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母亲》是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用十年的时间写出的一部关于母亲与教育的书籍。两年前,一位开儿童书店的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厚厚的将近600页45万字的书,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三遍,做了厚厚一本读书笔记,确实从中受益匪浅,每一遍都会有深深地震撼。
书的扉页里写着“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命运;从现在起,让我们全力推进中国的母亲教育运动。”“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亲”,“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两句话贯穿了全书的中心,是作者最有价值的发现。
全书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阐述了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起的举足轻重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亲的教育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书中作者从古到今,从中国到世界旁征博引用许许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证了母亲的伟大和母教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如同是在浏览一座关于女性关于教育的博物馆,作者像一名讲解员,深入细致的讲解女性作为母亲在教育方面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现代女性应该怎样肩负起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同时也分析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些问题。
《发现母亲》王东华老师提出关于母亲教育的十大批判
第一批判;减肥
现在许多未婚女性陷入减肥误区,在受商业利润驱使而席卷全国的“减肥运动”中迷失了方向,个个变得如林黛玉般弱不禁风,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健康,更为未来孩子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王东华提醒母亲:健康的胎儿只生长在健康的母体内,只有母亲健康、健壮、健美,胎儿、婴儿、儿童才能健康、健壮、健美。因此,走出减肥误区,投身于全民健身运动,才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批判:性解放
在禁欲主义结束之后,我们可悲地迎来了一个以放纵人的动物性本能为快乐的性解放风潮。古往今来之所以对贞节都有所要求,并不是男人对女人的压迫所致,而是大自然有它自己内在的规律性。今天我们对贞节问题理应有一个更本质的正确看法。
王东华提醒母亲,贞节应该是母亲献给未来孩子的礼物,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不受污染的母体。贞节不仅是为所爱的人准备的,更是为未来的孩子准备的,更是面对人类未来作出的一种崇高庄严的宣誓。
第三批判:堕胎
目前对母体和孩子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无所顾忌的堕胎。堕胎不仅是戕害母体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且也给未来孩子的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王东华提醒母亲,千万不要随便堕胎,每一次堕胎都是对未来孩子的人身伤害。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宣传避孕知识,更要宣传堕胎的危害。那种把堕胎当避孕的做法应该坚决摈弃。
第四大批判:拒哺
母乳喂养本是母亲天经地义的母职,现在竟然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需要大力宣传的地步,而不愿母乳喂养的女性拒哺的理由竟染是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
王东华提醒母亲,母乳喂养不仅给婴儿提供了最好的生理食物,而且也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精神食物。母乳喂养不仅对孩子极为重要,对母亲自身也极为重要。
第五大批判:轻识字
中国历史上曾有着辉煌的早期识字传统,可今天这一传统却被遗弃在地。目前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的讨论虽然轰轰烈烈,但却隔靴搔痒。语文教育的积弊不在中学,而在于早期识字教育传统教育的丢失。没有良好的早期识字教育这一童子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小学、中学语文教育。
王东华提醒母亲和社会,早期识字对人的一生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捷径。需要说明的是,早期识字教育虽然不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但错误的教法却是有害于孩子成长的。现在教孩子识字的母亲有很多,但大多却不能让孩子过识字关,究其原因在于不懂得方法。如果要教,一定要请教有关专家或有成功经验的父母。
第六大批判:寄养
“亲生后母现象”仍在许多家庭出现,一方面是母亲越来越“凶”;另一方面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结果给母子双方的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而产生这种感情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寄养问题”,是生理的隔阂导致的心理隔阂。
王东华提醒母亲,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作为一个母亲都没有理由在孩子最需要的年龄离开孩子。你可能因此获得了一时的解脱或者一时的事业的成功,但这种解脱终将化为一辈子也挣脱不掉的精神枷锁。母亲的音容笑貌是孩子成长的最好环境。
我们看到现在有许多的打工一族,为了孩子有好的教育,好的未来,把孩子放在父母家,两口子出去打工赚钱,到条件好一点再把孩子接到身边,这时候,已经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经常孩子哭哭啼啼的,父母也气得要命,说孩子不听他们的话,这些家长想过没有,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错在孩子一个人的身上吗?孩子是故意和你们作对吗?看了导论,我发现作者写的很好,这是一种深层的现象,应该引起注意,长期的隔离,互相的性格没有充分的磨合,相互都看不顺眼。家长动辄打骂,形成“亲生后母现象”,这种现象很可怕,有的孩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死在父母的手上。应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寄养问题”也许仅仅是许许多多家庭问题中的一部分,所有的不幸和悲剧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追溯到童年的不良影响,父母的打骂对孩子的心灵是多么大的伤害,所有的动物,人也是动物,一生下来有一个认母的敏感期,过了这个时候以后母亲也不认孩子,孩子也不认母亲。为什么中国现在有这么多心理健康、心理疾病的问题,都与小的时候,童年的时候,家庭环境的高压、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灵施虐导致的。所以,打工的父母们,还有大量出国的人员,你们应该尽你们之力,把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从小和孩子有好的沟通,老人有旧的教育方法,甚至有点护孩子,(包括孩子的缺点),时间越长,年轻的父母的教育就越难,要引起警惕呀!
第七大批判:寄宿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普遍重视,寄宿制的教育机构不断涌现,很多母亲不惜重金将自己才几岁的孩子送到全托的保育院去,而自己去赚钱的目的竟是为了能把孩子送进这类学校,殊不知母亲本身的存在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王东华提醒母亲,将孩子送进这类寄宿制机构无异于送进了孤儿院,这不表明你对孩子的重视,恰恰表明了你对教育孩子的无知。你完全可以用这些钱给孩子请一个非常不错的家庭教师。
第八大批判:跳级
由于受了早期教育的孩子(包括神童)的学习进度明显好于一般孩子,有些家长就不断地让孩子跳级;又由于单纯追求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了社会能力的强化,结果造成了孩子社会能力的相对薄弱。
王东华提醒母亲,在培养孩子时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智力的发展必须同社会能力的强化结合起来。如果跳级的同时缺乏同步的社会能力的锻炼,孩子很容易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弱智”。因此跳级并不是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最佳选择。
第九大批判:离婚
近几年我国的离婚率节节上升,许多家庭面临着破裂的危机,这不仅给夫妻双方带来伤害,也给孩子造成了最严重的伤害。家庭的主要职责是培养孩子,因此孩子绝对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日用品,但是离婚中的父母在寻求自身的解脱时恰恰就忘记了孩子的存在。
王东华提醒母亲,婚姻的结果是孩子,孩子在婚姻中占有极重要的分量。离婚固然可以让处于婚姻和感情冰点的父母获得解脱,但是这种解脱是用孩子作为人质来交换的,也就是说,离婚让孩子承受了最严重的心灵创伤。
第十大批判:否定妇德
综观人类历史,各个民族几乎无一例外地对女性行为的要求都要比男性严格,如中国的“四德”等。难道说这仅仅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吗?绝对不是。遗憾的是现在却很少有人能理智地承认其合理性的一面,相反,却将其视为对女性的压迫而一棍子打倒,彻底否定。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是以你为榜样的,你的所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都将成为孩子的教材。所以,你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你应该时时做到行为端正,思想纯洁。
这本书中提到了母亲教育的十大发现
第一大发现:
人在出生时大脑的大部分还是空白,还要在出生后继续形成,还要经过第二次诞生,也就是在接受外界各种信息的刺激下,人脑才能最终变得聪明和完善。早期外界的信息刺激不仅对人脑的完善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要意义,而且就是对可塑性较小的动物大脑的发育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第二大发现
王东华认为,人是早产三年的动物,三岁后才渐渐分开。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这时,孩子的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他所感受到的一切。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人生生活的基础。人存在一个比性本能更为本质的智本能,与性本能不同的是,它的发育期是前几年,一旦错过,智本能便迅速递减,出现萎缩现象。因此婴儿的一年决非普通意义上的一年,孩子的一年等于十年。
同时,王东华也提醒广大母亲,孩子的头三年固然是智力发育的最佳期,但母亲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千万不要只重视孩子的智力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范式的培养,而这比智力要重要得多。
第三大发现
王东华认为,孩子越小,母亲的作用越大,婴儿出生时都是同母亲联体的,因此存在着一个宫外孕期。母乳喂养的重要不仅在于身体营养供给,更在于这种精神交流的皮肤传爱。通过宫外孕期孩子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这种感通形成恋母情结。恋母情结并非性情结,而是心理情结,强大的恋母情结最终产生心理支持,这便是宗教、信仰的由来。
王东华提醒母亲,母乳喂养是母婴连体的一种替代脐带的乳带,对孩子精神发育极为重要。哺乳是母亲身体恢复的一次软着陆。孩子最好由母亲亲自抚育,否则极易出现亲生后母现象和孩子的心理混血现象。
第四大发现
王东华认为,人的成长是由智力、意志、品德、气概这四个主要方面构成的。这四者中,位于首位的是气概,其次重要的是品德,它决定的气概的方向正确与否,并为气概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再次则是意志,它为气概的实现提供个体非智力方面的支持。最后才是智力,它仅仅提供工具性的帮助。因此,智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其量仅仅占四分之一。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在三岁前可以进行早期智力教育,六岁以后就应该重点进行气概教育,特别是对初、高中的孩子,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读伟人的传记,以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第五大发现
王东华认为,目前人类的教育已陷入困境,困境的表现是再好的教育却无法拯救道德水平的下降,其原因是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走到了尽头。他认为目前所强调的教育都是“显教育”,即耳提面命、口传心授,而对于更本质更重要的“潜教育”却不加关注。道德、勇气、责任感等都不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就能起作用,而是通过教育者的“做”才能达到目的。过往的教育学是“教”的教育学。在此之后的教育学将是“做”的教育学。对于这种“潜教育”,王东华不仅指出其存在及作用,而且还详细分析了其特征,即习育与化育。习育是指行为的学习,化育为精神的学习,从而与现在的教育构成心得大教育观。
第六大发现
王东华认为,教育孩子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学问,尤其是在孩子生命最初的几年,他生命中最本质最重要的东西都是由母亲给予的,这种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自己的一生,而且同样以社会遗传的方式,也强烈地影响着更下一代的成长,没有哪一种教育比、母教的影响更为深远和永久。
王东华提醒母亲,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母亲是孩子的总设计师。
第七大发现
母亲的工作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也是这个社会最为崇高的工作,更是最有创造性的工作。
王东华提醒母亲,走出家庭,回归母性,每一个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辛勤劳动的母亲,都会在今后的岁月里获得社会和孩子给予的丰厚的爱的利息。
第八大发现
同父亲相比,母亲在育儿方面有着本能的优越。父亲在孩子长大后作用日显,父亲代表的是外在的世界。男性的特点适合于物质再生产,女性的特点适合于人口再生产。人类的错误在于男性中心主义,让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他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
王东华提醒母亲和社会,现代知识母亲普遍感到太累,原因在于放弃育儿主职再到社会上找活干。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
第九大发现
母亲是第一生产力。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天才竞出的时代,无不是女性地位较高的时代,无不是对孩子教育重视的母性绽开的时代。
王东华提醒社会;发展的硬道理是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儿童教育,是母亲教育!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应该为一切问题的首位。
第十大发现
母婴必须规划,育儿工程必须是全优工程。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但是,娃娃靠谁去抓呢?要靠母亲,而母亲又不可能游离于社会之外,因此,必须以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计划生育不过是解放妇女,控制人口,而母婴规划才是让母亲成其为母亲。因此,王东华提出了优识、优体、优恋、优婚、优孕到优娩、优养、优育、优教、优境的母婴规划工程。
王东华提醒母亲,孩子不是某个人的,孩子将要成为社会的公民,孩子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关心孩子,关心母亲。
《发现母亲》经典摘录
1、一个国家如果科技文化不发达,那一定是他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如果社会风气不良好,则一定是他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2、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一个好的母亲必须用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才能武装起来,母亲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是最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工作,是任何其他工作都比不了的崇高工作。
3、在过去仅仅认为孩子是受教育者,而教育的方式又仅仅是言教,因此没有母亲认为自己不对的,但是现在孩子以你为榜样你的所有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都将成为教材让孩子学到,因此,你面对的再不是一个肉疙瘩,而一个神灵,你的一举一动都需要注意,你遭遇的是一位极苛刻的行为检察官。
4、孩子是活的,教育也应该是活的,它应该同孩子一道成长。教育的主动权不应该拱手让给别人,孩子成长的筝线应该牢牢地捏在母亲的手里!对孩子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孩子做人的教育,母亲本人做人越成功越完美,他的教育资格就越牢靠,孩子的成长就越顺利越健康。
5、一个女性把孩子培养成才,其意义远远超过到工厂去拧几颗螺丝。但现在整个人类都错误的认为女性去拧螺丝反倒比培养孩子还要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6、教育者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它要求父母不仅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把孩子引向伟大。父母亲的素质越高,孩子的成长便越快、越好。普通的父母当然应该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教育孩子,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他们对伟大的理解肤浅,孩子自然常常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最优秀的父母人选不是别人,正是那些杰出人物自己。天才是从天才的手里诞生的,天才是从天才的手里造就的,杰出的人物是天才的最好培育者,杰出的人物是最好的候选父母!
7、如果说自我教育也有层次的话,那么面对孩子的自我教育则是最高层次的,这时孩子不仅是被教育者,而且也是教育者,面对孩子事实上我们就是面对自己的良心、面对人类的良心。
王东华认为母亲的教育问题比较多,父亲的教育问题更多。有一句话“孩子的问题,大多数是从母亲导致的,母亲的大多数问题是父亲导致的。父亲很多的问题,是社会导致的”。特别是小的时候,母亲在家里带还是的比较多,有的父亲,不光是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丈夫的责任都没有尽到,社会上有那么多包二奶的,有那么多不称职的,现在把一个领导贪官搞下来以后,后面有多少东西,家庭都不稳定,哪儿有社会的稳定。家庭都不和谐,这个细胞都不和谐,哪儿有社会大环境的和谐。所以男性的问题比母亲、女性的问题更多。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我们现在是解决第一个母亲的问题。父亲问题怎么办,下面需要一步一步来。很多父亲说这个孩子是母亲的问题,与我无关,实际上父亲的关系也很大,更多的是给孩子做表率。我曾经到扬子石化,他们做的很不错,都在做母亲教育。一个男的司机跟我说,我作为丈夫应该怎么办,旁边人说他妻子很好,把女儿培养得很好,我跟这个丈夫说,你一定要珍惜这个问题,这是你修来的福,一定要爱你的妻子,爱你的妻子,就是对你孩子的最好的教育。你生的是女儿,女儿要搞对象,潜意识里面会选一个父亲这样的,如果父亲是负责任的,就会找一个负责任的,如果父亲是不负责任的,就找一个不负责任的。所以父亲有很多问题需要提高,这是下一步更大的任务了。
这是一部能够引人共鸣共思共感共叹的书,阅读之后让人的心久难平静回味无穷的书,因为教育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强盛兴衰密不可分。的确是一部天下人都应该共读之的书。而不仅仅是母亲。
看完书后使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我们要牢固确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意识,为孩子营追一个温馨、民主、积极向上的家庭氖围,承担起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品德修养及人格的形成等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孩子的气概的形成,王东华教授提出“靠说教是不能培养气概的,要靠精神上的化育,就是说孩子的直接监护人(一般来说是父母),必须心灵充实,志向高远。一个萎萎缩缩的实用主义父母是不可能培养出心雄万丈的子女的,在提高孩子的同时首先要提高自己。孩子站在你的肩膀之上,你能有多高,孩子就能有多高;你能看多远,孩子就能看多远;你要想孩子相信成功,最简单的做法就是让自己先成功;你要想孩子拥有大气概,自己先不能目光短浅,甘居人下。农民领袖陈胜,小时候穷得要在田间给人佣耕,却一样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面对秦始皇气势显赫的皇家车队,少年项羽想到的不是怎么逃避躲闪,而是“彼可取而代也”……
面对孩子,我们必须重新做人。第斯多惠言“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要想孩子做的更好首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鞭策自己,从而达到新的境界。在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应该时时刻刻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孩子。甚至于我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等等──所有这些对于孩子还说都有很大的意义。教育无处不在,教育不留痕迹。
我还要说的是:不要以为,我不是母亲,我不必看这本书;不是这样的,你是父亲,你也要看,书中也会告诉你如何做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或许,你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回忆自己作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缺失,积累经验,使他们成为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了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确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找好定位,一名女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位母亲,然后才是一名教师。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母亲,才有资格去指导别人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更好当好教师。
《发现母亲》这本书,真好!
善待我们的婚姻——小说《金婚》读后感
我最近很长时间都喜欢晚上读书不喜欢看电视剧,对前一段时间热播的《金婚》兴趣也不浓,但我还是从当当网买了一本《金婚》的书回来阅读,用了两天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看完以后感觉小说在人物性格描述上很深刻,但在时间的岁月中,将若干家庭的若干人的事情加于一个家庭,显得太过了,让年轻人看了,确实对婚姻、家庭的展望太沉重了。这本小说注解了这样的真理:爱情是阳春白雪,婚姻是相濡以沫。追求自由,张扬个性这种种的所谓小资,在婚姻面前必须乖乖的缴枪。婚姻,就是牺牲、就是吃亏。
看过一个帖子作者剖析《金婚》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关系,感觉非常到位,转过来给大家看看。
: 性格决定命运.同样,性格也会影响人的生活.。
佟志这个男人用俗语说就是蔫有准儿(表面上很随和,但心里有自己的主意)的一个人。他处理矛盾和事件的方法更像驼鸟,总希望他不去面对,矛盾就会解决。这一点从他几次与李天骄相逢却总不敢告诉文丽就可以看出来。他与文丽讨论大庄和庄嫂之间有没有爱情时,他曾说过这样的话:两棵树长在一起时间长了还往一起缠呢,个人感觉,这更像是在说他自己,他与文丽从相识到开始追求,全部是因为他爱文丽吗?
文丽是个很漂亮的女人,而且相识之初是很看不起佟志的。这对男人的自尊心是很大的挑战,佟志追求文丽其中有没有堵气的成份呢?佟志追求文丽除了爱慕应该也有一些是为了征服这个看不起自己的女人。这一点,从婚后佟志不再看苏联小说,偷偷的抽烟等等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佟志习惯用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真正的目的,就像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他矛盾的地方一样,佟志虽然是个蔫有准的男人,但也有他柔柔寡断的一面,这个人心比天高,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成不了什么大事。可惜的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能成事是因为本身的原因,有时候会觉得是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文丽是个很简单的女人,从小父母的娇惯和她后来的职业,决定了她不是个很有心机的女人。教师这个职业所能接触到的人(同事和小孩子)使她没有机会去体会与人交往时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所以养成了她心直口快,有什么事情都要一五一十的说清楚了才痛快的性格。可以这么说,文丽到老,都还是个孩子。
其实李天骄也是很简单的人,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个多么有心计的女人,她的出身,她的经历养成了她什么事情都要勇往直前的性格,爱恨分明.。
佟志对李天骄的分析是透彻的:想做天之骄女,又想做最娇气的女人,但他忘记了一件事情,在这件事情上大庄提醒过他:这样一个骄傲的女人,感情其实是她心里最脆弱的一面,不要轻易去碰触。不然结果不是皆大欢喜,就是两败俱伤。
佟志与文丽:两个人的冲突,很多是因为性格造成的,佟志有什么事情都希望能瞒过去,文丽却是希望能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的一个女人。
文丽遇见点事情不顺心就发脾气,但两三句话就能哄高兴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但佟志轻易不发脾气,只要生气了,这件事情就会记在心里。
两个人能在一起走到金婚,一是得益于当时的环境,大宝曾经说过:你们那时候的人太爱为别人负责了.还有一点,个人觉得应该感谢佟母,我看过这本小说,如果不是佟母在佟志去李天骄的家里时发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也正是佟母的去世,使佟志和李天骄对老人家都有了一份负罪感最终决定分开。
文丽在处理这两个人的关系时很不明智,甚至可以说,是文丽自己把佟志推到李天骄那边的。文丽全部精力都放在儿子大宝身上,佟志在家里无足轻重,连睡觉地儿都没有.佟志生日,文丽又给忘记了,婆媳争执造成了佟志最终决定去三线,因为传言要求厂领导调回佟志,毁了佟志想当厂长的梦想.。
当然,不能说是文丽的错,每个人都有捍卫自己幸福的权利。文丽这种做法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做妻子的利益,但真的很不明智。佟志的遮遮掩掩,反倒把假的弄的像真的一样,文丽的疑心造成了两个人以后一系列的冲突。李天骄因为佟志暧昧的态度也一直心存侥幸,而此时文丽在佟母的劝解下开始忍气吞声,形成了三人之间剪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在这件事情里,文丽是值得敬重的,为了这个家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咽,李天骄同样值得人敬佩,毕竟离开一个自己深爱这么多年的人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或者说,她也逐渐了解了佟志这个人。
我不想批判谁,在这件事情里三个人都有责任,也都很无奈。或者,人活着,就是由很多无奈组成的。
另外我觉得他们两个吵吵闹闹给中间的两个造成的阴影太重了,有点儿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文丽怎么那么重男轻女,如果不能给孩子丰沛的爱,好的物质生活,把她们生下来做什么,个人觉得有点不负责任。好象中间那两个的出生就为了等大宝一样,没法不让中间的两个有意见。觉得挺同情南方和多多的。都说老大懂事,我觉得她也没少让父母操心,特别是选的那刘强,真是.....那个年代,怎么就能背着父母结婚呢,太不尊重父母了,人南方好歹还跟家里说一声呢,我也不赞成大搞排场,但起码要让父母知道,而不是象老大那样电话告知。觉得中间的两个很聪明,生存能力也很强,老大和老小净让父母操心了。感觉这里边的儿女都很任性,太让父母不省心了,基本上都在30岁以后成熟,懂得孝顺父母。
四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后来死于车祸,很多人都觉得作者太狠,其实文丽太溺爱大宝.这才导致大宝的任性才引发了悲剧! 不是作者狠心,车祸真的猛于虎.,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娇生惯养,自以为是,性格都注定是那样了,还能有好的结局吗?反省一下我们对待子女的教育方式吧,该改改了。人的亲情、钱财、精神、身体、包括别人对你的信任和爱,都不能透支,上天给每一个人的都市平等的,要付出才有得到,透支了不是要承担后果就是离开人间,我对大宝的死非常理解。整天吵架的婚姻注定以悲剧收场,哪怕是金婚,家和万事兴,家不和万事不兴。
看完以后我觉得夫妻间能增加理解、减少无理取闹就是看懂了,就是成功的人。五十年可以是享受着过,也可以是磨难着过,愿意自虐的就继续吵吵闹闹的过一生吧。也许每个人不可能都会有金婚,但是,在这一生中,好好善待我们的婚姻,彼此关爱相互扶助支撑,度过人生岁月,并肩前行,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我姑娘要是能像您这样天天写文章,就不愁作文了。 呵呵,这些读书笔记大部分都是我去年写的,今年写得比较少,大部分还是读书摘录,我还要把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才是,从某种程度来上,读是吸收,是充电,写是表达,是释放,是放电。两者都很重要。
回复 647# 美惠子 的帖子
好好学习美惠姐爱读书的好习惯,让自己尽快能成为"养眼养心的女人!" 美惠子的搬运功能真强大,一转眼就将我的帖子转到精华板块了。:lol法力无边:handshake
回复 649# 美惠子 的帖子
我也看过几集《金婚》的电视剧,姐姐所引用的剖析《金婚》的帖子我也看过。无论电视剧还是帖子,当时都曾给予我很大的触动。今天再看,依然觉得对这句话很有感慨:教师这个职业所能接触到的人(同事和小孩子)使她没有机会去体会与人交往时要克制自己的情感,所以养成了她心直口快,有什么事情都要一五一十的说清楚了才痛快的性格。可以这么说,文丽到老,都还是个孩子。
呵呵,也许我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吧。:$
只是文丽因为漂亮,所以在爱情和婚姻里一直居于高高在上的位置,这一点我向来很不认可,我自己也绝不会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 两个人能在一起走到金婚,一是得益于当时的环境,大宝曾经说过:你们那时候的人太爱为别人负责了。
——这句话说的很对,“责任”一词有时真会累死人的!在我看来,其实对自己负责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自己的日子过好之后,你得再为别人付出,这样才不算自私。
有点儿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文丽怎么那么重男轻女,如果不能给孩子丰沛的爱,好的物质生活,把她们生下来做什么,个人觉得有点不负责任。
——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觉悟自然也不同。我们这里依然有这样重男轻女的思想,甚至我们的个别同事也会。:L “感觉这里边的儿女都很任性,太让父母不省心了,基本上都在30岁以后成熟,懂得孝顺父母。”
——这其实跟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我感觉自己也是这样的:L 《金婚〉这部小说给我的触动也很大,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位小学老师,书中的女主角文丽也是一位小学老师,文丽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让人很不敢恭维,让人不太喜欢。她那个二女儿南方生下来就被奶奶带到老家,长大了才回到父母身边,结果和父母非常生分,这就让我想起了王东华在《发现母亲》这本书提到的亲生后母现象。再苦再累孩子也要自己养,别人帮助养大的孩子跟自己不亲。我儿子小的时候主要是他奶奶带大的,对他奶奶的感情要胜过我这个妈妈,孩子大了以后,我就努力为孩子多付出,和他一起学习,一起玩,儿子现在和我也很亲密,儿子大了,他爸爸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毕竟培养儿子男子汉的性格要靠他爸爸,看着他们父子俩一起去打球、有时我也乐得轻松。 谢谢美惠子的回帖,我对电脑不太行也都是试着发,在你这我也学到了很多,很佩服你悟性和你的文笔,我不行我是想的多却写的少。
回复 648# 美惠子 的帖子
挤着时间看完了您这篇心得,真感谢您摘录的经典段落,让我节省很多翻阅此书的时间,学习了!:victory: 原帖由 绿罗裙 于 09-1-11 10:25 发表 http://www.sunofus.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有点儿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多孩子,文丽怎么那么重男轻女,如果不能给孩子丰沛的爱,好的物质生活,把她们生下来做什么,个人觉得有点不负责任。
...
不能用今天的观念去理解50年前的事物。那时没有计划生育,也不懂得避孕,自然状态下,生多少就养多少,生一个捧着,生两个抱着,生一群赶着,一两根苗让人看不起,多子多孙那是福分。我有个小学同学,共12个兄弟姊妹,父母40多岁时不合分居了,要不12个肯定打不住。 -----今天我们这学期的期末考试终于完全结束了,昨天进行了考试,昨天下午和今天批试卷,上午我们的成绩就出来了,我教的三年级三班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发挥的还比较不错,成绩在三年级三个班中排第一名,全级部的最高分也在我们班,领导也比较满意,这也是我返回教学一线这两年来考得最好的一次,也给我增添了不少的信心,感觉自己还是挺能干的,教数学也可以教得很好。教数学让我变得更严谨、更理性、做事比以前干脆利落多了,当然这并不妨碍我喜欢读书,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背经典、读经典,我希望自己属于文理皆通的人。
星期五下午我们要正式放假了,听说一直能放到正月22才开学,能放整整一个月的假期,确实让人挺开心的,我要利用好这一个月的时间,好好给自己充电,今年买了很多书,都还没有好好看,假期正是读书写作的好时光,我会好好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这个寒假过得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