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吹尘 于 12-9-10 11:38 编辑
网友"走饭"微博成"超级树洞" 建议派驻网络心理关怀员
2012年9月10日 02:54
来源:东方网 作者:高艳 选稿:徐程
东方网9月10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其"隐身"效果,越来越多企图自杀的人开始在网络上吐露心声、寻求帮助。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林紫表示,开通网上干预平台,由专业人士牵头,进一步锁定企图自杀的人群,进行跟进、引导、治疗。只要多方合作努力,网络一定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前沿。
"走饭"微博粉丝超12万
今年3月17日晚,南京一大四女生、网友"走饭"在宿舍自缢身亡。旅美华裔教授杰夫从她的微博上看出,她曾在网上多次发出"呼救"。为此,他在当时恳请新浪微博保留"走饭"的账号及全部微博,供所有心理学者,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工作者作为案例分析。
然而,去世前,"走饭"仅有几百名粉丝,如今粉丝超过12.5万。截至昨天15:00,她的遗言微博的在线评论已达159443条。记者随机浏览这些评论后发现,大批曾经抑郁或身受抑郁症折磨的病友频繁留言。除了点燃一支支红烛,他们还会向"饭饭"(网友对"走饭"的昵称)倾诉,"饭,最近过得好吗?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来看看你。""突然好难过啊,走饭,我该怎么办啊?"
早已告别人世的"走饭",肯定无法预想到这一场面,即许许多多饱受失眠、消沉、头痛等抑郁症之痛的病友,已将其无法再更新内容的微博,当成了一个"超级树洞",前来喃喃自语,或三三两两地交谈。
网友网上建互助组
网友"Azsing"是一名公司法务,大学毕业5年,与"走饭"素不相识。看到她的新闻后,他联合校友,在3月21日成立了微群"走饭病友互助组"和QQ群"走饭群"。昨天,"Azsing"告诉记者,"走饭"自杀后,他看到有些网友的留言表现出对抑郁症患者的不理解。因此,他萌发了让更多人正确理解和帮助抑郁症人群的想法。他建议成立类似的病友互助群组,而出于对抑郁病患者隐私的保护,他和校友决定把互助小组建在虚拟平台上。
记者先后申请加入了这两个群并主动交流,但未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对于群里的冷清,有位网友认为,一是大家都是比较内向抑郁,二是因为群友遍布全国各地,生活没有大的交集,因此很难得到满意的互动。
对于这些由普通网友成立的病友互助小组,杰夫给予一定的肯定。"具有类似问题的人走到一起,沟通病情,寻找解决方案,就像各种癌症病友会一样,这样抱团取暖是好事,可以鼓励病友成立互助自助的组织。"他同时指出,病人或家属自己的力量还太小,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有专业资质的机构组织加入。
微博可成干预救援平台
对于海量的抑郁人群主动聚集到"走饭"的微博上,进行互粉和跟帖互动,专业人士指出,这一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兼有可取和不可取性,需由具有专业经验的第三方及时介入,才能将"走饭"的微博打造成一个自助、互助、求助的平台,否则如情况失控,或许会成为一个诱发抑郁者自杀倾向之地。
针对"走饭"微博成为抑郁人群聚集的"超大树洞"这一事实,杰夫呼吁,希望能够由专业机构发动会员担任志愿者,定期到这一平台上和抑郁症病友互动,"譬如每个月每个志愿者提供在线服务1小时",以此有效淡化、消除、个别病友的绝望感,引导抑郁者积极生活和就医。比如,杰夫自己就长期泡在微博上,迄今为止已经参与过4次微博救援,所幸当事人都最终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其中一起,是位广东的专业人士,相当有才气,突然发帖交待后事。有三五百名网友介入了在线救援,给他发了六七百条跟帖。有人正面劝,有人想骂醒他,我则尽量不采用刺激性语言。五六个小时后,他没事了。"不过,杰夫强调,如果不能有专业人士常驻"走饭"的微博监视、辅导,为避免其成为抑郁人群的凭吊和诱发自杀倾向之地,有关方面应该将它关闭。
专业在线救助仍是"盲区"
上海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副会长林紫遗憾地告诉记者,目前专业人士对抑郁人群尤其是企图自杀者的在线救助,还是一个"盲区"。
她介绍,上海市精神卫生防治体系是三级网络,从市精神卫生中心到区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康复中心,还是比较完善的。近年来政府也做了很多防治宣教工作,专业学会和机构也做了不少实事,但由于这项工作专业性强,处理不当易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志愿者的参与还没有系统化和普遍化。
"单独一条防治自杀的心理应急热线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像香港地区那样的训练有素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需要专业督导体系以及相关救助资源的整合,设立市级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并完善各项流程。
林紫认为,开通网上干预平台,由专业人士牵头,派驻志愿者团队担任"网络心理关怀员",进一步锁定有自杀企图的人群,进行跟进、引导、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只要多方合作努力,一定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前沿。
记者手记 让阳光照进每一片黑暗
“抑郁症离你并不远。”听了这句话,我重重地点了点头。
3年中,我先后有3位好友抑郁了。有一位好友告诉我,打通我电话的几分钟前,她盯着17楼的窗户,差点纵身跃下。我马上对她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等。她稍稍沉默,我就心跳加速……
我把这一遭遇讲给杰夫听。杰夫告诉我,我的表现极不专业。基于多次实践,杰夫总结出如下在线干预自杀企图者的经验:与有自杀企图者交流时,千万不能刺激他(或她);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不能一味强调大道理;一旦当事人获救,或者放弃自杀,不要因此而断定对方是假自杀,而向其泼冷水、说刺激的话,以免让其再萌死念。
几天来的采访让我已成半个志愿者。我知道目前对抑郁症的科普还远远不够,还有不少人对这种病因不理解而产生歧视,就连抑郁人群自己也有许多人不能摆脱病耻感。不过,当我问一位10岁的小学生什么是抑郁症时,他抬起眼,坦然地告诉我:“抑郁症就是人们受到了刺激,很大的刺激,然后就非常非常不开心,心里一片黑暗。” 这不是专业的解释,但我欣然,为了一名10岁稚童对抑郁症的粗浅了解。让阳光照进每一片黑暗,让每一颗抑郁的心都尽快活泼灵动起来吧!
http://sh.eastday.com/m/20120910/u1a6848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