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Charlie Z. S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 什 么 东 西 尽 量 日 日 谈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06-4-20 08:37:56 | 只看该作者
ZT 洪君彦自述: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


送交者: 晨雪 2006年4月18日12:52:49 于 [恋恋风尘]http://www.bbsland.com  

回 答: 洪晃和她的生父洪君彦 由 晨雪 于 2006年4月18日12:04:37:

  
BY 洪君彦


我和前妻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猁猁1973)我与她的婚姻于「文革」期间破裂。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疯狂的年代,在这十年间有多少人蒙受不白之冤?有多少人家破人亡?这十年也是我一生中最不幸、最灾难深重的岁月,至今不堪回首。

  自1993年至2003年,章含之写文章、出书或接受访问,凡提到她和我离婚那一段往事,总说是已故毛泽东主席叫她离婚的。她说毛主席批评她没出息,是这样对她说的:

  「我的老师啊,我说你没出息是你好面子,自己不解放自己!你的男人已经同别人好了,你为什么不离婚?你为什么怕别人知道?那婚姻已经吹掉了,你为什么不解放自己?」(引自章含之的《风雨情》)我当时一看便懵了,借毛主席的话说我们离婚的事,真是闻所未闻。如此她就巧妙地把导致她离婚的责任一古脑儿推给男方,并把自己在「文革」一开始就红杏出墙的事实完全掩盖了。

  我不再沉默

  自1993年起,不时有燕京大学的老同学把章含之文章中有关和我离婚的段落复印后邮寄或传真给我。1995年我再次看到章文章中对离婚一事颠倒黑白的说法。我忍不住对女儿说:「妞妞(洪晃的乳名),告诉你妈,她写她和乔冠华的忘年恋怎么写都可以,与我无关。但为什么要把我扯进去?而且她把离婚的事实真相颠倒了。」洪晃说:「爸,你也可以写一篇〈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当时我之所以没写,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实在不愿提起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所以尽管知情者均为我鸣不平,要我写出事情真相,我一直没提笔。二是不久章病重,女儿说医院已发出病危通知了。我念及旧时夫妻一场就作罢了。

  但是,此后章不断出书、上电视、出访谈录,凡谈到我们离婚,必然抬出毛主席,一再重复她定的调子。有时还说得更离谱,竭力渲染她是第一段婚姻的受害者。更有甚者,还有人推波助澜,以讹传讹。有个别毫无道德操守的文人,竟以她的文章为蓝本,抄袭、编造,添油加醋,杜撰一些令人作呕的情节,故事愈编愈荒唐,竭尽造谣、诽谤、丑化之能事。其目的不外是谋取名利,结果却是把污水全往我身上泼,在我身上加踩几脚。

  自1993年至今我整整沉默了10年。知道洪章离婚真相的同学和亲友大有人在,他们统统为我鸣不平。他们催促我说:「谎言重复千遍便成真理了,你一定要把事情讲清楚。」1995年我去澳洲旅游,一位敬重我的学生对我说:「洪老师,你一定要写出事情真相,你写了对我们学生也是个交代。」

  如今我已年过70了,人到古稀之年重新回忆这段往事仍然感到痛心疾首,有时仍然彻夜辗转难眠,好几次想掷笔作罢。但是,我有责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到底谁是婚变的始作俑者?到底谁是婚变的主角?我想:只有原原本本毫不隐瞒地写出事情真相,才能给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一个交代。

  「文革」带来灾难

  谈到我的离婚不能不提及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这场浩劫。「文革」一开始,北京大学首当其冲。造反派首先把矛头指向北大校长兼党委书记陆平,在校系两级干部中揪出一大批陆平黑帮。而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教研室主任,也莫名其妙地被当作陆平黑帮揪出来了。有大字报揭发我是「陆平黑帮五大白专标兵之一」。

  「文革」前我的确升得比较快,1959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北大要研究世界经济,我在北大经济系参与创建了世界经济专业,并担任了世界经济教研室主任。27岁就当上了教研室主任,在论资排辈的年代,这种情□很少见,于是到「文革」来临我就遭殃了。有大字报揭发说:陆平重用洪君彦。陆平提拔我当教研室主任时,有人反对,认为洪君彦年纪太轻,不适合担任正职,可安排副职,正职先空缺。但陆平坚持说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学问就可以当教研室主任。那时造反派给我罗列的罪名一大堆,例如:我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又当上了小领导,理所当然地被划为混进党内的「走资派」。我当时是教美国经济的,我曾经在课堂上讲:美国的生产力发达,生活水平高,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家庭拥有汽车……这些言论被说成是

  「否定马克思的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美化美帝国主义」。我被定性为不折不扣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还有人无中生有地说我同意储安平「党天下」的反党言论,给我扣上一顶「漏网右派」的帽子。把这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加在我身上,我的处境可想而知。

  当时的我,从早到晚都活在恐惧中:白天被关在小屋里写检查,或者被押到校园去拔草,任由到北大串连的一批又一批红卫兵围斗。红卫兵以「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反动血统论批斗我,□喝我跪在石子地上,他们一边向我吐口水,一边高举紧握的拳头喊口号,用皮带抽打我。晚上我拖著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宿舍,等候第二天的批斗。如此日复一日,在一轮又一轮的批斗中我受尽凌辱和折磨。因为文化大革命来得太急太猛,我一下子被弄得晕头转向。我当时不明白,时至今日仍然不明白:像我这样一个历史清白、要求进步的青年教师,到底犯了什么滔天罪行要受到这样的惩罚镛记得第一次被红卫兵拉出去批斗,坐「喷气式」时我知道大祸临头了,感到十分惊慌。后来一次红卫兵批斗北大校长、党委书记,也拉我去陪斗。我向周围望一眼,所谓的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黑压压的一片。凡我熟悉的教授、系主任统统都有份,我稍为放宽了心。但是心里却在嘀咕,为什么连我这个青年讲师也不放过?

  此后厄运接踵而至,先是剃阴阳头,后是抄家。1966年8月的一天,我在校园里遇到一位也在受审查的校领导,两个人打了个招呼。冷不防几个红卫兵冲过来,说我们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我们两人都剃了阴阳头。红卫兵还勒令我们不准理发。按一般人的理解,当时被剃阴阳头的都是罪大恶极的「地、富、反、坏、右」。如今自己头上剃得一块黑一块白,像狗啃似的,一看就像「坏人」,谁见到都可以批一顿、打一顿。这种侮辱给我的心理压力太大了。我觉得没脸见人,一直戴著帽子。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经济系里几十名「新北大公社」的红卫兵突然押送我上一辆大卡车,几十个红卫兵把卡车挤得满满的。他们沿途高喊打倒洪君彦的口号,直往史家胡同的方向驶去。我预感到要出大事,显然红卫兵要抄章士钊的家。顿时我的脑袋轰地一下,像要裂开似的。那年章老已经85岁高龄,怎经得住红卫兵的折磨?我怀著惶恐不安的心情被押到家中。红卫兵先批斗我,那时我已完全麻木了,根本听不清究竟批我什么。紧接著红卫兵对著章老嚎叫:「滚出来!」勒令章老站到院子中央。红卫兵用皮带恐吓,要老人低头。章老颤巍巍地站著,就是不肯低头。红卫兵折腾一番后开始抄家,他们拥进屋里,翻箱倒柜抄出许多古旧书画。他们把搜出来的东西扔得满院子都是,然后拚命在旧书画上践踏,声嘶力竭地喊叫,说这是「破四旧」的革命行动。后来当红卫兵抄到毛主席给章士钊的几封亲笔信时,一下子傻了眼,态度突然缓和下来。几个红卫兵头头窃窃私语,接著在大门上贴上了「痛打落水狗」的标语,在一片此起彼落的口号声中押送我回北大。我回到北大已是午夜时分,马上偷偷用宿舍的公用电话询问岳父在家里是否安好?我当时真怕年迈体衰的老人家出事。

  过了几天,星期六我回家,见到岳父时心情既愧疚又沉重。想不到他老人家第一句话就说:「君彦我连累了你,我当教育总长时,根本不知鲁迅为何人?现在红卫兵批判我,是我连累了你。」我顿时感动得泪流满面,我说:「爸爸,您说反了,是我连累了您。」自从我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后,心里就想:红卫兵怎么样糟践我不要紧,千万别殃及我的家人。可是这次抄家还是把老人连累了。虽然章老没有埋怨我半句,反而宽慰我。可我心中的愧疚持续了很久。今年七月,我女儿洪晃在上海接受访问时也提到这件事:「父亲是上海人,北大教授。文革对他是灾难性的,史家胡同51号仅有的一次抄家便是因为他。洪晃还记得那时他对爷爷章士钊说:『「我连累您了。』爷爷说:『不,是我连累你了。』挨批挨斗时爸爸都没有哭,一听此话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上海电视》周刊2003年7月第27期:〈洪晃几年未见凯歌了〉)

  章士钊是位慈祥的老人,一向对人宽厚。在「文革」中章老对我的关心、爱护常常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阵我情绪特别低落,回到家里总是沉默无言,有时唉声叹气。他老人家看出来了,安慰我说:「君彦啊,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波折是很正常的事,要想得开看得远。将来实在捱不过去的话,我会向上面反映的。」这番话给我莫大的安慰。

  章含之态度变了

  也就是那个星期六,我第一次在亲人间感受到人情冷暖。自从我被剃了阴阳头后,我一直不敢脱帽子。即使回到家里,因为怕吓著女儿也整天戴著帽子。但洗脸时不得不脱帽子,却不小心被当时只有5岁的女儿看见了。她吓得嚎啕大哭,抱著我的腿说:「爸爸,我不要你这样,我不要你这样。」我也哭了,把女儿搂在怀里说:「妞妞乖,不怕,不要怕。」那天章含之见到我却用鄙夷的口气对我说:「你看你这个死样子,你还有脸回来啊!现在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我要是你跳到北海死了算了。」

  我当时大为震惊,心想:如今我是政治上受打击最严重的时候,天天在学校捱斗。你明明知道我蒙受不白之冤,是无辜的。你不仅没有一句安慰我的话,却用恶言恶语来挖苦我。这个女人心真狠!但我还是尽量设身处地为她著想,试图去谅解她。听到这番话我强忍著泪水,一言不发。我想:那天红卫兵抄家她也受了惊吓。再说她这个人最要面子,她认为我当时的种种遭遇是丢了她的脸,不免对我心存怨恨,才说了那样绝的话。然而这句话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她的态度与老人和女儿相比,太反常了。当时家中老的小的都同情我的处境,而与我相知十七载的妻子竟然如此冷酷如此绝情,怎能叫我不寒心。

  由于当时我的处境岌岌可危,只能默默忍受一切屈辱,把苦水往肚里咽。不过,那时我已朦胧感觉到:章含之对我的态度变了。

  文革是一阕灾难之曲,「知识分子」这不幸的身分猁猁事业、爱情、婚姻以至生命……往往只能是其中一个悲伤的音符,与苦为伴,有难相随。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纷纷搞跨省跨市的大串连,名曰革命小将互相传授反封、资、修,反走资派的革命经验。1966年底,章含之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大串联」。她的同伴主要是外国语学院英文系的教职员,其中有一位张某。他们的目的地是南方的杭州、宁波和上海。章准备到上海后住在我大姐家,所以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我大姐的儿子。当时我仍在北大监督劳动,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我没资格串联,无法陪她同行,只能写信给大姐,请大姐好好款待她。我认为她在文革后心情也不愉快,出外串联是件好事,可以散散心。所以我全心全意支持她,乐意为她安排一切。

  第三者出现

  我的大姐洪君慧大我17岁,一直非常疼爱我。1964年我母亲去世后,大姐对我的爱护又深一层。那时我家兄弟姐妹七人,只有我一人远在北京上学、工作。逢寒暑假我如返沪探亲,大姐总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真所谓长姐如母。所以章住在她家,她对弟媳也照顾周到。那时大姐看到章在上海与张某眉来眼去,出双入对玩得欢天喜地,而把我完全置于脑后。想到我只身在北大捱斗受罪,不知掉了多少眼泪。当时我外甥见章与张某上街时拉著搂著的亲昵样,感到十分诧异。章说:「我们外语学院出来的人都是这样的,都很洋派。」似乎反倒是我外甥大惊小怪。后来大姐与大姐夫发现章与张某在她家里发生不轨行为,并掌握了确凿证据。大姐真是心如刀割,她认为:弟弟在受苦受难,而弟媳却在跟一个有妇之夫寻欢作乐,实在有违夫妻之道。她简直无法忍受,但又怕我知道后受不了打击会寻死。她含泪对我的兄弟姐妹说:「这件事千万不能让君彦知道。」要大家守口如瓶。所以,事发后我完全蒙在鼓里。1967年3月章串联回北京,对我冷冰冰的。我总以为是政治上的原因:她是革命群众,而我是批判对象。按照她的性格,跟我划清界线是必然的。

  1967年中,北大两派斗争愈演愈烈,干部解放更是遥遥无期。我整天劳动、写检查,弄得疲惫不堪,又丝毫得不到家庭的温暖、慰藉。当时看不到任何出路,情绪低落到极点。而且想到:我这般毫无作为、毫无尊严地活著,不仅自己痛苦,也给家人带来耻辱。于是萌生了自杀的念头,是谓「士可杀不可辱」。但转而又想到::)员要是自杀,将作为畏罪自杀、叛党论处,罪加一等。这样更加会连累妻子、女儿。于是我曾设计到颐和园游泳,装作自然溺死,这样才可免除家人受牵连。正当这种自杀的念头缠绕不去,我最痛苦、最失落时,我妹妹洪吟霞出差到北京。我把自杀的想法告诉了吟霞,妹妹听后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哽咽著对我说:「小哥哥你怎么到这种时候还这么痴心?章含之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你连自杀还要考虑到不要连累她……」在这种情况下她才把章和张某在上海大姐家里发生的一切告诉了我。这件事对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我实在无法接受,倒使我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妹妹说得对,我时时念及夫妻之情,处处考虑妻子的感受,为她著想。而她却背著我干这种事,我为她为家庭去自杀值得吗?

  此时我联想到「文革」后章含之对我的种种。「文革」中自从我被剃阴阳头后,她对我一直很冷漠。我被审查期间,星期六如允许我回家,我如蒙大赦地飞也般回到家中。她就千方百计避开我。她借种种藉口,如教研组要开会、战斗队要开会等等,买了一大堆吃的,带上日常用品回外国语学院去了。剩下妞妞和我在一起。那个阶段妞妞是我精神上唯一的慰藉。那时妞妞也很惨,因为爸爸是黑帮,所以连她上幼儿园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当时还有一件极不寻常的事,至今记忆犹新。章串联返京后,一次周末我回家。我外甥也随我去看妞妞。章东翻西翻找出几幅相片。那是新娘披婚纱,新郎穿西装戴领带的结婚照,正是我和她的结婚照。不料她信手拿起一把剪刀,当著我和外甥的面,嚓嚓嚓把我的头像统统剪掉。一面自嘲地说:「与其让红卫兵来剪,不如自己剪了算了。」然后把自己那一半收藏好,把我的一半扔掉。这可把我外甥看呆了。我目睹她的行为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没有出声。当时房间里一片死寂,气氛十分凝重。后来外甥问我:「舅妈是怎么回事?」我只报以苦笑。其实1957年我们结婚时已不流行拍婚纱照了。但她坚持要披婚纱,说结婚是人生大事,应该按自己心意好好打扮,我就依了她。而现在却把我的一半剪下来扔掉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妹妹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从此我也警觉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出章的手提包,赫然发现她的皮夹里夹了一帧张某的照片。此外,手提包里还有安全套。我和她自文革后根本没有夫妻生活了,这安全套说明什么问题?发现这两样东西后,我愤怒极了。我当场和她理论,她一时间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开始她一味抵赖、否认,可是在物证面前无言以答。我当时愤怒到极点,简直要疯了。我说:「我要找张某人问清楚,你和他究竟是什么关系?」在慌乱间章突然下跪认错,表示悔改。并喃喃自语地说了一句:「我愈来愈像我的妈了。」(指她生母)我愤怒过后冷静下来,理智地考虑到:我和她结婚已10年,女儿也6岁了。只要她真能与张某了断关系,我再不会提起这件不愉快的事。我会和她和睦相处,给女儿一个温暖的家。

  但是我的良好愿望并未实现。自章张恋情揭穿后,章仍然我行我素,视我为陌路人,而与张某的婚外情一直断不了。当时岳母奚夫人也从章的行为中看出了蛛丝马迹,觉得情况不妙。老人家曾在私底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君彦,要是可能的话,你要多回家。」但我当时正在接受审查,实在是身不由己。我觉得我们的婚姻完了。从那以后我和章常常为此事争吵,这给我女儿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创伤。在洪晃《我的非正常生活》一书中有记载:「从小时候就老觉得他们俩要分手,老觉得要出事,从小就是那种很恐怖的感觉。小时候最深的记忆就是我躺在床上假装睡著,听我爸我妈往死里那样地喊著打架。等我一推门进去,两个人的感觉就是话已经说完了,有一个在哭,这是我唯一的父母在一起的记忆。」

  章含之的背叛婚姻、背叛家庭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使我很长一段时间夜不成眠,整夜眼睁睁望著天花板。即使每晚吞服三四片安眠药也无法入睡。当时我正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但不论红卫兵如何羞辱打骂并不可怕。因为我自知没有对党对人民做过坏事,我自问为人处事一向光明磊落,所以对红卫兵的欲加之罪,心中很坦然。虽然曾因忍受不了种种虐待有过自杀的念头,但终于挺过去了。如今与我相恋8年,结婚10年的妻子竟然红杏出墙,这等于在我背后捅了一刀。这等羞辱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一颗心如撕裂般痛。所以对我来说,家变的危机比政治迫害更加惨烈。妻子的不忠加给我的痛苦、羞辱比红卫兵加给我的沉重千百倍。

  往事不堪回首

  那段时间,每到深夜我躺在床上两眼望著天花板,我和章含之相识、相恋、相伴的往事就像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映现。我不敢相信,也无法想像章会在感情上背叛我。我们相识在1949年,我17岁刚考上燕京大学经济系。而章只有14岁,是贝满女中初中三年级学生。我们的交往从初中女生仰慕、迷恋大学生开始,发展到两情相悦而谱成恋曲。虽然称不上青梅竹马,也可算是两小无猜了。当时我俩走在一起,人人都说郎才女貌非常匹配。是令人羡慕的一对。我俩从手拖手到结婚,到生女儿,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感情,怎么能说变就变?难道过去的卿卿我我,山盟海誓都是儿戏?我实在想不通。

  此时我想起章在上海对我大姐说的话:「毛主席说过今后大学只办理工科,不要办文科了,文科没有用。像君彦学经济是没有出路的,将来好到顶也只能到农村公社生产队当个会计,算算帐什么的。你要劝劝君彦,叫他想开点。」听她用这种口吻说我,我大姐伤心之极。其实从1949年起我与章一路走过来,我自问颇有进取心,一直是品学兼优的。那时我从大学生选拔为研究生,后留校当助教,后升为讲师又担任教研室主任。可说是一帆风顺。所以在她眼中我是个体面的丈夫。她虽然不尽满足,至少是满意的。但到了文化大革命我受到冲击后,她就认定洪君彦这个人是万劫不复,永无出头之日了。这样的丈夫既不能给她带来荣耀,更不能满足她的欲望,只能给她带来耻辱。所以她急于摆脱我,急于逃出这段婚姻,另谋出路了。就好比我原本是她一件心爱的外衣,现在嫌破旧了,要换一件新的了。于是夫妻之间的恩爱、尊重已不复见,夫妻的情份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名存实亡的挂名夫妻了。

  回想我们相识的过程也颇有戏剧性。我第一次见章含之是在1949年的圣诞舞会上,她是我同班同学朱文□的舞伴。那时我见到一位相貌秀丽、气质优雅、谈吐得体的女子。她穿著旗袍、头发卷成当时流行的发型,打扮得很成熟、入时,颇有大家闺秀风范。后来才知她只是个14岁的小姑娘。所以我们一班同学只把她看作小妹妹。那时章一家人在朱文□家借住,因章士钊与朱文□的祖父朱启钤是世交。每逢周末,我们一群合得来的同学有时到朱家玩,有时到北海划船。章也喜欢和我们一起玩。她那时正值花样年华,又活泼健谈,我们也乐意让她参加我们的活动。但只把她当小妹妹看待。因此她给我写信我也不在意,没有覆信。后来有同学告诉我:章含之对我有意思,曾因为我不覆信而伤心落泪。他还对我说,我们一群同学中也不乏她的爱慕者,但她却对我一人情有独锺。这位同学催促我表态,劝我不要辜负她的一片真情。当时燕大也有不少女同学对我有好感。所以也有几位同学持相反意见,说:一个大学生,一个初中生,要等到什么时候啊?还不如找一个现成的。但最终我被她的纯真和诚意所打动,开始与她交往。我单独约她到北海划船,或约她出来喝咖啡。

  后来我们过从甚密,几乎每个周末都有约会。多数是我进城约她出来见面,找一个她喜欢的地方游玩、谈心。晚上我便在城里寄宿在同学家中。有时我约她到燕京大学玩。1950年从燕大到城里,每天往返只有一班校车,所以她来一次便是一整天。我们一起在未名湖畔漫步,促膝谈心。她爱好文学,特别爱看翻译小说。记得当时她介绍我看俄国陀斯妥也夫斯基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莱蒙托夫和普希金的诗集等等。还讨论过徐□的小说《风萧萧》。我觉得她虽是中学生,但文学修养比我好,写的信也充满感情,有文采。对她这方面我很欣赏。

  由于我俩都是上海人,生活习惯相同,又志趣相投,相处久了愈来愈情投意合,终于双双堕入情网。两人沉浸在甜蜜的爱河中,在花前月下度过许多浪漫时光。

  我是一个有承诺言而有信的人,一旦认定了章含之是我的女朋友,就一心一意等她成长。我决心等她上高中、上大学,直到大学毕业。一年又一年春来秋去整整等了8个年头。8年间不论遇到什么诱惑,我从未见异思迁过。倒是章曾经动摇过,闹过分手的风波。

  我与章含之相识、相恋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有志青年都自觉自愿地投身到革命的大熔炉中锻炼、改造自己。我与章也不例外,从此我们的交往从谈情说爱的小资产阶级情调逐渐转变成革命伴侣似的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两地书鱼雁传情

  那时,我和她积极投身于一浪接一浪的政治运动中。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我们各自参加学校的政治运动,见面的时间少了。1951年,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四所大学法学院在校学生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广西省土改工作。我随燕大土改工作队到广西土改一年。在土改运动中我立了功得了奖章,并加入了共青团。那一年我虽远离北京,但我俩的感情反而近了,因为我定期收到她的情书。而来自北京的情书给我极大的精神鼓舞。总之,从1950年起到「文革」前,在婚前婚后我俩一直是聚少离多,但是共同的革命理想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俩紧紧拴在一起。因此,不论我俩身在何方,相距多远,感情不仅没有丝毫冷却反而更炽热了。

  1957年我和章结婚一个月,我俩就分别下放劳动。我作为北大(52年院系调整,燕京合并入北大)下放干部工作组成员,到京西门头沟斋堂劳动;她随外国语学院到南苑大红门劳动。一个西一个东,两人分隔两地整整一年。我俩正当新婚燕尔,难免依依不舍两地相思。那时我俩每月返京相聚一次,此外就靠鱼雁传递相思之苦。1964年我又到湖北省荆州市参加「四清运动」半年。那时只要我与妻子分隔两地,来往信件不断,除互诉思念之情,也有关于工作、学习互相勉励的词句。从相恋到结婚,直至1966年,我俩的两地书信至少超过百封。章的情书既有对我的绵绵情意,又有革命的豪言壮语,读来令我感动,令我振奋。所以我把她全部的书信珍藏著。曾经幻想:将来要是出本《两地书》也挺有意思。当然,随著我遭到家变,早已打消这个念头。我想:如果局外人读过这些信件,读到章那些思念我的热情澎湃的词句,定可感受到她对我的一往情深;定会慨叹人生无常及人心之变幻莫测。

  门当户对定终身

  我和章含之随著年龄增长和学业进步,两人的感情又迈进一步。1952年我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被组织上调至中央财经学院任政治课助教;53年被选拔为北京大学由苏联专家指导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后来因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又把我从研究生班调出来当政治经济学助教,开始教书生涯。从此以教书为毕生事业,直至退休。1953年我加入中国:),在当时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标志。1952年章在贝满女中加入了共青团,53年她高中毕业由组织上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那时我俩志同道合,关系愈来愈亲密。章带我见过了她的父母章士钊与奚夫人。章老详细地询问了我的家庭和受教育情□。我如实以答:「爸爸解放前是浙江商业储蓄银行董事长,解放后银行收归国有了。我在杭州出生,小学、中学都在上海受教育……」两老对我印象很好。他们对我出身自银行家的家庭背景,以及我本身的人品、学业均感到满意,认为是门当户对。同时我把我与章的合影寄往上海家中。由于她年轻貌美,出身世家,也颇得我父母的欢心。如此我俩就成为男女双方家人,以及所有亲友、同学公认的一对。1953年我俩肯定了爱人关系,也就是彼此确定对方为结婚对象。这可意味著一生一世的承诺。我俩肯定关系后章把我当作最亲的亲人,对我十分依恋。我既有责任也乐意分享她的喜乐,分担她的愁苦。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53年章含之突然病了,扁桃腺发炎,发高烧至40□近乎昏迷。她迷迷糊糊地说一定要见我。她家人就设法打电话到北大,通过我的同事找到我。我听到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到城里,到东四八条章老家中。她一见我就激动得哭了,含著泪对我说:她怕自己会死,怕见不到我了。她的真情表白使我十分感动。我好言安慰她,叫她不要胡思乱想,病很快会好起来的。并答应她第二天再去陪她,这样她才感到宽慰了。那时北京交通不便,晚上没有车去西郊。我无法回北大,在城里又没有地方住。当晚我找到在报社工作的老同学,到他宿舍挤一晚。第二天一早我再次探望她,因医生给她打过一针已退烧了。她的病很快康复,但她在病中对我如此依恋,似乎我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我触动很大。从此我更加怜惜她了。

  那时她把我当作唯一的亲人也有个原因,就是在她病前不久她刚得悉章士钊夫妇不是她的亲生父母。她正为此苦恼,情绪极不稳定,心情很坏,有我陪伴她,开解她,使她感到特别亲近。

  章含之洒泪认生母

  1953年章含之18岁时,一天她同母异父的哥哥谈□明拿了一张章襁褓时在生母谈雪卿怀抱中的相片,来与她相认。谈□明当时在北京中央乐团任定音鼓手,打听到章家的住址找来了。章含之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身世,感到非常震惊。当她知道章士钊夫妇并非自己的亲生父母,而生母还在世时,她觉得自己长期受欺骗,委屈得不得了。她一边哭一边向我诉说身世,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得到母爱。她当时已加入了共青团,思想很偏激,正在和章士钊「划清界限」。因此把怨恨全记在章士钊夫妇身上,甚至想与养父母脱离关系。

  为此,她写信给当时任职中央政治委员会主任的彭真。彭真见到她在信中要求与养父母脱离关系,就派秘书见章,劝她要正确对待。告诉她:生母虽然和她有血缘关系,但抚养她成人,培养她成长的是章氏夫妇。秘书传达彭真的话说:「他们一直把你当亲生女儿对待,从来没有虐待过你。不要偏激,不要一时冲动做出不符合政策的事。」当时她组织观念很强,很听党的话。彭真的话使她情绪稳定下来,正确处理了与养父母的关系。

  章含之自从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就产生了想见见亲生母亲的愿望。同年暑假,我陪同她瞒著章氏夫妇到上海见她的生母。她见到生母谈雪卿后免不了母女相拥哭泣,互相倾诉思念之情。但除此以外似乎没什么共同语言。因为章自出生后已与生母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因而形成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她生母年轻时是上海滩上有名的交际花,是永安公司康克令钢笔专卖柜台上的售货员,人称康克令小姐。她与生母相认时,生母已年近半百,但风韵犹存。已经嫁给姓顾的进出口商人,育有三名儿女。1953年家里仍拥有洋房、汽车,生活颇富裕。她住在生母家期间,生母与继父天天带她出外吃饭、游玩。但她觉得思想上与生母有很多隔阂,代沟很深,无法交流。再说她想见生母的心愿已了,所以住了一星期就辞别生母离开上海。然后由我陪她到苏州玩了几天再回北京。

  关于她得悉自己的身世,关于她到上海与生母相认,章氏夫妇至死懵然不知。


**********************************************************************


《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作者洪君彦停稿启事
《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一文全部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前半生坎坷遭遇的真实写照。今应女儿洪晃的请求,续稿暂停。

洪君彦



  





--------------------------------------------------------------------------------
所有跟贴:


A shallow and selfish man! /无内容 - passerby 4/19/06 (2)
??? /较短 - 远方的风 4/19/06 (1)
Because he hopes public support on private /较短 - passerby 4/19/06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楼主| 发表于 06-4-21 15:47:37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山东烟台人,在初二那年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去了美国,然后在2003年11月以一个美国大兵的身份参加了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

  在美国当兵是一种职业。但是听说美国政府把目光投向外国青年这种说法应该不存在。美国政府一直都欢迎青年人踊跃参军,只要有绿卡就可以。而且待遇都平等,没有特别的地方。确实为鼓励青年参军,他们从各方面都提高了军人的待遇,津贴一次性达到3万美元以上也有可能,一次性的意思就是签了4或者6年的合同你就可以得到一次性3万或4万元的奖金 。

  选择在美国参军因为我当时人就在美国。在美国待了8年,对这个国家有一定的感情,去参军一个是为了充实自己,让自己成熟一点,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对这个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读书也是其中一个因素,因为退役以后美军会赞助你去读如果我付1200美金给政府的话,他们就会资助我退役以后36个月的学费 书,这样就不用依赖父母 ,赞助是因人而已,比如我签约的时候合同上面写名政府会给我5万元的奖学金


  在网上看的文章很多,很多提到说如果中美发生战争,中国肯定能打赢美国,但事实上。聊天的时候,很多美国士兵都不把中国当做一个对手,反而认为印度比中国实力更强


  我是第十山地师317骑兵旅,我现在的军衔是下士。骑兵旅已经不骑马了,他们分为两种,一种是坦克骑兵旅,一种是直升机骑兵旅。直升机骑兵旅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侦察。
  在美国当兵是按月薪来算的。不同的军阶有不同的薪金。象我是下士,是第四级的军阶,一个月的薪金大概是1400元美金 。退伍是没有退伍费的。只有服役20年后退休才会有退休金。然后退休金的计算方法是:服役20年时退休时的退休金是退休时所得军阶的50%。
  美国的军人的工资也和中国一样,有很多不同的补助构成。比如说你结婚以后,没有分到政府的住房还是住在军营里,或者你的爱人住在另外一个地方,那么你会得到住房补贴,还有粮食补贴。住房补贴是按照爱人所在地的消费水平来决定的。还有如果你是开直升机的话,你会得到飞行补贴。你有特殊技能你也会得到特殊技能的补贴,比如空降或者空袭(比如象电影《黑鹰降落》里那样从直升机滑绳下来,不是每个人都会滑绳下来,要经过训练)。还有如果你懂另外一门语言的话你会得到不同的津贴,比如你懂得中文的话又通过了中文语言考试,他们会按照你的成绩来分级,第三级是最高的,而最低级是25美元每月,最高级是100美元每月。

  美军饭堂的伙食很难吃,比一般还难吃。伙食费是军方每个月付给你伙食费,然后在月底扣,吃饭的时候你只要带自己的饭卡就可以免费吃。想吃多少餐都可以。在战地的时候不用饭卡,你只要穿着制服,就可以去饭堂吃饭。我觉得在伊拉克吃的饭菜比在美国本土要好上很多倍。在野外训练一般吃一种mre的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楼主| 发表于 06-4-22 05:03:1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差异

--------------------------------------------------------------------------------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04-21 00:31:46




--------------------------------------------------------------------------------

  提及到美国,它是一个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国家,最主要的还是文化素质教育和对儿童的文化教育理念完全不一样.

  先拿一节绘画课为例,在中国的绘画课上,老师通常是先画出来一副示范性的画,在让学生去临摹,把学生的思维锁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全的用圈圈框框把学生的想法规范起来.而在美国,老师则是给予孩子们灵感,让孩子们的思维与想法飞起来,再让孩子把想的画下来,哪怕画上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他们所画的也都是最优秀的.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没有好与坏之分,因为老师认为孩子活跃的思维是最宝贵的.

  再举一例,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会让同学们背很多所谓的具有文学色彩的诗,曲,词,散文等东西.而美国的课上,老师万万不会给学生强制性的灌输一些诗,词或是什么带有哲理性的东西,也不会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什么东西.他们的方针则是教会学生们遇到了问题后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们无论遇上什么问题都可以自己独立开辟,寻找答案.

  中国的教育理念永远都是在奢望学生们将一切知识都可以掌握好;而美国却永远会给孩子们想象的空间和余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从各方面查阅所需要的答案和内容.

  曾经有一位中国的留学到美国的博士,在美国整整五年都一优异的成绩取得奖学金,然而他去费解一点:"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借着成绩而拿得奖学金,美国学生根本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的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就没有没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了!"这是两种不同基础的教育体系和历年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与在一个计划的柜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且一但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于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不是自由,而是恐慌和茫然.

   一位华侨的母亲问自己孩子现今的美国老师,为什么不让孩子背或记一点重要的知识和东西呢?老师却笑者着回答说:"对人的创造能力中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是学生要知道是上哪里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更重要;再一个是他的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死记硬背是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一个来自中国的男孩,第一天紧张的背着书包走进美国的课堂,晚上放学回家,妈妈问正在利用电脑来查找东西的孩子一天过得怎么样,他只是用英文说了一句:"自由."

  看看美国学生空荡荡的书包和轻松的学习生活,再看看中国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写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让人感到一种神圣和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足以令人窒息,但是多少代人都顺着这种令人窒息的理念,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记载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能怎么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联合早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楼主| 发表于 06-4-22 16:46:14 | 只看该作者
·晨 曦·

生日又要到了,兴奋和盼望当然是没有的了,早就过了盼望生日的年龄。

我曾问一个女友,她的40岁生日是怎么过的。她告诉我,那天她把自己关在家里,趴在床上大哭了一场。

40岁对女人来说是个灾难性的年龄,它是一种标志,如同月经初潮是一种标志一样。如果把女人比作花,那么,月经初潮标志着这朵花将含苞待放,而40岁则标志着它的败落。40是个坎儿,迈过去,就彻彻底底完完全全步入中年了,由不得你不甘心,不象30岁时,实在割舍不下青春,还可以勉强称自己为“女孩”。

怕步入中年对女人来说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可是偏偏我们有时还能听到另一种声音。我曾经在杂志上读到过一篇题为“中年真好”的文章,是一个40多岁的女性写的。如果她只停留在赞扬中年我倒也不反对,中年好青年也可以好嘛。可是她却偏要拿中年和青年比较,比较的结论是中年更好。原因不外乎年轻的时候稚气甚至傻气,而中年后人变得成熟,智慧,有阅历。她的结论是,如果再给她20年有限的生命,让她选择从40岁开始或是倒退20年从20岁开始,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从40岁开始。

我觉得她的话只有在两种条件下能让人信服。第一,她写那篇文章时事业有成,而且是大大地有成,不说呼风唤雨吧,怎么也得能人五人六;第二,她年轻时是个丑女。道理是不言自明的。第一,唯有事业有成勉强能跟青春叫板;第二,丑女不怕老(我知道这么说显得自己很不厚道,但话丑道理真)。当然,随着人到中年,物质财富也会逐渐聚集,年轻时不敢奢望的别墅不再是梦想,年轻时的自行车被马自达甚至是BMW取而代之。但是房子也好车子也好,加在一起也抵不上青春的分量。

我曾有个同事,40多岁,女性,做着和我一样平凡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工作。在我的眼里她一直是个不起眼的中年妇女。她的钱包里夹着两张她年轻时的像片,有一次她拿给我看,我吃了一惊,没想到她年轻时那么漂亮。捧着那两张像片,我由衷地赞美道:“你过去真漂亮!”说实话,我当时很为她那些年外表的变化感到遗憾,那遗憾有点儿过了头,我竟没管住自己的嘴,问道:“你很怀念那个时候吧?”没想到她说:“不,我觉得现在很好,我更喜欢现在的状况。”我不了解她年轻时的状况,但如果她年轻时不吸毒,没接二连三接受失恋的打击,不是衣食无着,我就认为很值得怀念。

我怀念年轻美丽的时光,我喜爱香车华宅,我也看好成熟,智慧和丰富的阅历,但是如果在鱼和熊掌间真的只能选择一样,我毫无疑问会选择年轻美丽。我知道,人到中年还大言不惭地作这种选择会被很多人视为浅薄,但这也是因为我已人到中年,中年是不能浅薄的年龄,十几年前的我作如是选择,大家的反应就会很不一样。看到了吧,这又是年轻的好处。话说回来,阅历也不尽是正面的,负面的阅历没有它未尝不是件好事;成熟也未必都值得追求,成熟到了圆滑远不如不谙世事。

有一次看一个访谈节目,嘉宾里面有一个残疾英国女作家,大概算得上是一级残疾。她胳膊腿都没有(腿从膝盖以下没有)。接受采访时,她被人放在沙发上,像一截桩子。对这样的人,我们没有办法不敬佩,撇开她的成就不谈,单凭她在这个世界上能支撑到她那个年龄(她大概40多岁),就是一件太了不起的事,那得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但是当她谈到自己生平的时候,我却不以为然了。她说,她25岁以前很自卑,很痛苦,但是25岁以后就不自卑了:“除了没有胳膊腿以外,我跟其他人没什么两样。”这大体上是她的原话。人时常需要给自己打打气,这我理解,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我也经常给自己打气。但我认为这气给自己打打就够了,自欺一下有益处,却没必要欺人,更没必要把它当成宣言一样告之天下。年轻比不年轻好,四肢健全比不健全好,有钱比没钱好,当领导比当群众好。我觉得这些都是不言自明的。视金钱如粪土,甚至提起钱来都要加上一句“钱那XX东西”的人,往往是不满足于自己钱包的厚度而又不知道怎么让它厚实起来的人;看破红尘隐居山林的,往往是仕途上受挫的人。我认为,当我们没拥有那些好东西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一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状况,二是努力争取在现有的状况下过得更令自己满意。提虚劲却大可不必。

□ 寄自瑞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楼主| 发表于 06-4-22 16:47:24 | 只看该作者
过去14年,有4万5千名中国儿童,获得美国家庭收养。不过,有两个家庭十分特别,因为他们分别领养的两个女童,原来是一对孪生姐妹,在出生后不久便分开了,不想在多年后,竟然可以在美国重逢,成为一时佳话。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CBS)《EarlyShow》节目女主持人汉娜丝托姆对这个故事大感兴趣,深入“挖料”。首先,她在佛罗里达州找到莉妮,今年已经8岁,喜爱体操、跳舞和骑马。

  莉妮的养母艾莲说:“我和丈夫见到她时,她哭得十分厉害,露出非常惶恐的神色。我们决定把她带来美国,为她付出爱。”虽然生活愉快及健康成长,但艾莲和丈夫知道,莉妮的心仍然在痛。

  在同一时间,远在费城,也有另一户人家从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孩,同样是8岁,名叫安妮。养母安狄烈说﹕“她十分聪明和醒目,求知欲很强,但有一个问题,每当她进食时,经常狼吞虎咽,其他孩子吃饱了便会走开,但她还是吃个不停,好象担心自己永远没机会再吃一样。”

  安狄烈上网进入一个支援机构的网站,向其他人请教。其中一个回应的就是艾莲。安狄烈称:“艾莲提供的建议最好。她教我把所有食物放在同一碟,摆在桌子中央,大家一齐吃。简直难以置信,问题立即解决了。”

  两位妈妈居住的地点相距数千哩,但仍保持联络。她们后来发现,原来她们收养的女儿,都是来自中国同一间孤儿院的。她们其后交换养女的照片,发现她们的样子一模一样,大家都感到十分错愕。

  再过一段时间,她们决定安排两名女孩见面。他们马上确定,她们是一对孪女。两人一见如故,好象已经认识了很久似的。两家人其后继续保持联络。直到4个月前,他们决定作出大胆的一步,为两名女孩进行DNA测试。结果显示,几乎可以肯定她们是一对孪生姊妹。莉妮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雀跃,在家中蹦蹦跳跳及大叫:“好呀!我们是姊妹!我们是姊妹!我们是姊妹!”两家人都相信,从今以后,这两名小女孩都不再孤独。

□ 一读者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楼主| 发表于 06-4-22 16:51:47 | 只看该作者
Magazine:为什么有那么多艺术家是同性恋,譬如米开朗基罗、达·芬奇?

陈丹青(以下简称“陈”):你得问上帝,人间无法回答。科学家说:染色体XY的某种差异造就了同性恋,但这位同性恋会是达·芬奇吗?你去问上帝。

Magazine:你认为艺术家和同性恋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陈:“事实”的差异只在被说出还是没被说出。二战后同性恋禁忌松动,80年代话题公开,啊!原来很多艺术家是同性恋,有的公开自己的性倾向。这话题逐渐社会化、政治化,最后,它变成时髦。

同性恋自古就有。希腊时期不必说了。近代西方艺术家长串名单是同性恋。譬如舒伯特。有资料说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甚至托尔斯泰,均有同性恋倾向。当然,最著名的,确凿无疑的同性恋艺术家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卡拉瓦乔。二十世纪人文艺术领域同性恋者更多:巴特尔、福柯、沃霍、罗森伯格、帕索里尼等等。著名政治人物中,美国八十年代公布了档案――那位“麦卡锡主义”当事人麦卡锡,也是同性恋。

在中国,身为同性恋的著名艺术家还需要求证,古代,郑板桥算一位,他的爱人出现在他的诗作和画款中,有名有姓,可惜我忘了详细。袁枚也是。他的《随园诗话》、《子不语》,还有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钱泳的《履园丛话》、明代沈德符的《敝帚轩剩语》,都写到同性恋,既不诧异,也不避讳,更没有谴责的意思。同性恋在中国历史中不是社会问题,东汉12个皇帝有8个是同性恋,或至少是双性恋。同性恋在中国似乎没有西方那么严峻的历程,基督教明确反对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罪。

Magazine:那你是不是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直接反对同性恋的传统?

陈:这问题还是得请教专家。据我所见,你要是拿西方价值观道德观去套中国历史,会有问题。古代中国的道德禁忌当然有,宋以后的女性状况尤其压抑悲惨,但被现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过度渲染了,扭曲了。它可能很悲惨,但原因和西方不一样。你可以看看荷兰人高罗佩写的《中国性史》,西方人非常惊讶中国古代的性观念这么宽容(当然,“宽容”一词就是西方概念),同性恋不会被治罪。从前书生上京赶考带娈童,据说解决性问题是原因之一,你瞧,中国人从来善于接受事实,利用事实。

《红楼梦》也写到同性恋。相关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的时代,那种天真烂漫,今天的同性恋诗歌哪能比。我们会说:啊,好开放!可是古人哪有“开放”这一说啊。

Magazine:同性恋在生物学上是否是违背自然的规律,因为从繁衍后代的角度看,同性恋肯定不利于生育。

陈:正好相反,是这种说法违背了自然——同性恋才是真的“自然规律”:动物也有同性恋,好几种动物的同性关系比例非常高。人说:传宗接代是“自然规律”,可是“自然规律”这句话根本就是人造出来的,然后给同性恋扣帽子,兼带着也冒犯“自然”。

Magazine:当你在看作品时,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同性恋气质吗?

陈:不、不,我没有这种能力。但当我知道作者是同性恋,我再看,那些使他们和异性恋艺术家之间极其微妙的差异,会显现。达·芬奇如果不是同性恋,他的画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不一样,或者,我不再会像知道实情之前那样去看他。他太精微了。你去听舒伯特的音乐,有那么一种情绪――很难用词语去定义――譬如恐惧、希冀、疑虑、揣测……异性恋艺术家也表达这类情绪,但是不一样。你得敏感。描写同性恋的作品期待无限敏感。

但这样说会发生争议,会偏。用性倾向解释艺术只是途径之一。艺术是心领神会,人各有各的心领神会。当你知道“他”是同性恋,你很可能会被引领着走向感觉的另一层次。你看,同性恋对设计敏感,对差异敏感,对文字敏感。有篇文章,很抱歉我忘了题目和作者,指出现代文学史差不多就是同性恋史(作者例举的似乎是兰波?庞德?马拉美?艾略特?请别相信我的记忆力,这不能乱说,还得查证),这四位人物差不多奠基了现代文学,他们都是同性恋。

Magazine:为什么同性恋相比其它人会对造型有独特的敏感,细腻,多层次?

陈:你设身处地想想看,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你会先对自己恐惧――如果没有社会舆论支持你,说:你是对的,你没问题――这时,你立刻遭遇一系列问题:父母知道了怎么办?同学朋友知道了怎么办?最要命的是,你爱的那个人知道了怎么办?很多同性恋会爱上不是同性恋的人――我爱你,但不能让你知道,你知道了,你就走掉了,多难的一件事啊!两人做朋友,上街、吃饭、待在一起,但心事重重,时刻瞒着,同时爱着。真的恋爱总有爱得最深最炽烈的阶段,可是你得瞒着,又克制不住。你想,只要是恋爱,都会遭遇要不要控制,怎样控制的困难,同性恋尤其被这种困难折磨……在体验恋爱的所有层面时,我相信,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没有触到的深度。

这种敏感,这种不断不断地受挫、抑制、机敏、迂回……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艺术。艺术也是爱,你整个儿交给艺术,艺术不会背叛你。

当然这只是我的揣测,拙劣的揣测,很可能是错的。恋爱,或者创作,是无比细腻的私密的过程。哪位同性恋愿意将这些层面玲珑剔透说出来?说出他内心经历的一切?这时我们可能会知道这种敏感为什么我们没有。

不过人一辈子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性问题。我不可能说:异性恋就不敏感。这不能变成一个公式。

Magazine:你个人是怎么开始关注同性恋的,是因为好奇?

陈:不是,我出国前竟然从未听说过同性恋这个词。太无知了。小时候遭遇文革,经常看大街小巷贴着枪毙人的名单,前面是“现行反革命”,最后总会有一两个“鸡奸犯”。“鸡奸”?“鸡”?那时连什么叫做“奸”也不清楚,只知道肯定是男女关系,什么关系呢?没有人告诉你,我们没有生理课。

直到去美国,第一站旧金山,亲戚带我到处逛,路过同性恋酒吧,全是男人,亲戚说,那是同性恋――好像只有1秒钟,我立刻觉得“明白”了――啊!男人喜欢男人!我对所有“恋”都“同意”,真的,我在很多问题上天然地没有成见。

到纽约第二年我遇到真的同性恋了:一位在台湾长大的上海人,周龙章,纽约华美艺术协会主任。梅葆玖、张君秋、侯宝林、傅聪,马友友,所有你想得到的中国顶极演艺家都被他请过去在林肯中心受奖。他在纽约呆了30多年。我们在展览活动中认识了,变成好朋友,他大我一两岁的样子――男青年勾肩搭背,晚上睡一块儿,我想都不想的,年轻时插队,男女生不讲话,都是男生混一堆,亲腻打闹――娘娘腔,有人会不喜欢,可我会觉得好玩,我对异常的滑稽的人会好奇,他有娘娘腔,很自然,不掩饰,他不及我高,会掂起脚朝我走来,那种训练过的台步。他喜欢我,但我居然一点不想到他就是同性恋,我学不会揣测朋友,一路过来,哥们儿太多了。可是一年后他做了勇敢的决定,在华人报端公开自己是同性恋。

80年代初在美国的亚洲人这么做,是要勇气的。后来他和香港的张国荣、台湾的白先勇分别作为港台海外三地的同志代表出席香港首届同志大会。我真心祝贺他,钦佩他!你想想看,我们这些所谓异性恋敢于公开自己么?八十年代初一位上海著名演员被传说是同性恋,闹到法庭,可是舆论、律师、他自己,没有一个人敢说:我他妈就是同性恋!怎么啦?!同性恋不是罪!没有。一句这样的话也没有!

所以同性恋问题首先是人权问题,政治问题。龙章给我打开了人性的一扇窗,不然我对人性的认识会很有限,甚至是残缺的。

我们至今是好朋友。我回纽约,他到机场接我、送我,对我妈妈非常好。他来北京,我陪他和他爱人去同性恋酒吧。他给我认识不少同性恋朋友。台湾那位著名的歌手LWZ,现在消失了,非常俊美,他到纽约住他家里,还有著名香港导演GJP。

1983年费翔打算离开纽约来大陆发展。龙章介绍费翔跟我吃饭,了解大陆的情况。费翔那会才20出头,漂亮得简直无辜,皮肤鲜艳,像是蒸笼里刚蒸出来。当时我还不知道龙章是同性恋,事后想来,他当然喜欢费翔,但没有可能,一起吃顿饭很开心了。我记得龙章那样斜看着他,打心眼儿里难过的样子,人心里有了爱意,会难受的,不是吗?

我想费翔不记得了。龙章住时代广场,那家餐馆还在。

Magazine:他有没有对你有过……

陈:没有。我所接触的同性恋非常多礼,非常多心,在乎别人的感受,不冒失。实在说,同性恋的教养普遍很好。后来我知道他在乎我,因为在乎,他没做任何让我不悦的事情。

Magazine:他有没有暗示你?

陈:一开始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但我完全看不懂。我对人的眼神表情,有时敏感,有时糊涂。在美国,不论什么性别,见面、分手,哪怕是初次,拥抱之类太自然了,当我知道他是同性恋,我发现自己更真实地做这些表达。人生是不断克服羞怯的过程,羞怯——包括恶意——有时出于偏见和意识形态,不完全是天性。

我不记得遇到过让我厌恶的同性恋。某些同志让人厌恶,但不因为他是同志。异性恋,那些所谓“符合自然规律”的人,不也有太多叫人厌恶的家伙么?

90年代我参加了一件让我自豪的事情――在纽约,大约有4万亚洲同性恋没地方玩,洋人的同志酒吧有的是,可是毕竟文化不同呀,亚裔有点怕去。好,龙章他们率先在UP TOWN东58街高档地段开了第一家亚洲同性恋酒吧,所有壁画都是我画的。画希腊瓶画上古代同志做爱的图案,画米开朗基罗天顶画中那些巨大的男裸体,十几岁时我就临摹过这些画,20多年后我用丙稀颜料直接往墙上涂,真是痛快!1994年酒吧落成,生意火得一塌糊涂,日本人、南洋人、港台人、南韩人,当然还有大陆同志,蜂拥而来,洋人同性恋也混进来看脱衣舞。我这才领教亚洲男孩的身体,光滑、绷紧,腹肌那几块疙瘩肉轮番搏动,跟他妈闪电一样!

1996年,亚洲同志隆重加入纽约每年6月的盛大同性恋游行。在酒吧集结选出一批身材特棒的孩子,龙章指挥,我设计游行花车,那天我用录像机记录了全过程――先是他们在酒吧化妆准备,跃跃欲试,然后上花车在第52街列队,欢呼雀跃,每个街区停着各个团体的同性恋车队――律师、警察、白领、教师、艾滋病团体等等,你知道,纽约市长克尔屈先生就是老同志,经常领头走在队伍前面――我眼看亚洲花车挨着秩序轮到进入第5大道,一转弯,欢声雷动,这是纽约人第一次瞧见亚洲同志啊!疯了!庞大的游行队伍从北向南,浩浩荡荡,直到华盛顿广场,再转弯进入同志老巢格林威治村,那里已经闹得跟暴动一样了。到处蹿出来男扮女装的帅哥,穿着吊带透明丝袜,那种妖艳妩媚,美女瞧着也酸,真的,美女居然给比得黯然失色。你想啊,动物界好看的全是雄性,哪轮得到母鸡雌老虎啊!

当天晚上,同性恋委员会公布亚洲花车赢得纽约全市第一名。

Magazine:你是主动做这个事情还是他们来找你作这个事情呢?

陈:就是高兴嘛!我那时已经是纽约老居民,那是个人人尽情表达自己的地方,同性恋游行只是各种表达之一。他们在大花车上狂舞啊,高分贝音响的摇滚乐,台座上是男性扮演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啊,王昭君啊,龙章有得是京剧服装,凤冠霞披,花车前端8个裸体男孩扇型站开,腰上围着哪咤式的莲花叶裤衩,甩啊扭啊,汗流浃背,全疯了!马路两边娘们儿瞧着狂叫啊。第55街、42街,34街,23街,14街,第8街,多长的一段路啊,差不多长安街东四环到西四环,比上海南京路全程至少长三倍,上午十点开始走,走走停停,接受千万名纽约市民的欢呼,还有市区领导官员之类,一直走到将近黄昏。在格林威治村,同志们要闹通宵哪!

Magazine:你觉得你的兴奋是因为参与了一个高潮迭起的历史时刻,还是真的对同性恋问题有兴趣?

陈:重要的不是因为同性恋,同性恋在美国不是问题,我高兴,是因为亲身参加了每个人表达自己的盛典。它来自悲痛的记忆:60年代格林威治的“石墙事件”。那时美国同性恋是被歧视被侮辱的人群,正是《断背山》的年代,当酒吧发生冲突时,有同性恋被人在石墙前活活打死。旧金山,洛山矶,芝加哥,纽约立刻引发盛大抗议,随即波及欧洲各国同性恋群体抗争。从此同志们翻身求解放,直到石墙暴行日被国家法定为同性恋日,纪念无辜的死难者。到我参加游行那年,已经是有了三十多年历史的大庆典。

但是游行队伍每到下午两点多钟一定会停下来,包括路人,千万条手臂握拳上举,在当年死者丧生的时刻,默哀两分钟。六月已是大热天,你想想,延绵十几里大街,疯啊闹啊,忽然几十万人全部安静,在太阳底下默哀――时刻一到,轰隆轰隆几十条大街又响动起来。

Magazine:那在游行里你表达了什么呢?

陈:我什么都没表达啊,我想都没想就一直坐在花车上录像,根本不在乎别人把我当同性恋。我真希望我是,这样我可能会画得好多了。

Magazine:事实上大多数跟你相同年龄、类似背景的人都对同性恋反感。

陈:对同性恋反感的人也可能对其它事反感。有那么一种人群会对凡是他不认同的事物反感。同性恋问题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意识形态和天性。所谓意识形态,就是指我们事先被灌输的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那些意识形态强的人会对各种事物反感,包括同性恋。他甚至还没见到那个人,就会有一个立场,一种情绪,一种判断,伴随一整套例如“违背自然规律”之类大字眼,然后立即进入厌恶状态,谴责状态。我发现我不是这类人。

Magazine:作为艺术家,你是否主动去尝试超越这种意识形态呢?

陈:我刚好生活在这个开放的时代,虽然中国开放得晚,但是今天大家对太多问题,包括同性恋,再不会像20年前那样看待,20多年前同志会被枪毙啊。我不知道要是早生60年甚至一百年,是否也会这么看待。我可能会同情,但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欣然地、毫无障碍地面对同性恋?我不敢说。人是社会动物,你没有这种意识形态就会有另一种意识形态。我不想夸大自己的天性。

Magazine:这些游行最打动你的经历是什么?

陈:第三次大游行走到第5大道23街,忽然路边一对同志爱人加入近来,二十出头,那美国男孩一看就是耶鲁哈佛那类好人家子弟,穿着朴素的但是很贵的衣服,金白色头发,一副害羞的书生相。他爱人是个香港学生,显然也是好人家子弟,穿着女子的透明长睡衣,丝质的,黑色高跟鞋,很放肆的拉着爱人的手走,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第5大道非常宽,让我感动的是那个美国男孩的难为情,显然为了让他爱人高兴,陪着他,忍受众目睽睽……异性恋不也一样吗?爹妈终于同意了,公开见人了,一方可能害羞,另一方欣喜若狂!你知道,亚洲人再疯疯不过西方人,可是他大概压抑太久了,一年到头,人在那一天可以肆无忌惮,他也很文雅,很漂亮,歪歪扭扭踩着高跟鞋,紧握爱人的手使劲走,在两辆花车阵营之间的大马路上……。

最早看见同性恋接吻是在刚去纽约那年,12月31号,时代广场,那是一百多年的传统――几十万人在那里守岁,11点59分59秒,楼顶铁做的大苹果降下来,新年开始了,万众欢腾,狂呼乱叫,按传统,这一刻你可以跟任何身边的人接吻,二战后那位美国大兵见个姑娘一口吻下去,就在时代广场,要在别的街区他可能遭遇一记耳光……那天我没见任何人跟旁边的陌生异性拥抱接吻,但我目击好几对同志在密集的人群中紧紧拥抱着,旁若无人,嘴对嘴,深深接吻,好像电影慢镜头,好像永远吻下去的样子,这不跟任何一对深情男女一样嘛!第一瞥当然惊愕,我猜我那时非常窘,但随即我被感动了,啊,这是真的:重要的根本不是同性,而是他们彼此相爱。

我想这是一种教育,和我小时候天天在街上看见人和人暴打一样,是终生不忘的教育。

Magazine:你觉得他们的感情会像异性恋那么复杂,会有喜新厌旧,见异思迁?

陈:可能更复杂。同性恋进入关系方便,性刺激的机会多,再狠的色狼也不敢冲进女澡室子吧,同性恋却可以在澡堂相遇。但是他们出问题也快,男女恋爱有一恒久的目标,就是婚姻,至少假定走向婚姻,同志不然。还有一种情况:女子出现了。米开朗基罗同时是位诗人,写了好多十四行诗,其中句子意思是:你们这些女子啊!我的爱人都被你们夺走了!

Magazine:同性恋主题的电影《断背山》,李安刚刚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你觉得中国人是怎么理解同性恋的?

陈:《断背山》真的不是关于同性恋,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时代。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他深知什么是压抑。在中国,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异性恋们也压抑得一塌糊涂啊。

我至少看过欧美十部同性恋电影,比如80年代很轰动的英国片子《我美丽的洗衣房》,还有《莫里斯》,休·格兰在影片中刚出道,演一位上世纪初的牛津子弟,在那种贵族式的书房里,下午,窗帘拉着,忽然他就和同学婉转拥抱、接吻,他那会儿也漂亮得简直无辜,一缕头发垂下来。后来呢,跟《断背山》主角一样结婚了,留起八字胡,过着上等日子,心里念着另一个人。

Magazine:你觉得那些电影里面打动你的要素是什么?

陈:所有恋爱都会打动我,只要拍得好。当然,看同性恋主题毕竟有所不同,这类主题大大拓展了人性刻划的层面,因为我们被太多异性恋电影塑造了。在文艺作品中,异性恋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同志电影”等于电影中的“同志”,意味着异端。

台湾拍摄的《孽子》,白先勇原著,非常动人。张元拍《东宫西宫》前给我看过剧本,也有意思。中国拍同性恋电影跟西方比,不太放得开来,但异性恋主题也不见拍出过什么好电影呀,能走第一步就不易。

Magazine:你觉得异性恋电影和同性恋电影表达的最大矛盾或者最激烈的情绪高潮有什么不同?

陈:你知道,咬住同性恋话题谈电影是危险的,假如你对同志主题不敏感,对异性恋主题也不会敏感到哪里去。恋爱都是隐私,描写恋爱不难,描写隐私很难很难。即便是异性恋的爱情故事,从古到今成千上万,只有几部经典。人性太复杂了,我相信生活比小说更意料之外。一万对爱人会有一万种爱情,市面上种种文字成天讨论男人怎样,女人怎样,胡扯。我不写男女,不写爱情,大部分关于爱情的言论我都不相信,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我们远远不了解人性。

□ 南方报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楼主| 发表于 06-4-24 10:48:18 | 只看该作者
特稿:中国的新一代雅皮士兴起(上)
DWNEWS.COM-- 2006年4月23日23:20:4(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  
推荐网站
免费外汇交易模拟帐户引导您立即入门
麒麟电视最新推出《无间道》三部电影
24小时不间断的外汇交易



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道/中产阶级正在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兴起。这群年轻而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的人口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者市场,这是史无前例的。今日中国的年轻人正成为新一代"雅皮士"。为此,国外媒体为这些依靠中国崛起而迅速致富的年轻人创造了一个新词──“Chuppies”,翻成中文叫“查皮士”或“华人雅皮士”,,因为它源自“雅皮士”(Yuppies)。(chinesenewsnet.com)

在收入激增、市场行销和广告的促进下,这些中国"雅皮士"们成为了积极的消费者,他们乐于体验最时尚的生活方式,急于尝试最新的小玩意。他们是中国新一代中很有代表性的一股消费力和社会群体,而且他们并非嬉皮士运动的简单复归:他们有社会责任、他们有历史感,他们讨厌日本,喜欢美国。······(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查皮士素描(chinesenewsnet.com)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资深编辑Bay Fang报道最近以长篇报道了这个“华人雅皮士”的状况。他的报道说,时值星期天下午3点钟,一位叫杜沙敏(Sharmin Du英译)的女士轻快地迈进了上海新天地里的着名连锁咖啡店“咖啡豆”(Coffee Bean),这是一家集咖啡,香茶与美食的缤纷小天地。她穿着一条Diesel牌子的新款低腰牛仔裤,瑜伽袋搭在肩膀。她还没契午饭,于是点了一杯雪泥果汁和一块南瓜松饼。这时候,她的最新款式、可以高速上网的手机响了,她打开手机,开始说着上海话,间或夹杂一些像是商用英语的话,说的内容听上去像是在打情骂俏。(chinesenewsnet.com)

杜沙敏今年32岁,有着圆圆的眼睛,头发染成红色,过着一种父母完全不能理解的生活方式。她说:“我经常把所有钱都拿来买名牌,想Louis Vuitton啦、Christian Dior啦、还有Hermes,等等啦,什么的。我随心所欲,如果我想去旅游或者外出,我就去。但是,这种生活对我们来说还是新鲜的。在美国,孩子们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但是,在中国,过去没人这样想-我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现在,我刚刚开始有点头绪。”(chinesenewsnet.com)

《国际先驱导报》的报道说 身为查皮士一员的27岁的吴波,对这个新富阶层词语表现了出人意料的敏感。“我就一个混混,算不上富吧。”但是根据中国知名调查公司--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做的一个“中国新富市场与媒体研究”调查,吴波无疑应该被划作城市查皮士一族。(chinesenewsnet.com)

新生代此次使用的判断标准主要是“三高”。“高消费”:吴波在北京的一家中型外企工作,月入税后8000出头,亚奥地区有一套自己的小三居--虽然用了不少爸妈的钱,东芝的笔迹本电脑用了两年了、前不久换了一个索尼的数码相机、正在计划明年初买一辆车。“高学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高感度”:对新鲜事物热情洋溢,在时尚杂志上面寻找新的契喝玩乐去处,提到一件事第一反应就是“上网查”。(chinesenewsnet.com)

吴波不停强调“北京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太多了”。在他看来,他公司的同事们几乎都符合这个标准。(chinesenewsnet.com)

查皮士门槛有多高(chinesenewsnet.com)

查皮士的门槛似乎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曾经指出,国际上研究新富的时候普遍采用的起点就是个人金融资产达到6.6万美元,相当于5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由于中国不少人存在灰色收入,因此零点调查使用的新富标准包括财富含量和一些外显符号:储蓄等金融资产总额: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水平在人民币50万以上;个人总体年收入:20万以上;社会头衔:地级市以上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协会或其他类似组织领导委员;符合以上某一项者,即可被零点调查归类为“新富一族”。但是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自1997年开始积累的中国城市70000居民的消费形态数据表明,也许新富的标准并没有这么高。新生代今年调查了全国18个城市的11309个样本,以深圳的平均个人月收入最高:6035元,即平均年收入七八万元人民币。其他城市中,只有上海和广州越过了人均月收入5000元大关,分别为5527元和5163元。(chinesenewsnet.com)

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调查来看,中国新富阶层位于25岁至29岁之间的占33.4%,30岁至34岁之间的占35.4%,两者相加几乎占了总数的70%,这说明25岁到34岁这部分年轻人已经成为新富这个崛起阶层的主力,有趣的是,这几乎正与媒体一度热炒的一个集体概念“生于七十年代”重合。他们基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76%的人具有大学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他们基本是工薪一族:个体户和自营职业者只占不到6%,其他人基本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或一般工作。几乎90%的人拥有自己的房产--其中有18.9%的房子是单位分配的,这在大部分城市显然是25岁以上人的专利。(chinesenewsnet.com)

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实力都是毋庸置疑的:78%的人有自己的汽车、73.2%有自己的数码相机、67.4%有笔记本电脑、61.8%有高级音响、43.6%有数码摄像机、33.4%有等离子或者背投电视。他们在购物时是狂热的品牌主义分子,84%的人表示在消费时非常注意品牌,50%的人表示如果真正喜欢的东西,即使难以承受也会买下来。(chinesenewsnet.com)

和传统人群的消费习惯不同的是,这部分人平均每月要花费394元人民币在健身上, 460元在图书音像制品上,387元在美容美发美体上。他们明显比自己的父母一辈更懂得享受生活,他们平均每年还要花费7337元在旅游上--其中选择境内游和境外游的比例大概是4:1,尽管有几乎50%的人抱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休闲。(chinesenewsnet.com)

根据这些数据,媒体为查皮士人群勾勒出一幅素描:30岁左右、从事管理或技术工作、有房有车、热爱休闲生活、追求名牌、喜欢享受。他们已经成为各城市娱乐消费的中坚力量。德国《世界报》最近一篇对中国富裕年轻人的报道标题叫《随便什么都可能》。这也符合新生代这一调查中查皮士们对自己的描述“我是一个思想开阔并且能够接受他人生活方式的人”“我乐意学习很多知识,即使这些知识和我没有多大关系”“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事物”。(chinesenewsnet.com)

商家喜欢查皮士(chinesenewsnet.com)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查皮士们年轻、行为大胆,西方商家看着他们,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因为这新一代“华人雅皮士”,喜欢到处派对,喜欢到咖啡厅、舞厅和酒楼,爱追新潮,乐于消费,正形为一股左右中国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力量,带领中国商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如今,中国已经有大约1,000万“查皮士”中产阶层,到2010年时,人数预计会增加2倍。中国人的消费量预计会在今后10年里,以每年18%的涨幅成长,相比下,美国仅2%。这股年轻、“贪婪”的购物群体对现代科技有充分的了解,甚至经常为他们的父母做出购物决定。他们是中国首先使用信用卡的一代,同时,也是导致曾是全世界存款率最高的这个国家存款率开始大幅下降的一代。(chinesenewsnet.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06-4-24 10:49:01 | 只看该作者
商家估计,中国的年轻人会在今后20年内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消费力量。而且,精明的商家都从现在开始想方设法追求他们的喜好。亚太网络通信的创意总监Jude Robert说:“中国就像一幅空白的画布。只要推介方式得当,你可以带进来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卖出去。”(chinesenewsnet.com)

西方企业界人士谈到中国和印度时,往往喜欢用“规模”(scale)这个词。因为在这两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需求的市场潜力规模惊人。根据位于加州Irvine的、在业界享有着极高的声誉并被业界称之为“游戏神话缔造者”的暴雪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的经历来看看吧。该公司销售网上游戏“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在北美花了一年,付款用户才达到100万;但是在中国,一个月之内,用户已经达到150万。(chinesenewsnet.com)

谈到手机的需求规模,更不得了,中国有4亿手机用户,而且他们平均每3到6个月就换一次手机。如今在中国,他们可以有900种不同的款式可供选择,而比较起美国,这里只有大约80个款式给消费者选择。三星(Samsung)在中国市场上每一个星期要抛出一种新所款式。印度的手机用户也正在以每个月400万的速度在激增。(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的跳跃式的发展使得新潮物品源源不绝,也造就和满足了查皮士的追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打开国门,外商涌入,对这代人的消费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使中国经历一种跳跃式的发展。拥有Johnnie Walker、Guinness和其他数个世界名牌的Diageo公司的中国宣传总监Frank Pan说:“中国正从付费电话直接跳到手机,从标准电视剧到DVD,之间没有VHS的过渡过程。单车仍然是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中国已经从去年开始主持F1赛车大赛了。”(chinesenewsnet.com)

查皮士并非“嬉皮士”(chinesenewsnet.com)

查皮士一代都是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成年的。与他们经历了私有化和文革动荡的父母不同,这一代一直生活在秩序相对稳定和经济繁荣的社会里。许多人都公开拥护已过世的领导人邓小平的革命性宣言:致富光荣。他们终于有机会赶上了他们祖祖辈辈盼望的“中华盛世”,他们尽情追求和享受富裕。但是,中国的分析人士也指出,不能把查皮士的出现,简单看作是嬉皮士现象回归。和嬉皮士们对社会责任的逃避和否定不同,新一代的时尚年轻人并不回避自己的社会角色,这种时尚与其说是反抗,毋宁说是他们对社会、对长者们一种自我表现式的撒娇。特立独行的扮相,并不妨碍他们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也无碍于他们对事业、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在欧美如此,在亚洲、在中国,都是如此。日前,当年嬉皮士们的旗帜“滚石”乐队兴致勃勃来到上海演出,却遭到新新人类们的冷遇,恰好对这两种时尚之间的差异,做出了最生动、最形象的注解。(chinesenewsnet.com)

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的调查报告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以研究中国查皮士阶层的消费取向为主调查,却同时从不经意间发现了该阶层的政治取向:他们关心中国经济发展,但对国内政治却不甚关注;他们患有“集体厌日症”,但却坚持使用日本产品,并主张理性处理两国关系;在经历了童年的文化饥渴后,他们像世界上大部分人一样,拥抱美国文化,并开始怀上美式“中国梦”,他们甚至也给自己起各种美式昵称。(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06-4-25 12:17:38 | 只看该作者
老查理今天的日日谈还没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06-4-25 13:36: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风吹尘 于 06-4-25 12:17 发表
老查理今天的日日谈还没谈呢。。。。。

风兄你就别缠着宋大哥了,饶了他吧。他那边现在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你就让他好好睡上一觉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06-4-25 16:27:5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之音:胡访问白宫失常情况逐个数

--------------------------------------------------------------------------------

万维读者网    2006-04-24 20:50:35



美国之音记者东方报道/今天对比新闻的话题是中国媒体没有报道的胡锦涛访问白宫期间发生的一些失常情况,以及中国民众和海外媒体的不同反应。

首先对比介绍胡锦涛访问美国的最重要的安排--布什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阅兵式、欢迎胡锦涛访问白宫的新闻。

*新华社绝口不提意外状况*

新华社是这样报道的:新华网华盛顿4月20日电(记者杨晴川赵毅)美国总统布什20日在白宫南草坪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胡锦涛在欢迎仪式上致辞时表示,他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同美方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当天,华盛顿碧空如洗,阳光明媚。当地时间上午9时35分左右,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乘车来到白宫南草坪。布什和夫人劳拉在胡锦涛夫妇下车处迎候。双方亲切握手致意。在布什和夫人陪同下,胡锦涛和夫人刘永清走进欢迎区,布什陪同胡锦涛沿红地毯走上检阅台。乐队高奏中美两国国歌,礼炮鸣21响。胡锦涛在布什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胡锦涛向参加欢迎仪式的人群挥手致意。欢迎人群挥动中美两国国旗,高呼“胡主席好”。

检阅完毕,布什总统首先致欢迎辞。布什说,他和夫人劳拉非常高兴欢迎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刘永清光临白宫。美国和中国虽然位于大洋两岸,但全球经济将两国联系起来,并为两国人民带来机遇。胡锦涛在致答辞时说,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乐观进取、务实创新,用200多年时间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科技成就。

新华社的新闻稿随后详细地报道了胡锦涛演说的内容。

下面我们对比介绍海外媒体广泛报道的、而新华社在报道中故意遗漏的一些新闻细节。

*王文怡惊扰会场两分多钟*

首先介绍:)学员王文怡在胡锦涛在白宫致答词的时候大声抗议的事件。同情:)的电视媒体新唐人电视台以及大纪元时报共派出了四名记者采访白宫的活动。47岁的王文怡是以大纪元时报记者的名义申请采访获得批准的。

布什讲话之后,胡锦涛致答词。当胡锦涛的讲话刚刚进行到1分19秒的时候,也就是他说完第一段话,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胡锦涛的女翻译刚刚开始翻译的时候,在摄影记者席上的:)学员王文怡,突然展示出一个黄色标语,并且用了最大的力量,用中文呼喊:停止迫害:)、胡锦涛,你的时间不多了,你一定会得到报应。王文怡后来还以中、英文高呼:布什总统,阻止他继续杀人。布什总统,阻止他迫害:)。

*胡锦涛表情由放松转严峻*

由于当时正好是中方的翻译在说话,布什和胡锦涛都把眼光转向:)抗议者。胡锦涛看上去并没有十分震惊。而布什本来微笑着面对着演讲的胡锦涛,出现这一事件之后,脸上的微笑没有了,表情严肃起来。当翻译翻完胡锦涛的上一段讲话之后,胡锦涛没有立即开始下一段的演讲,而是停顿了大约3秒钟左右。这时布什转过脸,把眼光从抗议者那里移开,对胡锦涛说,“You are Okay.”胡锦涛随即继续开始演讲。

胡锦涛本来表情非常放松,演讲的时候也没有看稿,在发生了这起事件之后,胡锦涛表情开始严峻,并且开始低头念发言稿。在胡锦涛发表讲话的过程中,:)抗议者一直在大声用中英文呼喊抗议口号。布什的眼光也不再看演讲的胡锦涛,而是一直在观看抗议者呼喊口号的情况。

从王文怡开始抗议,到她被白宫特工人员护送出场,这一插曲共持续了2分56秒。

*CNN现场转播信号被切断*

中国的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上海的东方卫视等,都在实况转播白宫的欢迎仪式。但是,中国观众看到的不是实况,而是比实况晚一段时间的延迟播出,因此中国电视台的技术人员有时间把这段画面全部屏蔽掉。中国大陆的电视观众没有和全世界电视观众一起,看到有关:)学员在白宫抗议的场面。

当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正在向全球实况转播白宫的欢迎仪式。在突发王文怡大声抗议的事件之后,CNN和其他现场转播的美国电视台立即采取视频分割的手段,电视屏幕上一个画面继续转播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而另外一个画面则同步转播王文怡的抗议场面。但是,据CNN有线电视新闻网说,中国当局切断了CNN 在中国的信号。

CNN当天晚间专门为这个事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邀请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期间驻北京的记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详细播放了当时中国政府派员到长城饭店强行切断CNN的电视传输线路,并且把当时的场景和中国有关部门这次切断CNN对白宫欢迎胡锦涛实况转播线路做了对比。

*白宫司仪出现严重口误*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白宫的欢迎仪式中,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状况。首先是白宫的司仪在宣布奏两国国歌的时候,把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成是奏中华民国国歌。众所周知,中华民国指的是目前的台湾,而这次到访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主席。纽约时报报道说,白宫的司仪出现这样的口误,使白宫欢迎胡锦涛主席的仪式受到进一步的损害。

*布什手拉胡锦涛衣袖*

美国各大报纸还刊登了布什拉胡锦涛衣袖的照片。当时的情况是,胡锦涛在:)学员抗议事件之后,坚持讲完了话。胡锦涛在讲话过程中,一直表情严肃,没有笑容。直到最后,胡锦涛再次感谢布什总统的热情欢迎的时候,才露出一丝微笑。这时全场鼓掌,布什满面笑容,主动去握胡锦涛的手,表示感谢。胡锦涛离开讲台,来到布什身边的时候,布什总统再次和胡锦涛握手。

胡锦涛在和布什握完手之后,就开始向台下的台阶方向走过去,布什总统眼明手快,一把拉住了胡锦涛的衣袖,胡锦涛也退了回来,站在布什总统的右侧。这时仪仗队向两位国家元首报告说,欢迎仪式结束。两国领导人这才转过身,向身后的白宫走去,准备进行胡锦涛这次访问美国最重要的日程安排--美中两国的元首的峰会。布什转过身后,用手拍了拍胡锦涛的肩膀,似乎是在以肢体语言,对刚才发生的事件表示歉意。

第二天,包括华盛顿邮报在内的很多媒体,都刊登了布什拉住胡锦涛衣袖的照片。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还针对布什总统对胡锦涛说“you are okay”说:胡锦涛一点也不Okey。

*华盛顿邮报总结一天中各种失误*

华盛顿邮报文章总结了接待胡锦涛在华盛顿一天访问行程中出现的各种失误:“对礼仪非常重视的胡锦涛整整一天受到不尊重的对待??有些是有意的,有些则是粗心大意的错误。访问开始官方的司仪宣布说乐队将演奏中华民国国歌,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官方名称。后来的怠慢状况继续出现,副总统切尼在欢迎典礼上戴墨镜。随后,胡锦涛试图通过错误的台阶离开讲台的时候,胡锦涛被拽着西装拉了回来。(照片上显示出)胡锦涛主席回头看着他的衣袖,看到被美国总统拉着,好像是纠正一个走错了方向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总结了美国有意识的怠慢行为:中国方面要求这次访问像江泽民的访问规格一样,是一次国事访问,但是美国政府拒绝了,称为一次官方访问。布什同意鸣礼炮21响,但是坚持在白宫的东厅(the East Room)举行午宴,而不是在白宫的国宴厅(The State Dinning Room)举行正式的国宴。甚至白宫周围的路灯电线杆上也没有装饰中美两国国旗。

*中文媒体批评美方翻译*

一些中文媒体还称布什讲话时美方的翻译水平还不到中国外交部的中等水平。凤凰卫视报道说:布什在致词表示欢迎胡锦涛来访时,现场突然一片静默,胡锦涛顿时不知如何回应,直到现场响起掌声,他才鼓掌以对。另外同步口译人员现场表现太过于紧张,翻译得结结巴巴,让来宾摇头不已。

有中文媒体甚至统计了翻译布什讲话的美方翻译口误达到16处,而且还掉了一段,后来补上;翻译占用的时间超过了总统讲话所用时间;另外,几乎每一句都出现(汉语)语病和结巴现象。媒体分析说,按说双方都会把欢迎词提前一点时间告诉对方,使对方稍有准备。目前仍然不知道原因何在。但据资深华盛顿外交官所言,就算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这次布什的翻译也太失水准,几乎没有达到中国外交部中等水平的翻译水平。

*亚洲时报称美方安排糟糕*

亚洲时报的报道说,这次美国的安排确实是十分“糟糕”:有:)学员对着胡锦涛大吼大叫,而白宫司仪宣布演奏中国国歌时,也不小心说成“中华民国国歌。”布什的传译员在口译布什的致词时,也翻一句落三句,支支吾吾频频打结。

不过,所有这些,比起:)学员王文怡抗议的事件来说,都成了小事。华盛顿邮报报道说,有记忆以来,白宫似乎还没有发生过在欢迎外国元首的仪式上出现抗议者的场面。王文怡事件发生后,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驻华盛顿大使馆派员前往白宫,要求白宫详细解释一个在中国遭到禁止的:)精神运动的追随者,是如何设法混入在白宫南草坪上的欢迎仪式,并扰乱胡锦涛的讲话达几分钟之久的。

*中方未经通知取消简报会*

据台湾媒体报道说,中共外交部本来预定20日下午2时15分举行媒体简报会,后来未经通知,就取消了。晚上11时的简报也被取消,而且媒体未得到正式说法。因此,媒体私下猜测,可能是因为胡锦涛和代表团不满闹场事件,才取消简报。

纽约时报说,尽管胡锦涛的讲话似乎没有受到干扰,胡锦涛星期四和星期五按照原定日程完成了对美国的访问,但是有些分析人士认为,白宫安全警卫方面的疏忽最终会强化美中两国之间的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本来是这次访问试图消除的。

华盛顿邮报援引白宫和美国秘勤局官员的话说,王文怡是一个正规的记者。她以从事生物方面研究的身份,已经为大纪元时报已经做了数年的记者,以前也申请过到白宫采访,并且通过了背景安全审查。白宫方面的解释是,她的背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之处。美国政府不可能因为她为大纪元报社工作而拒绝她的为期一天的采访申请。这次新唐人电视台有两名摄影记者、大纪元时报有两名记者的采访欢迎仪式申请得到了批准。

*美中官方未就事件大做文章*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在这个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作为东道主,“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向愤怒的胡锦涛表示了道歉。”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威尔德后来对记者说:“坦率地说,我们的谈判继续进行。”他说,这仅仅是一个暂时的小插曲而已。美中两国的官方都没有对这一事件大做文章。中国方面根本就没有公开提到这一事件。而白宫的官方新闻公报则称为“听众干扰”。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举行的美中两国元首的峰会也是同样。布什在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前,感谢胡锦涛的“坦诚”。而坦诚这一外交用语相当于存在分歧。最后是午间国宴。胡锦涛站起来祝酒的时候,宣布他和布什在中美关系方面达成一系列广泛而重要的一致。而白宫发布的新闻稿却不是这样认为。白宫本来应该就欢迎胡锦涛主席的午宴发布新闻,结果白宫发布的新闻稿标题是:《医疗检查:三千万人加入了处方药优惠计划》。

*中国网民批评布什侮辱胡锦涛*

美联社从北京发来的一篇电讯说,(21日电)尽管大陆媒体今天对中共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在白宫南草坪接受欢迎仪式时出现的法轮学员闹场及白宫司仪口误等乌龙情形,完全不做报导,但略微知情的大陆网民仍在网路论坛上批评美国布什总统侮辱了胡锦涛。强国论坛有帖子说:“说出中华民国,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侮辱。”海外的华岳论坛甚至有帖子指控白宫蓄意让该名抗议者入场:“这全是美幕后指挥,完全设计好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安全单位早就知道的了。”有一位中国网友说:“我想告诉美国总统的是,如果中国人有在天安门广场抗议来访的美国总统的权力,我愿意第一个享有这自由。”

*美中峰会状况频出台湾松口气*

台湾方面看到中美峰会频频出现状况,感到松了一口气。中国时报报道,布胡会昨天深夜登场,外交部长黄志芳偕同北美司相关官员严阵以待。据悉,原本台湾高度忧虑会有不利台湾的言论而审慎因应,但随着美国国务院礼宾官、翻译官整场频频出错,加上记者席上中年女子高分贝抗议打断,原本预期会热络中美峰会“霎时降温”,终于让台湾松了一口气。

中国时报报道说:布胡会一开始,胡锦涛一脸自信满满,还颇令台湾外交人员忐忑不安。不过,当美国礼宾官一开始在演奏国歌时,竟语出“Republic ofChina”的重大错误,台湾外长黄志芳和在场收看CNN电视的外交官显得相当诧异,还叫了起来。随后,美国国务院安排的中文翻译官继续紧张出错,不但语气结巴不连贯,就连布什总统讲话的翻译也自取段落、凌乱不堪。外交官此时发现,胡锦涛的脸色愈来愈凝重。熟悉人员指出,按照美国严谨的特勤安全流程,这么重大的元首高峰会场合,一旦有人扰乱秩序、制造噪音、中断议程甚至有危急元首安全的可能,“这是多么严重的危机,特勤中心怎么可能就这样坐视?”但是美方却“奇怪”地让该女子叫嚣了长达五、六分钟之久,甚至最后还不是由最内圈的便衣总统内侍安全人员紧急“架开”,而是由穿着制服的安全人员慢慢的“劝离”,这中间是否有“突显美国人权和言论自由”的微妙,就不言而喻了。

*在美华人不满王文怡行为*

:)学员王文怡在白宫欢迎胡锦涛的仪式上抗议行动,在海外引起不同的反响。不少在美国生活的华人认为,:)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在美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次胡锦涛是代表中国来访问美国,:)得做法是给13亿中国人丢了脸。

有分析人士说,大纪元方面的反应,可以说相当成熟。这件事对他们是双重影响。一方面,王文怡在世界媒体高度聚焦的宝贵时刻大声表达出:)的抗议,影响面非常大。对伸张他们的诉求非常有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为王文怡超越了记者职业操守而被西方国家同行视为异类从而被边缘化。这是他们不想看到的后果。于是他们在第一时间内行动。对王文怡行为进行说明,并及时地表示了遗憾和道歉。这条消息被西方一些重要通讯社报道后,有效地补救了自己的形象。通过这个事件,:)既造成了世界范围的轰动效应、引起各国对:)命运的关注,又把“闹场”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这是他们所能取得的最好结局。

王文怡也一喊成为名人。美国CNN电视台采访了王文怡,王文怡的名字也被维基百科全书收录。前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台主任吴宝璋还把王文怡和16年前一位叫王维林的青年相提并论。吴宝璋说:“16年前,有一个青年只身在天安门挡坦克,16年后,一个女子只身在白宫南草坪上朝中美首脑喊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06-4-25 17:07:55 | 只看该作者

风超斑四郎 和裙妹:在下有礼了,抱歉找.未完待续的部分没有成功。。

2006年04月25日
美欲引导中国担当起世界舞台新角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任后的首次美国之行及其与美国总统布什定于周四举行的会晤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但是从那些被外交家们称为“可期成果”的声明和协议里你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所以,我们还是来关注一下综合各类言论得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的总体印象吧──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相对短暂时期内所独享的全球霸主地位将因这个国家的迅速崛起而宣告结束。眼下的危险是,伴随其全球影响力的急速扩大,中国还没有相应及时地意识到自己在运用这种影响力时所应担负的责任。

意识到这一点的美国官员在设计这次首脑会晤时一直希望能达到两个目的。他们一方面敦促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若按目前速度增长,到2030年其经济总量就会取代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更加积极地在从知识产权保护到阻止伊朗核计划等所有国际事务上协助国际规则的执行,另一方面,他们希望胡锦涛此次访问能缓解美国人对不断加剧的美中贸易逆差的担忧。

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说,这次首脑会晤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让中国与美国建立起对话机制。佐立克本人过去几个月里曾数次率队与中国官员进行一系列对话,以期引导北京担当起在全球格局中所应有的新角色。“我们在准备此次首脑会谈时的主要重点是努力让中国人认识到,他们需要在言语和行动两个方面向美国公众表明,他们将两国经济关系更多地视为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在胡锦涛访美前发起了一轮采购狂潮,他们签下了总额160亿美元的大单,且多为长期合约,所购商品从大豆到软件不一而足。北京还要求中国电脑制造商在电脑里预装正版软件,以此削减猖獗的盗版现象。上周,中国还宣布放松对境内居民及企业的外汇管制。这也是其一系列实际行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在,本周要关注的是胡锦涛是否会如美国官员所期,在诸如汇率、盗版、知识产权等热点经济问题上发表什么言论。

胡主席将利用这次访问作为他向美国人表明中国良好意愿的机会,同时,这也将成为他向世人展示日益崛起的中国大国形像的机遇。

他将于今天以西雅图为起点,先参观波音公司(Boeing),随后与比尔•盖茨(Bill Gates)餐叙,再到华盛顿,最后从耶鲁大学(Yale)挥别。他贯穿全程的潜台词是:中国的崛起带给其他国家的更多的是机遇而非威胁。

他知道,在当前中国国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要维持其政权取决于国内的两大资源──经济增长和民族凝聚力。他要在维持国内增长的同时,在经济上拿出点甜头来安抚美国的保护主义者。他还要向布什施压,要求美国公开反对台湾岛内的台独倾向。

不过此次美国之行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一些观念──如佐立克在去年9月的讲话中所述──的认同程度,只有接受了这些观点,中国才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而正是融入到国际体系中才促成了中国的成功。虽然布什政府对中国是敌是友仍在争论不休,但此举旨在将中国政府深植于国际体系中,这样一来,即便作为竞争者,中国的威胁也会小得多。

佐立克说,“我们过去30年的七届政府都努力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结果怎么样?我们成功了。看看资本市场、商品价格、汇率和商品仿冒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些问题根本无法讨论。因此我们重新设定了战略重心。目标不仅仅是将中国纳入国际体系,还需明确这样做的目标是什么。”

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仍持保留态度的人可以看看两方面的例子。

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中国保证不会邀请巴勒斯坦新当选的总理、哈马斯领袖访问北京;中国迫于压力在今年年初为重建阿富汗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还表示将欢迎伊拉克新政府的领导人访华。

中国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上仍裹足不前,据估计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比市场价值低估了20%至40%。另外,中国在打击盗版和假冒商品问题上也不够积极。虽然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正确的措施,不过在寻求制裁中国的美国参议员看来,这个速度仍过于缓慢了。

看看中国的另一面:北京方面还在实行媒体审查制度、拒绝进行政治改革。中国与非洲、中亚签订能源协议的目的似乎更像是锁定资产而不是建立开放的市场。另外,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那么中国政府可能会反对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

美国官员表示,布什将在宗教自由等问题上再次向北京施压。不过共和党和民主党的选民却要求领导人更多关注可能损害中美关系的经济紧张局势。

此外,布什将成为战后第一个不设国宴招待中国领导人的美国总统,他选择的是规格较低的午宴。两国元首按计划只有90分钟的会面时间,而且不会召开共同的新闻发布会或发表共同声明。

不过对这些细节不要过于深究。最重要的问题是胡锦涛如何看待世界的未来。

Frederick Kempe

(编者按:本文作者Frederick Kempe是《华尔街日报》专栏“Thinking Global”的专栏作家。)
 

  

回到页首
  
要闻回顾

布什与胡锦涛会晤未取得重大成果
布什和胡锦涛周四举行了会谈,双方讨论了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众多问题。但会谈在贸易等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周小川称人民币循序渐进地升值是最佳做法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上周六对人民币逐步升值做出辩护,称循序渐进的做法符合就修正全球经济失衡而应采取措施所达成的共识。


世贸组织敦促中国调整贸易政策
世界贸易组织首次对中国贸易政策正式做出评估,称税收优惠及投资鼓励措施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制造工厂,但现在应减少这类政策。


Saks将进军中国奢侈品百货市场
SAKS Inc.已著手制定中国市场进军计划,希望成为进驻这一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市场的首家外国奢侈品百货商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06-4-26 15:35:07 | 只看该作者
杨振宁写信给费米说,我父亲强烈阻止我回国


送交者: titanic06 2006年4月25日11:50:43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杨振宁写信给费米说,我父亲强烈阻止我回国

依依

1)杨振宁的信

2004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出版了一本书
“费米回忆录” (FERMI REMEMBERED)。这本书是2001年召开的纪念伟大的物理学家
费米教授诞生100周年会会议论文集。它是由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1980年诺贝尔奖
获得者James W. Cronin主编的。Cronin教授是在1951年进芝加哥大学念博士学位的。
他的博士导师是S. A. Allison(萨姆.艾里逊)。杨振宁曾经在艾里逊实验室工作过20个
月,后来因对实验不感兴趣换做理论。所以Allison应该也算是杨振宁的师弟。

这本书的第七章标题是“费米学生的回忆”,里面有
李政道的一篇文章“回忆芝加哥岁月”(Reminiscence of Chicago Days)。在第八章
“费米时期的学生的回忆”标题下,有杨振宁的一篇文章“回忆恩里科.费米
(Reminiscences of Enrico Fermi)。这篇文章已被翻译成中文,中文的题目叫
“他永远脚踏实地”(请参见:
http://www.gmw.cn/01gmrb/2001-09 ... 8256AD6000628ED.htm
因此,杨振宁和李政道都应该有这本书。

这本书的第四章从芝加哥大学档案馆中选了一部分费米和他的同事的通讯的信件登出。
其中,在第84和85页影印刊登了杨振宁1950年1月5日写给费米的信件。这封信是由打
字机打的,主要是讨论一篇文章中存在的数值错误。在信的结尾,杨振宁手写了几句
话给费米。那几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

# P. S. I recently got some letters from my father. He strongly discourages
# me to go back to China. So I think I would want to be back at Chicago next
# fall. Do you think I should write immediatly to Dr. Allison?
# Frank
# (又及,最近我收到了我父亲的几封信。他强烈阻止我返回中国。所以
# 我想我愿意在这个秋天回到芝加哥。你认为我是否应该马上给艾里逊博士
# 写信?
# 弗兰克(杨振宁的英文名字))

紧接着这几句话之后,有一句批语,主编Cronin介绍说,这句批语是Fermi写的:

# Offer highly probably (提供职位的可能性很高)。

这封信的扫描件可以访问下列地址看到:

&s=x402
&s=x402


2)杨武之在1949年前后

1949-1950年,数学教授杨武之不是很高兴,因为他想要回清华,清华没有答应。

光明网2005年9月2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大学数学教育的先驱----杨武之》。
作者叫张奠宙,其中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http://www.gmw.cn/content/2005-09/02/content_298482.htm
(为了清楚起见,每一行开头有#号的为引文。)

# “杨武之于1948年底,搭机从北平返回南京,转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
# 迎接解放。 1950年清华大学没有续聘杨武之,他遂留在上海,任复旦
# 大学数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的解聘,对杨武之打击甚大。50年代,他还
# 在复旦大学讲过几门课, 以后因患糖尿病,休养在家。”

笔者对张奠宙这位作者非常佩服,他短短几个字的轻描淡写:
“杨武之于1948年底,搭机从北平返回南京,转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
就把一段灰灰的历史描得五颜六色了。太有创意,太富有想象力了,充满了
智慧和幽默。

1948年底是什么日子,是共军将要和平占领北平,国军节节败退的日子。
从北平返回南京,去干吗?去迎接解放。为什么不在北平迎接呢?非要坐
国军的飞机(共军当时虽然很牛,但是仍然没有飞机)去南京,等着百万雄
师过大江,迎接解放?不会是地下党派去的吧?

笔者从下面两篇文章中得知,事实是,杨武之是在清华解放前夕,跟着
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一起,根据国军的‘挽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计划,
离开北平的。至于他后来为什么没有跟着国民党政府去到台湾,不太了解。据说,
1950年,杨武之写信给清华要求回去,清华军管会没有同意他的请求。现在有人
鼓吹,清华应该向杨武之道歉。应该不应该道歉,笔者不想在此讨论。但是,
黑是黑,白是白,历史的事实不应该被随意蹂躏。把“随国军撤退”,说成是去
“迎接解放”,有点幽默过头了吧?

请看这两篇文章是如何介绍当时情况的:

在史轩:“华北地区最早获得解放的大学”,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获知,
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清华大学只有三名教授乘南京派来的飞机南下: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0968

# “1948年11月24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督学来北平,与清华、北大校长商谈
# 有关‘迁校’事宜。

# “这一阴谋破产后,国民党政府又紧急制定了‘挽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计划,
# 于12月14、15日派专机接人南下。但是最终,清华大学除了3位教授和2位讲师
# 乘飞机南去外,全校近270位教师全部留校等待着解放的曙光。

# “1949年1月10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主任钱俊瑞宣布‘清华大学从反动派
# 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的大学。’”

在“梅贻琦永别清华园”这篇文章中,我们又可以知道,这三位教授中有一位名叫杨武之。
http://www.luobinghui.com/myq/sp/200509/5699.html):

# “过了几天,南京方面首先派来了接胡适的飞机。人们劝梅贻琦搭乘这架飞机。但梅
# 贻琦弄清这架飞机并不是接他的,他无动于衷,一如平时缓和低沉的声调,说他不搭乘
# 这架飞机。虽经一再劝告,说时局紧迫,错过这架飞机就可能不会再有机会离开了,但
# 他始终若无其事地谢绝了这建议。后来,南京派的接他和其他教授的飞机来了之后,他
# 才从容不迫地提着一架打字机,拿着两本书走上了飞机。飞机越升越高,他看着在下面
# 变得越来越小的北平,心想:‘北平,清华园,我何时才能回来啊!'

# “与梅贻琦同时南行的有陈寅恪、杨武之等人。杨武之是杨振宁之父,后在复旦大学
# 任教,陈寅恪晚年病目,为岭南大学陈序经先生所聘,赴粤任教。”


杨武之在当时的情况下,给他的儿子写信,强烈阻止他回国。
这一点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


三)杨振宁的谎言

杨振宁的亲笔信的出现,至少戳穿了杨振宁的三个谎言。

1)既然杨武之极力阻止杨振宁回国,为什么他要阻止他入美国国籍呢?

因此,杨振宁文集在谈到“1964年春,杨振宁入了美国国籍”这件事时写的以下
话是在撒谎:

# “我父亲在1973年过去之前一直在北京和上海当数学教授,
# 他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游历甚广。但我知道,直到临终前
# 他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杨振宁文集(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38页)

杨武之强烈阻止他回国后,会对杨振宁入美国国籍不能宽恕?
杨振宁在营造自己在国人面前的爱国形象同时,没有忘记
带上他父亲一笔。

 在“清华学生怒批杨振宁: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这篇文章中,谈到了:

#  “关于杨振宁为什么不回国,杨先生的回答是:在我之前的中国人赴海外求学,
# 都是学成即回国。可是当我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韩战爆发,美国不允许理工科
# 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而为什么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的回答是因为他
# 所持的中华民国护照在出国旅游签证时非常不方便,所以加入美国国籍。

#  “不忠:杨振宁先生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毅然加入美国籍,父亲劝说也无效,不
# 肯归国效力。拿到诺奖的志得意满的杨因为买不到长岛的房子耿耿于怀(最后还是
# 屈居在教授区买了房子)

# “不孝:加入美国籍,为此事杨的父亲到死也没有原谅他,是为不孝。”

实际上,清华学生上当受骗了。

2)杨振宁在中央台面对面节目中对王志说:

# “事实上,在我以前的一些中国的学者去美国、去欧洲、日本留学的,
# 绝大部分的人都回来了,所以我到美国去的时候,当时的目的就是去
# 那儿学成归国。

# 可是我到美国去念书,做了博士后时,发生了朝鲜战争。杜鲁门总统
# 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血统的人在美国得了理工的博士学位,
# 不可以回中国。所以就在这个情形之下,我留在美国了。 ”
(news.xinhuanet.com/video/2005-02/28/content_2975908.htm )

事实是杨武之不要杨振宁回国。但是,杨振宁却借口是韩战爆发,美国
不允许理工科博士回国,因此滞留在美国的。

只要看看下面的时间表,就可以看出杨振宁的辩解是多么苍白。

一九四八年六月,杨振宁获得博士学位。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中,杨武之搭国民党飞机从北平到了南京,之后又到了上海。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解放军军管会接管清华。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南京解放。
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上海解放。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九五零年元月五日,杨振宁写信给费米,告诉费米,他父亲强烈阻止他回国。
一九五零年二月底,拿到博士学位不久的朱光亚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后,
踏上了归国路程。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四时,韩战爆发。
一九五零年八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
挽留,毅然回国。
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


3)杨振宁在1950年初写信给费米希望费米帮忙,在芝加哥大学帮助安排一个工作,
并征求费米意见要不要给Allison写信。可是,他在杨振宁文集上却吹,在1949年他
离开芝加哥去普林斯顿的时候,费米,Allison和泰勒已经把他的工作搞定了。

因此,杨振宁文集(上)第16页中的下述说法也是谎言:
  
#  “1949年春,我请费米和泰勒把我推荐给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
# (J. R. Oppenheimwer),因为我申请到那里去做博士后。费,泰两人好心地满足了
#  我的要求,我接到聘书时,费米劝我在那里至多呆上一年,不要太久,因为他觉
# 得高等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一般说来太抽象。事实上,他和S. A. Allison(萨姆.艾
# 里逊),泰勒一道出面同芝加哥大学当局谈妥,保证在1950年把我返聘回来。”

杨振宁在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节目中说“我猜想,她觉得我这人是很纯、很真”。这么
一个谎言出口成章,信手拈来的名人,居然借翁帆之名描绘自己“很真,很纯”。
想像力相当地丰富。

最近香港有位著名的女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浪漫不浪漫”。刊登出来后,
杨振宁很愤怒,与翁帆联合写了一封信怒斥该女记者。其实,对于我们这些
局外人来说,我们不太关心杨振宁浪漫不浪漫。我们稍微感兴趣的倒是,杨振宁
在说自己很浪漫时,是不是又在撒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06-4-27 03:04:2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中国游客 美领事谈赴美旅游签证

--------------------------------------------------------------------------------

万维读者网    2006-04-25 21:47:38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驻华使馆总领事在近期召开的媒体说明会强调,美国非常欢迎中国游客,办理签证再无需邀请函和探亲证。那么,中国公民如何申请赴美旅游?美国大使馆电子签证程序何时启动?新浪教育频道特别邀请到美国大使馆签证官Jamie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为大家解答美国签证政策的各种问题,欢迎大家积极参与。以下为本次聊天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今天来到我们的新浪网的嘉宾聊天室。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美国大使馆签证处的签证官Jamie先生,今天把Jamie先生请到这儿自然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要向他提问咨询。

  中国公民申请赴美旅游签证政策及相关问题介绍

  主持人:Jamie先生,今天把您请到新浪,问的一个最热点的问题是现在很多网友非常关心的是我国公民申请赴美签证的过程当中,特别是申请赴美的旅游签证,可以不需要邀请函和探亲证明,就这个话题现在有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他们希望您能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Jamie:我想比较详细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是最近比较热点的一个问题,大家都比较关注。美国政府永远都是欢迎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欢迎中国的旅游者去美国参观、访问。但是如果你要是在那边去旅游的话,不可能有人给你发邀请函邀请你去那边旅游,比如你去迪斯尼旅游,迪斯尼不可能给你发一个邀请函去旅游。所以,这种性质的旅游不会带什么邀请函的,这不是什么新的事,只不过大家目前议论的比较广泛一点。但是即便是你申请旅游这种签证,但是你也不要让签证官觉得你有移民倾向。当你们来到美国使馆做面谈的时候,签证官会详细面谈每一位签证申请人,会看他们为什么去美国,有没有什么好的原因,使签证官会相信他们会回到中国来。比如你在这儿有没有好的工作,你的月薪是多少,你在这边的家庭成员状况是多少,你是在美国的家庭成员多一些还是在中国的家庭成员多一些,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

  主持人:比如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讲,比如他在美国有、无家庭成员,或者是具体的看他有移袂阆蚓咛迳蠛说囊蛩赜心男?勘热缬形藜彝コ稍闭庖豢楹苤匾??BR>
  Jamie:每一个签证申请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看待你的时候跟看待我的时候,需要看待的因素都不一样。比方说你是不是在中国有良好的工作,你在这边有多少家庭成员,这些都是我要注重的因素。比如你在这儿工作,或者你是一个学生,你有没有理由让我相信你会回到中国来完成现在的学业。上一次我来新浪的时候也说过,有的人拿着一个存款证明就过来了,而在我的眼里,这不是最主要的,我希望能看到有一个固定的、历史性的工资的收入,比方说存折上有固定往外取钱的历史记录,这对他来说是比较有帮助的。

  主持人:看的不是在你的办理过程中短期的东西,而是一个长期持续性一个阶段的证明?

  Jamie:对,你在银行里存款的历史证明比实际上你钱的多少更重要。你可以从别的地方借来钱搁在银行里,说有一万块钱,但实际上你只有两千块钱。

  主持人:对个人来说自己去办理旅游签证,或者是参加了旅行团在办理签证,这上面有什么差别吗?或者是个人办理的时候手续会需要多一些东西,大概会多哪些步骤?

  Jamie: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如果你要是团组旅行,可能旅行团可以跟签证预约中心约一个团组的号,这样可能比较方便。如果你是自助旅游,或者是新婚夫妇想去美国度蜜月,也没有什么差别,就是自己约好了,然后过来面谈。

  主持人:如果是团组旅游,团组一批人一起申请旅游签证,会不会在团里面出现某些人是通过了,某些人就没有办法通过的情况?

  Jamie:是这样,在有的团组里面有的人过了,有的人没过,还是要强调,要看申请人本身,有的申请人比方有很多去国外旅行的记录,本身非常符合条件。而有人的比如美国出国的记录,本身也没有良好的工作,这种就比较容易被拒签。

  网友:我问的情况比较特殊,我的父母是美国的永久居民,我们已经向美国的移民局申请了我和我弟弟的移民,但是按照排期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去美国,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有移民倾向,但是我们现在至少在七年之内的这段时间,我们还能申请去美国旅游吗?出去可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如果不可以,原因是什么?

  Jamie:美国政府欢迎他来申请签证,但是因为他在某一点上已经说明了他有移民倾向,所以这个要求可能就比较更严一点,他必须说明他在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工作,有非常强烈的原因使签证官能够相信他再回到中国来。对他这个案子来讲是比较难一点,因为我们曾经有过很多很多类似的案例,因为他们的排期很长,为了缩短他们去美国的时间,他们申请了非移民签证,而实际上到那儿以后就办移民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为了证明在国内有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是不是说收入证明应该是到目前为止最主要或者是比较惟一的方法?

  Jamie:这是比较重要的,也许其他签证官会从其它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现在很多签证申请拿了一张有公司抬头的纸,写了这个人到我们公司工作,薪水是多少,这不是非常有帮助。因为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做假的文件,但是银行存款就比较难做假一点。如果你要是能拿工资条或者是房产证、汽车的证明,或者是你有信用卡的证明,对于你来讲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不希望看到一个新的银行存折,比如昨天或者是上星期才存进一些钱,我不想看到这些,一个有历史过程的存折是比较有帮助的。

  主持人:在上周美国大使馆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其中提到美国将在今年要适行电子签证,关于电子签证可以说网的反应都非常热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如果签证可以变成电子,可能会方便很多,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向您咨询一下。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电子签证说了要今年在华试行,具体试行的时间以及试行的具体流程和一些要求,麻烦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Jamie:这实际上还是在美国正在开发的一个项目,我们现在甚至还没有在谈论过这个问题,我不想在这里做更多的说明,因为我不想给你错误的信息。

  主持人:也让广大网友一起期待这个电子签证可以早日实现。现在很多网友有关于赴美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来选取一些。

  个人签证问题解答及各类拒签案例分析

  网友:我之前去美国探亲过两次,但是在单位申请停薪留职之后,第三次申请探亲被拒了。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收入,我现在还能够再次申请探亲吗?上一次被拒签之后,离拒签之后多长时间才能够申请签证?

  Jamie:美国使馆没有任何要求说你被拒签了以后还能等多长时间,但是问题是说如果被拒签以后,你想再重新申请的话,你的个人条件有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为在我们面谈的时候都会做一些面谈的笔记,方便下一次面谈的官员来看。如果你的状况跟上星期基本没什么改变的话,那就很容易造成拒签。

  主持人:看来还要跟广大的网友提醒一下,不在乎你被拒签过多少次,但是你每一次在重新提交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再出现上一次被拒签原因的材料。希望你们尽可能把你们的材料准备得齐全和完备。

  网友:我是从法国回来的
留学生,我在欧洲的时候大概去过十多个国家,我的护照里有很多国家的签证,之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我如果去美国使馆办理旅游签证,是不是就应该能够认为不会有问题的?

  Jamie:从来也不能够保证任何一个签证申请能拿到签证,但是比方说像这位先生,他有比较良好的国外旅行的记录,说明他在资金上也可以支持他这些旅行。这些都会对他有一个正面的好的作用,但是没有任何的保证说他能拿到美国签证。

  网友:我是一名67岁的老人,我的孩子已经是美国公民了,我现在在中国,我有过两次到美国探亲的经历。如果我现在再办旅游签证,会不会被签证官认为有移民倾向而被拒签?会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Jamie:如果类似这种签证申请人曾经几次去过美国,在他们的护照上显示他们没有逾期停留,按期回国的,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类似的签证申请人,比如他在美国逾期停留一年,如果他有移民局的延期许可,在申请签证时一定要带过来。

  主持人:还有一些网友提问,比如说都是家里面有相关的亲属,之前有赴美也好或者是移民美国的经历,一个网友说他的姐姐、姐夫是F1签证走的,但是他们在美国毕业以后留在那儿工作了,如果有亲属这样的签证情况,对于他个人在申请赴美的旅游签证上会不会有一些影响?如果有,会是积极的影响还是会是消极的影响?

  Jamie:不会的,但还要强调签证申请人本身的状况,比如他在这边有没有好的工作,有没有强的理由让签证官相信他会回到中国来。

  网友:我是上周去使馆拿的签证,但是等了两个小时的队之后不到一分钟就被拒了,签证官都没有看我的材料。原因只有一个,只是因为我的妻子有没有的绿卡,但我赴美只是去探亲,看我的岳母。像这种情况,对我以后办赴美的签证会不会都是这样的影响?

  Jamie:绿卡规定一年当中要有相应的时间停留在美国境内。在这个案子当中,绿卡的概念是签证申请人的妻子或者是丈夫应该是在美国生活的,而如果说你的爱人在美国生活,你在中国生活,对于签证官来说会比较难相信,签证官会比较容易相信你会跟他(她)在一起生活。是这样的,有的时候跟签证官申请面谈的时候,我们通过谈话就可以了解到签证申请人目前的状况,所以我们不一定要看他的这些文件。但是很遗憾,大家还是要准备这些文件,因为一旦我们需要,比如我们通过谈话不是完全能够了解你个人的申请状况时,就需要看一些文件。而如果你这时没有这些文件,就会造成你申请的延误,我们就希望你再来一次,把这些文件带过来,这样就比较费时间。所以,无论我们看一看,希望大家还是准备一下这些文件。

  网友:您提到要做的收入证明和存款证明,我的存折是做生意周转用的,更换很快,这样的存折能不能用来做收入证明?

  网友:在提到这些证明材料的时候,特别是比如银行存款证明这样的东西,需要给您提供的是原件还是复印件?

  Jamie:我希望能够看到银行的原件。做生意的那位先生,你可以把以前的存折,比方有以前的钱出、钱入的记录带过来,不一定非要带最新的存折,你以前的存折上面有钱出的记录都可以带过来。如果一个全新的存折,不是很有用。

  网友:我的父母属于中国地方上的
公务员,我本身英语并不好,但是我们家还是办理了美国的投资移民。美国使馆在这样情况下的中国公民在申请签证时,会不会有一些审查?比如除了语言程度上的审查,还有家庭背景的一些审查?还是基本上最主要看的还是你的存款证明和移民倾向?其它因素会不会也要考虑进去?

  Jamie:投资移民和非移民签证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他们家的投资移民签证已经被美国的国土安全局批准,这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他要是申请比如工作签证、旅游签证,可能需要律师帮他准备一些文件。还是希望面谈的时候能够带尽可能多的文件过来。

  主持人:在办理旅游签证的过程中,对于中国的公民,比如在性别上或者是年龄上,比如岁数很大的老人,或者是在有过拒签经历的次数上,在很细碎的要求上会不会有非常大不同要求的考虑?

  Jamie:您刚才说的那几项我们当然会考虑到,但是我们不会之前就事先判断好这个人是不是符合移民条件,不会从哪个年龄段到哪个年龄段就不给签证,不是这样的。比方说在很短的一段时期内,这个签证申请人申请了很多次,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就会让人觉得他很渴望、很迫切地要去美国。希望签证申请人过一段时间之后再来申请,比如你的个人生活有了比较大的改变,你找到了比较好的工作,你结婚了,这些对签证申请人都是比较有好处的。

  主持人:结婚或者是指找好工作都是指在国内的是吧?

  Jamie:对,是在国内。

  主持人:其实今天网友提的很多问题都是根据个人情况提的具体问题。

  网友:我的女儿下周想去美国,希望读的是寄宿的高中,我每年有几百万收入的税单,税单能不能作为很好的稳定的收入。还是指收入证明只是指在银行持续性存款的证明?具体看重的是哪一部分?

  网友:我上个月刚刚结婚,我的先生是美国的公民,像我这种情况,我的移民签证排期会有多久?

  Jamie:税单当然可以,但是如果是中国的税单,签证官可能不是像存折一样那么了解,有的时候不知道该看哪儿。所以,存折可能更有帮助。

  那位跟美国公民结婚的签证申请人,你跟其他签证申请人的申请程序是一样的,如果你希望移民到美国,到美国的移民局申请移民签证。如果你只是到那边短期旅行,要使签证官相信你在国内有良好的强度约束力,使你能够在访问美国之后再回来。这时你就要说明你的美国爱人这个美国公民在本地有强度的工作约束力,不会在他短期约束之后,你们俩会再回来。我不希望看到有的人实际上是希望到美国去拿到绿卡,结果又回到中国生活,最后不得不放弃绿卡,我们都希望按照法律来执行。

  网友:我现在就读于美国的一所高中的公立学校读十一年级,我的妈妈已经申请了绿卡,我本身也有H4的学生签证,并且在去年暑假的时候回国探亲,而且返签也成功了。我想了解,我想在今年的暑假继续探亲回国,在返签回美国的时候,是不是能像去年一样那么顺利,而是还会根据某些因素遇到什么问题?

  Jamie:我们希望学生能常回国看看,探望家长。学生返签申请签证不需要害怕,除非是非常不好的情况发生,否则我们都是愿意签发签证的。

  主持人:更多网友拿的是F1的签证,希望给我们介绍一下2006年美国大使馆在审批特别是F1签证时候的一些趋势,给我们做一个预测,或者说大概有没有一个今年的一些新的变化的标准?每年签证通过的人数会不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到7、8月的高峰期间就会把人数缩减,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Jamie:对于学生赴美学习的签证我们每一天、每一年都没有任何人数的限制,更多的学生在美国学习对美国政府有好处,对中国有好处,也可以增加双方的理解。实际上在学生签证高发的季节,我们实际上也增加了预约的人数,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更方便地过来面谈。大家在申请签证方面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给我们发电子邮件咨询: beijingwebcomments@state.gov

  主持人:今天我们问了Jamie先生这么多问题,其实现在在网上很多网友还不断有新的问题。可以说因为个体不一样,每个网友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提的问题也都不一样,我们只能今天的聊天暂时就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对于赴美签证的问题,不光是今天主要针对的是旅游签证,可能各种各样的签证都会有各种问题,如果你们还有很多没能解答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提问。另外,听Jamie先生介绍这么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你个人准备材料的时候,你应该签署是什么东西可以让签证官信服。你在准备一些关键性的材料,像收入证明这一类东西的时候,也尽量把东西做足。

  好,今天我们的聊天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在赴美签证的道路上都能如你所愿。也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注我们的聊天。今天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06-4-29 08:03:05 | 只看该作者
(图文)章子怡渴望拥抱 李安:有点不好意思

--------------------------------------------------------------------------------

万维读者网    2006-04-28 09:17:38





      李安说,抱章子怡“会有点不好意思”。

  “卧虎藏龙”造就李安,也把章子怡推向国际舞台。如今章子怡在影坛绽放光芒,但她在谈到当年拍摄“卧虎藏龙”的感受时透露,她一直渴望获得李安的拥抱鼓励,但李安却没给她。有记者今天问李安,为什么只抱杨紫琼不抱章子怡?李安腼腆的说:因为她太年轻了!

  士别三日,如今的章子怡已经不再是当年拍摄“卧虎藏龙”时的生涩娇羞、默默无名,一部“卧虎藏龙”把章子怡推向国际舞台,但一段难忘的拍片经验也一直让她铭记在心。

  章子怡透露,她一直渴望获得李安的拥抱鼓励,但李安却没给她。章子怡的真情告白,透过电视萤幕的播出,相信也是许多人的疑问,为什么李安拥抱赞美杨紫琼,就是没有给章子怡关爱的眼光?

  李安今天答覆记者提问时,表情一如平常他带着微笑,一脸腼腆的说,不敢抱章子怡是“因为她比较年轻,抱她会有点不好意思”。

  李安的答覆很真诚,也很直接,原来是因为章子怡年轻又貌美,让个性谨慎的李安无法全然放开,用动作来表达内心感受,不敢以拥抱来赞美章子怡。(东森新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2 01:04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