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想自己从事临床精神医学多年,常会遇到很多行外人提到这样的问题:“心理治疗有效吗?”
记得以前刚下院实习时,学长师兄都会一再叮咛:“如果遇到不喜欢心理治疗的考官在问到你对病人的处方或治疗时,千万不要提到心理治疗有效,否则口试一定不会过!”而每每做完一次心理治疗的会谈后,住院医师彼此间也常会相互戏谑的说:“我们又完成一次心灵妓女的工作!”这话说得有些传神,因为来访者把一堆情绪发泄给治疗者,付了钱,拍拍屁股就走了……
但其实不然!心理治疗并不是单纯两个人坐下来谈谈话、聊聊天而已,对于咨询师来说,每个病患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有的心灵困扰,每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可供支援的人际网路也各不相同。咨询师必须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去澄清了解来访者的内在心理困惑,并寻求心灵困扰的原因及来源,试着使来访者发现自己更多的资源网络,寻找更好的环境适应方式,甚至进一步重建信心及完整人格。
心理治疗的过程看起来好像很容易,无非就是透过治疗者与来访者的互动,舒缓其心理或情绪上的不适,进而改变其病态的思考或行为,但实际上每次进行的过程永远是独一无二的,治疗者必需随时掌握来访者当前的状况与变化,给来访者最大的帮助。
聊到这,大家可能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些混淆吧。松果咨询的张老师就明确的指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
当然这也存在作一些差异:
1、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2、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3、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平等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是一个相互讨论和研究问题,各抒己见而互相沟通的过程。
4、心理治疗师需要获得的信息较单纯,可以只根据症状体征来选择并实施治疗方案。心理咨询师则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需要了解求助者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情况,才能帮助他开发自身的能力。
其实心理治疗要有效果,必须有一些条件的配合:
1. 对咨询师的充分信任:相信咨询师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扰,完全的信任甚至在治疗前已有效果产生。
2. 来访者对咨询治疗本身的期待:来访者一旦花钱又花时间寻求咨询,自己会清楚知道想要解决的问题,也会留意自己情绪或行为的变化,部分已达到治疗的功效。如果只是纯聊天、也不必花钱,对治疗本身无期待,效果当然不同。
3. 来访者对于心理知识的充分了解:来访者一旦了解自己的心理变化,就比较可以接受自己的情绪,甚至对家人的情绪反应也会较有耐心。对于心理因素所引起的身体不适,也就不再如此的焦虑不安。
4. 咨询师必须给予病患希望:无论来访者的疾病严重度如何,或进行何种心理治疗的方式,给予来访者希望是最重要原则。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随时予以同理心,鼓励来访者坚持朝正确方向改进。
5. 来访者需有足够的内省能力: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医师如同是病人的一面镜子,随时提醒或澄清病人仍有许多潜能的一面,让病人在心灵阴霾处仍可发现一线曙光。但是当病人没有能力去改变,例如受妄想、幻听干扰影响,现实感变差的病人,或是严重忧郁症而自我放弃的病人,很难完全依赖心理治疗,甚至要先以药物治疗为第一优先。
6. 来访者有改变的动机及决心: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医师只能站在辅助的角色来帮忙,最后成功与否还是要靠病人自己的努力。如果病人缺乏改变的动机,对现实环境心存冷漠而毫无行动力,心理治疗就无法发挥效用。
7. 来访者能够有家人的协助关心或其他的资源帮助:一般来访者与治疗者的会谈一周只有短短的一小时,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都需与其他人互动,如果来访者能有家人朋友的协助关心,适时对其情绪与行为表现予以鼓励,常能使心理治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治疗不是一次会谈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需要建立关系、需要时间的互动过程,通常以6~12次为一个疗程,但对某些人来讲,可能还要更多。
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都不是万能的,它最重要的目的在帮助你在现实的环境中调适得更好(包括情绪与行为),甚至进一步重建完整的人格,以更成熟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每一天!如有疑问可直接与我们探讨,QQ群124562170 12477065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