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分享:那天,当思绪碰触到一件因拖延以至到了不得不行动起来的事情时,很奇怪,我真切地体会到一种莫名的焦虑。仔细揣测,事情原来是这样:两天后我将要主持一场团体心理辅导课,资料已经准备好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就放映幻灯片的先后问题和我的助手协商。由于她负责幻灯片的现场操作,因此彼此间的配合很重要。然而,这么紧要的事,我却在找借口拖延!怪不得要焦虑不堪了。
正在这当儿,想起了这几天引起我浓厚兴趣的认知疗法,巧了,不妨尝试一下它的疗效如何。这样想着,我完全循着认知疗法中针对错误或歪曲思维的问题,自问自答起来。
问题1:当你注意到你的情绪越来越坏时,问问自己:“现在我头脑里在想什么?”
自答:我得去找××(我助手的名字),但她会对我冷漠的。
问题2: 自动思维是真的,证据是什么?不是真的,证据又是什么?
自答:真的证据是:(1)我和她交往很少;(2)她看上去比较严肃,不苟言笑;(3)在一次集体讨论会上,她对我的方案提出过批评意见。
伪的证据是:(1)这是她的职责,没理由给我脸色;(2)她和她身边的人看上去关系不错;(3)她交了男朋友,应该有她的可爱之处。
问题3:有不同的解释吗?
自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是自己太敏感了。
问题4: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能承受得住吗,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是什么?最现实的结局是什么?
自答:最坏就是我去找她,她不搭理我,继续忙自己的事。即使这样,我也能经受得住,我完全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才去找她的。可能发生的最好情况是她热情招待我,并与我一起讨论合作的事。最现实的结局是我们一起讨论合作的事,大家都公事公办的样子。
问题5:我相信这个思维的结果是什么,什么能影响我,改变我的思维?
自答:如果我相信自己的自动思维——她会待我冷淡,结果是我继续拖延去找她。事实上,我可以此刻就去找她,看看结果是否如我所料。(这样想着的时候,陡然感觉轻松不少。)
问题6:对此,我该做什么?
自答:马上去找她,商量合作的事。(想到这儿,我站起身,朝她的住处走去。必须说明的是,我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坦然而轻松的。)
等到我去直面现实——跑去找她的时候,她刚好不在家,于是我先前的焦虑感觉,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美国学者贝克创立的一种短期的、针对当前状况的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认为心理紊乱是由患者错误或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引起的,通过现实的评价,并矫正其歪曲的或功能障碍的想法,可以达到情绪和行为上的改善。即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达到改善不合理行为的目的。其突出的特点在于:首先,认知疗法着重考察、分析患者当前的现实问题,与心理困扰相关的各种因素,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在实际应用中,能很快得到来访者的认可和配合,形成良好的咨访关系,促成积极的咨询效果。其次,认知疗法认为人是自身心理紊乱的制造者,因而,人有能力矫正这些歪曲的观念,去除心理困扰。再次,认知疗法强调助人自助。治疗过程中,来访者不仅是咨询者,更是学习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他不仅能获得心理疾病的治疗,更能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说,认知疗法使病人在自我管理和挑战消极曲解的思想方面达到自治。
认知疗法作为一项心理治疗技术,其核心在于对不合理的思维的正反论证,也即通过反复寻找证据,论证其信念的正确与否,从而产生认知改变,最终达到纠正行为、改善情绪的目的。在认知治疗师的指导下,来访者根据疗法中提供的问题,努力寻找支持和反对自己这个思维的证据。它的精彩提问,反复论证,构成了整个认知治疗过程的重点和关键。如果把认知治疗过程比做一部电视剧,那么,对思维的反复提问和论证,则是这部剧的最高潮。
读者朋友,如果你在阅读上段文字时产生了这样的思维:“哎,这篇文章在讲什么啊,我怎么有点不明白,是不是我不能掌握它?”如果你因此感到焦虑,试着用上文的六个问题提问自己,看看是否使你的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