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任继学教授指导治验邪祟病一例报告(关于中医治抑郁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8-5-13 11:3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继学教授指导治验邪祟病一例报告

    广东省中医院 黄燕 蔡业峰

    邪祟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症状多样,变幻无常,如幻听,幻视,妄言,时作时止,或惊恐不安,哭泣,或有欲死感等。主要是六淫之邪或疫毒侵犯人体,因失治误治而使邪气留连不解,苛毒内蓄;或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情志抑郁,苛毒自起而致。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全国名老中医、长春中医学院任继学教授认为西医所谓神经症,出现以上多种多样,变化多端的症状,属于中医邪祟病的范畴。在任老的指导下,我们收治一名邪祟病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患者韩某,女性,55岁,广东省某书店职员,2003年l月7日因“烦躁不安,眠差6个月伴双下肢乏力不适感”入院。

    2002年6月左右,因为患者自感工作压力大,难以胜任工作,遂提前退休。当月患者发生右足部皮肤感染,后到医院门诊抗炎治疗数天好转。但开始感觉双下肢乏力,腰以下冷,虽当炎夏,添毛裤而不减。患者忧心忡忡,难以入睡,睡后易醒,难再入睡,并出现心悸,烦躁不宁。曾多次到广州数家西医院就医,做心脏检查,未见异常。8月份在某医院门诊就诊,诊为“更年期神经症”,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舒乐安定1mg,每日1次,治疗l月余后,睡眠差症状有所改善,但仍觉双下肢乏力,并冷热交替出现,遂于2002年11月份到我院门诊就诊。肌电图检查提示:双腓神经轻度损害,予舒肝解郁中药治疗及给病人解释病情后,症状有所改善。患者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杀念头,夜晚辗转不能入睡,惧怕室外活动,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要求到我院住院。

    患者从事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性格内向,不爱与他人交往;1997年因性格不和与其夫离婚;有洁癖;停经已10年。

    入院症见:面色淡暗少华,精神疲倦,情绪低落,难睡易醒,醒后难再入睡,恶闹喜静,烦躁不宁,心悸,胁肋胀满,双下肢乏力,时冷时热,交替出现,面部阵发烘热,胃纳差,夜尿频,大便秘结,3~4天一行,舌淡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实验室检查:内分泌检查:促卵泡素(FSH)9.5lU/L,黄体生成素(LH)0.971U/L。头颅MR正常。心肺检查无异常。颈、腰椎x线片检查正常。血、二便常规及酶学、血沉未见异常。体格检查:BP110/70mmHg,心率76次/分,心肺听诊正常,神经系统未查及阳性体征。

    请示任继学教授,根据临床表现,诊断为邪祟病,主要由于情志因素影响冲任二脉失衡,治宜解郁理气,交通心肾,豁痰开窍。方药用:郁金15g,石菖蒲15g,肉苁蓉15g,皂角子2g,杏仁15g,淫羊藿10g,当归15g,巴戟天10g,盐黄柏10g,知母15g,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两周后,症状好转,于2003年1月22日出院。出院时,患者情绪较前开朗,睡眠改善,心悸、胁肋胀满、自觉双下肢或寒冷或烧灼感、面部阵发烘热有所减轻,胃纳增,小便调,大便隔日1次。舌淡暗红,苔薄白,脉弦细。继续调整处方,药用:醋柴胡5g,竹沥水拌郁金15g,石菖蒲15g,金银花15g,淫羊藿10g,巴戟天15g,肉苁蓉10g,盐黄柏15g,胡黄连10g,知母15g,赤芍药10g,水煎服,每日1剂。

    服用3周后,患者精神好,心悸、胁肋胀满及下肢症状明显减轻,面部阵发烘热消失,入睡时间由3个多小时降至2小时左右,纳可,小便调,大便日1次。患者因外出旅游,配制散剂:琥珀粉和珍珠粉各1份,每次2g,1日3次。2003年2月19日电话随访,患者自述下肢不适症状消失,无心悸,纳可,二便调,入睡时间降至1小时左右。

    任老认为邪祟病发病,虽有外邪之源,而内因是病成之主。外邪是指感受六淫邪毒、疫毒,因失治误治,致使残余邪毒留恋,随气血循行,以及在水津、气化代谢过程上犯于脑,使元神失灵,下注于五脏,侵扰神、魂、魄、意、志,导致上下升降枢机障碍,机窍失用,神明不清而发病。内因是指情志失调所致,由于先天之性、情、欲各异,社交、学习、家庭琐事、工作紧张以及医源性、药源性,或自我内心矛盾等因素,引发喜、怒、忧、思、悲、恐等情志变化而致病。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所云:“邪祟,内外因俱有病也。……皆缘自己元神不守,恍恍惚惚,造无为有,如有见闻乃极虚之候,非真为鬼邪所侮也。”其病机核心是自身情志失调,引发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失衡,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应化不化,应通不通,发生抑郁状态,气滞不顺,为风为热,血滞为瘀为痰,造成邪毒内生,毒随气血、水精循行之通路上犯于脑,脑之元神、神机、神经失调,不能统帅五脏之神,则神明失聪,因而五脏六腑生克失序,不能自我调控,病变丛生,更因神机逆乱导致冲任、阴维、阳维四脉失去阴平阳秘之功,邪自内生,渗透病变之中,促使病者呈现错综复杂、变幻多端的症状。

    该患者性格内向,平素工作压力过大,加之对疾病忧虑过度,导致情志抑郁,引发肝失疏泄之性。盖肝是人体诸脏器气化之枢纽,升降机能之轴心,肝的主要功能是疏泄,其疏泄之道便是肝的气化之道,主要是通过气街——经络,将肝之气血疏注于各脏。肝气内郁,疏泄失司,调血之能阻滞,气血内变,升降枢机功能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出现恶闹喜静,烦躁不宁;“肝主睡,主眠。”(《靖庵说医》),因肝为魂之所居,舍于血,主知觉,主升,能除秽,昼则由脑神统魂,以行知觉之功,夜卧则血归于肝。“人之魂,藏于夜”(《靖庵说医》),知觉功能内收,故肝气郁滞,症见难睡易醒;肝经布于胁肋,肝气不舒,故胁肋胀满;肝郁气滞,疏泄之力不能由气街输送于大肠,大肠气机不畅,传导功能受阻,腑气不通则见便秘;气滞血亦滞,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能上荣则面色、舌淡暗;脾失健运,则纳差;脾胃升降枢轴障碍,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一则脾不为胃行津液,津聚为痰为饮,二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混为毒,由胃之小络上浸于脑,可致情绪低落,精神疲倦;痰浊由气血之道上犯于心,心神受扰故心悸;下浸于肾,造成肾、肝、心、脑、精、水、火、气、生化之轴呆滞,神魂魄意志失调,冲任二脉失衡,则出现双下肢乏力,时冷时热,交替出现,面部阵发烘热,夜尿频。治宜解郁理气,交通心肾,豁痰开窍,调和冲任。药用郁金、当归理气活血解郁;石菖蒲、皂角子豁痰开窍;杏仁宣肺化痰降气;盐黄柏、知母清热泻火,滋水益阴,两药相须为用,泻火保阴,使阴复火降;淫羊藿、肉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诸药寒热并用,升降相宜,使水火能济,心肾相交,冲任调和。后在原方基础上加以醋柴胡,疏肝理气,酸制能入肝经;金银花、赤芍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功;胡黄连苦寒,以清降心火,使心火得降交于肾水。并配以琥珀粉和珍珠粉为散,镇静安神,从而收到较好效果。B16 (文章出处:厚朴中医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7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