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4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境障碍的分类表现与病程预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5-13 16: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11-5-13 17:40 编辑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精神病学》教材第6版,2009年出版)
---------------------------------------------------------
一、概述: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轻重程度不一,轻者无精神病性症状,对社会功能影响较轻,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多为间歇性病程,具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部分可有残留或转为慢性病程。按照ICD-10(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法)的分类,心境障碍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几个类型。

由于疾病概念、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调查工具的不同,所报道的患病率相差甚远。1982年我国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2年对其中7个地区复查显示,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为0.83‰,试点患病率为0.52‰,比10年前有较大增长。西方国家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一般为20‰--250‰之间,远高于我国报道的数字,主要原因可能与调查方法有关。

WHO(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全球疾病总负担的统计显示,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18位,抑郁症和自杀合在一起占5.9%,列第2位;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列在冠心病之后。在我国,1990年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分别排在第2位和第12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1-5-13 17:33: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11-5-13 17:59 编辑

二、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既往将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概括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等“三低”症状,但现在认为这只是重度抑郁发作的典型症状,部分抑郁发作患者并不具备。目前认为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二周,并且不同程度地损害社会功能,或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抑郁反复发作,按照ICD-10(WHO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则归类为复发性抑郁障碍(recurrent depression)。

具体症状表现有:
--情绪低落为基本症状,常有无望感、无助感和无用感。自称“高兴不起来”、“活着没意思”等,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典型病例常有昼重夜轻的节律改变特点,即情绪低落在早起后最为严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轻,到晚上甚至恢复得和正常差不多,若出现则有助于诊断。
--兴趣缺乏:对以往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快感缺失: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得乐趣。部分患者也能参与一些看电视看书等活动,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消磨时间、或希望能从悲观失望中解脱,毫无快乐可言。
--思维迟缓: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自觉愚笨,思考问题困难。表现为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慢、语音低、应答及交流困难。(但患者内心深处还是有交流的欲望,这与淡漠型的精神分裂症不同)。
--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活动减少,动作缓慢,严重者可表现为木僵或亚木僵状态。激越患者表现为紧张,烦躁不安,难以控制自己,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焦虑:表现为莫名其妙地紧张、担心、坐立不安,甚至恐惧。抑郁常伴发不同程度的焦虑。
--自责自罪:患者对既往的一切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负担。严重者达到罪恶妄想,回顾过去自感一无是处,罪孽深重。常成为自杀的原因。
--自杀观念和行为:感到生活中的一切甚至生活本身都没有意义,认为死是最好的归宿。可有自杀计划和行动,反复寻求自杀。自杀行为是严重抑郁的一个标志,抑郁发作中至少有25%的人有自杀企图或自杀行为。有的患者会出现“扩大性自杀”,认为活着的亲人也非常痛苦,可在杀亲人后再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一般在抑郁存在一段时间后可出现幻觉和妄想,内容可与抑郁心境协调,如罪恶妄想,伴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幻听;也可与抑郁心境不协调,如被害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等。
-- 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主要为早醒;有的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标准为过去一个月内失去体重的5%或更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便秘、躯体疼痛不适(躯体不适的患者主诉可以涉及各个脏器)、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等。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睡眠增加(非典型的抑郁症)。

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常不典型。抑郁发作按照症状的数量、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抑郁。不同程度之间的区分有赖于复杂的临床判断,包括日常工作和社交活动的表现。轻度和中度抑郁通常不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但常伴有躯体症状,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有一定程度的困难。重度抑郁常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多与抑郁心境协调,但也可不协调),此时工作、社交或家务活动几乎不可能。


2,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三高”,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行为等。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躁狂可一生仅发作一次,也可反复发作。若躁狂反复发作,按ICD-10则归类于双相情感障碍。
具体症状表现有情感高涨(基本症状)、思维奔逸、活动增多、夸大观念或夸大妄想、睡眠需求减少(睡眠明显减少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特征之一)、其他症状(食欲增加、性欲亢进、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等。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儿童和老年患者常不典型。若躁狂发作较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不影响或轻度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轻躁狂。若躁狂发作较重,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多与心境协调,但也可不协调),明显影响社会功能者称为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3,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显改变,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解。最典型的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抑郁心境伴有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以快速转换,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则应归为混合性发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1-5-13 17:3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11-5-13 17:48 编辑

4,持续性心境障碍:比较特殊的心境障碍,包括:
1、恶劣心境(dysthymia),原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运动抑制(言语和行为活动减少)或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等)。抑郁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患者有求治要求,生活不受严重影响。它通常始于成年早期,持续数年,有时终生。恶劣心境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若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不治疗。症状严重时可用抗抑郁药控制,但更要重视其环境心理因素和性格基础,进行相应的心理人格治疗。

2、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主要特征是持续的心境不稳定。情绪反复波动,时高时低。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抑郁的程度。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不过有时也可有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或是对个体既往行为较充分的了解,很难作出诊断。它可以视为一种和双相不同的轻度状态(类似于上面的抑郁性神经症(恶劣心境)),也可以视作双相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若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不治疗。症状严重时可用情绪稳定剂控制,但更要注意其环境心理因素和个体性格基础,可进行心理人格治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1-5-13 17:3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渴望宁静 于 11-5-13 17:48 编辑

三、病程与预后
只有抑郁发作就是单相抑郁症;只有躁狂发作的也有但是很少见,多数有大脑生理基础;躁狂抑郁都有就是双相了。无论是以上哪种心境障碍,多数患者预后较好,经治疗临床症状可基本或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有15-20%的患者可慢性化,残留有易激惹、心情不好和躯体不适等症状、社会功能不能恢复到病前水平。预后与反复发作、慢性化病史、阳性家族史、病前适应不良、合并躯体疾病、缺乏社会支持和治疗不恰当等因素有关。

1、抑郁发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秋冬季,发病年龄较双相障碍晚,复发性抑郁障碍起病年龄平均为40-49岁。每次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未经药物治疗的自然病程)平均为6-8个月。抑郁发作常反复发作,有过一次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50%,有过2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复发可能性为70%,有过3次抑郁发作的患者几乎100%会复发(在不吃药治疗的情况下)。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多次发作后可慢性化。对每次抑郁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60-80%。

2、躁狂发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好发季节为春末夏初,好发年龄在30岁左右,可早至5-6岁,也可晚至50岁以后,但90%以上的病例起病于50岁以前。自然病程(不经服药治疗的自然发展过程)一般持续数周到6个月,平均3个月左右。躁狂发作可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相近,发作间期一般缓解完全,多次发作后可慢性化。对每次躁狂发作而言,显著和完全缓解率为70%-80%。

3、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抑郁发作持续时间(约6个月)长于躁狂发作(约3个月)。首次发作通常继发于应激性生活事件,但以后的发作和精神应激的关系不大。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大多起病于50岁以前。其发作频率、复发与缓解的形式均有很大变异。随着时间推移,缓解期有渐短的趋势。中年以后,抑郁变得更为常见,持续时间也更长。双相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如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1-5-13 17:56:20 | 只看该作者
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a),主要特征是持续的心境不稳定。情绪反复波动,时高时低。心境波动通常与生活事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每次波动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抑郁的程度。这种心境不稳定一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可一次持续数年,有时甚至占据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不过有时也可有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如果没有相当长时间的观察或是对个体既往行为较充分的了解,很难作出诊断。它可以视为一种和双相不同的轻度状态(类似于上面的抑郁性神经症(恶劣心境)),也可以视作双相的一个特殊类型。它与生活事件和性格都有较大关系。若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不治疗。症状严重时候可用情绪稳定剂控制,但更要注意环境心理因素和个体性格基础,可进行心理人格治疗。

我越看越长的像它啦:环性心境障碍。
但我的抑郁重,躁的很轻,几乎觉察不出来。总体就是情绪呈周期性波动很厉害,影响了工作生活。好的时候,信心百倍,好像一切都无所谓,抑郁的时候,跌进万丈深渊,对自信心打击很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1-5-13 18:04:05 | 只看该作者
要说激越和思维本逸,很明显的一次记忆,就是在大学里面又一次,正抑郁着呢,突然情绪好转,激动,亢奋,反应快。当时好像自己发明了“WC”的手势,还有就是小偷可以在下雪天倒穿着鞋作案,这样就安然无恙了等思维,感觉自己很不一般,话也多起来,行动也多起来,但,只是有点亢奋,而不失控。别人能感觉到和平时有点异样,但并不会有什么别的怀疑。
上述问题,我在2002年在北大六院复诊时曾提到过,当时的冯峰医生怀疑是双相情感障碍,服用丙戊酸钠(量不记得)两年左右,但抑郁还是反复发作,情绪很少再出现这种程度的激越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6 23:45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