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倾向于认为,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我同时认为,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
可生活中偏就有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
其实这些人往往忘记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没有缺点的人是不正常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所精神病院的院长,某一天要一个病人到他办公室。他对这个病人说:“根据我们的观察,你这几个月有很大的改变,你开始会说谎、会偷东西,还会欺负新来的病人……很多正常人会做的坏事,你都会做了。所以我们决定要你出院,因为你越来越像人了。”
病人紧张地回答:“院长,可不可以晚几天,因为再过两天,我就可以领到这个月的残障津贴了。”院长勃然大怒,站起来说:“你马上给我滚,你简直就是一个正常人了,你没有资格再住在精神病院了。”
完美欲是人的天性之一。有了她,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但我们同时应该防止原本美好的完美欲,变成完全不美的完美主义。
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应该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来,则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在于与别人不正确的比较,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看去,绰约多姿,也流露出几分美感。”
完美主义很像罂粟,是一种诱人上瘾却很难摆脱的艳丽毒卉。也就难怪丘吉尔感慨: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席勒曾经就此给成年人写过一个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圆弧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它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明媚,并与蚯蚓娓娓而谈。途中它也发现了许多圆遗失的部分,但没有一片能与自己相匹配,因此它不得不继续寻找。有一天,圆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与自己相配得天衣无缝。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快得连花都看不清楚,更不用说与蚯蚓谈话了。它发现在快速滚动中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了下来,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那一部分丢在路旁,然后慢慢地滚动着行走。
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生活,留点缺憾,人生也才有追求的快乐和搏击的梦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