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愉快的时候,怎么办?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生活得非常愉快,对生活有信心,有兴趣,乐此不倦。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有些人生活得并非如此,总感到不愉快,无乐趣,意志消沉,苦闷烦恼,甚至度日如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这些人在心理方面需要提取一点营养,亦或生活方式需要改变一下。那么,怎样来改变现状呢?看来需要一种动力,即一种"能"。世界万物都在运动,凡运动的东西必有"能","能"有势能、热能、太阳能、电能、原子能等。我觉得人类需要的"能"用"电能"来象征比较合适。 那么,这个"电"怎样来"充"呢?毋庸赘述,明眼人一看就可以琢磨出来,而当事人往往是"当局者迷"或"半迷",总希望知道得具体些。既然这样,笔者就不揣冒昧,对心理上需要充"电"的六种人,作一简单介绍。 一、 生活单调 有些人每天的日程表一成不变,即一日三餐,上班,工作和学习;下班,家务劳动,睡眠。周而复始,天天如此,月月如此。生活变得刻板、单调、枯燥,谈不上有什么乐趣,庸庸碌碌,度此一生。 大家都知道,凡是单调的活动,既容易疲劳,效率也不高。生活也是这样。人们除工作学习之外,要有意识地增加内容来充实生活,丰富生活的内涵。比如说,家务劳动是令主妇们最头痛的事情,既多又杂,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倘若主妇们能合理安排一下,把有些事情集中起来进行,则一定能节省不少时间。在家务劳动的空隙,做做健身操或手持话筒卡拉OK一下,这些都是调节生活的方法。既丰富了生活的情趣,又调节了神经和大脑,也锻炼了身体。第二天,自觉精力充沛,工作效力高,情绪愉快。这就是充了"电"。 二、 生活事件 所谓"生活事件",就是指普通人所说的受到刺激。刺激有轻有重,有短有长 而且各人的反应也不相同。有些人受到刺激后,紧张焦急,郁郁寡欢,惶惶不可终日。有的人悲观失望,度日如年,觉得人世间一片黑暗,毫无乐趣可言。有的人则愤愤不平,怨天尤人,甚至想采取措施来报复或泄愤。还有的人与周围的人包括家庭成员闹矛盾,因而苦恼、烦闷,极不舒畅。倘苦遭遇亲人患病或死亡,自己患病或受伤等情况,更会出现哀伤、不安、焦急等心理波动。 从幼到老一帆风顺的人恐怕不多见,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矛盾和挫折。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对待这些困难或挫折。上述种种对生活事件的态度是消极的。正确的态度是,客观地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正确处理的办法,与亲人或可以信赖的人一起商量对策。至于不可弥补的事件,如亲人死亡、天灾等,也要善于处理,减轻损失。总之,人要想开一些,不要被生活事件所困扰,这也是一种充"电"方式。 三、 抑郁状态 有的人情绪抑郁、消沉悲观、绝望,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终日悉眉苦脸,沉默寡言。这类情况很容易被发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人虽有抑郁表现,但症状比较轻微,仅仅表现为焦虑、着急、不安、烦燥、健忘、易激动等,以及头昏、头痛、心悸、胸闷、胃部不适、尿频、月经不调、腰酸、背痛等,医生往往诊断为神经衰弱和神经官能症,治疗效果也不理想。其实,这些人中大部分仍处于抑郁状态,仅仅是抑郁症状被躯体症状掩盖了,即所谓"躯体化"。 抑郁状态是一种疾病,需要请心理医生作心理治疗。同时,要鼓励病人参加文娱体育活动,丰富生活内容。这样既可以减少身体的种种不适,也可以调节情志,消除焦虑不安因素。自我有意识地调节,也是一种充"电"方式。 四、 焦虑反应 焦虑反应也是由"生活事件"引起的,每每想起这件事,令人焦急不安、紧张、苦恼。例如,青年人有手淫是十分普遍的,不足为怪。然而,当有些青年人听到"一滴精等于10滴血"的谣传时,不免紧张焦虑起来,虽有决心戒除恶心,但又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出现紧张、害怕、悔恨、自卑感,乃至不可自拔。 焦虑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疾病。除了求医看病外,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身体某一点上。既然各种客观检查没有发现躯体有疾病,那么大可不必为身体健康而担心。现在,心理咨询门诊越来越普遍,不妨从心理咨询中得到要充的"电"。 五、 谋事不成 人,总是有某种志向的,特别是青年人往往有自己的抱负。有的人希望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有的人志愿当工程师、医生、律师,有的人企图在管理上有所发展,有的人希望在企业上或经济上大展宏图。然而,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自己努力不足,壮志不得酬,一误再误,一再受挫,甚至有的人还徘徊在待业的行列中。于是,心灰意乱,浑浑噩噩,意志消沉;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过一天是一天。有的人到了老年期,叹壮志未酬身已衰,现在夕阳西下了,前途一片暗淡。 如果有的人还没有适当的工作或正在待业,那么,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具体办法是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但切不要"闭门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求知书"。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不能离开现实的。在读书求知的同时,必须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是否良好,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志之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易于解决工作问题,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那么,怎样来适应环境呢?首先是要多想着别人,多帮助别人,而且是诚心诚意的。这样才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由此也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生活的乐趣也会随之而来。同时,也有助于自己找到理想的工作。可见,适应环境也是一种充"电"方式。 六、 缺少精神寄托 社会上有些人很有钱,生活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出门乘轿车,吃饭上酒楼,整天搓麻将、打扑克,自以为这样活得很潇洒。实际上,这些人缺乏精神寄托,内心十分空虚,久而久之,对生活也会厌倦。也许有的人在酒足饭饱之余有所领悟:人生的意义仅仅是为了锦衣玉食吗? 人的一生与历史的长河相比是多么短暂。人,既然在人世间度过这么短暂的一瞬间,总得为后人留下些有纪念意义的"珍品"。仅仅满足于有吃有穿,锦衣玉食,或所谓"大款",不免被人觉得"档次"太低吗。"人生几何,有酒当歌",这是不会得到人们赞许的。以后若有人为你写个人史,说不定会用上一些贬义词。既然如此,这样的"幸运者"也需要充"电"。充什么"电"呢?很简单,就是你所做的事或从事的事业要有利于大众,以此作为动力,并取得成就,让人们赞扬你,让后人想着你。这样的话,你的生活不是更愉快吗? 许多人自幼受到良好教养,逐渐习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逐渐形成了较好的"蓄电池"。这个"电"引导人们走向崇高的人生目标。倘若自幼蓄电不足。那么,就要主动充"电"。即使到了老年,也要适时充"电"。 最后,让我们以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又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呢?……"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
GMT+8, 24-11-23 20:17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