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201|回复: 5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阳光网刊投稿专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7-6-5 23: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阳光网刊投稿专区

    请大家将各自认为适合在阳光网刊上刊登的文章发布于此,请注明作者、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7-6-7 21:27:49 | 只看该作者

本主题是投稿专区,非稿件理应一律删除。

本主题是投稿专区,非稿件理应一律删除。管理员可能太忙,我代为处理了。如有异议,管理员可删回。莽撞之处,望谅解。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7-6-7 21: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7-6-8 11:40:40 | 只看该作者

看看这片如何(还未与作者联系)?

转自走出抑郁:http://www.sunofus.org/bbs/thread-22525-1-2.html
原作:zzhcn666
注册会员
发表于 07-6-5 03:21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龙文
  
(本文字数:2387) 第1页/共1页   荐自:碧海银沙2006年第4期     


字号:【大 中 小】




  很感谢很感谢生命的赐予,让我拥有了自己的容颜与思想;也感谢生活,使我不轻易间得了抑郁症,自己战胜病痛后的心情是愉悦的,对于生活,没什么可抱怨。不仅要好好的活着,而且要在生命的春天里怒放是我执著的追求。抑郁存在于我的意识中有四年了吧,近半年来开始服药,也感谢我的成长中有了它的陪伴而使其增添了一份姿色。
  去过精神卫生中心,也就是人们潜意识中的精神病院。印象中的那儿是一派狰狞的面容,可实际上,那儿出奇的安静。也吃过一些药物,为此花了妈妈很多钱。接诊我的医生都是小有名气的,一位是博士生导师,另一位是资深心理学专家,国家心理学研究所成员。那位资深心理学专家最令我动情的是她竟像妈妈一样叫我的小名。跟着她学徒的一位医生是个漂亮的小姐姐,眼睛大大的,像是割的,很柔的样子。也许她与我一样,是没吃过苦的孩子,当我说我每天睡四小时时,她惊讶的张大了嘴巴。我愿意冲她笑,因为这样能得到她的微笑。我有时吃“开克”,“开克”的疗效好像并不大,副作用也很小,价格在此类药品中适中。我也曾吃过“博乐欣”,消化道的副作用很大。在此类药品中,比较昂贵的是“赛乐特”,一小片约十多元,一盒市里药店最低价118。
  昨天,上网查询有关药物信息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由诸多抑郁患者组成的论坛--阳光论坛。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论坛,我被其深深的吸引,并被里面的人们所感动。有一段话是这样的:“我们论坛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这种感动和爱!我们受到了朋友们的感动和鼓舞,再反过来帮助其他网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当我们论坛的一代热心的网友因为各种原因相继离去的时候,正当我们感到有些忧伤怀念的时候,总能有一批新的网友站起来接过旗帜奋勇向前。很多网友不知道近况如何,就像是很多朋友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健在于人世,因为我们这是有很多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组成的论坛。每每看到大家给那些求助的帖子的回复,我总是很感动,很感动。生活中,大家几乎都素不相识,来这里更是没有什么盈利可图,甚至你帮了别人以后,别人可能还不知道你是谁,但我们的朋友完全不计较这些,他们总是很乐意做到--仅仅只为了那份曾经都感受过的极端孤独与无助,就很热心、很踊跃地以过来人的身份为那些正在承受病痛折磨的病友们提建议、长信心、鼓勇气。这种默默付出,这份深情厚意,在这个物欲横流、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年代里,更加显得就象璞玉一样弥足珍贵!”我加入了那个论坛,由于学业原因,不能在那儿长期滞留太多时间。但是,我想有时间会做一个义工,如同论坛里的许多义工一样,生生不息的传动感动与爱。
  在去精神卫生的时候,我用的是自己的真实住址与姓名。在填写内容以为来诊者建立档案的时候,妈妈给我想了一个假名字。我说我走的直行的正,这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的真实姓名是亲人赐予的,我不会隐瞒甚至更改。也许在国民看来,这不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其实没必要感到可耻。精神上的疾病也许每个人都有,怎么对待它这是个问题。
  曾经受病痛的侵扰,那段日子似乎不堪回首,我说过,我不畏惧生命,人应该死得其所。几度思考生与死的问题,但我更觉得人应该有骨气,人生短暂,轻而易举的放弃生命岂不太傻?也许因为有了“抑郁”,我更多的思考了人生的价值,更多的增强了战胜病魔的勇气。我感谢它,没有打倒我,磨砺了我。我也感谢生命中很多朋友,给予我爱与支持。更感谢我的父母,总是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护我,并没有因为她的女儿是抑郁症患者而嫌弃她,而是更加的爱她。
  “孤独中我懂得了爱,痛苦中我学会了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勇气是人类特质中首要的品质,因为勇气能保证其他的品质。困难可以毁灭人,也可以成就人,自信些,坚强些,你行!慢慢来,不要急。”“希望能一直活下去,多看几次花开花谢,日出日落。不论开心或难过,不管得意还是落魄,因为有你们,我不再寂寞。”“我们大家都是好人,都是很聪明敏感又善良多情的人。祝好人一生平安!人生天地间,忽若风吹尘!我仍然在你身边,我仍然活在世上。对于我们来说,简简单单的“活在世上”这几个字,除了我们自己,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和体会到它的个中滋味呢?”这是论坛中出现的言语,在整个论坛中,看到的是朋友的相互鼓励与心灵的相依相契。人生没有什么比健康快乐的生活更重要了。
  其实,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整日阴沉,想着自杀的那种人。自杀自己是想过,但次数不多,除非十分迷茫的时候。抑郁症患者也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追求,甚至比别人更努力的去实现。我不悲天悯人,既然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此种情愫,便要试着去克服。如果意识控制不了的话,需要服药。我不是意志力特别好的人,所以吃过药。
  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磨砺。这是不可或缺。生命是很脆弱的,拥有它的时候,都不觉得自己很富有,应该珍惜身边人的事情,可能会短时间触动我们,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切身感受,所以,我们要爱生活,爱自己,爱亲人,爱朋友。
  我想,这类群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抑郁症患者往往走不出自闭的空间,所以这更需社会上人的支持与协助。这只是人的一种病,没有什么丢人的,这需要患者增强自信。作为社会人,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嘲笑别人的权利,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抑郁性,即所谓“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抑郁心境”。
  得抑郁的这段日子里,我学会了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感动。它存在于我的身体中,而又隐埋于自己的意志下。尽管战胜抑郁的过程很痛苦,包括服药后的副作用恶心,心律加快等,但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心情是美丽的。做为抑郁症患者的我,希望抑郁症患者传递的是一种人性的美,一种阳光精神。
  感谢生活给予我的不平,使我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 本帖最后由 晔阳 于 07-6-8 11:42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7-6-9 21:11:53 | 只看该作者
阳光会员康复经验心得

我比较喜欢子哲写的这一组文章,相信会对大家有很大帮助。

关于抑郁的自我治疗/调节(1)

严重程度的抑郁自我调节

1,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比如经常早醒而且很恐慌;比如有离开当前环境,轻生或外出的想法;喜欢赖在床上,不想做任何事情;每天期望快点天黑;害怕见到熟人等等)
       让自己尽快获得周围最亲近的人的帮助,比如父母,伴侣,同学,朋友,一般而言,人人皆有恻隐之心,最初都很乐意帮助他人的。使自己处于监护之下,不要做傻事。尽快和医生联系,进行药物治疗。此时药物剂量一般较大,可能有一定副作用,但是以后症状减轻后,不再大剂量了,这些副作用会消失,所以别担心。此时你不需要考虑任何能否康复的问题,只管听医生的话,坚持吃药就好。别对过去的事情懊恼不已,已经过去的事情,就没有再想的必要了,虽然经验总结是有利的,但是目前你的状态导致你的思考很悲观,没有客观理性的分析,所以,不要回忆;也别对未来的事情焦虑不安,仿佛觉得即便自己治好了,又能如何等等,其实你目前绝望的心理,即便给你总统的位置和全天下的宝藏,你仍然怀疑。而真实情况是,当你有一天好了的时候,以前想的问题,担心的问题都根本啥都不是。
        你会说,我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悲观思考,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浮想联翩。那好,你写日记吧,把你每天随时想到的想法,仔细的描述成文字,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随着你的逐渐康复,你就知道自己的想法的变化情况了。
        这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很孤单,周围的人都那么健康快乐,唯独自己饱受折磨,你可能觉得自己最不幸,上天很不公平……。那么你多看一些关于抑郁的心理书或者杂志吧,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要不幸。你是他们的一员,你并不孤单。

----严重时:获得监护;药物治疗;少思考,多写日记;明确还有人和你一样痛苦,你并不孤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7-6-9 21:12:19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抑郁的自我调节(2) ——作者zizhe


中等程度的抑郁自我调节

       中等程度的抑郁,此处我的描述是:日常生活能够自理,但是凡事没有激情,遇到问题习惯想阴暗面,想不利于自己的一面,想悲观消极的一面,对未来没有美好的憧憬,没有值得自己奋斗的明确目标。看到熟人会紧张,和别人交往反应有点迟钝(紧张导致),周围的世界比较灰色,对抑郁能否真的治好持深度怀疑中,认为自己可能就这样了等等。

1,这时候你一般不会有轻生之念了,所以尽量不要再粘着周围的人了,那样别人时间久了,也会很压抑的。和一个消极,悲观的人长期在一起,一般人都无法忍受的,即便是你的亲人。你要学着独立的生活一段时间,不拒绝别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护,但不主动去麻烦别人,不到处去倾诉自己的烦恼,要培养自己的自立意识。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遇到重大事情的决策,以你身边爱你的,了解你的人帮你决定。自己不要瞎决定。因为你目前的想法比较悲观,有些不理性。有竞争性的工作暂时不要接触,抱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生活,不求进取,但求平稳;

2,坚持服药,严格按照医生吩咐。这时候最常见的是怀疑这些药有用么,能治好自己么,长期服用副作用怎么办,不服用是否也一样等等念头。有些自做主张就停掉了,导致再度陷入非平稳态,这是不对的。医生一般的交代是坚持服用一两年,是有道理的,至少心理上有个依托。生理上有个保障。

3,不完全依赖药物,积极的心理调节。另一种常见的心理是我吃药这么久还不见好,是不是药物不行,需要换一换,是不是医生不行,需要换一换?不能否认有些医生是垃圾些,也不能否认有些药物对有些人确实效果一般,但是如果说某个医生某个药物曾经对你是起过作用的,那么它就真的是对症的。剩下的是自我调节问题。这好比“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药物并不能完全使一个抑郁的人彻底康复,到中后期心理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你要全面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注意:性格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性格总有它闪光和不利的一面)。明确引起你抑郁的根本因素和直接因素。分析那些是容易改变的,那些是不太容易改变的。对于容易改变的,要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尤其是思考习惯,和原来的进行抗衡;不容易改变的,就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你自己:“这就是我,这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也许别人不是那么欣赏自己,自己可能也并不是那么欣赏,但是既然无法改变,我就要接受自己,爱惜自己‘。一个人要是连自己都不爱,那么他根本不可能真正的去爱别人。譬如说我,以前的毛病很多很多:傲慢,追求完美,优柔寡断,斤斤计较,报复心强,虚荣,自我中心主义,思考方式悲观消极,缺乏毅力……,这些我通过分析,认为都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也确实改变了。现在身边的人很少听到别人说我傲慢,认为我比较谦和;我逐渐学着妥协,不再一切追求极点;作决定不再那么犹豫,虽然有时候还有一点;不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冒犯,常常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问题,或者宽容的对待别人偶尔的错误;不再想报复他人,只想以直报怨;虚荣心小了些,但是还有;自我中心明显减弱,经常扮演星星的角色去捧别人;思考方式渐趋全面,不再厌世,而是以建设性的想法去思考;毅力么,也比以前强些。还有一些短期内不可改变的,比如,由于受遗传和小时候家境影响,我性格中有一些女性成分,比较细致,比较敏感,这些我似乎很难摆脱。我做事情一如既往的认真有条理,不能忍受太邋遢的环境,不过比以前来说,要洒脱的多,豁达的多。

4,多和思想上进,性格阳光的人接触,多和”成功“的人接触,受他们行为,思考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己产生消极思想影响的人,尽量的少接触。无论你是多么冷的一块寒冰,只要你周围都是阳光,你就会慢慢消融。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冷清的角落,你有可能一直不变。所以你需要多和那些快乐的,幽默的,思维乐观的人呆在一起。当然,一切顺起自然为要,不要勉强自己,不要让自己有压力!

5,一切顺起自然,不要有压力,凡是给自己产生压力的问题,避开它,如果需要改变,那么,以一种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

6,多读一些快乐人生,健康生活方面的书,不要再看关于抑郁的专门书籍,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

7,除了吃药时还知道自己抑郁外,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归咎于抑郁。抑郁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让你处处受其影响。即便它确实有这个能力,只要你不认可它的这个能力,那么你就能把这种影响消除。有些朋友经常说,自己腰酸背痛腿抽筋,自己一点力气都没有,自己头疼等等。除了头疼有可能是大脑紧张所致,其余的我不赞成都和抑郁挂钩,你别把它当回事,它就没事,你越当回事,就越有事。有些人怀疑是药物副作用,这个是有可能的,看看药物的说明就知道是不是了。但是自己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抵消这种影响。

8,若有自慰行为,尽量减少。不是说它本身有害,而是这种行为过后会产生一种孤独感,并且身体也会疲倦,容易困乏。当然如果克制不了,也没什么,不必在意。

---自立;坚持服药;积极心理调节;多交乐观人群,多看乐观书籍;顺起自然生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7-6-9 21:12:46 | 只看该作者
谈谈抑郁的自我调节(3) ——作者zizhe


轻度抑郁的自我调节和彻底康复

轻度抑郁,我的描述:心态不平稳,经常波动,容易受周围人的左右;做事情不积极,求稳不求进取,对将来没有太多想法,思想还是悲观消极为主。

1,药物适当服用,听医嘱。但以心理调节为主。继续以前的积极心理调节,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性格,以及乐观的人生观,思考方式;

2,多看一些修心养性方面的书,比如一些名人传记,他们对老庄,佛家经典的生活体验,还有圣经教义等等,这些宗教或类宗教的一些教义和感悟是非常非常好的,你不必做一个基督徒,但是你可以按照它的要求来生活;不能不提的是孔子,他的关于生活,关于”乐“,”仁“的哲学是非常好的,推荐一个我最近看过的书《梁漱溟先生谈孔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关于”乐“有很经典的见解;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这些才是有利的,而是应该广泛的射猎各种对自己人格塑造有利的书籍,媒体等等,电影,小说,音乐都包括的;

3,这时候容易出现的冲动是:抛开过去的自己,制定雄伟的计划,突然对未来充满期待,甚至晚上都兴奋的睡不着。切记:你仍然是你自己,并没有改变什么,你有这些想法是好事,说明心态逐渐乐观起来,但是这些想法往往是心态从低谷中反弹后的一个夸大的表象,仍然是不理性的。你千万不要试图去实现很多东西,也不要给别人很多承诺。而最好一件一件的实现。以免实现不了后又转入怀疑自己。从明确可行的小事情坐起,目标非常具体才好。比如:明天爬××山是明确具体的,而以后加强锻炼是不清晰的,比较垃圾的计划。当然,计划也需要有中长期的,但是处于轻度抑郁的你,需要的是一件件小事的成功给你的激励,而不是完全康复后的理性规划,切记。

4,深入分析以前的病因,明确自己得病的初期征兆,做好预防工作。这个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一定要自我分析的。

5,规律生活,健康饮食,积极锻炼。运动是这种情况下必不可少的良药,仅次于心理分析和调节。有条件可以去健身房,没有条件可以跑步等等,大量的,尤其是出汗的运动对彻底康复是非常好的。

6,注重人际关系,但是不刻意的讨好或者躲避某人,顺起自然,积极的去和周围人打交道,牢记自己的性格中容易触发抑郁的一些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克服。

---深层心理分析和调节;具体可行的计划;规律生活,大量运动;注重人际关系;修心养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7-6-9 21:19:0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冰冰写的这两首诗。

致阳光(救生圈)作者冰冰


曾经
我的心化作飞絮,在春日的空气里飘浮;
没有落脚的地方,只能伴风而行,由风摆布;
一个人飘零无人呵护。

仿佛跌入海的深处,在无边的绝望里痛哭
声嘶力竭的呼救,没有人回应,没人能助
一个人挣扎独自恐惧

曾经
我不敢站起来,因惧怕那滚滚不息的海潮;
死死地扒住海岸,然而沙粒也被冲走了,连同着沙屑伴着我飘泊;
睁大了惊恐的双眼,徘徊于地狱的门前,寻求一丝微弱的光线;
我怎能走得如此绝然.......

无际的黑暗中摸打着,何处找寻解除魔咒的灵药?

寻觅中
敏利的目光触到了一起摇曳的水波
那是救生圈,意外地飘向我;
我奋力攀上它,顾不了满身的泥淹带着满脸的执着;
起起、落落、滑滑、跃跃
说服自己,坚强的意念,相信会脱离危难于水深火热;
一次一次一次
不气馁不妥协不退却......

终于
天亮了我看到晨曦听见号声寻见光明能看日出

这漫长的黑夜啊,我还以为它无边 无际,是永远的炼狱;
可是我想错了,这是真的。
付之于坚韧和努力,黎明就姗姗而来矣

我要感谢谁呢?
是阳光心理
让心灵有地方停歇
我的救生圈
阳光心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7-6-9 21:19:46 | 只看该作者
致阳光(之二)作者冰冰


世上
一切都 变得如此温馨
尝试了痛苦才理解幸福
经历了失去才知道珍贵
承受过风雨才见得彩虹
徘徊过死亡才感谢生命

那个自卑的、孤傲的我
已失踪
蜕变出一个明朗的新生
抑郁仿似一位严父
毫无情面的
剥去我的虚伪
卸载我的自卑
血肉割离的疼痛
谁又愿承受
但人哪知上帝所肩担的哀愁?

我要做的非背弃而是拥抱残缺的生命
此时
我才看见过去那视而不见的奥秘
一种全新的生命
展开这接下来的旅程
享受生的喜悦
不为任何道理

当我想拥有一棵小树
你给了我整座森林
当我想要一小片天空
你给了我满天的星星
当我想感受一缕春风
你给了我整个春天
当我想看到一丝光明
你给了我阳光耀映


这意外的收获
是阳光!
我总是如向日葵般
习惯性的朝着太阳凝望
追随着你的方向
感谢
阳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7-6-9 21:26:14 | 只看该作者
自我感觉我写的这篇文章也不错,对宣传阳光工程也很有帮助。

我和阳光工程相约20年

   一转眼,我来阳光论坛快满四年了,四年里我在阳光工程发帖达到了一万两千多,数目真是很惊人的,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阳光论坛上再找不出第二个人发帖有我这么多了,呵呵,我居然成了一枝独秀!阳光论坛里将近10%的帖子是我一个人发的,不管怎么说,能在阳光论坛里积极发帖的朋友都是精神状态比较不错的,我创造的这个记录看来在短时间是很难有人能破的,我是阳光工程拥有阳光币最多的大富翁,可以非常慷慨地赠送给需要阳光币的朋友。

   我是在2003年暑假里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阳光论坛,当时我的抑郁症刚刚走出来,还没有完全康复,暑假里很偶然的机会我上网搜索心理网站的时候发现了阳光工程这个好地方,忽然发现了还有这么一个抑郁症患者互相交流、互相帮助的好地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我在这里为大家奉献我的爱心,也收获了很多快乐,帮助别人也让我变的强大,让我的抑郁症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康复,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找到了人生的乐趣,让我在这里获得了快速成长。   

   我们的站长真的是很伟大,为我们大家创建了一个这么好的精神家园。看了网站首页站长所发的网站概况方面的一系列内容,看到阳光工程在创办早期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我真的很佩服站长当初的勇气,站长为阳光工程的发展和壮大真的付出了很多。让我们对我们的站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阳光工程在开办的前两年由于媒体的大量宣传和介入,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历史,不管在知名度还是人气都是很高。一个公益网站能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发展四年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许多网站开了时间不长由于各种原因纷纷倒闭,我们阳光工程的发展也是如此。正像站长自己所讲后来由于站长要出国,网站无人来管理,我们的阳光工程一度差点关闭,很多人当初也预言我们阳光工程办不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网站能走过七年,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而且现在逐步走出了低谷,重新发展壮大起来,真的是很不容易。真得感谢我们的技术总监banu主动提出帮助站长建设这个论坛,并帮助改版阳光工程。感谢banu!!banu一直在背后为大家默默奉献!

    记得我刚来阳光工程的时候,论坛只有400名会员,而且不少版面因为版主很长时间不上线无人管理处于非常冷清的局面,那时站长也不经常来,一周能看见一次身影就很不错了。现在想来我和阳光工程可能是非常有缘份,我一来就非常喜欢上了这个网站,也很愿意为阳光工程的发展多做点事情,当然也为了自己能康复的更好,我就申请了心理保健栏目的版主,热心地发了很多帖子,在很短的时间里我的发贴数成为论坛里所有会员中最多的一位,当然到现在也是,谁也没有我这么多。后来又随着论坛的改版,再没有物色到更多合适人选来当版主的情况下,我一人从原来干心理保健一个栏目的版主,后来增加了紧急求助栏目,我和黑溪一起主持,还开通了我的热线求助电话,经常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热线求助,我总是尽我的能力给予热心的帮助,我的免费阳光热线开办了两年,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后来大家看到我太辛苦了,后来更来了更多康复的热心的朋友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在两年后把我原来置顶的热线电话帖子撤了下来。由于心理保健栏目分版,我又申请主持婚姻家庭和性心理栏目,看到职业心理和焦虑症栏目很多时间没有人来申请版主,无人管理,我也只好自己多辛苦先干一段时间,我最多时干过六个栏目的版主,这在阳光工程里也是很少见的,当然光靠我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我给自己找了几个非常好的搭档,他们是飞起来弟弟、平一指、minihill、寒武纪等和我一起主持这些栏目,这些朋友后来也慢慢淡出阳光工程了,还有曾经为阳光工程早期发展付出很多的子哲、长裙、希望78、以色列等很多朋友,只有我还坚守在这里。

   走出抑郁的我,能深刻的体会到抑郁给大家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尽我的所能去帮助大家,也为了自己能康复的更好。四年来,在阳光论坛我认识了很多很多的朋友,和大家结下了很深的感情。我把阳光论坛当成了网上的家,每天不上来看看,就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大家因为抑郁,走到一起,我们成了最亲的兄弟姐妹,没有任何利益的驱使,没有任何的误会。来到这里,我发现论坛里很多朋友都比我小得多,而我却真是能做很多人的大姐姐了。我也愿意做你们的姐姐,做你们的阳光姐姐,用我爽朗的笑声去感染你们,用我战胜抑郁的经历去增强大家的信心,用我热情耐心的话语去开导你们。我也愿意听你们亲切地叫我一声姐姐,做你们的阳光姐姐我真是觉得不容易,需要我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方面目前我急需充电。需要我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轻易被大家的消极情绪所感染。我愿意尽我所能去帮助大家,当然我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受到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如果姐姐支持不下去了,也会向你们来求助,大家一定要给姐姐来鼓鼓劲,打打气,也来开导我一下,帮我尽快走出低谷。

    我作为这里的元老级会员,见证了阳光工程的发展,论坛里各方面的工作也一步步走向完善,网站也比较平稳的向前发展,以前我曾作为网站的市场总监,阳光市场主要靠我去开拓,去宣传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网站内部的论坛里各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我,为邀请专业人士,为物色新斑竹,为开阳光热线,这其中包含着我自己为阳光工程付出的太多心血,曾经有一段时间,阳光主要是靠我在这里支撑的,不过现在又来了木碗、纳兰、绿罗裙等很多新的朋友,我比以前是感觉轻松多了。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让我担任网站的财务部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家为网站捐款七千多元,我也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接受大家和佛菩萨对我的监督,一定把这笔钱用在网站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

   阳光工程走过的路的确是很不平坦,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让人感到高兴的是,论坛已经走出原来的低谷,正一天天走向成熟,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新版开通四年,注册人数已经达到一万五千多人,人气越来越旺,阳光论坛已经成为我们抑郁症患者最喜欢的精神家园,很多朋友来到这里都有一种回到家了的感觉,而且这个家非常温暖,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没有歧视,没有蔑视,有的只是爱,仁爱、慈爱、关爱。我为阳光工程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感到自己成长了很多,我在帮助大家的同时,也净化了我的灵魂,升华了我的人格,让我享受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助人也是助己,我是深有体会的。

    为了阳光工程能更好的发展,我建议我们每一位从阳光论坛受益的朋友都来为论坛奉献我们的一片爱心,让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能助人时且助人。状态好的时候多发一些积极的帖子鼓励大家,已经康复了的朋友多交流一下自己的宝贵经验和体会。另外我们阳光论坛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一些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需要他们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上线给大家以指导,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专业医生团队也初步建立起来,来了不少专业人士,像琴川杨医生、施旺红博士、心灵卫士、伊人昕、晔阳、刘端海、施承孙、草书、华人心语、心岸心理咨询等,也初步发挥了这些专业人士的优势,希望阳光的影响越来越大,热心会员越来越多,希望得到心理界的重视并有更多的专业知名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加盟,希望阳光能健康发展,希望这里能够真正成为病友的家,一个网络和现实结合起来的大家庭。在新浪网上我们建立了抑郁互助联盟的博客圈,我是这个圈子的管理员,建立半年了,点击率超过了四万多,发挥了良好的宣传作用,我们还将向社会上的人群传播抑郁症的知识,改变人们的观念,这是我们目前需要努力的,真正把抑郁症知识的传播从网络做到实地。

   在阳光工程成立四周年的日子里,我曾经发过一个愿,我愿意义务支持阳光工程20年,现在身为佛门俗家弟子的我,相信在佛力的加持下,我会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感谢你,阳光工程!你是我最喜欢的精神家园,我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关心你,爱护你!我身感阳光工程的发展离不开我,更离不开大家,让我们一起携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和力量一起把阳光工程建设的更好,帮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朋友一起走出痛苦,重享美好的新生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7-6-9 21:31:59 | 只看该作者
春季给网友们提个醒(心灵玫瑰)


这是心灵玫瑰姐姐发在心理咨询网上的一篇帖子,我把它转过来,跟在这里,以提醒自己。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精神病高发季节

(入春以来,动起自杀轻生念头的人陡增,我们论坛的消极情绪也增加了,提醒网友,严阵以待,谨防抑郁复发)

防微杜渐策略:

(一)避免生气,注意及时排解心中的不快,以免抑郁蔓延。排解的方法,多跟亲戚、朋友倾诉,或是在网上倾诉,写日记也行,情绪低落时多唱唱振奋精神、喜气洋洋的歌曲.

(二) 注意体育锻炼,注意睡眠、早上不要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睡在被窝里还容易胡思乱想,加重抑郁。早睡早起,多到室外运动,跑步、跳绳、打羽毛球。。。体育锻炼健身亦健心,何乐而不为

(三)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吃保健食品。少吃油腻、上火、发之食物。(我的亲身体验常吃蜂蜜对治抑郁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还坚持每天吃5~6粒红枣,大枣性味甘平,滋养血脉,强脾健胃,但切忌一次吃得太多,贵在长期坚持)

(四)固然有:“一年之际在于春”但也不可过度疲劳。学习、工作、家务总有做不完的事。但这些事情都没你的身体重要。感到累时,暂且搁下这些事情,调节调节,听听音乐,散散步,和邻居扯扯家常。过过轻松、悠闲的好时光!

(五)初暖咋寒“春捂秋冻” 此时人体血管舒张,汗孔松弛,我们在春季不可顿增顿减衣服,防止感冒。感冒了,身体不舒服,情绪会更低落,从而加重抑郁。

(六)多晒太阳,春季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空气新鲜,万象更新,沐浴温暖的阳光,能使人精神振奋,心胸开阔,心情坦然,气血流畅。。

(七)明确你的价值,树立目标 。 有目标的人才有向往、才有方向,才活得充实,从小目标做起,不要期望过高,量力而行。也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八)“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都要看得开,过得去、放得下;大事清醒,小事糊涂,保持笑口常开。心情好,一切都会好!良性循环——生活、工作、家庭、婚姻。。。样样都会令你称心!

OK!祝福网友:早日走出抑郁,拥有健康美丽的人生!!!~~~~~亲爱的网友:努力吧!幸福在前方招手啊!!!~~~~~
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7-6-9 21:33:37 | 只看该作者
王国荣博士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精彩论点摘录


    
○ 一个心理学家说:“看,我已把他的病治好了!”而另一个心理学家则说:“他比他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幸福,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自信!”

第一个心理学家是一个平庸的家伙,第二个心理学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合格的助人者。我认为,临床心理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不单单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引导和帮助当事人实现心灵成长的任务,他所面对的并不是狭义的病,而是无限丰富的人性。

我相信“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都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很少有人能够达到完全健康的标准;同样,也没有哪个人的心理疾病达到无可救药的程度。我对我的咨询对象永远充满必胜的信心,我相信他们的能力就象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样。我认为,作为临床心理工作者应该始终如一地保持耐心和信心,永远不要对你的患者失望,如果我们对他们感到失望,他们也就对我们和对他们自己感到失望了!

○ 临床心理工作者是否一定要恪守某种僵死的信条?对此我永远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某些信条是规范我们行为的,但他也可能扼杀和束缚我们的创造和灵性。在这一点上我和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太一致,但我永远坚信方法方式受制于目的并为目的服务这一简单道理。只要患者愿意并喜欢我的做法,只要我的做法有利于患者疾病消失和心灵成长,我就相信这种做法是好的。试问,我们有什么充分的理由和事实能够证明前人所说的话一定都是好的?人不仅会迷信权威,而且更习惯于迷信前人,其实前人已经为我们编造了太多的谎言,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把我们的理论变为前人的赌场。我深信,创新是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的生命,心理治疗的过程应该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的精神。

○ 我提倡“个性化”治疗,反对不加区别地使用一种方法治疗不同的患者。我相信,一个合格的有责任心的临床心理工作者能够学会有针对性地面对每一个不同的患者。事实上治疗的过程包含着两种意义:一是不断地了解和研究患者是什么样的人,了解他们的人性结构和特点;二是不断地引导和开发对方。这两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假如你不能充分地更深入仔细地了解你的患者,你就根本无法治疗他的病。心理治疗就像裁剪合身的衣服一样,你必须采用选择性的完全适合每一特定患者的方法为他们治疗。假若你的大脑里已经被某种固定不变的治疗模式所占据,那么就证明你已经不拥有大脑了,只拥有几本书。大脑的独特性就在于它能够创造。你在了解患者的同时,也应该让患者充分了解你,记着我们和患者永远是平等的。

○ 我觉得,我们永远应该说真实的话,应该忠于真相和规律绝对不应该欺骗我们的患者。我们应该在治疗的开始就告诉患者,心理治疗过程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治疗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心理疾病有相当大的顽固性,我们所能选择的是和患者并肩站在一起与疾病做长期的斗争,最后战胜疾病。弗洛伊德博士在《过失心理学》中说心理疾病需要患者“努力、了解、适应和忍耐”,我十分欣赏他的这一观点。我特别提醒大家,千万不要相信说大话的医生,要相信那些说真话的医生。

○ 美国杰出的心理治疗大师Scott Peck Ph·D认为,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个体对自我心理的长期封闭。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Scott Peck Ph·D 的话是完全正确的,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我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一发现,我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心灵向外部世界开放和向自我开放。心灵开放包括对不同的文化体系开放、对别人的价值观念开放、对更加广博的行为模式开放、对知识开放。我相信,开放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前提,没有对心灵的开放就不会有心灵的成长。一个人安居在自我封闭状态,他的精神世界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渠道被堵塞,这完全违背了人是一个社会动物和人处在丰富的文化系统中的事实。这种人自然会丧失顺应社会的能力,产生心理疾病。请记住,引导心灵开放是我最重要的治疗理念。

○ 我感觉出,如果在治疗和咨询过程中不引入“成长”的概念,治疗和咨询就无法体现出它真实的意义。心灵成长是人一生的任务,心理疾病(精神障碍)正是心理没有得到健康成长的结果。如今大部分心理医生和咨询家关心的是症状的消失而不是心灵的成长,而我恰恰相反,我关心的是心灵的成长而不是表面化的处理症状。引导患者心灵成长意味着要帮助患者树立恒定的成长方向和成长目标,使他们感到他们生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信心,最终使症状消失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

○ 我以为,世界上没有多少人真正地思考过爱(包括静态的agape和动态的Love)并懂得爱,对于人类来说爱的深广性决定了它永远是个谜。瑞士杰出的心理学家H·B丹妮什认为心理疾病是爱的失调。他说得很对。因为不爱就意味着不接纳,就意味着拒绝。加利福尼亚富林顿学院的J·O·Lugo博士曾列举了健康心理的六个特点,其中每一个特点都体现着爱的原则。健康的爱包涵着创造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沟通,包涵着创造和获得的协调,包涵着强烈的对他人及外部世界的关注。而病态的爱却包涵着强烈的自我关注,包涵着更多的依赖和接受。爱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崇高的人类精神和行为,它是人类精神进化的结果,是心灵健康的最根本的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始终有爱的滋养,他就不大有可能患心理疾病(精神障碍),他也不会被疾病击垮。我要提醒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好好地思考一个问题:你是否真正地持久地爱过这个世界,爱过你自己?如果没有,那么就让你的治疗从爱开始吧!

○ 我坚定地相信,人是一种高贵的动物,而不仅仅是一种高级动物。人的高贵性排除了人的世俗的实用性和本能的决定性。人应该有精神方向,永恒的精神方向。如果没有精神信仰那么人就是一个盲目的动物。不健康的人不仅包涵精神障碍患者,也包涵那种没有精神生活的人。

○ 凡是决定进入心理治疗关系的人,都必须首先找到他们所信任的临床心理工作者。没有信任就没有治疗关系,也就没有治疗的结果。这是一条真理。信任既包括对治疗者伦理观点和道德水准的信任,又包括了对治疗者知识和经验的信任。除了信任之外,合作十分重要的,合作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但我相信,合作需要几次尝试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不可能接受那些既不信任我们又不愿与我们合作的人,因为我们不忍心花费宝贵的时间去做无效的工作。

○ 我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为什么特别强调“成长”和“开放”这两个概念?因为我认为这反映了心理治疗的本质。无论你使用何种理论与何种方法为患者治疗,都离不开一个原则:即了解患者如何看待他过去的经历和问题,了解患者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并设法在这三个方面引导患者。这一过程正好决定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具有某种目标性,而这种目标性就是成长。开放决定了我们要使患者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多向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并理直气壮地欣赏生命的多重性。

○ 一个高明的临床心理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人性化”的原则,必须把患者或受询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理解和欣赏,必须明白患者也是一个有情感、有尊严、有思想的人。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完全彻底的从精神上无条件地爱患者,在我看来,爱是心理治疗的良方,是爱创造了治疗者与当事人之间的合作与信任。人性化的治疗坚决反对那种有害的强制、控制和操纵。
○ 如果你不追求心灵的持续永恒的成长,你就有可能出现精神障碍,成长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的旅程正像攀崖一样,要么你拼命地攀上顶峰去欣赏生命高地的无限风光,要么你跌落下来变得粉身碎骨。美国当代杰出的心理医生、思想家兼作家M·Scott Peck博士认为,心理疾病常常出现在那些追求完美和不愿意承担痛苦的人身上。我认为,心理治疗的过程并不是一味地去寻找摆脱痛苦良方,而是教会患者体认痛苦、认识痛苦和战胜痛苦。

○ 一个临床心理工作者必须完全诚实地对待患者。深入的治疗,爱是基本要素。缺乏爱不仅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因,也是导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现代的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视某种操纵和控制,越来越偏向于用生物手段(单纯用药)干预人的思想和情感,这不仅仅是非人性的,而且也是愚蠢和幼稚的。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治疗心理疾病,我们最多可以说他们修好了一台机器,而不能说治好了一个人。心理治疗必须倾注医生和心理学家对患者全部关注,倾注仁爱的精神,其次才是技术问题。完美的心理治疗是完美的仁爱与完美技术的结合。

○ 我请所有认为自己患有精神障碍的人和我一起相信:心理问题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症状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您完全有能力通过您的努力解决您所有的心理问题,不过您最好能够及时地寻求心理学家的帮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7-6-9 21:37: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的妻子患了抑郁症,丈夫应该怎么办?转自《心理与健康》杂志


当她处于抑郁中时,她完全依赖于你,你在扮演一个救星的角色。你同情她,担心她的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会去试图自杀。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情况将变得没完没了,日渐疲惫不堪,并且担心自己的应付能力,甚至会担心你们哦婚姻还能不能延续。

作为丈夫,你要注意调节好情绪状态,保证休息和加强锻炼。这段时间,你还需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与其他亲人、朋友保持联系,获得他们的宽慰和帮助。总之,你需要尽可能打理好自己,这样你才有精力照顾妻子。

照顾妻子可以是生活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比如说,督促妻子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留出一定的时间陪伴她,也可以请妻子的家人和朋友给她打电话,和她闲聊一会儿,使她感到周围的人仍然在关心着她,并没有因为疾病而轻视她,忽略她。病情好转些后,每天给她安排一些事情来做,比如:洗碗、打扫房间,给花浇水,买报纸,准备晚餐等等,完成这些事情会提示她感受自己的能力,减少她的无能感和依赖性,提高自尊心和信心。一旦她能做一些事情,你要及时得给予反馈;表扬她,感谢她。如果她想和你谈心,那么倾听她的声音,给她以鼓励。你可对她说:我不知道你的感觉是这样的,我很高兴你告诉了我,这样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担。

要做好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你不要试图一个人来担当。你有些需要可以告诉妻子,你可以告诉她:我想要去骑一会车,我需要一个拥抱,我需要知道你依旧爱我,不是作为你的照料者,而是作为你的丈夫。

我相信你可能还想和她说这样的话:让自己高兴一些,别老板着个脸,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以外还有别的人。特别是 在你感到自己的精力和耐心都快要耗竭的时候。当这种感觉出现的时候,去找一个本子把你的感觉写下来。这是你作为家属角色的正常感受,你要接受这种感受,不要为此而感到内疚。如果方便,你还可以去请教心理咨询师,指导呢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抑郁不是病人自己造成的,抑郁是生物与环境的诸多因素造成的,是一系列的应激因素和生活经历导致的,是完全可以治疗的。抑郁是暂时的,这一切都会过去。这一点你要告诉妻子,坚定她接受治疗的信心。同时,我希望你能找到有效的帮助妻子获得改善和痊愈的治疗方法。请向医生咨询服用哪种抗抑郁药,尽管有一些人服用药物时会有副作用,但对许多人来说,抗抑郁药对抑郁症有着神奇的疗效,尤其是在它和心理治疗配合使用时,此外,无论是药物治疗 和心理治疗,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对治疗,对自己抱有信心,有的时候,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07-6-9 22:46:11 | 只看该作者
美惠子姐姐,我爱死你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7-6-10 08:17:20 | 只看该作者

梁耀坚 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广州) 

梁耀坚

   中国有1-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还是心理分析那一套,还是讲弗洛伊德、讲性,这已经是很落后的模式

■本刊记者 陈静 发自香港

   这是一个忧郁的时代。
   但临床心理学家梁耀坚教授告诉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在大脑里找到科学的蛛丝马迹。只要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香港中文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室,梁教授熟练地拆装着大脑模型,解释大脑中和情绪相关的部位及工作原理。他说,现代人要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Don't die before you die(别在死亡之前就死掉)!

如果你情绪低落,看什么都黑黑的
人物周刊:前不久香港尖沙咀的“警杀警”案,是不是和心理问题有关?

   梁耀坚:对,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作“人格障碍”。这个人(徐步高)有一点自恋,他在2000年警察内部考试的时候,得了第二名,以为自己可以升职,但是没有被赏识,他内心因此产生强烈的恨意,恨整个警察机构,之后恨意渐渐变成了恶意。强烈的恨意及恶意长期不散,扭曲了他看事物的方法。他是一个自以为非常聪明的人。2001年,他抢枪打死了另一个警察,没有被发现,内心就有了一种优越感。第二年,他去抢银行,还是没有被抓到,更使他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这一次尖沙咀事件,他可能是想破香港的纪录:一个人可以杀两个警察。

    佛教说的“迷”与“悟”其实是两种心理状态。当人的内心世界没有被强烈的“情”或“欲”影响时,心如平镜,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彻悟世事。但若内心被强烈的“情”或“欲”笼罩着,心境会被扭曲,以扭曲的心眼看世界,世界也会因此而被扭曲。所以,情绪会影响我们怎么看世界。如果你现在情绪非常低落,看世界就像戴了一副墨镜,看什么问题都是黑黑的,看自己也是,看将来也是。
   人物周刊: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的转型期,心理问题突出,您怎么看?

   梁耀坚:心理问题,香港很严重,国内就更不用说。每100个人中,大概有10到15个人需要心理上的帮助。中国有13亿人,大概有1到2亿人需要心理帮助。

   在内地,信教的人不太多,但很多人会练气功、打太极,这对平复情绪是有帮助的。人不开心的时候,大脑里的杏仁核会发热;练气功、打太极,就好像在杏仁核上洒水,虽然还没有找出着火的真正原因,但暂时可以帮助他们将情绪平复下来。

   急剧的社会变化,再加上社会的一些不公平,制度上的不完善,会让人非常不开心,令我们大脑里的杏仁核发热,如果不懂得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不能适应家庭、工作的改变,让杏仁核长期发热的话,就会陷入忧郁了。

   公众教育是重要的手段
   人物周刊:在香港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民众保持了较好的安全心理水平,原因何在?

  梁耀坚:香港目前的临床心理学家,有260到280人左右,他们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经常在报纸、电视上做公共教育,谈心理问题。民众会知道惊恐症是什么,因为他们看报纸,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

    公众教育,这也是内地应该走的一个方向。我知道CCTV有这样的节目,找一些心理专家来谈一谈,但好的专家不太多。内地很多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是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因为他们长期受德国的影响,中德班已经有15年以上的培训历史,还是用心理分析那一套,还是讲弗洛伊德、讲性,这已经是很落后的模式。现在临床心理学完全是讲大脑,完全是科学的方法。内地的心理学界要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然后用科学的知识教育普罗大众,这很重要。

   短时间之内,可以靠传媒传递一些准确的知识给大众,因为大部分心理上的问题其实都不太复杂,我们见过的病人大部分与4种基本情绪——“惊、怒、哀、乐”的失调有关。例如一个人如果比较容易惊慌或焦虑,惊慌时情绪十分强烈,而且历久不能平复的话,这人便容易患上程度不同的焦虑障碍如惊恐症、恐惧症、创伤后遗症、广泛焦虑症或强迫症。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愤怒,愤怒时情绪十分强烈,而且历久不平复,这人便容易有愤怒失控问题。如果一个人比较容易伤感,像林黛玉,伤感时十分强烈,且历久不散,这人便易患上忧郁症。情绪高涨也可产生问题,若一个人很容易情绪高涨,且十分强烈,历久不退,这个人便容易进入躁狂状态,一下子用掉了大脑里的很多能量,很快会掉下来,从躁狂变成忧郁,这便是躁狂忧郁症。所有的负面情绪都会影响身体,长期的压力荷尔蒙过高就会产生不同的躯体症状,如血压过高、肠胃不适、周身酸痛等,我们叫躯体障碍。我们见到的90%的病人都是因为惊、怒、哀等负面情绪协调不好之后带来心理及生理病态。

  人物周刊: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您对民众防止这样的心理问题有何建议?

   梁耀坚:首先,“抑郁”不是病,只是一种症状,很多医生都误将它当作一种病。你说发烧是不是病?不是,发烧只是一种症状,告诉你身体有问题,可能有SARS,可能有盲肠炎,如果你不找到原因,只是吃退烧药,暂时可以压住,但几个小时之后又回来了,要治本才行。同样,“抑郁”也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很多原因常常令杏仁核起火,烧得很热,如果烧了3个月,还不能将它熄灭,就很危险。吃抗抑郁的药,和吃退烧药一样,暂时有一点作用,但根本的原因还在,抑郁很快又回来了。不改变他大脑里看世界的方式,不让他感觉到有人爱他,不让他感觉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命,这样忧郁就会长期存在。

   我有个病人,忧郁了两年多,吃了两年多的药,没有用。她来见我,我要找出原因。她15岁不忧郁,25岁不忧郁,为什么35岁忧郁起来?原来她在没有结婚之前,在澳洲做IT行业,工作很开心,认识了现在的丈夫,结婚生子。她老公回香港做医生,她不用工作,经济上完全依赖她老公,这样老公就变得比较强势,常常指责她不工作还把家里搞得一团糟。一年多之后,她一听到老公下班回来,心里就紧张,后来又生了一个小孩,压力更大,刚好又碰上SARS,很多人不去看医生,老公的诊所生意不好,脾气也越来越大。她开始忧郁起来。如果不改变她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她和她老公相处的方式,她的忧郁不会好。

   心理医生要做的事,就是增强她的能量,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人。只需要提醒她,如果老公还是这样,你就带两个小孩回澳洲(她的父母都在那边),你不要担心,离婚的话,法庭通常会把小孩给母亲,而且老公还要付一大笔赡养费。让她多看到一点真实世界的情况,让她看到希望,她就明白了,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力量。让她大脑里的杏仁核不再发热,这才是治本。

   什么样的临床心理学家才叫专业
   人物周刊:心理问题自然需要很多心理治疗师,您对目前中国内地的心理治疗水平如何评价?
   梁耀坚:内地目前还没有一所大学有临床心理学专业。我们和北大合作开设了临床心理学的培训项目。中科院有一个心理所,但是没有临床心理学的老师,所以也没有这样的项目和专业。国家劳动部设了一个资格考试,由华夏心理网负责,但他们没有专业的培训,什么人都可以去考。据说在沈阳,连理发师、出租车司机都去考这个试,拿到那个证书就可以当心理咨询员了,这样做了 5年10年之后,又可以考另外一个试,就成了心理咨询师。这很危险,因为很多报考的人没有经过好的培训。

   人物周刊:一个合格的专业临床心理学家,到底需要怎样的标准?
   梁耀坚:在香港,我们要求念完心理学的本科,然后要念完两年的临床心理学硕士,这其中有差不多260天在医院实习,出来才可以是临床心理学家。在美国、[url=]加拿大[/url]和英国的大城市,所有的临床心理学家一定要有博士学位,本科之后,4年在研究院读书,1年在医院实习,完成5年的训练,然后通过专业考试,才能成为临床心理学家。台湾的要求也比较高,硕士学历,需要3年,其中2年读书,1年临床实习,毕业之后还需要通过专业考试。

   人物周刊:内地该如何去培养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
   梁耀坚:应该从制度上去解决。我想先要在重点大学开设这样的专业,北大现在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大学要开设心理系,需要很多经费,如果放在工科或者商学院,可能会很有收益,但心理治疗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重要,也不太重视。政府虽然重视,但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如果没有心理系的本科,没有临床心理学的培训专业,没有很好的学生的话,还是不会有好的临床心理学家。




[ 本帖最后由 美惠子 于 07-6-10 08:27 编辑 ]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7-6-10 08:23:30 | 只看该作者
维护精神健康【冰点】

中国青年报记者 董月玲



 耿稚平是北京同仁医院的大夫,有天,她在一所医学院监考,很快她就发现有个男生异常,偷着打小抄。考完试,她留下这个学生谈话。

  “大夫,跟您说实话,我根本就不喜欢学医。”

  “那你干嘛考医学院呢?”

  “这是我爸妈的意思,是他们非叫我学,替我报了这个学校。上学后,我一点也不爱学,而且,我害怕上解剖课,从没进解剖课教室一次,不敢进。”

 交谈中,她明显地感觉出这个学生消极压抑的情绪。过后,她跟学生的班主任建议说,你跟家长沟通一下,这孩子最好不要学医了,即便凑凑合合毕业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大夫,而且他会活得很不开心。

 没几天,这个学生突然失踪,又过了十几天,人们在北京西山上发现了他,但他自杀了。

 耿医生很震撼,如果当家长的能多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人们多了解些精神和心理卫生的知识,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是可以走出来的。她说在人生的某个时段,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过抑郁或焦虑的体验。在自杀人群里,80%是抑郁症病人。但抑郁症病人自己主动到心理科、精神科看病的,却微乎其微。

  我们该怎样认识并平安度过自己的抑郁期?

  “我们要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这种现代综合医学模式”

 耿稚平不是个心理科大夫,而是神经内科医生。像许多大夫一样,从前,她并不太关注病人的心理,只治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病,直到她遇见这么一件事。

 她有个亲戚,他的妈妈死于肝硬化。母亲去世后,他就怀疑自己也得了肝炎,去医院又做B超,又查肝功,但没查出毛病,可他还是一天到晚觉得肝区疼,浑身没劲,不爱吃饭,人一天比一天消瘦,到后来几乎走不了路。“我是个医生,心里很清楚他确实没肝病。一开始我特不理解,明明你检查化验的结果都正常,怎么就认为自己有病呢?光是B超,他不知道做了多少次,时不时就跑医院抽血,化验肝功。最后,我只好带他到我们医院心理科去看,医生说他是‘疑病症’。”

 再往后,她的这个亲戚连班也上不了。有一天他给耿医生打电话,说自己瘫了。

  “不可能,他才30来岁,怎么会半身不遂呢?我替他查脑神经,都是正常的。我说你是我的亲人,如果你真有病,我怎么能不好好给你治呢?我让他吃药,他说肝不好,不能吃。

  “这种病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特别有主意,不听大夫的话,简直就是刀枪不入。我让他再去做心理治疗,他不去。最后没办法了,我就吓唬他:你再不去,我送你进精神病院!”

 这样,他才接受了心理治疗,一开始,见了医生不说话,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做心理治疗的一个前提,是病人主动愿意接受治疗,把内心的痛苦毫无保留地告诉医生,这样,医生才可能分析出毛病在哪儿,才好治疗。”

 慢慢地,他开始说自己的事,也吃药,病症减轻了。心理治疗要给病人留作业,医生针对他老以自我为中心,教他学会关心别人,让他每天为爱人、孩子做一件事。“这种病人的人格不成熟,虽然他们的年岁长了,但心理并没有一同成长。刚开始,他也不知道做什么,我们就告诉他,比如你爱人工作一天了,在她下班的时候,你能不能替她沏一杯热茶?慢慢地,他的家庭关系和睦了,他自己的病痛也消失了,现在生活得很好。”

  1996年,耿稚平上了个“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学习班,学到很多知识,并得到一个新理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一个人真正的健康,不光是躯体的健康,而是要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好,这才是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我们要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理—心理—社会这种现代综合医学模式。”再出门诊和管病房时,她有意识地关注病人的心理情况。

 耿稚平说,大部分抑郁症的病人,都是以躯体的不适,来医院看病的,他们散在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很多病人不知道转了多少科,花了多少钱,但还是弄不清自己究竟是怎么了。不光老百姓对这病认识不够,连不少医生,也不很了解。

  “如果你的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就要警惕了”

 接触抑郁症病人多了,耿医生常能一眼认出这类病人。“一进门,就能从他们脸上看出来。愁眉苦脸,满脸旧社会,面色灰暗无光,说话无精打采,很少看见他们笑。”

 有个病人第一次来看病时,是被人用轮椅推进来的,她偏瘫4年,右侧不能动,胳膊、腿硬得不得了,一碰就疼。而且情绪很坏,人苍老,不修边幅。她一见耿医生就哭,说根本不想活了,活着特别没意思。“这是典型的抑郁情绪,我跟病人家属商量,治疗中适量加上抗抑郁的药。”

 两周后病人又来了,情绪明显好转,她孩子说:我妈不哭了,也爱吃饭能睡觉了。

  “现在,她能走路了。前几天我们搞了个活动,她自己走来了,收拾得特干净,跟换了个人似的,我跟她开玩笑,说她现在像个老干部。”

 有时,病人刚一进门,耿大夫会说:“你肯定见好,从表情上能看出来。”

  “没错,我居然又会笑了。别人都问我在哪儿做的美容,皮肤不一样了,以前脸上跟挂霜似的,现在脸上有光泽,而且有笑容了。”有个英国的心理学教授,自己就是研究抑郁症的,但对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毫无准备,他曾经亲尝抑郁的滋味。他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我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我对不快乐的感受与日俱增。“自己像是在一片乌云的笼罩之下,或说像是陷在深坑铮虮还卦诤诎档奈葑永铩G鸺扑约旱囊钟粑诠贰:诎怠⑹芾且钟羰弊钪饕南胂衲谌荨!?br/>
 心情不好不等于得了抑郁症,耿稚平医生说,诊断是不是抑郁症有个时间标准,两周为一界线,如果你的情绪持续低落两周以上,就要警惕了。

 按美国精神病协会的指标,一个人只要连续两周出现下列可能的症状中的5项以上,就可以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情绪低落。快乐明显减少。以上两者至少居其一。食欲明显下降,体重至少减轻5%。睡眠障碍。易激惹或情绪郁闷。精力不佳,每天疲惫不堪。无价值感,缺乏信心,有负罪感。注意力难以集中。常想到死或自杀。至少有其中四个以上症状。

 有个病人说:“患病之初,我不认为自己有病,只认为自己做错了事。严重失眠使我非常痛苦。早醒,清晨两三点钟即醒,思前想后,翻来覆去,非常闹心。有时索性坐起来,穿上衣服在屋里踱步,有时不愿在屋里,就去户外走,甚至想大喊几声,但又怕别人听见认为自己精神不好。后来发展到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躺在床上,几十次、上百次地思考自己的过去,思考自己的失误,总想自己走麦城的事,好多做错的事都回忆起来了,消极记忆特强,积极记忆特弱,及超常的追忆能力是抑郁症患者的记忆特征。”

  “想得很累了但还是想,经常卧床,躺得腰痛但还是愿躺着。健康的人,让他在屋里呆一天,什么事也不让他做,可以说是难以忍受。而重型抑郁症病人最后呈木僵状态,患者可以在屋里呆一年、两年。”

 像换衣服这样的小事,对抑郁症病人来说,都成了难事,不愿意换,也没有心情换,更不愿洗衣服。衣着邋遢,不修边幅,几乎是所有重型抑郁症患者的共性。有个女病人,外衣好长时间不换一次。坐在别人家里,她把头巾解下来,先铺到沙发上,说自己的衣服太脏了。

 在患病最初的几个月,病人每天早晨基本上吃不下饭,面对饭菜一点食欲也没有,到了晚上,有时能吃下几口,但进食时的正常享受感一点也没有了,有时还会吐出来,有人误认为是自己的肝功出了毛病。吃饭时拿筷子还犹豫不决,是吃呢还是不吃呢?对饮食不挑剔,做什么吃什么,甚至越是好的饭菜越不吃,如果在桌上摆两盘菜,一盘好,一盘次的,抑郁症患者会选择次的吃。为什么呢?他认为自己不配吃好的饭菜。

 抑郁症患者对生活看不到一丝光明,任何事情都只看到不利的一面。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共同特征,也是他们的心理障碍。像吃药这样的小事,抑郁症患者也往往过分关注药的副作用。

 这个病人还说:“绝望,是抑郁症的一个突出特点。当时自己好像陷入到一个怪圈当中无法自拔,家人也十分茫然,只好逼我去看病。每到一家新的医院,我与医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夫,不怕您不高兴,您治不了我的病,我是心病。”

  耿稚平大夫归纳说,郁抑症的核心症状是:动力缺乏。

  “现在一听说谁得了抑郁症,就跟这人得了精神病一样”

 人怎么会得抑郁症呢?耿大夫说,抑郁症的发病,跟患者受到重大生活事件打击或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有关,也跟人的心理素质和先天神经类型有关,像有些人天生就比较脆弱、胆小、敏感、内向,感情特别丰富细腻,对任何事都过分认真,老想着要十全十美。

  “我们把生活事件列了级别,像亲人死亡是最厉害的。假如家里有亲人病故或突然遇难,只要是个正常人,肯定情感上会有波动。如果他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会在较短时间内自我调节好。再比如升学考试落榜,谁也不会没考上反倒特别高兴,肯定会有一段时间情绪低落,但过了这个阶段,一个正常人就会思考没考上的原因、下一步该怎么走?但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可能就会沉在里头,觉得自己完了……”

 有个小学生,他妈带他从东北到北京,准备考音乐学院附中。娘俩租了房,每天练琴,但邻居嫌烦,觉得吵得慌,只要他一弹琴,邻居就“梆梆梆”地敲墙,小孩子被敲得心“怦怦怦”直跳,但他又不能不弹琴。到了后来,孩子一弹琴手就哆嗦,不能一个人在屋里,听见敲门声就发抖,夜里得开灯睡觉。他妈没办法,领他来看耿医生的门诊。孩子妈听从耿大夫的建议,与邻居进行沟通,在大家认可的时间段里让孩子练琴,又让小孩吃了些抗焦虑的药,孩子病情很快好转。后来,他妈特意来医院一趟,来谢耿大夫,说孩子考上了。

 一个开朗乐观,很少体验抑郁,或抑郁情绪不强烈的人,很难理解抑郁症病人,容易对他们不耐烦。当一个人焦虑时,很可能激起周围人的焦虑;当一个人抑郁时,也能使身旁的人抑郁。愿意帮助抑郁症患者的人在与病人接触时,也会屡屡产生一种徒劳无益、无所适从的感觉。

 连接触过很多抑郁症病人的耿大夫也时常有这种体验:“有个病人,把我给愁得呵,她怎么都不开口说话。”患者是个导游,工作出色,领导赏识。公司接了个外国团,领导让她带。结果,她被当地的“地导”给骗了,他们给她做了好多“花账”,回来后钱怎么也对不上。她一下陷入苦恼、自责中,觉得面子没了,领导和同事再也不会信任她了。

 她一宿宿睡不好觉,脑子里出现幻觉,老听见领导跟别人说让她下岗。“实际上,根本没这回事。”她妈说,公司还派人到家里看她,说这点钱公司根本不用她赔。但她不信,觉得这是公司派人到家里探听她。然后她不吃、不喝、不睡,天天坐那儿发愣。

 她妈有些心理学方面的常识,觉得女儿不对劲儿,带她来医院,挂上号,她妈先进来,跟耿大夫透了这些话。

 病人进来了,年轻漂亮,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人。但就是阴沉着脸,情绪很不好,时不时掉眼泪。问她哪儿不舒服?不说话。

  “我以为她不愿意让别人听,就把屋里人都请出去,但她还是不说话。我说你不说哪不舒服,我怎么给你瞧病呢?可不管我怎么问,她就是不说话。唉呀我把急得哟,我有那么多的病人,都在走廊等着哪。”

 足足等了20分钟,最后实在没办法了,耿大夫只好说,小姐,你可能不知道该跟我怎么说,这样吧,你先坐在外边想想,什么时候想好了,你随时都可以进来。这天上午,等耿大夫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了,她还坐在外头,还是不说话。“要不这样吧,”耿大夫跟她妈说,“你们先回家,等她什么时候想好了,再来找我。”

  “可她又不走,把我给愁得呀。最后,我跟家属商量,先给她开点睡觉的药,人总不睡觉,精神是要崩溃的。等她情绪稍微好点儿,

  再让她来。第一次就这样走了,病人一句话没跟我说。”

 下次门诊时,她妈又带她来了,耿医生问她好点儿了吗?不错,这次开口说话了,她说现在一天能睡一个小时了,断断续续说了自己的事。“我辜负领导了!”她重复道。病人慢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耿医生确信她得病是和工作有关。

 我问耿大夫:“像这种病人都挺敏感的,你怎么才能让病人信任你,一见面就愿把肚子里的话倒出来?”

 她说,人获取信息时,言语只占7%,音调占38%,形体语言要占55%。除了语言交流外,音调、声音的大小,重音放在不同的字上,强调的内容都不一样。语气不同,给对方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语气亲热和缓,病人听了心里会暖烘烘的。

  “人的肢体、眼神、表情都能传递出大量信息,即便你说话很平和,但你耷拉张脸,表情冷冰冰的,怎能让病人觉得亲近,把心里话告诉你?特别是神经症、心理症的病人。要让病人觉得你很尊重他、关心他、重视他,你在很认真地听他倾谈。”在与抑郁症病人接触中,耿医生还发现,好多病人也认可医生的诊断了,但在开医保证明或开诊断书时,都不让她写是抑郁症。

 病人的理由是,现在一听说谁得了抑郁症,就跟这人得了精神病一样,就会觉得这人小心眼、心胸狭窄。“我在单位同事的心目中算完了,领导再也不会重用我了。”

 连病人家里人也不认可,有个女患者说:“我什么也不愿意干,整天躺在床上,家人也不理解这种病,我妈说我是懒病。”“这叫病呵?谁天天都那么顺当,谁没心烦的事,谁没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有时病人还没进来,家属先进来,说:大夫,我给您打个底儿,我妈根本没病,一天到晚自个瞎琢磨,不往好地儿想,净往坏地儿琢磨,天天找气儿受,您说她能舒服吗?

  “他们确实是病人,也确实非常难受。”耿医生说,抑郁症的治疗,经常是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他们不是某一个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而是功能的紊乱,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心病。用医生的解释是:抑郁症和人脑中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脑细胞跟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叫递质,是这些递质紊乱了,五羟色胺含量降低了,现在新的抗抑郁药,就是增加人脑中五羟色胺的含量。”

 有一对年轻夫妻在北京做生意,女的来耿医生门诊看病,她说自己特别特别难受,看了好多医院,都没查出毛病。

  “我问她是怎么得的?她说是跟家里那口子生气生的。男的挣了钱,一天到晚打牌、赌,两人一天到晚吵。过了一星期,女的又来了,说,大夫,我俩差点儿动手了,他把我拿回去的药全扔了,他说我根本没病,一天到晚看病,是造钱。”

 那天正好男的在外头等她,耿医生把他叫进来说:“你爱人确实有病,也很痛苦。这病不像发烧、感冒,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她这病是特殊的病,而且这个病跟你有关系……”最后,耿大夫道,“这次,你别把她的药扔了,让她吃段时间看看,不好,你来找我。”

 一个月后的一天,雨下得特别大。“结果这小伙子进来了,咦,我心里特奇怪,他说来给爱人开药。”

  “大夫,我那口子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医院,花了多少钱。吃了你的药,她确实好了,也不找碴儿跟我打架,吃饭也香了。”

  “老的抗抑郁药,偏重镇静,能让病人睡好觉,但病人一天到晚迷迷瞪瞪,人的动力出不来。新的抗抑郁药效果要好,但起效比较慢,一般两周开始起效,6周到8周效果明显,病人不那么难受,感到轻松了。”耿大夫说。

 她曾对1000多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发现大部分病人拿了药后根本不吃,或只吃几天,以为能像退烧药一样立刻起效,觉得没起作用,就不吃了。抑郁症标准治疗时间一般为半年,花2000元左右。

 病人好了以后问耿医生:您给我吃了什么好药?问她有什么感觉?病人描述说:“心情明显愉快了,以前碰见事,专往坏处琢磨,现在不了,会往好的方面想。而且,我现在看天儿,都比原先蓝了。”

  “当我发现病人情绪极度低落,但又不愿意去精神病院住院时,会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们”

 当人们不知道、不认识抑郁症时,常会面对抑郁症患者大惑不解,感觉好像冥冥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控制着患者,使他们走不出怪圈;而当抑郁症患者突然痊愈时,也不理解,为什么病愈像翻一下手那么容易?

 耿医生反复强调: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病人一定要吃药。这种病人的痛苦是躯体痛苦的病人无法体会的,他们由于长期心理的压抑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出病。任由发展,这种病人到最后很可能走向厌世,用自杀来解脱。

  “不少嚷嚷自己要自杀的人,大多是为了吓唬别人,而真正的抑郁症病人不是这样,他们确实是太难受了。看病没看对路子时,吃什么药也不管事,全身没舒服的地儿,只有死,才是解脱,人就舒服了。所以,他们确实是想死,而不是想吓唬别人的,他们的自杀是有预谋的,设计得非常周到,就怕自己死不了。”

 有一次门诊,有个病人挂的是头一号,进门就说:大夫,我告诉您吧,我已经着手要死,准备好长一段时间了,想了各种办法。但我一直没行动,为什么?我想上吊,可我家没有合适的地儿;买了瓶敌敌畏,闻闻是那味儿,但我瞧报纸上常说,有的耗子药,耗子吃完了也不死,我想我要吃的是假药,万一不死,把我弄到医院又洗肠又灌肠的,我多难受,多丢面子;我还想过跳楼,跳下去一头死了倒也痛快,要是只摔断胳膊、腿,半残了怎么办?我一看见报上写您的事,唉哟嗨,我这回有救了,我生怕挂不上号,在外头待了一宿。

 耿大夫在两种情况下,会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告诉病人:一是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这种病人会突然呼吸肌麻痹,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再是重度抑郁症病人。“当我发现病人情绪极度低落,但又不愿意去精神病院住院时,会把家里的电话告诉他们,让他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跟我联系上。”

 她的一个病人,15岁就去了抗美援朝前线,后来成为职业演员。病人唯一的儿子跟老板关系不好,一气之下辞了职,去了深圳,她跟着上火着急,一夜之间左眼失明。本来她是来同仁医院看眼睛的,因为要做鉴别诊断,转到神经内科,到了耿大夫手里。

  “她一来我就发现,除了眼睛的毛病外,她身上抑郁的情绪更厉害,脸色一看就不正常,黄黄的,很憔悴,说话声音很低沉,我跟她搭话:你一天当中,是高兴的时候多,还是不高兴的时候多?”

  “我眼睛都瞎了,你说我能高兴吗?”

 一个周六早上,耿大夫拿起电话,就听这个病人说:“大夫,我活不了了,正在家录遗嘱呢。”耿医生一听,坏了!赶紧劝她:你的病,可没到那程度。

  “真的,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耿大夫说你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我打车去。一进门,病人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真在让家里人拿录音机,给她录遗嘱。

  “你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就这样了?”耿大夫问。

 病人道:“大夫呵,抗美援朝前线我都去了,可我现在不想活了。”原来她四处求医,有个医生说她不光眼睛有毛病,还脑萎缩,说了一大堆,她一下垮了。

  “你的头颅CT、核磁片我都看过,没问题。你只是左眼底血管出了毛病,但你的右眼很好呵。你看人家盲人都是怎么生活的,难道眼睛失明的人都得自杀?”

 病人哭呵哭,她爱人说,人家大夫大老远跑家来,你老哭什么。耿医生说,你让她痛痛快快地哭出来,再说,眼泪还可以排毒呵。

  “大夫,我不怕您笑话,您看我这家,还像个家吗?”病人开始向她倾述积压多年的烦恼,她爱人听了,又打断她。

  “你就让她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出来吧,说出来,她就好了。”

 病人积郁多年的不痛快,一股脑抖落出来,越说声越大,越说越激动,足足说了俩钟头。

  “唉,大夫,我怎么这么有劲儿了。”病人说。

  中午吃饭,病人自己也坐那儿吃,也有食欲了。

  “我这是怎么了,我好了?”病人问。

 这时,耿大夫才告诉她,其实,你眼睛的毛病不是最厉害的,你的抑郁,才是最要命的。如果你早把肚里的苦水倒出来,你就不会得这些病了。

 听到这儿,我问耿稚平:“一般大夫,能受得了这种病人吗?一叨唠起来还不烦死了。他们宣泄出来的净是些不愉快的事,像倒情感垃圾,你受得了?”

  “我是在尽我医生的职责,我是在工作,而且听病人讲,我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从他们的经历中,我可以吸取很多教训。”耿稚平答。

  “抑郁,就好像人情绪上的感冒,你肯定会熬过这段难受的日子,好起来!”

 两年前,耿医生自己也病了。有一阵子,她工作特别累,心情也不好,感到身心疲惫,吃东西没味儿。以为是胃酸分泌减少,她买了山楂、杏脯吃,调了一个月也不管事。在医院做了个胃镜,病理一出来,她懵了:胃癌。

  “突然知道得这病,你有没有五雷轰顶的感觉?这算是重大生活刺激,您是怎么调整自己的?”

  “我觉得自己算是个坚强、乐观的人。当时我是科主任,确诊后我把工作安排好,第二周就做了手术,胃切除了五分之四。这一段都还没什么,最难的是化疗。”她说。

 头发一把把掉,吃一口能吐出5口,吐的都是胆汁,5天掉5斤。输液输到后来,人都变成黑色的,脸、血管、指甲都是黑的,没法看。

  “这时,我开始动摇了,我何苦要受这么大罪,这样治下去,非把我打垮不可,我对家里人说不治了,爱活几天活几天。”

 耿医生的爱人劝她:你是一个坚强的人,需要你坚强的时候,你反倒退缩了,不为你自己想,也要为咱这个家想想呵。

 她又咬牙接着治,吐了吃,吃了吐,天天琢磨对什么东西有食欲,自己在家捣腾。到后来,还是什么也吃不下去,连躺在床上接个电话的力气都没了。

  “这时候,我想起一本书,是我在30年前买的。”耿稚平随手从床边的柜子里抽出一本小册子———《癌症患者自助治疗指南》。书是一对美国夫妻合著的,他们一个是肿瘤放化疗的医生,一个是心理科大夫。他俩把一些被医生判了死刑,癌细胞转移得一塌胡涂的晚期癌症病人,收罗起来,做这样的实验:人的心理对这种疾病到底起多大作用。经过他俩的治疗,到他们写书时止,这些病人中的大部分都还活着,即使死去的人,也活得比原先预计的要长。

  “第一次看完后,我的感觉是怀疑:他们是癌症病人吗,会不会误诊了。”她自己也得这病后,又想起多年前的这本书,开始重新读。

  “我这时再看,觉得这书写得太好了,说得太对了,书里有句话让我印象特深:癌症患者在患病过程中自身也参与进去了。也就是说,病人如果心理调整不好,他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情会进一步恶化。所以,作者说:首先必须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这样才能战胜癌症。我也必须有坚强的信念,咬牙坚持活下来。我过了一关又一关,一年的化疗挺过来了,现在,我的情况越来越好。”

 认识耿稚平的病人再见她时,没觉得耿大夫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只是觉得她瘦了。再出门诊,遇见情绪低落,特想不开的病人,耿大夫会这样问病人:

  “你看我好不好,健不健康?”病人点点头。

  “我跟你说吧,我得的病可比你重多了,我曾是个癌症患者,胃切除了五分之四。”

  “什么,不可能吧?”病人瞪大眼,不相信地问。

  “真的,如果你不信,可以去问我的同事。你看我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她继续鼓励病人:“你这病,根本算不上什么。抑郁,就好像人情绪上的感冒,你肯定会熬过这段难受的日子,好起来!”

 一个心情重又阳光灿烂的病人说:“在病中,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了一次空前的洗礼,获得一次内省力。甚至可以说,多数患者正是经历这样的内省,使他们拒绝了死神,产生了新的精神动力。

  “病愈后,我有了一种饱经风霜、看惯秋月春风的气度。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好像是卸下重载的轻舟,有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经过艰难岁月,摆脱痛苦之后突然迸发出一种激情。

  “我现在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当我无法改变现实时,我要改变对现实的态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5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