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3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5-15 17:56: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来看一下弗洛伊德的基本观点

起源和历史
        心理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个威尼斯的神经科医生——所开创和发展。弗洛伊德开始对癔症感兴趣——一种没有生理原因的心理症状——并因此确信,不仅是癔症,而且所有的异常甚至“正常”的人格都可用无意识的心理原因来解释。弗洛伊德发展了治疗精神疾病的无意识原因的技术,并建立了一个人格和变态是如何从儿童时期发展起来的深层分解释理论。
        弗洛伊德的理论和方法受当时科技(如蒸汽机)、及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巴黎癔症治疗家沙可和宣泄疗法的先驱布洛伊尔的影响。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巨大的影响,并被其它的心理分析家如荣格、阿德勒、克来因、安娜•弗洛伊德(他的女儿)以不同的方式发展。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1856-1939)
“我给我自己布置的任务就是照亮隐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东西……
解释的内容
弗洛伊德用他的理论去解释大量的主题,如:
        人格发展——归因于固着/防卫机制。
        道德/性别发展——是俄迪蒲斯情节的结果。
        变态——是由于早期的创伤和压抑。
        记忆——遗忘是因为压抑。
+口误、文明和风俗的形成等等。        实际应用
心理分析的目的是用于治疗心理异常。一旦通过梦的解析等方法找到了异常行为的无意识原因,便可通过宣泄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宣泄是指释放那些与问题有联系的被压抑的情绪,方式是将它们拿出来公开讨论/解决。
优点
        弗洛伊德的思想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巨大的影响,并在他创立和发展这些思想的1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被人们讨论和使用。
        弗洛伊德将像“小汉斯”和“安娜O”这样的个案研究作为他理论的强有力的实验性的支持,并认为他的关于决定论和资料收集方法是科学的。
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一些领域得到了一些实验性的支持,如压抑和固着。
        心理分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并在相当多的领域有话可说。        缺点
许多心理学家今天仍然拒绝心理分析,因为:
        它被指责不可证伪(不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在理论上也是不科学的——它看起来能解释一切但却几乎不能预测什么。
        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他的理论是基于对不正常的样本研究上的,使用的个案研究方法和技术并不完全客观,因而存在偏差。
        许多根据弗洛伊德的假设进行的实验不能支持他的理论和思想。
        心理分析疗法的成功也受到了批评。
       
理论假设
心理分析论提出:
        无意识过程——行为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我们无法直接意识到的那部分心理。
        心理决定论——所有我们所说的和所做的都是有原因的(通常是无意识的),甚至是口误或称“弗洛伊德口误”。
        流体动力驱力——行为被两种基本的本能所推动,性是由生的本能(艾洛斯)所驱动,攻击行为是由死本能所驱动。驱力产生心理能量,这种能量如果没有以某种方式得到缓解,将会聚集起来(像蒸汽机中的蒸汽)并产生紧张和焦虑。
        调查方法
弗洛伊德在治疗病人的时候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单独治疗,每周几次,持续数月),并且深入地分析和解释他们的言行。弗洛伊德用来调查无意识的两种技术是:
        自由联想——包括思维联想的自由表达,无论它们是多么奇怪或令人尴尬,从病人到分析师。
        梦的分析——“通向无意识的康庄大道”。分析师试图从梦者的报告(显现的内容)去解开梦的象征的意义和隐藏的意义(潜伏的内容)。
解释的内容
弗洛伊德用他的理论去解释大量的主题,如:
        人格发展——归因于固着/防卫机制。
        道德/性别发展——是俄迪蒲斯情节的结果。
        变态——是由于早期的创伤和压抑。
        记忆——遗忘是因为压抑。
+口误、文明和风俗的形成等等。        实际应用
心理分析的目的是用于治疗心理异常。一旦通过梦的解析等方法找到了异常行为的无意识原因,便可通过宣泄来达到治愈的效果。宣泄是指释放那些与问题有联系的被压抑的情绪,方式是将它们拿出来公开讨论/解决。
优点
        弗洛伊德的思想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巨大的影响,并在他创立和发展这些思想的100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被人们讨论和使用。
        弗洛伊德将像“小汉斯”和“安娜O”这样的个案研究作为他理论的强有力的实验性的支持,并认为他的关于决定论和资料收集方法是科学的。
        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一些领域得到了一些实验性的支持,如压抑和固着。
        心理分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并在相当多的领域有话可说。        缺点
许多心理学家今天仍然拒绝心理分析,因为:
        它被指责不可证伪(不能被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在理论上也是不科学的——它看起来能解释一切但却几乎不能预测什么。
        弗洛伊德的理论被认为是不科学的,因为他的理论是基于对不正常的样本研究上的,使用的个案研究方法和技术并不完全客观,因而存在偏差。
        许多根据弗洛伊德的假设进行的实验不能支持他的理论和思想。
        心理分析疗法的成功也受到了批评。

[ 本帖最后由 eutgoeru 于 06-5-15 18:28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06-5-15 18:04:48 | 只看该作者
佛陀说无明造业,意业当先,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06-8-31 11:32:50 | 只看该作者
----------------------- 页面 55-----------------------(55-74)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49 —— 自我——超我       二 “图”各有三个概念,是否一一对应?       我们曾用了两个比喻来 “图解”弗洛伊德的

早期人格理 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与 “三层楼房”。读者会发现,这 两种比喻都具有由下至上的层次感。是的,弗洛伊德的心理 地形

图,就是要描绘心理的深度层次,就是要揭示不同心理 层次或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心理地形图中,我们看到,潜意识——前意识

——意 识的相互作用,被放在不同层次或水平之间进行。三层楼房, 各有其主。虽然潜意识先生不那么安分守己,却不太容易跻 入上层。—

—您看,这种描述多么形象,多么具体,多么层 次分明,像真的一样。       真的是这样?       首先是弗洛伊德自己开始怀疑这种描述的

真实性。他分 析了许许多多的病例,他以一位临床医生兼理论研究者的双 重的严谨,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他发现:心理活动 (包括 冲突

——相持——调和),如此地错综复杂,并非只是在 “三 层楼”的不同层次间进行,而且还在同一层次之中进行。三 位先生并非是 “各居

其屋”,而往往是,在同一层楼房中,你 会同时发现三位先生: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       于是,弗洛伊德需要一个更复杂的模式。   

   十九世纪的弗洛伊德,其人格理论是要探索冰山下的神 秘。潜意识的幽深、骚动与诡谲,如此强烈地吸引了这位心 理学家,他的理论触角

直指潜意识而无暇它顾;即便是涉及 前意识与意识,也是为了在一种对立或比较中,更深入地探
----------------------- 页面 56-----------------------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50 讨潜意识的活动规律。       对潜意识的过分专注,使得弗洛伊德的早期人格理论缺 乏完整性,缺乏系

统化及其整合。进入二十世纪,弗洛伊德 开始注重人格的完整性,注重平衡完整人格的各个部分之间 的关系。       在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

中,本我、自我、超我,不再是 “三层楼房”,已不再是被海水分割为上下两截的 “冰山”。也 就是说,三者之间,不是深度层次的关系,

而是动力关系  (或动力系统)。因此,弗洛伊德后期的人格理论,又被称之 为人格的动力结构。       弗洛伊德以三个部分取代前期的三

个层次,但他并没有 因此而放弃心理地形说。准确地说,他是在早期 “心理地形 图”的背景之上,叠绘出他的人格结构图——二者简直是天

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前者的层次分明衬托出后者的系统完整; 后者的错综复杂又弥补了前者的平面简单。为了使读者对两 种模式的 “叠合”

有直观的印象,我们特绘制出 《叠合图》  (见图Ⅰ)。
----------------------- 页面 57-----------------------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51             图Ⅰ弗洛伊德前期 “心理地形”与后期 “人格           结构”之叠合。转引自赖奇拉克著:《人格与

心理治           疗导论》,1981年英文版第 49页。       从图  可以看出,潜意识与本我是完全重叠的,也就是              I

说,本我完全处于最深层的潜意识水平。但是,自我与超我 则跨越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深度水平。而且,本我、自 我和超我的冲突与

调和,既可以在不同的层次间进行,也可 以在同一层次内进行。       同潜意识的发现一样,爱洛斯模式的建构,也得力于弗 洛伊德的临床

实践。我们在上一章谈到,病人在接受精神分 析时,常常产生 “抵抗”。无论是 “理智的抵抗”还是 “情感 的抵抗”,都具有双重内涵:

既是有意识的,也是无 (潜)意 识的。可见,意识自我不但由前意识和意识构成,而且还包 含了潜意识。弗洛伊德在治疗中还发现,病人对

精神分析的 潜意识抵抗,还表现为自责、自罪甚至自戕。这种自我惩罚 具有明显的忏悔意识。它本来是来自道德的约束,却采取了 潜意识的

形式。可见意识与潜意识在 “自我”中搅成一团。面 对这一事实,弗洛伊德认识到,“如果我们坚持我们习惯的表 达方式……,我们就会处

于一片朦胧和无穷无尽的困难之 中。”       “无穷无尽的困难”之威胁,还来自于对 “本能”的不同 理解。心理地形图中的潜意识,其

主要内容是性本能;而在 性本能之上的自我本能则构成意识的主要内容。潜意识—— 性本能;意识—— 自我本能。两两相合为一体,上下互

不干 涉。性本能是保存种族,自我本能是保存个体,各司其职,像
----------------------- 页面 58-----------------------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52 “三层楼房”那样明明白白。自我本能,作为意识的内容,高 居顶楼,与外界直接联系,并按照外

界现实的要求行动。这 样一来,心理结构中的冲突和矛盾,主要来自外界现实与潜 意识中性本能的对立。       弗洛伊德在后期对他的本能

学说作了重大修正。首先,他 将分属不同层次的性本能与自我本能合并为生本能。有生必 有死。于是又创造出一个与生本能相对立的死本能

。生本能 与死本能共同构成本我,也就是构成潜意识。作了如此修正 之后,心理结构中的矛盾,就不再是外界与潜意识的对立,而 来自潜意

识内部生与死之本能的对立了。       本能理论的修正,直接导致了人格理论的演进:层次结 构演变为动力结构。本我所包容的生本能与死

本能处于永不 止息的矛盾运动中,从而构成爱洛斯人格的动力过程。同时,  自我和超我的一部分也降入潜意识,分别成为生本能与死本 能

的代表。后期人格结构图的三大部分,为两种本能的表演, 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大舞台。                         2A一锅沸腾的激情     

  标题中的这句话,是弗洛伊德自己对 “本我”()的形                                                                   id 容

。在他的后期人格结构模式中,本我是最原始、最隐秘、最 模糊因而是最不容把握的部分。       没办法,我们只得再次借助于比喻,用 “

拉摩的侄儿”来 比喻本我,就像当初我们用 “海底冰山”或 “底楼”来比喻 潜意识一样。
----------------------- 页面 59-----------------------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53       狄德罗 《拉摩的侄儿》出版于 1762年;这本书在十九世 纪受到思想界泰斗们的普遍赞誉:歌德将它译成德文

,马克 思将它作为贵重的礼物赠给恩格斯,肖伯纳颇受这本书的影 响,弗洛伊德满怀喜悦地阅读了它……       书中主人公小拉摩是著名作

曲家拉摩的一个侄子。小拉 摩简直就是一个卑鄙无耻、遭人唾弃的无赖,他淫荡而贪婪, 像个幼儿一样。他既骄傲而又自卑,既精明又常常

出岔子。小 拉摩还很机智,他打碎了一切正统的社会价值,再用碎片拼 凑出新的花样。狄德罗对小拉摩的描写充满矛盾,他并不指 望读者对

小拉摩嗤之以鼻,他似乎承认小拉摩比作者自己优 越,因为小拉摩代表了隐藏在社会理性虚饰之下的危险而又 完全必要的因素。当然,小拉

摩的危险也是显而易见,如果 这个蛮小子一味地自行其事,始终愚眠不化,同时集三十岁 汉子的狂暴情欲和襁褓幼儿的无理性于一身,他最

终会掐死 他老子,和他娘上床睡觉。       狄德罗的 “小拉摩”与弗洛伊德的 “本我”颇为神似。 《拉摩的侄儿》在狄德罗与小拉摩的对

话中展开情节。黑格尔 将小拉摩称为 “分裂的意识”,而称配角狄德罗为 “诚实的意 识”,后者通情达理,公道规矩则有些麻木迟钝。二

者的对话, 可以视为本我与自我的对话。弗洛伊德受 “对话”的启发,而 提出 “本我”与 “自我”的对立?也许是这样。       至少,

弗洛伊德对 “本我”的态度,与狄德罗对小拉摩 的态度,有相似之处。弗洛伊德并非鄙弃本我,反而称它为 “激情”,并在 《精神分析纲

要》中这样描述:
----------------------- 页面 60-----------------------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54                 本我的动力表达了个体有机体生命的真实目             的,那就是满足它的先天需

要。       本我的需要或愿望就是避苦趋乐。苦,来自能量的积累; 乐,来自能量的发泄。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与外部世界 隔绝的,但

它有着自己的感觉,它能极为敏锐地感觉出自身 内部的本能能量的增强或减弱,感觉出那种痛苦与快乐的微 妙变化。这种感觉支配着本我活

动的历程,支配着本我不顾 一切地去寻求满足。在满足 (或不能满足)的过程中,本我 看不到它与外界的冲突,更看不到它的一意孤行可能

导致的 危机。在这一点上,本我与潜意识是同一个概念。因此,我 们在前面对潜意识的有关界说与描述,也同样适用于本我。       危险也

罢,冲突也罢,一大锅沸腾的激情总得有个宣泄 的去处。本我靠什么来释放自己的能量?一是靠反射活动与 幻想性满足。本我从不进行思考

,它只有行动与幻觉。反射 活动是满足的最原始的形式,表现为冲动性的行为。但活动 要指向对象。如果对象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对象,则

本我的 冲动会有悖于社会伦理准则,从而构成对他者的伤害。正是 因为这一点,自我与超我会抑制本我的冲动性行为。怎么办? 本我只好在

梦中满足自己了。记忆意象与本能能量相联系,闯 入知觉,成为本能的对象,形成一种幻想式的满足。本我的 另一种满足方式,是向自我缴

械投降,接受自我的约束,从 而达到迂回的满足。这一点与 “自我”的概念相关,我们留 待下面再谈。       无论是追求的目标,还是追

求的方式,都显露出本我的
----------------------- 页面 61-----------------------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55  自然性与动物性,显露出它的潜意识特质。本我是一连串的 盲目的冲动,无拘无束,无规无矩。本我的能量之源,变动

不居,汪洋恣肆,四处寻找出口。不要理性,不要时间,不 要语言,本我是一片非逻辑的天国。在这片土地上,相互矛 盾的冲动并行不悖,

相安无事,既不互相抵消,也不相互分 离,亦不相互克制,而是形成一种荒谬的折衷。时间的流逝 对本我毫无影响。那些个本能的冲动,那

些个因受压抑而降 于其中的意象,几乎与主体共存亡——不,个体的人死了,本 我还不死,它遗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追根溯源,个体的本我,是个体通过种族遗传继承的,是 人格结构中生而具有的最古老的部分。混沌的本我,构成我 们生命的核心;而构成

本我的,则是本能——爱与性的本能。 本我的内容。来自遗传,它与躯体的历程直接接触,从那里 接受肉体对心灵的要求,也就是本能。   

   弗洛伊德说,“被压抑的东西也并入本我,并且仅仅作为 它的一个部分。”本能从躯体流入本我,并在本我中得到最初 的精神表达。本能

为本我提供能量,使其精力不衰,欲望永 存。另一方面,本我由于受到压抑而与自我相分离,并从自 我那里接受被 “压抑”所驱赶进来的内

容。被压抑的东西来  自于先前的经验,即对过去的观念、事件、活动、感受等的 记忆,它们从意识中被排斥出来。显然,本我仅与躯体相连

, 它又受到压抑,所以与外界没有直接的交流。作为人的生命 力的内在的核心,本我要被真正认识是很困难的,必须借助 媒介,比如梦之解

析,或者以自我——超我为桥梁,而曲折 地进入对本我的探秘。
----------------------- 页面 62-----------------------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56       在人格分化的顺序中,本我是源头 (当然,众水之源,则 是包含在本我之中的 “爱洛斯”——

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详 述)。本我是通过遗传继承的,自我则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而超我又是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每当有新的成分出现

,人格 的内在结构与关系便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是个体人格分 化、发展的情形。       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人格的发展,实际上是重

演人类 种族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体的进程,重演种族的进程:                  因为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个人的发展进程都是            

生命的过程——这就是说它们都必定具有生命的            最普遍的特性。(《文明及其缺憾》)       于是,弗洛伊德为个体的进程和人

类的进程找到了共同 的基础:生命过程。       生命过程适用于不同的对象——个体与人类。二者的区 别在哪?就在于 “本我”的地位。

在个体的进程中,本我乃 人格之能源,个体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快乐、幸福和满足,至 于个体对整体的顺应,只是从属的 (当然也是必须的)

条件。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情形却恰恰相反:整体对个体的统驭、 接纳、确证,并使人类个体结为一个统一体,是最主要的目 的;个体本

我的快乐、幸福和满足,则退居其次。弗洛伊德 对此做了一个比喻:个体好比行星,整体好比中心星球。个 体之以整体性为主要目的,好比

行星绕着中心星球公转;而 个体之以满足本我为次要目的,好比行星的自转。无自转,何
----------------------- 页面 63-----------------------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57 谈公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A一仆三主       人格结构的第二要素是自我 ( )

。                                              ego       关于 “自我”,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一书在谈 到 “心理人

格的解剖”时,有一段精彩的描述,照录如下:                  我们有一句格言,说一仆不能同时侍候两主。             可怜的自我,

其所处的情境更苦;它须侍候三个             残酷的主人,且须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             这些要求常互相分歧,有时

更互相冲突。无怪自             我在工作中常常不能支持了。        自我必须侍奉的三位主人是谁?外界,超我,本我。       我们先

接着上一节的内容谈谈自我与本我的关系。       心灵深处的那一锅沸腾的激情,千方百计寻找宣泄的出 口,正如狄德罗笔下的小拉摩,总

是企图将他的种种荒唐怪 谬邪狂,化为实际的行动。奉行 “唯乐原则”的本我,全然 不顾及一己之冲动与现实之规范的深刻矛盾,更不可能

预想 本我冲动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社会灾难。       那么,谁来 “劝说”本我?谁来 “缓解”或 “消释”本 我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这个艰巨的任务落到 “自我”的 肩上。       在一个健全的、顺应良好的人格中,自我是人格的执行
----------------------- 页面 64-----------------------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58 者,然而,以一个 “仆人”的身份,自我的所谓 “执行”,绝 非命令式,而是靠协调。它首先要协调

本我与现实的矛盾,第 一招便是为本我寻找非现实的 “替代满足”。       何为非现实的 “替代满足”?就是通过想象、幻想、幻觉 体验

等非现实的形式,来满足本我的千奇百怪的念头。最典 型的例子就是做梦。渴时便饮,饥时便食,想当官时则飞来 乌纱帽,欲求佳人则 “天

上掉下个林妹妹”……在梦中,什 么愿望不能满足?       然而,本我并不那么好糊弄。画饼不能充饥,南柯一梦, 带来的是醒后无尽的惆

怅与悲哀。梦中的替代满足并不能完 全消释本我的强大的能量,它还是要想方设法地冲出层层阻 碍,而到现实中去获取货真价实的满足。   

   于是,自我拿出它的第二招数:推迟行动。与本我奉行 的 “唯乐原则”恰好相反,自我奉行的是 “唯实原则”。 “实”,就是外界存在

的东西。唯实原则的目的,就是推迟本 我的冲动性行为,一直推迟到那些能满足本我需求的对象直 至被发现或产生的时刻。比如,按本我的

要求,小孩子,一 饿就得吃;但是,按自我的唯实原则,小孩得学会不能肚子 一饿就不管什么东西,随便往嘴里塞,而是要辨认食物,直 到

找到可以食用的东西时再吃。否则,他就会遭受痛苦的经 历。       推迟行动,表示出自我对本我的宽容。在本我找到适到 的行为方式去宣

泄之前,自我容忍本我的存在。可见,实行 唯实原则,并不意味着放弃唯乐原则,而只是考虑到实际的 需要,将其暂时搁置一边。这种 “暂

缓”,其实也是为本我着
----------------------- 页面 65-----------------------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59 想,免得本我莽莽撞撞,惹事生非,到头来不仅满足不了自 己的愿望,还要受到外界或超我的攻讦与谴责。——可见仆 人

之难当。       关于自我与本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一个比喻——弗洛 伊德很喜欢打比喻——驭手与马。本我好比马,自我好比骑 手。“马

”,为心理流动或人格生成提供动力与能源;“骑手” 则有责任按既定路程与速度,相安无事地到达目的地。当然, 这个比喻也是有缺陷的

:真正的骑手是用他自己的力量去驾 驭控制奔跑中的马,而自我则只能使用借来的力量。弗洛伊 德认为,从动力学的观点来看,自我是软弱

的,它的精力是 从本我那里借来的。因为,按照个体人格的生成序列,自我 是从本我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接受本我的本能的要求。但对 这些

要求,并非是全盘满足,除了上面所讲的“替代满足”与 “推迟行动”两种方式之外,第三种就是 “不予满足”,也就 是压抑。不过,单靠

自我是不足以压抑那些潜意识冲动的,须 得借助外界现实与超我的力量。自我会将这二者搬出来吓唬 本我:“你看,你的这些要求是不现实

的,根本实施不了;再 说啦,从道德和良心上讲也是不应该的。别胡思乱想了,老 老实实地呆着吧。”—— 引号中的这段话,我们多么熟悉

!每 当我们劝说自己不要做某些事,或者克制自己的某些欲望与 冲动时,不是常常这样自言自语?这种内心独白,其实就是  自我在调解本

我与现实、超我的关系;或者说,是自我与超 我、现实团结一心,共同对付本我。       自我在调节本我与现实的关系时,所奉行的 “唯实

原 则”,正好体现了自我与现实的关系。现实 (或者说 “外部世
----------------------- 页面 66-----------------------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60 界”),是自我的第二位主人。所谓 “唯实原则”,就是自我对 现实的服从,个体人格对生存条件的适

应。        自我通过两条途径去服侍 (或顺应)现实。一是对现实 的感知。在早期人格理论的心理地形图中,住在三楼的意识 直接与外界

接触,直接感知、反映外界现实。与此相似,自 我与外界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因此,感知觉对于自我,作 用重大。弗洛伊德认为 “知觉

对自我有着本能对本我所具有 的同样意义。”我们知道,本我的基本能源与内容就是本能, 本我只有依赖本能才能遵从并实施它的唯乐原则

。同样,自 我只有通过感知觉才能与现实发生联系,也只有依赖感知觉 才能遵从并实施其唯实原则。二是躯体的肌肉运动。如果说, 感知觉

还只是自我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那么,躯体的肌肉 运动,才使自我真正地介入了参与了现实世界,才使自我能 动地进入对现实世界的或顺

应或干预或改造。       感知与活动,使得自我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自我通过感 官接受外界的刺激,形成对刺激的知觉意识;自我又通过记

忆保持对外界的知觉形象,并作为经验贮存起来;尔后,自 我又通过思维活动对既存的现实和已有的经验施行评估,并 以思想的试探去预测

行为的后果;最后,自我通过活动适应 外界条件,或使外部世界产生有利于自身的变化。——这是 关于自我与现实之动态关系的一般性描述

。       看起来,自我与现实的关系还不错。其实不然。我们知 道,自我,是每个人都有的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它的 主要任务 (或

功能)是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尤其是本我与 现实,超我与现实的关系。本我与现实简直是针锋相对,本
----------------------- 页面 67-----------------------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61 我的那些本能冲动,拿到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自 我来从中斡旋。虽然,从总体上说,自我奉行唯实原则,尽 量

将本我的冲动缓解平抑到现实可以接纳的程度或范围之 内。但有时候,倔强的本我拒绝自我的 “缓解”或 “平抑”, 一意孤行,要到现实

中去满足自己。遇到这种情况,自我只 好对 “现实”作工作了,有时免不了避重就轻,花言巧语,哄 骗现实,说一些 “这类事其实没什么

了不起,不会出大乱 子”之类的宽心话。当然,现实是不可能 “接受”哄骗的,受 骗的是 “自我”它自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自欺欺

人”。       超我对本我的管束与压抑更加严格甚至苛刻,因此,超 我所代表的东西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超我,作为道德与 良心的象征

,对人的要求过高,在现实中有时难以实施。于 是,又需要自我来亲合超我与现实的关系。自我会这样对超 我说:“超我”先生,您还是现

实一点吧,不要这样高高在上, 不要对 “本我”先生管得太严,不要把道德标准制订得太高, 以致于连我这个 “自我”也做不到。      

回过头来,自我又对现实说:“现实”先生,作一点牺牲 吧,为了崇高的道德、美好的理想。不要太实际太功利,为 了远大的目标,为了高

大的人格,您就牺牲一点现实吧。—— 当然,这番话 “现实”先生不会理睬,这其实是自我对它自 己的要求,是我们常说的 “自我约束”

。       自我的第三位主人是超我 (                             —      )。                                          supe

r ego              -       这个西文词,已经表明超我是高居(                                   )于       super eg

o                                                  super  自我之上的,是自我的名正言顺的主人。本来,超我是从自 我中分化

出来的一部分,它反过来监督自我的活动,观察和
----------------------- 页面 68-----------------------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62 评判自我,为自我提供行为规范。自我若不遵从,超我便要 惩罚自我,使自我产生自卑或罪恶之感。无

奈,自我只好努 力地与超我合作,靠服从超我的命令来获得自尊感和自豪感。       本来,在超我产生之前,自我还只有两位主人。自我可

以依据现实的条件去部分满足或部分控制本我的冲动,以此 在两位主人之间周旋,在本我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但超我 产生之后,自我又多

了一个更加严厉的主子。这个主子把自 我的行动和思想都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并将自己的标准规 范强加给自我,使自我不得不在三个主子

之间寻找平衡。弗 洛伊德在 《精神分析纲要》中说超我:                  它观察自我,命令自我,评判自我,并以处            罚来

威胁自我,简直就如同它所取代的父母。       我们常常感觉到的“良心的谴责”,其实就是超我对自我 的谴责。       作为道德与良心的

心理实体,超我直接来自父母的影响, 来自可以替代 “父母影响”的师长、社会典范等等。但是,超 我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了父母的作用,

而且还加进了抵御 “俄狄浦斯情结”(对此我们将用专章讨论)的力量——这就 使得超我与本我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超我与本我有时

会结成同盟,共同压迫自我。       可怜的自我。       一仆三主,自我要同时满足现实、本我和超我的要求,并 在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同

时,自我还要抵御这三者的过分的
----------------------- 页面 69-----------------------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63 要求,维护其自身的自主权,保存其自身的组织。如果抵御 不住,便会导致自我的焦虑,甚至酿成自我的解体。我们常 说

的 “心力交瘁”与 “精神崩溃”指的就是自我的焦虑与解 体。弗洛伊德在后期认为,精神分析的工作,就是拯救并强 化人的自我。        

                 4A道德硬币看两面       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写过一篇小说 《化身博士》。主人公 杰克尔是一位道德高尚、学识渊博、

有社会责任感有良心的 科学家。杰克尔在他的实验室里发明了一种药,自己吃下去, 就变成了海德先生。这位海德先生的德行,与杰克尔先

生恰 好相反。海德先生邪恶、淫荡、偏执、胆大包天,什么坏事 都敢干,什么禁区都敢闯,什么样的快乐都要尝试,全然没 有禁忌与顾虑。

      这个世界上如果到处都是海德先生,那将多么可怕。于 是,杰克尔又发明了一种解药,海德先生吃了解药之后就会 变回来,变回道貌

岸然的杰克尔。于是,借助这两种药,《化 身博士》的主人公过着双重的生活,不断地变换他自己的身 份,既保持着 “杰克尔”的高雅、尊

贵与矜持,又放纵着 “海德”的淫逸、贪婪与邪恶……       然而,好景不长。变来变去,“变”得成了习惯,上了瘾, 以至于杰克尔根本

不用吃药也能变成海德。这样弄得杰克尔 十分尴尬甚至恐惧,因为他已经无法控制自己,他说不准会 在一个最需要 “正儿八经”,最需要

“道貌岸然”的场合或时
----------------------- 页面 70-----------------------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64 刻,身不由己地变成可恶的海德。最后,杰克尔走投无路,只 好自杀。       在 《化身博士》这篇小

说中,海德先生无疑是本我的象 征,或者说是本我的现实化、行为化。在海德先生的人格结 构中,自我这位仆人完全劝说不了主人,只好任

其为所欲为。 那么,杰克尔先生象征什么呢?——超我。       《一仆三主》已经介绍过 “超我”:它是弗洛伊德人格结 构的三要素之一

,它从自我中分化出来,代表个体的道德感 与良心。它不像自我那样左右周旋,上下调解,而是颇为强 硬地压抑本我,管束自我。当然,超

我的权威时时受到挑战, 有时甚至会败在本我与自我的手下。杰克尔先生靠吃药化身 于海德而放纵本我,这表明 “杰克尔”作为超我的象征

,对 本我的骚动与喧哗已经无能为力了。       超我是由 “自我理想”与 “良心”两部分组成,二者分 别来源于孩提时代父母的奖励与惩

罚。例如,小孩总是因为 整洁而受到奖励,那么 “整洁”就成了这个孩子的理想之一。 父母通过奖励孩子按道德规范行事,来向孩子传授道

德标准, 因此,所谓 “理想”,就是小孩从父母认为是道德的东西里得 出的观念。       良心正好相反,是小孩对父母认为是不道德的东

西的观 念。这类观念是在接受惩罚的经历上建立起来的。一个小孩, 如果经常因为弄脏自己而受到惩罚,那么他就会把肮脏当作 一件坏事。

自我理想和良心,就好像同一块道德硬币上的正 反两面。——这枚硬币就是超我。       为控制小孩的超我形成,父母常常采用哪些奖赏与

惩罚
----------------------- 页面 71-----------------------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65 措施呢?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奖赏 是小孩所希望得到的,如食物、糖果、玩具、爸爸妈妈的抚 摸

;而惩罚当然是得不到上述东西,而只能得到皮肉之苦,如 打屁股。精神上的奖励指父母的爱,这种爱,是指通过父母 的语言或丰富的面部

表情所表达的赞许。赞许,成了爱的标 志;而取消这一标志也就是取消了爱,因而后者成为精神惩 罚的主要形式。当然,物质上的或奖或惩

,也意味着对小孩 的或爱或不爱,二者共同构成一种力量,一种在幼小的心灵 中塑造超我的力量。       我们在绪论部分,已经指出:“爱

”,是 “爱洛斯人格”的 真谛与灵魂。人格塑造,始于孩提时代。因此,父母能否正 确而恰当地给自己孩子以爱 (“不爱”是以否定的方

式给予 “爱”),对个体人格的早期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位成年人的人格构成中,超我对于自我、本我的那 种控制力,正好比

父母对于孩子的控制力。像父母一样,超 我具有实施其道德准则的力量,并通过奖赏与惩罚来实施它 的准则。这些奖赏与惩罚是由自我接受

的,因为自我控制人 的行为,所以自我要对一个人的道德或不道德的行为负责。如 果某一行为与超我的道德标准一致,自我就受到奖赏。而

且,  自我甚至并不需要让实际的行为真正发生才受超我的奖赏或 惩罚。往往是自我仅因为想做 (实际上并未做)什么事就受 惩罚。在超我

的眼中,思想与行为是相同的,主观与客观之 间并无区别——在这一点上,超我与本我颇为相似。现实生 活中,道德意识越强的人,其忏悔

意识越强;越是有德行的 人,越是可能遭受良心上的极端痛苦。究其人格心理学根源,
----------------------- 页面 72-----------------------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66 就在以超我对自我的“苛求”:即便是坏的思想并未衍为坏的 行为,超我照样因为自我想到了这些坏的

东西而惩罚自我。       当然,超我也是奖罚分明的。超我对一个遵守道德规范 的人说:“这段时间,你表现不错,现在你可以放松放松,

去 享受一番了。”这种享受,可以是美味佳肴,可以是安静地坐 在立体声音响或电视机旁,可以是较长时间的休息,也可以 是性的满足。比

如,假期,通常就被看作是对辛勤工作的一 种奖赏。       对于道德上的罪人,超我会这样说:“近来你表现很坏, 你将受到惩罚,你将遭

遇不愉快甚至不幸的事情。”这种不幸, 也许是肠胃不适、食之无味,也许是肉体受伤,也可能是丢 失价值甚高的东西。弗洛伊德关于人格

构成的这种既复杂又 微妙的功能的见解,说明了人们为什么会生病,会造成事故, 会丢失物品的重要原因。人们的所有的不幸,都或多或少

地 包含着做了错事的自我惩罚。       这又分为两种情况:直接与间接。你做了坏事,而你的 超我 (道德与良心)尚未泯灭,于是,你的

痛苦就开始了。你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你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或者你骑 车上街,心不在焉,神志恍惚,闯了红灯,被交警罚款,最 后

又撞在汽车上,险些出了车祸……你有没有想过,你遭遇 的事故,与你的负疚的良心,有直接的关系?       香港发生过这样一件案子。姐

妹俩谋财害命,她们做得 很谨慎,因此未被发现。可是,几周后,二人驾车出游,莫 名其妙地出了车祸,姐姐当场身亡,妹妹奄奄一息,临

死前 吐露真相,自叹老天有眼。
----------------------- 页面 73-----------------------

                                    爱洛斯模式——跨世纪的奇迹                                                              

            67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句在 我们国家妇孺皆知的道德箴言,通俗地表述了超我的惩罚性

力量。换句话说,如果你相信这句箴言,超我对于你来说,就 具有了权威性与控制力,你的自我与本我就会因恐惧超我的 道德惩罚或良心谴

责,而时时收敛一己之冲动。       超我的奖惩,还有一种是心理学意义上的,那就是自豪 感与自卑感。自我做了有道德的事或产生了有道

德的念头之 后,就会因自豪而喜形于色;而当自我在诱惑面前屈服时,它 就会自觉羞愧。自豪与自爱相等,自卑与自恨相等。这种自 害和自

恨,则又是父母的爱惜在个人心理上的内在反映。       弗洛伊德指出,小孩的超我,并非就是父母品行的反映, 而是父母的超我的反映。

成人可以口里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却 是另一套;有时,父母要求孩子做的事,他们自己并不打算 或者不可能去做。因此,真正能对小孩的道德

观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父母不仅说了,而且还用威吓或奖励给予支持的东 西。       不仅仅是父母,社会的其他成员对儿童超我的形成也会

产生影响。教师、领导、警察——实际上任何一位可以管教 孩子的成年人——都可以起到父母的作用。当然,小孩对这 些权威人士作何反应

,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他从自己父母 那儿所吸收的东西。       超我时时处处管束着本我与自我,却时时处处服务现实。 我们知道,本我

的冲动,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危及社会的安 宁,就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按照现存的道德规范,调皮捣蛋, 惹事生非,对性行为好奇心过重,

这类儿童被看成坏孩子、不
----------------------- 页面 74-----------------------

    弗洛依德:爱欲人格    68 道德。同样,性生活混乱,违法乱纪,破坏性很大,这类成 年人令人厌恶。超我的职责,就是管束或压

抑这类人的本我。       然而,超我的过于苛刻过于严酷的压抑,有时可能酿成 对人格的伤害。因为本我的冲动,以其巨大的能量,常常潜

藏着一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如果引导得法、疏泄有方,便 可成为对社会有益对文明的进程有推动作用的力量 (如审美 创造、文化建设等

等)。因此,我们对超我的道德力量不可一 味肯定。道德的约束,对人类社会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 若将 “约束”升级为 “扼杀”;

或者,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与 道德并无关系的目的,而滥用 “超我”的力量,对个体的乃 至整体的人格塑造,是有害无益的。       这也

是 “超我”这块道德硬币的 “两面”,是另一层意义 上的 “两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6-8-31 15:10:29 | 只看该作者
正在学习他的理论  呵呵   暂缓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06-9-4 19:18:11 | 只看该作者
~~~~~~~~~~~~~~~~~~~~~(非原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9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