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修行人常把“歇即菩提”这几个字挂在口头,“歇”什么?歇心。心真歇时,自己是十分清楚的。一旦心入寂灭状态,大休大歇时,心反而显出其本来清净光明的一面来,心境就仿佛寂静的秋夜里那轮静静的明月,清辉朗照,清凉无边。一切都是那样的恬静美好。
这样的时刻,真可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然心静如水,却并非死水一潭,因为到得此时,方识菩提。有些同修因耽溺于这样清净美好的境界,一旦坐进这样的境界就呆着不愿出来了,仿佛寻得一处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就流连其间,再也不愿迈出一步了。这种心态其实多少有点落于小乘了,类似“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虽然能如此也不错了,究竟心平意难平,用禅宗的话说就是“心头未悄然”,如此一“歇”,尚非大休大歇,尚未真到家,所以仍需行脚,真正的大歇仍在路上。
既然一直在路上,如何是“歇”?你只管不停往前走,走累了,就停下歇歇脚,看看山,看看水,看看蓝天共白云,然后继续上路。一路好山好水好风光,步步不停,不回头,不流连,何其自在逍遥!当然,这些只是譬喻,首先我们要了解“歇”的真正含义,才能够真正地“歇”下来。有人可能会问,那怎样才能“歇”呢?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涉及实修实证,本文呢,是说“歇”的结果。
真“歇”之时,“主人”是没有一刻相离的。到此地步,方才能说到家,方才知歇与不歇,原非二样,千山万水,总在脚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