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老黄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2b7370100hpyd.html
刚刚看了都市报上的一篇文章《家有疑似“自闭宝贝”》,有点愤慨,有点着急,有点怜惜,有点无奈。
文中的丁丁2周岁才会说话,3周岁时脾气变得越来越倔强和不听话,不喜欢和同龄孩子玩,经常自言自语,这些都是自闭症的典型表现。可是,“专家”却认为孩子“很正常”,否定了医生的诊断,还特别提醒“少给孩子扣帽子”。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属于“精神疾病”的范畴,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精神科医生可以根据诊断标准、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孩子的表现做出诊断。这是一个非常专业、比较复杂的过程,一般人不太了解其中的奥秘。无医学背景的人可能会很难理解,甚至连其它专科的医生也不理解,所以难免会有一些怀疑。有疑问可以向专科医生咨询,不能随意否定医生的诊断。文中的“专家”的说法太不负责任了,非常令人遗憾。这样的做法会对家长和读者产生误导。既然是以“专家”的身份出来说话的,所说的话就比较有份量,会对读者产生“教导”作用。
自闭症的发病机制至今还没弄清楚,因此也就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根本不存在“治疗药物都有副作用”的问题。如果医生开药了,通常也就是一般的“补脑药”,或者是针对破坏、攻击、暴力和自伤行为的。目前“治疗”自闭症的唯一方法就是康复训练。通常是根据孩子各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方案,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使其接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赶上正常孩子。因此,普通幼儿园的“大班制”教育对这些孩子是不合适的,他们需要个体化的一对一的教育。
如果不进行康复训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会“自愈”,三分之一保持原状,三分之一恶化,致残率极高。所以,康复训练非常重要。一般说来,3岁以前开始训练,80%可以恢复正常,融入社会。如果是6岁以后开始训练,效果会明显下降。当然,这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丁丁是轻度的。
丁丁一开口说话,就学会了汉字的所有笔划和几百个汉字,30个月时就能轻松应对10以内加减运算,这种情况在自闭症孩子中并不罕见。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孩子有10%是天才,有些擅长计算,有些擅长背诗,有些是音乐和绘画方面的天才,有些成了“万年历”和“活地图”。所以,聪明并不能用来否证自闭症。
自闭症是美国人Kanner于1943年发现的,我国第一例自闭症于1980年代由陶国泰教授诊断出来。但是,民众对自闭症的知晓率还是很低,许多自闭症孩子都是过了好几年才得到确诊,因而延误了最佳训练时机。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提高民众对自闭症的知晓率、推动自闭症的早期康复、降低致残率,把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儿童关爱日(简称“孤独症日”)。真希望我们的记者、读者、专家和家长也来关爱一下。
顺便做个广告。3月27、28日,温三医心理科和小银河特殊学校联合举办“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学习班,邀请北大六院郭延庆教授和南京特师谢明校长讲课,欢迎关爱自闭症的各界人士前来听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