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刀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的躁郁之路

[复制链接]
136#
发表于 07-3-21 14:43:36 | 只看该作者
是啊,求人不如求已。没有任何一个人可能比我们自己更清楚自己身上的缺点,我们也永远不可能把任何决定都交给他人代替我们作出。

意识到具体的问题,已经是一大进步,总比在浑沌中摸索好得多。至于改造自己,我们一起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27021 该用户已被删除
137#
发表于 07-3-23 21:43: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8#
发表于 07-3-29 13:10:51 | 只看该作者
我小时候也敏感,但没有这么夸张,感觉有比较郁闷的事,就是初中有一次把学校的板凳给弄丢了,从家里抬了一个,再一个就是高中报道的时候晚了一天,没领到书,大哭了一次,现在看来都是一些非常容易解决的事情。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楼主| 发表于 07-4-4 18:03:41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汇报下我最近体会到一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类似体会。当我出去锻炼或者干家务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还有这么多事情没做,会有紧迫感。而我上网看小说,我就没有类似的体会。不知道后者是不是我逃避现实的方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0#
发表于 07-4-4 19:27: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刀 于 07-4-4 18:03 发表
我来汇报下我最近体会到一些感受,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类似体会。当我出去锻炼或者干家务的时候,我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还有这么多事情没做,会有紧迫感。而我上网看小说,我就没有类似的体会。不知道后者是不是我逃避现实的方式呢?

我认为不是,看小说是一种休闲方式,人在情绪放松的状态,心情通常会很舒畅,惬意,因此通常不会产生紧迫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1#
 楼主| 发表于 07-6-13 20:43:38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一直都是在这里看看,没这么发帖子,因为我最近接受系统心理咨询,所以就没多少时间来这边,而且确切地说:真正想寻求进步和发展还是要靠自己的。

   下面这篇是我在最近一次咨询后所写的文字。
  今天整个中午是在与李老师的交流中度过的,从12点一直持续到17点,而整整5个小时,我好像过得很快,从没有试着与人进行过这么长和深入的沟通。这次聊天没有主要的主题,很随意,没有压力,但是对我很有启发,讲了很多不同的主题,澄清了我观念中的一些误区,对我学习理论中的一些疑惑进行了解释。有以下几点:

1,抑郁主要是有三个层面,一,情绪 二,应对方式 3,世界观。我目前已经基本解决情绪层面的问题,情绪就像波浪一样,变化很大,跟心境和情境有关。应对方式则是如何看待各种不同的事件,比如自我归因就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情绪为中心的解决方式也是其中的一种,这点我已经有所体会,但还有待于我进行更多的实践和尝试,积累更多的正性经验;而世界观是最深的层面,涉及到如何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安全的还是不安全的,我能不能充分地相信别人等等,这点我还只是接触到浅层,是我接下来需要大力深入的方向。

2,人的情感分不同层面可以归结为情绪,感情,情感三个。情绪就是上面我说的;感情是有具体的对象和事件,比如我很喜欢我妈妈,很喜欢吃面条,比较稳固和功利,是让自己感觉比较好和对自己比较有意义的 。而情感是最底层的东西,比较抽象和广泛。比如某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悲剧情结,理性情结等,没有具体的指向,可以是指向任何一个对象和个体。

3,存在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存在性焦虑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就像怕死,对未知的畏惧等;而神经症性焦虑则是纸老虎,看着很害怕,其实一戳即破;比如我对谈恋爱,发展与异性亲密关系的恐惧,这就是神经症性焦虑,因为有人是不怕的,而我只是害怕尝试罢了。

4,从我坐出租车修改承诺而得出自己违背承诺,更进一步认为自己是不诚信的人而引伸出对道德的深入思考。其实,道德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就像水浒的世界里,我们不能说武松,宋江,鲁智深等归结为土匪强盗,而要深入到每个个体的背景,想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事情,都是怎么引起的,而我们也不会认为他们是不道德的,因为我们认为宋朝的道德是封建的道德,很多不值得遵守,而我们的很多道德在后来人看来可能也不是那么值得遵守呢,而且这只是制定法律和控制喉舌的统治阶层代表自己的利益方面呢。

5,说话交流中常带有防御,比如我初次跟李老师咨询时,我讲到自己的过去时,补了一句:我讲过去不是沉迷过去,而是为了未来更好的发展。其实,这种话会带来交流地复杂化,更不利于交流地深入和顺畅呢?而这代表我不信任别人会坦白地说出他们的看法,认为别人就算有疑惑也会放在心里,所以要自己全部说清楚,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6,咨询进行到现在,我渐渐感觉到又回到大学之前的求学阶段,重拾消逝的学生气。还有这么多的问题和困惑,李老师就像我的师长,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并且我不用担心他在50多个同学面前忽视我,因为面询时都是一对一的。而且这种关系是安全的,我不用去猜测他的想法,因为他渐渐在咨询中获得我的信任,我知道他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多在我看来很难以坦白的事情,他都可以很平常地看待,并且给我指导。现在的咨询关系就像心理学上的安全基地,我在这里获得能量,然后更好地去面对外界的世界,而我在与外界互动中的受伤和疑惑可以在这里得到疗养和充电。小时候家庭本应该充当这样的角色,但是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我无法得到充分的给养和安全,因此后来发展到神经症状态。

7,我谈到自己当时冒险地去尝试心理咨询,当时我是差不多走到死路,而大环境是对心理咨询是质疑的,认为这只能进行短暂的心理安慰和慰藉;同时当时李老师已经因要做手术退隐了,我当时就想:无论效果好坏,我准备糟蹋5000块,如果效果不好,那么再做打算,到时候我还以进行自我调节。同时当时还把心理咨询当作一条后路,因为我对自我调节是不报希望的,而我的药物治疗也证明这只能治标,无法解决我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会抑郁,以及我的人格层面有何不足等方面。那么,如果心理咨询再失败,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了,可以说是逼上上梁山的一种冒险。而这也是一次正性积累,因为要成长必须去冒险,去尝试,去经受失败,去积累经验等。实践证明,这是我的成长过程中的一件重大事件,打破了我的自我内循环,咨询师的介入,给我的死循环中注入了活力,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事件,而这却打破了我的既往轨迹,所以成长不一定是照着说明定式发展的,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会发生,会完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状态。现在我的问题是要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冒险,去尝试,包括恋爱,拓深自己的各种关系,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获得友谊。

8,李老师讲了PDCA管理法则,也就是计划,行动,检查,修正四环,不断地进行这种循环就会曲线进步。而我总是在进行了第一次循环后,停留在计划这一层,总想把这一层做到完美,人后在第二个循环中就彻底地解决问题,而这是理想化的,因此总会陷入神经性焦虑中。

9,我现在感受到了结构之痛,我突然感到很不真实,有一种幻灭感。就像一台机器,原来是有问题的,但是它还是在运转,现在各种器械被拆掉了,不动了,很惶恐。同时,会有左边是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回到过去的老路,自我还是不够强大,质疑自己进步的稳固;令一方面,隐约看到了未来的方向,虽然还很迷糊和混沌。

   咨询完,在回家的车上,我想着想着,眼眶湿润了,我动情了。想不到我死去的心渐渐也活过来了,好像学生时代的那种青春朝气,充满美好未来的理想又回来了,我竟然能有今天,想到此,怎么能不感到伤怀和动情呢,完全是一种偶然的机遇和碰撞,改变了我的方向。

   晚上,我跟我大学里的一个女同学碰了一次面,坐在咖啡厅聊了近三个小时的事情。这是我们在大学毕业后两年中的第一次相遇,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主动约异性出来谈天。虽然我并不想和她发展恋爱关系,但是也可以发展出比较密切的一种关系啊,我原来认为与异性就只能发展恋爱关系,因此我对根异性交流就非常恐惧,总害怕她会认为我在追求她,而被别人知道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者我没有这样的想法,而被人误解为想发展亲密关系,这都令我非常恐惧,我对自我袒露在外界有一种很深的恐惧和害怕。

    与异性的交流中,我知道男性与女性观察世界是不同的。她们对一些细节很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小事都能被捕捉出,并且娓娓动听地表述出来;而我因缺乏与异性互动的经验,我竟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该谈些说明,我的故事竟然是那么苍白,我不知道该谈什么,我周围发生的事情在我脑海中没有留下任何印记,想来真是一件恐惧和不可思议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发表于 07-6-15 00:21:1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一名躁郁症患者的家属,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为了使大家耐心读下去,分段发布。(我的爱人这两天在躁狂期,她没有耐心读的。“唉.....”)


现代社会有许多人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不明白心理的规律。


[ 本帖最后由 msyxl 于 07-6-15 00:4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3#
发表于 07-6-15 00:44:19 | 只看该作者
河北衡水市心理咨询中心的一修老师,以前患过10来年的心理障碍。后来在试用各种方法,阅读各种资料后,自已领悟到了心理的规律。也帮助了很多的人走出了心理的误区。这些心理规律即使对正常的人的心理也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心理也被作为一种事物来研究。但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物理现象。所以好多人对于心理问题走进了误区,机械地看心理问题,现实中的物质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很明确,很机械,但心理就不一样,它变化多端。所以如果医院用药物治疗心理障碍作为主要手段,就是错误的。心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心理的原因,只要思想变好了,问题就解决了,跟体质没多大关系,除非是心理影响伤害到了身体,需要对身体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发表于 07-6-15 00:45:05 | 只看该作者
弗洛伊徳的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虽然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但还是很不完善的。而且在我们心理的实际应用上没多大作用,比如你如果对汽车的各部分都相当了解,但是你驾车技术不好的话,你车也是开不到好的,而如有一人对汽车各部分都不了解,但他驾车技术好,他就可以把车开的更好。心理也是一样,我们的心理驾驶技术决定了我们的心理运行的好不好。弗洛伊德晚年的研究使他自己陷入了完全的悲观,不但对心理治疗感到完全的悲观,甚至对整个人类也感到了完全的悲观。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实际治愈过一例典型的心理障碍患者,而且弗洛伊德本人也承认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发表于 07-6-15 00:45:37 | 只看该作者
怎样让我们的心理变的更好呢?从古到今,有着对此各种各样的讨论。其实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老子,庄子,佛教的禅宗中得到很多有有益的启示。但是一提到宗教,很多人可能就想到那些迷信的东西,当然,想通过神,鬼 等使心理变好,那是肯定错误的,即使佛教都说佛不能直接救你,要你自己开悟。但是这些古人的思想中确有一些真正的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心理方面的一些知识方法,也可以说是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6#
发表于 07-6-15 00:46:17 | 只看该作者
比如佛教的禅宗,提倡顿悟。其实这个开悟就是对心理规律的技巧方法的掌握,但它不当当是个知识,它是一种体验,它要你自已去真实感受它,要实际运用它,觉得好了,你就会知道了。就比如你没吃过一样东西,不管别人怎么说它的味道,你还是不会知道它真正的味道,只有你亲自吃了后,你就立刻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要把悟当成是什么成佛成仙的事,没有那么神的。我们只把它当成是对自已心理的一种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发表于 07-6-15 00:46:46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个什么方法呢?其实它是太简单,简单到你可能不会认为它是个好方法,它才会从我们眼前溜走。我们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们的本能使我们认为简单的东西更不正确。所以才有禅宗里的棒喝,就是师父拿着根木棒要逼徒弟领悟,就是说这么简单的东西你还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发表于 07-6-15 00:47: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法就是“接纳”。就是诚心接纳你所有的感觉,感受,想法,行为,痛苦,害怕,高兴等等一切。就这么简单。要注意是一切,不管再怎么痛苦,再怎么难受,再怎么不合理,都接受它,接纳了,你就会好。在接纳的同时,你也可以观察自已的心理到底在想什么,去感觉自已的感受,就好象看另外一个人一样。这就好象佛教里的俗语,“观照”和“觉知”。当然,你没去想怎样接纳,你也可以是在接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
发表于 07-6-15 00:47: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方法对于正常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是一样有用的。其实所谓正常人和不正常人的区分界限是不大的,甚至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可以用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做为例子,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有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他每天总在睡前要看一下门关了没有,即使他已经知道门关好了,他还是要去重关一下,如不去,他就不舒服,而且几乎每次门都是已经关好的。他意识到这是个病,为此很烦。如果运用接纳的方法就是,你就接纳有这种想法,有这种行为,接纳自已为此而产生的烦恼。那你就会变好。其实我们有古怪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想法呢,为什么不那样想就是正常的,我们如果把有那种想法和没那种想法都看着是正常的,那我们胸怀就更宽广。就比如庄子的家人死了,他一点都不伤心,反而敲乐器,别人觉得不正常,就问他为什么不难过,他说,人死了就是难过的事吗,人死了,与天地同眠,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0#
发表于 07-6-15 00:48:4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总关门的人,就是为有这样的想法而烦,所以他就努力压制这样的想法,但是心理就是这样,你越压制,他越对抗。这样相互对抗,冲突就会越来越大。这是愚蠢的做法。如果他去接纳这种想法,接纳这种行为,那么渐渐的反而就会变好。当然,这是个渐变的过程,这点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蜕变,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变好。就象我们在睡觉时,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睡着的,你从不会知道是哪一刻睡着的。当然这个蜕变的时长因人而异,有些人很快,只需一会儿,有些人则要几天或者几十天。
当接纳时,我们的心理反而慢慢不再对抗了,这时我和我们的心理成为一体了,就象“无我”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6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