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电子邮件于当日写完后既发出,因未收到回复,我又相隔两个星期发了两遍,依然如故,直到两个月后,我第三次又试发了一次才得到回音,她住院了,再次发病,是癌扩散,美国医生很直率地告诉她已经没希望了,可你万万没有想到,她居然还有兴致在给我的回复邮件中插入了一个题为《一个美国的中国集邮迷》的附件,内容如下:
是,感谢上帝让我还健在。为了感谢他的慷慨,我且说点刚碰上的高兴事。
这个周日去一个美国朋友家参加个**,男主人是个热情精干的小老头,虽然在世界银行工作,有着几十万的年薪,可说话办事还是一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学究气,且朴实得让我一见如故。我们很快就聊到一起去了。话题从地方图书馆的改建,馆里面的中国藏书多不多(他是图书馆之友会的主席),很快转到他的关于中国的收藏,——一些古代和现代的地图册,包括古代疆域图,现代的全国和地方行政图,还有文化分布图等等,当知道我是个集邮迷之后,马上又抱出几大本的中国邮票让我欣赏。
单从邮票来说,他可是比我集的还多,从早期的区票,加字改值票,到文革票,几乎应有尽有,只是中间间或有些遗漏,87年和88年的邮票不知何故大部分缺失。他解释说因为很早就开始买,所以比较全。我开始以为跟他的地图收藏一样中国收藏只是其中一部分,但让我深感惊讶的是中国的邮票却是他唯一的邮票收藏。想想我还有不少的外国邮票,而他连近在眼前的美国邮票也不收集,却不远万里的从中国邮购不断出版的新邮,这份对中国邮票的偏爱让我觉得心理上又近了很多。他解释说:“中国邮票题材很漂亮,因为时间跨度比较短,相对容易集齐。”说是欣赏,很快就变成了我给他的讲解,因为没有多少英文资料,所以事实上他对邮票的内涵知道的不多,一整个晚上我们俩都抱着集邮本一张张说过去,饭也顾不上吃,别人打趣他太刻苦,他直说机会难得。从邮票分类说到内容,我也算是宣扬了一番中国文化。他记性很好,很快就记住了不少。从第一张猴票的大幅升值聊到12年一个轮回的生肖票,他兴趣盎然,走时还不忘冲我嚷嚷:“I Missed Snake”(我少了蛇票)。他尤其觉得宣传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好”的邮票设计别具匠心——两个男女性别符号交会区有一个孩子,一目了然。
快告辞的时候,他突然问我要不要看看他的“Double Stamp” (重复票),拿出来一看,除了最近的八九十年代的外,竟然还有些成套的50年代和不少70年代的邮票及少数文革票。他说你看你缺什么尽管拿,我很不好意思的说我老邮票缺了不少,但我不能就这么白拿,这些票已经很贵重了。他直说没关系。我说那我就挑个一两套,以后带了本来交换。他很不以为然说:“Feel Free(随便),只要是你缺的。我这儿有个Missing List(短缺票列表),以后你也可以帮我再配。”这样我也就不再客气,挑了20几套的邮票。同时心里也很感动,在他的眼里邮票就是邮票,不论它现在值多少钱。虽然我们只是初次相见,可是他绝无半点不信任,并不担心我可能拿走他的邮票而一去无踪。我说我的邮票还在中国,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他也并不再意。
回来的路上,心里除了兴奋就是感动。为在异国他乡还能碰到“邮友”;为自己还能一饱眼福,了却我对留在国内邮票的相思之苦;为得到几套自己思慕以久的邮票;为外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更为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一份信任!
我暗下决心,虽然他缺的一些邮票价值不菲,我一定会尽我的所能帮他补齐。我还准备买些英文的中国邮票资料让他自己可以慢慢欣赏考证。
看看我这位网友在如此境况下的心态,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她追求过为张扬生命意义而释放的“伟大”,但那是遂意的,当“伟大”不在为表现生命意义而蓬勃怒放时,她便毅然舍弃转而回归平和,这是人们最初的一种生命状态,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回归到原生态的,就像曾写过《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的陆幼青把本已日趋暗淡的“伟大”再次推向辉煌一样。说实话,这两种心境我都达不到,但我希望自己现在能逐渐修炼得平和一些,这样,也算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了。
此后,我们的通信又中断了,但直到不久前,我依然还没放弃努力,还在写信询问她的情况。因为,她的Hotmail免费邮箱并没把我的邮件退回,这说明,她的邮箱还存在着,她应该还活着。我向上帝祈祷!
我想,她的邮箱将会永远保存在我的地址簿里,即使那慰问的邮件发给的是在天之灵,我也会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