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n1388
发表于 04-10-20 14:04:59
第七章性格与爱情
爱情是人类一种最深刻、最不稳定的情感体验,人对爱情的投入程度,以及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甚至超过了由血缘维系的亲情。
正常的爱情一定发生在两个异性之间,因为爱情有两个要件,即,性和情。性是爱情赖以产生的生物基础,也是人类行为的源动力之一,爱情是继发的心理需要,性的奢侈和情的节约导致爱情。
爱情是性的奢侈。
摈弃一切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直接性行为,也能使人产生生物意义上的满足,但与爱情无关。许多动物在交配前都有一番展现性魅力的表演,这就是爱情的萌芽。万物之灵的人类表演得就更精彩、更丰富、更艺术了,以至于把表演的动机“遗忘”了。这种表演,对纯粹的性交媾是多余的,故称为性的奢侈,表现为人对性魅力和性艺术的关注和追求。
性魅力是爱情的硬件,性艺术是爱情的软件。
男性魅力的核心是“力感”,女性魅力的核心是“美感”。
性别角色的差异,既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生物性选择,有着深刻的生物性基础。所谓郎才女貌。连马克思都不能脱俗,说他最喜欢男人的刚强,和女人的柔弱。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阳刚和阴柔的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不断发生演变。譬如男性偶像,从远古的力大无穷,到中古的骁勇善战,现在是知识英雄。
性艺术即所谓性爱技巧,表现为对爱人的关心体贴、欣赏崇拜、依恋撒娇诸方面,也可以称为“调情”。调情的名声不太好听,为传统文化深恶痛绝,但是,只要不是出于功利性的动机,只要不是虚情假意,这正是一种性的奢侈表现,能使情欲之火升温。
如何理解情的节约呢?
人类的感情相当复杂,有亲情、友情、天情、地情、人情,痛苦、欢乐、感激、憎恨、后悔、忧虑、嫉妒、崇敬、向往,等等,所有的情感和情绪积聚凝结,最后都省略了,形成一种不可思议的情感,那就是爱情。爱情最说不清所以然,我知道我在爱着,但不知道为什么。假如,我的理性能为爱说出一、二、三,就会远离爱情的本质。小芹说爱小二黑能写、会算、能劳动,不过是喜欢他的技能,不是爱,那么,真正令小芹动心的是什么?有时,我们费尽口舌对一个女孩细述某男子的种种优点,简直无可挑剔,但她只扔给你一句话:反正我不爱他。相反,她只要爱上某男人,即使别人把那个臭男人说得一无是处,她仍然鲜花照插牛粪。爱情本质上是排斥理性、不讲逻辑的,找对象时的条件多出于功利性动机。
爱情使人变傻,使人疯狂。有一种爱情叫一见钟情,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因“晕轮效应”迸发的激情,此时所有的感官关闭,意识丧失,潜意识的真实我互相交融飘升,类似于自我实现者的高峰体验,在无我状态中“死去”。这种神秘的体验难以言传,有的人为求一次而宁舍生命。在马斯洛看来,大多数人有一种规避高峰体验的约那情结,他们惧怕未知,担心失去现有的一切。
激情可遇不可求,因为这需要两颗完全开放的心灵,碰撞燃烧。我们有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太多的面具和虚荣,我们的确承受不起。况且,平凡的爱情也有甜蜜,也有回味。爱情的一般规律是:相识产生好感,好感产生友谊,友谊升华为爱情。
人的性格在性魅力的展示和性艺术的发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相冲以为和。阳刚和阴柔,这是男女两性最本源的性格差异,可能与动物在交配时的主动性与被动性、进攻性与承受性有关。瓦西列夫说:“女人喜欢强壮勇敢的男性,男人喜欢温柔漂亮的女性,这是人类千古不变的两种理想。”岛田一男说:“女人迷恋‘坏男人’,男人喜欢‘好女人’。”因此,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应该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但却永远抹不掉性生活中的男强女弱,不信颠倒过来试试,能和谐吗?许多“女强人”的家庭悲剧,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男性的阳刚美和女性的阴柔美,既是文化的选择,也是自然的选择,这也是产生性吸引力的奥妙之一。不过,现代男性刚中有柔,不乏情感丰富温柔体贴,现代女性柔中有刚,也不乏独立自信勇敢坚强。事实上,吸收异性身上的某些特征不但无损性魅力,而且更容易理解异性,产生共鸣。所以,女人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干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男人也可以卸掉心灵的重轭,倾诉衷肠,而不必“所有问题都自己抗”。这就是方刚先生大声疾呼的男人解放,他说:
“阳痿并不都是性障碍,有些情况下,阳痿也是一种权利,每个男人都有权利在适当的时候坦然地阳痿,而不必为此感觉愧疚。”(方刚 《男人解放》第79页)
在这一点上,我表示赞同。文明人不是性交动物,既然有思想有感情,既然心理对生理有巨大的反作用,那我们就不难理解心因性阳痿了。在性生活中,女性的被动性和接受性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男人不“刚”正是由于女人不“柔”造成的,男人的阳刚之气需要女人的柔情激发。故此,男人有时就通过阳痿这种方式表达不满了,除非他是一个感情极度贫乏的动物。但是,大多数男人对自己的“性无能”颇感懊丧,认为有伤男人的尊严,这也反映了文化对男人的压迫。
尽管如此,两性差异却永远存在,因为这是爱情与美的源泉,绝不可能实现方刚先生“没有两性差别”的社会理想。无论如何,一个整天哭哭啼啼、流泪到天明的男人,与一个总是棱角分明、自以为是的女人同样令人讨厌。
性艺术,其中学问大焉。我认为,关键要学会角色的适时转换,一转换,魅力和情趣就出来了。有一个女老总,下班回家敲门,丈夫问:“谁呀?”答:“王总。”没有动静,再敲,里面又问:“是谁?”还答:“是我,王总!”丈夫不予理睬,继续看电视。女老总正要发火,恍然大悟,娇嗲嗲地说道:“开门吧,我是你妻子耶!”
与友情相比,在爱情中性格的互补性大于相似性。性格的内向与外向,细致与粗放,任性与稳重,优柔与果断,阴阳相冲相和,构成一幅美丽和谐的风景。爱情,是一男一女真实我之间的对话和融合,真实我沉淀着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所有信息。沿时光隧道,一直回朔到伊甸园,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睁开眼发现了彼此的不同后,就谁也离不开谁了。上帝表面上动怒施罚,实际上是成全他们,其用心良苦也。
为什么女人迷恋“坏男人”,男人喜欢“好女人”?在动物世界,只有那些攻击力强的雄性,才能取得与雌性的交配权,留下后代。在女性的潜意识里,坏坏的男人性能力更强,更能使自己满足。对于男人,温顺的好女人更容易满足自己的征服欲。不过,在人类文明社会,好与坏的涵义早已泛化为一种性格特征。大多数女孩对怯生生的古板男人不感兴趣,而那些比较顽皮、常来点恶作剧的男孩子,却能给她们带来兴奋好奇,尽管表面上表示反感。这或许是坏男人勾起了女性深层潜意识的某种欲望,而道德和教养又不得不加以压抑的结果。我发现,男人的“坏”代表了一种力量,体现了一种魅力。在漫长的性潜伏期,成年男人一般都对小女孩呵护有加,也就是说,都是“好男人”。当性意识觉醒后,“好”,意味着对她敬而远之,而此时她需要男人的“坏”来冲击一下沉睡的性本能。但是,一直“坏”的男人与老好人一样,也让女人受不了,应该时“好”时“坏”,其奥妙在于变化。有些臭男人就懂这个道理,时而威风八面大男子气十足,时而对女人百般讨好,时而似顽童,时而如父兄,张弛之间让女人欲罢不能。女人的魅力也在于变化,在于角色的转换,时而如慈母,时而似娇娇女,这些关于性艺术的问题在下一章详细探讨。
恋爱心理深奥难测,玄之又玄,惟怀至诚之情细心揣摩,方得其中三味,断不可邯郸学步四不象。
wan1388
发表于 04-10-20 14:05:37
第八章性格与婚姻
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有三个范畴,一是科学范畴——对与错,二是价值范畴——好与坏,三是艺术范畴——美与丑。科学范畴和价值范畴是理性和功利性的,艺术范畴是感性和非功利性的。
如果说爱情主要是在艺术范畴内,两个真实我之间的相吸相融,那么,婚姻则主要在科学和价值范畴内,两个自我之间的对话交流。
爱情发生时,对与错、好与坏的判断淡化或消失了,只有美在闪耀。婚姻则是一个大箩筐,柴米油盐酱醋茶,啥都往里装。
婚姻是社会为一夫一妻制缔结的契约,其社会功能是保障社会的秩序,家庭功能是保障血缘关系的纯洁性,满足亲子感情。对于社会和家庭来说,婚姻的价值“远远超过夫妻之间的私人感情”(罗素语),所以千百年来,在传统婚姻里难觅爱情的芳踪。
我把赫茨伯格管理心理学上的双因素理论,移植到婚姻中,我把尊重、理解和关心称为保健因素,把欣赏、依恋和交融称为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好比人体内的生命元素,缺了这些因素,人体就会患病,同理,婚姻保健因素的缺乏,将破坏婚姻的健康,使人产生不适感和不满足感。
婚姻的发展因素是维持和发展婚内爱情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满足,将永葆生命的激情,使夫妻双方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幸福。
根据婚姻两种因素的满足情况,可以粗略地把婚姻划分为三种类型:平常的婚姻、幸福的婚姻和不幸的婚姻。
平常的婚姻是多数人的婚姻状况,即,满足了保健因素而没有满足发展因素的婚姻。这类夫妻似乎觉得也没有什么不满足的,常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温馨,大多数都能相濡以沫白头到老。这类婚姻属于“归属型婚姻”。
幸福的婚姻是既满足了保健因素,又满足了发展因素的婚姻。夫妻双方相互欣赏、依恋和交融,既难舍难分,又相互独立,并不把对方视为私有财产。他们对爱情的投入程度,一如对事业的投入,常能产生高峰体验。这类婚姻类似于“自我实现者的婚姻”。
不幸的婚姻是既缺乏发展因素,又缺乏保健因素的婚姻。婚姻双方缺乏起码的理解和尊重,互不关心,互相猜疑埋怨,冷漠以对。双方或许能满足一定程度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只因有一个法定婚姻的保护伞而已,当连这两种最低级的需要也得不到满足时,就成为死亡的婚姻了。
对婚姻的不同感受,与夫妻双方的性格有关,一是取决于对婚姻的期望值,二是取决于性的奢侈程度。
假如仅以理性和功利性来看待婚姻,在需要层次上就处于自尊需要以下,对婚姻的期望不过是相伴过日子,祥和稳定高于一切。若从艺术范畴来评价婚姻,期望值就比较高了,达到了自尊需要以上,婚姻基调是两情相悦。对婚姻的期望值越高,满足感的程度就越低,所以,处于同一个需要层次上的婚姻双方,满足感的程度可能差别很大。
有一对夫妻殷先生和孔女士,丈夫是大学教授,妻子是政府官员。孔女士精明强干,说话做事干脆利落,从单位到家庭都打点得令人羡慕。殷先生为人谦和,是一个感情丰富的理想主义者,婚后曾试图与妻子建立一种西方式的浪漫婚姻,遭到务实的妻子的嘲讽,于是他从此埋头学问,直到年届花甲时碰上梁女士。梁女士性格纤弱敏感,透着艺术气质,极为欣赏殷先生的才华。殷先生的内心世界顿时失衡,就像老房子着火,不可收拾了。但他无论如何找不出足以令他“休妻”的理由,他已经着了魔,准备以牺牲一生的名誉为代价换取与梁女士的结合。殷先生虽然生活在由妻子创造的优越的生活环境中,但孔女士有所不知,他最需要的却不是这些,他需要女性的欣赏和依恋,需要灵与肉的完美交融。
台湾的施寄青女士在《走过婚姻》一书中深有感触地说:“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身上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对方无法跟你说,因为他没有勇气,或者他说了你听了却没有办法改的,而他实在看得烦死了,累死了,他只好用背叛来让你知道他的不能忍受,或者也许不让你知道只为了缓解……况且,大部分人都没有想过,我们所给的往往不是他要的,甚至我们从来没有给过他要的。这时候说什么不肖,什么忘恩负义,都来不及了。”
我们同情孔女士,但也不要过分谴责殷先生,人与人就是如此不同,你把两个大好人捆在一起,却不一定产生爱情。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反推就是己所欲而施与人,其实这只抓住了人的共性,却忽视了个性。可见,儒家的爱是有条件的,基督的爱才是无条件的,其境界是:人所欲而施与人。
许多人被传统观念酱死了灵性,认为结了婚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一纸证书难保爱情之树常青,平凡的家庭生活易把爱情损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恩,不是爱,报恩心理顺延到婚姻中,就与爱混为一谈了。其实,恩与爱是两码事,报恩有许多形式,爱并非报恩的手段。
固然,性魅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衰弱,但性艺术的发挥空间不受限制,甚至经过长久的磨合,已趋炉火纯青,余香更浓,这全在于当事人的认识、领悟和实践。你看人家撒切尔夫人,贵为首相,却不忘保持自己苗条的身段,一有空就回家下厨房,给丈夫做可口的饭菜。这种女人乃女中之精品,值得千年等一回。
朋友,性是本能,爱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能力和艺术。学会欣赏是性爱艺术的重要技巧之一。爱情是不讲逻辑的,你即使把爱人的优点夸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不但不烦,而且心里头美孜孜的。人这个奇怪的物种,有时需要一种美妙的错觉和幻觉。一个人,纵使全世界都无视他的存在,只要他心爱的人欣赏他足亦。相反,他即使博得了所有人的欣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惟独心爱的人对他不以为然,就会留下深深的遗憾。柏杨说,你只要欣赏他,一天打他两个耳光他都愿意;你不欣赏他,让他一天打你两个耳光,他也不干。有一个美国佬回到家,躺在床上眉飞色舞地给妻子讲述一件很得意的事,讲着讲着蓦然发现妻子早已呼呼大睡,他上去就把那可怜的女人掐咽了气。
性爱艺术的另一个技巧是调情,把情调出来,调出情趣来。传统文化把一个个男人和女人调教成谦谦君子和淑女,在公众场合这绝对是美德,但在洞房里就大杀风景了。古代柳永、唐伯虎等众多风流才子,为什么专爱找妓女吟诗作画?其实,他们不是去找性,也不是找爱,而是找一种风情,找一种风情万种的迷醉。相爱的夫妻之间,虽然有诸多令人心烦的家务事,但只要都有情有意,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技巧,把情调出来。让情欲之火点燃升温,绝对有助于加深爱情,有助于婚姻的幸福和稳定。《聊斋志异》里的恒娘,是颇谙调情艺术的大师,她的言传身教拯救和更新了一个女人。
调情的理论和实践,可借鉴哈里森博士的“人际相互作用心理分析”,他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种本性或意识,即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和儿童意识。哈里森博士在为一个三十四岁的妇女进行治疗时,发现在一个小时内,这名妇女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格:“一是受感情支配的儿童性,一是自以为公正善良的父母性,再就是具有逻辑推理的、理智的成年妇女和作为三个孩子母亲的母性。”(陈朴 陈刚译《我好你好!》第29页)
鲁迅先生也早有洞察,他说:“女人的天性中有母性,有女儿性;无妻性。妻性是逼成的,只是母性和女儿性的混合。”照此,男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幼儿在“无我”状态时对亲子关系的感受,以及所有的经验,都伴随情感体验沉淀下来,形成“真实我”。我认为真实我涵盖哈里森的儿童意识和父母意识,成人意识则是后来形成的理想我。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对子女的婚姻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人一般都留恋童年,因为童年“忘我”,童年的回忆充满了欢乐,这缘于亲情,儿女对父母的依恋之情,和父母对儿女的呵护之情,所以人的天性中有父母性和儿女性。但是,父母相互之间却羞于表达感情,这容易使儿童对婚姻的解读出现偏差,迁移到未来自己的婚姻中。
夫妻调情的手法,就是把彼此的父母意识(父母性)和儿童意识(儿女性)调出来,并通过角色的相互转换和相互作用,使这两种天性得到满足。
被方刚先生采访过的一位三十岁的女人如此说:“好男人之于妻子该是慈爱的父亲,宽宏的兄长,相知的朋友,温柔的伴侣和乖巧的儿子。”该女人深谙其中三味,在这里,慈爱的父亲和宽宏的兄长是父母意识,乖巧的儿子是儿童意识,相知的朋友和温柔的伴侣则是成人意识。
妻子撒娇任性是儿童意识的流露,如果丈夫以父母意识待之,就会对妻子百般呵护和怂恿,以成人意识待之就置之不理,以儿童意识待之就各不相让、大吵大闹。当妻子父母意识抬头的时候,丈夫就有福了,可以放心当一回淘气鬼。这种夫妻之间的相互作用给双方带来的心理满足,是颇令人寻味的,这真是一条迷人的风景线!君不见洋大人一口一个宝贝宝贝地叫,一声声乖乖听话地叮咛,简直把配偶当成三岁的孩童。这就是梦幻般的风情啊,何必寻花杨柳岸,晓风残月。
当然,婚姻的主导仍然是成人意识,否则将导致婚姻保健因素的缺乏,毕竟,理解、尊重和关心是婚姻幸福与稳定的基石。但是,要想从婚姻中得到更大的满足,有时就得让成人意识退居幕后,让父母意识和儿童意识出来表演一番。两个真实我之间相互作用,才能不断刷新爱情,犹如孩童般鲜亮。
爱,出于性而高于性,成功的夫妻将两者熔为一炉,并用心加以锤炼,再加上婚姻的保护伞,就没有什么风雨不能抵挡,没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了。对于婚姻的稳定,完美的性爱是内因,责任和义务是外因。责任和义务是成人意识的产物,没有人脱得开,而性爱却需要精心营造,否则,婚姻将伴随难言的阵痛而衰败,徒剩其壳。
一切取决于性格,取决于自我的选择,取决于对选择的负责。俗话说,鞋子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你如果感觉幸福,就不必去寻找幸福的根据,学者和艺术家对爱情的长吁短叹和喋喋不休,是说给那些不幸的人包括自己听的。
夫妻两人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都想证明自己正确,成人意识过于强大的人,谁都不肯让一步,以致争论得剑拔弩张,伤了和气。此时,谁对谁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死要面子,维护自尊心。在原则问题上,这种坚持立场的个性尚有可取之处,但日常生活中多是些无碍大局的琐屑事,就没有必要了。夫妻争吵只要把握分寸,不但无害,甚至有一定的意义,因为双方都亮出自己的态度,便于沟通,况且,这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比什么事都闷在心里打冷战有益得多。冷漠,是幸福婚姻的第一杀手。
夫妻争吵要避开一个雷区和一个误区。一个雷区指互揭老底,贬损对方人格,一个误区指没完没了,非要求一个谁对谁错的结果。踏入雷区将引发世界大战,双方都伤亡惨重,难以修和;走入误区的结局,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面临战事升级,二是胜败见分晓,胜方洋洋得意之际,无视对方的内心感受,从而埋下冷战隐患。不管谁胜谁负,双方的真实我都是败者,获胜的是理想我,理性的胜利却不能给自己带来婚姻幸福,这合算吗?
因此,虽然夫妻争吵是难免的,但需要一个艺术的策略,一是以幽默化解,二是通过调情的手段“耍赖皮”,这样不但不伤感情,而且还可能使平淡的婚姻出现生机,情趣盎然。
对待性爱和婚姻,千万别过于认真死心眼,用对与错、好与坏的科学范畴和价值范畴思考问题,越想越来气,越想越别扭,越想越理不清。
有头驴在狭窄的盘山路上拉车,主人向里拽着笼头,它嘶嘶地叫着不肯听,结果坠落深渊。主人向下望了望,无奈地叹口气,说:“你赢了!”
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提醒我们:“施教者应该明白,能抵御或制约真正性混乱的,惟有对圣洁爱情的极度的理性崇拜。”(潘绥铭《中国性现状》第180页)
婚外恋的动机有许多种,有的出于性,有的出于情,还有的出于纯粹的功利性,强者炫耀自己的成功,用金钱买青春,弱者用青春换取物质利益。凡夫俗子的婚外恋是战战兢兢的,他们既没有婚姻的保护伞,又没有权力和金钱作后盾,往往不得善终。所以,除非你已做好物质和精神全面沦丧的准备,还是谨慎为妙。不能比大官大款和明星,这类人别说一次两次,纵几度风流也不伤筋不动骨,而且还很有可能成一段佳话。大文豪歌德七十四岁高龄时,还对十九岁的姑娘穷追猛打呢,换一个农村老汉,早被人扭送派出所或送精神病医院了。但没有一个人说歌德老不正经,还津津乐道其心灵的坦诚开放,说没有晚年的这次热恋,就没有巨著《浮士德》。说的都是事实,伟人就是伟人。《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先生,谁能想到是个大色鬼呢,他自诩创作的灵感来自金屋藏娇,与一个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做爱。他厚颜无耻地说:“要吃细软面包,新鲜的嫩肉,却不要干硬饼和咸肉!啊,使我心醉神迷的魅力!我要叫老妇滚开,与她一刀两断!我自觉快变成可怕的坏蛋。”
还有喊出震烁千古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的弗郎西斯.培根先生,乃是一个用卑劣手段爬上高位的小人,他在《论高位》中为自己辩解:“要升到高位上,其经过有时是卑劣的,然而人们却借着卑污的手段达到尊严的地位。”
由此可见,人性是如此复杂多样,而我们的教育却对此视而不见,为某些典型或高尚的大人物,扯起一块块遮羞布,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描绘出一幅洁白无瑕的人性画卷,这根本无助于他们面对真实的人生。
狂傲之士李敖先生,坦白程度令人咋舌,答记者问,最喜欢的人是美女,最喜欢做的事与美女做爱。这就不如我们有些正人君子了,同样的爱好,人家只做不说,而且还板起面孔教训别人哩。
再论婚姻与爱情。与高尚人物有污点一样,卑鄙小人也有闪光点。譬如,丧尽天良的罪犯,惟有爱割舍不下,爱,既能让他浪子回头,也能把他送进地狱。在对爱的虔诚和执著这一点上,不比某些大人物逊色。
我们普通人的选择是,解开僵死的传统观念加在性、爱情和婚姻上的枷锁,开放心灵,竭力营造并充分享受婚内爱情。爱情,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一道幸福人生的彩虹。
阳光依然明媚
发表于 04-10-31 17:45:25
Israel
发表于 04-11-10 12:06:41
写的好!我以前就没注意过这个帖子。顶!!!
深海微蓝*
发表于 04-11-10 20:40:05
文笔真好,能把这种深奥的东东写得这么流利,爱看。
mg6830
发表于 04-12-29 23:51:40
wan1388斑竹及各位网友,大家好!初来乍到,请多支持,谢谢!
mg6830
发表于 05-3-13 16:57:54
接纳——
一把开启心锁的钥匙,
一副解除心理痛苦的良药,
一个快乐人生的法宝。
mg6830
发表于 05-3-14 10:23:21
她粲然一笑,摆了摆手,说:“咳,别提了,都过去了,咱们还是同学嘛。”她咳嗽了两声,嗔道:“你烟抽得太凶。抽烟不好,要注意身体!”我当即掐灭,为这句话差不多戒了一个月。
我决心冷酷到底。正在飘飘然感觉越来越像许文强的时候,强迫症突然向“许文强”发起猛攻。先是觉着眼镜有点别扭,忍着,又觉得衣服领子需要整一下,再忍着,注意力开始分散,接不上柳青惠的话头。紧张,手不知放哪儿才合适,说话的声音不对劲,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是太快就是太慢,始终把不准那个调调儿。我关注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寻找最佳表达方式,力求像文哥那样无懈可击。风度风度,男子汉的风度,魅力四射的风度,越这么想越做不到,越不自然,越紧张,越局促,越后悔,越自责,越表现失常……幸亏有酒作借口,事实上我已经羞愧得从头红到脚后跟。我用手绢不停地擦汗,说屋里太热,不如出去走走。我真是个德国汽车笨死,竟不知道主动过去结结账。
十六、手枪子弹洞穿天花板
我发誓在成功之前绝不向任何女性求爱,我把丰富的情感埋在心底,使其发酵,想有朝一日散发更美的芳香。托尔斯泰三十四岁功成名就,娶了美丽的十八岁女孩索菲娅.安德烈耶芙娜.别尔斯,戏剧大王莫里哀四十岁时,有十九岁的靓女投怀送抱,我才二十二岁,着的哪门子急?
我主动要求去看水井,因为在那里有更充足的时间写作,而且环境出奇的静。我配一支五四式手枪,十发子弹,半夜听见动静拿出来壮胆。其实也没什么可偷的,主要防止坏人搞破坏,这眼水井是全库官兵的生命之泉。
那个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已经考上了军校,曾写信向我表示感谢,现在跟我的战士是河南农村的,当兵前在家开拖拉机,现在想在部队学开车。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已经给主任送了一条烟,还不见动静,看来还得送。他虽然只有十八岁,处世之圆通令我吃惊。我说你尽管去活动吧,这里有我。我写东西最怕别人在旁边,即使不打扰我,也写不下去。我只能等那个小兵睡下,才挑灯夜战,常常干一个通宵。这样,不到一个月,《莫名的烦恼》就出笼了。小说里,我借一个正在准备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同学江涛的口,分析研究我的八本日记。我因不能承受这莫名的烦恼,在自杀前把日记寄给了江涛
修改了两遍,觉得很满意,自信这部作品可能引起轰动,因为我的经历和感受独一无二,肯定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我骑自行车到县城,挂号寄给一家大型文学刊物,回来的路上心情舒畅,还摇头晃脑地唱了几首台湾校园歌曲。
在等待中充满幻想:柳青惠拒绝了一名高干子弟的追求,含情脉脉地向我走来。梦中美女如云,个个倾城倾国,我都不动心,只钟情柳青惠。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回音,两个月过去了,杳无音信,我写信打听。有一天,河南小兵从营房给我捎回一封信,我一看正是那家杂志社的,压抑着怦怦的心跳,不敢拆。那小兵今天特高兴,因为主任终于同意了,明天就走,他心满意足地睡了。听见他响起香甜的鼾声,我才把那封信从兜里掏出来,轻轻地撕开封口,抖出一张小纸片,上写:“大作已拜读,认为您的感情真挚,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欠丰满,缺乏感染力,另外,您描写的主人公患的那种怪病,看后不知所云,有待请教心理专家。经研究决定,暂不采用,望继续努力。谢谢支持!”
我掉进冰窟,发了好一阵木,然后悄悄摸出手枪把玩。
对这部作品,我是下了赌注的,这是我的希望所在。现在想来,失败的原因,一是我对自己的天赋过于自负,二是对心理学缺乏专门研究,三是文学功底不厚,四是急于求成。
我把子弹夹卸下,装上,卸下,装上,思考我的生命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我把几年来写的日记拿出来,摆在桌上,注视良久,不敢翻阅。这不是日记,它们是我痛苦的见证人,多少个不眠之夜,只有它们陪伴着我,听我撕心裂肺地嚎叫,听我气息奄奄地哀鸣。性格啊,你毁了我一生,强迫症啊,你这个恶魔,你已经把我的血吸干了,我要杀了你!我已经拼尽全力,我承认失败,我斗不过它们。我把这些日记留下来,向大家说一声,我爱你们……可是,可是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不错,你的苦恼和绝望是存在的,但连你自己都没搞明白,为什么非要别人理解和同情你呢?《莫名的烦恼》即使发表了又能怎样,不还得忍受强迫症的折磨吗?莫泊桑可是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之王,晚年不也进了疯人院?鼎鼎大名的海明威为什么自杀?可见,靠一篇小说出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啊!人家退稿信不是说请教心理专家吗,你自己为什么不研究研究,也成为一名专家?即使只为了了解自己,也合算啊。你自己的经历就是不可多的研究资料,这笔财富自己不用而留给别人,是不是有点傻冒?再说,你才二十三岁,想死也不要这么急嘛,再给你一年时间,起码得弄明白强迫症究竟什么玩意儿!
想到这里,我麻利地推弹上膛,却忘了已打开保险,由于握枪把太紧太久已汗津津的手指,误扣了扳机,只听“叭”的一声,子弹从我眼前射出,洞穿天花板。我应声倒地,战栗不已。那个河南小兵更惨,正在做梦呢,清脆的枪声近在咫尺,惊得他倏地弹起来,接着又瘫倒,哆嗦着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夜半枪声惊动了二里外的营房哨所,这是军械仓库,枪支弹药鱼雷火炮,不是闹玩的。哨兵立即打电话给主任报警,吹哨子紧急集合,严阵以待。
我当天就被关了禁闭。
Israel
发表于 05-3-15 15:31:13
呵呵~~精彩,期待......
Israel
发表于 05-3-15 15:33:50
都是谁写的?写的真好啊.........佩服ing.....
mg6830
发表于 05-3-16 14:12:11
十七、强迫症是儿时的伙伴
部队上下对我的行为感到困惑不已,为慎重起见,后勤部派人派车,带我去海军401医院神经科作检查。老军医一本正经地问我几个问题,譬如叫什么名字呀,干什么工作呀,家住哪里呀,等等。我郑重地给予配合,对答如流。老军医迷惑不解地摇摇头,在检查结果一栏里写上“正常”。
部队首长对我彻底失望了,通知我父母前来领人。
二老除了唉声叹气,不知如何是好。我把自己封闭得有多深啊,在那个当口也没把真正的原因讲出来。没法说。强迫症?谁信啊?我憋着一股劲,学心理学,攻强迫症,解脱痛苦后再昭示世人。
父母在部队首长面前哭诉,说家庭如何困难,请求宽大处理。我已有记过处分在身,这次又发生“走火”事件,部队是不敢再留我了。这样,我被撤消职务,按干部复员处理,回家乡。
凭良心讲,部队培养了我四年,我不但没花家里一分钱,而且还把积攒下来的津贴寄回去,现在服役才不到四年,不但没给部队做什么贡献,还尽给人家找麻烦,我不能不感到惭愧。但这能怪我吗,难道我想这么做吗?
那时,本科大学生在地方上也很缺,我凭着那张亮闪闪的文凭,找个饭碗并不难。高中同学甚至给我联系好了某市级机关,可我打定注意当教师,认为学校环境有利于我学心理学,以便研究自己。
我来到本市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人事处负责人对我很感兴趣,可我自亮家丑,郑重声明我在部队受过处分,是复员,而不是转业回来的。到现在我也不明白当时的心态,可能觉得地方上只注重真才实学,也可能是一种性格反叛的表现:我靠本事吃饭,爱用不用,不用拉倒!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部队领导,为我的生计考虑,他们对我的档案做了点技术处理,如果我自己不说,单凭那张复员证,一般人都闹不清复员和转业的区别。那位负责人当时就很纳闷 ,认为大学生就是大学生,难道身份还有什么不同吗?八十年代人都比较讲政治,当我把情况解释清楚后,他就有点为难了,说要请示上级领导,研究研究再答复。
后来,一所职工中专接纳了我。一九八六年,我报名参加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函大的学习,埋头书斋刻苦攻读,第二年在《心理学函授通讯》上发表“强迫症心理分析初探”,了我一个心愿。一九九零年在《大众心理学》发表“人的思索”一文,该文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到上个世纪末,我回顾自己的前半生,发现从大学开始实施的两大工程已基本竣工:性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强迫症已无影无踪。尽管为此耗费了太多的心理能量,导致事业无大的建树,但是,自我脱胎换骨的感觉真的不错,尽管现实中仍有许多遗憾。
当我感觉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以及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别人时,就从2000年开始,在校内外开展心理咨询。
当咨客来向我诉说苦恼时,我倾听的专注程度异乎寻常,因为我太理解他们了,尤其当面对深受强迫症之苦的患者时,我更把他们当成亲人,他们身上飘忽着我的影子啊。我只要把患者的感受复述出来,他们就惊讶地看着我,不住地点头:对呀对呀,就那么回事!然后,我像老朋友一样跟他谈心,提醒他,千万不要把强迫症当成敌人,因为我们是斗不过他的。要把他视为朋友,承认他,接纳他。他其实就是你的朋友,在你不记事的时候,你们就认识了,不过你后来把他忘掉了。他不光是朋友,还是好朋友,总在你遇到现实困扰、心情不好的时候出现,用一种很特别的方式,把你的注意力吸引到他这里来。他还非常大度,只要你承认他是你的朋友就行了,并不要求你对他太关注太盛情,你该干啥还干啥,他不怪。他只要见你的心情好起来,就达到目的了,觉得再呆下去已没有多大意义,就回他自己的家——潜意识中去了。相反,当他找上门来的时候,你不但不认这个朋友,还把他当叫花子,拿打狗棍轰他,他就对你狗咬吕洞宾非常气愤,为显示自己的力量,他将强占你的家园,做你的主人,永远控制你。我强调,强迫症绝对不是你能“战胜”的,只能等他主动撤退。藏天朔的《朋友》怎么唱来着,如果你有新的彼岸,他就离开你。新的彼岸就是工作、学习、娱乐,是行动。
我发现,重复行为是人确定安全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类结绳记事的年代,捕获一个猎物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古人把猎物和绳结一一对照,重复若干次,才能确定自己的财产。后来有了数字运算规则,再后来有了算盘,仍须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核算,不过重复次数越来越少了。直到发明了电脑,甭管多复杂的运算,一输入就出结果,既快又准,无须重复。人类的进步,是以越来越少的重复(时间的节省)消除不确定性,获得安全感为标志的。
人类个体的生长史,是人类发展史的缩影。婴儿吸吮母亲的奶头,不光为了吃奶,温暖的乳房还给他带来安全感。所以,婴儿一般都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即使停奶后仍持续很长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外部刺激的增多和兴趣的转移,儿童吸吮这一动作的频率将逐渐降低,直到母亲的乳房不再是他获得安全感的证据时,吸吮动作就停止了。一个婴儿如果对乳房的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将影响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埋下心理障碍的隐患。两三岁的幼儿独自在房间里玩耍,隔一会儿就到隔壁房间看一次,以确认妈妈在身边,如此反复数次仍不放心,有点像成年人的强迫行为了。长大一点后,他看妈妈的次数会减少,到了四五岁,他知道妈妈即使不在身边,也不会平地突然消失,可以放心地自己玩半天了。可见,获得安全感对儿童性格的健康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它能使儿童逐渐减少确定安全感的次数,并顺利过渡到新的反应模式。
我认为,一切心理障碍都有一定的不良性格基础,核心是一个“怕”字,深深地沉淀在潜意识之中。当有一天,觉醒的自我不能应付现实的挫折时,潜意识中的“怕”字就会凸现出来,以与年龄不相称的重复次数获取安全感,而成人意识又绝不认同并强烈排斥这种没有必要的重复,矛盾、冲突、焦虑、苦恼就产生了。这就是强迫症的形成机制。
正常人也有重复行为,但对于某一特定的年龄段而言,某种行为重复的次数多少,有一个常模,一旦超出这个常模就被认为多余或不正常。假如重复者本人也意识到多余和不正常,就会竭力克制,在精神交互作用下,形成症状。可见,没有受到意识抵制的重复行为,次数再多,也不具有强迫症的特征,也不会给重复者带来焦虑和苦恼,好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丧失后的行为,与正常人区别在于患者的意识不能主动终止这种重复。我们做白日梦时,不也喃喃自语地陶醉其中吗,但白日梦总会醒来,所以有人说,梦是暂时的精神病,而精神病是永远的梦。强迫症患者的重复行为,一直在意识的观照和抵抗中进行,因而是最折磨人的
mg6830
发表于 05-3-28 11:27:50
十八、雄性攻击性惨遭阉割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无我”状态时的心理创伤,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祸源。为了让读者理解我的奇特经历,有必要把我童年印象深刻的事件呈现出来,看看与我的性格和疾病有没有某种联系。
自信是保证心理健康的一块最重要的基石。如上分析,神经症患者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潜意识中的“怕”字,怕的内容固然多种多样,但最后都可以归于“死亡恐惧”,以及死亡恐惧的泛化。弗洛伊德说,一个人梦见在黑暗的隧道里爬行,并伴随压迫感和窒息感,最后终于见到光亮,这就是他从母亲产道降生时的印象。据说,人在濒死状态出现的幻觉与此类似,先沿黑咕隆咚的隧道飘升,在即将到达柳暗花明的洞口时,又回来了。这样说来,生与死,梦与醒,此岸与彼岸,哪是真哪是假,仍是个谜。婴儿从产道产出时的“创伤”,大概是环境给他造成的“印象”最深的原发事件。
在我不满一岁时,母亲带着六岁的姐姐到北京和父亲住了一段日子,把我留给目不识丁、老实木讷的祖母照管。母亲对祖母的照顾不周多次表示过不满,我怀疑可能发生了不利于我成长的事件,出于孝道,不敢追问。我能回忆起来的最早的一件事,大约四五岁吧,我仍由祖母照管。一条长方凳,祖母和我各坐一端,她一疏忽把我忘了,突然起身要拿什么东西。长凳一下失去平衡,我重重地摔在地上,头被一颗石子硌破了,流了不少血,至今尚见疤痕。母亲每次提起此事,都心痛不已。我的祖父是火车司机,祖母生下独子不久,正赶上日军进犯中原,他就随国军南撤,一去不返。祖母一生守寡,这对父亲的成长极为不利,他那谨小慎微的性格也不是没来由的。母亲也是文盲,依赖心又重,因父亲顶不起家庭的大梁,让母亲受了不少委屈,吃了不少苦。
父亲对外唯唯诺诺,对我的管教却十分严厉。有一次,我和几个小学同学到铁路货站玩儿,回来得比较晚(大约八九点钟),一进门就遭到父亲的呵斥,嗓门大得吓人,同时狠狠地踹了我两脚。以后我就不敢在外面尽情地玩耍了,别的小伙伴却照玩不误。现在想来,我本是个老实孩子,应该与调皮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才对。我十二岁时,家庭与邻居发生纠纷。邻居是我的一个叔伯叔叔,他把自家的院子垫得很高,雨水就全灌到我家西屋的土墙上。我们找了个瓦工,想把屋墙护一层防潮。想不到他把我们拒之门外,母亲、姐姐和我想把他推开,叔叔抡起大手抽了我一个大嘴巴,打得我眼冒金星扑倒在地。母亲和姐姐急把我送医院,眼倒没瞎,却充血肿胀好几天。父亲那时正值壮年,还不到四十岁,下班回家见儿子被打成这个惨状,不生气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但好像也没什么脾气。他处理这件事的办法是,第二天带我去找叔叔单位的领导。老远的路啊,他骑车驮着我走了一个多小时。去了不止一次,人家根本没拿当回事儿,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与叔叔的纠纷由来已久,在我的记忆里,好像每次起纷争时,父亲都恰好不在场。他常去找村干部,寻求调解,极认真地准备答辩材料,写在纸上,念给我们听,可一碰上叔叔那铿锵有力的语弹,噎得一句话也倒不出来。这就是我可怜的父亲。
我被打这件事对我刺激极大,我那一丁点微弱的雄性攻击性惨遭阉割,从此一路疲软再难勃起。
父亲怕死,这是我长大后得出的结论。由怕死而导致怕人怕事,怕过了头。他怕生病,怕孩子不在身边,怕得罪人,怕无人帮忙,怕老来无靠,怕狗怕猫怕东怕西,怕成了神经质。他怕八十多岁的祖母死时无人抬尸,我血性腾地蹿上来,冲着他大嚎:“没人抬我自己背奶奶上火葬厂!”
我庆幸自己终于走出了“怕”的怪圈,单凭这一点,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也值!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事并不因你怕它就躲着你,相反,你越怕它,它就越来找你的麻烦。我曾经像父亲一样极怕得罪人,对人恭恭敬敬面面俱到,不敢有半点闪失,这反而束缚了手脚,难与人进行深度交流和沟通。我痛彻反思,确信“老好人”永远不会得到生死至交的朋友。现在,我毫无顾虑地开放自我,向朋友坦然倾诉我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所盼、所望,同时得到了真诚的回报。在玩笑打闹中,身心是无比的舒畅,那种感觉真的挺好。
我父亲怕生病,疾病偏来找他,怕死,死神就早早降临了。他去世时才五十六岁,祖母还活得好好的哩,谁来抬奶奶的问题,不劳他费心了。
有多少癌症患者不是病死,而是被吓死的!前不久,有两个人同时到医院检查,马虎的大夫给错了诊断单,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真正的癌症患者欣喜若狂,照吃照喝,工作生活一如既往;而那个倒霉的正常人一下子懵了,从此茶饭不思,终日忧心忡忡,等真相大白时,他已经被自己折磨得没人样了。
我单位有个刘大妈,十年前就被医院判了死刑,打开胸腔一看,哇塞,瘤子多得数不清,放弃治疗,让家属准备后事。令人敬佩的刘大妈偏不信这个邪!她性格乐观开朗,说说笑笑,又唱又跳,早晚锻炼,每天清晨一声高亢的亮嗓,就是我们的起床号。面对如此宽广的心胸,和对生命的执著,死神退却了,我似乎听见阎王派来捉拿她的黑白无常,无奈地摇头,说:“惹不起,惹不起,回去禀告大王,让他自己来吧!”
虽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我坚信,一个人只要内心充溢着自信、自豪、自强、自立的信念,只要精神不倒,再大的灾难和打击也对他无可奈何。命运可以嘲笑他的处境,但绝不敢轻视他的人格和尊严。而有些精神萎缩的人,别说难以成功,即使混得有头有脸,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崇敬,比如某些缺钙的文人墨客。
扯远了,暂且打住。其实,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mg6830
发表于 05-4-21 10:50:48
十九、性爱是化不开的结
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性的作用,几乎把潜意识能量全部归于性,他的理论被后人称为“泛性论”,遭到普遍指责,进而推测弗氏是一个性欲狂。其实,弗洛伊德对性非常认真,甚至有点保守。他是维也纳有名的精神病医生,接诊了不少年轻美貌、有“移情”倾向的女病人,但他恪守职业道德,从不越雷池一步。而我们有些对性疾恶如仇的道学先生,一转脸就进夜总会,寻花问柳,情人二奶,欠一身孽债。这倒没什么,只要不板着性正统的面孔教训别人,也不失为尽露天性的本色男人。
我认为,对于性,无论如何高估,也不算过分。性,的确是人类不断进取的行为的原发动力。没有女人,男人拼命挣钱有何用?没有男人,女人美容瘦身给谁看?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价值和魅力,在异性那里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反映。当然,人类的性已不单纯是生物学上的性了,它与情紧密结合成一体,称为性爱或爱情。情注入性,性火更旺,性熔于情,情焰更炽,性与情的剥离是不健康的、不正常的。性爱的残缺,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性爱美丽人生。千百年来,人类上演着两性相互征服和拥有的甜蜜战争,尽管其中有惨痛飞迸,却正说明了性爱的不可思议的魔力。在希腊神话里,为争夺美丽的海伦,引发了数十年的特洛伊大战。最近,在丝绸之路挖掘出两具因抱得太紧而难以分离的骷髅,据说是几百年前的痴情伴侣,这才叫生死相依啊,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还有一个奇迹,一个叫郭立杰的中国人,给他的俄罗斯情人玛莎写了封长达三十万字的情书,堪称世界之最。
传统文化形成的婚姻基调,是生儿育女过日子,婚姻的功利性动机盖过两情相悦的婚恋观。性,仅指向生殖一途,情,只限于亲情,夫妻间的性爱无存身之地。内心渴望激情,又加以理性地压抑,长此以往,麻木了人的心灵,削弱了性爱的情趣,妨碍了夫妻间身心的完美交融。中国性文化似乎有两个支脉,一曰帝王文化或才子佳人文化,一曰大众文化或平民文化。长生殿夜半私语是唐玄宗的专利,傻小子连杨贵妃洗澡的水也尝不着一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爱情,与老百姓无关,但可以供我们意淫,做些白日梦。
那些令人向往的浪漫爱情故事可遇不可求,我们平头百姓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如何创造和享受婚内爱情,这不仅能提升生婚姻质量,也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关于婚姻和性爱的艺术,放在第二篇作专题讨论。
在我的经历中,性爱一直是一个令我激动的化不开的情结。我曾经为自己缺乏性魅力深感自卑和苦恼,因为我的性格极不符合男性角色特征。我渴望女性的欣赏崇拜,也渴望欣赏和崇拜女性,梦想有一个美丽温柔的知己终日在我身边,让我好好的呵护宠爱。美丽的沙滩,美丽的柳青惠,清醇的初恋,已成为遥远的回忆。我的性格,还有强迫症,葬送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我没有悔恨,只有不尽的遗憾,永远的痛。后来,我对性格中的“阴柔”发起猛攻,急于树起“阳刚”的大旗。
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人互相拥抱接吻,那么自然大方,简直是家常便饭,而我们中国人都羞于这样做。我的答案是,西方文化更贴近人的天性。人的胃空了,就产生饥饿感,需要补充食物,殊不知皮肤也有饥饿感!幼儿都喜欢被人抱来抱去,亲亲脸蛋搔搔痒,产生的快感难以言比。抱大的孩子可能有问题,没有被抱过的孩子肯定有问题。有的孩子好生病,可能与皮肤饥饿有关,因为一个病孩会得到妈妈更多的关注和爱抚。成年人内心里不想被人抱吗?想,甚至很想,我就纳闷,为什么要压抑这种天性?为什么夫妻在人面前都显得庄重如圣人,甚至在洞房也相敬如宾,不失君子淑女风范?从记事起,父母对我的爱抚就几乎没有了,我的皮肤一直饿着,嗷嗷待哺。也许,我的感受不能代表所有的人,皮肤毛孔被“酱”死了的人,就不会产生饥饿感,在这些人看来,肌肤相亲不仅多余,而且令人作呕。
强迫症使我受尽折磨,我的潜意识里是不是有渴望爱抚的愿望呢?前面说过,我的性意识启蒙的较晚,十五岁前,我还不晓得男孩与女孩应该有什么不同,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性成熟晚于同龄人,冬眠的性一旦惊蛰,心理的震荡更为剧烈,这或许是导致我性格悲剧的原因之一。
十五岁上高中,我好像刚下山的小和尚,竭力躲避着一个个青春勃发 的“老虎”。班里有一个漂亮女生,苗条的身材,白净的瓜子脸,一双清澈荡漾的杏眼,令无数男生竟折腰。我每天上学前照镜子,为鼻梁上冒出的几个雀斑苦恼,狠狠地洗脸,仔细整理邋遢的衣衫,担心系错了扣子。不知这是不是后来出现的强迫性过分注意细节的前奏。我如此关注自己的形象,是由于“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了。我每天都偷着看那个女生几眼,见她与一个高个子的帅哥“吹拉弹唱”,心里就不是滋味。从不敢主动靠近她,却期望引起她的关注。因我学习拔尖,有一天她果然走到我的课桌前,问我一道数学题。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不争气的脸,火辣辣地燃烧。接着思维阻断,那道对我来说易如反掌的破题难住了我,急得汗都下来了。这是唯一一次和她“零距离接触”。后来,我又为渐生渐多的腿毛苦恼了一阵子,不好意思穿短裤。半年后我们就分班了,我进了快班,再从快班拔到尖子班,又从尖子班脱颖而出,跳级参加高考,这样我那刚刚萌生的性意识以及伴随的性烦恼,就被掩盖住了。
直到大学里那一记击鼓传花的重槌,重又敲醒了我的自我,我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个男人,除了在学习上无可挑剔,其他方面简直一无是处,从此自卑苦恼笼罩了天才少年。
wan1388
发表于 05-4-24 20:19:45
mg6830老师,这么长时间,辛苦了!代表阳光的朋友向您表示感谢!
mg6830
发表于 05-4-29 21:21:17
mg6830老师,这么长时间,辛苦了!代表阳光的朋友向您表示感谢!你好!你一个人主持这个论坛,挺不容易的,你为大家所做的工作,大家不会忘记的。一直很忙,来的少,今后抽时间常来看看,也多结识几个网友。
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