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并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抑郁症通过治疗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抑郁症也被称为“心灵感冒”,意思是该病像伤风感冒一样常见,只是发生在精神层面而已。人们现在常说的“郁闷”就是抑郁情绪的一种体现。每个人都有被抑郁情绪左右的时候,但并不是每个情绪低落的人都是抑郁症患者。判断抑郁症除了看症状表现,还要看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抑郁症常会引起一些躯体症状,最常见的就是疲乏无力、精力下降、睡眠过多或过少、吃的过多或过少,还有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或疼痛等。当这些症状持续两个星期以上,并给本人带来巨大痛苦就应该考虑是否患有抑郁症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生率是3.5%,其中10-15%的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自杀。尽管抑郁症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危害,但普通公众对抑郁症的知晓率、认知率很低,治疗率和治愈率更低。
在专业医生那里,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都有一段曲折的求医之路。调查显示,72%的抑郁症患者起初都不认为自己的躯体症状是抑郁症的表现,因此辗转于综合医院的各个专科寻找病因。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综合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只有10%的抑郁症患者得到了恰当治疗。有些病人即便意识到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也耻于承认。在他们心目中,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弱者,是被困难打倒的人,或是思想有问题,还有些人干脆把抑郁症患者和疯子等同起来,担心“人言可畏”而不敢求医问药。
事实上,抑郁症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有效控制的,就像我们现在能够充分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一样。抑郁症患者最好到精神专科医院寻求帮助。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目前世界各国都是以抗抑郁药物为主,配合心理治疗。这是因为抑郁症是一种在生物、心理、社会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脑功能发生紊乱的疾病,虽然起病过程中有心理因素的参与,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所以并不能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
目前社会上不仅对抑郁症的认识存在误区,对抑郁症治疗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抗抑郁药物有依赖性。不少人简单地把抗抑郁药等同于安定,其实不然,有的药物服用不会产生依赖性,不会成瘾。二是认为抗抑郁药会有损脑部。这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抗抑郁药物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多次更新换代,目前主要是通过在脑内恢复正常化学平衡而起作用,有的抗抑郁药副作用很小,安全性越来越高。三是认为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事实上,抗抑郁药的服用要保持一定的周期,在维持治疗阶段,选择恰当的药物,调整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可有效防止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