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2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再谈抑郁:症状·药物·治疗及其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4-4-8 21:4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weibo.com/p/1001603696494933868883



2014年4月6日 23:02 作者新浪微博ID 蕨代霜蛟
——献给我那位已经逝去了的朋友。


【序言】


【不知不觉、无法自控、两行清泪就在我的面颊上滑落。】


【早晨起床的过程是如此艰难。其实我只想永远钻在被窝里、谁都不要来跟我讲话。我也没有兴趣吃东西。应该说对任何事情都毫无兴趣。终日疲乏、到了夜晚却反而睡不好。但是我很清楚我必须坚持下去、我没有选择。因为我还有一份用来糊口的工作、还有小孩要抚养。然而我在内心里却早已万念俱空、我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再会有任何转机。】


DEPRESSION。抑郁症。吞噬思维、创意、活力、快乐与幸福感的精神恶魔。静默、缓缓地侵蚀。渐渐地你的心灵行至隆冬的黄昏、日暮途穷:黑暗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绝望与窒息笼罩。无处可逃。自杀、将自己从一切苦难解脱出来的潜意识念头、在脑海里如鬼火般时隐时现。


明星如张国荣、普通民众如新浪微博网友@走饭 等人曾经经历的煎熬以及最终迎接他们的悲剧、已经无需赘述。


大约三四年前、我家人一位在某知名出版社担任编辑、和我也有过面缘的友人。抑郁症。在一个夜晚、烧炭自杀、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话说来、前些日子有科普文章引用了某项统计调查: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高峰并非一般以为的冬季、反而是万物开始复苏的春天。现在已是人间四月天。所以我想、或许有价值谈一下抑郁症这个其实已经被反复宣传许久的话题的若干可能较少周知的侧面、以此献给我那位已经逝去的朋友以为纪念、同时也献给其他朋友以及我自己以为警示、让生命途中的风险更加可控、人生更加从容。


#文中除特别指明以外的抑郁症一般默认为重症抑郁(Major Depression或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一【祸不单行】


抑郁症:DEPRESSION、绝非其字面含义那样地浅显简单:持久地感到悲伤郁闷。若执着于这个单词本身的话很容易被误导。抑郁症实际上是一大类情绪障碍的统称、且因人而异。记住这句话会有帮助——抑郁症症状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身体机能、思维能力、感受方式和行为举止。这其实是抑郁症症状多样性的表现。


没必要再依次罗列抑郁症症状了、互联网上随处都是。但有一点令抑郁症变得更为复杂棘手:


抑郁症常常祸不单行。其他一些精神障碍可能成为抑郁症的肇因或结果、或平行存在。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和强迫症(OCD)。焦虑症是一大窝精神恶魔的统称:包括PTSD、恐怖症、社交恐惧症、广泛焦虑等等。严格意义上讲强迫症虽然具有特殊性但其本质亦隶属焦虑症范畴。这些疾病常与抑郁症如影随形、互为因果。例如PTSD往往源于先前人生经历中的精神创伤、因此PTSD患者特别容易同时并发抑郁症。而公众相对较为熟悉的强迫症患者往往会因为反复无法控制的念头或仪式性行为而感到强烈的负罪感和挫折感、从而滑向抑郁。当然反过来抑郁症同样也可能引发焦虑和强迫。


上述种种皆提示一点:抑郁症绝非边际清晰明了的疾病、不应该自行判断或者否定自己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当自己已经连续几周面临精神状态异常时、切记要向专业医疗人员寻求帮助和咨询、充分沟通。不要以教条主义的症状列表来进行对号入座:比如看到抑郁症患者食欲不振、消瘦、体重降低时就以为自己其实食欲很旺盛于是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完全可能表现为过食和肥胖。也不要以为自己睡眠很充分于是就不是抑郁症:10-15%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过度睡眠倾向。另外抑郁症患者就一定寡言少语手脚沉重了吗?也未必、焦虑型抑郁患者完全可能有正常的语速、甚至更快、以及坐立不安。


务必接受正规医疗咨询的另外一个重大意义在于让专业医疗人员帮助排除一些并非抑郁症的状况、以免误诊。比如某些神经损害(如帕金森病)、药物副作用、重金属中毒(某些重金属含量极高的中草药的经年累月的服用)或者病毒感染以及甲状腺等内分泌异常亦有可能表现出类抑郁症症状、这些因素都需要在医生的介入下排除。


二【男女有别】


抑郁症之复杂和迷惑性还表现在症状上的男女有别。现在或许很多人已经了解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的生涯患病率要比男性高70%、远高于男性)。但他们未必了解抑郁症的性别差异。事实上、这方面男女有别、而且差异往往还相当大。例如女性抑郁症患者会更多地经历悲伤体验、感觉自己毫无价值、或者承受着过度的负罪感。但男性患者却更倾向于感到极度疲倦、易怒、对诸事、哪怕是自己曾经钟爱的嗜好都变得提不起兴趣、更容易感到挫折、胆小怕事、甚至个别人还会变得粗暴而具有攻击性。有些男性患者为了拼命从抑郁症中挣脱出来会强迫自己一股脑儿投入到工作中、相比女性更不愿意和家人与朋友谈及抑郁症、举止也随之变得鲁莽而草率。


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差异在于:女性患者更容易尝试自杀、但实际上真正死于自杀的人数却是男性患者多得多(美国)。即:尝试自杀之际男性对自己更容易下重手、更加绝决。


综上所述:在相当一部分男性抑郁症患者之中悲伤(Sadness)感受并不特别显著、而是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活力。这显然与抑郁症给人的第一印象存在距离、但意义重大。


三【这是病、得治】


从标题上看似乎这一点没有必要写了。抑郁症当然是病、抑郁症无法纯粹靠自己调节心态来解脱、中度到重度的抑郁症几乎不可能纯粹依靠运动来治愈、抑郁症放任不管的话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自杀!都很正确。但是这里要增加的抑郁症不可不治的原因是:


①最新研究认为抑郁症对于生理健康的严重影响:今年三月初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科学声明、将抑郁列为和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吸烟地位同等的心脏病危险因素。大约20%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梗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达到重度抑郁的临床标准。大多数研究和荟萃分析显示抑郁和全因死亡、心脏死亡密切相关。不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预期寿命会下降。


②2008年一项大型研究提示长期抑郁症对于大脑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具有毒害作用(Toxic Effects)。既往抑郁症病史越长则毒害效应越严重。


③抑郁症还可能间接地与癌症等其他严重疾病扯上干系。有观点认为抑郁症至少间接升高癌症死亡率、因抑郁症患者可能更漠视早期症状且讳疾忌医、在作出医疗决策时更加犹豫。


所以、即便你的抑郁症病情尚不至于严重到时时刻刻想要自杀的地步、抑郁症治疗依旧重要且迫切。务必灌输这样的认知:抑郁症是一种流行却非常严重、不容小觑的疾病。并且抑郁症和许多其他疾病一样、介入越早治疗越及时则治疗效果越好(更易缓解、更少复发、也更有利于减轻抑郁症造成的身心损害累积)。


四【药无完美】


虽然抑郁症危害巨大、但是在所有精神障碍或疾患中抑郁症又属于最容易收获确切疗效的一类。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抑郁症只要治疗恰当总体有效率可达60-80%。抑郁症的治疗方案非常多、大体可以分为:


①精神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阅读疗法等等)


②运动疗法


③药物疗法


④草药疗法(大名鼎鼎的有圣约翰草Saint John's Wort。在西方国家圣约翰草至今人气颇佳。圣约翰草提取物在民间被用于许多草药疗法的配方。在欧洲圣约翰草被广泛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抑郁症。然而近来的研究认为圣约翰草的所谓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与安慰剂无异、无论治疗对象是轻度还是重度抑郁症。而且圣约翰草还可能导致与其他药物联用的不良反应。)


⑤其他疗法(包括电痉挛疗法等等)


这里仅仅展开讨论③药物疗法。


若追溯抗抑郁药历史、基本上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MAOIs药物(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这种骨灰级抗抑郁药对于某些类型的抑郁症特别有效、但却同时具有一些丧心病狂的副作用。比如MAOIs类药物如果和特定食物或饮料(如芝士和红酒)以及特定药物(如某些避孕药、处方止痛药、草药补充剂等)同时摄入时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也就是说服用MAOIs药物必须同时在墙上贴一张冗长的严禁同时摄入的食物与药物清单。


第二阶段:三环类(Tricyclics)。三环类抗抑郁药药效强劲、但如今已经不再常见、因其副作用同样过于显著、尤其是超剂量服用时特别危险。


第三阶段:新型抗抑郁药。这类药物主要还能分为:SSRIs类药物(包括大名鼎鼎的礼来公司出品、被称为世纪之药的百忧解Prozac、左洛复Zoloft等等)、SNRIs类药物(包括怡诺思Effexor以及欣百达Cymbalta等等)。SSRIs与SNRIs的作用原理相当近似、稍后会重点介绍SSRIs。还有一种比较有名的药物叫做安非他酮(Wellbutrin)。安非他酮的原理是直接作用于多巴胺。这些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相比之前两个阶段更加安全、副作用更小、而且SSRI与SNRIs类药物常常又能够相当有效地应对与抑郁症如影随形、三位一体的广泛焦虑以及强迫症、可谓一药三吃(当然后两者比起抑郁症、一般来讲应答剂量不同:广泛焦虑比抑郁症高一些、而强迫症可能需要更高)。但新型药物绝非没有短板:比起老一代药物其药效也被认为相对偏弱。且SSRIs与SNRIs同样会造成许多令人不适的副作用、例如头痛、眩晕、恶心、口干、便秘、疲乏、嗜睡、出汗增多、食欲下降、焦虑紧张、失眠等等、尤其是刚开始服用的时候。当然随着持续服药症状会越来越轻并最终趋向于消失。但是由于患者体质与敏感度差异、新型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感受高度因人而异、在某些人群身上依然会体现得较为强烈。同时还需要提及部分SSRIs与SNRIs药物特有的副作用、例如对于尿道阻力产生影响导致尿潴留以及更加难堪的代价:性欲抑制——这在一些人群身上表现得尤为显著。性欲抑制主要表现在欲望缺乏与性器官敏感度下降两方面(到达性高潮的时间更久)、对于性活跃年龄层来说不无遗憾。这导致一些年轻男性不愿意服用某些类型的抗抑郁药。当然刚才提到的直接作用于多巴胺的安非他酮相对SSRIs与SNRIs在性欲方面的副作用弱不少、然而它却增加了患者癫痫发作的几率。


这里还必须提到一种极端的副作用:在极罕见的情形下、抗抑郁药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疗效、反而还推波助澜恶化了病情。2004年、美国FDA对于SSRIs类药物进行了一次大型充分评估、涉及评估对象4400名儿童与青少年、结果发现其中有4%的人在服药期间产生自杀念头或企图自杀(虽然都未遂)、而对照安慰剂组为2%。这项评估结果最终促使FDA对于所有抗抑郁药物实施了【黑盒标签】令(Black Box Warning Label)。所谓黑盒标签是用于处方药物中的最严重风险警告标签、以此告诫抗抑郁药可能存在的极端风险。


以上种种说明任何类型抗抑郁药物都有其局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4-4-8 21:47:05 | 只看该作者
五【或者不吃药、或者药不能停】
  
那么得了抑郁症究竟吃不吃药?
  
不得不承认这方面存在争议、应该说是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运动与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可以获得和药物疗法等同的作用、也有观点认为视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应该采用不同的疗法组合、又有观点认为轻中度抑郁症时药物疗法效果与安慰剂无异、还有观点认为运动根本对于抑郁症无益、等等。但是目前归纳国际权威机构(例如英国国家医疗技术评估局、NICE)的观点、一般而言认为从抗抑郁药的风险收益比观点出发来看、对于轻中度抑郁症更加推荐采用心理咨询、CBT以及其他心理疗法、而对于重度抑郁症则采用CBT等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的并行、以及还认为:相比纯粹药物治疗、CBT等心理疗法不仅效果更加持久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复发。基于这种理念NICE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抑郁症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并行CBT等心理疗法。
  
权威机构的意见是值得参考的、要点在于:
  
①得了抑郁症必须向专业医疗机构的专业医师寻求帮助、但并不等于操起来就急着吃药。轻度抑郁症常常不需要服药、甚至抑郁症本身就存在一定比例的自愈性。有些患者为了省事偷懒不管自己实际情况如何张口就向医生讨药吃、这可能引发药物滥用的风险、必须警惕。
  
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应该采用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或者组合治疗方案。
  
③CBT等心理疗法的作用不容忽视。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浮躁的心态令许多人倾向于仅服用药物。这种态度不应该受到鼓励。
  
④新型抗抑郁药物的有效性对于多数患者而言是确切的、但也有局限和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副作用。这些必须纳入考量。
  
如果医生决定应该吃药呢?
  
这时候就应该遵从【药不能停】原则了。
  
这绝非戏谑之语、反而由于抑郁症的特性而需要牢记。
  
首先、有些患者在服药之后不久就在副作用之下渐渐丧失耐心甚至自行放弃服药。然而抗抑郁药物从开始服药到确切效果的显现一般需要一周到三周的时间乃至更长。(这点稍后将会详述)
  
其次、有些患者在病情缓解后转而开始担忧长时间服药会不会上瘾或者有什么长期副作用于是自行停药。这也是相当不理智的做法。抗抑郁药突然停药之后多数患者会经历较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有些会病情卷土重来甚至更加严重。事实上、一般而言新型抗抑郁药(尤其是SSRIs和SNRIs)总体而言还是很安全的。这表现在既不会上瘾、目前看来也未反映任何严重的长期副作用(上市本身还不久、未能充分评估长期效应的品种除外)。这一方面并不需要太多忧虑、相反作为患者药不能停倒是一个关键的原则。什么时候停、怎么停?遵医嘱、和医生充分沟通。但是通常抗抑郁药一旦开始服用则建议至少连续服用半年时间以巩固疗效并最大程度减少复发几率。(有研究认为、首次经历重症抑郁的患者生涯复发至少一次以上的概率可达80%、平均复发4次。还有调查提示抑郁症的复发概率随着复发次数而提高:第二次复发后的再发概率为75%、第三次后复发概率高达90%。因此与抑郁症的斗争很有可能是论持久战的践行。)即便在医生觉得合适的时间点上开始着手停药、也应该阶段性地一步一步地减少服用量、而不是突然停药。
  
和其他所有药物一样、服用抗抑郁药物也有不少注意事项、其中之一就是:饮酒要万分小心。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有酒精依赖现象。酒精依赖与抑郁症可以互为因果——可以是长期酒精依赖导致抑郁症、也可以是抑郁症患者为摆脱煎熬而寻求酒精依赖作为精神上的慰藉稻草。毕竟、饮酒的场所如酒吧等有利于患者产生当下的欣快感受、而酒精本身又能暂时缓解抑郁症状——虽然之后往往会使病情更加恶化。
  
一定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饮酒欲望。因为即便是新型抗抑郁药在服用期间若不注意饮酒控制、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抗抑郁药物代谢本身对于肝脏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若再大量饮酒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脏损害。饮酒还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并且可能放大药物的副作用、令饮酒体验变得非常糟糕且更容易导致醉酒以及更强烈的醉酒后不适。正因为如此、没有一家抗抑郁药物生厂商不在说明书中强调服药期间的饮酒风险。
  
六【耐心等待、见证奇迹】
  
医生给你处方了某种SSRIs类新型抗抑郁药物、你满心期待它令你重获新生。然而医生在处方的时候就明确告诉过你、这类药物从开始服用到确切效果显现需要至少一周到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些你虽然心里都清楚、但是服药初期各种难受的副作用令你颇为烦恼以至于几天之后你就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的疑虑:这药真的对我有效吗?万一吃了一两个月都没有任何效果的话我这几天的苦头岂不都白吃了?
  
这种想法在初次服药的抑郁症患者之中应该是相当普遍的。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新型抗抑郁药SSRI需要等待那么多时间?为什么不能像止痛片那样立竿见影?
  
这涉及到SSRIs类药物的作用原理。
  
血清素的作用
SSRIs的名称比较学术、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选择性血清素(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缩写。并不需要特别深入了解血清素(5-羟色胺)的确切复杂含义、只需要记住这种东西和可能更加为大众所熟知的多巴胺都属于一种对于人的精神状态有重要作用的化学物质:(单胺类)神经递质。根据一种已经流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假说【单胺假说】、大脑中血清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单胺假说构想的人类抑郁症的本质是:脑部关键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失衡。这种假说也构成了SSRIs与SNRIs类抗抑郁药物的药理基础。所谓SNRIs就是Serotonin 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血清素(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再摄取抑制剂。即、SNRI是一种作用于两种神经递质的双递质抗抑郁药、根本理念却与SSRI近似。
  
不过这里必须指出:所谓的单胺假说至今仍只是假说:一种可能性的构想、其本身有局限性和不少矛盾。抑郁症的根本机制(病因)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见仁见智。SSRIs与SNRIs等新型抗抑郁药物也只是对症下药、距离根本解决病因的药物还有很长的距离。
  
既然了解了血清素扮演的重要角色、就不妨顺便探索一下血清素的世界。
  
血清素是神经递质、是一种生物信号(Biological Signal)、帮助大脑神经系统中相邻神经细胞的信息沟通。也正因为如此、血清素才能影响人的情绪。既然血清素水平降低与抑郁症有关、那么一种合理的思考就是反其道行之:想办法提升血液中的血清素水平不就可能缓解抑郁症状了么!对、部分抗抑郁药物就是这样操作的、当然具体采用的手段是:减缓释放到血液中的血清素被分解的速度。这种手段就好比往厨房的洗菜池子里放满水、然后等待里面的水通过落水口排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落水口敞开、还有一种是用塞子塞住一半。显然肯定是被塞住一半的池子水位高度更加持久。采用这种减缓排出理念的抗抑郁药物就因此得到了一个专业术语名称: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选择性血清素(即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简称:SSRIs。
  
但只是这样程度的说明还无法真正解释为何SSRIs类药物在显现药效之前需要等待如此之久。而且似乎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其实在服药之后也就几个小时的功夫、人体内的血清素水平就会迅速升高。既然如此药效的姗姗来迟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要搞清楚这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下SSRIs类药物作用机制的其他一些侧面。血清素是神经递质、是生物信号、本质上扮演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角色。要做到这一点光有神经递质是不行的、还需要结合神经细胞中的特定受体(Receptor)来实现沟通。试想有座防范严密的金库。要打开这座金库的门必须要有特定人员将手掌紧按在金库大门口的扫描装置上才能获准通过。从本质上讲血清素扮演的就是类似手掌的角色、而受体则是扫描装置——只有血清素能够和其受体互动、激活它、从而传递信息。
  
一言以蔽之:神经递质血清素需要和受体联合作业。如果只是血清素水平高而受体数量少、那么信号传递的广度与速度就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瓶颈效应、就好比一大群顾客想要涌入正在举办折扣活动的大型商场而商场却只有可怜的一两扇旋转门一样。
  
SSRIs类药物的特点就在这里:除了之前提到的SSRIs通过抑制血清素被再摄取从而保证其维持于较高水平之外、目前更有观点认为SSRIs很可能还具有增加受体数量的作用、最终令得血清素能够更高效地传递信息。
  
然而血清素水平维持容易、要在神经细胞的恰当部位生成新受体却要困难得多——需要时间、充分的时间。而且:【药不能停】。这也就是为何血清素水平明明已经升高患者却感觉不到什么变化——直到受体数量跟上来之后。届时信号传达畅通而高效、“声音变得洪亮”、患者的情绪获得重新平衡、病情缓解。
  
因此服药初期你要做的是:你或许会有各种不适、个别人甚至抑郁症状还会加重(极端情况就是前文讲到的Blackbox Warning)。也正因为如此服药初期任何年龄阶段的患者都必须接受密切监管)。你迫切盼望症状改善的奇迹时刻早日到来、但最重要的是你同时还要保持充分的耐心和乐观、相信现代医学、相信科学。
  
奇迹到来的那一刻是什么感受呢?
  
根据许多通过服药获得确切疗效的患者的回顾、奇迹时刻的体验是:豁然开朗、身心突然轻松了下来、抑郁症导致的躯体症状也大幅度缓解、对于生活、人生的希望与信心突然重新涌现、一些患者还会突然想通之前纠结于心头久久不散的葛藤、忧虑与悲伤是根本没有必要的。有一位抑郁症患者网友在网上如是说:XXX药只是困倦、轻微恶心。60mg吃了一周、感觉效果不明显、反而有加重的态势。有点恶心、胃口不好。我几乎要放弃了。结果一个下午突然感觉缓解了很多。很多抗抑郁药物都是这样子:前一周几乎看不到希望。很多时候都是到一个临界点、奇迹就发生了。一定要坚持服用。。。
  
临界点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SSRIs类抗抑郁药的药效显现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性、对于有必要服用药物的患者而言坚持到见证奇迹的毅力才会那么重要、即便过程中因人而异可能经历轻重不一的各种恼人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大部分患者可以克服、毕竟相对于重症抑郁不进行治疗的后果而言是值得的。
  
首次服用第一种抗抑郁药患者的有效应答比例大概在50%-75%左右。若不能有效应答也无需气馁、完全可以调整剂量或者从一种SSRIs类药物切换到另一种SSRIs、或者还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尝试不同种类抗抑郁药物的组合。副作用较大的患者也可以尝试切换药物类型(但需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切换可能需要设置窗口时间、不是所有药物都可以立即直接切换。)直到寻觅到最适合自己的品种为止。还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搭配处方一些减小副作用的药物。从这个意义上讲、抑郁症患者与适合自己的抗抑郁药之间是需要缘分、需要寻找和尝试相处的——这就和谈恋爱差不多:如果谈得三观不合换一个再上就可以了、没必要因此绝望或者沮丧。
  
【结语】
  
本文开头提到的我家人那位在某知名出版社担任编辑的朋友、年轻女性。当时曾经在电话里淡淡地对我家人提到过:“向来讨厌吃药。实在是因为症状发得比较严重、在医生强烈建议下开始服用某种抗抑郁药。坚持了一两个礼拜感觉副作用很大、却一直没有起色、心想反正也就是这样子不死不活了、就停了。”停药后她服用一些营养补充剂和近似食疗的中药配方来改善躯体症状。然而仅仅一周以后。。。。。。
  
扼腕痛惜。
  
生者能为逝者做到的事、无非就是祈祷冥福而已。然而这实在是无比空虚的幻影、因为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死后存在冥福。人生的幸福是和生命的长度与生命的品质正相关的、是活着、是当下。
  
用知识和警惕铸就利剑、一起向抑郁症勇敢宣战。
  
参考资料
  
1.http://www.mentalhealthamerica.n ... bout_Depression.pdf
  
2.http://hpb.gov.sg/HOPPortal/health-article/10202
  
3.http://www.hpb.gov.sg/HOPPortal/health-article/10210
  
4.http://ja.wikipedia.org/wiki/%E3%81%86%E3%81%A4%E7%97%85
  
5.http://www.nimh.nih.gov/health/t ... gutm_medium=Twitter
  
6.http://www.mentalhealth.umn.edu/medication/antidep_bro.pdf
  
7.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99894
  
8.http://www.nimh.nih.gov/health/t ... der-ocd/index.shtml
  
9.http://www.webmd.com/depression/ ... -depression-effects
  
10.http://www.oxfordmhf.org.uk/blog ... ke-so-long-to-wor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4-4-9 10:27:35 | 只看该作者
顶,好贴,向抑郁宣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4-4-9 11:36:39 | 只看该作者
男性患者却更倾向于感到极度疲倦、易怒、对诸事、哪怕是自己曾经钟爱的嗜好都变得提不起兴趣、更容易感到挫折、胆小怕事、甚至个别人还会变得粗暴而具有攻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4-4-9 16:27:12 | 只看该作者
抑郁症就怕多次复发,所以维持的药量要足,服药的时间尽可能的长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4-4-10 02:41:02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是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标准DSM-VI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测定的。最近确定,明年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医院增加了定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对血浆中EPA的浓度分析,对于正确地诊断忧郁症可达到82%,确定健康人非忧郁症的达到95%。忧郁症的患者,血浆中EPA的浓度低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4-4-10 06:49:41 | 只看该作者
再谈抑郁:症状·药物·治疗及其他.......
五【或者不吃药、或者药不能停】
  
那么得了抑郁症究竟吃不吃药?
  
不得不承认这方面存在争议、应该说是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运动与心理疗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可以获得和药物疗法等同的作用、也有观 ...
maybug 发表于 14-4-8 21:47

起立鼓掌!作者写得很好! 谢谢分享精彩好文,尤其是讲血清素
受体那段很形象生动,

其他疗法则应该把
经颅磁刺
激放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4-4-10 06:55:56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具体的诊断标准和测试方法,是根据美国精神医学会的标准DSM-VI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测定的。最近确定,明年在部分地区的部分医院增加了定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是对血浆中EPA的浓度分析,对于正确地诊断忧郁症可达到82%,确定健康人非忧郁症的达到95%。忧郁症的患者,血浆中EPA的浓度低下。
mal 发表于 14-4-10 02:41

DSM-VI
(包括
DSM-V)有这项
诊断标准吗?拜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4-4-10 08:54:02 | 只看该作者
DSM-VI(包括DSM-V)有这项诊断标准吗?拜托!
伊犁春风 发表于 14-4-10 06:55

拜托什么?!谁都知道DSM-V没有这项
诊断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4-4-10 09:09:40 | 只看该作者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的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脂肪酸代谢在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30例精神分裂症为研究对象,27名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用气相色谱仪(GC)测定其血浆中LA、AA 、EPA和DHA等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浓度.治疗6周后重测1次.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中ω-6族脂肪酸LA浓度[分别是(735.86±40.48)mg/L,(783.75±29.05)m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995.83±14.23)mg/L,(991.39±14.20)mg/L,P<0.01],而AA浓度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ω-3族脂肪酸EPA和DHA浓度在治疗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精神分裂症血浆中ω-3族脂肪酸EPA和DHA增多,治疗后恢复正常,支持精神分裂症的脂质过氧化假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4-4-10 09:17:25 | 只看该作者
EPA与精神状态:新西兰研究,青少年和成年人2416名(15岁以上)——问卷测试结果证实,受试者的精神舒适状况与其血清磷脂中的EPA/AA比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趋势。女性产后忧郁症也存在类似相关性:乳汁中DHA含量低者发生率高。对爱荷华老年女性、暴力囚犯和临界性人格异常患者的研究发现,血清DHA含量低与忧郁症有关.。ω-3 与抑郁症:三城市研究,法国Bordeaux1390老年人,患有抑郁症的老年人血浆EPA水平低于对照人群;其EPA浓度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EBN研究,Meta-分析 —10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4-4-10 10:39:07 | 只看该作者
拜托什么?!谁都知道DSM-V没有这项
诊断标准
mal 发表于 14-4-10 08:54

无论
DSM-VI和
DSM-V都没有这项
诊断标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4-10 16:33:47 | 只看该作者
顶!绝对的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4-4-10 19:02:56 | 只看该作者
小橙子一直在潜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4-4-10 23:47:39 | 只看该作者
无论DSM-VI和DSM-V都没有这项诊断标准。
伊犁春风 发表于 14-4-10 10:39
无论DSM-VI和DSM-V都没有这项诊断标准------lian傻瓜 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5-1-13 03: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