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道以后谈《中庸》
做人要谦虚,显然,做这样一个题目,是不够谦虚的。但为什么还要做这个题目?我只是在此讲一下自己一点实实在在的感受,希望借此抛砖引玉,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因为只有弄懂了《中庸》,才可能深刻体会到儒家的真精神。朱熹说: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中庸》要最后来读,并且要体会他的微妙之处,方算真正入门。
说自己“悟道”,显然有些“狂”。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为之,比也狂狷乎。”由此看,孔子也是看重“狂”的。禅宗悟道,非狂不至,也有个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过程。当然,“狂”则还不到家。
自以为是以后,我曾写了一个自我介绍,是我的真切体会,其间引用了《中庸》的一些文字,内容是这样的:
《中庸》核心的内容讲了一个“诚”字,为什么讲“诚”,因为“诚则明”,什么是“明”?就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佛家讲“戒定慧”,就是有“戒”达“定”,有“定”达“慧”,道理是一样的,可谓殊途同归。再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像小学生写字,一开始一笔一划的认真写,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写行书、写草书。再如打太极拳,一开始盘架子,讲求“松稳慢匀”,习拳日久,功夫到了,自然达到“松散通空”的境界。这是一个“功夫”的过程,来不得虚假,有人如此,无人“慎独”,
《中庸》讲“择善固执”,王阳明先生反复告诫“致良知”,都是一个意思。
孟子曾言:“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何谓“万物皆备于我矣”,在此我要引用歌德的一段话:“一旦某个人真正作出承诺,进行自我约束,天意就会向他降临。所有事物都开始顺着他,决不会有相反的情况出现。一旦作出了决定,各种无法预见的好事和物质上的帮助都将接踵而至。人们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就这样让他心想事成。不管你能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吧,勇敢的精神自有天助,其中自有它的力量和魔法,让我们现在就行动吧。”这两句话有类通之处,也就是“天君泰然,百体从命”。
孟子还说:“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此就是“诚中形外”,也就是“儒者气象”。佛曰“心如画工师”,即“相由心生”,就是说,内心的真诚,必然有外在的气象,所以,林肯也说:一个人四十以后要对自己的脸负责。那么,孟子之“形色”何如?朱熹《近思录》云: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