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lchan 发表于 12-8-18 12:33:49

学习“知足常乐”,学习自我调整,学会感恩!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3 15:01:15

幸福是什么?
   记得在中央新闻有这样一个调研报道”幸福是什么“。让我们用一句话来谈谈对幸福的理解的话,有人会说幸福是能做自己想做之事,有人说,幸福是能在步入社会10多年后,重返校园,再次回味学生时代的单纯,美好,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你历经一切艰辛后的淡定与坦然。。。
   而我要说,幸福就是在你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在瓶颈,无法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程研修如旱逢甘雨般给你指导,给你方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4 11:00:03

纯粹的享乐并不能带给我们长久的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是深入研究的时候,那会让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成就感。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4 15:32:05

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对于幸福,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记得在女儿《100个最有意义的小故事》中有这么一则:猪猪问妈妈:幸福在哪里?妈妈笑着回答:幸福就在你的小尾巴尖上呀!猪猪于是就回过头想法抓住自己的尾巴,可总也够不着,妈妈又笑着说:傻孩子,你只要往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着你!故事虽小,寓意却深。回首走过的历程,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会经常感叹: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是另一番美景,一定会比现在幸福!就像是那只小猪,总想抓住身后的幸福,却不知幸福一路随行!


对于教师来讲,幸福又是什么呢?远程研修中我们如何做才会成为有幸福感的教师呢?幸福是抽象的,我想每位老师追求的人生目标不一样,对于幸福的感悟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认为:每天教几节课,少些烦恼,多些安逸便是幸福的;有的老师认为:只有登上了物质的高楼,才可爬上幸福的云梯;还有的老师认为:幸福的老师要学会享受生活,不能在三尺讲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以为,我们中的大多数者还是会将幸福定位到我们职业上,定位到我们的事业中。记得有人说过:只有热爱教育,才会拥有和体会教育的幸福;只有体会到教育的幸福,才会将幸福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只有将幸福传递给学生,学生才会快乐的学习;只有学生快乐的学习,我们才会体味到幸福;只有我们体味到幸福,我们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教育。所以,老师们,我们不能因为工作而工作,我们要为着我们的幸福而工作。


远程研修中,有的老师体味到忙碌,有的老师体味到艰辛,有的老师却在忙碌与艰辛中体味着幸福。忙碌的老师在工作与学习间徘徊,因为没有系统地做出学习与工作的计划,所以任时间匆匆流逝;艰辛的老师在琐事与学习间踯躅,因为没有处理好学习与琐事的关系;所以任自己身心俱疲;幸福的老师,因为有着合理的规划,因为有着不懈的追求,因为有着对教育的执着,因为有着对学习的热情,所以研修平台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梦想的舞台,心随梦舞,梦随心动,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们在这里贪婪地学习着,唯恐落下一丝一毫;他们在这里尽情地汲取着,唯恐跟不上研修的步伐;他们在这里不断地思索着,如何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他们从这里获得能量,他们将从这里展翅翱翔!


   您可知道,为我们开发四个课例的老师们花费了多少时间,又耗费了多少精力?您可知道,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更好地领悟,平台各个团队在幕后流下了多少汗水,付出了多少艰辛?我想他们一定是幸福的,因为他们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他们的人生因此而丰满因此而绚烂!所以,老师们,我们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行动;少一些借口,多一些思考;少一些懈怠,多一些努力。在接下来的课例打磨中,我们要磨出水平,磨出风采,磨出拥有幸福感的教师!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4 18:15:49

研修中,你幸福吗

最近中央电视台正在做一项关于百姓幸福感的调查,问及的人涉及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得到的回答也是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由此我联想到了目前的研修,不禁问自己:研修中,你幸福吗?

记得70年代有首老歌叫做《幸福在哪里》,由殷秀梅演唱的,歌词大致为: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从此自己明白了智慧蕴含着幸福。

记得今年暑期研修时某市地的老师们改变演绎的研修版MTV《童年》,发出了关于研修的不同的声音,令人捧腹。新编的歌词诙谐幽默,有积极要求进步的善良的愿望,也不乏调侃、尴尬与无奈。看过笑过之余,一股酸楚涌上心头。
我们教师这个群体孜孜以求,好学上进。伴随着自我解嘲的歌词,能体会到部分老师的失落。心里的眷恋真的像歌中唱的“等待着点评,等待着留言,等待推荐成资源”。诚然,教师的能力与水平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来自老师平时的教学积累与文字水平,当然指导教师或专家要择优推荐,以起到示范作用。
追根求源,为什么我们没有像专家那样“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为什么手捧教参脑袋一片空白?当然我们的老师是有思想有觉悟的,我们体味到了“阳光下研修带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原”,我们克服高温酷暑,我们放弃闲适的假期,我们暂时抛却儿女情长,我们风雨无阻,来奔赴这研修的加油站。为的只是不再“虚度教坛”。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游山所见如此,对待研修的态度也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为了我们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要舍得,舍得时间与精力,舍得付出与汗水,那么最终我们会有丰厚的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做学问都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的。就像我们常说的“一杯水、一桶水、与潺潺的小溪”,教师研修是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水的清澈与灵动,汲取教学实践和理论资源,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

我们的生活乃至治学态度也应如此,沉滞不可取,流动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做什么,生命力是最重要的。研修学习就是不断吸收新的东西,保持自己的进步和活力。倘若我们投入的研修,就不会再“这么无奈,这么幻想”,而是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我顿悟:当你拥有一份平稳的工作,当你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你拥有善解人意的朋友,当你拥有志同道合的同事,当你每天在研修中忙忙碌碌而不是碌碌无为......
这就是幸福!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4 20:38:58

品味研修的幸福


一杯淡水、一壶清茶
可以品出幸福的滋味
一片绿叶、一枝芳花
可以带来幸福的气息
一本书籍、一本画册
可以领略幸福的风景
研修路上的点点滴滴
可都是那幸福的瞬间
曾记得
那严冬的研修仿若一堆篝火
那早春的研修犹如一缕阳光
那盛夏的研修好似一泓清泉
这初秋的研修
正如一袭凉风
吹走了困扰,吹散了迷误
带来了一种心情   在研修中让我们
一路幸福的向前走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18 04:37:14

幸福不在终点,幸福就是此生此路。请珍视每一寸光阴,珍视每一个共同渡过的人。相信同伴就是一种珍贵。

美惠子 发表于 12-11-25 18:57:01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人类新信仰之一)
转载:林国强 2012-7-12周四下午 原作:徐景安(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
徐景安老师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并作演讲。他从社会学与伦理学的角度对幸福问题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并作了实践性的探索。演讲非常精彩,我觉得不会过时的。因篇幅较长,现分三次转载,与博友共享。

一、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2004年,我写了一本书:《你的选择与中国的未来》,在扉页首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每个人的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中国的前途、人类的未来。”我认为,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似乎很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对快乐、幸福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政府认为经济发展,民众一定幸福;民众认为拥有财富,一定幸福。于是,政府为发展经济而不顾一切、民众为拥有财富而不择手段,导致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犯罪严重、道德下降,最终民众并不感到幸福,表现为自杀率高企、精神障碍严重。
全球约100万人自杀,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自杀、每3秒就有一人企图自杀。中国每年自杀28.7万人,每2分钟1人自杀,8人自杀未逐。中国的自杀率是10万人中有22.2人,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全世界有4.5亿人患有各类精神和脑部疾病,我国1亿人有心理问题,严重精神病患者1600万,在疾病排名中已超过脑心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
这些数据引起我深深的思考,改革、开放、发展是为了什么?现代化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又是为了什么?这是关系个人、国家、人类命运与前途的终极问题。财富与金钱、民主与自由,都不是人的终极目的,那么终极目的是什么?现代社会科学缺乏对元问题的哲学思考,现代文明恰恰就是在元问题上的认知步入了误区。于是,我开始了对幸福问题的研究。

      2007年11月至2010年3月,我发起举行了十七次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研讨会,我国著名学者及媒体工作者先后近700多人次参加了会议。在互动、交流的基础上,我起草了《21世纪幸福宣言》,签名支持者中有著名学者、副省级领导、解放军少将、儒学会长、佛教主持、基督教徒以及工人、农民、商人、律师、心理工作者和80后的年轻人。
中国的学界与民众普遍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能度量,不能成为科学。对幸福的认知,在中国还处于启蒙阶段。
《宣言》认为:“追求幸福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共同追求。”“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人类的知识就是追求幸福的知识。但迄今为止,人的知识中最不完备的依然是关于幸福的知识。什么是幸福?怎么获得幸福?多数人不愿思考,不重视学习,陷入认知的误区。”

      “幸福是人的重要需求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愉悦感,是需求客观性与感受主观性的统一。”幸福感表现形式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幸福是可以作为对象研究,可以成为一种知识、一种学问、一门科学。“幸福知识是人对自我需求的调节与满足需求路径的选择,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心胸修养和思维方式。幸福知识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积极心理学就是将幸福的认知工具化,通过练习与训练,培养人的正面、积极、阳光心态,从而改善人的行为。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里格曼提出了真正幸福论,分为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这是从人的生活状态去描述幸福。《宣言》探讨了幸福的来源与实现途径。
物质层面的幸福。物质重要需求的满足可带来幸福感。但“物质带来的幸福是短暂的,过度的物质追求是有害的。”

      情感层面的幸福。“人和人真挚的情感是幸福的重要来源。”它比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感长远得多、持久得多。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环境、不消耗资源。
精神层面的幸福。所谓精神就是“超越生命的有限而实现永恒。人的生命存在能给他人带来幸福,就是实现了生命的延续,就是永恒。”

      《宣言》在承认物质幸福的同时,鼓励人们追求情感幸福、精神幸福,从现代文明将物质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的误区中摆脱出来。
《宣言》提出“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是实现人生幸福的路径。爱自己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拥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爱他人就是“珍惜他人的生命,爱他人是幸福的源泉。”爱大家就是“珍惜人类的生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是从500多年的西方文明、2500多年的中国传统文明、20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归纳、提炼出来的。《宣言》根据东西方道德文明提出,“追求自由与约束自己,拥有权利与承担责任,勇于获取与慷慨付出,外求开拓与内省修行”,作为完整的道德追求。
《宣言》是人类优秀道德文明的继承和综合。


二、培育人的积极情感
面对国人精神健康的恶化,我提出了在全社会建立情感护理系统的建议。精神健康工作,分三个方面:精神病医治、心理障碍咨询、情感困惑排解。前两项是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做的,后一项则是基础性工作,民众大量的迫切需要的是情感困惑的排解。
在我的推动下,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情感护理中心成立。开办5年来,“情感热线”接听、接待来电来访7800多人次,5300多个小时,成功处理了20多起自杀或报复杀人等突发事件。2009年4月28日我创办的“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启动,开通了免费热07855-88851085(意即“帮帮帮我一定帮我”),截止2010年7月 24日,共接来电4902个,接待来访 261人次,成功避免了18起自杀、他杀高危事件。
成功的案例中,不少是运用了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一个叫陈玲的25岁的女孩想跳楼自杀。她说:从小没有父爱、母爱,现在又没有爱情、事业,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我对她说:不能选择父母怎样对待自己,但可以选择怎样对待父母。25岁了,不应沉浸在没有得到的埋怨中,应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生的意义就是自己幸福,还能帮助别人幸福。认知的改变,使她从悲痛欲绝变为阳光灿烂,成为中心的形象代言人。面对媒体,她侃侃而谈她的人生经历,从消极、悲观、绝望到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对待一切。曾经让她痛苦的境遇一点都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她对自我的认识、对生活的态度。
还有一个21岁的年轻人,由他母亲带来中心。她说他儿子得了抑郁症,吃药不管用。他告诉我,父母离异,他跟父亲,学习不好,与同学打架,后来就辍学了。后来父亲死了,又跟了母亲。与姨一起经营服装,姨老说他,关系不好。从小到大,没有感觉到快乐。所以,与家里人不说话。过去,与爷爷、奶奶、父亲一起,没话说。现在,与继父、母亲、姨在一起也无话说。我问他,愿意做什么?他说:对经营小孩服装有兴趣。我问他,有什么优势?他说不出来。我说,做生意,服务态度最重要。顾客进店,就要了解他的需求,是买给自己的孩子穿,还是送礼?喜欢高档、中档、低档?你好的态度就会做成生意,也会带来好的口碑。我们讨论得很融洽。我说,做成一笔生意,你会很高兴,但毕竟需要投入资本,还要承担风险。如果,你试着用对待顾客的态度对待家人,比如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与从不说话的继父说几句,立即会使他们异常高兴,从而他们会表扬你,你马上会感到快乐。这不需要成本,也没有风险,经营一定成功。你回去可以试试。他走的时候,眼睛闪出了一丝光亮。
中心成立弥补了社会两个缺失:一是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造成社会一部分人群人格障碍、思想偏执、性格缺陷,在恋爱、婚姻、工作发生矛盾、冲突、挫折后陷入极度痛苦、愤恨、绝望之中,企图自残、自杀或报复他人和社会。这就需要通过情感护理调整心态、校正行为。二是社会有利益冲突的调节机构,但是不是所有的利益诉求都能得到满足,有的利益诉求合理,由于不公平而未能满足;有的利益诉求本身不合理,不可能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心灵抚慰、情感调节、思想引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对待。

任何人都有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现代社会强竞争、高压力,还存在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消极的情感必然大量发生,情感护理就是从帮助求助者排解消极情感入手,培育积极的情感。(待续一)

资料来源:
中国幸福研究院《演讲与文稿》第五篇:“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的演讲”。2010年8月8日。

今天转载徐景安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演讲的第二部分:创建幸福中国、幸福城市、幸福企业、幸福社区,与博友共享。(注:上期第一部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http://blog.eastday.com/zqcl/art/1902680.html)


三、创建幸福中国、幸福城市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完成了从政治为本位向物质为本位的转折,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财富最大化成为核心价值理念,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恶化。我国面临从物本位向人本位的新的伟大转折,需要提出新的价值口号,引领我国从主要追求经济快速发展,转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建设“幸福中国”,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幸福最大化成为核心价值理念。
建设“幸福中国”,可从建设“幸福城市”做起。要使民众幸福,首先要改变政府行为。实行制度转型、强化制度约束,中国需要制度变革。这有一个前提,需要在核心理念与价值目标达成社会共识。
目前,我国的核心理念与价值目标就是发展第一、效益第一、挣钱第一,其他都是次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所有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问题都不可能解决,呼吁最强烈的缩小贫富差别、解决民生问题、改善公共服务都提不到重要议事日程。
核心理念与价值目标的改变,取决于终极目的认知。改革、开放、发展的终极目的,建设现代化的终极目的,是为民众谋幸福,这也是:)的宗旨、社会主义的要义。所以,建设“幸福中国”,建设“幸福城市”,在意识形态上占据了制高点,具有无可辩驳的神圣性与正义性。这是推进变革的认识前提。
我最近发表了《深圳未来的选择:GDP深圳还是幸福深圳》一文,指出“这是两种选择、两个目标、两条路子。GDP深圳是旧思维、走的是速度深圳的老路子。而幸福深圳,则是符合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建设“幸福深圳”,就要改变评价目标,以幸福指数代替GDP,这样涉及民生的收入、就业、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环保、治安,以及我一直呼呼的降低自杀率和精神障碍率就会纳入指标体系。扩大内需、公共服务、政治民主、社会和谐、道德文明都将成为发展与改革的重要议题。
建设“幸福深圳”,就要改变评价主体,从政府自我评价改为民众评价,幸福不幸福最终由民众说了算。可以通过发问卷调查,吸收民众意见,采取整改措施,制定改革方案,再向社会公布。
幸福指数是客观的评价指标,为民众创造幸福的社会环境;满意度测评反映民众的主观感受,是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测评两者加权结合,就成为考核政绩的尺度。这样,就为人民谋幸福找到了实现路径。

      7月26日广东省汕头市委书记李锋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建设幸福汕头”:“推动汕头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幸福汕头,是当代汕头特区人肩负的光荣使命。”“建设幸福汕头,要让生活在汕头的人民对生存状态感到满意,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满意,对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感到满意,对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感到满意,对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感到满意。”“把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幸福汕头的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物质基础、文化内涵、生活品位、公平正义、制度保障、人文关怀等指标,确保把幸福汕头落实好、建设好。”

      建设幸福城市是中国实现新转折、推进新改革的起点,是一项从认知革命到实践创新的伟大系统工程,热切期待它的成功。


四、缔造幸福企业
      富士康员工发生12连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单就自杀率来说,富士康45万员工,10万人自杀3人,大大低于全国10万人自杀22人的水平。富士康在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在我国其他企业普遍存在,具有一般性。

      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见物不见人、重上不重下的现象,把员工当作实现利润的工具,重制度、重奖罚、轻情绪、缺关怀,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冲突频发。

      从2007年起,我先后在深圳农产品股份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公司、深圳机场集团公司、深圳巴士集团公司推行幸福企业试点。

      这就首先要改变老板的价值理念。什么是真正成功的企业,这不仅表现在“物”的指标上,如资产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多,行业排名越来越前。还有一个“人”的指标,就是跟着干的员工是愉悦的、快乐的、幸福的。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会赚钱,而且能够给大家带来愉快和幸福,才真正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提出幸福企业要做到三个满意,一是股东满意,二是顾客满意,三是员工满意。而员工满意是关键,因为员工满意了,提供好的服务,顾客就满意;顾客满意了,企业就有效益,股东也会满意。为了使员工快乐、愉悦、幸福,除了实行合理的报酬、公平的考核以外,还要关怀员工的情感。我在上述企业推广成立了情感互动中心。旨在企业管理中,引入情感关怀的理念、创造情感关怀的氛围、建立情感关怀的制度,以提升企业价值理念,从利益驱动型向价值驱动型转变;提升员工价值理念,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巴士集团有2万名员工,从公司到分公司建立了情感互动中心,车队建立了情感互动站,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体会到情感关怀应体现在管理、党委、工会的工作中。员工既要有“薪”酬,更需要“心”酬,员工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尊重与关怀,是企业管理实施的良好前提,也是党委、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情感互动中心是落实幸福企业理念的载体与渠道。

      在我指导下,农产品公司、怡亚通公司、巴士集团进行了《员工幸福指数问卷调查》。一是全面真实地了解员工的感受,问卷的设计分为员工工作、员工利益、员工发展、员工情感和员工生活五个方面,70多个选项题,由员工无记名打分。二是作为改进管理的依据,根据员工意见,制定整改方案,并按季度跟踪。三是作为考核业绩的尺度,测评结果纳入对下属企业的业绩考核之中。农产品公司于2008年、2009年连续二年进行了幸福指数测评,从员工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最容易改的地方改起,员工工作、员工利益、员工发展、员工情感和员工生活分别提高了3.03、5.22、6.71、4、6.48百分点,总体幸福感提高了4.73百分点。缔造幸福企业,最终要落实到员工的感受上。幸福指数调查与测评,既体现了对员工感受的尊重,又成为推进管理改善的手段,将企业文化融于企业管理之中。
      五、培育幸福社区

      如何培育幸福社区是需要探索的课题。我发起成立了“深圳市市民幸福生活促进中心”拟在深圳南山区宝珠花园进行试点。我们设计了《深圳市社区幸福感调查问卷》,一是对自我关系的评价,包括身心健康与生活状态;二是对与他人关系的评价,包括家庭关系与邻里关系;三是对与环境关系的评价,包括社区居住环境与低碳生活;四是对社会评价,包括道德风气、治安状况、福利保障、公共服务等,一共76个问题,由居民无记名填写。

      在社区成立幸福驿站,成为推进幸福社区的载体,从社区居民聘任志愿者,由中心派专家指导。幸福驿站围绕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开展工作。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有的督促社区管理部门落实,有的要改善社区居民的行为。同时,设立情感护理站,从退休的老师、医生、党团工作者中聘任情感护理志愿者,经过培训后上岗。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在社区情感护理站接听电话和接待来访;对发生情感冲突的业主进行疏导;向中心反映业主情感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亲子教育、婆媳关系、家庭暴力等,由中心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散发张贴情感护理的宣传资料等。

资料来源:
中国幸福研究院《演讲与文稿》第五篇:“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的演讲”。2010年8月8日。
网址:www.chinaqghl.com

总字数:3172         正文字数:2977

下期预告:幸福:人类新信仰之三:幸福人生、幸福知识、幸福信仰(完)

今天转载徐景安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演讲的第三部分:《幸福人生、幸福知识、幸福信仰》,与博友共享。(注:上期第二部分:《创建幸福中国、幸福城市、幸福企业、幸福社区》:http://blog.eastday.com/zqcl/art/1903869.html)


六、营造幸福人生
创建幸福中国,需要改善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同时,改善民众的个人行为。一方面,要推行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全面改革,为民众幸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民众也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也就是说,一方面要为改变社会现实而努力,另一方我们又必须面对没能改变的社会现实。
制度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创造出人间天堂。社会的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不公平、不合理,需要一个人去面对。学界与民众中的一种主流观点,把我国所有问题归结为制度变革与转型,而忽视民众个人行为的改善,甚至推崇你不仁、我不义的道德虚无主义,为个人的恶找理由,把当官善、富人善、他人善作为自己善的前提。
面对同样的现实与境遇,有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是消极、抱怨、牢骚、不满、悲观、低沉、灰暗、自弃,或一切归罪于他人,或过于自责自己,陷抑郁而不能自拨,选自杀结束生命,或杀人报复他人和社会……一种是积极、阳光、向上、豁达、大度、乐观,接受现实、勇于面对、努力化解、充满希望,寻找人生的乐趣,改变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接听的4902个电话中,家庭问题2061人,恋爱问题1336人,共计3397,占69.2%。他们发生的困惑,绝大部分与制度无关,主要是价值取向、心胸修养、思想方法、性格特质造成的。


七、幸福知识与幸福信仰
心态决定命运,心态是由什么决定的?
这里有半杯水,有的人因为水只剩下半杯而郁闷,有的人觉得还有半杯而欣慰。对于半杯水这件同样的事实,由于心态不同而态度不同。那么,为什么对同样的事实,会有不同的心态呢?因为水只剩下半杯而郁闷的人,往往是从索取中获得快乐,现在只剩下半杯水,好景不长了,能不郁闷吗?觉得还有半杯而欣慰的人,往往是乐于奉献的人,还有半杯水,好日子只过了一半,能不快乐吗?所以,心态决定于人生理念、价值追求。一个只知道得到、不知道付出,只知道享受、不知道奉献,只知道利己、不知道利他,只知道贪婪、不知道感恩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的心态的。
那么,人生理念、价值追求又是什么决定的?这就是信仰。信仰给予人终极的价值、终极的目标、终极的追求、终极的寄托、终极的关怀,人有了信仰作支撑,就有巨大的精神动力,具有普通人难以有的心态和毅力去对待生活和人生。
圣经中说: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对待恶人如此宽恕,是普通人无论如何做不到的。但是在耶稣看来,恶人也是上帝的子民,求得上帝的宽恕,赎罪而进天堂是终极目的。我们都有罪,希望得到上帝的宽恕,我们就应该宽恕对我们恶的人。所以,耶稣说:要爱你的仇敌。
虔诚的佛教徒面壁几年,拒绝名闻利养,不食人间烟火,这同样是普通人做不到的。可在佛教徒看来,他摆脱了人世间的烦恼,免受六道轮回之苦,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实现了终极目的。
儒学把光宗耀祖、孝顺父母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所以提倡百善孝为先。

:)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为革命抛头胪、洒热血,前赴后继、不怕牺牲。
信仰产生自我约束、热诚追求的自觉,决定了人生态度。今天,中国人的大多数没有信仰,所以,为了钱,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不怕。重建信仰,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
今天,全世界主要有五大信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儒学、共产主义。前三个是宗教信仰,以来世幸福为终极。后二个,一个是道德信仰,一个是社会信仰,以追求现世幸福为目标。
那究竟什么是信仰呢?有一种观点认为,信仰必须是先验的,是经验生活不能体验、占有、触及的,只有这样才能突破终极有限、实现自我超越。这是对宗教信仰的定义,而不是信仰的定义。
所谓信仰,就是人的终极追求与心灵的敬畏。基督教信仰是上天堂而敬畏上帝。佛教信仰是进西方极乐世界而敬畏来世。儒教信仰是光宗耀祖而敬畏父母。:)的信仰是实现共产主义而敬畏马克思。对不信上帝、不信来世、不信祖宗、也不信马克思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能信什么呢?那就是追求人生幸福而敬畏生命。人生幸福是终极目标,要过得愉快、快乐,过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不是为了上帝、为了来世、为了父母、为了马克思,而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十分短暂。确立了这个信仰,就会树立对金钱的正确态度,金钱是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幸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为了幸福,不要昧着良心去挣钱,也不要损害健康去花钱。同样,权力与名誉,只有用来造福社会才会带来幸福,谋取私利就会造成不幸。所以,幸福可以成为当今人类第六大信仰。
宗教信仰是先验的,先要信,“诚则明”。幸福信仰是理性的,先要知,“明则诚”。也就是先要懂得幸福知识,了解什么是幸福,怎么得到幸福,才会把幸福作为终极目标去追求,而不会坠落表面的、虚假的、短暂的“幸福”陷阱,最后得到的是不幸。所以,幸福是需要学习的、感悟的。当务之急,是要传播幸福知识。幸福知识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实践性,积极心理学是幸福知识运用于心理学。还可以成幸福社会学、幸福政治学、幸福经济学、幸福管理学、幸福伦理学等。幸福知识是一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
幸福信仰与其他五大信仰,不是对立的,而是兼容的。因为幸福信仰与其他五大信仰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人的幸福而倡导善,只是追求幸福的目标与路径的区别。
《宣言》声明:“尊重为上帝而善的基督教伦理。尊重为真主而善的伊斯兰教伦理。尊重为来世而善的佛教伦理。尊重为祖宗而善的儒学伦理。尊重一切向善的伦理。倡导为自己的幸福而善的新伦理。”但幸福信仰与其他五大信仰也有所不同,幸福信仰的立足点与出发点,是为了自己的幸福,即爱自己。而真正爱自己,真正获得幸福,就要爱他人、爱大家。幸福信仰在承认物质幸福的前提下,倡导追求情感幸福与精神幸福。幸福信仰不主张无我,不主张禁欲,不主张公而忘私,不主张无私奉献。
有人怀疑,幸福信仰能否像宗教信仰那样具有追求的魅力。人都是要死的,突破生命的有限而实现永恒,满足了人的生命可以延续的愿望,这是宗教的魅力。为此,宗教以灵魂与躯体分离,可以转世、可入天堂而不灭得以永恒。幸福信仰同样可以突破生命的有限而实现永恒,这就是精神可与躯体分离,虽然人死了,但精神永存。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获得了永恒。孔子的思想承传了几千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人类永远纪念他们。普通的工人、农民、教师、商人、公务员……也都可实现永恒。只要你的生命存在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快乐和幸福,这就是永恒。比尔.盖茨与索罗斯回到母校,学生们问:什么是成功?索罗斯回答说:当你死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在怀念你,这就是成功。
《宣言》强调精神幸福之所以值得追求,就是可以永恒。“思想家的智慧、科学家的发现、艺术家的作品、企业家的成就、劳动者的服务都可以实现永恒。权、财、名,只有用来造福大众才具有永恒的意义。精神的伟大、崇高、无限可满足人世的追求、实现人生的意义、填补人间的不平。”天底下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是永恒,实现永恒就是幸福,这就人的生命的终极意义。按照幸福信仰,你只要好好“爱自己、爱他人、爱大家”,就实现了生命意义,精神永在,生命永恒。

资料来源:
中国幸福研究院《演讲与文稿》第五篇:“中国幸福研究院”院长徐景安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的演讲”。2010年8月8日。
网址:www.chinaqghl.com

moonlight9801 发表于 12-12-6 14:35:19

397# 美惠子 哈哈。。。,春、夏、秋、冬,惠子姐姐都写上了,现在的研修是一堆篝火,很温暖,就是别感冒!(*^__^*) 嘻嘻……,什么时候结束(⊙o⊙)?

美惠子 发表于 12-12-29 08:23:23

幸福力

豪无疑问,幸福是一种能力。只要你愿意,你一定可以幸福,只要你用心,你一定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多的幸福。因为,所有有关幸福的条件都来源于你自己,源自你的内心。

幸福是一种平衡内心的能力。生命最智慧最幸福的一种状态就是内心的宁静和安定。这是一种无忧无惧无疚的安静,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去细细品味生命的果实,才能真正地细考、感悟、快乐。内心平衡是一种能力,但这种平衡也分层次,有的人生活一帆风顺,没有大的挫折和苦痛,他们的内心幸福但并不代表代表他们强大,他们的平衡力只是初级阶段;有的人历经生活苦难和困顿,却仍能保持一颗平静和快乐的心情,这才是真正的平衡力。例如那个叫刘伟的男孩,9岁时遭遇事故失去了双臂,却用双脚弹出了美妙的琴音,获得了全国达人秀第一名,并走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在他的自传《活着已值得庆祝》里,他用轻松而调侃的语言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苦难,没有一丝抱怨,告诉我们幸福并不需要太多条件,它源自内心,与外界无关。是的,幸福是一种情绪的把控能力,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可控的。当然控制情绪需要大量的技巧,需要接纳、体察、享受、分析、疏导、调节、暗示、替代等手段进行调控。情绪是一种巨大的能量,没有幸福力的人常常被人种能量伤害,有幸福力的人却懂得利用这种能量为自己创造幸福。

幸福力是一种达成目标的能力。幸福感其实与目标的达成关系紧密。当我们能够不断地实现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个又一个目标,哪怕这些目标再小,我们也能从中收获到强烈的幸福,这种幸福源于自我超越,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内心的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的生活状态,如果我们越靠近这种目标和状态,我们的内心便越是满足,这种满足常常能够幻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它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内心不断地涌动快乐。

幸福力是一种设计生命的能力。生命是需要设计的,幸福也不例外。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按照它的指引去设计自己的生活。每一天我们都可以做出选择:让今天过得平淡还是活得精彩?比如选择在休息日来到树林里,静静地倾听鸟叫虫鸣其实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可很多人活到几十岁也没有干过这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有设计的意识。生命像一部电影,其实故事情节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设计,跌宕起伏和平淡无奇都可以,关键它是不是你想要的?每天早晨起来,用5分钟时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为自己的一天作一个完美的设计,然后遵照执行,看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会有很大的不同?

幸福力是一种影响力。其实影响别人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的幸福感本质上讲都与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有关。为什么很多人对名利如此热衷,其实正是因为名利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让人能够肯定自我并赢得尊敬。当我们帮助了别人,别人对我们发出感激的笑,我们内心很幸福,这种幸福也来源于影响力。影响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爱的能力、给予的能力、改变环境和改变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面越广、深度越深、改变程度越高,我们的影响力就越大。影响力越大,我们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越强,幸福感自然也会越强。

幸福既然是一种能力,我们便得努力去修炼自己,以提升自己的幸福力。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活得幸福。只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别忘记幸福其实就在你身边,稍稍用心便能发现和体验。让幸福与我们同行吧,生命本身便应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美惠子 发表于 13-1-29 09:54:35

幸福是一种平衡内心的能力。
幸福力是一种达成目标的能力.
幸福力是一种设计生命的能力.
幸福力是一种影响力。

美惠子 发表于 13-3-1 18:39:28

Q : 幸福是每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也是现代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更是让很多人无解的谜团,您认为幸福的真谛是什么?如何启迪幸福的智慧?

A :女性想要幸福,身心都要不断修行,缺一不可,要多看书提升气质,而现代女性的家庭、生活、工作压力都很大,要注意自我减压。女性要保持美感,保持身心轻盈是关键。幸福女性有几个特点:
一是理解对方不改变对方;
二是不要求“被幸福”,而是主动幸福。
自己是自己开心和幸福的源泉。而不是向外寻找和要求别人。自己幸福了,结婚后才会更幸福。如果不幸福,建议从优化自己的幸福开始改变。幸福感来自多方面,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如意的事业……不论是什么,我们都应以从容优雅的态度面对生活,珍惜每一刻感知幸福的机会。



Q :什么是幸福?有幸福公式么?

A :幸福公式:快乐+意义+努力=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更是一种功力,需要我们培养。一是渴望幸福和梦想幸福的能力。觉得自己是值得拥有幸福的,这个状态很重要。二是感受幸福的能力。在看似一模一样的生活当中找到截然不同的心境状态。三是创造幸福的能力,在艰苦的生活中也能“穷开心”。四是传递幸福的能力。因为自己的出现,会让周遭的人对于幸福有了希望和渴望,而且愿意感受幸福。

美惠子 发表于 13-3-1 18:41:01

幸福的夫妻关系应是上瘾关系,不是上锁的关系。要让另一半对你上瘾,而不是对你上锁。幸福关系有三大“幸福地雷”。一是“我爱他,他也应该爱我”。要知道,我爱他是我的事,他爱不爱我,则是他的事。第二是“他说过爱我,就应该一辈子爱我”。我相信任何人说这句话时都是真诚的,因为那一刻对方确实很值得被爱,但问题是彼此后来是否一直保持这种值得爱的状态了呢?三是“他爱我,他就应该依我顺我”。这样的思维只能形成“上锁关系”,智慧的人一定把关系经营成“上瘾关系”。先去除这三个幸福地雷,才能拥有健康心态去积极经营幸福。

美惠子 发表于 13-3-1 18:42:05

两性关系避免冲突?嫁什么样的男人才幸福?

A:发生冲突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具有了高情商,吵架也甜蜜幸福。发生冲突时,有6个黄金步骤,就可避免伤害感情。第一步,仔细聆听,保持冷静;第二步,“映”出对方的心声(重复对方话语:你的意思是);第三步,谢谢对方愿意交流(谢谢你告诉我……);第四步,诚心道歉(一是为事情道歉:很抱歉我没有做好;二是为心情道歉:很抱歉让你不开心);第五步,开口了解对方意愿(如,你希望我怎么做?);第六步,发挥创意,寻求共识。

嫁什么样的男人才幸福呢?

自己幸福是前提,首先要自己先幸福,结婚才能幸福。男人符合三个标准可以嫁:“他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任”,如果他总为他所有的不幸都是别人的错,代表他绝对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第二看最急最气的时候怎么处理,是否有很好的压力管理及冲突解决能力。第三看他是很有意思很幽默的人,会不会让生活过得很有趣。

美惠子 发表于 13-3-1 18:47:03

幸福是怎样炼成的(选自索达吉堪布《苦才是人生》)

幸福是什么呢?

古人在造字时,就已告诉我们了答案。“幸”字,上方是“土”,下方是钱的符号“¥”;“福”字,左边是“衣”,右上是“一口”,右下是“田”。也就是说,有地、有钱、有衣、有食,而且全家团团圆圆,这就是幸福。

但幸福真的只建立在物质上吗?

有人认为:有钱就会带来幸福。但我认识很多有钱人,他们并没有感到快乐。

一次,我遇到一位企业家。他40多岁,衣冠楚楚、事业有成,却常流露出忧虑、抑郁、沉重的神情。

我问:“除去成本的话,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1亿没有问题。”

“你心里快乐吗?”“还行,但我还想做大。”

不久后,在一个小面馆里,我见到一位50来岁的老板娘。当时天色已晚,她关了面馆的门,转身从油腻的围裙兜里掏出一堆小钱来,一张一张仔细、麻利地数着。

我问:“你一天能赚多少钱?”“也就一百来块吧。”

“未来有什么计划吗?”“我还想做大。”

可见,“做大”是好多人的梦想。这种想法虽然无可厚非,但做大了以后,钱赚得多了,反而让自己为欲望所累,不一定会真正幸福。

还有人认为:感情可以带来幸福。若找到一个心仪之人,和自己心心相印、相伴一生,就是这辈子最大的快乐。

也有人认为:健康可以带来幸福。我就认识一位老人,经常供养僧众、捐赠慈善基金,他这样做没有别的想法,只求家里平平安安、身体健健康康。

综上所述,幸福因人的价值观不同而呈现千差万别之貌。但相同的是,幸福都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满足,都在心上安立。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幸福呢?

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都认为,人类应该用理性的方式来寻求幸福,否则,建立在感性上的幸福,只是一时冲动,会转瞬即逝。所以,我们首先理性地认识一下幸福。

现代幸福学家认为,幸福具备六个特点:

第一、幸福感是暂时的。

尽管人人都希望幸福永不褪色,但遗憾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对于能让自己幸福的事物,慢慢习惯了以后,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幸福感也会日益淡化。

如此,当你坐在刚装修的新家里,环顾四周会欣喜若狂,但不久,这种感觉会渐渐消失;一个人新婚燕尔之时,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多年以后,他不仅感觉婚姻平淡,甚至还可能与爱侣形同陌路。所以,幸福感并不是持久不变的。

第二、幸福感是递减的。

当你得到渴求的某个东西时,最初觉得特别幸福。但再次获得这个时,幸福感会大不如前。当达到足够多的次数时,幸福感也就变为零了。

第三、获得幸福的经历越曲折,幸福感会越大。

如果某个东西来之不易,得到时才会激动万分。比如一个人磕长头到拉萨,一路上历尽千难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时,他会无比幸福、喜极而泣。

第四、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

你喜欢某一样东西,对它念念不忘,得到时会喜不自禁,但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没有渴求,它就不会给你带来幸福。试问,不爱糖的人给他糖,他会觉得幸福吗?

第五、幸福是需要感觉的。

一个人住在简陋的小茅棚里,另一个人住在豪华的别墅中。住茅棚的人非常满足,身心洋溢着幸福;而住别墅的人,虽然生活奢华,却没有心满意足,这就不叫幸福。

第六、幸福感的获得,需要有愉悦的心情。

如果你的渴求获得了满足,但此时的你,沉浸在对其他事件的悲痛中,仍然难以获得幸福。

由此可见,幸福虽然与外在环境有关联,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内心寻觅。

既然幸福在我们心中,它就并不遥远,只待用心去感悟。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把幸福一味寄托在外物上,那即使奔波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得到,反而让自己与幸福越来越远。

毕竟,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佛经中说,纵然天上降下珍宝之雨,纵然世间妙欲被一人独享,贪欲大的人,也不会感到满足。我见过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享有财富与盛名,却依然不断地寻寻觅觅,内心始终没有满足,时常处于焦虑、空虚中,不知幸福为何物。

从前也有一位富人,背着金银财宝,到远方去寻找幸福。可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未能找到幸福。

当他沮丧地坐在路旁时,正好遇到一个农夫。

富翁说:“我一直在寻找幸福,实在是找不到,怎么办?”

农夫擦着汗,放下沉甸甸的柴,说:“放下就是幸福!”

富翁顿时醒悟,当天晚上也睡得很香。

人生在世,往往有太多的放不下。如果有一颗知足的心,懂得“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即使自己的人生不完美,目标不能完全实现,也会牢牢抓住幸福的翅膀。

所以,何时放下了,何时就会满足,何时才会幸福。

收藏 分享 评分
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