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Prescill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什么叫不必纠结于诊断名词?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13-4-5 07:16:34 | 只看该作者
我之所以发这个贴,是因为我们在求治的过程中,发现的确有的医生不注意采集横断面,或者过分看重症状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孩子复学失败,又得休学一年,心理得多难受啊!
我上网学习,有一个医生说早发性抑郁 ...
Prescilla 发表于 13-3-30 00:31
你说的很对,一般发病年龄比较早的80%双相,一级亲属双相的几乎接近100%,临床上医生都这么认为,但不会跟病人这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13-4-5 12:03:42 | 只看该作者
16# woaijumimi
为什么不说啊,家长有权利知道啊!
是不是得了这个病,跟常人比就失去了竞争力,没办法竞争了。其实孩子们就是因为失落才得的病,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失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13-4-6 08:45:07 | 只看该作者
我就不纠结,本来西医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还是回归我们的传统智慧从整体上根本上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13-7-30 13:24:09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施剑飞医生很忙的,每周门诊一天,病人超多。
他似乎还是愿意多一个病人,一直找他做心理辅导。
下午的特需门诊80元挂号费,限号10个,往往有近20个。上午的专家门诊等半天,只交流了三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13-7-30 13:25:0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13-7-31 09:29:55 | 只看该作者
看病难,大家很难遇到耐心了解病人过往的医生,一个医术高医德好的医生可遇不可求,随着不断看诊,慢慢将病人的过去经历和医生沟通已属不易。当然,这是就医现状。
版主提出的问题,我遇到过,理解稍有不同。医生当初这样告诉版主,目的可能是劝当事人和家属不要对号入座、盖棺定论,避免把一些日常行为和躁郁症状联系过度,分不开生活中的情绪和疾病表现。我也觉得诊断名称不重要,当然确诊很重要。只要针对核心症状,服药、心理调适,最后痊愈了,知不知道什么病已经不那么重要,只是一些经历而已。可能多年之后会说,那几年只不过有些心情不稳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13-7-31 09:46:16 | 只看该作者
21# 东北小伙

嘿嘿这个贴的确是带着情绪化的产物,我后来自己也做了些编辑,有些诊断还需要看治疗的反应,需要给医生判断的时间。不过我还是认为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临床上简单的给一个“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也许短期内能控制病情,但从长远来说,不找到根就不能控制反复发作,意义不大

你说得对,自从孩子被确诊“双相”,我们家长的确容易把本来正常的情绪反应看成病情的反复,所以现在我学会了耐心,多观察一段时间,另外注意除了情绪上的反应还有没有基本睡眠节律或饮食上的改变等等。好在孩子自身从来不关注自己的症状和药物反应,避免了孩子再往“神经症”方向发展,但这也导致了缺乏“自知力”,矛盾啊!

关于“自知力”,想听听你的意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13-7-31 10:05:55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矛盾啊, 和孩子说的太多,怕孩子更加敏感,增加心理压力。不说,孩子缺乏自知力,不会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13-8-4 06:00:50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我有同孩子说,也有找书给她看,她不想看,我看过后觉得很有用的指给她看,我觉得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已。我也不知对与不对,了解自已接受自已然后与此病相共处,一生平稳容易些吧!我是这样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14-3-14 04:30:50 | 只看该作者
你说的很对,一般发病年龄比较早的80%双相,一级亲属双相的几乎接近100%,临床上医生都这么认为,但不会跟病人这么说
woaijumimi 发表于 13-4-5 07:16

一般发病年龄比较早的80%双相,一级亲属双相的几乎接近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14-3-14 04:32:15 | 只看该作者
21# 东北小伙  

嘿嘿这个贴的确是带着情绪化的产物,我后来自己也做了些编辑,有些诊断还需要看治疗的反应,需要给医生判断的时间。不过我还是认为诊断是治疗的基础,临床上简单的给一个“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 ...
Prescilla 发表于 13-7-31 09:46
不找到根就不能控制反复发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14-3-14 04:32:43 | 只看该作者
是啊,矛盾啊, 和孩子说的太多,怕孩子更加敏感,增加心理压力。不说,孩子缺乏自知力,不会调节。。。
shanyao2004 发表于 13-7-31 10:05
和孩子说的太多,怕孩子更加敏感,增加心理压力。不说,孩子缺乏自知力,不会调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14-12-18 11:49:19 | 只看该作者
面临和各位同样的困惑!

关于确诊
我家孩子的状况就是个难题,入院表现是癔症(表演性症状,里外有别,跟熟悉亲近的人症状明显,跟陌生人外人少有症状,还有表演性角色转换),发病初期表现又像躁狂 (比如思维奔逸,话多,换药过程的妄想)。家里奶奶得过癔症(我当时跟医生描述家族病史时说的是精分,所以没有影响医生的判断)。所以,他们只能以上级更重的疾病治疗。
我的困惑是如果癔症,是不是可以尽早减量甚至停药呢? 无解。

关于对孩子
孩子口头上是对病情不自知的。一直坚持认为是药物造成后期的躁狂症状。而且很怀念当初思维奔逸时的状态。认为那时自己更聪明,想法有创意。
但同时很认真的配合吃药,一粒都不减。

跟各位情形相似,自己也不积极了解病情,好像心底很排斥。我也想过要让她尽量了解自己病情学会自己控制,可是让她了解哪个呢?

哎,无助啊。
希望各位家长能经常在这分享有益的心得体会,
起码我们能互相得到些力量。

我家孩子目前单一躁狂症状比较明显,医生的建议是尽量安抚顺从,不要激惹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14-12-18 23:12:00 | 只看该作者
有几个原因, 一是中国医生太忙了, 一天看几十个病人, 每个只看10分钟. 欧美医生一天只看几个, 每个都是半小时往上. 第二精神病症状共存太多, 抑郁, 焦虑, 注意力缺陷, 睡眠障碍, 几乎都是共存的, 要抽丝剥茧很不容易. 第三, 精神病没有仪器或者化验检测, 全靠病人主观描述, 而各种精神症状很难用语言描述清. 医生得不到准确的资料诊断往往出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4 20: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