报告,要在朋友路结婚义仪式上演说等,在做这些事的前几天就开始紧张、心扑扑跳,为自己如何能去做得更好而感到不安。这时我们一定会强迫自己“一定要镇静”,“一定要拿出勇气来”。孰不知,越是这样,越是献入恶性循环,不安感反而更强烈。
所以,我们应该从心里认识到那些引起紧张不安的种种事情,都是应该做的事情。与其考虑在会上如何去说,不如到时候按自己的计划去行动。如果将这些事情当成应该完成的事情去做的话,那种紧张、不安就会减轻,内心痛苦也会变成一种适度的刺激或完全摆脱掉这种痛苦的心情。
这就“这就是顺应自然”的态度。即存在张安,就由它去,如在与人接触时,注意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自信会伴随而来。但如果在人面前说话时出现不安,就逃避现实,不与人交往,自信心就会越来越缺乏,再次遇到同样的场合,紧张不安会更加强烈。另外、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单位遇到了烦心事或工作受挫,在回家的电车中或回到家后,脑子里总反复出现使自己不快的这件事,致使情绪受影响,闷闷不乐。自己此时也清楚既然情己发生,再想也没有甪,可为什么这些烦人的想法总在脑子里转,“有什么办法不想这些?”,因此而烦躁不安,这种体验我们称为“焦虑”。
当面对焦虑毫无办法时,如果一下子把注意力转移,可能心情会好些,但有时却很难做到。有首歌中唱到“我心里明白,但我不能做到”。注意力也不是轻易能转移掉的。这时如果你强迫自己抵抗或压抑这种焦虑情绪,你就开始恶性循环了。因此,即使对这件事情放心不下,或脑中总出现烦心事情,你也要去做你所面临的、应该做的事情,这是你对付人生挫折的“要诀”。
对于紧张不安、被束缚感怎么办?绝不能强迫自己将这种心理状态压下去,应接受它,任不安而安,不去对抗,由它去,这就是“顺应自然”。
参加体育比赛或赌博的人们,总有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有的人想阻止这种情绪的出现,想方设法排除紧心情,但却怎么也排除不掉,因此而造成内心痛苦的不少见,这时如果想“由它去吧”!“听天由命吧!”不去正面对抗比赛时的紧张情绪,置这种紧张情绪于不理,将这些当成是自然的心理现象,固着在比赛或赌博上的紧张心情就会解脱,这种内心痛苦就会变成一种适度的刺激或完全摆脱掉这种痛苦的心情.
由此,可见抓住人生的关键,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应该用这种“自然解决问题”和“适当分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以上所述的情况,你可能以前经历过,当你表现出紧张不安时,自己能马上认识到“这就是紧张不安”。但是焦虑紧张的表现并不只是这些。
当今人们生活在充满竞争、紧张的社会环境中,经常出现诸如;头痛、头重、胃部不适、乏力、疲劳等驱症状,实际上是这种焦虑、不安情绪的躯体化表现,这种现象很长见。
有这些不适的主诉者,会马上就医。但医生检查的结果常常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这些人会“想怎么会没有问题”我确实感到不舒服”?然后他就到别的医院检查,仍没发现躯体有什么器质性改变。最多的诊断是植物神经功能性紊乱性神经性胃炎等。佐以精神安定剂及胃药治疗。这样掩盖了躯体的不适,使他们整日在苦恼、郁闷的情绪下度日。
这种躯体不适,当进入恶性循环时,会使症状加重,所以与其依靠药物,不如用“顺应自然的态度”或“健康的生活”等心理调整来改变原有模式更理想。临床工作中通过调整心理状态而使躯体不适康复的例子很常见。
四、恶性循环的两种类型
我们将上述的恶性循环,从理论上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观念上的恶性循环:当焦虑不安时人们马上会想到“问题严重了”,因此,就逃避现实,式使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去除或掩饰焦虑不安。。这样人们的注意反而集中于焦虑不安,结果事得其反,注意力越集中,焦虑不安越强烈;焦虑不安越强烈,注意力就更易集中于此。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不能自拔。这就是观念上的恶性循环。
(二)现实生活中的恶性循环:由于焦虑不安等情绪障碍,人们就会不自觉的放弃应该做的事情。表现为日常生活退缩。这种日常生活的退缩,反过来加强了焦虑不安,使日常生活行为更加退缩,这样的重复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在上述两种恶性循环中由于后者造成社会功能缺损,故给人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五、顺应自然与放任自流完全不同
恶性循环由两部分组成,与其相对的“顺其自然”也是两部分组成。
与“观念上的恶性循环”相对应的“顺应自然的态度”是不去同焦虑下安斗争,不掩饰、不逃避,抱着不对抗的态度,从心底里承认这种焦虑不安的存在。与焦虑和平共处是最佳态度的选择。不去对抗焦虑不安,被动的接受它,我们称为“被动的顺应自然”
这样,也许多数人认为“对焦虑不安,只强调忍耐。而这种忍耐如同下地狱一般”。这是因为,“被动的顺应自然”只强调什么都不想,这对那些焦虑不安的人来说,实在是无法忍受,也不能接受。
“当焦虑不安时有一种悟性出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悟性一旦出现,情绪就会随之好转,我们就得救了”。当然我们会提出问题,这种宗教式的悟性有什么错误吗?
也许,你现在因焦虑不安而烦恼,这时你应该把这些烦恼看成自己情绪表现的一部分,即被动的顺应自然。可是这样就会由此产生一种“随它去吧”的想法,这不是我们对付烦恼的最佳方法。
我们所关注的是森田理论中关于“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命运”的主动人生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的理论是改变自我的理论,是改变人生的理论。“改变事物的原动力,是实际行动”这是一条原则。
对待“现实生活中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即使有焦虑存在,也要完成当前自己面临的应该完成的事情。这种谋求改变自己行为的态度,称为“主动顺应自然。”
比较“顺应自然”的两个方面----被动与主动,伴随事物的主动面更为要,它是打破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
应用“顺应自然的态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就会感到轻松,焦虑不安也会一点点减弱。如果这样,你的自信就会有所增强,工作会有干劲,生活会更充实,对抗焦虑不安的态度会减弱。这时你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如果你心理感受到这种体验,你就成功了。以后,你就继续不断做下去,经过这种反复的过程,由焦虑不安引起的烦恼,就会一扫而光。
六、“面对恐怖对象”是种有效的治疗
“即使不安存在,也应面对它”。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就会感到有一种强烈的不安伴随着。
在日常生活中你常会感到有一种说不清的不安和恐惧伴随着你,或者感到有一种和行为共有的不安、担心。我们把前者“而对恐怖”,而后者称为“与不安共存”。例如:一个人刚开始从游泳池的跳台上往下时,由于害怕,畏惧不敢向前。但是由此而停止跳水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一闭眼,大着胆子从跳台上飞身而下。再比如,一个人要参加一个重要的演讲会,并发表讲演,在他开始的时候,会感到紧张不安。但如果必须讲的话,他能很快使自己镇静下来,从容的开始他的讲演。
我们就是在反复的体验中锻炼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熟。有句谚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很好的说明了人们在人生中面对恐怖是多么重要。勇敢地面对恐怖、不安,而不是回避它。这才是真正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请回顾一下人类发展史,不论是历史人物,平民百姓,我们的前人都是抱着“随应自然的态度”、“面对恐怖的态度”,这些难道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现代人类的宝贵遗产吗?
二、战胜失眠的痛苦
黑川君是一位五十八岁的公司职员,因失眠而非常痛苦,所以他经常服用安眼药。黑川君的失眠大概在他十八岁开始,当时他晚上值夜班,白天还要强迫自己去学校,这样长期下来引起了黑川君失眠。因此进入了恶性循环。黑川君感到紧张不安,痛苦万分。
黑川君由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少多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医生向他提出警告,------安眼药长期服用对机体有严重危害。这一点他十分清楚的。他并不想服药,但一停药,他就落入失眠的深渊------处于被逼的走投无路,一筹莫展的境地之中。为此他来就诊。大夫问他;“你患有安眠药中毒,也许出现了戒断症状,你想住院治疗吗?”黑川君回答;“我想在家疗养。”
为了解除他失眠,大夫告?他应该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并就这一基本原则做了如下说明:
1、不管失眠多严重也不会导致死亡。睡眠是大脑的自然生理现象。只要生理需要,就一定能睡着。因此,不要强迫自己入睡。最好的办法是,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就可以进入睡眠状态。
2、白天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搞家庭卫生洗盘子等。
3、即使出现了安眠药戒断症状,也没有必要为此恐慌,只要过四-五天,这些症状自然会消失。
“就凭这些你能治好我近四十年的失眠症吗?”黑川君开始半信半疑,但黑川君不管怎样,还是决心按大夫的指导原则试着去做。首先,虽然他明白;“我不会死的”,但以防万一,他写下遗书。然后他就开始扫除,在厨房里洗东西,总之自己行动起来,在这同时他感到心情舒畅,不安感也暂时忘却了,晚饭后他就躺在床上看电视,不知不觉中,他迷迷糊糊的打起盹来。真的不用安眠药,也睡着了。就这样日复一日,一周左右,黑川君终于下定决心不服安眠药了。根据黑川君日记的记载,之后的经过记述如下;
12月18日(星期三)
根据医生的指示,如果睡不着,就闭上眼睛躺着,调整自己的呼吸。这时躺在床上,出现尿频,翻来覆去,忍受着不眠之夜的痛苦,等待着明天,可能快到天亮了,突然我看到屋内墙下用发出闪闪耀眼的红光。莫非是暖炉忘了关?我定睛一看,又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幻觉。
有生以来首次的体验到幻觉,再没有比这更影响情绪的了,在这之后脑中经常出现红光,我感到紧张,恐怖,再也躺不住了,我起了床。
12月19日(星期四)
停安眠药后的第一夜,我一点也没睡,晨起感到情绪不佳,食欲不振。
上午,在家打扫卫生,读《神经质本质与治疗》一书。
下午;去购物。在公共汽车中,又出现“幻觉”,能看到空中有一黑框子,在框的边缘有一拳头大小的火球飞出,马上又消失了。
晚上,我几个朋友来看我,等他们走后,又出现“幻觉”,像个黑色虫子,拖着长长的丝样的尾巴飞来飞去令人毛骨悚然。
12月20日(星期五)
五点起床,一夜未眠,食欲差,疲乏无力。
上午;扫除,然后看《神经质的本质与治疗》,然而什么也没看进去,就试着抄写。
下午:散步。因一个人外出感到紧张、不安,故与妻同行,仍有“幻觉”。晚上幻觉真是可怕,黑暗的房间中像有波涛由远而近。这大概是幻听。感到非常恐惧、不安。安眠药毕竟是一种麻醉药,医生说一周左右症状就可以消失,我还是忍着吧!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五点起床,一夜未睡。
上午:腰部、胃部隐隐阵痛,我想会不会是因为长期服安眠药引起身体不舒服,因此感到不安,而去附近医院检查。
下午:散步。后来想到自杀。一方面,几天来的幻觉总缠饶着我,也许会导致死亡,为此感到不安。另一方面,不服安眠药就睡不着觉,只有依赖安眠药,这样下去不如死了好。
12月21日(星期日)
五点起床,一夜未睡。到今天已经四天未眠了。昨晚想到了死。今天又想到了曾在部队汽车队使用的氰酸钾瓶。无论如何,我盼望能有良好的睡眠。半夜,我向妻子央求要安眠药。
上午什么都没干,外出散步,险些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为自己身体极度虚弱深感不安。我想到哪家医院住院治疗?
下午;来访的朋友走后,孤独感油然而生。有一种活不下去的感觉。服安眠药自杀的名人有之。我想麻醉药中毒不易抢救,不如自杀结朿自己的一生。但又想,这样做对不起人家,如果再获一次新生,我一定要爱妻子。明天青木医生的出诊日,等待明天吧
5点起床,也许是稍微睡了一会的缘故,起来后,情绪和食欲都稍有好转。今天没出现幻觉。
上午:扫除,到附近医院去取化验检查结果。其结果是正常的,也就致心了。今天是青木医生的门诊日,应该去医院,但没有信心。后来我就打电话给大夫。当我说话时,感到自己舌头不听使唤。医生只是说“坚持下去。”我心里怎么也放心不下。
12月24日(星期二)
5点起床。睡着了,确实睡着了。大约睡了两个小时。情绪和食欲也好多了。没有幻觉。我想一定是治疗有效了。
上午;扫除。读《神经质的本质和治疗》,并对其内容有了解。
下午散步是一种有趣的事情,它能改善人的情绪,我坚持散步。我开始了“新的生活”---不服安眠药,正常睡眠了。
“森田疗法治好了我的病”我真正体会到这一点。
就这样黑川君用了一周的时间,重新振作起来。黑川君总结他的经验如下:
渐渐能睡着了,不再失眠了。大脑只需要自然的睡眠。对待失眠的态度,应该是不停的重复日常的工作,哪怕是家庭中很小的事情,也要不停去做。
总之,我是睡着了。不要强迫自己睡着,这就是“顺应自然”吗?反复从事扫卫生,珗衣服等最简单的事情,可调整情绪吗?对此我不太清楚,但还是渐渐睡着了。特别是自从听了医生强调 森田疗法的那天起,睡眠开始好起来。
我对照自己的性格,发现有许多地方是属于森田神经质。追求名利、爱虚荣,感情用事,过敏体质,追求完美,过分忧虑,这些性格特点容易形成神经质。但反过来讲,这些特征又是作为人类向上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这种素质却没有在社会适应不良者身上体现出来。我们应该找出有效的方法。便这种素质发挥功效,使每个人成为强者。
现在想起来,知道森田疗法真是太晚了,白白失去四十年的光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人生是短暂的。然而,这短暂的人生,象恢复青春一样,充满灿烂的光辉。我竭尽全力投入未来生活中,陶醉在恢复健康的喜悦中。我真诚地想告诉那些不知道森田疗法疗效,仍陷入在苦恼中的人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应用森用疗法的理论为人处事吧!
一、失眠的大敌是“想睡着觉”
通过黑川君的体会,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使受痛苦的戒断症状的威胁,也要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这叫会有强烈的不安,但照此做下去一定能够消除痛苦。
从黑川君的体会可以看出,出现失眠“就想怎么睡不着?”便焦虑起来,这样事得其反,反而兴奋的便睡不着,为此第二天情绪随之变坏。这就是观念上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结果。这样一来,就是睡不着也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如果平躺在床上,即使睡眠时间短,醒时也会感到轻松。这就是“被动顺应自然态度”的效果。
我也有写文章到深夜而兴奋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每当这时,我就想“夜深端正是用脑的好时候当然要兴奋了”。我就闭目养神,只要使身体休息,精神就会好。这样,能自然的睡上几个小时,第二天早晨,感到脑子很清醒。
在紧张的社会生活里,由于用脑过度,经常会睡得很晚,我想使用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
睡赖觉是失眠的开始
因失眠而苦恼的人经常采用一种错误的做法,即“由于昨晚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多睡一会(睡赖觉)。这是失眠者经常找的理由和行为满足方式,不过这样做不能抵消焦虑不安,反而导致现实生活中的退缩(回避行为)。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恶性循环”越发加重失眠、而不能自拔。这时采用什么样措施,如何做呢?
“失眠是很痛苦的,因此常常出现不安”。不同睡赖觉,按时起床,是很重要。但这样做,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身休不适的感觉,而不想活动。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几天,也会引起睡意,进入睡眠,工作不会受影响。
为失眠而痛苦的人,白天常想“今晚能睡着吗”“失眠能治好吗”等,我们将这些不安想法称为“预期性焦虑”。出现这种预期性焦虑工作效率自然会下降,因此产生了“现实失活中的恶性循环”。所以出现预期焦虑,也要努力工作,切断恶性循环,这是迎来舒适睡眠的最佳方法。
三、努力使自己不害怕是徒劳的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抓入呐粹德国集中营的临床心理学家弗兰克,直到德国战败,他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了一本名为《夜与雾》的小说,并发明了言语疗法这样的心理治疗。
弗兰克应用这种疗法在美国治疗焦虑症患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这种言语疗法与我们所说的森田疗法理论的“顺应自然”有相似之处,其基本技法有两种,即“除去反省”和“对立意向” 。
“除去反省”原则是:“对于即使反省、思考也解决不了的焦虑不安,就停止反省”。这对那些比较轻的焦虑不安起缓解作用,但时较严重的焦虑不安又怎么样呢?下面举例说明:因多年失眠而苦恼的伊藤,几乎试过所有的方法,但都没成功,仍被失眠所困扰。有一天,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不知不觉中改变对失眠的态度“为什么非要睡觉呢?睡不着就索性不睡”。抱着这种想法上床睡觉,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当晚居然熟睡着了一觉。伊藤非常高兴。“原来如此,如果没有非睡不可的想法,反而能睡着”。
第二天晚上,伊藤躺在床上,想着:“别去考虑睡觉问题”,盼望昨晚的办法仍能奏效,但是越想睡觉越睡不着,结果次日情绪很糟糕。前天晚上睡着了,昨天晚上怎么又睡不着了呢?伊藤找不到答案,读者朋友能找到答案吗?
是的,伊藤昨天晚上成功的睡着后,情绪兴奋起来,昨晚就拼命反复想“为了能睡着,应除去想睡觉的想法”。就这样进入“观念上的恶性循环”,所以就睡不着了。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过于谨小慎微的人,常常会强迫自己“不去想引起烦恼的事”,其结果怡怡相反,反而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紧张和不安。即:弗兰克的用“除去反省”态度去排解症状与森用疗法强调的顺应自然、接受症状、不去对抗的意义不同,排除症状容易引起新的紧张不安,这就是弗兰克理论的缺点。
当然我们出现烦恼时或烦恼过后,适当的反省自己,总结经验很重要的。即使这样,弗兰克的“如果停止反省就好了”,“除去反省”的方法,对于那些被烦恼束缚着的人们可以说也有不适合的地方。
1、“反向疗法”是不现实的
弗兰克提倡的另一种与“除去反省”相并列的方法称为“对立意向”,即做一些与自己意志指向相反的事情。
一般说来,人总是努力避开紧张、不安,焦虑。“反向疗法”主张对待焦虑不安不要回避,越怕什么,就越做什么。这种方法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主劲顺应自然态度”有相似之处。如让恐人症的患者,反复不断的接触人。但二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
“对立意向”主张,尖锐恐怖患者怕见尖锐的东西,就在他衣袋里装满别针、扣针之类的东西。而我们主张,不做现实生活中不现实的事情,即我们在生活中谁也没有必要装一口袋别针,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不用说别针,就是小刀我们也会指导他们怎样使用。而十年前,让那些对人恐怖的人们在电梯中或在车站前发表演讲来锻炼自己,就是以“对立意向”为理论基础的。如果没有必要在电车中发表演讲,就不要去做。应寻找到底“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克服困努力做完它,这才是我们主张的森用理论的原则。
2、念经是不能解除痛苦的
弗兰克理论受否定一切现实主义的影响,轻视事物本质,不管人类社会的行为天规范,仅强调做一些引起自己焦虑不安相反的事情,必然陷入技术主义、人间操作主义的泥潭。
做一些使自己感到安心、自己愿意的事情,并指望能够成功,这在现实生活中不是那么简单的。即使感到焦虑不安,遵循“顺应自然”的态度,一切事情会迎刃而解的。
古时候中国或日本,都有许多为焦虑不安而困扰的人,佛教的经典中记录着许多关于焦虑不安的内容,禅宗等宗教门派中有许多记载。如;禅宗的开祖达磨大师,砍掉自己的手臂,他的弟子慧可看到后感到不安,达磨如何使慧可安心下来,这一过程当做“语录”流传下来:
慧可:“请将我不安的心灵安定下来。”
达磨;“我乞求将你不安的心灵找到并拿出来”
慧可“我寻找这种心灵,努力抓住它,可就是抓不到。”
达磨;“既然如此,你就应该安心了。”
慧可忽然领悟了。
这段话说得非常高明,也很有趣,但对社会上一般人来说没有一点实用性。与机智问答游戏一样,佛典、惮语均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当今,对自己存在的烦恼、痛苦应如何解决,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人们仍然束手无策。
与此相比,森田理论是非常现实的,也是非常实用的。因此,我们期待能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在我向是想学习一种方法,解脱自己焦虑不安(自己用箭,射中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
由于森田理论是非常现实的,所以有其更深远、广泛的应用价值,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认真对待人生,牢记森田疗法的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第二章 为因躯体不适过分担心的人
健康---是现代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现在大多数人并不满足追求保健法、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而是追求心理健康、心理与生理的统一。怎样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投入健康生活”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一、无任何原因的头痛和胃痛
野口的丈夫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因工作流动性大而经常搬家。这样担心孩子的转学适应问题,心里总处于紧张状态。就在这时,野口做了痔疮手术,在她快出院时,丈夫在公司进行体验中发现有胃溃疡,并告他“三个月后复查,也许是癌症”为此受到沉重打击,丈夫非常眼,野口也感到胃部不适,便秘头痛等,精神近乎处于崩溃状态。后来内科医生对她说:“你才39岁,'心理不平衡状态,服些弱安定剂吧!”经过段时间的治疗,状态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感到食欲不振,在人多场合,头痛,眼睛发胀,起路走来摇摇晃晃。为此逐渐懒得外出。她总在想象“啊!如果头痛治好了,胃部不适消失了,该有多好”。由于症状的存在,导致情绪不佳、心情抑郁、在无法形容的痛苦中度日。
在这同时,丈夫也进行着治疗,胃部检查结果正常。即使这样,野口紧张的精神也没有得到放松,她总被一种无名的不安缠绕着。她在想“这不是要得精神病了吗”?
精神不安没有改善,又出现失眠。夜间睡不实,听着丈夫鼾声?犬叫声,一天仅睡1--2小时。“用什么办法才能睡着?”野口睡前喝酒、听唱片等,想尽各种方法与失眠作斗争,但效果不佳。为调节情绪,去看戏、游泳等,岗湖的办法都用了,可症状一点也没有好转她只好再次求医生给她一些精神安定剂。
正在这时,野口知道了一个叫“生活发现会”的组,使她认识到自己各种各样的痛苦、不安等全都是神精质的表现。野口通过“书信指导”,向已经基本治愈的“生活发现会”成员石井讲述了自己的不安症状。石井给野口回了信;“做一名家庭主妇应该做的一切吧!”以此作为行动的开端。
野口认真仔细的阅读“生活发现会”杂志,努力做一名主妇应该做的事情。在实践中,野口发现“在生活态度方面存在着许多错误”。她决定在今后的生活实践中纠正自己。
首先,她认识和觉悟到“即使四五天不睡,自己也不会倒下”。有时读着书就睡着了,这是“顺应自然”的实践。野口回忆道;“起初在我脑海中经常考虑什么是顺应自然”。但不管怎样,经过自己努力实践,失眠的情况开始好转。但就在这时,她丈夫又接到调令,并很快到了新的工岗位上。此时野口的头痛头晕还没有治好,痔疮也尚未完全康复,她不仅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还要办理复杂的搬家手续等。当时没有人能帮助她。她感到焦虑不安,头部常常一阵阵紧箍着痛,她很多次想放弃收拾家里东西,并且想避矣出现头晕目昡的情况。但这次野口没有以前那样对抗、驱赶这些症状。而是暂时的适应的接受这些症状,在症状严重时,不过分关注症状,做她本来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一来,症状持续数小数秘消失了。
在丈夫到新单位任职一个月以后,野口个人给孩子办理了转学手续,做好搬家前的一切准备。在搬家公司的帮助下,顺利的搬到了丈夫工作地点。此时的野口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以后野口的生活规律没有打乱,按“顺应自然”的态度生活着。搬家两个月后,头痛头晕完全消失,把失眠抛到脑后。野口回顾过去,深切地说:“我们姐妹兄弟6个人,我是最小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成长起来,稍遇到困难就显得沮丧,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仔细的反省自己,现在我决定采取不贪欲,不偷懒的观念,认认真真的对待生活的每一天。”
?1、为什么这样简单的道理都不知道
野口所表现的头痛、头晕、肾肠功能紊乱等各种症状,其原因实际是神经质焦虑不安的外表现形式。因此,这时用药物治疗一般是无效的。我们提倡用森田理论的原则指导患者,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
机体状态不佳可以引起人们生活状态质改变。使人们变得消极,对生活没有信心。野口之所以能摆脱严重的困境,恢复健康,是因为她按照“象健康人那样生活,就能得到,心理健康”这一基本原理去做的结果。她积极的行动起来,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摆脱出来,恢复了心理健康。
“象健康人那样生活,就能得到心理健康”这一原理,对人们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而且很平常的道理。但遗憾的是这样很浅显、很普通的道理,至今在精神医学、心理学等领域以及社会生活中,尚未被确认为一种共识的基道理。
精神分析法是让有不安的人躺在暗室的安乐椅上,小声说一些有关性或梦的话题;行为疗法是根据条件反射的动物实验来处理人类的事情;宗教是通过祈祷神或佛安心立命之道。
的确,人类的心理问题只是主观的反应。准确、科学的解释非常困难。我想强调的是“健康的生活创造建康的心态”这一原则对那些心理出现障碍,迷失方向的人来说,象是指北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长寿村里没有精神刺激
据说苏联尤卡萨斯地区长寿村里动脉硬化症患者几乎没有,百岁以上老人很多,并且他们都从事着体力劳动,都很健康。南美阿狄斯山脉,南极的寒冷村庄,还有日本岛根县隐岐岛的长寿村。这些长寿村生活的人们在饮食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生活习惯。即很少吃四足动物的肉,口味很淡,适量吃精米,而大多吃杂粮(大豆、麦、芋头等)、蔬菜水果、海带、奶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肉类以鱼(小鱼骨也吃)为主。适量吃鸡肉。另外。他们经常从事体力劳动,在很少发生应激的清新环境中生活。
当今医学证实:牛猪等、“四足”动物的肉所含的脂肪可以导致动脉硬化。所以长寿村的饮食习惯必然给当地人的寿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知道,因动脉硬化导致心肌梗塞、脑血栓、大动脉瘤等死亡的人大多很喜欢吃肥肉,不喜欢吃青菜,这些不都违背自然规律吗?
总之,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健康起着相当长的影响。同理,人们每天考虑什么,即日常生活对人的心态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健康生活”所表明的重要含意。
二、躯体不适是心理危机的信号
不健康的生活可以使精神负担加重,使人们易患心理疾病。作家患失眠症、神经症、药物依赖者较多。这不正是因为他们那不规律、硬撑着的生活使他们精神负担过重吗?
现代和与以前不同,人们在各种各样不健康的劳动环境中工作,消耗精力的工作越来越多。因此,从事容易引起心身障碍工作的人们,在改善劳动条件的同时,不要矫正对工作的态度,这是达到生活平衡的必要条件。
例如: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利有限的时间些体育活动;经常在室内工作的人,应尽量在室外度过业余时间,在生活中,需要注意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自由时间,这是取得平衡的“健康的生活”必要的条件。
但是,无论如何,注意和行动是有客观限度的。在工作关系上,过分勉强自己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你心身平衡失调,出现躯体不适,而这种不适正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它告诫我们要消除自工作中不健康的部分,注意使机体重新达到平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人体就像部机器,我们要充分掌握机器的机械特征和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要领。这样我们就成了生活的主动者,主宰自己的人生。
1、乏力的原因是心理障碍所致
你有过“最近有点乏力”的想法吧,并且因为不明原因的乏力而苦恼。不过,也许某一天你忽然想到这原因就是日常生活不规律、不节制而造成的。
我们时常见到有的围棋或象棋的棋手有着高起的棋艺,但在重大比赛中没有发挥出水平而输棋这种人常是那些直到深夜还在喝酒、打麻将等生活不规律、不节制的棋手
另外,“抑郁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情绪低落为主的疾病,这种抑郁情绪,并非仅发生一次,而是经常反复发生。目抑郁症烦恼的人,平常起床、就寝时的时候是固定的,生活非常有规律,他们这样做是防止低落情绪的再次发生。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吃饭、睡觉,工作等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生活是规律的、有节奏的。而且,由于心身状态也有上述规律,应寻求节省精力和时间,提高到作效率,使心身处于良好状态。
2、母亲神经症会影响孩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受心理状态影响较大。当一个人情绪不佳时,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母亲同孩子的关系。母亲如果具有神经质的特征,焦虑、恐惧不安、身体不适,过着还健康的生活,这种痛苦、烦恼不仅使母亲生活越发困难,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使之出现同样的症状。比如,孩子受母亲影响,也会出现神经质呕吐、营养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心身疾病”。由于孩子敏感,很容易受生长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与孩子亲近的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不健康的生活态度很快就波及到孩子,必然使孩子患上“闪身疾病”。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类似的例子,我们很多生活发现会的会员都有很深刻的体会。况且,现代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母亲如何生活是一个大问题。生活发现会调查的资料结果表明,与祖父母同住或多子女家庭,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较轻。当然,孩子的心理障碍不能让母亲负全部责任。这是多因素重叠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孩子患心理障碍,首先应治疗母亲的神经症,调整家庭环境,这样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环境对人有较大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孩子。一般来说,“社会动荡不安,生活在这种社会的人们,心理状态也将产生失衡”。
我们知道,社会安定,安居乐业,各种心理障碍会随之减少。所以说“精神病是传染病”,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社会状态对人类生活和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世间充满着不健康因素,使人们产生烦恼和痛苦,所以点要想做到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社会复杂,就离开现实生活。即使我们面临的问题,解决有困难,或者“没有办法”,我们也要面对它,“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朝着“健康的生活方向”努力。
第三章 为心胸不开朗的人
根据客观事实考虑问题,去行动,这是我们所强调的“事实唯真”的观点。这一观点是你思考问题和行动的指南,必须牢记。
一、“对自己过于严厉”导致不安
木村是热心的基督徒,实际上他是道德感强的人。木村努力按照《圣经》指导自己生活,还是感到不愉快《圣经》上说“一看到女性就起邪念,与奸淫妇女没有区别”。作为基督徒的凡人,也会出现看到美丽性感女性,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色情念头。另外,《圣经》上说人应该努力遵守“去爱你的敌人”。敌人毕竟是敌人,怎么也爱不起来。木村当然也不能达到基督徒《圣经》所说的境界。
实际上,木村因心理障碍曾多次住过精神病院,他求治心切,为自己规定非常苛刻的生活态度。但是这种严厉的生活状态脱离了现实,使他情绪低落消沉、抑郁,工作毫无起色,因此疾病反复,导致住院。
木村的父亲对他说:“你不适合在城市生活”。劝他到家乡农村去生活。但木村总想靠自己的力量解除心理痛苦,重新适应城市生活。
偶然的机会,木村知道了森田理论和生活发现会。他立即加入了生活发现会,寻求用森田理论治疗自己的“心病”。
森田理论主张“候所有的良好品德,是在完成现实社会中无法回避的工作中培养起来的。”木村决心按照此法背水一战。从此,木村一改过去的日常生活态度,精神饱满地回到现实生活中,工作也有了起色。他真正做到了“根据客观事实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木村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而且使他长期苦恼的心理障碍也减轻了。再也不需要住院了。本人父母及妻子都非常高兴。
木村的变化,连我这个长期从事精神科工作的人也感到吃惊,因为木村的心理障碍诊断是“躁郁症”。
木村总结他的体会时说,“人的品德是没有差异的”。我对此深有同感。
对患心理障碍的人来说,能认识倒“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我们的行为必须是客观现实的”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心理障碍。木村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一个启示。
有人说;“这个原则,是人类战胜心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从事实出发思考问题并指导行动,可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
由于木村培养自己正确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有效的防止了躁郁症的复发。并且情绪波动明显减轻。这种原则也是预防其它心理疾病的有效方法。只有根据客观事实思考和解决问题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朋友之间发生摩擦,关系动摇,我们会陷入苦恼之中。现实世界中。我们相信什么,追求什么,每个人是不同的。即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生活准则去生活。因此,我们要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并采用相应的思考方法和适应行动,就必然产生相当大的适应动力。
总强调“我就这么想”,无视客观规律、随心所欲这样绝不会成功。
人的心理活动大致相同,心理活动也有规律可循,遵守这种规律,按照规律去思考问题、去行动,就很容易克服神经质给我们带来的焦虑不安的束缚。
森用理论的基本概念“事实唯真”就是“根据客观现实去思考和行动”。
被迷信纠缠而苦恼
有一个男孩由于母亲迷信“猪神”,而使他受到很大的影响,上中学三年级时,由于家里饲养的猪死了,儿子受了强烈的刺激、并整日被迷信纠缠。
开始他非常注意吉凶兆,例如,当看到狐狸,为了避免遭报应,想起神社、寺院和猫,特别在脑海中呈现出独特的仪式的情形。因此,学习成绩下降,就连简单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他自己无法忍受这些,便从四国的高知县,同母亲一起来到东京找我治疗。
我劝他参加生活发现会的学习讨论会。另外,指导他每天从事简单的日常劳动,同时,劝告他母亲也用“事实唯真”的态度,即“根据客观事实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态度”对待生活。
这个男孩经过治疗,被迷信束缚着的心理障碍很快就好了,三个月后完全康复,非常高兴地回到四国,现在正健康的读高中。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即使现代社会,也有形形色色错误的认识。并且,越是沉醉在这些非现实的思考中,就越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同时也经常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
从“根据客观现实去思考和行动”的立场出发去解决问题,对所有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非常重要。明确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就变得容易了。只考虑“这不行,那也不行”,优柔寡断,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或者仅仅凭感觉“这样能解决吧”,并固执己见,结果花费了10年、20年的时间,消耗了金钱和劳力仍没有解决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
二为自己浑身的缺点而烦恼
被公司录用的留美高才生吉川的追求是自我实现。因此他认为,如果不在公司领导层参加的重要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是“没有自我实现”,并以此来鼓励自己。
在尖子职员中吉川是最年轻的。在众多大人物面前不能流利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可是吉川不这么想。对他来说,没有充分表现自己是不能容忍的。
吉川所说的实现自我,归根到底,就是博爱、行孝和勇气的混合物。由于他只是想象人类在世上的形象,所以永远不会成为现实。在会议上,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的“自己”怎么也表达不出来,所以他认为没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现在开始一步步的前进,别无选择。
一般来说,不论是工作,还是做其他事情,要想取得成果,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按吉川所说的“实现自我”的理论去做,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为像吉川这种人,他们的基本思考方法就错了,他们缺乏协同工作的精神,与人交往时,态度生硬、傲慢,经常发生摩擦,这样一来,什么工作也干不好。
要注意工作的性质、难度和自己的能力,充分考虑困难,一项一项地完成,这就是“事实唯真”的原则。
吉川信奉的“自我实现”主义,与现代精神分析用语有相似之处,日本的精神分析学家也有使用这一术语的。可我感觉这一主义受到修养我和欧美个人主义的影响,如果这样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有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危险。
1、与精神分析法的不同观点
在美国精神分析疗法很盛行。在日本精神分析疗法对精神医学界有某种程度的影响,而对心理学界却有相当大的影响。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科医师弗洛伊德(1856-1939)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文化、巫术、经济,运动也包括在内,这一切归根到底是性的欲望。”他提出人类心理活动均是由性欲驱动的极端理论,当时维也纳的颓废浪潮,为这种学说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土壤。但弗洛伊德的弟子们却认为一切都用性欲来解释,结论下的太简单。这种结论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这是种可笑的思考方法。“权力欲是重要的”,“宇宙意识是根源”,“关于人际关系的欲求是最基本的”,“对日本人来说,问题的关键是--撒娇”等等,诸如上述各种各样的见解,所以要把人们所说“精神分析疗法”统一起来非常困难。
的确,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人类心理动力的观点是敏锐的。但由于弗洛伊德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有些脱离现实,所以对为烦恼所困扰的人的心状态不一定合适。弗洛伊德学派认为:精神分析不规定什么是“疗程”,患者与医生要有长期持续接触的思想准备。因此,我想“如果医生变得不害羞,患者也被感化得不害羞了。也许就治愈了”。
2、挫折--对自己来说是件蠢事
有人说:“精神分析丰富多彩。森田疗法极为简单。”但是,如果不根据患者所说的话或事实来解释症状,无异与浮夸理论,这种理论是会枯萎的,与人们一味的反复空想相比,客观事实比其丰富多彩千万倍。
不仅如此,受脱离现实理论的影响,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就不能正确地处理客观问题,这就是容易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日本有一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曾叹息:“精神疗法在精神卫生领域并不比其他疗法逊色”是有其理由的。因此,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必须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客观现实是丰富多彩的。恳切希望大家将这一点铭记在心。
三、这种方法不能治愈疾病
1、行为疗法--性不是耍木偶
根据条件反射学说治疗不安、紧张恐惧等症状的方法叫“行为疗法”。大家知道,条件反射学说是苏联医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用狗做实验总结出来的学说。沃尔甫医生所创立的“行为疗法”就是从条件反射学说出发,对那些恐惧狗、猫兔子等有毛动物的孩子进行治疗。先将放有兔子的笼子放在远处,然后逐渐靠近孩子。经反复几次这样的过程,最后终于治愈了,孩子所患的动物恐惧症,因为该疗法把人世间的事情像对待实验动物那样处理。
简言之,“行为疗法”就是强调逐渐接触使你紧张不安的对象,使这种恐惧、紧张不安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你的恐惧对象很多,或经常是变化不定的,这种方法实行起来就很困难。另外即使是已经消除了不安,也容易复发。
精神分析是对病人内心的解释,它是通过医生与患者的交谈进进行治疗的。而行为疗法强调实践是第一位的。
但是把化与动物实验同样对待这就忽视了人类毕竟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的高级动物这一点,因此可以说这是此疗法存在的较大缺陷。
2、现实存在分析--缺乏系统性
现代精神医学有一种“存在分析”或者“现实存在分析”这样的观念,这些学者发表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的文章,在日本这样的学者也渐渐多起来。
这一学派的根本思想就是用现实我考虑问题。这种思考方式是“存在先于本质”,即我存在是第一位的,客观与物质是第二位的,这样一来,现实社会不就成了“不系统的王国”了吗?如果这样,轻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等于变相的否定自己的存在。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常受存在我的影响,他们对现实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不了解或理解的不正确。故而易出现心理问题。
“现实存在分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叫“我和你的系”。如果抱着轻视事物和规律的态度,医生和患者之间会陷入无原则的人际诉状态就是自然的了。
3、“自然规律被忘记了”
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在这个世界中,一切行行都要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死了,这个世界的末日就到了”。这是“深不可测”的现实效哲学家卡尔亚斯帕斯所说。在他1969年去世后,太阳从仍是东边升,西边落,事物发展也没有改变。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根据其固有的性质和规律运动着,变化着。假如你偏要想:“火是冷的,冰是热的,”但客观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你的想法而改变。“冰是冷的火是热的,”几百年,几千年,谁也没变不了,因为它是由物质的性质和规律所决定的。同样,人的心理活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这些规律,可以找到正确的解除心理不安、烦恼的方法和原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实唯真的原则”
每个都要牢记“自然现象”。因为人们考虑问题的方法,角度有多种多样,而“自然现象”常常又被忘记。其结果看问题的出发点就会发生偏差。所以我恳切的希望每一个人应该注意“自然现象”这一客观存在的事物。
4、伟大的佛教思想家
存在主义的思考方法。并非仅仅欧洲有,在日本有时也有类似的的思考方法。
例如:佛教中有“现在是现在”,“事到如今”,“不思前想后”,“只要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就是好的”,“立足于现实的干做什么都好”。这些观点与现实主义,“现在,至此”的想法有类似之处。
禅宗高僧译本兴道在他的自传中记述一段有关日中战争时,他随军队去中国的经历,书中毫无掩饰地描刺杀人的场景,并且丝毫无反省之意,我们为之震惊。这也是他“立足于现实,干什么都好”指导思想的忠实体现。我们应该掌握看清事物的本质不犯错误,这一点应仔细的考虑。特别是目前,人的内心深处有件多想法,以人的心理状态为基础来适当解决心理问题的方针可以说还没有被广泛掌握。
属于主观的心理问题,比属于客观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观察更困难。科学的处理社会人的心理问题,非常困难。这妨碍了处理心理问题正确方法的推广。
从这个意义上,我所反复强调的“唯事实为真实”的观点可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学习对于心理的问题也要基本客观现实进行思考和行动至关重要。
为了科学的观察个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心理问题。对于社会的的结构及功能以及人们的生活,必须具有以现实为根据的正确的评价。总之,为了正确的观察心理问题,必须更好的了解社会,应具备这样的观察能力。
四、不要犹豫,要自信的行动
为了培养我们认识事物的能力,数量化的掌握每件事物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我在大学生理教研室从事研究工作时,用了二、三年的时间,研究一个人到底每天能看多少书,每天需要花多长时间用来读?从几点昐开始读书,几点几分中断。之后又何时开始看书,我都逐一详细记录下来。有时在星期日、实验月或会客日一页书都读不了。相反有时从早至晚都读书。这样,我得到星期日节假日平均读书上小时的结果。从此,我读理论书籍每天平均大约一小时,1--2内容。并坚持天天读,这样效率高,而且记得牢。然而现在的孩子们与过去不同,由于严格的升学考试竞争,夜里12点、1点还在桌前学习。但是这样长的时间学习,效果却不好,出现不舒服的感觉,为此而苦恼。也有的孩子导致神经症。
不久前,我接待了一位中学三年级的男同学。我将我便用的学习方法教给他,让他每天课后学习不超过一小时、其它时间用来做家务,并劝告他加强体育锻炼。他按我指导的那样去做,改变他原来的生活习惯,治疗了他的神经质,学习效率提高了。在班里学习水平提高很快,并通过高中升学考试。
根据这个例子,可得出结论,现在的孩子长时间坐在桌旁啃书本,学习效率是不会提高的。
当然解决数学问题时,一天一小时也许就不够了。我的体验是一课一小时,一天二课,这样能提高学习效率。
不仅在学习方面如此,也应用在其它方面。例如,据统计,卡耐基一次谈判的成功率比二次三次谈判再签约的成功率高得多。“只谈判一次”的方法是节约时间的。成绩良好的推销员也是抓住数量的经验,可以说这是以此作为行动准则的好例子。这样看来,我们周围的确存在着许多如果抓住数量的效果,那么就能更正确地把握事物的状态,就能取得处理每件事的良好效果。
正确判断每件事物
近日,人们较多议论的话题是以月薪放高利贷贪图暴利.但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又很低,因此而引起烦恼的人很多.这种现象就如同建筑材料技的登盆节目样,这些钱借来借去来回转.
这种周转次数,据东京民生局的调查有十至三十次之多,有时是利滚利.到底这种高利贷有多可怕.我们试着计算一下,法定利息最高的一天百分之零点三,二十万日元借贷八百天后,应一次还清六十八万日元.但如果按五十天翻一翻计算,八百天共翻了十五次,应偿还一百八十七万日元,看来,在正确处理事物时,数字概念是很重要的.
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眼睛里到处充满了数字,但我们不能滥用数字,要不断抓住事物到本质.正确的把握处理事物的基本方针.其中灵活运用数字化的观点,至关重要.原则性的问题一定要铭记.
第4章因恐惧心脏停跳而烦恼的人
人们常常为内心的焦虑而不安.而苦恼彷徨,并找不出好的方法将其摆脱掉.这时,决不用放弃当前做的事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这种具体的行动才能度过心理的紧张不安.摆脱痛苦,否则不可能改变一切.
1.内科医生无法治愈的发作性心脏病恐惧.
青水是有两个孩子家庭主妇.大约在十年前丈夫不3.幸患了肺结核,她祈求神保佑丈夫,并求神将自己的心灵从不4.幸的境遇中解脱出来.可是,没起任何作用,她仍对丈夫的不幸但心。
青水家里盖新房时她丈夫的肺结核加重.住进了医院.一天夜里青水也不知怎 么回事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很不舒服。嗵嗵嗵心直跳,忽然眼前一阵一阵发 黑当晚她到诊所打了针,第二天早上,又莫明其妙的出现重压感,紧张感,血往头上涌耳鸣,什么也听不见,当时焦虑不安,紧张,恐惧,不能一个人独自在家,脑海中也浮现出故乡母亲那悲伤的面容.还有丈夫孩子新建的房子等。“我已经不行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努力也无济于事,已经什么也不能动了。”
青水有一种陷入恐怖和绝望深渊的感觉。不管怎样房子总算盖完了。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搬进了新房。但青水的身体却没有恢复总感到身体中有种像过电一样的感觉。走路时腿感到无力,像踩棉花一样。在乘电车或公共汽车时,心脏就感到不2适,所以她经常带着心脏病的急救药品。当然,夜间更不敢一个人睡觉。
以后的事情,青水自述如下:
从那以后,我接触了森用疗法,这10年来我努力按森田疗法去做。开始,我的紧张不安和“心脏病发作”给身体带来极大痛苦,就像病入膏肓的人卧床不起。不能洗脸,也不进食,4-5天才起床一次,洗洗脸,
稍加活动一下。为了少洗衣服,经常是明天不换衣服。终于有一天,我起床洗脸梳理后,很紧张地乘着电车到处转,到丈夫住的医院、孩子们的学校,做些自己该厂应做的事情。但是南天我又失眠了。我开始考虑一定是身体出了问题就到多家医院检查。最后被介绍到神经科,坚持服药达2年之久,但症状没有什么改善,我失望了。
我努力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必须清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分担心,遇到伤心,不顺心的事也要高兴起来。这样做仍无济于事。渐渐的,我的心像结冰一样。我在外出购物、洗澡、来客人、接电话时都感到恐惧。报纸和电视里的新闻也使我害怕,连喝水边蒙古者在喉咙里。天数的症状使我烦恼。在这和痛苦的境遇中生活,我不甘心这样下去就想尽办法,解除自己的烦恼。我寻找到一些有关宗教、人生哲学的书。
在读了这些书之后,我感到身体稍好了一点。就试着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到朋友开的商店里帮忙学习做和服等。但又常常害怕心里病发作逃回家。每当这时,总感到浑身无力,连坐着的劲都没有了。只能躺着,轻微活动。有时几天都躺在床上。就连自己也不了解自己的心身状态,同时怎样也得不到健康人的理解,因此非常痛苦。
像我这样长时间信宗教、最终陷入神经症泥潭的人应吸取什么教训,怎样做才能摆脱痛苦,得到幸福,应该非常清楚,可实际上我却什么都不知道的。
耶稣教导我们“不为明天的情事焦虑”如是我们确实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会有焦虑和苦恼了。可我总为长期疗养的丈夫,上高中的孩子担心,为自己患经症焦虑,我认为也是极对其理所当然的事情。
不信神的人都知道睡眠、呼吸、心跳是自然现象,因此安心的任凭命运安排;可是信奉神灵的我却把这种自然生理现象带进了自己的意识中,下相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造成我整日被不安和恐怖心情笼罩的悲惨状态,这种状态异常痛苦。
1、无法逃避的心脏神经症
有一天夜里,1我的“心脏病”突然复发,我急忙把枕头大面的安定剂放入口中,服后不久,感到发憋,呼吸就像停止了一样,我害怕的一动不敢动,整夜没合眼直到第二天天亮。在发病当时我却没想起来去医院或求助于他人。这一天是我心脏病发作的第七个年头,信教的第十七个年头,这一天是终身难忘的。五天以后,1月16日,《朝日新闻》的报道,给我的性带来了曙光。这一天,我知道了森田疗法。高良医生关于“顺应自然”的解释使我心胸豁然开郎,像我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并且知道了这种疾病可以治疗,这时,我明白了,使我如此痛苦的病叫神经症。通过电话找报社,我得知了高良兴生院的地址。高良医生给我作出了诊,后来我一直门诊接受风山医生的日记指导。
直到现在,我受森用疗法的治疗,在治疗中我增加了许多关于森田疗法的有关知识,如顺应自然。情绪与工作需要分别对待,以工作为中心,以目的为中心,事实唯真等。这些话不知为什么,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新鲜。我想我如果不接受森田疗法,是必死无疑了。
我开始按森田疗法理论所讲的那样做,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许多人生格言,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目标,来改善自己的症状。但不知为什么,效果不佳,难道有什么地方错了?我开始对写日记,请医生指导这种方法产生怀疑。但不管怎样,我的手和脚开始动起来。洗澡间脏了,如果清扫,应怎么下手收拾?怎么做好呢?怎样做对情绪有好处?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的是错误的?不知怎么回事,我开的事从,无法判断应该怎样去做。只是凭着感觉,任其事物的发生。这样一来,反而体会了人生的方法。
第一周开始时,我什么都不懂,象在梦中渡过。读高良医生《森田疗法实践》一书,紧紧抓住“顺应自然”与“情绪和行为不同”这两句话。
把安定剂索性都扔掉,可是全身像通电一样难受,面部表情呆板,拖着像石头一样重的身体,有时像哭一样的表情,显得格外难看,不知为什么,总有种要突然发作的感觉。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有种象白隐禅师所说的“心火逆上,肺金焦枯”的痛苦感觉,反复向我袭来,生存下去的心情都没有了。但我们抱定“顺应自然”的态度,坚持着。
这种痛苦的感觉渐渐疏远,稍打个盹天就亮了。新的一天在为孩子们准备早餐的过程中开始了。
脑中混乱,不知道做什么好。只有一件事件事的干吧!整理被褥,扫除、洗衣服,之后在院子里攃花盘,给万年青浇水。然后又拖着沉重的身子回到房间,清扫放木屐的箱子,提着水桶沖洗澡间,用手刷洗厕所,我是忍受着进入地狱般的心情清扫厕所的。
实在体力不支时,就坐在床上,捡拾铺在地板上的席子上的或放在家门口擦足棕垫上的脏东西,拆洗夏季穿的衣服等,我带着“总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找些事情做。一边做一边心里在想,如果真有心脏病,最多不就是一死吗?豁出去了!在这种痛苦中坚持了一周左右时间,又去高良性生院门诊
2、虽然大叫“我已经无法忍受了”可最终还是忍耐住了
也许自我感觉做些事情后症状会加重,但事实是症状并没有加重。从中我体会到应该根据客观事实来对待生活。
对于我的日记,医生用红笔认真们如此批注;作为家庭主妇,外出购物是应该做的事,仅在房屋内转,是不能完成买菜、购物任务的。再努力一次,抱着“必死”的念头,穿上木屐,走出家门。进商店买完东西。拿着找回的零钱,你自己就回感到很可笑。儿多天来,你抱定“必死”的态度去做事,结果倒下去了吗?你就想如果真的倒下来。还有高良兴生院做后盾,还可以住院治疗,你就会大着胆子做你应该做的事。
虽然有时我想;“住院吧!我已经无法忍受了!”但还是从事眼前的家务,在厨房里干家务,感觉很混乱,并哭了一场。努力吧!按医生说的那样去行动。
大约近两周,症状发作明显减少,渐渐感到饭有香味,也有了食欲,星期四下了雨加雪,我仍在努力着。
就这样做下去我逐渐地学到了忍耐、不逃避,以目的为中心等概念,医生用红墨水象批注小学生日记一样,有表扬,有批评的,有激励的活,使我的喜时优。
2月底我自己处则申报税金这一繁琐的事情。大约两个月以后的3月17日是大儿子的毕业典礼,我自孩子上学后第二次去学校,花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时间,下午又参加了感恩会。之后我又参加了另一个庆祝会。这时我想起了从初次去高良生院的情景以及这一段时间的经历,眼泪夺眶而出。虽然不安心情仍时常出现,但我想早晚是要结束门诊治疗的,我按医生所说的那样,接受症状,使“不安常在”。于是就带着症状去做一名家庭主妇应该做的事情。丈夫回到了家里,他边休息边种菊花、学习、写诗。我从心底里感到安慰,感到很高兴,大儿子也参加了工作。我仔间品味着与森用疗法偶然相遇真是大幸事。不再天天卧床了。但这时我想,虽然我的病状得到了治疗,但这是刚刚开始迈进森用疗法的大门,今后的日子还很长。
就这样,青水通过森用疗法的门诊治疗,治愈了她因长期焦虑性神经症而导致的紧张焦虑不安。
后来,丈夫因肺结核病故,这一打击使清水的焦虑复发,出现强烈的精神紧张、烦恼,但却没有出现队原来那样持续的焦虑状态。由于掌握了森田疗法,使她很容易渡过了第二次危机。
清水加入了生活发现会,正愉快的生活着,对此时心情,她会是如下描述“那时如果我不参加生活发现会,就会一直苦恼下去。不能正常生活。我现在明白了,要想摆脱焦虑不安的苦恼的束缚,获得自由,到普通综合医院不会解决问题,只有像我一样在医院接受森田疗法,才能获得“新生”,只有接受森田疗法并获得治愈的人,才感到生活发现会是多么重要”
3、增强自信的要点
“改变一切事物的原动力是实践”这种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森用疗法的核心。清水的体会清楚地表明了这点。10年间,清水探寻信奉各种宗教思想,并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她却以碰到现实困难为契机被紧张不安所束缚,越来越倾向于宗教的、概念的、不境主义。可是却忽视了应该面对的“实践”,因此,她没有改变自己和处境走入良性循环。
清水自从接触森用理论之后,才意识到以前的态度是错误的。被不安和躯体不适几乎压垮了的清水,抱着必死的态度从事家务劳动。象清水那样的焦虑性神经症患者,一般依赖性强,常常依赖于别人,所以更应自身努力行动起来。
真可谓“实践,才是伟大的”
清水用了七年时间,终于控制了使自己十分痛苦的焦虑紧张发作。清水说:仅仅靠经验,去注意、认识、感觉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是彻底的生活准则”。她以事实为依据用森田疗法指导行动,改变了她原来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她自己称其为重大的“自我变革”通过实践,候才能不断进步。
有人问:“什么叫实践?”回答:“实践是改变事物的过程”。用擦萝卜的工具擦萝卜的“实践”就是把萝卜变成萝卜泥的“变革”,这与人类的心理过程也大至相同我们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困难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实践的过程。
因此,碰到问题时,先问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应该正确分析现实情况,确定适当的行动方针,一步一步地行动起来,最终把问题解决。所以我把它归纳为“要解决问题,首是确定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及去完成的行动”
4、用扫除、洗衣服消除心理不安
根据我的经验,容易引起不安的神经质患者。聪明占多数。这些智商高的人,对每件事很认真,都要问个为什么。但他们行为能力较弱。因此像这样的人,让他们“行动”起来非常必要的,首先应实践日常生活以及家庭生活。
做每天的扫除,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收拾的整齐、利索、卫生间也很洁净,这些都可以使情绪好起来。
另外,为了使社会工作更有进展,日常生活实践更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坚持做一段时间,会在各种意义上有好的效果。
也许你会说:“只限于扫除吗?”我们说日常生活包括扫除,洗衣服整理被褥,洗茶具,擦皮鞋,还有做饭,裁剪,木工活等等。坚持上述日常生活实践,对识的精神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清水的体验,从中可以看到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摆脱了严重的紧张不安的束缚。
有趣的是,认清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努力去做,心情就会舒畅,生活就有劲头。这种情绪象是上了发条一样,社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我想强调,神经质的人们或学生偏于脑力劳动者,日常生活实践对你们非常重要。最近,有人谈论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对男性进行家政训练,但从森田理论的观点来看,参加蟐生活管理并无男女老少之分。应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进行基础训练并形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即使“拼命”也无法对抗症状
野原是一名39岁的公司职员。在公司任贸易科科长职务,现在非常健康,根本看不出来他曾因神经质所苦恼,但他是曾经是一名有重度“杂念恐怖”体验的患者。
开始为神经质所困扰是在他上高中时,他存在“不完全恐怖”,即他做每件事的时候,总反复考虑是否干得很漂亮。如果得不出结果,注意力就总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这样无法控制地反复思考,引起情绪反应。除此之外,他还存在“杂念恐怖”表现为各种各样没有用的想法云集在日脑内,干扰正常学习,因而很紧张不安,痛苦不堪。
这种不安和痛苦,到了青年期一点也没有减轻。这时野原为使自己的人生获得成功,他决心按宗教或武士道所说:“不惜性命”或“拼命”去做。
这种“拼命”情绪必须在实践情境中才能体验到。在什么情境中才能体验到这种情绪?野原设想到很多场景,最后他设想猎取一头百兽之王狮子,赤手空拳是不行的,他决定去用猎枪捕杀狮子。
这种毫无道理的事情,世界上的人谁也不会这么做,他以后的两年里,进行了捕狮训练,并筹集去欧洲的路费。
野原在他25岁时。独自一个人去了非洲,为了寻找狮子,野原一步一步的接近了它,当距离30米时,野原举起了枪。
据说狮子跑起来的速度达80公里/小时,并具备跳过土墙上一只羊的高度的跳跃能力。30米距离恐怕连第二发子弹都来不急发射。当然如果石并不上紧急时刻。狮子的是不会向野原扑过来。野原与狮子格斗的想法很强烈,可狮子扑过来力量可以打碎牛的头骨“我真的能打死一头狮子吗?”野原紧张的有点透不过气来。野原的枪突然响了。狮子应声倒在草地上,子弹穿透了狮子的心脏。
野原与狮子“拼命”,他胜利了。回国之后,他在电视“我的秘密”节目中露面,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进"大规模的宣传。野原向人们讲述他在“拼命”时的体会。可以看到,他没有丝毫紧张不安。遗憾的是,野原这种良好心理状态只保持了较短时间。工作的不顺利,婚姻的失败。野原又出现了较以前更严重的焦虑,恐惧不安。
“说不定连自己的名子都会忘记了”野原想起这些,更加紧张不安。在情绪的混乱中,他仍继续寻求“忘我的境地”抱着必死的念头。可是越这样,悲惨的失败感、挫败感就越严重。
“拼命”的对象应抓住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1975年夏天,野原带着“梦游样的情绪”,终于走进了生活发现会的谈话室。从此以后,野原认真的学习森田疗法,并付诸于行动。每当脑海里出现“杂念”时,为这种不完全恐怖所苦恼时,野原能在这种紧张、痛苦中坚持做自己的事情,并为此负出很大努力。
对于现实中无法摆脱的工作、野原在一件一件的完成,从中体验着猎取狮子之前的,真正的“拼命”情绪。
原就这样坚持着。
经过艰苦的努力,有一天在生活发现会的集体讨论中,医生说了一句:“只有具体地一步一步地努力,别无他法”。野原对这句话有一种特殊的体会,突然感到“啊,原来如此”。他“顿悟”了。
医生的话给了野原“顿悟”的机会。这种机会在生活实践中是经常存在的。
例如:数学家马尔可夫心不在焉地眺望水中的莲花,当他看到青蛙在莲叶上来回跳时,一下子想出了概率论中“马尔可夫链”。这就是“顿悟”。但这种“顿悟”的获得是经验的积累和努力的结果。每天无事可做,闲呆着的人,是不会出现“顿悟”瞬间的。
“顿悟”通常又叫“渐悟”。有这种体会的人也很多。“顿悟”使野原心境为之一变。以后,即使紧张不安他都能做到认真地去行动。他坚持这样做,工作和情绪都有了很大改善。他的体会是:“不管有多少担心,不安,要改变这种状态,行动是关键”。
野原为培养自己“拼命”精神,寻找实际生活中没有必要上做的事情。到非洲去与狮子决斗,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这种“训练”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们应该在无法回避的现实生活中,抱定“豁出去”的拼命精神,通过实际和行动,才能真正体会到放松,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只有面对现实生活,才能得到丰富的体验,别无其他的选择。要使自己情绪放松,摆脱紧张不安的束缚,不回避现实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陡然草》一书中写道,要想成为主持,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又忽视了事实的本质,即使再卖力气,最终也不会成为主持,只能是般和尚,人世间也是同样,千万不要忘记要取得成绩,就必须认真地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实际生活比训练重要”这就是我们的原则。只有这样,“训练”才能摆正位置,才能产生效果。
三、焦虑不要是突然发生的
黑田毕业于教会学校,想成为一名教师。可父亲却说:“了解一点社会上的事不是更好吗?”父亲打算让黑田到社会上去学习,所以他进了一家公司。
在去公司之前,黑田信心百倍的说:“我首先用在学校培养起的理想,去工作生活,要为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努力去做。”
但实际上,这句话中含有些女孩子的观念,黑田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黑田在公司,仍遵守着在学校学到的礼仪。如上司走到自己身旁时,站立行理问候。可是黑田这种态度,对公司的女职员产生了心理影响,反而被人讨厌,并受到冷淡和别人的白眼、讽刺。
黑田想起在教会学校受到的教育“即使受到别人冷漠,也必须对人友善,要给别人爱。”因此他对自己提出要求,越是遭冷遇,越要对别人工亲切,温和。
黑田在回忆自己当时的做法时写到:
“只要抱有真诚的爱心、自信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能克服并得到幸福。将来还要用此想法教育孩子们。但现实和理想却完全相反,其结果也出乎我的预料。我开始逐渐封闭自己,变得自我防卫很强”
在上班当年的夏天、黑田在上班的公共汽车里“心脏病”突然发作,被急救车送进医院,经检查:“未见任何异常”。但这之后,黑田仍不断出现心慌等紧张不安的发作症。工作也受到很大影响,以至无法信任工作。终于在4个月后辞去公司工作。
根据黑田的症状,后被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心脏神经症)。辞职后,紧张不安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黑因为消除紧张不安,经朋友介绍到s医院接受医生指导,并住进医院的宿舍,为医院帮忙做些事情。尽管医生和周围的人对他非常友好,可由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紧张不安的实质是什么,因此,他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紧张不安的束缚。
黑田加入生活发现会之后,通过学习森用理论,知道了自己紧张不安的根本原因。于是他用森田理论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即使出现紧张不安,也不在乎,们积极参加医院的工作,购物、参加赴台发现会的讨论会等。做“应该做的事,”终于战胜了紧张不安。
黑田最近说:“我将来如果有机会,想成为一名教师。那时,我要把我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无保留的地告诉孩子们,并与孩子们一起,追求幸福,思考人生”。这番话可以看出黑田的心理出现了积极向上的变化。
类似黑田这种因紧张不安而烦恼的神经症患者,常常表现为不能适应正常人际交往,在社会生活中,这是致命的弱点。
本人认为,使孩子们竞争、孤立、脱离现实社会的观念的道德教育,学校有很大责任,认真接受这种教育,反而性格有偏差。黑田就是在学校时性格有偏差者之一。
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为解决工作中复杂,高难度的问题,人们必须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为基础,参加到集体中去,所以适应这种集体生活非常重要。
因此,我想劝告长期在家的家庭主妇,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步入社会,做些对周围公众有益的事情。
集体生活,有时会使人不能随心所欲。但如果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可发挥出巨大的能量。这对人将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人们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在集体生活中训练
现在物理学进展较快的基本粒子学说,是大约10年前(1969)汤川香树博士发表了中间粒子理论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那是他个人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现在研究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研究过程也错综复杂,因此在工作中互相协作是将研究推向前进所必不可少的。
对于这一点,已故名古屋大学物理学教援坂田昌很早就注意到了集体研究的重要性。他以“在民主主义原则的基础上,为达到每个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创造一个非常有效的集体,协作的研究环境”为目标制定了研究室的规定。并成立了由若干青年研究者组成的“基本粒子俱乐部”。为此,他们获得了数项包括诺贝尔奖在内的研究成果。同时俱乐部里也造就出很多优秀的研究首。像这种靠集体力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各样要解决的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1977年8月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了世界精神卫生联盟会议。(wFMH)。会议的主题为精神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大家的健康”。到会者一致认为,向大众宣传有关保持自己健康的知识和做法,是专家的责任。
我们生活发现会,就是要不断地向大众“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形式一种群众性运动,提供集体生活、交流的场所,提高集体中每一个人的精神卫生水平。我想这就是它进步意义所在。
这一点正象长家所熟悉的漫画描述的那样,手冢治虫先生应用“铁腕原子”的超人力量解决问题的方法,马场先生把“十一只猫”的力量合起来能捕捉湖里的大鱼等等。
当然社会生活并非漫画世界。但却说明靠集体的力量在现代社会解决每一个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 为因持续不安而惶惶不可终日的人
我们在学校生活中,受到教育是追求事物绝对的、不变的态度。可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这是事物的本质。认清这种运动,掌握其变化规律,并积极有效的运用它,是本章运动观的要点。
一、担心煤气开关、水龙头是否关紧的“不完全恐怖”
藤春是位年轻的主妇,她每天照看自己的孩子,操劳家务非常繁忙。她从中学时代开始,就有较强的心理紧张不安,她为此一直感到非常痛苦。
中学时代,藤村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她不想考机也高中,她的睞是中央有名的高中。为此他只顾埋头勤奋学习,准备考试。这样一来,逐渐感到周围同学都是竞争对手。藤春开始独处,并为此感到痛苦而落泪。
以后,藤村总不能摆脱在房前通过的汽车声。吃饭或登山时,象全身长满了耳朵。稍微听到汽车声就感到非常恐怖。可是这种“汽车声音恐怖”,在她升学考试时就消失了。因此她能专心学习,终于如愿考取了重点高中的学校。
藤村又燃起希望之火“从今往后,我要从早到晚的学习,准备考大学,实现我的愿望”。但是。最后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藤村又一次卷入了入学考试的巨大漩涡中。在上高中时,她感到不顺利,被“不完全恐怖”所纠缠,整天感到恐惧害怕。她反复检查煤气开关、水龙头、电暖器的电源插头等。如果不检查,她就会感到极度不安,被“如果真的没有关好开关出事可不得了”的想法所纠缠,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精疲力尽。
后来藤村的“不完全恐怖”逐渐扩大,症状增多,对自己做的事情均有一种不安全感,和朋友一起滑冰,“借的拖鞋是否还了”?为此要担心好几天。
由于这种精神状态,藤村没有考入她所喜欢的学校。可是在家待业她又感到非常无聊,所以她进入了第二志愿大学。
不管怎样,藤村从升学考试中解脱出来,但却没有从“不完全恐怖”中解脱出来。
藤村入学后,还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很少与朋友来往,只在公寓里孤独一人地生活。这时,紧张不安越来越强烈,她感到非常疲劳。藤村每当出门时,总要反复核实家电开是否关好,这样花费很多时间。上学路上,仍不放心。这种担心不安怎么也摆脱不掉。到了学校,由于一路上都在与紧张不安作斗争。所以藤村感到精疲力尽,非常疲劳,并出现了令人烦恼的头痛。藤村想,“头这么痛,是不是脑子里长了什么东西?”于是她到医院是看医生做了x线检查。其结果当然无异常发现。可是藤村对这家医院诊断不放心,又去其他医院检查,结果仍未发现异常。
1、这样下去人生毫无意义
由于藤村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她在大学听课,看电影时,虽然人在,但总效果也没有,她被这些症状干扰的心不在焉,注意力不能集中,越来越感到有一种被束缚感,无法自如行动。这时,藤村想;“如果无法摆脱症状,这样生活下去,人生将毫无意义”。
即使这样,藤村仍有“无论如何想生存下去”的强烈愿望,想把自己从痛苦解脱出来,试图努力把精力调整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她找到神经科医生要求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由于药物剂量不断增加,最后因胃肠反应较重,治疗了半个月,藤村卧床不起,在朋友的劝说下,她去了教堂,读了圣经,可病情无一点好转。后来有人推荐她读费兰克著作集。“上面记载的紧张不安的强迫症状与我相同,我拼命地读,可结果,这种疗法不能挽救我”。
就在藤村非常痛苦的处境中挣扎时,有一天藤村在书店里发现了森田理论书藉。藤村把这称为“机遇”。
“读了森用理论的书后,那扇怎么也打不开的门,象一下子被打开了。我走了多么漫长的一段弯路啊”!
藤村参加了生活发现会,参加集体活动,反复阅读领会森田理论,并在行动上做了一些努力。
“想反复检查煤气开关和水龙头,”“如果不检查就感到非常不安”。这种情绪时常困绕着藤村,使她无法摆脱,但不管怎样,检查行为必须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做到不能出现多次反复的检查行为。但这样,对藤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怕出事故的恐怖心情依然存在。但是,她按照“任恐怖情绪存在,做当前应做的事情”去认真实践。
开始时,藤村就象在黑暗狭长的隧道中一步一步的摸索前进一样,对“顺应自然”、“恶性循环”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这样藤村终于战胜了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为之苦恼的不完全恐怖。
藤村最近这样说道:“我接受到顺应自然的道理,已经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到现实生活上,这真是一条狭长的隧道,我现在有看到出口光亮的感觉
强迫症是不治之症吗?
象藤村那样,经常因一些无法控制的想法而引起焦虑不安,在精神医学上称为“强迫性神经症”。过去强迫性神经症被认为无法治疗,这并不过分。不过今天有人认为强迫症不能治愈。因为有此教授、专家们认为强迫症是顽症,因而想到了精神外科疗法有效。
所谓“精神外科”就是破坏煤大脑组织某区域的一部分,从而制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的一种手术方法。
一说起脑叶切除术,很多人会说:“啊,我知道。”目前包括脑叶切除术在内的精神外科在日本精神神经学会第72次总会(1975年5月)上已形成决议。无论从治疗效果上考虑,还是从人权方面考虑,作为治疗手段,应避免使用精神外科疗法。
“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如果稍微损坏脑的一小部分,大脑一下子不是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吗?”这就是精神分析法的要点。但是这么做是无法解决人类心理问题的。
现在主张“精神外科”疗法的教授常收到一些患者的来信,“我做了手术,可是强迫症一点也没好,我每天仍然生活在痛苦之中”。我也曾收到过一位女士类似的信件。
象藤村那样抱定“不管怎样,也得生活,也得治愈”,并为症状痛苦的人们,摆脱紧张不安的最佳方法是森田疗法的理论。即具有顽固的紧张不安的强迫性神经症的症状是在运动变化的,掌握这种运动变化规律,就能战胜、克服此症。
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着、变化着
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断也运动、变化着。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远古时代是海底解部分。我们所居住的日本列岛,从前是亚洲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的运动,使它与大陆脱离。
天空中闪耀的恒星,作为星座在我们看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排列有序的,但实际上它以每秒几十公里惊人的速度在运动着,只是因为距离非常远,看起似乎排列不变。
运动和变化不仅在自然界存在,整个人类社会也在运动和变化着。在日本历史上,也经经过石器时代,原始民族时代,从天皇家大和朝庭以武力统一农耕时代到幕府武士统治的封建社会,在这之后由于明治维新又进入了工场、银行、毗临皆是的资本主义社会。
这种社会变化在世界各地大至相同
人们的思想也具有不断变化的共性。在中世纪,人们坚信“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是个大平板,大阳人是运动着的”。但1552年马赛兰和他的同事们,在海上在向西航行,最后及回到了出发地,他们证明地球是圆的。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我们生活的大地并非平板,而是球形,并且地球环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由此发表了地动说。渐渐的这种观点被人们接受,成为一种常识。
牛顿定律(1687年)也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905年)得到了修正并引出新的思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断地运动、变化和深入。别人,战前和战后,日本则对于关于天皇和性问题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球上的生物进化到上古时代已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人类的血液及母体内胎儿、羊水成份与海水成份相似、另外,人类胎儿血液中的血色素与上个月左右的七锶鳗(八月鳗)的血色素有相同成份。这说明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也许是从海中低等动物进化而来。人类的一生从婴儿时代开始在到老年生命的结束,体验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大自然、人类、思想、社会、世界上的万事都是在运动着、变化着,这是事物本质所决定的。
“世界上的事特静止不变是暂时的,运动变化才是永恒的”。这种观点就是森田理论所说的“运动观”。
4、追求“绝对”而导致心理冲突
至此我们至此看到,因神经质的紧张不安而烦恼的人们都有许多共同的体验。在摆脱这种烦恼的过程中,也存在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恶性循环”、“顺应自然”、“过健康的生活”、“从事实为根据”、“行动吧!”还有“为了他人应尽为而为”。
我们只有认识这些事物的共同性质及运动、变化规律,才能在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时、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们从小开始,由于受到学校或宗教的教育、强调作为人生的基本要点就是追求“绝对的事物”、“永恒不变”的事物。
我们也往往追求“绝对的事物”。例如:金钱和财富、地位和名誉、权力、信用和爱、自己的力量,双亲、兄弟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等等。但作为人来说,对上述事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上述这些事物也决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如果我们认为事物的本质是“永恒不变”或“绝对不变的”,就会产生失误,遭受挫折和失败,紧张焦虑不安束缚也会随之而来,烦恼也必然出现。
也许有人会认为“事物的变化和运动是本质的”,这与佛教所倡导的“诸行无常”所有的事物都在运动变化是一致的。
但是这种“诸行无常”考虑问题的方法,会产生“盛者心哀”或“寂灭为乐”的想法,感到世界虑幻无常,会产生躲避现实的消极的态度。
对这种现象,我们主张“运动观”,即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这种规律是积极的,人们在生活中要把握及灵活地运用这一规律。
这种鲜明性和实践性与佛教法仍然有不同。
二、对生活方式是否有疑问?
因神经质的焦虑不安和束缚而引起烦恼的人,对于我们提倡的森田理论“首先从家庭内的简单劳动做起”表示怀疑,他们会想“这样能解决自己的烦脑吗?”我们知道每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的,必然有一人类心理活动个发展过程。因此,必须有一个一个进步,成果堆积的过程,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树木的生长,每天我们都看不出来,可过了一二年时间,会有种“什么时候长这么高了?”的感觉,与此相同,成果的堆积,必然造成很大变化,即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一步一步努力去做,就能达到你的目的,很多人的体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不急躁,不怠慢地从事有意义的行动,日复一日的成果积累,表面看起来好像遥远,但实际上这是最佳选择。
我在大学毕业时,就想从事神精医学研究,可是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再加上当时精神医学界的精神外科“在患者脑后手术”电休克疗法等疗法,我认为是非常野蛮的。因此我决定放弃进行精神医学研究的想法,进入了神经生理学研究领域。
在神经生理学研究室,我最初考虑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枢神经的生理,以此来解决精神医学或心理上的烦恼等问题。
因此,我埋头在实验室里,在动物身上进行大量、艰苦的实验工作。其结果,所能发现的只是初级的神经冲动这一研究成,距离解决人类心理烦恼这一难题相差甚远,所以我提出疑问“不接触社会上的人们,只在实验室里苦干,这种做法对吗?”
现在看来,当时我对自己的事业产生疑问时,不放弃工作,只是冷静的考虑,重新计划自己的工作。离开研究室,进入精神医学研究领域,从事精神医学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在一定要干到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悟出许多东西,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学习精神医学理论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在实验研究中,培养了科学观察事物的方法。从而得知仅从中枢神经机能方面探讨人类心理活动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我作为社会人所得到的最初体验。
如果我们知道“每一事物的发展、成长是有阶段的。”即使我们现在没有看到结局,但只要认真的从事工作,有可能出现不是自己预想中的结局,可能会出现新的情况、新的过程。这是世界上非常有趣的事情。
现在我并没有全部了解自己,凭自己微小的智慧,就想把一切看透是不现实的。只有认真继续从事当前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学会把握“运气、愚钝、毅力”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我选择一种职业或工作时,事先会想“这种诉我一直做下去,结果会如何?”这么想是没有用的,有些人为此对自己的将来不求己任何希望,有此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
在从事某一工作之前,如果反复考虑,就会产生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会使一个人放弃他正在干的事情,而干别的工作,不良情绪会使所做的事情半途而废。这种事情反复发生,就会给周围的人一种没有信用的感觉,会觉得“这个人干什么都只是干一半”。
而且,越是从事与自己愿望相违背的工作,每天后悔等不良情绪会持续存在。
古人云,事业上的成功往往具备三个条件--“运气、愚钝、毅力”。“运气好”,“有毅力”这两者我们是了解的,但愚钝即迟钝为好,也许多少有此难理解。
“愚钝”的反意词是“敏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不能寄予在一个人的敏锐的外表上。因为越是“精明”的人,他们自认为有先见之明、总是不能专心于一件事情上,结果往往不能出色的完成某一项工作。或者“精明的人只考虑个人利益,而对周围的人格外警惕。对于这些人,我们应告诫他们“运气”、“愚钝”、“毅力”的重要性,要注意每个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不能仅注意自己的发展,而必须同时注意外界事物和社会的阶段性。
我有一个简单的体验,就是用森田理论独出新材,但并非野心,而是顺应环境的潮流,响应神经质症病人的要求,经过努力,在全国发起了“生活发现会这样的运动,”并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个运动中,像我这样年轻的医生也发出了为世间贡献更多的有关森田理论的读物的呼声,并为此付出了努力。这些对我的进步、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已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一项新工作了。
回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可发现许多历史名人有雄心壮志,时代给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抓住机会,适应潮流而动,并取得成功的占绝大多数。
例如:大村益次郎是学习荷兰医学的一名医生。在长州征伐中,因和幕府军队战斗,需要用荷兰语来研究荷兰的兵法。大村益次郎作为参谋指挥了长州军队。击败了幕府军之后,他取得了很大成功,成为征讨幕军的总参谋长。
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着的,特别是当今社会,这种变化速度更快。我们要很好分析社会潮流,用“为人类竭尽全力”的处世原则,在社会大潮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努力完成当前工作,这就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生活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