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理治疗根据主要理论与实施要点分类
1.精神分析心理治疗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是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了解病人潜意识的动机、欲望和精神动态;针对病人内在精神的结构、功能与存在问题,协助其对自身心理的深入了解,认识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病理症状的心理意义,通过对感情与动机的分析,经治疗者指导与解释,使病人领悟有关心理问题和采用的心理防卫机制及其真正的来源,从而改善适应困难的心理机制,消除内心的异常情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具体学说要点如下:
(1)人格结构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相互密切作用的系统构成。
①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系统(包括本能)和一切精神能量的源泉,并供给自我和超我能量。例如,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寻求本能满足的内驱力属本我。本我按享乐原则行事,不管具体情况只求本能需要立即得到满足。如不能做到,则会压抑到梦境或幻觉中去。
②自我是人格的执行系统,调整本我与外界和超我之间的关系。自我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自我可以推迟对欲望的立刻满足,等待获得更理想的对象或方式再达到满足。自我思维具有继发性思维的客观性和逻辑性的特征。
③超我从压抑本能(本我)需求升华而来,是按理想原则发展的人格结构最高层次。具有道德标准、价值观、远大抱负和完美典型的特点,人格发育至此已经成熟。
(2)精神分域学说的三个领域:
①潜意识,指不能自知的精神活动。
②前意识,是在儿童期发展起来,介于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中介意识。潜意识中的事物进入意识之前先进入前意识。前意识的作用在于保持对欲望和需求的控制,延缓本能的满足,按照外界现实要求和个人道德水准调节精神活动。
③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是人们通过注意感知外界环境和内外刺激。意识是自我进行对外活动时必须的认识条件。潜意识内的事物,只有经由前意识才可进入意识。
(3)本能学说: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最基本的本能:爱的本能或性力,包括性欲本能和个体生存本能等,目的在于保存种族繁衍与个体生存;死亡和攻击本能,包括人类心理的攻击、破坏、敌意、仇恨等成分,以及其衍生的贪婪、野心、暴虐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是控制或压抑本能冲动。
(4)自我功能: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根基。其功能为:
①自我控制调节本能(本我)活动,延缓个人实现欲望的紧迫感和立即释放冲动的要求,自我对本我与外部世界具有协调作用。
②自我使个人精神活动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可分为:
现实感,指个人对自身和客体存在具备觉察能力。
现实检验,指自我使个人对外界具备作出客观评估和判断的能力。
对现实的适应,指自我使个人能根据对现实的判断,运用应对能力适应客观环境。
客体关系,是指自我使个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与发展同他人关系的能力。
③防御机制,指自我使本能要求符合现实要求。具体如下:
压抑,是将一些观念和感情排除或阻止于意识之外。如果发生在观念和感情进入意识境界之前就加以压抑是原发性压抑;在观念和感情进入意识境界后加以压抑是继发性压抑。
投射,是自我将个人拒绝接受的某些本能冲动和衍生物,投射给客体,使个人认为是外界给予的。
否认,指个人为了避免觉察现实中的某些痛苦方面,拒绝予以承认。
歪曲现实,指个人为了适合内在需要,给外界客体冠以新形式。
内向投射,指个人将客体特征内在化,如将恋人的特征内在化,达到对恋人的亲近感。
躯体化,指个人以躯体表现代替精神症状。
置换,指个人在潜意识内通过一事物转换为另一事物,解决存在的矛盾,尽管此时本能冲动的性质和目的并未改变。
合理化,指个人对某些不能认可的态度、信念、行为赋予正当理由,使自我能接受。
升华,指个人将某些不能接受的目标转变为社会能够接受目标,从而满足本能冲动。
退行,指个人退化到前期发育的功能状态,以避免发育后期产生的焦虑或敌意等恶劣情感。
新弗洛伊德学派不过分强调性本能和性矛盾冲突在精神活动中的重要性,而重视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等在人格形成过程的重要性。新弗洛伊德学派认为适应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自觉调整、环境的强制性改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通过连续观察,发现婴儿从最初几个月起一直到将来,内驱力和个人需要的满足对自我发展有决定作用,但也肯定母亲的重要作用。因此,提出需要通过长期治疗,用病人与治疗者之间互动的移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的异常情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