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碧水清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每天寻找一件快乐的事-----在路上

[复制链接]
1246#
 楼主| 发表于 14-1-5 12:44:25 | 只看该作者
是的,我们,我们所有人,都要阳光,顺利,开心。。。。。我想不到更好的词了,感觉这就是最好的了,谢谢月光,谢谢大家,我从小就是个很孤僻的人在网上遇见大家一路有你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7#
发表于 14-1-5 16:11:07 | 只看该作者
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8#
发表于 14-1-5 16:14: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冻罐头 于 14-1-5 16:15 编辑
明天后天幺儿考试,今天再突击复习下,婆婆公公出去了,叫他改一摞装订的卷子资料,其实是叫他复习一遍,因为他边改边念,我只好在里面看搜集的心理学的报纸,怕他玩,就时不时出去逛下,似乎很认真哦!后来觉得累了 ...
碧水清秋 发表于 14-1-5 12:14

你妈妈。。。也蛮有想象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9#
 楼主| 发表于 14-1-5 17:08:57 | 只看该作者
http://dianying.2345.com/detail/28827.html今天看了《新警察故事》感觉很好看,坚定了善有善报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0#
 楼主| 发表于 14-1-5 17:09: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4-1-5 17:11 编辑

1249# 冰冻罐头 就是!很有想象力嘛!祝你健康开心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1#
 楼主| 发表于 14-1-5 17:20:51 | 只看该作者
电影太好看了,以前就知道学习,后来抑郁严重啥都没意思,现在可以觉得电影好看了,忘记啥抑郁不抑郁的,补上这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2#
 楼主| 发表于 14-1-5 17: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继续看电影,我一般挑分数高的,或者认识的人的电影来看,看了两句就来发感慨,看的是《中国合伙人》,听见一句话,梦想就是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那我的梦想是什么?就是寻找快乐,就是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3#
 楼主| 发表于 14-1-6 20:50:18 | 只看该作者
每天阅读6分钟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
分享到:2
发布时间:2013-01-15来源: 中国经济网作者:佚名收到评论(0)浏览(153)
开卷有益,阅读改变生活。阅读不但可以增长知识,替身个人修养,还可以缓解压力,真的很神奇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每天阅读6分钟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

每天阅读6分钟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

  俗话说“开卷有益”,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个人修养,还有益于身心健康。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6日报道称,阅读也是一种健身,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常看书的人不孤独。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心理专家希拉·加布里埃尔发现,读书能满足人的归属感,让你融入社会圈子,较少感到孤独。当我们读到书中描述的风景、声音、气味时,大脑相关领域被激活,联想到生活中的体验,而看电视或玩游戏时则不会这样。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仅阅读6分钟就能减少2/3以上的压力,效果比听音乐或散步还好,这是因为阅读时精神集中,从而缓解肌肉紧张,降低心率。

  爱读书的人不易老。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对平均年龄达76岁的老人大脑进行扫描发现,从小就开始阅读可抑制淀粉蛋白斑块形成,预防老年痴呆。

  对症读书事半功倍。不同类型的书籍,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读优美的诗篇,有利于胃溃疡的愈合;读笑话、喜剧一类的书,有利于治疗神经衰弱;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名著,可缓解心烦意乱;读故事生动、幽默风趣的小说,可治精神抑郁等。

  阅读增加脑容量。神经系统学家苏珊·格林菲尔德男爵夫人表示,阅读可以帮助儿童延长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故事包含开始、过程和结局,故事的走向可以促使大脑按顺序思考,分析其中的起因、影响和意义。孩子读书能增加脑容量,读得越多,就越优秀。”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同情心减少了48%,尤其是近10年来。读纸质书籍则可以抵消这种状况,改善人际关系。

  大声朗读改善肠胃。大声朗读可以提高氧气的输送能力,以及血液和多种氨基酸到达大脑的能力,活跃前额大脑皮层,加强神经元的数量和神经之间的联系,放松大脑,降低血压,心情也就随之变好了。朗读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改善腰酸背痛,使胃肠的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朗读时,应运用腹式呼吸,促使肺吐纳更多的空气,尤其是朗读长句子时,肺会彻底排空,有助于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4#
 楼主| 发表于 14-1-6 20:59:05 | 只看该作者
完美主义者
分享到:1
发布时间:2012-10-23来源:爸妈在线作者:曾其峰 收到评论(0)浏览(208)
跟一个完美主义者打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的人格脆弱到了不能承受任何缺憾或者错误的程度,所以一旦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他们就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自称为完美主义者,似乎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此人要求自己全无缺陷,并且尽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无可挑剔。但是,生而为人,试图做一个完美主义者,却不是一件“完美”的事情。因为要求完美的心理后面,就隐藏着人格上的瑕疵。

  追求“完美”的动机,并不是来自一个人自身,而是源于外界,具体地说是来自具有施虐意味的文化和神经质的父母。从世俗的标准看,婴儿并不是完美的,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没有发育好,没有他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活下去,等等。婴儿也不会要求自己完美,大自然造物,也从来不以所谓完美为目标。在婴儿长大的过程中,苛刻的父母会把对自己的过份的要求投射到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这些要求变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一个所谓的完美主义者就这样产生了。

  完美主义者的内心深处,存在着对自己的不完美的羞耻感,追求完美本身,只不过是对这种羞耻感的掩饰而已。他们试图把一切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不完美的自己,幻化成完美的事物,以维持基本的自尊感。

  跟一个完美主义者打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的人格脆弱到了不能承受任何缺憾或者错误的程度,所以一旦发生什么糟糕的事情,他们就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

  完美主义者的内心,还可能隐藏着对自己和他人的愤怒。在通常情形下,这些愤怒不会被他们自己察觉;但在关键的时候,愤怒之虎就可能出来咬人。弦绷紧了会断,完美主义者在认真做事之外,还会无意识地把一些重大事情做砸。把事情做砸,实际上就是在攻击自己和他人。很多完美主义者生活不快乐,就是因为这种愤怒要么使他们处在时时被攻击的状态中,要么是他们遭受本不该遭受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追求完美的本质,就是追求缺陷与失败本身。

  所谓完美主义者还具有强大的控制欲望,这一欲望的目标高得难以想象,即:希望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只说自己的好话。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如果这个目标达不到,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痛苦之中。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往往具有“淡淡的抑郁气质”,这种气质,就源于控制目标不能达成的失望。稍具常识的人都清楚,这样的目标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设置这样的目标,其实就是在为最终的失败作准备。

  当一个所谓完美主义者开始允许自己有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的时候,他/她的生命力就开始恢复和展开了。沿着这个方向,他最终会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并且有能力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轻松和快乐。也许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不再追求所谓完美,可以使他/她远离内心的自我纠缠与倾扎,获得更多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5#
 楼主| 发表于 14-1-8 21:54:48 | 只看该作者
愤怒与抑郁
2009-09-02
Tag:我要的自由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www.blogbus.com/jadefaith-logs/45629192.html

当我被愤怒的情绪左右的时候,当我能够清晰地去想如何能够不愤怒的时候,我突然很庆幸,我没有让愤怒与焦虑再继续统治我,我与抑郁擦肩而过,终未沦陷。

在北京的一段时间里,我曾经有一个月每天在天未泛白的时候醒来,在急促的心跳中长时间的仰卧,不能入睡。这种睡眠障碍让我无比虚弱,加上身上的疾病,几乎要让我疯狂。我在internet上查到:早醒,作为抑郁症的前期症状。但是幸运的是,早醒虽然伴随着焦虑,但并没有让我觉得未明的天要压迫我窒息,并没有更多的症状让我引入崩溃。这些是心理问题,最终我找到了疏导的途径。

来看看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世界——抑郁:

书名:《忧郁》    作者:安德鲁·所罗门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仍然困惑着人们:什么时候是忧郁症引发了生活里的事件,相反什么时候是生活里的事件引发了忧郁。”

“症状的起因和症状本身两者界线模糊并相互引发:不幸婚姻引发了糟糕的生活,糟糕的生活又引发了忧郁,而忧郁又导致糟糕的生活,最后又导致不幸婚姻。”

“很显然,压力使忧郁发作的可能性增高。最大的压力是受到羞辱,其次是失落。”

“布朗承认:“重点是那个脆弱的点,必定是由外在事件所引起的。””

“如果你从未经历过焦虑,试想看看那种和平静相反的感受。那个时候,无论是外在或内在的平静都被夺走。”
“许多忧郁症会并发焦虑症状。”

“乔治·布朗则扼要地说:“忧郁是对过去失落的反应,焦虑是对未来失落的反应。”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神学家)曾提出,恐惧之于悲伤,就如同希望之于愉悦,或者,换句话说,焦虑是忧郁的前兆。忧郁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巨大的焦虑,而焦虑使我觉得异常沮丧,我因而了解到,退缩和恐惧是密不可分的。焦虑并非偏执,焦虑症患者对自身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的评估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对于评估后的感受大不相同。”

“对于那些太过理智的朋友,我总是很小心。忧郁本身带有破坏性,它还会培养出破坏性的冲动:对于不能理解的人,我很容易对他们感到失望,有时我还会做出错误的举动,责骂那些使我感到不舒服的人。忧郁过后,我总需要做一番大的调整。我记得,我曾想要放弃那些我爱的朋友。我试着弥补过错,忧郁过后,就是该把打破的蛋黏合和把泼出去的牛奶再收回到罐子里的时候。”

“我的病症转变为焦躁型忧郁症。我感到焦虑,一种极度恐怖,还充斥着憎恨、痛苦、罪恶和自厌。我一生中从未感觉这么无常。我极度易怒,批评每一个人,至少和六个人断绝交往,其中一个还曾是我觉得会爱上的人。电话中要是有人说了一句我不爱听的话,我很容易就砰地一声挂掉。我很难睡着,睡眠质量很差,因为心思总围着过去觉得不公平的小事转,现在那些事情似乎全都变得无可原谅。我无法专注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通常夏天我爱读书,但那个夏天我连一本杂志都没办法阅读。每天晚上睡不着时,我就开始洗衣服,好让自己忙碌和分心。要是被蚊子叮咬,我会抓到流血,然后再剥开伤口的痂皮;虽然没有割伤自己,但身上到处都有伤口和抓痕。当时的情形和当初造成我崩溃的那种麻木、毫无欲望的症状非常不同,然而我仍然还是深陷在同样的痛苦中。”

【很幸运,我并没有像作者这样陷入恐惧-焦虑-焦躁-崩溃的死循环,我也曾眼见亲爱的朋友身陷抑郁症的痛苦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幸运,逃出抑郁的黑洞,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再推他们一把,如果你不知道如何拉他们的话。】

“在这三天严酷的急诊室经历中,我竟然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是从我第一次严重崩溃以来从未再有过的想法。如果当时没有家人和朋友的二十四小时监护,我身心的痛苦恐怕早已经超越了能忍受的程度,而会去寻求最极端最迅速的解脱方式。……我通常都能够控制自己的自杀念头,但是就像事后我向医院人员所说的,拒绝治疗病人提出的精神方面的疾病,会使像肩膀脱臼这种小状况变得致命。如果有人说他正在经历痛苦,急诊室人员应当予以适当的回应。在这个国家里,自杀的发生常常就是因为医生的忽视,如同我在急诊室遇到的状况一样,他们对于极度的疼痛(身体的或心理的)都毫不重视。”

【这是作者的第三次崩溃,我这才明白原来真正的崩溃不仅是心理的,而且是生理的,会直接拖着你去地狱。专业的医疗人员尚漠视作者反复强调的精神病史,更何况那些不知道自己尚在得病的患者和周围不能忍受他们怪异举动的人群。】

抑郁症是一定需要药物治疗的,这个过程将很难有具体的期限,任何擅自中断或认为自我康复的做法都可能导致下一次的崩溃。我曾认为我自己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得抑郁症的,但是我发现任何人都不能低估那些黑暗的精神力量,信仰是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婚姻也是一种,但仅靠外部是不够的。关键的是你的内心是否获得祥和,关键是你能否坦然面对与你不同的目光。

在别人不能宽容你的时候

你能否原谅他们的不宽容

在别人不支持你的时候

你能否丢弃失望继续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6#
 楼主| 发表于 14-1-8 22:01:26 | 只看该作者
抑郁情绪可能是来自于对自己的愤怒http://www.xywy.com/xl/xljb/yyz/201307/05-746752.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7#
 楼主| 发表于 14-1-8 22:0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8#
 楼主| 发表于 14-1-8 22:10:37 | 只看该作者
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来源: 时间:2008-05-18

     我们总是会对某些特别的事件,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容易愤怒,爱发脾气。我们往往认为,是这种事最可恶,或是客观原因出了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负面情绪可能是心灵创伤的延续
   究竟是什么东西令我恼怒?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会让我们特别愤怒或伤心,尽管别人反应似乎没这么强烈,或者事后我们自己也会明白,这件事本身并不那么严重。
   一位朋友和老公逛商场,导购员殷勤备至地迎上来,热情地推销一款又一款商品。朋友不喜欢这种推销方式,几次对老公说:“我们走吧!”可他就像没听见,依然跟着导购转来转去。朋友气坏了,扔下老公,一个人跑到老远去逛。她是学过心理学的,每次发脾气之前都会让自己停顿3秒钟。她一边逛,一边就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是因为我觉得被忽视。在生活中,老公是一个重视太太意见的人。那这么一件小事,我为什么会如此在意?
   她又主动回去找到老公接着逛,但心里依然在琢磨。她知道,这种反应和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有关。在被父母管束的青少年时代,父母对她要求严格,必须听话,她不能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那时起,她最痛恨的就是亲人不尊重自己,也会很轻率地给亲人下这么一个结论。
   的确,像这位朋友一样,莫名其妙的情绪会渗透到生活的每分每秒。当碰到不如意的人或事时,我们往往会抱怨客观环境出了问题、对方太过分或自己当下太愚蠢。可是,也许这并非最重要的因素,而是我们过去的感受、形成的价值观在这件事上进行投射。
   强大外表的背后是个小小的自我
   人的整体心理状态完全是过去经历的延续。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很多事已经过去了、忘记了,我已经很优秀、很完善了,但每个人过去形成的感受,还是会反映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影响必然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家庭中的排行、学校生活、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由此形成的家庭氛围,它几乎造就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常常是不自觉、不自知的。也许不是打骂,却留下比打骂更深的烙印。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不管他长大以后挣了多少钱,地位有多高,他都可能不喜欢自己。很多品貌俱佳的女孩,哪怕身边有再多的追求者,她都无法获得自信。
   这种伤害,年龄越小烙印越深。就像俄罗斯玩具“套娃”,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强大的外表,但他内心深处的自我,却还是小小的一个。  

      很多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之后就把孩子扔到姥姥(奶奶)家,因为自己要忙工作、忙事业,顾不上啊。但幼小的心灵本能地要依赖他人,因此,姥姥(奶奶)就变成了“妈妈”。当孩子长大以后,父母往往又把孩子接到身边,而这时,妈妈意味着什么呢?多半只是一个符号而已。
   最要紧的是扔来扔去本身,会让孩子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长大以后,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给自己设置一道墙,不允许别人靠得太近,不让自己再心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9#
 楼主| 发表于 14-1-11 11:03:43 | 只看该作者
昨天,想到未来,又有不少消极情绪,折磨了妈妈也折磨了老公,过了很久才发觉,我咋又想消极的,为啥我就不想好的呢?老公又说我胡思乱想了,还好他这辈子从小妈妈就去世,受了太多磨难,我对他很好,他承受力还行,心也比较粗,不过,妈妈说,你少折腾他。我为啥想那么多不好的呢?莫非是童年的强迫性重复,其实,也会有好的可能呀!不行,一定要改写程序。当时真觉得那些悲伤,消极很有可能,甚至一定会发生的,虽然想的是 万一,,,,,怎么办?可是真当真了。或许是不集中精力在当下,才想未来稀奇古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0#
 楼主| 发表于 14-1-11 11:08:32 | 只看该作者
妈妈叫我跑步,我想想,幺儿也快要走不动路了,我也是,今天起来先走路预热,走去菜场,绕回来,好远好远,大约8.9点出去的,回来11点了,感觉很困,有点累,想睡觉。幺儿做作业,妈妈守着,爸爸做饭,我玩电脑,可是过完年他们就要搬过去了,都要靠我了,嗯嗯,加油,争取不消极,争取格式化大脑,争取这一个月跑步对身体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7 04:4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