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27:37

波波答疑专帖

一直以来,我对阳光论坛是深怀感恩之情的,可以说,我是从论坛走出来的心理咨询师。

自从2005年我通过惠姐的文章发现阳光论坛后,就深深地被这里吸引,积极参与论坛的共建,比较快就成为论坛的管理员,并从此喜欢上了心理学,通过学习践行心理学,我不但走出抑郁,还逐渐成长为心理咨询师,去年一次性通过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全国统考,成功获得了职业资格。

这两天,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自己力所能及地为阳光家园做一些事情,因此萌生出开设专帖给有需要的有缘人答疑,助人助己。

欢迎信得过我的朋友在这里说出自己的烦恼、痛苦和困惑,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惑。

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帖子,并能够让有缘人受益!

附:我的情况简介

男,40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工程师,获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在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从事网络心理互助志愿活动约10年,曾任阳光工程心理互助论坛管理员,以及走出抑郁、森田疗法版块版主;心理学爱好者,擅长森田疗法,推崇森田疗法、萨提亚模式、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理智情感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禅等理念,融合各种学派精华为己所用;经过10多年的学习和践行,深感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推广心理学知识能够利人利己,功德无量,故越发感兴趣,越来越有热情,决心长期从事心理卫生知识的推广。我曾经说过:“学习和践行心理学已经成为我最大的一种爱好,我的心愿是力所能及地让有缘人也把学习和应用心理学知识作为一种业余爱好。 ”

接受过施旺红教授主讲的森田疗法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参加了中国第七届、第九届和第十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并在第九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上作了“抑郁症的森田疗法”的主题演讲。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30:35

碧水清秋:
好厉害呀,我想知道你是抑郁还是躁郁,用这些心理学方法戒掉了药物吗?我现在在心理学初级学习路上,强烈渴望心理学能完全替代药物,你觉得可能吗?谢谢

我的回复
我是抑郁,没有双相。

我觉得,不管是抑郁还是双相,是否能戒掉药物,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按照我所了解的知识,如果是初次发病的话,症状完全消除超过半年后可以尝试慢慢减药直至停药。在停药期间,如果出现了复发的苗头,就及时恢复吃药治疗。如果出现多次反复或复发的,我的看法是:最好是通过药物治疗,在症状完全消除5年再考虑停药。

抑郁和双相与其它的神经症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明显的生理方面的因素,因此药物治疗的效果就较好。我认为,这也同时可以说明抑郁和双相都是疾病,在发病时是需要药物治疗的。而且,在其康复的过程中,药物的作用可以说是比较大的。

一家之言,供参考。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34:30

碧水清秋:
波波,你学那么多累吗?我是个爱学习的,整天都在学习,有时候真觉得自己好累,你也只比我大一岁,做了那么多,学了那么多累吗

我的回复: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不会觉得累,至少是没有“心累”

阳光达人:
原来波波是二级咨询师,厉害了!我想问一下正常来说好的心情是本来就有的还是调整的结果?

我的回复:
你是不是想问好心情是自然出现的还是人为营造的?

我觉得,对于正常人来说,两种途径都可以实现,一般来说,心随境转,遇到开心的事自然就会高兴。不管这些事情是自然出现的还是认为营造的。如果是惊喜的话,感觉应该是最好的。因此,恋爱中的情侣,会来事的话就会给对方带来惊喜,以增进双方的感情。

但是,对于受到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来说,想有好的心情可能不容易,特别是对于身处抑郁的战友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已经丧失了快乐的能力,所感受到的只有痛苦。痛苦和情绪低落是抑郁症的情绪主调。因此,就需要积极治疗,注意休养和调节,通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走出抑郁,重新恢复体验喜怒哀乐的情绪能力。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36:07

"如果我们逃避排斥抗拒抑郁情绪,就会通过逃避排斥抗拒抑郁情绪形成抑郁症。"我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认为,抑郁症的形成并不是由于逃避排斥抗拒抑郁情绪,而是由于人的心身长时间处于过度紧张状态或者遇到重大打击,导致心身出现自我保护的一种自然机制,以抑郁症的形态表现出来。

森田提倡“体得”,强调通过行动去理解和体验,而不是单纯通过大脑去理解。

如果是按照传统的森田理念和观点,直接用于抑郁症的治疗,确实是会存在危险,但经过改良后的森田,对抑郁症却有良好的疗效。关于传统的森田与改良后的森田用在抑郁症方面的区别,我有过专门的论述,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在阳光论坛和施教授的新书《抑郁症的森田疗法》中都有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1:09

冰漠:
我是双相,现在吃药能控制住,能正常上班生活。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容易觉得烦,精力不够旺盛,睡眠不是很好。我也很想学习森田,并运用到生活中,以便自己不那么容易烦,麻烦波老师指导该如何学习实践。

我的回复:
如果您的悟性和行动力都足够的话,可以自己学习践行,在学习践行的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欢迎在这里交流;另外一种方法是找您信得过的专业人士进行系统的咨询指导,那样可能会少走弯路,不过就需要花钱。

我现在已经很少感受到症状的干扰了,就算再出现,我相信问题也不大,因为我已经知道怎样去应对了

“容易觉得烦,精力不够旺盛,睡眠不是很好。”按照您的这种描述,你现在可能是处于郁的状态之中
东成西就:
忽然,发现论坛藏龙卧虎,各个都是精英啊
我曾经也想去读初级心理咨询师,后来,朋友劝我说
这些书都是很专业很枯燥的,怕我受不了
我的心理咨询师,那时候也不建议我去读
心理咨询师说这些最好让专业的人来帮助你

我的回复:
我不觉得学习心理学知识很枯燥,因为我由于自身原因(也可能先天就有,只不过是因此才有缘结识心理学),对心理学很感兴趣,自从发现阳光论坛后,我就深深被心理学吸引了,我想我的后半生都离不开她了

学习践行心理学,以及我国传统的文化经典,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很实用的科学,10年来,我是越来越感兴趣,完全没有枯燥的感觉。希望您也能喜欢,并从中受益。


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虽然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有时很重要,但我觉得学习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更重要!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4:22

阿兰那行者:
还有一点我想补充一下,抑郁症不单单和环境有关,还和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遇到小小的刺激就会发作,而有的人不管有多大多久的挫折也不会得抑郁症。

我的回复:
森田老先生早就指出,在导致神经症发病的诸多因素中,先天性的疑病素质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这说明,按照他的观点,生理方面的素质(也可以说是基因等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不单是生理疾病如此,心理方面的疾病也是如此。因为心身是一体的,它们互相作用,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从唯物论观点来说,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也可以推论:生理决定心理。我是辩证唯物论的拥护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因此,遗传或基因在心理疾病方面有重要作用,是成立的。

阿兰那行者:
波波师兄,您说施教授的新书《抑郁症的森田疗法》,我只看过他的《轻松战胜抑郁症》,写得很好。这本书我没有看过

我的回复:
在施教授的新书《抑郁症的森田疗法》中,我有幸被施教授邀请作为该书的其中一个编者,有记录我经历、体验和学习心得的长篇文章,如果感兴趣,建议您网购一本看看。

这本书是《轻松告别抑郁症》的新版,由于施教授的书实在是太畅销了,出现了许多盗版,因此出版社邀请施教授再出改版的新书,以打击盗版。因此,我才有幸成为该书的编者。

阿兰那行者 发表于 15-8-11 10:40
给师兄点赞!
您的《轻松战胜抑郁症》读书笔记一直是我防治抑郁症的圭臬。

呵呵,我估计施教授也是在看了我关于《轻松告别抑郁症》的读书笔记以及论文(我曾在全国第九届森田疗法学术大会上发表论文并作了“抑郁症的森田疗法”的主题演讲)后,比较认同,才邀请我参与新版书的编写。借此机会,我就系统整理了自己的经历、体验和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有助于推广森田,特别是推广森田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的应用,让更多还深受抑郁恶魔困扰的有缘战友通过我的文章而少走弯路,少受抑郁恶魔的折磨,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若能如此,我就感到欣慰了。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5:57

我也相信:物质决定意识是有条件的。毕竟世界那么大,我了解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什么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因此,我们没必要固执己见,而是尽可能虚心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愿与诸君共同努力!!

正念减压疗法MBSR简介
目的乃在教导病患运用自己内在的身心力量,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积极地做一些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培育正念。

将「正念」(mindfulness)视为「纯粹地注意当下每一秒所显露的身心经验」,教导病患应以正确的态度来练习正念修行:1.不对自己的情绪、想法、病痛等身心现象作价值判断(Non-judging),只是纯粹地觉察它们;2.对自己当下的各种身心状况保持耐心(Patience),有耐性地与它们和平共处;3.常保「初学者之心」(Beginner’s Mind),愿意以赤子之心面对每一个身、心事件;4.信任(Trust)自己、相信自己的智慧与能力;5.不努力(Non-striving)强求想要的(治疗)目的,只是无为地(non-doing)觉察当下发生的一切身心现象;6.接受(Acceptance)现状,愿意如实地观照当下自己的身、心现象;7.放下(Letting go)种种好、恶,只是分分秒秒地觉察当下发生的身、心事件。

这些理念很棒!!

这些理念,其实就是森田

不过,西方的学者就用很平实易懂的文字和语言表述出来,这是他们最大的贡献。

写到这里,我突然冒出了一个灵感:如果谁能用平实易懂的文字和语言把森田以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表述出来,在心理学界绝对是一大贡献!

正念是佛教的一种禅修技巧,目前也被心理治疗所使用,根据正念开发出了很多心理治疗方法如:

正念减压疗法(MBSR)
正念认知疗法(MBCT),对于预防抑郁症复发效果显著,详见书籍:正念禅修 (豆瓣)
正念预防复发(MBRP)主要用于物质依赖人员预防复发。
辩证行为疗法(DBT)辩证行为疗法 (豆瓣)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学会接受你自己 (豆瓣),理论基础:关系结构理论。

谢谢阿童木的介绍,让我有幸百度到这些信息。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6:17

回复菠萝花菠萝花 发表于 15-8-11 16:42
写一下昨天的感受吧!
昨天12点多睡觉。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心情不太好。睡觉的时候,就不停的告诉自己, ...

“遇到一些事情,所以心情不太好。”遇到烦心事心情不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加剧,顺其自然,不好的心情就会慢慢平复。

“睡觉的时候,就不停的告诉自己,别因为情绪不好影响睡眠。千万不要半夜心慌啊!”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很容易出现预期焦虑的,因此出现症状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存在症状出现的心身条件。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冲突,就不会出现精神交互,也就没有症状出现的心身条件了。那样,症状还会出现吗?

“我摸出罗拉(还是对药物有些依赖,许可自己有所依赖)吃了两片。应该说含了两片。”森田理论告诉我们,出现这种焦虑症状时,其实没必要吃药,吃药也只不过是起心理暗示作用而已。
其实,你已经掌握了正确的应对方法了,也曾经正确应对过,而且不止一次经历了症状的发作、发展和消失。只不过是,在出现症状时,实在是太难受了,等不及症状的自然消失,总想让症状能够更快一些消失,因此只要有稻草,就不管有没有用,也会当作救命稻草而依赖。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供参考。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6:54

在正念里有八种态度 :
「赤子之心」:这种觉察意味着将事物看作新鲜的,就像初次接触一样,带着好奇心。
「不加评判」:这种觉察意味着对于任何体验都进行公正的观察——不对任何想法、情绪或感觉标以好坏、对错、公平与不公平的标签,而是对每一刻的想法、情绪或感觉加以注意。
「确证认同」:这种觉察意味着确证并认可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加努力」:这种觉察意味着不贪婪,不抗拒变化、不逃离,换句话说,不加努力是指无论当下发生什么,都泰然处之,不试图远离所处之境。
「平静祥和」:这种觉察意味着需要心态的平衡,智慧。这种觉察的品质能对变化的本质给予最深刻地理解,让你能够带来更深入的洞察,与慈悲同发生的变化和谐相处。
「顺其自然」:这种觉察意味着仅仅是让事物保持本来的面目而不加干涉,无需设法改变当前的任何事物。
「自我信任」:这种觉察意味着能帮助你靠自己的体验理解自己,无论真实与否。
「自我关爱」:这种觉察意味着能培养你对当前自我的关爱,不自责与批评。

关于症状的正念觉察
感受一下自己的内心(最好是闭上双眼),你会清楚的发现症状(如焦虑、恐惧、难受等情绪)这种真实的存在,具体的感受十分清楚,好好地感受一下它们的样子,如果你对症状有排斥的话,那么去觉知自己的排斥,觉知排斥的感受,你会发现你的内心非常想消除症状。继续觉知,等到排斥消失之后继续觉知症状,一直觉知、了知、此时你会发现症状对你的影响开始降低,你的难受变得不是那么难受、痛苦,慢慢的症状会消失、归于平静。不断的练习,直到能够非常娴熟的在接触症状的一瞬迅速生起正念觉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执着与排斥。这是一种很好的把自己和症状(负面情绪)剥离的方法,长期练习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情绪越来越稳定、平静、不慌张,你的执取越来越轻。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52:05

阳光达人:
是的,我现在就是这样子的。不过抑郁情绪这样子只是缓和些、不加重痛苦,抑郁症状很难消除,只有吃药才能恢复正常

我的回复:
由于抑郁症确实是一种病,就算是这种方法有效,如果单靠心身自然的自愈能力,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康复。而通过吃药,可以加速康复的速度。

我的观点是: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药物治疗与其它治疗措施(心理的治疗和调节、日常注意休养生息等)并不矛盾,其效果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让我们更快地走出抑郁。

按照我的理解,达人这里所说抑郁情绪并不是正常人一般的、正常的抑郁情绪,而是指抑郁症病友身处抑郁时的抑郁症状。由于抑郁症是一种病,因此,其症状是可以消除的。只要治好抑郁症,其症状自然就消除了。

我建议大家不要用应对其它神经症的思路来套在应对抑郁症方面

默女:
请教:我曾看到一本书上说,抑郁症长期服药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学习能力下降,我服用乐友一粒几年了,会一直服下去,目前生活正常,长期服维持量的抗抑郁药物会使人变笨吗,当然,变笨也得服,总比死了强。长期服用,需要去做肝肾检查吗——谢谢!

我的回复:
首先说明一下:关于药物及其机理和副作用等问题,建议你咨询你的医生。我没有处方权,关于药物方面的知识了解也不够多。

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吧,据有些资料说,抑郁症病友的大脑海马体确实与常人相比有些萎缩,但并没有说是由于长期服药造成的。因此,这种现象到底是由于抑郁症的造成的,还是吃药造成的,或者还有其他原因造成的,又或者是由于大脑海马体萎缩才导致抑郁症,按照我掌握的资料,就没有定论。
就我自己的经历,我总共服药的时间加起来应该有12年了,可以说服药的时间很长了,但并没有觉得药物使我变笨,也没有感受到学习能力有下降的现象,至于肝肾检查,我也没有专门去做过。当然,是否需要检查,我觉得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就应该去检查。就我所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很小,没有特别强调对肝肾的损害。

整理到8页

太阳中的宇宙 发表于 15-8-20 00:05:46

波波 发表于 15-8-19 23:45
我也相信:物质决定意识是有条件的。毕竟世界那么大,我了解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什么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

star warssuperhero return

太阳中的宇宙 发表于 15-8-20 00:21:57

我没有得过抑郁症,也不懂抑郁症。但我是强迫观念症,是森田疗法治愈。森田疗法治愈抑郁症这个问题其实你也知道,这是一个讨论很激烈问题。其实我只是知道,不用药物是很危险的。我当时只是想跟你学习,但是来的人一多,讨论的方向就变了。你想多了,你能从新回来,说明你已经跳出情绪来认真看待我提的问题。我希望你能天天来。我真的想知道森田疗法是怎样治疗抑郁症。{:soso_e179:}

阳光达人 发表于 15-8-20 11:41:19

我觉得顺其自然很适用于抑郁症,会很大缓解抑郁症状,为所当为就不适合抑郁症。抑郁来袭时患者又懒又困,这时最重要的是休息,如果勉强去做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打击患者的信心。抑郁症患者都上进心挺强的,抑郁缓解后自然会该干嘛干嘛、闲也闲不住!

波波 发表于 15-8-20 16:52:43

阳光达人 发表于 15-8-20 11:41
我觉得顺其自然很适用于抑郁症,会很大缓解抑郁症状,为所当为就不适合抑郁症。抑郁来袭时患者又懒又困,这 ...

"为所当为就不适合抑郁症。抑郁来袭时患者又懒又困,这时最重要的是休息,如果勉强去做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打击患者的信心。"呵呵,看来达人对为所当为有误解,你是在用常人的观点来诠释为所当为。
我认为,不单“顺其自然”的提法适用于抑郁症,“为所当为”这个提法对于抑郁症也是适用的,但对为所当为内涵的理解就需要站在怎样做才有利于从抑郁症中康复这个角度来诠释,而不能用常人的观点来诠释;从常人视角出发对为所当为的“为”的要求是要做好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而站在怎样做才有利于从抑郁症中康复这个角度来诠释为所当为的“为”其内涵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其实,达人说的是对的,身处抑郁期间(特别是症状比较严重、心身状态很低迷期间),这时候为所当为的这个“为”就是好好休息,给自己创造一个适合自己休养生息的环境,让我们能够更快地走出抑郁。而且,身处抑郁的不同时期,所“当为”之事也是相应不同的。关于各个抑郁不同时期的“当为”之事,在中村敬教授和施教授主编、我也参与编写的《抑郁症的森田疗法》一书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该书,在此我就不重复了。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

看了达人的帖子,激发了我的这些灵感。谢谢达人!:handshake:)

波波 发表于 15-8-20 17:23:20

所谓忘却,是在我们精神演变不断转化的过程中,使原先进入脑海中的事情不能再在记忆中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并不属于人们的意志行为,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能掌握什么时候或者是怎样忘记的,这和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我们如果焦急地想硬要忘掉、赶快睡着,或设想抑制自己的精神活动,那么,反倒越来越引起精神的逆反作用,产生思想冲突,带来与该目的相反的结果。

要想活着,对于身处抑郁之中的我们来说,需要的勇气比实施自杀需要的更多!能够一直活下来的抑郁病友,都是真正的勇者!!希望我们都坚持成为这样的勇者!

“其实昨天白天就担心晚上回睡不好的,因为昨天白天就感觉脑袋后面有点不舒服,”这样的心态容易出现预期焦虑,也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所担心的事情往往会成真。

“可是最近看阳光的帖子看多了,很多人的主诉就是睡眠不好,这让我也开始担心自己的睡眠起来了”这是典型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原本没有的问题,但由于受到消极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也因此而担心,出现精神冲突(也称之为思想矛盾、心理冲突),如果把注意力集中于这方面,就引发精神交互,而陷入恶性循环。

“那这样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该怎么办呢”我昨晚不是和你说过了吗,睡眠并不是我们的意志行为能够控制的,而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我们是不能掌握什么时候或者怎样入睡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无法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睡着的。睡眠是心身调节的一种自然状态,只要我们的心身具备入睡的条件(即使我们的心身特别是大脑保持平静,不兴奋),我们自然就会睡着。而在担心和焦虑睡眠时,大脑是不可能平静的,而是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睡不着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波波答疑专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