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中国人正以自己的方式撩拨世人的神经。他们在海外市场上甩出的大把钞票,让外国人一次次瞪大双眼。
3月2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正在拍卖的乾隆玉玺和清朝宫廷画精品《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均被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买家拍走。据法国媒体报道,乾隆玉玺被中国买家以1240万欧元的高价拍走,刷新了印章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行阵》更是拍出2205万欧元高价,刷新了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纪录。
国人这种一掷千金的派头,近年并不鲜闻,再加上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海外媒体甚至发出了“中国正在购买世界”的惊呼。根据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一份在27个国家28000人当中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公众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担忧正逐步增加。这些担忧主要存在于中国的一些关键贸易伙伴国中,在富裕国家尤其显著。
“中国梦”与“中国口味”
多年来,中国经济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头号出口国和全球第一的制造大国。对此,西方人可谓爱恨交织。但除了担忧,他们也很清楚,中国人越来越鼓的钱包,似乎意味着不可限量的游动资本和投资冲动。
中国人的老朋友、美国芝加哥市市长理查德·戴利对这些资本早已充满期待。2011年3月18日到30日,戴利一直奔走于北京、天津、杭州、重庆和香港5大中国城市中。
他在芝加哥市长任上,已经干了22年,将在今年5月卸任。而他一直有个未曾实现的梦想——从芝加哥市区修一条通往奥黑尔机场的高速铁路。
但芝加哥市政府的现状,让戴利无法实现他的梦想。在他治下的这座城市,经济已显萧条,市政府的财政也出现危机。
“我现在的梦想在中国。”出发前,市长在当地媒体上高调宣称。他要带着芝加哥市的商业领袖们,到中国寻找投资,以带给芝加哥市新的“机会”。美国的媒体也将戴利此行,比喻为芝加哥市长追逐他的“中国梦”。
在北京,戴利坦率地告诉新老朋友们,中国经济崛起所显示出来的巨大潜力,已经激起美国各个州市的极大兴趣,“扩展我们与中国的联系,采取行动正逢其时”。
就在戴利乘坐汽车,前往各地的讲台发表演讲,向中国推介芝加哥市时,一些顶级汽车制造商,已经将中国客户的脾性摸得一清二楚。
3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继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奔驰公司的第三大市场,并且是其顶级旗舰车型——S级轿车的最大市场。而去年,奔驰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单位销量增长了115%。
他们也比芝加哥市长更早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富人的腰包。去年,该公司甚至用飞机运送了100位中国客户到德国和美国洛杉矶,为他们即将生产的豪华汽车的外部涂饰与内部功能提意见。最终,他们得出答案,“中国客户偏好最大、最昂贵的车型”。
这些汽车制造商们的细心程度,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大众公司在设计生产奥迪Q5时,加入了温控杯架,因为他们发现,“中国客户走到哪儿都喜欢带着茶杯”。而通用汽车在设计新车型时,也专门为中国客户设计了宽敞、舒适的后座空间。加长车身并把后座设计得更舒适,也是这些制造商为中国客户设计豪华汽车时的共同特点,因为“中国的有钱人一般都让专职司机开车”。
中国客户的这些特殊癖好,已经对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设计产生影响,不过,有分析指出,这种影响暂时还停留在车型的配置及涂饰上,在未来,中国客户可能会更关注汽车的驱动速度,这将会影响汽车的核心技术。
中国人对速度的追求,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无法忽视。令戴利市长一直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次中国之行,让他吃惊的,是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以及中国高速列车前进的速度。
3月23日,从北京到天津访问时,戴利特意选择乘坐京津高铁。在天津匆匆7个小时的行程结束后,这位欣然接受了天津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市长坦言,高铁留给他的印象最深。
芝加哥市长坐在乘客座位上,看着景物飞一般掠过车窗,感叹道:“安静、高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世界市场上的中国面孔
通过在几大城市的访问,已是第5次到中国访问的戴利,再次看到崭新的中国面孔。
而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奢侈品市场上,人们也见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中国面孔。
图卢兹的高价拍卖事件,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拉回4个多月前。那时,中国艺术品创造了亚洲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而买家则是中国上海的一名企业家。
2010年11月,在英国伦敦郊外的一场小型拍卖会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被这名中国企业家以折合人民币约5.5亿元的天价拍走。这超过估价36倍,也打破了此前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亿元人民币创下的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
中国艺术品价格的飙升速度,令外国人咋舌,中国富人们出手之阔绰,也引起了海内外关注。
当时,《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撰文称,天价花瓶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在他看来,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这种“瓷器爱国主义”,当时在中国国内也引起广泛讨论。不过,不少人将这种“爱国主义”,看做是“美丽的花环”和“浮云”。
那件花瓶至今还引人关注,因为4个多月过去了,这位中国买家尚未付款。
但这桩悬而未决的大笔生意,似乎并未影响外国人对中国艺术品消费能力的判断。前不久出炉的《201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危机和复苏》报告称,中国在2010年已经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艺术品和古董市场。
这份报告由欧洲艺术品基金会委托撰写。报告指出,由于去年富有的中国买家数量剧增,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也随之飙升。报告同时还指出,很多国家的奢侈品市场在2009年萎缩,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拉动,又在2010年开始出现复苏迹象。
在巴黎、在拉斯维加斯,甚至在香港的奢侈品店门口,人们时常会发现排队购买奢侈品的中国面孔。据报道,仅在2011年春节,就有多达5000名中国游客到拉斯维加斯的梅西百货购物,其中800名游客来自北京和广州,他们年收入在20万到100万人民币不等。
“这仅仅是开始。”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如此评价道。在他看来,目前中国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还不高,只有少数中国人在进行高端产品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购买能力,将会在世界上产生更大影响。
几乎在欧洲艺术品基金会发布报告的同一时间,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也发布了自己的一份报告,并作出类似的预测。他们认为,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将以18%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规模那时将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这份报告也指出,中国富人与西方富人有天壤之别,中国富豪要比外国富豪年轻15岁,他们每笔交易的金额也更大。
对于这一点,伦敦的房地产商人感受更深。据英国媒体报道,最新研究显示,在伦敦市中心高端房地产市场,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去年在购买最昂贵住宅方面,超过了俄罗斯人,成为花钱最多的人。截至2011年2月,在过去的12个月时间里,中国内地买家在高端房地产方面的平均开支为650万英镑,中国香港的投资者则列第三位,平均花费是550万英镑。
这些中国买家尤其对面对海德公园、地处梅费尔区或玛丽勒地区以及波特兰街花园广场的房子感兴趣。他们的购房预算在800万到1500万英镑不等,并且已有中国买家以1175万英镑和2575万英镑的价格,购买了圣詹姆斯区的两处地产。
供职于北京一家公司的陈忆,专门从事海外投资置业的房地产营销代理业务,其业务重心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的顶级滨海物业。在开展业务初期,陈忆发现,在澳大利亚置业的中国家庭,多是为了移民或留学,一般比较喜欢买公寓,房价算下来跟北京和上海差不多。但这几年,在澳大利亚购房的人呈增加之势,出于投资目的的购房者开始增加,大概占三分之一,买别墅者也已不是少数。
有谁可以购买世界
“更强劲的消费还在后头。”喻文益说。他认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本聚集,这些资本都要寻求流通,最终都会导致对高端产品的大量购买。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中国问题专家佩蒂斯评论说,房地产、艺术品、邮票、珍稀波尔多葡萄酒等,都在以创纪录的价格交易,这种情况通常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时期出现。
投资银行家出身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贝姆认为,从1950年代中期到1970年代中期,日本也经历过高达两位数的经济增长时期,但后来增长逐渐放缓,到了1980年代中期,增长率只剩下5%~7%。银行的“大量超额贷款”人为推高了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也造成了1980年代末期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泡沫。当时日经综合指数几乎触及40,000点,而20多年后的今天,日经指数已经跌破10,000点。因此,中国经济的走向令人关注。
那些跟着资本一起流动的中国富人,在澳大利亚当地人中间,也引发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觉得这些中国人会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也有人认为中国人炒高了当地房价,增加了他们的生活成本。”陈忆说。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和普利策奖获得者汤姆·弗里德曼则指出:“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与西方领军的民主国家的停滞和瘫痪相重合,这带给了西方人心理上的不安。”
在欧洲,中国富人在伦敦和巴黎等地展现出的超强购买力,甚至有些让人惶恐。法国有媒体评论,富足的中国人“从企业、土地到港口、债务,无所不买”。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也发表了“中国全面购买世界”的封面文章。
不过,戴利市长似乎不这么认为。他从美国出发前,有华人记者问这位即将到中国寻找投资的市长,是否会担心“中国购买美国”,或“中国购买世界”的情况发生。
市长觉得谈论“中国购买世界”为时尚早。他淡定地回应记者:“美国在世界各地投资,我们也没有买下世界。”
对于让海外讶异的“中国人的超强购买力”,喻文益认为,从统计学上来讲,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资本流通和转移,必然带来各种优质产品的消费人群的增加。新兴经济体在高速发展时期,都必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仅中国如此,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等国家,都在经历类似的情况,其实俄罗斯对奢侈品的消费比中国更厉害。”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