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06-2-17 21:04:30
|
只看该作者
「邱吉爾的黑狗」
「邱吉爾的黑狗」
看到書名-「邱吉爾的黑狗」,很特別的吧!大家別誤會是順應狗年的新作,其實是一本談憂鬱症的書。作者Anthony Storr是英國首屈一指的精神病學者,他在文中除了提到邱吉爾、卡夫卡、牛頓、舒曼等都是憂鬱症的患者,讓我們對邱吉爾除了大戰英雄、英國首相等認識外,更深層的瞭解。
而邱吉爾一生為憂鬱所苦,所以他稱憂鬱症為「黑狗」,一輩子如影隨形的跟著他、困擾著他。但我同意導讀的洪蘭教授所說,他認為邱吉爾、舒曼等其實是躁鬱症,躁期與鬱期輪替,而在這兩個時期表現各有不同。但不可否認一些藝術創作者,他的精神狀況並不是很健康的,但非絕對。
憂鬱症、AIDS、癌症並列21世紀的殺手,而台灣人因為國情,精神疾病患者不願去就醫,怕被「瘋子」劃上等號。記得任教第一年,同事遇到一個CASE是疑似精神分裂症,但家長堅持是「七月半鬼陰到」,騙老師已經帶去看醫生,其實是帶去廟裡面喝符水,直到孩子出現幻聽、幻覺,祖母還認為是神通,同事屢勸無效,而當時校方也沒有這樣的警覺,後我告訴主任說,如果這個學生聽到有人要他跳下去,出了意外怎麼辦?至此學務處才強制要求就醫並取得就醫證明才可返校,但病情已經慢慢惡化,孩子後來就算慢慢轉好,但可以看見整個樣貌、神態都異於以往,真的很可惜。所以爾後我遇到類似狀況,一定先和導師、家長溝通,強調就醫的重要性後,協助介紹醫院、醫生就診後,仍是要求拿就醫證明後方可回校上課,或許作風強勢,但這對他們才是最好的。
精神分裂症與憂鬱症等不同,基本上精神分裂症病發後,終其一生再發的機率很高,且一次次的發病,會造成智力的退化。要能如得到諾貝爾獎、也曾翻拍成電影「美麗人生」的約翰納許一樣,保持高功能的精神疾病患者是很難的,且能靠著理性與幻覺和平共處,且精神分裂症的遺傳機率很高,因此納許有個兒子也是精神疾病的患者。
但憂鬱症與精神分裂症不同,憂鬱症又稱「心之感冒」,不治療其實壓力消除後也會痊癒,但治療的用意是可以縮短病程,避免影響生活,且可以完全治癒,用藥也是安全無虞,有任何不適,可以在和醫生討論後再調藥,所以一開始是1-2週即回診是比較恰當的。但「憂鬱症」與「憂鬱情緒」不同,每個人都會有憂鬱情緒,但憂鬱症的定義是嚴謹的,不要隨便做做坊間的測驗,就胡亂自認有憂鬱症,導致憂鬱的人又更鬱悶@@~\r
另外補充一下「躁症」,其實躁症並不是暴躁、暴力傾向,而是發病期會持續維持「欣快、高亢」的情緒,對自己過份的自信與誇耀,而造成與他人的衝突,因此會引發其不快。例如一個熱愛打球的男孩,自誇且認定球技比喬丹還厲害,態度十分囂張,故同學們看不下去,把他揍了一頓。所以並不是男孩很暴躁,而是他的表現過份自大,而與一般人衝突,千萬不要誤認囉!
又離題了,回到這本書,其實很特別的是本書是用正面觀點來看憂鬱症,他認為邱吉爾正是一輩子被黑狗所苦,而他面對黑狗的態度,就是引導大家贏得大戰的原因。
此外本書提到一個很重要觀點,就是為何會罹患憂鬱症?除了遺傳外,後天的教養、早年親子關係更佔了很大的因素。他認為憂鬱症的人「抗壓性低」,而抗壓性低源自於「缺乏自尊的內在資源」。而自尊的內在資源來自於幼年父母親對他的愛與關懷,邱吉爾的父親是貴族,父母將他交由保母帶大,因此保母對他無私的愛與奉獻,對邱吉爾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他認為他自己不配得到這樣的關愛),雖然保母取代了父母親的照護角色,但因為他並非父母親,不是合理的照顧者,所以邱吉爾會認為他非父母但卻願意奉獻一生的愛他,是很特別與不可思議,也影響了他的人格。當然,如果有人早年失怙,這是不同狀況,邱吉爾的狀況是有父母但卻是由保母擔任父母角色。而作者更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來看邱吉爾,他認為邱吉爾口腔期沒有滿足,而也在他許多行為上得到驗證,還蠻有趣的。
所以...親子關係重要嗎?身為父母者要慎思阿,父母的責任重大,不僅在物質,精神上更是重要,「錢不是萬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