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029 分类: 神经症(焦虑症;癔症)
案例029 分类: 神经症(焦虑症;癔症) 常见问题分类: 自我成长问题 治疗方法分类: 精神分析疗法 治疗师: 曾文星 案例出处: 略 姓名: 略 性别: 女 年龄: 251 教育程度: 高中毕业 社会经济地位: 公司职员 婚姻状况: 未婚 外在表现: 年轻貌美 表现出的问题: 详见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 详见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 详见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 详见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 一、要求作心理治疗 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来门诊找医师,要求作心理治疗。医师有点惊讶,猜想这样年轻姑娘有什么心理问题,想作治疗。 医师:“小姐有什么事,想作心理治疗?” 病人:“紧张,我常常无缘无故地紧张。” 医师:“无缘无故地紧张?” 病人:“是呀!不管在哪里,有时会突然紧张起来,不知怎么办。” 医师:“这样情形多久了?” 病人:“好几年了!” 医师:“为什么现在忽然想来看医师作治疗呢!” 病人:“因为最近更严重了,无法上班,想治疗看看。” 虽然这位病人一开始就打定注意,想做心理治疗,好像很清楚她的心理问题似的,可是会谈当中所供给的资料却是很含糊,让人摸不清真相。心理治疗有点像玩捉迷藏,你躲一点,我追一点,让病人慢慢透露他自己内心的隐事。假如可以开门见山,马上谈论,不用害羞、掩饰,那就不算心事,不会有什么烦恼、痛苦、难为情,也不用治疗,所以要耐心慢慢追问。 医师:“你在哪里上班?” 病人:“某个机关”(病人又有意不说她上班的机关,只说是“某个”机关。) 医师:“上班多久了?” 病人:“好几年了。” 医师:“工作还喜欢吗?” 病人:“还好。” 医师:“工作时会紧张吗?” 病人:“有时会,有时不会。” 医师:“怎样情形就会呢?” 病人:“不晓得。” 医师:“是工作忙时,或者与同事谈话时紧张吗?” 病人:“我也不晓得,只是有时无缘无故地紧张,两手发抖,不好意思留在公司里工作,……” 医师:“不好意思?为什么不好意思?” 病人:“怕被人看到两手发抖、紧张,太难为情了。” 医师:“最近一次紧张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病人:“在公司里,被主管叫去吩咐事情时,突然又发抖、紧张起来。” 医师:“主管是怎样的一个人?很凶吗?” 病人:“没有,人很好。” 医师:“那为什么会紧张吗?” 病人:“我也不晓得,我的紧张能不能治好?” 医师:“我要多了解一些病情才能说。” 看样子,病人一直在掩饰她的事情、绕圈子,无法让医师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遇此情况时,最好多知道一些病人的个人背景为宜。结果,病人告诉医师,她长在一个中等家庭,是独生女。爸爸在十年前左右为了经商离家到远地,忽然断了音信,不知下落。家里留下母亲与病人俩人,靠母亲工作,维持家计。到了前几年,病人从高中毕业以后,经人介绍到某个公司作事,一直到现在。病人智力正常,一般谈吐很清楚,个性有点内向,但性格蛮爽直似的。最后医师说明心理治疗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需慢慢弄清楚病情才能治疗。如此就把头一次会谈结束,并约定下星期再来会谈。 二、渐有线索 病人按照约定时间来门诊。经过一小段打招呼、问好以后会谈就开始: 医师:“这个礼拜情形怎样?” 病人:“还是很紧张。” 医师:“在家会紧张吗?” 病人:“比较少。在家没有别人嘛!只有妈妈跟我,没有什么要紧张的!” 医师:(看样子,病人的紧张是跟别人有关,而且与上司谈话时特别紧张。)“除了家里以外,什么地方容易使你紧张?” 病人:“不一定,看情形,上次到别人家去玩,碰到了从前中学的老同学,也就忽然紧张起来!害得我赶快离开那个地方。” 医师:“遇到了从前中学的老同学,不是很高兴吗?!” 病人:“是呀,可是我就怕她们问东问西,紧张得赶快跑开了。” 医师:“你怕被问些什么事?” 病人:“老同学嘛,喜欢问些琐事,你最近怎样,交了男朋友没有,什么时候结婚呀!多么不好意思,好紧张,我就走开了。” 医师:(看样子,病人有什么事,怕被同学问出来似的?!)“除了老同学以外,什么情况还会让你紧张呢?” 病人:“上次在街上碰到一位爸爸的老同事,在街上打招呼,谈了几句话,问我家事,我双 手就马上发抖起来,赶快说声再见,离开那位先生。” 医师:“那位先生跟你谈了什么事?” 病人:“他只不过是问候一下我家情形,问我有没有听到爸爸的消息,妈妈最近如何?最后,他说了一句,说我最近长得婷婷玉立,有点像我妈妈……,我刚好发抖起来,赶快走开。” 至此,病人开始供给一些线索:本来所谓无缘无故发生的紧张,是在某些情况,即与上司、老同学、爸爸的老同事见面谈话时容易发生的。而且,病人好似有什么内幕秘密,唯恐被人知道似的,由此易于紧张。医师觉得需要多了解一下病人父亲离家远走的事。病人回答说,当时她年纪还小,只知道爸爸本来就对妈妈感情不好,乘着出外经商的理由,到外国去,结果一走就不再回来。后来只知留在国外跟一位女人同居,再也没音信了。 医师:“爸爸这样子,一走了之,妈妈有没有生气?” 病人:“气是气,可是也没办法。十几年来,也没音信,妈妈说,只好把爸爸的事忘掉了,不用再提。她的意思是,免得去难过。” 医师:“你还记得爸爸的事吗?” 病人:“我记得爸爸临走前,特别带我到儿童乐园去玩,并且买了一些玩具给我,叫我好好保存那些玩具。当时,我并不知道有什么用意,以后想一想,才知道爸爸已有意远走不回来,特别买些玩具留给我作纪念。” 医师:“你还保存着那些玩具吗?” 病人:“没有,妈妈把玩具都丢掉了。她说爸爸很坏,把我们母女俩人丢在这里,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不用去想念他,也就把所有爸爸的东西都丢掉了。” 医师:“你是不是怕中学老同学问你家事呢?” 病人:“我的好同学都知道我爸爸不在家的事,我并没怕她们知道。只是怕她们谈论我的事。” 医师:“什么事?” 病人:“没什么,……”? 医师:“……”? 病人:“反正老同学喜欢问东问西,我就紧张,我常常就发抖、紧张不知怎么办。” 病人谈到害怕被人知道的隐事,不愿再谈下去,也就重复又恢复申诉她的症状——是“阻抗现象”之一,表示不愿透露心理资料,让自己觉得很难受。 结果,此次会谈就如此结束,约定下个星期再会谈。可是到时候,病人打了一个电话来,说需要看牙科医师,暂时不能来看医师。如此,三四个星期都没有消息。事后,医师才发觉可能上次会谈时,追究心理问题的核心太紧促,病人可能不太放心,临时打退堂鼓,躲开医师一段时间。就好像:病人遇到爸爸老同事,谈论到一些事弄得病人紧张,病人就赶紧采取躲避、离开的反应,来处理其处境一样。 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经过大约一个月以后,病人又打电话来,约定会谈时间,想再来看医师。由于医师推测病人忽然停止来看医师作治疗,有其特别意义,即想“躲避”一下会谈,以免谈到问题的核心,所以医师也就暂时不提起病人躲避会谈这件事。这次病人再来时,又像初次会谈时一样,从头申诉她的紧张、发抖,不知怎么办才好的问题。 病人:“我还是常常紧张,紧张得不知怎么办。” 医师:“最近什么时候让你特别紧张?” 病人:“上个礼拜,有位公司的同事结婚,我们去吃喜酒。有位男同事跟我同坐在一个宴席桌上,对我很好,常替我挟菜,而且宴席完以后,还问我要不要送我回家,把我紧张死了,连两条腿都紧张起来,赶快说不要,自己跑回家。结果,我隔天还不敢上班,请了病假,呆在家里一天。” 医师:“这位男同事年纪有多大?” 病人:“大概四十多岁,结了婚了。他的太太生病,所以那天他的太太没有参加宴席。” 医师:“你想为什么跟他会紧张起来?” 病人:“我也不晓得呀!” 医师:“好像你担心什么事会发生似的?!” 病人:“是呀!……”? 医师:“哪一类的事?” 病人:“不知道。” 医师:“他对你很好,并不会威胁你,加害你吧?” 病人:(突然笑起来。)“他才不会加害我,他对我殷勤体贴,好像对我有意思。” 医师:“那不很好么?” 病人:“那怎么可以,万一……”? 医师:“万一怎样?” 病人:“万一,我喜欢上了他,那不就很糟糕了吗?!” 医师:“为什么呢?” 病人:“那怎么可以?人家是已结了婚的人,他的年纪又大得很,可以作我的爸爸……” 医师:“既然不可以,那你还为什么用得着那么紧张害怕呢?” 病人:“那我就不晓得了,……”? 医师:(应用反向作用的道理,即,过分害怕某种事情发生,而事实上,心里却希望它发生;因为心理上希望它发生,所以需要拼命去避免它,甚至矫枉过正。)因此医师就追问:“你是不是很喜欢这位同事?…”? 病人:“……”? 医师:“你可以放心跟医师谈这类的事。能与医师谈内心所想、所希望、所幻想的事,医师才能帮助你作心理上的治疗。 病人:“他为人很和善,又有人生经验,看来很成熟,我很喜欢。可是他一对我亲切,我就害怕……”? 医师:“因为他年纪较大,已经结婚,是有妻之夫,所以你不愿意有什么越轨的事发生,是吗?” 病人:“是的。” 医师:“这一点我们可以了解。但为什么需要那么害怕他对你亲切呢?平常公司同事之间,也可以互相亲切、要好、保持好同事的亲系呀?!” 病人:“我就是怕。” 医师:“怕什么?” 病人:“……我不好讲。” 医师:“你假如现在觉得不好讲,以后再讲也可以。可是为什么不好讲呢,是不是难为情?或怕医师或别人笑你?这一点你可以放心,医师的任务是帮助病人,不会笑。而且医师作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去处理觉得难为情或内烦恼不好讲的事,是吗?”(医师在帮助病人处理“阻抗现象”,克服难为情的感觉,去谈吐心里烦恼的症结。) 病人:“我妈妈总是说我是坏女人!” 医师:“你是坏女人?” 病人:“因为我做坏事情,……”? 医师:“怎样的事情?” 病人:“自从我爸爸离家远走不回来以后,我妈妈一气之下,就开始交男朋友,后来跟一位男人,我爸爸的老同事同居起来。要我叫他叔叔。” 医师:“那时你是几岁?” 病人:“我已经是初二,14岁了。” 医师:“后来呢?” 病人:“叔叔住到我们家以后,家里就热闹起来,大家也很高兴。” 医师:“叔叔对你怎样?” 病人:“他对我很好。关心我的功课,买好的生日礼物给我。” 医师:“怎样的生日礼物?” 病人:“很漂亮的衣服。可是……”? 医师:“可是,怎样?” 病人:“惹了妈妈不高兴。妈妈向叔叔发脾气,骂他花了那么多钱,买那么好的东西给我。” 医师:“哦?” 病人:“我想妈妈在吃醋。” 医师:“嗯?!” 病人:“后来,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时发生了事情。” 医师:“什么事?” 病人:“叔叔跑到我房间来,跟我谈话,说我很漂亮,很喜欢我,……”? 医师:“然后呢?” 病人:“……后来他就亲吻我,……” 医师:“……”? 病人:“忽然妈妈从外面回来,看到这个情形,就大发脾气,摔东西,打我,并且把叔叔赶走。” 医师:“叔叔真的走了?” 病人:“嗯,他就马上收拾行李走掉,再也没回来。以后,妈妈就一直骂我是坏女人,做坏事,不要脸,偷了她的男朋友,……把我吓坏,也害羞死了。” 医师:“难怪你一直认为自己是坏女人,怕跟别的男人接近,特别是你喜欢的,或者对你好的男人?!” 病人:“可能是。” 医师:“好在你已把这些往事谈给医师听,这样就可以了解你的内心烦恼,也可以了解你为什么会紧张,怕与男人接触的心理。……” 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经过上次会谈以后,病人又留下一个藉口,说公司里忙,就没再来会谈。两个礼拜以后,才又回来会谈,继续治疗。 医师:“上个礼拜,怎么没来泥?” 病人:“我有事情,不能来。” 医师:“什么事情?” 病人:“公司里忙。” 医师:“公司忙,会不会是藉口。有什么事,没继续来会谈?” 病人:“没有。” 医师:“我在想,因为上次会谈,你告诉医师一些往事,是不是内心有什么感觉,又躲避不来了?!” 病人:“躲避!?” 医师:“是呀!你有个倾向,遇到心里不安的事,紧张起来,就赶快躲避起来。你不是说过,在街上遇到爸爸的老同事,谈到家事,你就赶快躲开。公司同事跟你好,你紧张得一两天不敢去上班。同样的,我在想,你是否也在躲医师?一两个礼拜不来会谈。”(会谈的目的,在把病人重复发生的反应连接起来,让病人领悟自己的心理、行为反应模式,可以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心理。同时,病人与治疗者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也应随时观察,并且适当的指出,处理其可能隐藏进行的“移情关系”。) 病人:“……”? 医师:“因为上次你曾有一次打电话来,停断了会谈。这次谈到往事,又忽然没来,我在猜测与医师谈论私事,有什么关系?因为有时病人对医师有些想法,或有什么感觉、不敢说、不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最好跟医师谈谈,让医师知道,医师可以帮助病人处理事情。” 病人:“我是担心……”? 医师:“担心什么?” 病人:“担心我会跟医师发生什么关系,害怕起来,……”医师:“你是不是害怕会像你的叔叔或同事那样,喜欢上一个人,发生亲近的关系,然后把自己变成坏女人?” 病人:“可以那么说。” 医师:“假如是那样,你可以放心。医师对这种事情有经验,不会让你发生什么关系的。医师受训练如何职业性地帮助病人,但不会跟病人发生什么私人关系。” 病人:(笑一笑)“真的?!” 医师:“当然。何况你又不是你所想像的坏女人。” 病人:“不是?” 医师:“当然不是。” 病人:“因为妈妈一直这样说我,我就一直这样想。” 医师:“他的男朋友,叔叔,跟你亲近,并不见得你就是坏女人。” 病人:“为什么?” 医师:“你为什么喜欢叔叔,而且让他对你好,跟你亲近?” 病人:“……因为我喜欢他,他人好,而且家里少了一个男人,爸爸。家里很寂寞,有了叔叔,好像,又得到了爸爸似的。” 医师:“你看,你喜欢叔叔,是因为你想念爸爸。” 病人:“是,我好想念我爸爸。”(哭泣起来)“……我一直希望我爸爸会回来。” 医师:“对一个十几的少女说来,跟叔叔要好,是跟爸爸要好似的,是父女的感情。可是你妈妈却把它当作是男女的感情,所以才会那么生气。” 病人:“何况她总是说因为我的关系,叔叔才走掉,是我把叔叔赶走掉的,说我是坏的女人,”“其实,当我爸爸离家远走时,妈妈就一直那么说,说是我把爸爸赶走掉;因为为了我,爸爸才不回来。” 医师:“我不太懂妈妈为什么会这么想?” 病人:“因为从小爸爸跟我很好,很喜欢我,特别是自从爸爸与妈妈感情不太好以后,爸爸就特别跟我要好,常常带我一个人跟他一起出去玩,然后买东西给我。妈妈心里就不高兴,常骂爸爸宠坏了我。” 医师:“所以从小你就带着一种念头:跟爸爸要好是不好的,是坏事情。” 病人:“是,连我自己都相信,我真的是坏女孩子,把爸爸赶走了。现在跟医师谈谈,才慢慢觉得不太对,爸爸走掉又不是我的过错,为什么要认为我是坏女人呢?!” 医师:“是的,不必想是自己坏。可是在八九岁以前的小孩,常常会把过错认为是自己的。特别是父母离开时,或死亡时,常会猜想是否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害得父母亲分别,或者死亡。只是你的情形,比较特殊。因为重复发生了几次,再加上母亲又那么责怪你,你就更那么想了。” 病人:“我不知妈妈为什么会那么责怪我?” 医师:“你想呢?……”? 病人:“我也不太知道……。我猜想她大概自己内心很难受,自己的丈夫忽然远走、遗弃她。不能怪自己,怪到女儿身上来了。叔叔一走,她更伤心,天天骂我出气。其实我跟叔叔没发生什么过分的事情,她能原谅一下我,也就没事了。” 医师:“我们总算把事情弄清楚了,以后就好办了。” 五、面对现实,开始新适应 自从上次会谈以后,病人心里自觉轻爽很多。慢慢觉得不必害怕、担心自己是坏女人,有诱拐别人丈夫的坏欲望。承认自己还是很渴望与父亲一样年纪的男人接近,但也慢慢发觉不必为了那种欲望而害怕。 病人:“虽然有时我看到我上司,心里还会紧张一下,但我心里就想起医师跟我谈的事情,对同事、上司有好感没有什么不对,是正常的事,所以也就不用怕。” 医师:“并不是坏女人去勾引别人的丈夫。” 病人:“是呀!” 医师:“而且对别人有好感,只是有好感而已,并不是就会发生什么事,只要你自己好好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是吗?” 病人:“要相信自己。” 医师:“也可以相信别人。并不一定要两个互相有好感的人在一起,就一定非惹出事情来不可。可以一直保持好感,就像好同事跟好主管、好医师跟好病人一样,大家都保持一种角色与关系,互相尊敬、要好,岂不是很好吗?!” 病人:“是呀!现在我对医师也很放心了。” 医师:“我也可以看得出。” 病人:“我本来很怕医师,一方面很想找医师看病,治疗我的毛病,但一方面又很害怕、紧张。怕跟医师谈自己内心事,……医师又对我很和善、了解、很好,就怕我自己会喜欢上医师,然后发生不好的事情。” 医师:“所以你就躲避起来,制造借口不来看医师一段时间是不?” 病人:(笑一笑)“是呀!等到我放心才又回来。医师,你是我一辈子当中,除了我自己父亲以外,唯一可依赖接触的男人,可以很亲近谈我的私人事、信赖,而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事。我觉得很好。” 医师:“最重要的,可能你已经学到:可以跟另外一个男人好好亲近,而不必畏惧、害怕、可以信赖别人,也可以信赖自己,是不是?” 病人:“是!” 到此,事情变得很清楚。即:此病人从头与治疗者产生很浓厚的“移情关系”,意即,把她对失去的父亲所渴望而又害怕的感情,转移到医师身上来,就如她曾经转移到叔叔身上、主管身上。但因与医师的转移关系,被医师好好观察、处理,使它不演变成病态关系,反而利用其关系,帮病人获得新经验,即:如何可以正常、成熟地与喜欢的男人保持好感而不陷入“坏的关系”里去,可以说是治疗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 病人经过一年治疗之后,开始认识一位年轻的男朋友。经过恋爱一段时间,最后决定结婚。结婚前夕,曾又来找医师,报告她最近的进展情形,并且谢谢医师过去给她的帮助。这位姑娘所以能好转,主要依赖她的勇气来找医师接受治疗。虽然要经过一段波折,才能把她一直潜抑下来的心理问题,让医师去剖解、分析,但总算能把她对自己的看法更改,重获信心,顺利地与别人来往接触,改善她的生活适应。甚至开始新的人生阶段,找对象而结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