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惠子 发表于 07-8-14 07:43:26

“女孔子”于丹 《论语心得》何以热日本?

2007年08月02日 来源:人民网   

   学者于丹写的《论语心得》在日本大热。年初《论语心得》红遍神州大地时,即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关注,不断有日本人询问如何买到《论语心得》,更有人希望得到百家讲坛的电视录影带。5月,于丹应邀首次到访日本,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她的想像。



“欢迎女孔子的到来。”这也许是于丹听到最震惊的一句话。5月11日,于丹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在京都举行的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并作了30分钟的演讲。“于丹发言时,场下鸦雀无声,掉根针都能听见。”

  《论语》为何在日本受到热烈欢迎?中国古代经典构筑了日本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经典是日本政治生活的智慧源泉。早在唐朝以前,《论语》等中国经典就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立国指导思想。历史上著名的圣德太子把《论语》中心思想总结为“礼”和“仁”,他制定的日本宪法前身《17条宪法》就是以《论语》为基础衍生出来的。日本第一座高等学院“总艺种智院”,贵族们必读的书目就有《论语》。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明治天皇发布了“道德以孔子为先”的圣旨,将《论语》上升为日本道德的最高境界。及至今日,日本天皇的年号、皇族封号等都出自《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据说,日本首相安倍曾经说过,要先把《论语》读一读,才能当好总理。安倍的秘书也说,等日文版《论语心得》9月出版后,首先要一本。

  《论语》等中国古代经典所宣扬的儒家思想符合日本社会的思想意识。作为高度发达、日趋保守稳定的国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语录与普遍日本人的思想十分吻合。有这样一种说法:“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打造了今天的日本。”《论语》影响并洗礼了日本人,特别是对日本人的道德观和教育观的形成有巨大的作用。日本这几年反思经济为何倒退,道德为何衰退,中国兴起《论语》热,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新的希望。“从中国人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论语》,或许会有新的启发。”

  《论语》现在是日本高中的必修课,日本许多书店里都有孔子专柜。日本出版的《论语》相关书籍多达568个版本。笔者在东京时曾问一位50多岁的日本朋友,中国经济比日本落后,但为什么你们却对中国的古代历史和古代经典那么热爱和崇拜?他沉思一下说,日本没有好的哲学,没有好的历史,即使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日本都写不出来。日本视中华文化为根源。他还反复说,他一定要到中国走遍那些历史之地,与古人神交。

  7月24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该报大牌记者莫林·范(MAUREENFAN)撰写的长篇报道《儒家学说在现代中国的复兴和争议》。文章谈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勇敢地登上中央电视台讲坛,用白话主持讲解《论语》。她的《论语心得》这本售价3美元的书卖了400万本,比之前卖得最好的《哈里·波特和魔法石》多出了一倍。莫林说,中国儒家学说的复兴,说明了中国的自信,伴随着这种自信而来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豪,而这种自豪正在东方重新兴起。

  

美惠子 发表于 07-9-5 05:43:29

“孔子就是于丹”这道题怎么做?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魏英杰  

 孔庆东先生早些年混在一群“黑马”里头,差点被很多人认为是青年思想启蒙者。事实证明,这位北大副教授越来越像学术界里的郭德纲。他经常语出惊人,且极具幽默效果,互联网上还四处流传有“孔庆东语录”。

  这回,他接受重庆一家报纸采访,又是妙语连珠、语惊四座。



其中最具颠覆性的一句话是:“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这位自称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待考)的学术笑星,何以如此折损老祖宗?这里不妨替他推算一番。

  孔庆东认为,这么多观众喜欢于丹,是因为她弥补了知识普及上的一个重大欠缺,“有人觉得自己水平高,出来指出错误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就此否定于丹的价值”。或者,孔庆东将于丹比作孔子,就在于二者都从事“知识普及”工作。但从这层意思来看,孔庆东不仅可以把自己当作孔子(他好歹也是大学副教授),全国乃至全世界从事知识普及的教育工作者(实际上还不止这一群体),都是孔夫子。孔庆东何以感慨,“现在这种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孔庆东又说:“孔子以前讲周文王,还天天被人骂呢,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但是你看看现在骂孔子的人都在哪里?”也就是说,于丹和孔子一样,都挨过板砖(被人骂)。问题是,孔子致力于传播“文王之道”,于丹灌输的又是什么?于丹讲孔子,只能是她个人的一种解读方式,无论如何也不能代表孔子。难道能够从这样的角度认定,孔子就是于丹?同样道理,现在专家学者网上挨板砖的多了,难不成都具备成为孔子的禀赋?

  孔庆东还认为,孔子的高明之处,其实在于他思想层次丰富,他既有高深的思想,也有让人倍感亲切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孔子和于丹都是起着心灵鸡汤的作用,励志只是孔子思想精髓的一部分”。这似乎有点靠谱儿,至少从思想层面上对比了二者异同。但是,孔子那锅汤和于丹这锅汤,能放一起乱炖吗?读过点《〈论语〉心得》的人都知道,于丹是从现代人的角度解读孔子,而且添加了不少调味品。换句话说,历史上的孔子和于丹嘴上讲的那个孔子,即便人是一个人,思想内涵却未必一致。怎么能够因为都涉及精神领域,就把于丹和孔子“融为一体”?

  整体而言,孔庆东先生演算这道题的思维或许很简单:他先是将自己老祖宗的思想粗鄙化了,又因为于丹对孔子的理解也比较粗俗,这两位“孔子”便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孔子在孔庆东眼里就化身为今日的学术评书人――于丹女士。换而言之,孔庆东采取比庸俗化更为糟糕的粗鄙化手段,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当然,在这场乾坤大挪移中,孔子显然被严重异化了。

  应该说,我并不认为孔丘先生神圣不可侵犯。在几场相关争论中,我也始终站在反对将孔子重新供上神坛的阵营。但是,反对孔子洗尽铅华重为“圣人”,旨在呼吁还原真实的孔子,而不是将孔子打倒在地,随意践踏。

  读过柏拉图《斐多篇》的人不难明白,我们这位孔夫子实在不如稍晚于他的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饮鸩而死之前,依然没有停止对生死的思辩,还在和门人探讨灵魂之有无。而孔子索性用一句“未知生,焉知死”,关闭讨论生命终极意义的大门。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一笔抹除孔子的精神遗产。同样不能否认,孔子的许多价值观念在当代仍然具有旺盛生命力,对现实人生更有着积极的道德意义。但那些试图拥孔子以自重的所谓大陆现代新儒家,以及这位粗鄙化孔子的“孔后裔”,他们的行为主张在本质上并无多大不同――都是运用不同手段“谋杀”孔夫子。

  近年来孔子大热,作为孔子精神遗存俗世象征的曲阜孔庙,也历尽沧桑重现辉煌。可是,几经起落的孔老二,如今又添一重隐忧――市场化危机正在逼近这座百代道德重镇,“欲借孔子闻达于市场”的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山东曲阜有的出租车司机为了生意方便,索性改称自己姓孔。(有兴趣者可参阅今年第9期《mangzine·精英》杂志的专题《孔子世家:世界第一贵族世家的百年沉浮》)

  看来,新一轮“吃孔子”大宴已经在社会诸多领域展开。只是不知道,这位身为孔氏后人的孔庆东先生,到底坐在哪一桌?

美惠子 发表于 07-9-5 05:44:12

孔子传人孔庆东:孔子就是两千年前的于丹

来源:燕赵都市报

  28日,受邀参加本月31日全球通VIP大讲堂的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有“北大醉侠”之称的孔庆东,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尽管此次来重庆论道的主题是《从金庸、古龙看东亚武侠情结》,对于记者们提到的《百家讲坛》、语文教育等相关问题都一一作答,并语出惊人。





  “从此再也不上《百家讲坛》”———太娱乐

  自诩为《百家讲坛》“开国元勋”的孔庆东,在谈到如今《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高人气时,却并不感冒。他当场表态:“《百家讲坛》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重,我再也不会上了。”

  孔庆东曾在《百家讲坛》用一种侦探小说的模式剖析了“祥林嫂到底是谁杀死的”,获得轰动效应。对于此举是否是对鲁迅作品过度阐释的问题,孔庆东表示:“不是对作品阐释过度,而是对作品阐释不够。”孔庆东认为许多中国读者在思维模式上存在问题,“人们总是无法从课本中退出来,一看没武打就觉得无趣,而许多外国留学生反而能被文章所感动”,“"祥林嫂到底是谁杀死的"其实就是把人们从课本中带出来了,但这只是我1991年的讲法,观众听了却觉得很新鲜,太奇怪了”。

  孔庆东曾把《百家讲坛》作为自己的学术阵地,但他现在却表示将来不会再去了,“现在的《百家讲坛》越来越娱乐化,过度注重收视率,它又不是《幸运52》和《开心辞典》,这样发展下去不行”。

  孔庆东非常得意自己的一个预言,“我曾预言《百家讲坛》会变成评书场,没想到最近就收到消息说单田芳要上了”。但孔庆东并不认为《百家讲坛》是易中天“带坏”的,“易中天《品三国》依然还是以学术为依托。”

  “孔子就是2000年前的于丹”———太缺少

  虽然对现在的《百家讲坛》不满,但对于《百家讲坛》培养出的“学术超女”于丹,孔庆东却赞赏有加,作为孔子直系传人的他,还拿自己的老祖宗打起了比方,称“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他认为,现在这种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于丹讲“论语”被诸多学者诟病,但孔子的这位传人却对于丹非常宽容。孔庆东认为,这么多观众喜欢于丹,是因为她弥补了知识普及上的一个重大欠缺,“有人觉得自己水平高,出来指出错误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就此否定于丹的价值。孔子以前讲周文王,还天天被人骂呢,倒退2000年,孔子就是于丹,但是你看看现在骂孔子的人都在哪里?事实上,孔子的话也不一定每句都对。”

  孔庆东认为孔子的高明之处,其实在于他思想层次丰富,他既有高深的思想,也有让人倍感亲切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孔子和于丹都是起着心灵鸡汤的作用,励志只是孔子思想精髓的一部分”。

  (重晚)

美惠子 发表于 07-9-5 05:45:21

孔庆东:于丹没抢我饭碗 鲁迅薪水高 孔子武功高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以平均5秒钟一个的速度签名,同时口若悬河、逻辑缜密地回答读者各种尖锐的提问,昨天上午,“北大醉侠”孔庆东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售了近千册他的新书《正说鲁迅》。身为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的孔庆东表示,于丹没抢自己的“饭碗”。

  孔子靠武艺闯江湖

  昨天上午10时不到,西单图书大厦4层的讲座大厅就被孔粉和鲁迷拥挤得水泄不通,厅内气温直线上升。孔庆东笑谈,不知为何自己每次签名售书,都是天气阴沉,难道是如古人所言,鬼神不愿有人揭示真理?引来满堂笑声。




  昨天的签售现场,很多读者表示,孔庆东身为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在《百家讲坛》应该谈孔子,不该让于丹抢了风头。况且,孔庆东是北大教授,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北大之历史传统和实力声誉,均盖过北师大许多,北大教授的学问怎么也该比北师大教授的学问高吧?孔庆东讲《论语》,肯定会比于丹精彩。

  孔庆东笑谈,于丹是研究古代文学的,自己是研究现代文学的,所以虽然自己家世渊源,但还是于丹来讲《论语》更合适,自己讲鲁迅就可以了,所以于丹没抢自己的饭碗。

  不过孔庆东也在现场讲了一段孔子。他说,现在很多人总把孔子想象成教授或者学者形象,其实不然,孔子的父亲能力拔千钧,孔子的力气当然也很大,想当年他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世道是何等的混乱?如果功夫不够好,岂不是早让人给灭了?孔子闯江湖,靠的是一身好武艺。

  鲁迅是高薪阶层

  孔庆东说,在《百家讲坛》做节目时发现,大众对鲁迅的认知,与学术界想象中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很多在专家们看来很普通、早就公开披露、见诸各种著作的鲁迅常识,大众听起来仍然觉得很新鲜。而且当前社会上有两种对待鲁迅的观点非常不可取:将其神仙化和将其妖魔化。

  比如,很多人觉得鲁迅的生活贫困潦倒,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样子,如果鲁迅每天吃不饱饭,如何拿起笔来战斗?鲁迅的收入分为固定薪水、讲课费和稿费三部分,其中他的固定薪水每月可拿300大洋。那时候,一个北京市民每月的基本生活费是两三个大洋,买些柴、米、油、盐、肉之类的东西。当时一个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十到100多元。而且,经常有学校请鲁迅去讲课,最多的时候,他曾在8所学校兼课。

  后来,鲁迅因为讨厌官场,辞职不干了,成了一名文化战士,当时主管教育部的蔡元培邀请他做特约作者,依然每月给鲁迅开300大洋的薪水。但鲁迅并没有因为拿了国民政府的钱,而放弃针砭时弊,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信报记者 王健 文/摄

  

美惠子 发表于 07-9-5 05:46:16

于丹:不想再当"明星" 希望离开舆论的漩涡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第1页:



  人民网综合消息 于丹近日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表示,今后她将回避媒体的采访,希望能“离开舆论的漩涡”,回归学者的身份。

  据介绍,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书展期间,于丹收到了不下20家媒体的邀请,但是她拒绝了大部分的采访。于丹表示,今后将在媒体上少露面,“我现在很希望大家忘记我。我希望大家记住我做的事,忘记我这个人。因为我需要一种安宁的真实”。于丹认为,“媒体有放大作用,但是放大后会带来喧嚣。我不爱这种喧嚣,所以我在慢慢淡出,我想做个单纯的大学老师。现在的愿望是尽快逃离媒体的漩涡,回归学者的身份。”

  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于丹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上陆续讲了7集《论语》、10集《庄子》,在全国迅速走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媒体更多地把于丹当作娱乐人物进行报道,她也被冠以“学术明星”、“女易中天”、“学术超女”等称号。

开心果果 发表于 08-12-27 15:15:32

好东东 改天静下心来研究下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全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