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碧水清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男人女人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14-1-21 18:10:32 | 只看该作者
生命的五种深度需求


人在一生中,看似有无穷无尽的需求,金钱、地位、名誉、爱情、健康、友情......人似乎终其一生,是在为满足各种需求而活着。然而,什么是生命内在最重要和本质的需求?这些需求又是如何影响着人的一生和生命状态?而又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满足的要点又是什么?
生命的成长和丰盛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由内而外的修习过程,是一场内在需求不断认识和充实的旅程,生命的本质就是爱,内在需求与爱的关系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在与然雅的对话中,或许能更多的了解和确认这些复杂又简单的核心密码:生命内在的五种深度需求。
安全感需求,有精神的和物质的
精神缺乏安全感源于内在没有力量独自相处,并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于是形成精神依赖的习惯,在关系中表现为对对方有强烈的依靠和依赖需要。因害怕失去,所以就会对另一方有要求和控制,于是冲突就发生了。精神没有安全感的人首先要学会独自相处,在真实中就会逐渐找到与自己融合的感觉,而不是一味向外去抓取和控制。静心可以帮助精神缺乏安全感的人找到自己,学会与自己独立相处,如瑜伽静心、音乐静心、呼吸静心、冥想静心、禅坐等等。在与自己的深度联结中,可以实现与他人的联结,关系就会和谐愉快。还有一种安全感是源于物质的匮乏。当一个人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时,或童年留下物质极大匮乏的记忆,那么不安全感会一直制约他。钱本身并不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唯有赚钱的能力能给人带来物质的安全感。一个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人有力量为自己作最真实的、最好的选择。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

被接纳的需求,是关系中经常发生的冲突
我们经常不被允许做真实的自己,被许多约定俗成的信念所制约,当一个生命想要跳出制约,活出真实的自己时,往往会被抗拒和拒绝。不被接纳让人会有内在有受伤的感觉,而我们在意他人的看法。不被接纳的匮乏体验制约了我们生命的活力,活出真实的自己是所有生命的向往,如果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就不能享受真实的快乐!每一刻遵循内心最深的渴望、最美的感觉,活出真实的自己,会让人无惧一切的发生,真实会让我们有力量去面对一切。接纳并不是期待别人的接纳,真正的接纳是从接纳自己开始,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所有,接纳自己所有的发生,接纳自己所有的真实,那么接下来就会接纳别人,接纳别人内在、外在所有的发生。
被关注的需求,是关系中最常见的需要,尤其女性更喜欢、更需要被关注
童年关注的匮乏成为成年后关注的需要。当童年的需要未被满足时,成年后就在关系中延续发生。当不被对方关注时,失落、失望、委屈开始上演。许多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就是因为婚后被关注的感觉逐渐下降,甚至演变成被忽略,于是对婚姻失望。其实,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只是婚姻让彼此做更真实的自己了,爱情总是戴着激情和热情的面具,婚姻会让人做回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无法持续高度关注另一个人。生命终究只是关于自己内在的生命体验,关注自己是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所有责任,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的需要,学会自我关注,自我呵护,那么就不会对另外一个生命产生关注的需要和依赖。我们抱怨他人不关注我们,其实是因为我们也没有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是活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里,每一个生命所有的发生都是源于他们自己内在的需要和感受。细心细腻地爱自己,那么你会发现与自己谈一场永远没有分离的恋爱是多么美妙、美好的事情!
被认可的需求,是关系中常见的痛
被认可是许多生命的追求,追求成就感、价值感都是源于认可的需要。我们在否定式教育理念中长大,从童年就开始与邻家孩子的比较,到上学后成绩的排名、重点学校的淘汰、再到工作后的竞争上岗、财富事业的比拼等等。我们不断被否定,于是我们内在给自己贴上“我不够好”、“我不够优秀”的标签,然后就开始在外在寻找、寻求认可、肯定,不断证明自己,其实,所有想表现的、想证明的都是源于对自己的不认可。倘若全然认可自己的所有,欣赏自己的所有,那么别人的认可与否就不重要了。我们要学会关注积极,关注已做到的,关注已拥有的。需要认可是我们没有看见自己的全部,没有联结到自己的内在本源,回归内在,当你在一片树叶、一朵鲜花、一粒沙、一朵云彩、一阵风、一朵浪花里都能找到自己,你就知道自己是完整完美、丰盛丰富的!你无须外在的认可和肯定,在你的内在一切本足具有!
被信任的需求,是生命最深的需求
倘若你觉得没有被信任,那是源于没有全然信任对方。信任是关系的最高品质,无论对方选择什么、发生什么,只是全然信任,那么两颗心就会共振共鸣。真正的爱情是两个生命的故事,而不是两个角色的故事。信任从信任生命开始,从信任自己开始,从联结自己的本源开始,信任自己内在所有真实的示现,生命一切的发生只是为了让你前进,让你更美好!一切的发生都是完美,不完美只是我们对发生的认知不完美!
记得:当一份关系带领你回归内在,那么无论关系的形式与结果如何,这份关系已经成为生命的礼物。如果能从那份关系中找到自己,抵达自己,那么就会实现蜕变。爱会带领我们去爱的地方,喜悦会带领我们去喜悦的地方,同样,恐惧和焦虑会带领我们去恐惧和焦虑的地方。让爱与喜悦带领你还是让恐惧和焦虑带领你,选择在你,决定在你,而力量来自你知晓你是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14-1-26 21:35:53 | 只看该作者
http://kejiao.cntv.cn/2013/07/02/VIDA1372751202471664.shtml中国网络电视台 > 科教台 > 爱的四重奏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14-2-8 23:07:26 | 只看该作者
童年家庭生活造就日后的性格和恋爱方式---他山之石 2013-11-18 14:30 阅读(1474)
赞(78)评论(4)转载(307)分享(98)复制地址收藏夹按钮收藏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那些感动人的事儿...

童年家庭生活造就日后的性格和恋爱方式
希望人们在寻找伴侣的时候,都能有一颗包容理解的心~

中国民间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与西方近代的心理学的一些有关理论惊人的相似。让我们具体地看一看早期经历是如何影响人的一生,特别是人的择偶和婚姻关系的。

一、依恋期:(0-18个月)

当婴儿出生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世界。但是当他与母体分离后,即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世界,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自己生存受到了挑战。如果他在需要的时候立即能得到母亲的奶头和怀抱,他便感到回到了原来安全舒适的母体里。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他的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里伤害。由于婴儿对依恋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类型并伴随他们终生。

(1)儿童:对遗弃的恐惧

一些母亲对孩子依恋需要的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而有时候则不能。这样的孩子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安全感,他一方面使出全身解数,努力地用哭闹吸引母亲的注意,从而使自己的依恋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受到冷遇而感到愤怒。母亲成为他的愉快与痛苦的同一源泉,他在生理和情感体验上的愉快、满足与愤怒、伤心交替出现,因而形成了他对母亲的爱和恨并存的矛盾情感。这种儿童我们称之为依恋儿童。

成年:依恋型人格

如果依恋儿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中得到改变,他们在这一阶段中没有得到的需要将会成为其基本人格特征而伴随终生。在成年之后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始终存在,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亲密关系时,这种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现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矛盾的中心不满就是:“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

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的关注,不能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他们总是在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辜负了自己的爱,并总是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来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这和他们在婴儿时期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得母亲的关心是一样的。由于强烈的不安感和对遗弃的的恐惧,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他们还是难以给对方以信任。生气,哭闹,吵架,猜疑嫉妒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归根结底,这是源于他们早年对母亲怀有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2)儿童:对拒绝的恐惧

另一种母亲是持续的情感冷漠的妈妈。出于种种原因不喜欢孩子,这种母亲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冷酷的,甚至很少愿意去抱一抱孩子,打骂孩子也是家常便饭。这种母亲的孩子我们称之孤独儿童,他们往往惧怕亲密的接触,虽然事实上他们也曾象其他儿童一样需要他人的爱护,但是每次对母亲依恋的渴望和要求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因此他构造了一个不真实的自我,他们看起来很独立,实际上是否定自我的需要,恐惧与他人接触,其目的只是为了回避由此可能带来的痛苦。这样的孩子常常被认为是“好孩子”、“乖孩子”,妈妈为孩子早早就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而感到骄傲,在后来的生活中,孩子的这种所谓“独立性”也许会受到社会的赞许,甚至他自己也会为自己的“独立性”骄傲,但是婚姻生活里有痛苦在等着他。

成年:孤独型人格

如果孤独儿童的生长环境不变,他在幼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将随着他的成长而成为他的人格中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亲密关系中的回避型人格。如同在幼年一样,他否认自己的情感甚至物质需要。事实上他不是没有亲密的需要,而是在幼年时期把这种需要放弃了。他们的性格通常是冷漠甚至冷酷的,缺乏对生活兴趣和追求。因为总是回避过多的亲密接触,他们显得似乎很独立。他们在配偶的选择上往往与依恋型的人有缘份,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依恋型的人往往较为主动,从而缩短了由于他的冷漠和退缩造成的距离空间,使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建立。当然,回避型的人在恋爱初期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热情,但是一但亲密关系确立之后,因为过多的亲近仍然是痛苦和恐惧的,他的冷漠退缩特点就会浮出水面。

二、探索期(分离期)(18个月-3岁)

当孩子的生存环境稳定后,他们的兴趣从如何吸引母亲的注意力逐渐地转向了周围的世界,开始要离开母亲的呵护去探索他的周围空间了,这就是孩子的人生的探索阶段。

这时候的孩子一方面需要尝试着越来越多的离开母亲身边,从而证实自己日益增长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他们心中充满了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失去母亲呵护的不安全,因此他们同时又要求不断地得到安全感。这是个矛盾的心理要求。

(1)儿童:对被控制的恐惧

有一些溺爱孩子的母亲可能在孩子的第一阶段(依恋期)做得较好,可以较多地满足孩子对依恋的需要。但是她在第二阶段上往往出现问题。她可能过分呵护孩子,生怕孩子出现意外而过多地限制孩子的行动。她们总是在冲着孩子嚷嚷:“回来,那儿不能去。”“回来,那儿会摔倒的。”这样,她就关闭了孩子通往外面精彩世界之路。她们这样做,可能出于爱护孩子的本能,但更可能是出于自己对遭受孩子遗弃的恐惧,和自己对孩子的依恋,她不能忍受与孩子的片刻分离。孩子的反应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拒绝回到母亲身边,总是设法与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逃离母亲的控制。另一种则是虽然人回到妈妈身边,但是情感却对母亲关闭了,即在情感上保持距离。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孩子,他们充许妈妈抱,但同时总是把脸拧到一边,不让妈妈亲,他们最担心的是不要被妈妈控制和“吸收掉”。

成人:回避型人格

距离儿童长大以后成为回避型人格,他们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身体还是情感都是疏远的。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来回避家庭生活:长时间忙于工作,喜爱经常出差的工作,喜欢参加各种室外活动,即便在家里,也总是埋头忙于各种事情也不愿多坐下来陪陪自己的配偶。独立型人格需要自己的空间,配偶的亲密表示往往使他们浑身不自在。“你总是在控制我”,“你太粘人了”,“我需要一点自己的天地”,是他们经常发出的抱怨。他们与孤立型人格不同,孤立型人格否认自己对亲密的需要,而回避型人格则会正面显示他们对亲密的需要。他们最喜欢那种来去自由的关系,当他们感受到了自己对亲密的需要时,特别是当他们感到某种内疚或对遭到遗弃的恐惧时,便会从自己的小天地里走了出来,向自己的配偶频频示好,去取悦对方。当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特别是当他们感到了对方企图保待这种亲密状态,或对自己有进一步需求时,他们便会立即退缩,甚至生气:“你怎么没完没了?你的要求得太多了。”迫使对方离开自己。等他们再次“出山”的时候,他们会“忘记”与对方之间的不愉快,会奇怪对方为什么如此不高兴。他们会试图改变对方的情绪,或批评对方对自己的冷淡:“我都有没事了,你怎么还没完没了?”如果气氛不能得到改善,他们会再次走回自己的小天地里去。

回避性人格的另一个类型是我们常说的“花花公子”类型的人。他们需要不断地吸引异性的注意力,正如小时候需要不断地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一样,但是又不能保持与异性的关系。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来获得异性的爱,可是一旦进入一种稳定的爱情关系,他们很快就会感到厌烦,因为他们感到了被控制和被“吸收”的威胁,于是就又想方设法摆脱和终止这个关系。同时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并不因此而消失,他们就又开始了另一段恋情。对他们而言感情是矛盾的,既有对依恋的需求和对被遗弃的恐惧,也有对独立的需求和对被控制的恐惧。如果一个母亲在孩子的依恋期不能满足他对母亲的依恋要求,又在孩子的探索期严重地限制了他对独立和探索的需求,那么她就很可能造就了一个未来的感情不专一的“花花公子”。

(2)儿童:对失去的恐惧

矛盾儿童的父母通常是那些缺乏耐心的人,他们总是想总是鼓励甚至是强迫孩子过早地开始他们的探索和独立阶段,而忽视了孩子在离开父母之后又要回来以确认安全感的心理需要,使孩子在片刻的“探险”之后常常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支持,从而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他们常对孩子说:“去,自己一边玩去!”“没看见我正忙着吗?”“你是个大孩子了,别老缠着我。”结果造成孩子对独立的恐惧,害怕离开妈妈,这些孩子需要不断反复地确证父母是否随时都在关心着他们,爱他,他们总是眼睛盯着父母,唯恐自己稍有疏忽,父母就会消失。他们需要父母时刻都在身边。他们使用一切手段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他们与依恋儿童不同,生气、哭闹、抱怨不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相反,他们知道如何通过讨好妈妈,作出好孩子的样子,或者找出各种借口来得到母亲的注意力。

成人:追求型人格

矛盾儿童到成年后即形成追求型人格,他们总是想出各种方法去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与依恋型人格一样,追求型人格也惧怕被抛弃。但不同的是,如果说孤立型人格是害怕被:“拉回家”,那么追求型人格则是害怕“害怕找不到家”。对追求型人格来说下班回到家看到家里的灯是黑的,早上看到配偶不在身边都是很难以忍受的。他为了能够保持与配偶的亲密关系,总是力图取悦对方,伺候对方,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生怕与对方产生矛盾或不高兴,因为他们怕对方离开自己,所以总是设法安排各种共同的事情:出外郊游、看电影、逛街、上餐厅、运动等等。他们总是压抑自己的需要,将对方放在首要的位置。他们不像依恋型人格那样总是在抱怨生气,他们很少抱怨生气,总是努力抑制自己的不快,习惯于看着别人的眼色,生怕对方不高兴。可是他们的种种努力往往并不讨好,而是使对方感受到窒息,没有一点个人的空间。对于失去的恐惧常常造成猜疑和嫉妒,他们十分留意对方的行踪或者表情,对可能出现的所谓“第三者”非常敏感。这种人常常在暗暗地伤心落泪,感叹“活得太累”。

三、自我的确认和能力的形成(3-7岁)

这时的孩子开始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他想要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以周围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他开始了自我形成的生命历程。为此,他必须完成两件事情,这些都会在一生中影响到他与于自我的关系和与他人的关系,这就是:(1)他必须在自己的内心里建立起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自我形象,以及一个稳定,持续的他人(主要指亲人)形象。(2)确定对自己的能力的自我评价,从而确立自己的自信心。  

(一)自我的确认:

在三岁之前,孩子在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立即感到焦虑和被遗弃的恐惧。现在,大约在三、四岁左右,孩子仍像以前一样,需要安全感。于是他就开始将父母的形象装进自己的头脑里,以便使自己在离开父母身边时仍然保持与他们的精神联系,保持着心理上的安全感。由于孩子开始把自己从精神上与父母开始区分开来,换句话说,就是开始独立了,他立即面临的一个任务就是需要逐步地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内心形象,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完成这一任务的。他们装扮成各种动物、人物、卡通角色,等等,将特定的角色的特点经过自己的认同后组合成一个独特的个性特点固定下来。孩子在扮演各种角色中寻找自我,形成自我。这时的孩子表现为非常地注意父母对自己所扮演的各种游戏角色的反应,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并强烈地希望和要求自己的父母与自己一起来玩游戏。

(1)儿童:对羞辱的恐惧

然而,大部分的父母对于这一阶段的孩子方法是有问题的。这样,孩子的人格就被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扭曲形成了。

我们中国人历来讲究对孩子的“家教”,于是很多父母对那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和要求的行为特点和性格特点给予批评、拒绝、压制或惩罚:“女孩子不要那么疯,丑死了!”“这些东西是女孩子玩的,你是男孩子,羞死了!”“不要这么闹,静静地坐在那儿才是好孩子,”好孩子应该这样,好孩子应该那样......。于是,孩子的人格就分裂成了两部分: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赞同和强化的部分,所谓光明面的部分,另一个是受到父母和社会否定因而被压抑下去的部分,所谓“阴暗面”的部分。从此,孩子形成一个单一的,片面的人格,不再是一个拥有完整的自我的人。孩子会本能地对自己的“阴暗面”感到羞耻,甚至否定了它的存在。孩子将自己分裂成了“好的”和“坏的”,他会努力地压抑自己的所谓“坏的”一面,表现自己的所谓“好的”一面,并将它作为自己唯一的自我形象固定下来。他总是在努力地控制自己,控制他的自然的人性中被否定和压抑下去的部分不要“露”出来,以免受到羞辱。

成年:古板的人格

刻板的儿童到了成年之后即可能形成古板的人格,这种人性格固执,通常自我中心,缺乏灵活性,较少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缺乏同情心。他以自己的“精确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性思维”以及高度的理智为骄傲,而以流露内心情感为耻。这种人显得比较冷静、理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计划性强,在社会的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他们中的很多人常常事业成功,是公司或机构中的高层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他们的这些性格特点也往往吸引了很多那些性格上较为感性、不理智、依赖性强的异性。他们也往往会选择一个与他性格相反的异性作为伴侣,因为她的身上具有自己失去的那些人格特点,只有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才会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完整,即我们常说的“性格互补”。但是这些性格特征很快就成为配偶痛苦的源泉。要不了很久,他就会开始不断地挑剔对方的毛病,正如他的父母当年对自己一样,不能忍受对方身上的自然的、自发的和任何看起来“不符合理性”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一切事情都应该是预先设计和计划好的,因此常常指责配偶:“头脑不清楚”,“自己都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好好想想再说。” 他们视配偶为自己的支配对象。他们通常情感冷漠,甚至不近人情。

他们最怕丢脸,过分强调自我控制,认为做人不要随心所欲,要有理性。他们把真正的自我深深地藏起来,于是显得很有城府。在恋爱婚姻中他们控制欲很强,固执己见,并喜欢用冷漠来惩罚对方。

(2)儿童:对被忽视的恐惧另一些父母完全忽视了孩子的这种自我确认的重要心理过程,完全不在意孩子在玩一些什么游戏,对孩子的游戏认为是幼稚可笑,不屑一顾,更不会对孩子在有些中扮演的角色给与积极的反应。如果父母从不参与孩子的游戏,不给予肯定,结果,孩子缺乏自我认识,缺乏个性,他们总是表现出多重人格的特点,并在自己的不同人格特征中间徘徊不定。他们情绪往往不稳定,常会无道理的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悲伤,一会儿生气。他们害怕被别人忽视,他们最受不了别人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因为这样会为使他们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

成年:顺从型人格

不被重视的儿童在成人后常常会抱怨:“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你无视我的存在”。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观点、甚至情感,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别人的情感,而不敢成为真正的自我,象变色龙一样,随时会根据环境来改变自己的颜色。他们总是在察言观色,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总是过分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对自我的认识完全依赖于别人的反应,他们的精力总是集中在如何能够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和关注。他们最怕被忽视,不被关心和关注。他们做人的标准是不要出风头,不要太有主见。他们总是努力地讨好和取悦对方,相信只要对方高兴自己就会得到关注、爱和幸福。然而无论对方给与他多少关注,他仍然在抱怨自己没有被重视,没有被爱,或没有被承认。他们总是在抱怨对方控制欲太强,情感迟钝,他们常说;“你从不关心我,什么事情都要按你的意思去做。”

(二)能力的确定:

孩子在确定自我的同时,通常从四岁开始,试图确定自己对外界世界的影响,看看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和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自我评价。他们开始与同伴甚至父母竞争(如争夺关注),炫耀自己的能力。他们尝试做各种恶作剧,并注意观察父母的反应。如果得到父母的赞许,他们就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尝试,直到受到父母的禁止或责骂,他们才会停止。

(1)儿童:对失败的恐惧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尝试努力不是给与持续的鼓励和强化,他们生怕孩子会由于得到过多的奖励而“骄傲自满”。当孩子考试拿了95分而欢欢喜喜地回到家,向父母报喜时,他们就会说:“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你怎么不跟人家得100分的比?”由于父母的鼓励和赞扬是如此的不易得到,孩子感到永远不够好,于是永远在追求成功和赞扬。他们不能面对失败,成功使他们自大,而失败则是他们自卑和抑郁。但是无论多么成功,他们都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因为他们会认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成功。

成年:强迫性竞争型人格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成为一个狂热的竞争者。他们往往事业成功,蔑视道德,缺乏同情心。他们总是指责别人不努力,太笨。他们生活的一切目的就是竞争,竞争,再竞争。只有在不断的竞争中不断获胜,才能维持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不能容忍和承受任何失败。他们做人的标准是不要失败,不要犯错误,永远在追求完美。因为他们深信:“如果我是最优秀的,就会得到爱。”他们在恋爱婚姻中总是要居高临下,控制对方,家庭也是他们竞争的战场,而对家庭的支配权就是他们竞争的目标。他们倾向选择一个能力明显比自己差的人作配偶,一方面要求配偶服从自己,崇拜自己,但又同时不断地抱怨对方胸无大志,太笨。

(2)儿童:对竞争的恐惧

有些父母从不给与孩子鼓励,总是在批评和指责。他们总是对孩子说:“你看人家xxx多聪明,xxx多优秀。”“这孩子好不了”“这孩子将来怎么办?”这样的教育是孩子不知如何表现自己的能力,即使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也往往不被父母认可;“学习不好,歌唱的再好也没用。”“这都是些歪门邪道的玩艺。”孩子常常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敌意。他们从不公开地与他人竞争。他们表面上从不竞争,也不愿意参与那些与竞争有关的游戏,但他们胜利的方法是如何让别人失败,如背后说一些坏话,告状。他们为了避免失败或批评总是回避做出决定,却对别人的决定充满了不满或敌意,而且常常抱着幸灾乐祸的心理,等着别人的失败。他们缺少同情心和良心。他们回避一切竞争,却总是在抱怨不公平。

 成年:巧妙的妥协型人格

这些孩子长大后,如同他们小时候一样,不喜欢参与具有竞争性的游戏和运动。在人际关系中,喜欢当面奉承但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或用手段贬低和破坏别人的名声和形象,使别人痛苦而从不自责。他们通常从事低于自己能力的工作。从不公开与看起来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竞争。而是表示无兴趣参与竞争,说:“我从来不愿出风头”然后通过贬低别人而达到自己的心理平衡。

他们在恋爱中表现为表面上顺从,实际上消极抵抗,或通过巧妙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他们总是指责对方太要强:“什么都要听你的”“你什么都要占上风”。总是抱怨自己被控制,自己的能力不配对方承认。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14-2-10 16:21:05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面相的男女最相配
普渡斋/原创


什么面相的男女最相配


   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无疑就是在茫茫人海中找一个顺眼的即可,但是毕竟是两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很多人还是很慎重,通过长时间的了解和接触才会考虑是否一直走下去。下面我们就从面相的角度去看看最搭配的男女面相是怎么样的。

  从眼睛的角度上说,男女最好是一大一小,大眼睛妹子外向活泼,小眼睛难受内敛坚毅,这样的搭配走在一起美观适宜。但是眼睛的大小对比不可以太明显,不然就失去的平衡,过犹不及了。

  人的额头是人们事业的凸显点,男人额头高而广,这样的男人事业有成,步步高升,经济状况优越。女人额头高而广就是一个女强人,所以要找一个比她更高的人,但是几率相对来说比较低,经常会出现晚婚晚育。

  从嘴唇上来说,女人的嘴唇厚度要厚过南方有利于夫妻感情,女方会比较温柔多情,爱护对方,男人都是抵不住女人温情的一面,爱护对方是绝大多数男人的选择。这样的女人男人最好不要薄情寡义,伤害女方。

  淡眉配淡眉,浓眉配浓眉,但是男人眉毛的整体形状要大于女方,男方会有保护女方的欲望和能力。男人的鼻子都会大于女方,所以高鼻梁的男人也要配高鼻梁的女人。

  男人颧骨高大,会让自己的事业走向成功,他们外向积极,不断的去学习奋斗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女人的颧骨不可以比男人高。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14-2-16 19:34:01 | 只看该作者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星云大师 发布时间:2014-2-15 17:45:31 繁體版
六个维系爱情的妙诀

女人问男人:“有朵花长在悬崖上,去摘的人有摔死的危险,你肯不肯去摘给我?”男人想了想,说明天告诉她答案。女人的脸顿时有些阴了。第二天,女人看见男人留的一张字条:“我不会冒险去摘那朵花。因为你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我要留着双脚跑来给你开门;你常常迷路,我要留着眼睛给你带路;你不喜欢出门,我要留着嘴巴驱赶你的寂寞。我要好好活着,一直陪着你,等你老了,还要给你修剪指甲,拔掉白发……”

男女的爱情如何才能天长地久?有的人结婚不到三天或蜜月未完就已经分道扬镳,这是因为不懂得维系爱情的妙诀。

什么是维系爱情的妙诀呢?

一、要有共识。从一些传媒报道知道,现在不少家庭夫妻信仰不同,太太是佛教徒,先生则信仰天主,由于信仰不同时生龃龉。因此,男女结婚前光是情投意合还不够,有共识才重要:彼此能有共同的理念,达成一致的共识,方可结合。

二、要有了解。婚姻共识要建立在彼此的了解上,有的人因不了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实在可惜。也有人说“人经不起了解”。如果是不真实、虚假、欺骗的,当然经不起了解:如果是实实在在、原原本本的,又有什么经不起了解的呢?年龄、才华、家世、财务、学历、思想、言行,不必欺瞒造假,甚至身体健康状况都要通过医师检查。婚前有深入的了解,婚后才能长葆坚贞的爱情。

三、要会体贴。爱情不是今天送她黄金,明天送她首饰,就能维持长久;物质能赢得一时的欢喜,得不到永久的感情。夫妻的感情要靠相互体贴。有时候需要彼此互问一句:你好吗?你做得动吗?你的体力吃得消吗?你需要我来帮你一下吗?所谓患难夫妻,互相体贴,比荣华富贵更能维系感情。尤其现在的夫妻,既不计较每日朝夕相处,也不在于长篇大论的说教,而在轻声细语的关心。有时多看对方一眼,有时相互一个微笑……体贴才是夫妻感情的强力胶。

四、要能尊重。有些丈夫只知道赚钱交给妻子,有些妻子只知道勤于家事,以为这样就是标准丈夫、贤妻良母。殊不知女方不是嫁给金钱,男方也不是为了娶一个劳工,所以金钱、工作以外要知道对方,尊重对方的需要、爱好,要能给其满足。爱不是占有,要能相互尊敬,爱是需要赞美唱和的,而且不只是尊重个人,还要尊重其家人、兴趣、爱好,乃至尊重其合理的隐私。

五、要会助缘。既是夫妻,要给对方助缘。例如丈夫学业尚未完成,应该鼓励他深造;如果就业上班,加班迟归,不要责怪,要给予慰问;地位不高,待遇微薄,不要嫌弃,要给他鼓励。平时买一本书帮他进步,订一份报纸慰藉他的家居寂寞。他的朋友、长官,是他的外缘,应该助他一臂之力,让他能荣耀地和别人来往。

六、要能包容。婚姻的圆满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包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夫妻偶而难免会有一点意见相左,就好像牙齿和舌头有时也会打架,重要的就是互相忍耐、包容。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夫妻之间只要能建立共识,彼此相互了解、体贴、尊重,全心助成对方,尤其能包容,则婚姻必能历久弥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14-2-26 19:09:39 | 只看该作者
好妻子的十标准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2-6-17 21:33:46 繁體版
1、知足常乐,不给男人过高的要求。

2、顺从听话,却不失个性独立。

3、知书识礼,尊重对方。

4、聪明可爱,也会装疯卖傻。

5、照顾家庭,尊重父母。

6、角色多变,本色依然。

7、爱屋及乌,宽容博爱。

8、从来没有欺骗过丈夫。

9、爱对方,包容对方。

10、帮助男人,成就男人。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14-2-26 19:40:52 | 只看该作者
让家变成极乐世界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作者:达真堪布 发布时间:2013-10-20 21:36:14 繁體版
让家变成极乐世界

在家里,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多看对方的优点,应该多感恩对方,这叫修行。但是现在的人却是相反的,只看自己的优点,只看别人的缺点,能合得来吗?

若是对对方真正有恭敬:“你是对的,你有功劳;我不好,我没有功劳。”能反省自己就行了。两个人在一起,若是能互相恭敬,一定会很和睦,一定会很快乐。

反之,如果两个凡夫俗子在一起,“我好,我对,我有功劳;你不好,你不对,你没有功劳。”互相都是这样自私,哪会有好结果啊?

从现在起,双方都要改变心态、改变态度,多看对方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多感恩对方,多忏悔自己。这样,家也就变成极乐世界了。

有的人想逃避:“我是不是要换个家庭啊?是不是要换个对象啊?”没有用,你是逃避不了的,无论你怎么做,结果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凡夫嘛!凡夫就是这样的,如果看不破,放不下的话,怎么做都一样会烦恼、痛苦。

所以,那些不是好的办法,只有改变心态才是最好的办法。学佛修行就是要改变思想,改变行为,改变观念,改变贪欲的心态。心态改变了,行为改变了,一切就都改变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14-3-17 21:50:33 | 只看该作者
德芬:女人怎样才算成功?
时间:2014-03-17 09:56|作者:admin|阅读: 3329 |评论:0

提问:德芬老师,作为一个成功,圆满的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家,有孩子,有事业,样样都很完美才叫做成功,才叫做完美?



德芬:
真正完美的女人是看见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我现在就是越来越不喜欢把这些名词套在自己身上,什么都要有才叫做完美。我觉得真正完美的女人是,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并且能够接纳它,这是最重要。

我没有伴侣的话,我就没有伴侣,我接纳我自己的状态,有一天也许伴侣会出现,但是也许不会出现,但是我作为一个人我是完整的,这才叫做完美。完整的人是什么意思,有黑有白,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是不是?那才叫做完整的人。你不能说我的另一半让我完整,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我不讲完美,我可能讲完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

拥有的三种女性能量会让你更幸福
没有所谓的完美的女人,但是如果你是拥有三种女性能量的女人的话,你会相当的幸福,同时你的男人也会很幸福。

第一种是母性的能量。
这是讲到亲密关系了。每一个男人,不要看这个男人现在都几十岁了,好像一副事业成功,很潇洒的样子,但他内在都有一个小男,像女人内在有一个小女孩儿一样,能够学会自己抚慰,安慰自己的小女孩儿。男人内在也是有一个小男孩儿,他也是希望被宠爱,希望女人像妈妈一样关心自己:今天累不累啊,有没有吃饭啊,给你弄一点什么吃啊?男人受伤了之后,在外面碰到挫折的时候,回来给你讲的时候,有没有一个母亲一样伟大的胸怀去包住他,让他觉得回到家很安全?这是母性的能量。

第二种是女人的能量。
然而有些拥有母性能量的女人,非常的包容,非常关心他,但是男人还是不愿意回家,这是我讲的第二种能力,就是说女人的能量。因为你的男人毕竟是男人嘛。需要你像一个女人,并不是说都像妈妈,都像妈妈就找一个妈妈就好了,当然找不到他心目中理想的妈妈,同时希望这个女人兼顾她,比如这个女人有性感的一面,有温柔的一面,有美丽的一面。

但也不是说我天生长得不好看,就要去韩国整容,其实不需要的,没有丑女人,有懒女人。真正内心强大的女人,真正的美丽是从内在从里面透出来,不需要你五官长得多美丽,身材多苗条,真的不需要,可以透露女人的味道,男人的内在会被你吸引,要性感,要美丽,要温柔,作为一个女人。

第三种是小女孩的能量。
第三个能量也是很多男人很喜欢的,因为男人嘛,他会喜欢有一个小女孩儿在他面前让他去宠爱,所以必要的时候,你要跟他撒娇说:老公什么什么的,人家就是什么什么嘛,不要这样子嘛!

你说做女人难不难啊,又要像妈妈,又要像妻子,有的时候还要像女儿,有的时候撒娇。

你要同时具备这三种能量的话,你的亲密关系应该就是很幸福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14-3-20 19:54:42 | 只看该作者
德芬:女人怎样才算成功?
时间:2014-03-17 09:56|作者:admin|阅读: 3329 |评论:0

提问:德芬老师,作为一个成功,圆满的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家,有孩子,有事业,样样都很完美才叫做成功,才叫做完美?

...
碧水清秋 发表于 14-3-17 21:50

与此类推,男人也要具有三种能量 ,父性的包容,男人的力量,小男孩。这样结合的夫妇才是完美的 ,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可世间有多少这样的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14-4-25 15:04:53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据说夫妻可以扮演很多角色,夫妻,母子,父女,两小孩,咋说呢?理论是理论,理论说夫妻感情可以得一百分,得98也挺好,80也挺好,实在不行及格就行,只要两个人舒服,日子过得好,不过我觉得,具有上述能量的人会更舒服的,至少谁脆弱时候都希望另一半可以依靠一下下,贪玩时候都希望对方是个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6 11:1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