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0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颜乐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10-30 07:4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及其理论价值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35641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10-30 07:47:35 | 只看该作者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如何在“圆缺祸福”之间保持个体身心的和谐与愉悦,一向是儒家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周敦颐提出的“孔颜乐处”思想,就是希望通过倡导士子学人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并通过修养功夫实现个体身心的和谐。

  何谓“孔颜乐处”?据《宋
史·道学传》载,周敦颐让受学于他的二程“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亦由此而发源”。“孔颜乐处”从此随着理学的产生、发展而逐渐家喻户晓。周敦颐是这样解释“孔颜乐处”的,他在《通书》中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通书·颜子第二十三章》,第31页)周敦颐在此提出的是颜回何以能够在贫困中保持心境快乐和身心和谐的问题。俗人以贫贱为人生苦境,以富贵为人生目的,而君子是超越于富贵与贫贱之上的,认为人生中有着至富至贵、可爱可求乃至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大”,即成圣成贤的理想。人若见其 “大”,必忘其“小”,从而在心灵深处实现一种高度的充实、平静和愉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10-30 07:47:47 | 只看该作者
显然,颜回之乐并不是因为贫贱本身有什么可乐之处,而是指他已经超越了贫贱与富贵,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个体有了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即使有着人所不堪的贫贱或唾手可得的富贵也不能使其心身失衡或丧失心境的愉悦。由此可知,周敦颐所言之乐实与世俗所言的满足物欲的快乐不同,它是一种内心自足的快乐。《通书》多处言及此乐,如:“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故常泰无不足,而铢视轩冕,尘视金玉,其重无加焉尔。”(《通书·富贵第三十三》,第38页)概而言之,“孔颜乐处”是一种为追求社会道德价值和人生理想信念而超越物质欲求的崇高精神境界。程颢后来回忆说:“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册第16页)。受此教导,二程不仅“慨然有求道之志”,而且最终达到了“吟风弄月 ”、“吾与点也”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孔颜乐处”。

  在周敦颐看来,人如果要实现成圣成贤的人生理想,就要以伊尹为榜样致力于国家的治理,要像颜子一样去追求圣人的精神境界与实现个体身心的和谐。前者是外王之道,后者是内圣之道。外王内圣就是圣人的品格,就是圣人之道和圣人之学的主要内容,“孔颜乐处”的基本要旨和最后归宿就在于此。而且这个“乐”不是要等到成了圣贤后才能拥有,而是拥有圣人境界的人所固有的精神状态,因而它是存在于追求成圣成贤的过程之中的。换言之,“孔颜乐处”既是通向身心和谐的出发点,也是身心和谐的最后归宿,体现的是一个身心和谐程度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个“乐”也不完全是通常所说的安贫乐道,若个体仅仅停留于“ 安贫乐道”,则他的主观和客观还是分离的;而拥有圣人境界的人是与道合为一体的,乐的主体和乐的客体是完全融合的。

  周敦颐之所以教人寻“孔颜乐处”,是有其独到的体会和创见的。因为传统儒学认为孔子是所谓的“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实与天地参而四时同”(《通书·孔子下第三十九》,第40页)的圣人。自唐代韩愈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成圣成贤逐渐成了儒家人士的理想。周敦颐认为,作为理想人格和心身高度和谐之典范的孔圣人是一般普通士子所应当学习的榜样,因而他提出“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这样一个更为切实可行的梯级成圣成贤的人生理想。而外王内圣是与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的“明体达用”的口号相一致的。在“明体”方面,核心则是寻“孔颜乐处”,即通过提高精神境界来寻找“身心和谐” 的支点和归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10-30 07:47:55 | 只看该作者
由此不难看出,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历史价值是促进了儒家学说的完善与发展。汉唐期间的儒学尽管也对孔子颜回津津乐道,但大都没有进行理论论证,没有把它归之于“孔颜乐处”,更没有使“孔颜乐处”进入整个儒家学说的精神超越层次,这种缺乏精神超越层次的儒家学说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兴盛而日渐式微。周敦颐对“孔颜乐处”的重视和论证,既为宋明理学确定了一个主题,宋明儒者所追寻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莫不与“孔颜乐处 ”有关,也为儒家学说确立了一个精神超越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敦颐的“孔颜乐处”思想给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儒学由汉学顺利发展到理学阶段。其现实价值是:其一,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实现身心和谐提供了借鉴。个体身心和谐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个体的身心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不可想象的。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虽然社会关系决定着个体的社会本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的一言一行,但是,个体的所言所行又反过来时时处处影响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变迁。因此,个体要实现身心和谐,就必须像孔子颜回那样时刻注意处理好社会关系,规范好自身的言行,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其二,为新时期重视人的精神信仰和精神追求提供了范式。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逐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一些人丧失了精神信仰和精神追求,这是十分危险的。周敦颐“孔颜乐处”思想的价值就在于告诉人们,一个人的一生除了财富、权力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诸如品性正直、人格高尚、心地善良、精神愉悦等等,“孔颜之乐”正是人类在道德追求的过程中超越了人类的物质需要、利害得失后所体现出来的最崇高的精神境界。换句话说,一个人对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相当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追求才是人生快乐的真正源泉。
http://www.zhlzw.com/qx/zxlw/22126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0-10-30 15:48:5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10-30 20:13:01 | 只看该作者
孔颜乐处是一种境界
一种超脱的境界
一种虽不为世所知、所用
还保留一份淡定的情怀的从容、自信、洒脱
绝不怨天尤人
绝不自暴自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10-31 22:38:2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