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96|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已成立第一家民间干预自杀中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6-9-10 13: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调查显示:自杀有倾向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作者]邱曙东 [选稿]卢丹 [来源]解放日报 2006-09-10 10:44:49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第四次心理危机干预研讨会上获悉,据一项调查显示,有自杀倾向女性比例要高于男性。专家呼吁,千万不可小视心理危机,要及早运用药物、心理治疗进行干预。

  这项由上海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单怀海教授公布的调查显示,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无业者和学生占绝大部分。89.6%的人遭遇过明显的社会心理应激事件,如失业、失恋等。其中患严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的患者占半数,其余有抑郁障碍。

  据悉,上海已成立第一家民间干预自杀中心,电话为5306066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6-9-10 13:51:52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06-9-10 19:05:5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顶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06-9-10 19:23:35 | 只看该作者

持续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06-9-10 19:40:39 | 只看该作者
上海预防自杀迎来民间力量 首家民间自杀干预中心将筹建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市第四届预防自杀研讨会上获悉,20余名兼职自杀危机干预志愿者准备主动出击,于下月起筹建上海第一家民间自杀干预中心,对自杀和自杀未遂者进行全方位干预,包括心理咨询、危机评估,甚至在自杀现场进行心理干预。

  目前,民间自杀干预中心的筹建计划已制定完成,筹建工作下月启动。该中心计划除了每天接待上门要求接受干预的患者外,自杀危机干预者还将走入欲自杀者家庭进行干预,走进医院急诊室对自杀者进行心理疏导,且可能赶到自杀现场与自杀者对话。

  该中心牵头人、本市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负责人单怀海说:“中心是纯公益性的,所有的自杀干预者都是义务劳动,所有的干预行为都是免费的,中心只收取一定的药物治疗费用。”

  心理危机干预对于预防自杀行为非常重要。在筹建自杀干预中心前,自杀危机干预者曾对48名有自杀 观念、自杀企图和自杀未遂者进行了干预随访研究,发现过半自杀者经过干预后没有发生自杀行为。48名研究对象中,26人经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成功解除了心理危机,其中1人因中断干预再次发生自杀行为;另外22人在首次干预后拒绝随访,其中7人有二次自杀行为。调查还显示,情感矛盾和家庭纠纷是自杀的主要原因。

  据悉,这支民间的自杀干预志愿者队伍来自各行各业,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大学老师、警察和医生,其中还有两位热心于自杀干预的白领,他们分别是企业经理和跨国公司的人事经理。这些兼职的自杀危机干预者都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并经过自杀危机干预的专业培训。

  “仅靠二十几名自杀危机干预志愿者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加入。”单怀海表示,92%的自杀者有急性和慢性的诱发事件,比如生活困难,个人家庭、人际关系等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心理危机;而其中不少可以通过开导、沟通来避免,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06-9-10 19:45:48 | 只看该作者
上帝关上一道门,就一定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即使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去死,也一定有第一万零一个理由让自己活下去。活下去,即使走头无路,我们也要倔强地面带微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06-9-10 19:54:5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深圳应该建立应对自杀的社会干预网络



2006年 09月 10日 15:01    深圳新闻网
  
    心理障碍往往引发自杀危机,在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时,专家呼吁

    专家提醒:发现身边人有自杀倾向应及时与其交流使其敞开心扉,同时欢迎拨打干预热线25629459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当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于今日到来时,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胡纪泽教授告诉记者。专家呼吁,我市应尽快开展关于自杀的流行学调查,建立应对自杀的社会干预网络。

    三类自杀高危人群

    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把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全世界在这一天共同关注自杀问题。据统计,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自杀,其中年轻人尤其突出。

    记者从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了解到,心理障碍是引发自杀危机的最主要因素,其中抑郁症更是导致自杀的头号因素,而女性、青少年和警察、医生、公务员等特殊职业者,则属于高危人群。

    自杀绝对可以预防

    胡纪泽指出,“自杀绝对可以预防”。这首先包括每个人都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卫生,对妇女、青少年、老人等重点人群,尤其应作重点关注。

    “加强理解,新的希望”是本届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压力,但每个人处理压力的方式是不同的,自杀是极端的逃避方式,具有破坏性,对社会、个人,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帮助自己,也就是为自己找到新的希望。”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执行主任林雄标这样解读本届预防自杀日的主题。

    “每一个选择自杀的人在走向死亡时,都会有对生的留恋,都会有意无意地露出蛛丝马迹,所以,留意这些自杀前的征兆,是挽救生命的最好契机。”胡纪泽说。一旦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应及时与其交流,鼓励对方敞开心扉,也可以求助专业自杀干预机构,“只要拨打干预热线25629459,就一定会有效果。”

    仅有热线还不够

    据了解,目前,我市尚未有针对自杀的确切调查。胡纪泽教授告诉记者,自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自杀率大致在十万分之二十三左右,尽快进行我市的自杀流行学调查,并建立科学的预防体系,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虽然目前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通的干预热线有15名心理咨询师24小时三班倒全天候服务,但专家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应对社会需求。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是,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网络,在深圳,这一网络应包括公安、医疗、民政、城管、媒体等,一句话,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合作。(记者刘一平 通讯员邵春晓 张繁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06-9-10 19:55:34 | 只看该作者
9.10“世界预防自杀日”


情感矛盾、家庭纠纷成自杀主因





今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确定的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理解,给予新的希望”。


  上海综合医院急诊自杀干预课题组今天提供的急诊自杀者121例病例调查表明: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以青壮年为主;自杀方式以服药最多;90.9%自杀者前两周遭受明显的心理社会应激事件。今年以来因情感矛盾和家庭纠纷成了自杀的主要原因。

  ■半数自杀病例缘起情感和家庭矛盾

    大学生受情感困惑而自杀者比例较高。调查显示,仅浦东公利医院救助的26例自杀病例中,13例急性因素诱发的自杀案例中,家庭纠纷3例、夫妻关系3例、恋爱冲突7例。

  ■应激事件成为冲动性自杀的主要诱因

  上海综合医院急诊自杀干预课题组负责人方伟敏教授告诉记者,自杀行为有许多潜在诱因。
  当有自杀倾向的人遇到贫困、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或朋友争吵、工作不顺利以及身患重病时,应激事件就成为冲动性自杀的主要诱因。在121例自杀案例中,110例自杀者在自杀前两周遭受明显的社会心理应激事件。

  ■35%的自杀者会再次选择自杀

  “如果自杀的心理根源得不到解决,至少有35%的自杀者会再次选择自杀。”
  对自杀心理危机干预颇有研究的单怀海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现在各大医院在急诊抢救自杀者时,往往只注重生理上的抢救,对自杀者的心理创伤很少不过问。
  专家建议,医院应帮助患者对心理危机进行分析,包括自杀原因评估、心理诱导与治疗、预防自杀策略等多方面,并制订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如社会心理学支持、建立情感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视等。

  ■7家医院结盟进行心理干预

  本市现已有市第六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利群医院和嘉定区中心医院等6家医院的急诊室与公利医院将协作开展“综合性医院自杀未遂者心理解剖研究”,对医院收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追踪了解,时机成熟后,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专家希望有更多的医院共同联手,加入到心理干预联盟中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06-9-10 19:56:33 | 只看该作者
自杀成青壮年人群“首要死因”
医生强调,预防自杀要从早期干预做起,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006-9-9 6:34:47



  9月10日是全球第四个“预防自杀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理解,给予新的希望”。据资料显示,在我国,自杀是全人口的第5大死因,对15岁至34岁的人群而言,自杀是首位死因。

  鞍山市康宁医院副主任医师卢大林对自杀者进行心理解剖分析后发现,自杀是一个人的极度烦恼和苦闷,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绝望,采取的惟一、最后的保护手段。与自杀有关的危险因素有: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严重急性或慢性应激反应;近期内严重的抑郁症状;生活质量低,下岗等巨大社会生活压力等等。

  卢医生还说,自杀造成的“后遗症”亦不容忽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1个人自杀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特别是孩子经历过父亲或母亲死于自杀的悲剧后,严重的心理影响会持续十余年。

  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可以预防的,这需要家庭、社会、个人各方面的努力。

  对已有自杀想法的市民来说,要努力寻找自我宣泄的途径,像书法、钓鱼、养花等都是怡情养性的好做法。此外,还应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尽可能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千万不要把心事闷在心里,否则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不良倾向。

  卢主任还强调,预防自杀应从青少年抓起,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适当增强学生的挫折感,培养适应社会的应激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06-9-10 19:57:54 | 只看该作者
心理咨询师缺失严重

[本报SH报道组]  2006-09-10 03:38

今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对我市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
心理咨询师缺失严重

■本报SH报道组
     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确定的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理解,给予新的希望”。日前,记者对我市出现的自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自杀者对生命的漠视到底基于哪些原因?怎样才能预防自杀事件不再发生呢?
案例一:因不能调节紧张寻求自杀
     在最近2个多月来,本报曾报道过的自杀事件就不下3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大连市自杀事件仍属个别,但自杀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凸现出来,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采访中,记者归结出四大主因:个人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和学校因素、经济因素,而其中,个人心理因素是常见的因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做翻译的小伙子,能力很强,但性格过于敏感、多疑,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而且不自信。有时领导因他的失误说他几句,他就会反复琢磨领导的用意,认为领导不再器重他了,想把他给“炒”了。一直生活在高度紧张中的小伙子,最终由于高度敏感导致脑子混乱,失去了工作。
     随后,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这名小伙子自杀了3次。最后,小伙子来我市某心理咨询所求助,他告诉心理医生,其实自杀之后他都很后悔,不想离开妻子和孩子。但在吃药的那一刻就确实想死。为其治疗的心理医生指出,“这名小伙子在极度紧张中,不能自我调节,不能释放心理压力,最后导致向内攻击自己,即通过自杀来寻求解脱。这种情况我们通常都会帮助其调整心态,陪其聊天,宣泄其紧张的情绪。事实上,在接治的患者中,不少人都因心理因素而产生过厌世情绪。”
案例二:应激事件成为冲动性自杀的致命诱因
     记者从大连医科大学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有关教授处了解到,自杀行为有许多潜在诱因。当有自杀倾向的人遇到贫困、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或朋友争吵、工作不顺利以及身患重病时,应激事件就成为冲动性自杀的主要诱因。
     在甘井子区中华路街道永新社区有这样一户人家,夫妻俩经常为家庭琐事吵架。在今年的7月份,因一次吵架,女方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在随后的2天时间内,她2次试图自杀,最终在社区干部的多次劝说下,她的情绪得以恢复。“这是典型的因应激事件而导致自杀的事件,这种病例往往可在短时间内恢复。”专家指出。
     昨日上午,在西岗区某大型医院就诊的一重伤患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是于9月7日在中山区文明巷附近的一居民楼跳楼试图自杀的,对于其自杀的原因,该男子坦言自己当时很冲动。而这种自杀者,该医院经常会遇到,每当救治后,自杀者大都会表示很后悔。
问题:对自杀者的救治中忽略了心理治疗
     “如果自杀的心理根源得不到解决,有一部分人会再次选择自杀的。”昨日上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理门诊的一位主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目前,我市不少在急诊抢救自杀者时,往往只注重生理上的抢救,对自杀者的心理创伤很少过问。这是不应该的。”
     据该医生介绍,在救治自杀性病人时,医院应帮助患者对心理危机进行分析,包括自杀原因评估、心理诱导与治疗、预防自杀策略等多方面,并制订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如社会心理学支持、建立情感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视等。
     “社会要普及心理卫生常识,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个人也要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承受压力、宣泄情绪,提高抗挫折能力。 ”七院的这名主治医生介绍。
调查:我市心理咨询师严重不足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目前,大连有近百家心理咨询所,近300多从业人员,但按照国际标准,每1000人就需要一个心理医生,我市现在600万左右人口,则大约需要6000名心理咨询方面的从业人员。这也说明我市心理咨询师的比例严重不足。
     日前,市有关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经上级部门批准,我市的首家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早在3年前就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成立的第五个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主要目的是为群体或个体性灾难的受害者、重大事件的目击者、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及时提供心理援助。目前中心除了心理危机干预的职能外,还承担起预防自杀的研究工作和公众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06-9-10 19:59:11 | 只看该作者
心理专家教你读懂“求救信号”自杀

--------------------------------------------------------------------------------


      9月10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心理专家教你读懂“求救信号”自杀
  每个人在痛苦的时候都会本能地向他亲近的人、信任的人发出“求救信号”。“求救信号”的形式繁多,这与求救者的性格、所遭遇的事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求救信号,得到回应了,“求救者”就会感到来自对方的鼓励和支持,至少是一份慰藉;得不到回应,“求救者”就会更加失落无助,甚至有种雪上加霜的感觉。下面是“求救信号”的几种常见形式。不论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出现下述症状,你就应该想想办法了。
  

信号一 性格温顺的他最近烦躁、易怒
  如同洪水决堤一样,人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宣泄,就会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如果你们之间没有发生过不愉快,那就坚信他针对的不是你。实际上他是希望得到你的关心和理解,千万不要被他的情绪传染,采取以怒制怒的方法。
  

信号二 善于交际的他近来很少与人交往
  不是每个与他交往的人都是知心朋友,他担心此刻“真实的自己”被人发现,实际上这是一种逃避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正是他遇到的困难破坏了他的安全感。
  

信号三 肤色黯淡
  当你发现身边的他肤色黯淡,除了要关心他是不是生病外,同时也要仔细关注他的情绪。当一个人高兴时,皮下血管扩张,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当一个人长期忧郁寡欢、内心焦虑愁闷时,内分泌就会失调,使皮肤变得黯淡无光。焦虑情绪还会影响人的睡眠,睡眠不足也是导致皮肤黯淡的一个原因。


信号四 忽然对算命感兴趣
  有些人在感到无助绝望的时候,通常产生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感觉,进而相信宿命论。如果你身边的他忽然对算命感兴趣,那你最好要及时跟他沟通,给他安慰和支持。对他来讲,现实中的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信号五 一向很健谈,现在突然保持缄默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要留意一下他平时的反应。一个人的情绪不好,有时会反映在很多方面。或许,在别人兴高采烈地谈论时,他正沉浸在“小自我”中,烦心事已经让他愁肠百结,他根本没有心思加入大家的谈话;也有可能,他在快乐的气氛中越发感到难过、孤独,因此选择缄口不言。重新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全世界在这一天一起关注自杀问题,可见自杀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流行病。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抑郁症已经成为自杀的头号杀手。为了挽救生命,关注心理健康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本期集中编发了相关内容,希望能给那些深陷痛苦、徘徊在自杀边缘的人们带去一线暖意,即使我们有一万个理由去死,也一定有第一万零一个理由让自己活下去。

(赵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06-9-10 20:01:17 | 只看该作者
本期关注失眠与抑郁




责任编辑 葛宗渔 发布时间: 2006-09-05 02:03 来源:光明日报


  在9月10日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到来之前,本期关注失眠与抑郁。有关专家根据调查报告得出结论:中国城市自杀者多是由于抑郁所致;且“三高三低”人群易患抑郁症。“三高”即高收入、高文化、高职位,这些人往往把人生目标定得太大,总想干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而心理承受能力又没那么高。而“三低”则是指
低收入、低职位、低文化阶层,他们容易对生活产生不满从而导致抑郁。其实,抑郁是可以控制的,不要让抑郁和失眠击败你!

早醒是抑郁症的信号

  判断一个人是否处于抑郁状态,经常的早醒往往是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性症状。什么时候醒来可称得上是早醒?最为常见是在凌晨的2点钟到4点钟醒来就再也睡不着。如果因小便急而醒来解尿,解完后上床又能很快睡着,这样的醒不属于早醒的范围。

  有早醒体验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即在睡着一段时间后就莫名其妙地突然醒来,显得很清醒,想再入睡却没有睡意。随后便是浮想联翩,有的是回忆,有的是推测,有的是围绕某个内容反复思考。总之是脑子里胡思乱想,乱哄哄一片,越想人越发热,越想心越烦躁,然后苦苦地等天亮,几乎天天如此,搞得精疲力竭。

  早醒的人睡眠时间肯定不足,次日就会感到疲乏、混沌、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效率低等。长期早醒的人还会出现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心悸、胸闷、腰酸、腹胀、纳差等。由此便构成了“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压力。

  早醒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又可以是抑郁的一种伴随症状。如果经常反复出现早醒,同时又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兴趣下降、空虚无聊、悲观消沉、注意力涣散、犹豫不决、激情消失、容易激怒等症状,就应考虑可能已进入了抑郁状态或是患了抑郁症,需要到医院去请医生进一步诊治。需要提醒的是,早醒是身心健康的大问题,是抑郁的一个信号,切莫掉以轻心,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

抑郁与失眠的关系

  过去许多医生和抑郁症患者一直认为抑郁会导致失眠。自从许多优良的抗抑郁药物应用于临床后,医生们注意到在部分抑郁患者中,即使抑郁症状被控制后失眠却还继续存在。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目前认为,失眠可能是导致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或者可以是抑郁症的前期症状。正像临床常见到的部分失眠患者使用酒精或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来帮助入睡,在这些患者中部分已经存在抑郁症或将来可能发展成抑郁症。这种现象比较常见,特别是在女性。

  在研究中医师们发现在患有早期抑郁症的患者中同时存在“中度失眠”的临床症状,患者常常在一个晚上醒来几次。医生们认为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为这些结果提示如果能够有效治疗失眠,有助于延缓轻度忧郁症的进程或有助于抑郁症的治疗和恢复健康。

  目前更多的研究计划涉及进一步了解失眠与抑郁的关系,改善人类的睡眠结构。如果您正被抑郁症困扰并考虑治疗,但是您同时又患有失眠,请去医生那里正确评估失眠的原因,如果确定您的失眠不是因为抑郁而导致的,应该寻求治疗失眠的正确方法,如果确诊失眠是由于抑郁导致的,两者应该同步进行治疗。

基本治疗方法

  失眠症的治疗需要三种方法联合:一般的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专门的非药物治疗。这些基本治疗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要根据病人失眠症的类型和基础疾病的原因。

  在保持良好睡眠卫生的情况下,药物治疗加上多睡一些时间就能很快起效。这种短期的治疗方法可以防止一过性失眠发展为慢性失眠症。

  专门的非药物治疗由睡眠专家提供,包括一些有长期效果的技术,病人需要花时间学习,效果也决定于病人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06-9-10 20:04:15 | 只看该作者
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好怕

来源: 新文化报(长春) 

  9月10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本报与长春市心理医院合作,为有心结的朋友开通“心晴热线”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会充满生机。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据调查,每年我省有近4000人死于自杀。9月10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加强理解,给予新希望”。本报与长春市心理医院合作,在明日9时到10时30分,为有心结的朋友开通“心晴热线”0431-5374630、5374631,让心理专家给您新的希望。

  一个案例女孩自杀毁了全家

  农安女孩歆歆(化名)24岁,是家里的独女。大学毕业后,她随男友去南方闯事业。在爱情降温成平静的生活后,她怀孕了,但男友却始终不愿将她娶进家门。在那个遥远的城市,没有亲人、朋友来为她分担心中的痛和现实的苦,她一天比一天忧虑、一天比一天消瘦。终于在一次和男友发生争执后,她纵身跳下了高楼……父母一路哭着来到这个曾给女儿无限向往的小城,看到医院里已冰冷的女儿,二人昏了过去。迷迷糊糊处理了女儿的后事。他们又一路哭着回到了家。望着墙上女儿的照片,歆歆的爸爸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不停地吸烟、逛街,好像要在街角将女儿领回来;歆歆妈则坐在家中发呆,不吃也不睡。一天、两天、三天……等她发现丈夫好几天没回家时惊慌失措,但医院、街头、水库,所有地方都找了,也没看到丈夫的身影。一个家就这样散了,歆歆妈在好友的劝阻下,来到心理医院进行治疗。谈起自己的遭遇,歆歆妈妈一次次痛哭失声。医生诊断后认为,一连串的不幸已让她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为了对歆歆妈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医生将她收治入院。

  一名凶手自杀死亡者 半数以上患抑郁症

  长春市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郑晓华介绍,张国荣、三毛、翁美玲、陈宝莲、李恩宙(韩国)……这些曾经耀眼的名人,都是在人生和事业的颠峰走向了自杀的不归路。据报道,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患有抑郁症。统计数字表明,自杀死亡者中,50%到70%的人是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被称为第一号隐性杀手。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要高出20倍,66%的抑郁症患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身亡。而且现在产后抑郁症、老年抑郁症、学生抑郁症等高发病率也是不容忽视的。今年长春心理医院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医学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郑所长说,其实只要经过正确和规范的治疗,几乎所有的抑郁症都会有所好转,其中70%的患者会完全康复。从理论上讲,抑郁症都能完全治好,好了以后也不会有后遗症,可以与未发病前一样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抑郁症,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一项调查65岁以上老人4成想过自杀

  “其实,自杀群体可以归结为几类,老人、青少年、婚姻不幸者、健康状况不良者等。这些人都是在绝望时自杀,如果这时他或她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帮助,不幸是可以避免的。”长春心理医院桑红副院长叹息着说,近两年的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曾有过自杀念头的占到4成,退休、丧偶、孤独与寂寞及罹患各种疾病,是促发老人自杀的重要因素;而青少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有时会远远超过他们的应付能力,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就易于用自杀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婚姻不美满、躯体有疾患的人也是在绝望中自杀的群体。桑红介绍,大约6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几天都会有急性诱发事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多理解、宽容,那么自杀率将会有效降低。

  一些信号身边人有以下行为要当心

  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不妨多观察一下身边人的行为。一般说来,有自杀倾向的人有以下行为信号:1.向朋友谈到过要自杀。当然,有些人的表现方式比较隐晦,如在日记中写下自杀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06-9-10 20:05:39 | 只看该作者
三成多寻短见者难回头 专家:将心理干预放在急诊一线  




  今年9月10日是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昨天,上海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者随访与心理评估组公布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1月至6月,仅浦东公利医院急诊室就发生26例因自杀救治事件,其中自杀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自杀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平均31.4岁。

  一位女青年因为恋人的一句玩笑话,就想不开,开煤气自杀;一位女士因为丈夫提出离婚,就吃安眠药自杀……与往年生活、工作压力大引起自杀原因不同的是,今年以来情感矛盾和家庭纠纷成了自杀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浦东公利医院救助的26例自杀病例中,自杀前急性的诱发13例因素中,家庭纠纷3例、夫妻关系3例、恋爱冲突7例。

  昨天,上海综合医院急诊自杀未遂者随访与心理评估组负责人方伟敏教授告诉记者,自杀行为有许多潜在诱因。当有自杀倾向的人遇到贫困、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或朋友争吵、工作不顺利以及身患重病时,诱因就  
成为危险因素。据方伟敏分析,这些自杀事件中,情感矛盾和家庭纠纷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一位高中生仅仅因为父母不同意帮其购买一个MP4,就想走绝路。

  “如果自杀的心理根源得不到解决,至少有35%的自杀者会再次选择自杀。”昨天,对心理危机干预颇有研究的单怀海副教授也认为,处理好家庭纠纷、夫妻关系和恋爱冲突等,是目前预防自杀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在各大医院在急诊抢救自杀者时,往往只注重生理上的抢救,对自杀者的心理创伤从不过问,这不能不说是个缺陷。

  有鉴于此,专家建议,医院如果把心理干预放在急诊一线,急诊自杀未遂者的急救工作也就能够纳入综合医院工作之一,就可以对急诊自杀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帮助患者对心理危机出现的原因分析、自杀原因评估、心理诱导与治疗、预防自杀策略制订等多方面,并制订出一系列防范措施,如社会心理学支持、建立情感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视等,从而有效降低自杀事件的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06-9-10 20:07:04 | 只看该作者
专家:在南京长江大桥等自杀重灾区设立防护栏(北京青年报)

)

  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确定的第四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加强理解,给予新希望”。据报道,9月10日当天上午,在北京地坛公园西门牌楼前的小广场,在心理、教育领域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将为公众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在上海等地,相关部门还将共同举办“预防自杀研讨会”;而在南京,专家建议在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自杀的重灾区,设立“防护网”来防止自杀。



  据有关报道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自杀,比战争、动乱和谋杀造成的死亡总和还要多。其中,中国就约有30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卫生部估计我国每年至少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因此,发现并阻止这些人走向绝路,已成当务之急。而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围绕自杀进行的种种生命教育与自杀干预,就是为那些迷茫者驱散心灵的阴霾。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人生只有一件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那就是死亡”。而生命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进入死亡的端点,生命的意义不复存在。生命弥足珍贵,又薄如蝉翼。自杀者决绝的离去,留给他们亲人的,就只有锐痛,以及锐痛之后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然而,选择自杀者,他们自己也经受着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他们的个体生命也曾处于极度的困境,经受过极大挫折与苦难。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那样,有些人还活着,他口袋里时刻揣着一粒氰化钾。

  这样的个体生命,需要及时的心理援助,来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绝境。自杀是消极的死亡方式。那么,如何引领人们珍惜生命呢?当前,在世界各国,“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比如通过进行伦理教育、环境教育、家庭教育、法制教育等等,让他们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来感受生命的弥足珍贵。

  那个对死亡有过长久的前思后想、最终有着大彻大悟的史铁生,在《灵魂的事》中这样写道,“不见得是我们走过生命,而是生命走过我们;不见得是肉身承载着灵魂,而是灵魂订制了肉身。”这样的睿语展示了“向死而生”的生命真谛,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没有对人的心灵的关注与润泽,没有对生命过程的珍视与珍惜,生命的花朵就必然走向枯萎,生命也就失却其应有的价值意义。

  因为,我们的命运不得不面对不同的角色分配,不得不经受人生的种种无奈和寒冷,不得不承载命运车轮转动的重压。于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别人为我们挡住从黑暗中蓦地伸出的那些攫住生命喉咙的冷手,都需要别人为我们的生命注入高蹈飞扬的激情。就像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所言,“当一个生命出现危难时,另一个生命无论结果如何也要拯救这个生命———这是生命的尊贵使然”。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拯救生命,都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到温暖和爱。对许多自杀者而言,或是因为身边太过缺少温暖与爱,或者因为缺乏对生命理性的认知与尊重。他们需要的,是温暖关爱,是心理干预。如果他们生命有爱,如果有人能为他们提供一条使困扰得以缓解、痛苦能够疏导的心灵导航通道,那么,就完全可以通过自杀干预,来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危机”,引导他们的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

  生命弥足珍贵,生命薄如蝉翼。要让迷茫者生活的天空不再是一片阴霾,就必须注入阳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会拥有温暖与光明。“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如是说。心中有爱,处处生情。惟有全社会都来关爱那些浮沉于尘世中孤独忧伤的灵魂,为那些困顿中的生命提供温暖与援助,以精神的生命关爱与行动上的自杀干预,来构筑起全社会共同预防自杀的防火墙,让更多人的生命天空,拥有一片阳光的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0-7 14: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