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17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用回复,不用顶,也不用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1-4-8 06:3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ocofu 于 11-4-25 23:56 编辑

曾经有一个少年因为年龄和经历不足
被贴上标签时竟然也在怀疑中认同过这种标签
当然既然一直都是怀疑,那么不妨用一些科学数据来研究一下这种怀疑或者说假设
后来发现很多东西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而已
当然被贴标签的原因很复杂,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因素里更多的是当时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所处的情形,也有一些看似最难以辩驳的因素,而主观的因素里有善意的,也有误会的,甚至是恶意的中伤
所以这里说的不包括主观的因素,也不包括很多客观的因素,只包括客观因素里最无法辩驳的部分,也就是有科学外衣包装的部分
但是用科学的手段去调查科学的因素时会发现
其实科学也不那么科学,或者说这个科学结论可以被那个科学依据打败
有些人也是被这样那样的因素被贴标签的,当然不是指所有的人
所以这篇文章,正常的被贴标签的人适用,否则请绕路
如果你要问怎么区分呢,如果有区分方法,那么事情根本不会这么复杂,不是么,所以一切随心随缘吧
(P.S. 当然前面提到的贴标签的原因部分涉及的主体并不是专业人士,比如医生或是心理咨询师,而是一些当时很微妙的环境和身边的人吧。因为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problem,而且在和心理咨询师了解后,知道自己是没有心理问题的。但是因为过程当中心情难以平复总要有个解决方法,少年也看了很多医生,和很多心理咨询师,很多人都说少年没病,做过量表、专业的心理询问甚至脑CT、磁共振之类的都说完全没生理和心理问题,但是还是很难平复心境,所以当时还是不停的看医生,后来一个医生当时用很难判断的表情和助手讨论了很久以后才写下诊断结论,而数月后去复查时做了很详细的量表后发现完全没问题还停药过,但是心境还是很难平复,所以只能继续用药。后来发现从此之后,再去看其他医生时(可能更权威吧,当然不会找私人诊所或者副主任以下的医生看,因为实在没必要去博弈),医生一开始也都没法诊断,但是给他们看过之前的诊断之后,就若有所思的乱写一通,越写越严重,处方之间也有严重的冲突。去问最早给诊断的医生,医生只是笑笑,说不要乱看病。再去问之前一个坚定的认为自己无病的很信任其医德的医生,医生说,这个诊断的病名,并不是说被诊断的人真的是典型,而是用药的方便吧。)
说这么多,不是想替自己维护什么,也没有必要
只是觉得,有时候要给予一些补充说明来让很多事情更接近于真实
而且现在心理障碍这种说法的广泛使用,导致很多根本性的原因被大众和媒体所忽视,不对的东西当然会造成不对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说情绪反应是主因那未免太扯淡了,结果发现很多现实因素越来越严重却无人去解决,为什么呢,因为受到影响的人实际上心理有障碍,但这真的是最根本的原因吗,呵呵
我不想说很多,只是觉得现在的主流舆论是不是有点太人云亦云的味道,只要信息来源似乎很权威就是绝对可信的
可以信一些程度吧,但是任何说法都不必相信太深,连科学本身都在进步中取代原来的科学,有什么东西是值得深信不疑的呢?当然信仰除外,信仰的可贵,不在于其合理性,而在于其绝对性。
1、其实心理学上称为环境依赖型的人,是最容易有情绪起伏的。但是这样的人见到谁都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见到调解工作的居委会大妈和那些皱眉头一脸严峻表情的带有某种身份和相应态度的医生时,自然会有不同的反应,反应差异性之大,在统计学上称为具有显著差异,这样的差异,真的能作为判断依据吗?
2、很多能称为病的东西以前是没有这种称呼的,去查资料的时候会发现,这些病很多原因不明,但是却有一套套的治疗方法。其实原因和依据都有,所以才有治疗方法。只是那些东西太模糊不清,用科学论文写,就会写的像古时候的中医书一样,混沌不清,所以索性不写。所以当时研究很多被使用的一些药物的研发时,很不理解既然没有如何导致疾病的很详细的依据,那么如何开发这些药物呢?后来发现,其实这些药物研发的基本原理就是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无非是导致更兴奋还是更抑制,比如很多药物其实是一些多巴胺类似物,或者说Ca离子的类似物,就是一些对于神经传导有影响的人工合成的神经递质或其类似物(如果你能理解自然的植物生长素和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关系就能理解这些,只需要高中水平的理解程度,不懂的话搜索一下很好理解)和其他相关因子(比如影响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内囊泡的释放和与膜的融合,或者作用于后膜的受体,或者是在突触间隙对于递质的阻断拦截等等,要理解这些原理请搜索神经调节,只要科普水平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对于小白鼠的影响,以及对于人的影响,就成为了可以用来充当治疗手段的依据。然而这种强加于自身的外来的影响对于人体仍然是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越多,就使得内在的机制越弱,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增强外在因素的刺激来获得适应,这就是为什么药越吃越多而且吃越久越不能停的原因。不懂的人,可以去看关于禁毒禁烟的一些宣传片,很多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影响人的神经系统却弱化自身生理代谢来起作用的。
所以这样的话,真的有这些病吗?
这样的治疗手段,真的那么有效吗?
3、病名是一种需要,不是因果。没有病因依据,却有病名的病有很多。为什么呢?因为人们需要治病,也就是有些症状确实给人正常生活造成麻烦,但是需要有一些称呼来总结这些症状,方便解决麻烦。就像成功为什么叫成功,失败为什么叫失败,而不用更精确的描述性的语言,因为这种总结性的称呼比较方便。但是成功的处方有很多,真的有用吗?避免失败的处方也有很多,真的有用吗?没有用的话,是不是很多具体情况没有考虑到而导致失效呢?既然很多情况都没考虑到,那么这些病名和治疗手段就真的有科学意义吗?
而且这样的东西被不同的社会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多多少少带些陋习和偏见在其中。所以在中国,更多的人是不愿意去解决麻烦,所以才有了今天的舆论导向。但是我们要警惕,在美国,滥用药物已经害惨了很多人,药物成瘾也成为一种好莱坞式的丑闻。这些“药物”,既然称为药物就不是毒品,但是其实作用原理和毒品类似,由于毒品的作用太剧烈了所以说它是有毒的,而这些药物的作用不过相当于香烟。但是有人说过香烟是保健品吗?有人说香烟可以用来治病吗?有人说香烟可以解决问题吗?为什么香烟对缓解压力有效还是需要禁烟呢,只是因为对别人的影响不好而禁的吗?看看禁烟的科教片,你会有新的发现。
4、认真去查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作用比较轻微的药物或者用量在论文中其实作用效果等同于安慰剂,而一些作用比较强烈的药物或者用量在论文中其实比安慰剂效果只多了那么一点点。如果真的效果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的话,那就和毒品差不多了。呵呵,现在各位应该知道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会理直气壮的和你说,用药没用,心理咨询才有用的原因了吧,其实是有依据的。但是大家为什么又都觉得心理咨询没用呢?因为很多心理咨询不能够长期的产生等同安慰剂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抵触的反作用。
所以,这些药物,和心理咨询,很多时候作用的效果无非就是让一个正常人的神经调节以他本来应该有的方式进行而已。否则长期的偏差会导致情况恶化,让正常人处于逐渐偏离正常的状态(预后这个名词就是用来针对这种情况说的)。所以很多被贴标签的人,很多还是正常人,不必恐慌,也不必受很多故事的干扰。否则导致的是继续偏差,而不是恢复正常。
5、呵呵,怎么样能达到持久的安慰剂所能达到的效果呢?
如果你的医生够聪明,他会给你开一个安慰剂,或者类似安慰剂的剂量的药物。安慰剂的意思就是,开个维生素给你吃让你相信吃完就会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时候,他的作用和药物是一样的。以前的医生喜欢前者,后来这种事情广而告之久了以后会很快被发觉导致无效,而不得不更多地用后者,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经济利益,呵呵。而且安慰剂剂量的药物和安慰剂的作用也不完全一样,它还是有效果的,这种效果和暗示无关,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想反正药物就会有你正常情况下的该有的效果。也就是说,你是完全正常的,但是,呵呵,你不相信你是正常的,医生只好用这样的方式让你保持正常。
(P.S.少年当年的医生很聪明,属于后者,所以少年当时去质疑要求减药时医生说这药量并不是有效用量所以没有减的必要,少年查过说明书后发现确实如此,否则为什么应激情况时说明书上最小使用量都不到(半片),应激情况过后必须把药切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或者两天吃一次这么麻烦呢。不过少年明白其中道理以后很谨慎地查了很多数据,自己减药,一般应激反应下用等同安慰剂药量,其他情况从安慰剂药量递减,而且很缓慢的去调节,然后断掉。如果以后再遇到应激事件,先尝试自己调节,如果效果不大或者需要及时调整适应当前生活节奏可选用微量药物调节,就当抽烟好了。谁说抽烟就要天天抽才有效果的?但是非专业人士请不要尝试,少年的专业是制药的,看得懂论文和数据,而且少年是从确定自己的心态没有问题后才开始去尝试的。可是要知道,当时除了这个医生,可是有大把的挂着响当当名号和学历背景的主任或副主任医生开了很多互相冲突的用量很大的种类很多的处方药给少年的,不知道如果先遇到那些庸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当然少年当年的医生早已经退休不看病了,而且这个行业里许多年纪不大的医生要么没有独立见解照搬教科书要么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所以少年只能把一些这个行业里讳莫如深的东西说说自己的看法,别找见解不同的医生理论,多找些老医生咨询,特别是那些慈祥和蔼的老医生。年轻的医生嘛,也可以咨询,但是别去抬杠,对人对己都不好,毕竟年轻有很多经验不足的因素是可以被谅解的。而且要知道,很多人一开始药量都是安慰剂药量或者药量非常少,为什么后来越加越多了呢,这里没有医生素质的问题,是很多自己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并且在不断加剧。)
6、更好的方法
呵呵,以前有些减压商店,用摔盘子打沙包甚至付钱骂人的方式解气。但是发现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气没消掉,反而越来越生气。
后来又有心理咨询,结果很多东西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再怎么咨询也没用。
所以有了药物,用提高兴奋和抑制兴奋的方式来调节,结果却让人不断的依赖药物。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呵呵,这个世界很大,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在很小很小的一个斑点上呢?
不管这个斑点是由于自己还是别人的因素造成的,还有那么多的阳光,是不是忘了注意呢?
喝酒成瘾,抽烟成瘾,和药物成瘾最后的结局大概没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其中的文化内涵,喝酒和抽烟也许更被世人所接受,但是解决的问题,大概是一样的,解决的手段,也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酒和烟在量和时间的积累下甚至会有更坏的效果,而药的量和时间至少可以被医生控制。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酒和烟,还有药,都没有用,而且会越用越多越来越有依赖性,真的对人好么?
所以,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就是换个问题去解决。
有人用宗教信仰,有人用做慈善,有人用换一个工作或生活环境,有人用改变自己,有人用热心做志愿者,有人用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总之,只要开心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很多烦恼,是因为去逃避一个烦恼,而有了一个更大的烦恼。
看客们请不用顶,也不用回复,也不用去别处转载,让有幸看到的人可以获得一些思考,发帖人就很满足这样的效果了。转载只会造成更多的误解和不好的舆论,顶和回复只会让这个帖子变得很热闹,而最后的结果无论是多数反对还是多数赞同,都是一个不好的影响。因为多数,对一些人来说,就是结论,或者意味着迅速的改变,这样其实反而是一种伤害。就像人们的任何一种性格或者情绪一样,不管是哪个极端,或者迅速变化,对己对人都是不好的,或许带点温和的中庸才是最好的吧。这篇文章最好的解读方式应该是在心底留一个问号,然后用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去解读每个人自己心里不同的问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1-4-8 06:43:45 | 只看该作者
不用留言也不用站内信了,这次的道别也许是最后一次吧,只是弥补上次匆匆离别没有说完的话。用句时髦的话形容现状,一切都很和谐,请勿挂念,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11-4-8 08:26:2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3-2-11 21:43:22 | 只看该作者
很想知道楼主现在怎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13-2-11 21:43:45 | 只看该作者
祝福吧,祝福所有和我们一样的病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3-2-27 12:5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东北小伙 于 13-2-27 13:00 编辑

cocofu姐姐的才华令人留恋艳羡。cocofu的大学专业有些命运弄人,她评价是哪里都有那个专业学生跨考的身影。大学毕业后,cocofu做一份高三班英语教师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跨考广告学研究生,看她那时候的记录非常努力,简直和重读高三一样。那时08年末。真不知道2011年初cocofu姐姐在忙什么。很欣慰她可以回来看看。
她的原话是“09年先把托福、GRE过了,10年先去考考复旦看探探路,11年认真备考。如果不行,就选择出国,至少要在托福两年期限内出去。如果出不去,再考虑换个学校考”
(我仅知道这些,读书年份有差距,因为用心才知道的奥,应该cocofu同意之后这么做,但愿别怪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3-2-27 16:34:09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羡慕你可以自己减药,我妈妈不给我减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3-2-27 19:11:55 | 只看该作者
我真羡慕你可以自己减药,我妈妈不给我减药。
喜悦平和爱 发表于 13-2-27 16:34
不能怪你妈妈,因为你减药复发的次数多了,家里人害怕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4-5-21 17:20:27 | 只看该作者
cocofu 发表于 11-4-8 06:43
不用留言也不用站内信了,这次的道别也许是最后一次吧,只是弥补上次匆匆离别没有说完的话。用句时髦的话形 ...

花了几小时看cocofu 的帖,感动和关注,有些说的真好。

这是cocofu 最后一帖了,貌似之后也没再登陆。应该很好的吧,希望能知道一些具体,,无线牵挂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4-5-21 17:27:53 | 只看该作者
唉要是都讨论而不争论多好啊,能没有观点和讨论的负面影响多好啊。

cocofu 应该也是比较敏感而谨慎的,好想知道现在怎样了?感觉怎样?新的见解又是怎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4-5-21 17:42:2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也不完全认同cocofu 后来的抵制双相药物治疗的观点,但是并不影响我对他其他的、总的肯定和认同,好想知道cocofu 后面的治疗和康复情况,有知道的吗?

cocofu 你应该一直关注这里和大家的吧,你还会来的吧,可以再和大家见见的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4-5-21 22:28:07 | 只看该作者
一些作用比较轻微的药物或者用量在论文中其实作用效果等同于安慰剂,而一些作用比较强烈的药物或者用量在论文中其实比安慰剂效果只多了那么一点点。如果真的效果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的话,那就和:)差不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4-5-21 22:33:2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强加于自身的外来的影响对于人体仍然是外来的因素,外来的影响越多,就使得内在的机制越弱,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增强外在因素的刺激来获得适应,这就是为什么药越吃越多而且吃越久越不能停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14-5-21 22:35:02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药物研发的基本原理就是神经科学最基本的原理,无非是导致更兴奋还是更抑制,比如很多药物其实是一些多巴胺类似物,或者说Ca离子的类似物,就是一些对于神经传导有影响的人工合成的神经递质或其类似物 和其他相关因子(比如影响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内囊泡的释放和与膜的融合,或者作用于后膜的受体,或者是在突触间隙对于递质的阻断拦截等等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4-5-21 22:40:47 | 只看该作者
当时除了这个医生,可是有大把的挂着响当当名号和学历背景的主任或副主任医生开了很多互相冲突的用量很大的种类很多的处方药给少年的,不知道如果先遇到那些庸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15 04: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