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讯焦虑与传媒的晚熟   ——我看“木子美”的平淡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04-10-30 11:5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讯焦虑”这个词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大概是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后吧。高速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让人们在今天可以快速并轻而易举地获取他们想要得到的资讯,声势之强,应用之广,颇让传统媒体向隅抽泣了些时日。整个社会,整个地域就这样进入了“资讯时代”。而人们在对浩瀚无际的信息资源的使用状况上,度过了最初的喧嚣之后,附和着网络的速度,很快就走在了极端的路上。人们既然可以很轻松地获得资讯,那就有理由要求获得更多资讯,这个过程一再往复。多数人在意的是“是否获取”这一过程,甚至忽略了资讯本身。大量没有目的和未经使用的信息堆栈起来,成为垃圾。这种情形正如渴极了去喝咸汤,喝过之后更渴了。资讯需要一个应用与处理的过程,总之这是一种极端状态,这就是所谓“资讯焦虑”。这就是资讯时代里的“资讯焦虑”之惑。
  然而,今天我们遇到的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资讯焦虑”吗?未必吧。“木子美”事件之后,人们长久以来受制于传媒的不平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爆发,网络媒体一夜之间成了众矢之的。如果我们还记得以前的类似于“木子美”的故事流传出来时的大众反应,就不得不说这次群起发难、门户网站倍受拷问、整个门户网业界职业操守遭受凶猛质疑以及引发的大范围的思考与讨论的现象,积极地反映了社会舆论对传媒职业道德的觉醒和箍守,是一种进步,至少是突围。网络媒体遭受这次挫折,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相较于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就显得迟钝的多,或者说成熟的多。传统媒体运作周期、运作经验、内部监督力度促成其明智的平静。当然,这不能说传统媒体没有这个能力,类似于“木子美”性质的事件如果传统媒体决定来做,那一定是个大场面。只是,网络媒体面对平淡太不安了,他们表现的太活跃,他们的媒体行为太露骨。这是由网络媒体的特性所决定的,没有绝对的始作俑者。
  其实,人们在分析讨论传媒的时候,往往忽略其媒体行为的本质。你看着这些所谓门户网每日里手脚并用地张落些焦点事件,想方设法地作势以吸引眼球。其实他们并不如意。因为他们每天早上睁眼醒来都要面临深刻而古老的难题:生存。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存在下去,你就不得不殚精竭虑地增加访问量,做些接近真实的事情吸引更多的目光……总之,必须想法子使自己的影响力变的更大,更受大众的关注。有句老话说,一切关于生存的行为都有合理的解释。传媒只是投其所好,它的受众还是不要轻易失望。
  这是一个所谓“土壤”的问题。正因为传媒只是投其所好,所以传媒的媒体行为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与大众口味两两印证。人们都习惯批评别人而不检查自己,这大概是本能,而无关对错。然而不反思是说不过去的。说到这里已经不必再绕弯子了——直白一些:如果大多数人从不对别人的私生活细节与进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浓厚兴趣来,那么我们今天在这个场合就完全没有必要就“木子美”这样一件拙劣的作品而喋喋不休。传媒也很想在他们的展台上多陈列一些健康、高雅、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情趣和审美,问题在于人们给不给他们机会;如果大众一脉相承地表现出对高雅趣味的高度关注与深切追忆,难道还怕传媒敢不顺从吗?
  大众品位也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你可能会说:“你在这里说这些毫无意义,因为面对大众,你无能为力。你不可能扭转大众的口味,改善大多数人的品位。”是的。今天,无论你是个人、团队,还是组织,都无力去动摇大众的意愿,甚至哪怕是质疑。但是事情难做并不等于可以不做,这正是我们今天因为一个日记本而广泛讨论进而反思的意义,也正是我们可以对传媒苛求的理由。
  传媒是一个普通行业,它有自己的操作手法与运作技术,是一门科学。它唯一特殊之处在于它的产品面对的是整个社会,这就是它的所谓“身价”。我想为了生存,多数人可以理解。这并不等于说“传媒”就可以轻松地放弃自己的品位。我一向主张,传媒——一家传媒机构、组织、单位,应当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应当有自己的坚持。事实证明,成功的媒体,都是在它的受众面前表露出一种稳定的形象的,这可以不说成是个性,但是却会培养和感召媒体自己的知己,譬如“明报”,那简直就是一种怀念。其中,倡导积极,健康,仁和与大气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最好。其次,如果不便于展露自己,那也要守住道德底线。什么性质的内容可以介绍给大众应当明辨,应当坚持,不能甘当作秀者的道场。这不是“生存”二字可以堂皇过去的。再次,最起码也应当保持客观公允吧。
  传媒是社会的传媒,“传媒”行业是从业者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这一行业,道义不敢谈,起码必须同样接受它的责任——社会责任。大众眼光的转换正待传媒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成熟,或者说是互相促成吧。
  至于“木子美”这个具体故事,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与之前类似情形的故事相比,小巫见大巫。它的无耻,不值一提。

文 / 起风  转自“红袖添香”网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04-10-30 16:35:45 | 只看该作者
红袖是有一些不错的文章。
个人感觉比榕树下更好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2-23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