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碧水清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活动]每天寻找一件快乐的事-----在路上

[复制链接]
976#
 楼主| 发表于 13-10-18 07:53:37 | 只看该作者
老妈老爸老了,我突然有点心酸,爸爸自从来到我们家,奶奶癌症,爷爷中风,养育我,我生病,没有咋好好过过,这几年算比较好的,他特别想和妈妈过二人世界,等那边房子到期,可能明年3,4月过去,在一起,总觉得妈妈老管着我,干涉太多,总想反抗,真快要搬走,又舍不得,人真矛盾。很怕他们搬走适应不良,他们没有养好我依赖性太强,这下子硬生生的离开,5555555555,老公出门时候叫爸妈,幺儿说婆婆公公再见,他们很好相处,对我父母不错,我感觉很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7#
 楼主| 发表于 13-10-18 08:53:09 | 只看该作者
红糖生姜水,早上喝,美容养颜,比任何化妆品都好,我正在喝,也记不得介绍过没有,有天好姐姐也给我介绍来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8#
 楼主| 发表于 13-10-18 09:14:32 | 只看该作者
记得生气的时候对老公说,我妈妈最烦,一天到晚管着我,正好你5岁就没有妈妈了,我妈妈送给你了,我不要了,老公说好。等气过了,好起来了,又对老公说,我妈妈还是好,不送给你了,我们共用吧!老公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9#
 楼主| 发表于 13-10-18 09:57:14 | 只看该作者
记得那会和父母生气,不愿意告诉别人,哭一通,再回家,已经很深刻,也很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0#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19:38:4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钱,也可以过富有的人生
时间:2013-10-18 10:44|作者:admin|阅读: 2474 |评论:9
导语:现年71岁的德国人海德玛丽﹒施维尔默没房没车,甚至连钱包都没有。 1996年辞职,退掉租房,所有财产送人,开始不用金钱的生活,帮人做园艺、清洁换取食物和栖息之所。她把经历着成书《福从天降的试验》,并一夜成名,获得丰厚稿酬。这是什么生活哲学?生活方式?





感谢先行者海德玛丽,为人类从金钱奴役、恐惧匮乏中解脱出来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启发和指引!

逆流而上

海德玛丽是一个奇特的人。她既没有住房,也没有医疗保险和汽车,别说是帐户,她甚至连一个钱包都没有。那么她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失业者?在德国,即便是失业者每个月也有300多欧元的社会救济金,外加国家提供的住房和医疗保险,更何况海德玛丽曾经是享有政府官员待遇的小学老师,同时还当过收入颇丰的心理医生,那么她按理能够拿到一些社会福利吧?可是她却什么也没有。

她一无所有的原因倒不是她失去了工作能力,或拿不到国家提供的福利金,而是她决心要过这样一种没钱的生活,而且一过就是整整10年。在全德国都在讨论社会救济金过低,德国是否已经出现贫穷阶层的时候,身无分文的海德玛丽却认为她自己非常富有。

童心的疑问

1942年,东普鲁士一个富有的咖啡厂厂主家迎来了第三个孩子,她就是一头金发的海德玛丽。海德玛丽在保姆的照料和两个哥哥的陪伴下长到两岁时,二战的战火烧到了她的家乡。在一片慌乱中,海德玛丽的妈妈拉扯着几个孩子踏上了逃亡的路。这时,海德玛丽的爸爸早已经被征召入伍,上了战场。

施维尔默一家人逃到了北德的海滨小城艾克福尔德市时,他们早已是一身破烂,一无所有。幼小的海德玛丽经历了一生中第一次突然从富有跌入贫穷的人生波浪。儿童时代,她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失去了财产和金钱,他们一家人在周围人的眼中就突然变得那么一钱不值了。莫非钱是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

独闯蹊径

毕业后,海德玛丽当上了老师。老师在德国是终生职业,而她却在当了15年的老师之后,主动放弃了这个铁饭碗,改行做了心理医生。而一个偶然的机遇改变了她的一生。

一天她在广播中听到,加拿大乡村的一个公司突然倒闭后,当地的人都失去了工作。为了自助,这里的人组成了服务互换圈,也就是你帮我修车,我帮你做饭、打扫卫生。这个看似原始的做法,启发了海德玛丽,让她看到了建立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微型社会圈,来体现人的原始价值的可能性。

受到这条新闻的启发,海德玛丽自己也在她工作的多特蒙德市,建立起了这样一个服务互换圈。她每天忙于收集地址,记录每个圈友能提供的服务。

4年之后,海德玛丽离开了她自己建立的这个互换圈,向她的下一个目标迈进。她决心亲身做一个尝试,那就是过一个真正没有钱的生活。那时她的一儿一女已经长大成人,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和丈夫也早已分居。海德玛丽毅然决然的退掉了租的房子,把家具和其他所有用不着的东西都送给了别人,只留了一些衣物存放在朋友的家中。

她尝试着建立一个纯私人的服务互换圈。这个互换圈的范围刚开始还只局限在多特蒙德,但是很快就发展到整个德国。

她为别人提供法语辅导课,换取一个手机卡;为商店打扫卫生,换取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眼镜店的老板照看家里的猫,换一只眼镜,还时常在圈友出去度假时,帮他们看家和照看家中的宠物,这样她就可以住圈友的家里,有几个星期的时间不用为住处发愁。有时,她也会重操旧业,为圈友做心理咨询。不过,她始终如一的原则是:绝不接受金钱。




福从天降

海德玛丽原来只想过上一年没有钱的生活,体验一下在现代社会没有钱能否活得下来,然后再恢复以前的正常生活。她事先并没想到自己会越来越适应这种看起来并不容易的生活。 5年前,一家出版社发现了她,为她出了一本自传,取名为:《福从天降的试验》。

没想到这本书的出版,使得海德玛丽一夜成名。西班牙、荷兰、韩国和日本的出版商纷纷和她联繫,要出版她的作品。荣誉和金钱就像是童话中描述的那样从天而降。海德玛丽成了电视座谈节目的常客,频繁地被邀请到各地演讲。不过她依然坚持不接受金钱报酬的原则,但唯独收下了出版社的稿费。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她笑着说:“我兜里经常揣着1,000块钱一张的大票,我走在街上,就把钱送给不认识的人。后来,我就换成了100欧元面值的钞票,送给一些单身母亲,直到把钱送光。”

海德玛丽甚至想过,是不是应该多挣点钱,好拿去送人,把钱送给需要的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不过,经过仔细的考虑,她放弃了这个想法:“我想明白了。这没有用,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社会上的问题。而且,人也永远不会满足。与其那样,我还不如在体制结构上下功夫。”

海德玛丽渴望寻找到一个不受金钱左右的价值系统,她说:“我的愿望是改变社会。”自传的出版为海德玛丽实现自己的理想带来了机缘,她频频收到各类组织的邀请,请她去参加读书会,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富有的人生

“我告诉大家,这10年的经历告诉我:这一切是可行的,我们真的有条件这样生活,而且活得很好。”海德玛丽说。她认为10年没有钱的生活让她变得格外富有,她不仅不用为怎么存钱、花钱而耗费精力,从而赢得了时间,也结识了无数重视金钱以外价值的朋友,同时有机会时时刻刻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使她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

“人在生活中总是被恐惧心束缚,我把恐惧心看作是我身体里一个活的生命。”她有趣地发现,当她不认为自己和恐惧心是一体的时候,恐惧心就开始离她远去。与此同时,她也学会了调动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

几年前,她骑车时摔倒在地,撞到了尾骨,疼得她抬不起身子。但是,她坚持不让路人去叫救护,而是装着好多了的样子,给一个朋友打了电话。这个朋友把她送到了她正在帮别人看着的一个家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海德玛丽说:“我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一点儿也不紧张。现在想起来,还挺骄傲的。我学会了耐心等待,等着疼痛慢慢过去。什么止痛药也没吃。”

在床上躺了3个星期之后,海德玛丽没有经过医生治疗就完全恢复了健康。这使得她更加坚信,生活中没有一定要用钱才能解决的问题。目前,她的第二本书也已经截稿。

她骄傲地说:“我知道,有一股神的力量在引导着我。我一点也不用害怕。我只需要用心去体会人生存的目的,一切都会过得很好。钱也许在哪一天就会彻底消失,人又何必成为钱的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1#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19:5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3-10-19 20:11 编辑

很喜欢这篇---以前前夫就因为家里很贫困,特别喜欢钱,其实我很理解他,生活的不容易造就的,可是我很伤心,我的初恋,谈恋爱一个月,他为了钱,离开我,去上海,去广州,或许是和不健康的童年被抛弃感的重叠,也许早就有点抑郁,后来就爆发了,那种伤心啊!刻骨铭心,我觉得在他那里钱比我重要,或许不该做那样无谓的比较,也许我们生活的维度不同,其实他也有苦衷,其实他只是想生活更好和证明自己·或许他 是爱我的,否则两地那么远不会结婚了,或许是爱吧!2000年他每月5000的收入却挽留不了我们的婚姻和互相离开的心。或许,我不该对钱有偏见。从小就不怎么花钱,父母的节俭,造就了匮乏的金钱感觉,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能否赚到钱,很怕为了赚钱被比父母还严厉的上司管着,害怕束缚,渴望自由,可是没有工作事业的休息,是否是人生的乏力和欠缺?是否是自我的脱逃和另类的人生。关于钱,关于事业,混乱中,渴望一份兴趣的适合自己的工作,现实吗?似乎赚钱对于我很遥远很遥远,难以想象如果为钱天天干不太喜欢的事情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和度不喜欢的大学还要记忆大量的东西感觉一样糟糕。经常在家里挣扎,想要出去想要更大的自由,却怕被束缚。喜欢这样的文章,喜欢这样不要钱的生活·这样没有钱的幸福,真好!自由,率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2#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01:02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人,不想和别人都一样,一样的上班,一样的打麻将,一样的到处吃酒,可是真正不一样了,却迷路了······是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3#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0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4#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13: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3-10-24 16:27 编辑

很晚了,老公工作快要回来了今天40或者50公里吧!做人其实很不容易的。还好也会有点乐趣或者期待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5#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15:58 | 只看该作者
想起一句话鼓励在灰心和迷茫中的自己和朋友,让我们自由的迷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6#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32:57 | 只看该作者
海灵格:金钱是一种能量,尊重金钱的人会让金钱自由流动

尊重金钱的人会让金钱自由流动,金钱总是向那些容易满足又节制的人靠拢。这种人需要钱的时候,钱就会来到他们的身边。金钱会一直都是这些人的支柱。

有时金钱也会远离我们。举例而言,若我们不尊重获得或交换来的服务,或更有甚者,当我们不尊重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时,金钱便会离开。

我们感激他人为我们的付出时,即使没有经济上的回馈,我们与他们都会得到真正的奖励。他们会以更多的支持来表达对我们的尊重,不管这要他们付出多少。没有了我们的尊重,他们的付出都会付诸流水。

摘自:《海灵格说金钱》

马宁:金钱障碍可能跟家族有关

灵性的世界帮助别人不需要物质,可是物质世界却是需要真实的物质基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两个世界是同时存在的,也同时是我们必修的课程。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无论追逐金钱胜过其它的存在,还是选择接受拒绝金钱的概念(潜意识中),从系统的角度来说,都是有所机缘的。一般来说,家族当中有人在某些方面受创,并且和金钱有关,后代中就有可能认同他们的感受,不能客观面对金钱。只有我们能看到这些障碍,才能接通和金钱的连接。让自己和金钱的心灵能量畅通流动,才能驱使吸引力法则真正出现效果。

《从系统排列的角度来谈金钱和心灵能量的关系》

凯西:金钱的流动,就是爱的流动

金钱的能量就是爱的能量。金钱的流进及流出,正是代表着无条件的爱的给予与接收,也就是你和他人爱的能量意识交流。当你能与每个人合一圆满时,金钱自然就会源源不绝地流向你,而你也自然会将你获得的金钱同样不断地流向需要爱的人事物。金钱能量就是在这样循环交流中来提升地球爱的频率。

如果你时常在担忧恐惧金钱的不足,你更应该深入你的内在,去仔细感觉、去看看你为何会有爱的匮乏感,为何你无法给予自己更多的爱,为何你无法接受他人对你的爱和关怀。

《金钱的能量就是爱的能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a3cbea0100h7jo.html

这是凯西接受的高灵梅翠亚的信息

金钱天使:认真的活在每一个当下,金钱才会流动

金钱和时间之间之有着直接的关系。时间和金钱是一样的,都是二元世界的产物,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体验生命。金钱和时间都需要被尊重。没有时间,不尊重时间,就无法创造任何物质。而当下,是真正要去尊重,守时,观察,觉察的时间段。

珍惜每一个当下,觉察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创造的当下,每一个当下都好好活着,敞开自己的心,做好一个无限的容器,让自己发光,让自己流动起来,金钱自然流动起来了。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够真正拥有时间;只有真正珍惜金钱的人,才能够真正善用金钱。

摘自《与钱对话--接收金钱的奥秘:珍惜时间,活好每个当下》

莎乐美:借助金钱这面镜子,去看看自己的内心

和金钱有障碍,你可以问一下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和父母的关系和谐吗?

是否对“金钱”做过不该做的事情?
是否对“金钱”有很多负面的信念?
我值得拥有吗?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反映。如果你财富匮乏,总是经济困难,和钱的关系很紧张,借助“金钱”这面镜子,去看看自己的内心。金钱的匮乏在提醒你:需要去面对自己,需要去疗愈自己,需要去看清楚自己。始终记得:你是你生命的主人!改变的机缘就在当下!当你内在丰盛富足时,丰盛富足会慢慢显化到外在!

摘自:(《如何穿越财富的障碍》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9e5f70102dsr4.html

Ken:金钱是我们内在信念投射于外的一种形式而已

你是否感觉从来没有足够过?你是否害怕失去你所拥有的金钱?有钱是否让你觉得比较安心或更有安全感?对你而言,存钱是否成了安全的象征,足以抵御不可知的危险和障碍?你是否会一赚到钱就尽快把它们花完,让自己总是处于负债中? ……

当你思索上述问题或你想得到的金钱问题时,你会想要深入面对它们所反映出的潜藏念头、感觉和信念。那些念头与感受不外乎:欠缺、匮乏、剥夺、限制、不安全、恐惧、受害意识、不负责任、羞愧、内疚或骄傲、胜利、优越、慷慨、力量、控制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即是你得体悟出,这些都是你对自己的基本感受,跟金钱或别人,甚至跟世界上任何事物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不过反映出你心中紧抓不放的分裂之念以及你想把分裂当真的愿望。

要让潜意识里的念头浮现到意识层次,进而为自己所做的选择负责,我们便能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摘自:(《金钱,我该拿你怎么办?》http://www.innerspace.com.cn/Gro ... 2013/0802/2307.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7#
 楼主| 发表于 13-10-19 20:45:36 | 只看该作者
心灵成长须看淡金钱?
时间:2013-08-22 11:32|作者:赖秋恺|阅读: 115 |评论:2
导语:很多信息里都给我们这种提示:只有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净化,才能超然物外。难道追求心灵成长就必须看淡金钱吗?我又想有优越的生活,又想追求心灵成长,这样的生活能实现吗?从身心灵方面我该做足什么样的准备,该具备什么的特质,我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         



                        

问:很多信息里都给我们这种提示:只有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才能让我们的心灵净化,才能超然物外。难道追求心灵成长就必须看淡金钱吗?
可是我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有了更多的钱才能让我外在生活的更好,我又想有优越的生活,又想追求心灵成长,这样的生活能实现吗?
从身心灵方面我该做足什么样的准备,该具备什么的特质,我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

答:
在分享我的看法之前,先来聊聊我对心灵成长与金钱的定义。

心灵成长:指的是自我觉醒,识破幻相,看清真实,向上提升。体悟身内这股充沛的能量才是我们真正永恒的生命,并知晓人生的课题。
因此心灵成长并不会让我们与社会脱节,不食人间烟火,反而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
换句话说,心灵成长与创造金钱是不冲突的,甚至在某个层面来说,是相互支持、水到渠成的。心灵成长若能修持的好,让内在更清明通澈,外在自然会有丰硕的成果,金钱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
反之,若有人说他很努力的在追求心灵成长,但却把自己搞得穷老病丑外加妻离子散,那可能已误入歧途而不自知。(更多的分享请参访:灵修与生活)

金钱:是目前地球上最普遍的交换工具。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它也万万不能。很多人为了各种理由,每天汲汲营营追求更多的金钱,结果失去了时间、健康、家庭,甚至灵魂。
你之所以会看到很多信息都提示我们要看淡金钱,那是因为一般人无法抵挡金钱的诱惑。因此为了杜绝后患,干脆直接请你看淡金钱,甚至过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你能够专心成长,净化心灵。

或者提出这些见解的人,是以更高的视野来看待心灵成长与金钱的关系。
我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说,心灵成长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是有分阶段的:
1.    心想事成:巧妙运用吸引力法则,让自己心想事成,满足外面人事物的需求,获得短暂的快乐。
2.    随顺臣服:在逐梦踏实的路上,难免会有得不到、已失去或其它不如己意的境遇发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随顺生命之流,臣服宇宙的安排,为发生的一切负起全责。
3.    君子气节:不求名利,心怀仁义,天下大乱,其志专一。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    烦恼菩提:不执妄念,了无知见,识自本心,即见本性。如六祖云:「烦恼即是菩提」。
5.    超脱六道:看破凡间虚幻假相,行功立德,潜心致力修行,超脱生死轮回,并以渡化众生为己任。

第一~第二阶段是一般常人的现况,第三~第五阶段是圣贤仙佛的境界。
你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只是凡夫俗子,所以就分享第一~第二阶段的看法。我的课程也是以入世法包装出世法,让心灵成长可以循序渐进,与优质生活可以相辅相成,这样更为平稳务实。若我发表看似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只会自曝其短,对大家的帮助也很有限哈~

第二个问题:你想有优渥的生活,又想追求心灵成长,这样的目标当然能够实现呀!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生命值得开发,你值得拥有美好!
若能「问心无愧」尽人事,「俯首随顺」听天命,自然就离梦想越来越近,只要别让我执伤了本心本性。
请你将心灵成长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化为行动,灵活运用在生活之中,用不执着得失的心境去努力打拼,用造福人群的胸怀去积极创造,金钱自动会源源不断流向你。
(如何能用不执着得失的心境去努力打拼,请参访:《黄庭禅》教会我的事)
(如何能用造福人群的胸怀去积极创造,请参访:「焦点在外」详解 & 有意义的人生)

最后你问我:该做足什么样的准备,该具备什么的特质,才能挣到足够多的钱?
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
拥有财富的秘密就是:让自己成为值得拥有财富的人。
问题怎样才算是「值得」呢?评量的标准又是如何呢?

我个人的想法如下:
一、创造价值
我致力于全植物性食饮、经营《秘密部落》以及举办吸引力法则相关的课程和聚会,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让他们得到资源,并为许多人创造健康、财富与灵性成长的价值,所以我值得拥有财富。

二、引发价值
身为一个讲师,最欣慰的莫过于看到生命因为你的分享而有所蜕变。
从原本的前途茫茫,到后来的目标明确;
从原本的想要自杀,到后来的热爱生命;
从原本的自卑灰心,到后来的充满自信;
从原本的心灵空虚,到后来的幸福满溢。

因为我引发了这些人原本就存在,只是暂时被掩蔽的价值,点燃了他们的生命之火,让他们能够发光发热,所以我值得拥有财富。

三、生命价值
若我能为很多、很多、很多人创造价值,能为很多、很多、很多人引发价值,就代表我提升很多、很多、很多人的生命价值,只要我服务的人数越多,我就越值得拥有财富。

生命中有太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若你能透过上述的三个方法,让自己成为值得拥有财富的人,你将会欣喜的发现:你拥有的不只是财富,而是所有好的能量都会在最恰当的时机,回流到你的身上。
好的能量包括那些呢?你可能会交到许多知心好友,或是得到很多人的尊敬与推崇,也许是你们全家平安喜乐,更有机会拥有幸福美满的感情。

简单来说,你不只会赚到钱,而是能够创造全方位都丰盛的幸福人生!
(更多的分享,请参访:拥有财富的秘密)


希望以上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也期待2012年大家都能有全新的开始与满满的收获。

祝福你。

秋恺



作者:赖秋恺  (内在空间 ----主题讨论区---吸引力法则特约主持嘉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8#
 楼主| 发表于 13-10-20 10:14:27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来自: 南国
以下是武志红语录,我亲自摘录下来的。



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家以外比较恶,这个人还有好的心地,肯定还有救;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表现得很恶毒,这个人其实是烂到心里了,救起来很难。



世界上最阴暗的角落,在家里



对父母的孝顺,和对皇帝的臣服,是同一个逻辑。
   我们要爱父母,但不是孝顺父母。爱父母,也爱自己。而孝顺,则抹煞了作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独立空间。



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是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的核心。爱,则是令亲密关系健康流动的最高原则。
    我们都懂得这一点,但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误假借了爱的名义,结果使得关于爱的谎言在这世界上大肆横行,最终令我们部分失去了判断爱和恨的能力,令我们不懂得自己的爱与恨,也不懂得分辨别人的爱与恨,许多被爱的谎言严重伤害的人,干脆最后就再也不谈爱,因为他们的一生中,被“爱”伤害了太多太多。
    为了真爱,我们必须懂得“假爱”,假若你因某个亲密关系而伤痕累累,那一定不是爱让你伤痕累累,而是“假爱”令你伤痕累累。“假爱”背后可能是麻木,也可能是恨,我们必须懂得这一点,才不会对真爱失去信心。


如果你强烈地感到有分离的需要,你应该尊重它。
   不过,最后你终归会明白,这样的父母,就是你的命运。并且,你的个性,你的心理结构,也恰从这里而来。你必须尊重这个事实,你才能真正从糟糕的父母中脱离,变成你自己。
   如果只想简单地恨父母、忘记父母,彻底与他们斩断联系,那么,你更可能成为一个怨气很大的人,并把这怨气带到你未来的家庭中。
   这是一个过程:恨,分离+纠缠——接受、原谅+成为自己。




网友:听过一个朋友说她爸爸在她上中学时经常打他,几乎每一次都打到要住院的程度,她当时叙述的很平静,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我听的毛骨悚然。看了楼主的帖子还有各位的回帖才知道真的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世界真的太可怕了
  
——————————
  
武志红: 她的情感出现了隔离,所以才能那么平淡地描绘那些事情。而你感受到了,“就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
   她不得不这样,因为如果不把情感和言语隔离开,那么她那时会痛得活不下去。
   不过,与童年想比,她现在强大很多了,她可以重新在情感和言语之间建立联系,需要好好地为那些悲惨往事痛苦几场,需要发泄埋在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仇恨和怨气。
   否则,她会把这些情绪带到别处去。


一边辱骂,一边像牛马……这样的父母,会和孩子生成“共生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这个女儿,相信她不只是依赖父母的照料,可能更重要的是,她怀疑自己离开母亲了,也没有谁对她好了。
   关系,是最重要的渴望,一个坏关系,也胜过没有关系。所以,尽管这个妈妈如此糟糕,但这个女儿却精神上离不开她。
   假若她明白了这一切,她自己会知道,该怎样对待母亲。




无论人生真相是什么,承认并接受它,是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径,别无它途。
   当然,你可以邹其他途径,但一定会有问题,或轻或重。




网友:为什么觉得她是在骂你呢?吃饭慢了饭菜会冷,看电视时间长了伤眼睛,东西没放好以后自己找起来也麻烦,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可都是一些不好的坏习惯呀,改过来的话你妈妈一定就不会这么唠叨了,对了,是唠叨,不是骂吧!  
    当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绝对错误的,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是,可有时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会对孩子发脾气,就拿吃饭时看电视来说,讲了很多道理她都听不进,只有强制性地关掉电视了事,否则一顿饭吃一个小时也吃不完,这样做难道是我错了吗?
 
————————————
  
武志红:没有为什么,“古朗月”就是这样觉得,这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假若你这样对孩子,他也一样有这种真实的感受。
  感受比理性真实,很多人,就是因为中了假爱的毒,结果连真爱也不敢相信了,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倒是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你控制不住情绪,那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呢,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呢?你是否在向孩子宣泄你从别处带来的不良情绪呢?
  譬如,从单位带来的。或者,是在把你和父母的关系,转移到孩子和你的关系中来?
  可能就是因为你骂孩子,所以孩子潜意识恨你,但意识上不敢表达,所以才用和你对抗的方式——这是莫名其妙的对抗。你不让看电视,他表现得“控制不住”。其实他是讨厌你的方式,但因为你裹着“爱”的外衣,他也中了毒,不敢直接表达对你的不满,只是用这种被动攻击的方式,让你生气。
  强烈建议你读一下孙瑞雪著的《爱和自由》,非常非常好的书。
  
  打和骂,一定是恨,而不是爱。
  孙瑞雪问她的儿子:“妈妈爱你吗?”
  她儿子回答说:“有时爱,有时不爱。”
  这就是关于亲子关系的最大真相。再好的父母,对孩子也是有时爱有时不爱。
  假若有人以完美父母自诩,那我可以料定,他们一定很有问题,而他们的子女一定有很大的痛苦。
  相反,那些肯反省自己的问题,检讨自己的方式的父母,倒更可能是最好的父母。





网友:那天看《新闻调查》,说是一个姓徐的男士,开办了一所军事化学校,招收那些特别顽劣的孩子(大概都是十多岁的少年),平时都是军事化的管理,如果孩子们犯了错误就采取“惩戒”的方式,即用戒尺打手心。
    那些接受这种惩戒教育的孩子,在入学前个个几乎都是淘气鬼,打架闯祸,但是到了这个学校却对老崇拜有加,认为老徐世因为爱而惩戒他们。孩子们的父母也对老徐的方式非常认同。
    我一贯坚持的就是爱的教育,孩子不懂事也要跟他讲道理,讲一次不行就讲多次。但是这个节目让我很迷惑。
  
————————————————

武志红:   第一点,其实“爱的教育”这个词汇也有点问题。“讲道理”有时也很可怕的,一个妈妈,每天给孩子讲道理到10点~11点,要不就陪着孩子学习。那孩子在家里很听话,到了学校就成了调皮大王,故意惹老师生气。
   其实,他讨厌占用他大段时间老讲道理的妈妈,但妈妈的道理看上去又太正了,他不能对妈妈表示不满。于是,他把这不满表达了妈妈的替代角色——老师。
   在心理咨询中,特别讲“理解和接受”。在家里也一样,大人不要一看到孩子有了问题,就立即进行“教育”,而应该先去了解,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孩子出了比较大的问题——譬如厌学,一般来说,那背后一定有一个很大的情绪困扰,还很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而是给他讲上学多么重要厌学多么不好,那么,不管多么耐心的“教育”都很难起到效果。仅就逼厌学的孩子上学这一点上,“爱的教育”可能真不如大棒顶用。
  
   第二点,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多数人会形成一个特点——崇拜权威。要么,他们自己扮演权威角色,听不进反对意见,对不服从者大加挞伐,而且喜爱暴力手段;要么,他们崇拜更厉害的权威,对其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思考。
   假如一个社会普遍如此,那么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
   我自己常想,新中国成立后,多数中国人不就是把毛主席当成了一个“超级爸爸”吗?我们骨子里所谓的“奴才情结”,其实不就是永远做小孩子,永远让绝对正确的超级爸爸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吗?
   同时,伴随着崇拜权威的人格特点的是严重缺乏创造力,没有多姿多彩的个性和人生,这一点,现在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各个地方。我现在基本不看国内电视,即便像《亮剑》这样的电视剧,也充满了超级爸爸情结,令我极其难受。





愤怒的意义是,当别人侵犯我的心理疆界时,我要反击,把他推远一点,否则他会肆无忌惮地继续侵犯下去,直到把你的个人空间压缩到不能再小。
   有那样的爸爸,而你又不叛逆,那么可以想见,你一定是缺乏愤怒的。
   但愤怒是什么呢?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愤怒,是力量之泉》,http://blog.sina.com.cn/u/54764559010006yb
   按照自己的蓝图培养孩子,孩子如果不听话就用各种方法压迫他,这绝对是自私。替一个人做选择,就是在杀死这个人的精神生命,所以那些一直被父母做选择的人,常有较强的抑郁倾向,严重的则有自杀倾向,当然不少这样的孩子自杀了。这两年,自杀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越来越多,我认为和这一点关系非常大。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比劫匪恐怖得多,劫匪常常是为了钱,毕竟是有所图的,但一些父母虐待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现实的利益,只是出于变态的情绪需要。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比被绑架者还要惨。
  那些很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的人,如果要挖掘的,一定会发现,他的家庭也有类似问题的。





自爱,爱别人;懂得亲密,懂得独立;理解、包容,但又能坚决捍卫一些东西




做父母的,起码在孩子3岁前不要虐待他,要细心照料他。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不大可能发展成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人。
   多数中国父母,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只是在2~3岁以后,孩子开始自我探索了,多数中国父母会限制他们的探索,自己去安排孩子的选择。这一点是中国特色,也是东方国家的特色。
  
   爱是什么?我喜欢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做到这一点,那么那个孩子一定会成长为有创造力、有独立见解、有爱心且意志坚强的人。




网友:爱就是让他开心,而不是让他痛苦.
    
如果他有了痛苦,还要去承担,这才是爱吧.
    
SOME人用爱的名义让别人痛苦,真是太缺德了.
  
——————————
  
武志红:说得对!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家庭,是为了向下传播爱。所以,正常情况下,下一代一定会欠上一代的。但是,下一代没必要还,因为他也要做同样的事情,把爱继续向下传播。
   但是,我们太讲孝道。结果就是,下一代拼命还上一代的债,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家庭体系。





对外狠,对内好的人,不管对外多么糟糕,其实都很容易得救;
  对外好,对内狠的人,的确有严重问题。
  对外狠,对内也狠,千万要躲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89#
 楼主| 发表于 13-10-20 10: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秋 于 13-10-20 10:39 编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06yb.html
心灵的七种兵器之二: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0#
发表于 13-10-20 11:03:14 | 只看该作者
很晚了,老公工作快要回来了40或者50公里吧!做人其实很不容易的。还好也会有点乐趣或者期待啥的
碧水清秋 发表于 13-10-19 2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4 16:02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