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世纪50年代丙咪嗪第一个被证明有抗抑郁效应,开创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史以来,仅仅经过50多年,抗抑郁药发展迅速,目前品种多达20多种,现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抗抑药。 刚开始分类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来进行的,如三环类(TCAs)、四环类等。而今主要是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的特点,将抗抑郁药分为以下8类:
1.单一作用于5-HT,如选择性5-HT在摄取抑制剂(SSRIs),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艾斯西酞普兰等;5-HT再摄取增强剂,有噻奈普汀(达体朗)。
2.单一作用于NE,如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SNRI),有瑞波西汀。
3.双重作用于5-HT,如5-HT2A受体拮抗剂/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有曲唑酮等。
4.双重作用于NE及DA,例如NE及DA再摄取抑制及(SNRIs),有安非拉酮等。
5.选择性作用于NE及5-HT,例如NE、5-HT再摄取抑制剂(SNRIs),有万拉法新、度洛西汀。
6.非选择性作用于NE及5-HT,例如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有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及四环类抗抑郁药如马普替林等。
7.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有吗氯贝胺等。
8.NE能及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有米氮平等。
医生在为病人选择抗抑郁药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既往的用药史:如果患者是一个复发的病人,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选择上次治疗有效的药物。
2.药物遗传学:如果患者的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那么对亲属有效的抗抑郁药是医生首先要考虑的药物。
3.药物的药理学特征:如有的药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那么医生更可能选择这样的药物治疗一位焦虑激越明显的患者。
4.抑郁症的亚型:对于伴有明显激越的抑郁症,在治疗中医生会考虑选择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对于伴有强迫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氯丙咪嗪以及氟伏沙明、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来治疗;对于焦虑症状突出的抑郁症患者,医生更可能选择帕罗西汀、文拉法新、瑞美隆来治疗。
5.可能的药物间相互作用:如果患者本身在使用其他的药物治疗中,那么医生会考虑选择和原来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抗抑郁药。
6.患者躯体状况和耐受性;
7.药物的可获得性及价格和成本问题。
当然,目前抗抑郁药有20多种,一般而言这些抗抑郁药的疗效大体相当,但抗抑郁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又存在个体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治疗前很难预测。对于单一的病人医生很难预测那种药物是最合适的药物,所以医生有时候需要患者“试药”来确定哪种药物更合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