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93|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精神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2-27 14:2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3-3 11:48 编辑

http://www.qiangpoz.cn/zhi-liao/jsqpzdxlzlff_232.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0: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8 编辑

精神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方法
<由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理论曾经统治了西方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在治疗强迫症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前提是只要我们肯去研究和发现 >

精神强迫症的治疗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而对强迫行为可使用行为疗法效果较佳。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心理动力学疗法和行为疗法。

       一、心理动力学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强调通过顿悟、改变情绪经验以及强化自我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矛盾冲突,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对精神强迫症的治疗过程中大量地运用阐释、移情分析、自我联想以及自我重建技术。

       二、行为治疗在对于强迫症的认识上分为两个基本的流派

       第一种观点认为具有精神强迫症的人是借助于各种行为和仪式动作来缓解焦虑,称为"驱力降低模型" 。依照这个模型,治疗者主要集中于通过激发可以减少焦虑的情境来消除不适当行为与仪式动作。第二种观点是基于操作模型而建立的,强调对
强迫行为的后果进行调节,因此在这个模型中大量运用惩罚和示范学习。

      (1)采用驱力降低模型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各种降低焦虑的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技术在恐怖障碍的治疗中已经详细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

     (2)榜样学习技术也经常被运用于强迫症的治疗中,主要有参与示范和被动示范,其中参与示范运用最多。和系统脱敏一样,实施参与示范也需要建立刺激等级。从最低等级到最高等级,治疗者逐渐示范暴露在相应的情景中,然后再由患者自己去逐渐面对这个情境,知道能够完全独立面对为止。被动示范也是让患者观察治疗者从低到高地接触各种情境,所不同的只是不让患者介入情境。此外,这两种治疗都采用反应阻止法。譬如,在治疗强迫性洁癖的时候,治疗者可以借助于某种协议来阻止儿童的所有洗手行为。从国外现有的资料来看,一般认为参与示范比被动示范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三、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的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许多人重视和运用,尤其是把患者逐渐暴露于各种无论是想象的还是现实的焦虑情境中,效果都很好。由于暴露持续时间的长短主要依据是否让儿童青少年消除焦虑和回复宁静为准,因此,采用这种方法的治疗时间要比较长一些,大约在2小时左右。在进行暴露疗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反应阻止法。这种方法在于减少仪式性动作和强迫观念出现的频度。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2: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8 编辑

心理课堂第二课: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一个过程,需要治疗者和来访者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实现来访者情绪,行为及认知上的改变>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一样,面临换着没有公认定义的困境。
      《美国精神病学词汇表》将心理治疗定义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人希望消除症状,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因寻求个人发展而进入一种含蓄的或明确的契约关系,以一种规定的方式与心理治疗家相互作用。”


       英国的弗兰克认为心理治疗是提供帮助的一种形式。它与非正式的帮助是不同的。首先,治疗者接受过进行这种工作的专门训练,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其次,治疗者的工作有相应的理论为指导,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为解决这些障碍提供了有关措施。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


       北京大学陈忠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


       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


       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治疗是一个过程,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关系,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明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在心理治疗的定义中,我们看到良好的治疗关系又一次被强调,这是所有改变的前提条件。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这一特点,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比之在咨询过程中更为突出。而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及良好的治疗关系在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产生交互作用,其目的均为使来访者产生某种改变,如情绪的、行为的或认知的改变,消除或缓解其问题和障碍,使其人格能向着较为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任务,来访者改变的发生,需要治疗者及来访者双方艰苦的努力。因为改变必须假以时日,所以说,治疗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8 编辑

心理课堂第三课:治疗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心理治疗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联盟,治疗者通过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使患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自尊心提高,进而实现心理障碍的排除>
霍维茨在解释心理治疗中来访者的变化是如何产生时强调指出,这种变化是通过人际关系中那些支持性的因素而产生的,他把这种关系叫做治疗的联盟。其他一些作者也认为咨询或治疗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治疗联盟。

       这种联盟的建立是为了帮助来访者以更 为合适的方式思考,行事。通过这种联盟的内化,来访者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来访者之所以可以产生这种内化过程,就在于治疗者把来访者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也在于治疗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来访者对治疗者接受自己这一点的感受有助于他提高自尊,会激励他完善自己,但有时也会去试图取悦于治疗者。虽然最初来访者对治疗者的态度很少能产生完全一致的共鸣,但是最终新的态度、行为等在他们身上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这就是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治疗关系的粗略概括。

       在这种联盟之中的双方,都会对联盟产产生影响。产生于治疗者一方的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将会提及到;产生于来访者一方的变化过程,是联盟关系中的另一个方面。成功的咨询或治疗一般都是这样的,当来访者与治疗者在一起时,有一种积极的体验,并且来访者在咨询或治疗过程中,得到了他所需要的足够令人满意的东西,这时,这种联盟的内化就会产生。这种内化过程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能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进行反应,这些反应往往超出了来访者的预料。比如并不能指责来访者表现出的不适宜的行为。这回有助于治疗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使来访者对治疗者更加信任,并逐步产生出希望这种关系会比以往任何一种关系都更能使自己从中受益的想法。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来访者也在学习治疗者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反应,并将其应用到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去。这种体验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减少防御心理,认真地探索自己,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与此不同的是父母和其他人对于来访者的不适宜行为通常是持批评态度的,是采取不接受的态度的,这会导致来访者自尊心的下降。

       2.自尊心的提高

       霍维茨观察到每一位有所改进的来访者对他自己的看法都变得更为积极了,而这种变化的产生非常明显地与他们对治疗者的关心、价值观等的体会有关。治疗者接受对方“坏”行为的能力,对来访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减轻了来访者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为来访者接受治疗者的态度,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提供了机会,自尊心的提高与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两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3.移情式的改进

       移情是一个心理分析治疗家常用的概念,在这里是指来访者以积极尝试适宜行为的方式取悦于治疗者,这是良好治疗关系内化的另一种产物。如果来访者的行为改变没有充分的基础的话,他们的这种改变只能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尽管如此,这毕竟是对治疗关系的一种积极的反应。而且一旦当来访者表现出这种行为时,他们是很易于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化的,这些强化又有可能促使其新的反应方式和行为逐步固定下来。这样看来,这种产生于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上的移情式改进也是有可能变成持久的改进的。

       4.认同作用

       另一种使内化产生的过程就是认同,这是指来访者与治疗者态度的认同。最初来访者只可能对治疗者的一部分态度产生认同感。认同是来访者在治疗者认真扶着及真诚关注的态度感召下产生的,在治疗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认同的范围与程度会发生变化,认同是使对方产生变化的基本因素。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4: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9 编辑

心理课堂第四课:心理诊断方面的论述
<心理治疗中治疗者需要学习如何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并帮助来访者找到最根本的问题>
凯利对于如何判断来访者的问题并帮助来访者,曾提出5个方面的问题。艾维等人结合凯利所提出的5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

       一、关于来访者的问题

       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可能并非治疗者所应围绕其开展治疗的中心问题,治疗者若只着眼于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因小失大、失去更重要的线索。治疗者必须在来访者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关于来访者是怎样看待世界的问题

       来访者看待其自身问题的方式,可能与其问题本身同样重要,甚至于更为重要。来访者用于描述其周围世界的言语会反映他对世界的看法。他们对问题的思索与看法可能就是引起其问题的因素或重要影响因素。

       三、关于来访者所处的情境和周围环境

       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不能脱离开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孤立地看一个人。重要的环境因素有7种:个人的、性别的、家庭的、种族的、地方的、社会阶层和文化因素。其中家庭因素与文化的因素被认为对鉴别诊断来说是更为有意义的因素,例如,
家庭因素对强迫症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四、关于治疗者的基本理论倾向

       治疗者对来访者来说是其环境因素之一,这种环境因素可能有助于来访者的增长,也可能会破坏其增长过程。治疗者必须认清自己的个人结构系统及作为环境因素对来访者所具有的潜在影响,过于固守自己的个人结构系统和自身的理论可能不利于对来访者的理解,而有意无意地总想把对方纳入自己归纳的结构系统之中。这样看来,要评价来访者,治疗者先要评价和理解他自身,并了解自己所采用的理论与个人的结构系统对来访者的潜在影响。

       五、关于治疗者讲要做什么

       对来访者问题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决定治疗者能做些什么,采用多种技术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上述5个方面的问题,前面3个都与来访者有关,后面两个则与治疗者有关。从严格意义上说,后两个问题已超出诊断范围,但仍是重要的。尤其是第4个问题,治疗者的确要有对自身的某种较深层次的认识,并认识到作为一个治疗者可能对来访者产生的种种影响。同时对来访者可能对自身产生的某种影响也应该是敏感的,并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5: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9 编辑

心理课堂第五课:共情
<共情是指治疗者能完全体验到来访者的精神世界,从内心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的一种能力>

这是一个不大好翻译成中文的名词,也有译为“神入”和“感情移入”的。“共情”的译法似乎也不能确切的表达原文的含义。这个词按罗杰斯的看法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

       这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同情”是不同的概念。我们平常所谓的“同情”只涉及到对对方物质上的帮助或感情上的抚慰。而我们这里所用的“共情”的概念,涉及到进入对方的个人精神领域,并能理解这个精神世界,而不管这其间是否对对方有物质上的帮助或感情上的抚慰。我们这里所说的“共情”是指治疗者时时刻刻都应该是非常敏感的,对于前来寻求帮助的每一个特殊的个体都能保持这种敏感,变换自己的体验。这种共情是特殊的、个别的,而不是泛泛的、一般性的;是能够理解与分担对方精神世界中的各种负荷的能力,而不是进行判断和支持对方的能力。共情要求治疗者能够进入另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就如同那是自己的精神境界一样,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理解那个需要你帮助的人。

       要做到共情所要求的任何一点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确实非常之难。特别是在当时间非常短暂,你同时又必须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并进行分析综合的情况下。但是达到共情的境界却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会导致对方认为你不理解他,不懂得他正在经历的一切,或者根本不关心她的事情。

       哈克尼等人曾提出准确的共情应包含下述两个步骤:

       1.准确地感受来访者的世界,能够以来访者的方式去看事物;

       2.能向来访者表达你对来访者的理解;

       在结合伊根和上述两位作者的意见,我们认为准确的共情反应应该包含下述步骤:

       1.治疗者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2.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3.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共情,人们是有不同看法的。有人认为:它是一个变化的领域。其他人也提出了艾维等人不尽相同的看法。尽管如此,穆哥特伊德所提出的提高共情水平的实践性建议扔是值得我们中国同行认真回味并进行尝试的。其所建议的练习如下:

       1.与其他人,如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亲戚、家人一起练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反应。试着把他们所说的话的意思讲名白,检查一下你是否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2.尝试着去想象各种各样的情景下,你所要帮助的那些人们对你讲述他们的事情,要想象得就像你做了电视录像一样。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你的脑海中显示出来。

       3.如果你不能运用视觉的思维,那么就在想象中运用你正在读的一本小说中的某些关键词来代替,用你所能想得到的所有词汇来描述这个人和他对你讲述的各种情景;

       4.努力使你自己有关情绪方面的词汇变的更为丰富,应用字典、小说、电影或其他材料,以便你能说出任意一种感情像什么一样。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29 编辑

心理课堂第六课:积极关注
<积极的关注是每个心理治疗者工作的支撑点,作为心理治疗者只有积极的关注来访者的好的地方,坚信来访者是可以改变的,才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积极关注在罗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称为“无条件积极关注”,后来人们倾向于以积极关注代替了他的早期描述。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治疗者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即有选择地突出来访者言语及行为中的积极方面,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


       这种积极的关注的出发点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帮助你的来访者,使之有所改变,你就必须相信他是能够改变的,而且他现在自身已具有一些积极因素。否则,如果你认为对方是顽石一块,那么任何帮助都只能是徒劳无功的。而且,如果你不相信对方是能够接受帮助的,你的来访者就会接收到这种信息,他在治疗中也就可能真的不会有收获。


       可惜,很多人不懂得这一点。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由母亲领来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三、四年级时,他的班主任老师总是批评他这不对,那不好。有一次,孩子的母亲对这位老师说:“您别总是批评他,要有什么做得好的,您也表扬表扬他吧”。这位老师后来找到孩子的父亲说:“他母亲让我表扬他,可他什么好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表扬他呀?”这位班主任老师似乎还有一肚子怨气。但实际上由于这位班主任戴着有色眼镜,从来也没打算找找这孩子好的方面,他就永远也找不到可表扬的事情了。其实,这个学生在班级里曾要求过擦黑板,班主任老师却鄙视地说:“这儿没你的事儿,用不着你!”他也曾想干点其他好事儿,班主任老师却不屑一顾。可这些正是这个被班主任认为是没有可表扬的地方的孩子的好的方面。这是这个孩子的不幸,也是这位老师的悲剧。他虽辛辛苦苦执教,却收不到好的效果。


       我们有些治疗者也不懂得怎样去发现来访者的积极的方面,他们总是看来访者消极的方面多。而且,即使他们看到了来访者的某些积极的方面也不明确指出来。这对其治疗工作是不利的,而罗杰斯却不同,他不仅仅宣传他自己的观点,而且也在其治疗实践中身体力行,有人这样谈他的工作:


      "第一眼看上去,你可能会认为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没有任何长处,没救了。但是,走出令人沮丧的阴暗的沼泽地,罗杰斯似乎总能在某个个体身上发现某些积极的东西,并且通过对情感的反应和直接的个人反馈使那些积极的东西突出出来"。


       不仅是罗杰斯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的理论提倡积极的关注,其他一些理论也有相似的成分。如家庭治疗者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能在那种似乎是可悲的、无望的交往中成长起来。行为治疗专家则坚定地认为,实际上所有的来访者都能通过强化增进个人的发展,达到学会应付他们所遇到的各种情景的目的。各种疗法所用的词汇和方法是不同的,但所有有效的心理治疗理论框架中都包含有这样的信念,即通过治疗,能够使来访者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变化。事实上,一个治疗者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他的工作就失去了支撑点。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30 编辑

心理课堂第七课:尊重和温暖
<治疗者对来访者要做到最基本的尊重和温暖,才能更好的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治疗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尊重来访者要求治疗者要能接受对方,能容忍甚至接受对方的不同观点、习惯等。在治疗过程中,尊重事实上还可以使积极关注的效果增强,具有鼓励来访者向前迈进的作用。一个对来访者不尊重的治疗者,可能会觉得“帮助”他人是一种可以自行设计、操纵的游戏,他可能向自己的来访者和同事们吹嘘自己的成绩,他可能会轻视不同性别的来访者,也可能会有其他不那么友善的言行。这种现象可能并非个别现象,是治疗者应予以注意和警惕的。



       其原因可能产生于治疗者认为,凡来访者都是有求于自己的人,因之自视其高,自以为高人一头,以为自己有专业知识或对方有弱点等,就可以不尊重他人。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作为人类的一员,每个人尽管工作分工不同,地位处境不同,相貌有别,智能有异,却都是平等的人。来访者都是带着问题前来治疗或咨询的,当他暴露了自身问题之后,本身就处于易受伤害的地位,而且此时会变得异常敏感。作为治疗者没有权利而且也绝不应该轻视对方,治疗者此时彼对方多的应该说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许多人认为治疗要有权威性,而某些人理解的权威性就是对来访者要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就是要让对方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而不允许对方与之思路相悖。不是靠引导、说服,而是依靠权威性。这样的咨询或治疗对于某些愿意相信权威的来访者是会有效的,但对愿意独立思考的来访者效果不佳。这样以权威的身份出现,本身就有一种不平等,因为他们常想压服对方,这实际上是对对方的一种不尊重,易伤害来访者的自尊心,咨询或治疗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有一位来访者曾找过一位有名的治疗者治疗,去了两次就再也不肯去了,因为那位治疗者对他说:“你就是得跟着我的思路走”。她不服气,也不想去了。



       此事说明了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当治疗者面对比自己年龄小的来访者的时候应引起注意,以免由此而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当然,有时你会碰到来访者有不同意见,他们表达给你听,尔后问你的看法。要做到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可采用下列一些说法,如:“你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讲的非常清楚,我懂你的意思了”等。若你觉得不能同意对方的说法时,还可以这样表述:“虽然我对这事儿不这么看,但我能明白为什么你会这么看此事”。这样的反应呗认为是既包含了对对方的尊重,又包含了对对方的积极关注的反应。同样是讲实话,有的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或改变,有的不利于来访者的成长或改变。治疗者的出发点应是一切对来访者负责,定好了这一基调,实话应该怎样说也就清楚了。


       另外,在做积极关注式反应时,一种情况是从来访者所讲述的事实当中,发现他们的积极方面,但做这一点时,注意不要游离到与此事无关的来访者的长处上去。另一种是党你感到前一点难以做到或未能做到时,你也可以注意对方对事件的描述本身是否准确、形象、生动,这也是你可以发现的积极的方面。在具体应用时,最好二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总的来说,积极关注要求治疗者持续地寻找来访者身上的长处和积极方面之所在,与此同时,直接明确地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工作。治疗不是帮助来访者把问题抹平或化小的过程,而是帮助来访者正视他们置身其中的世界的过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27: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介书生 于 10-2-27 14:30 编辑

心理课堂第八课:真诚可信
<治疗者只有真诚可信的去对待来访者,才能实现双方更好的交流,而不要一味的掩饰自己对来访者的看法>
真诚可信也是罗杰斯所倡导的,对于这一点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开诚布公地与来访者交谈,直截了当地表达你的想法,而不要让来访者去猜测你谈话中的真实含义或去想象你所做的一切是否还提供了什么别的信息。你不要去扮演想象中的十全十美的治疗者,你就是你自己。与此同时,你为你的来访者树立了一个榜样,你这样做,实际上也在激励他们以同样的态度来对待治疗。这也是在促使他们不再去伪装、掩饰、否认、隐藏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感受。真诚可信在这里面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治疗者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另一方面要真诚地对待来访者。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在真诚地待己待人的问题上,你作为一个治疗者与你在工作中对待你的同事们,和在家中对待家人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真诚体现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也许在不同的时间里,它有程度上的区别,但是一旦你希望有效地帮助别人,真诚就是必不可少的。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一下怎样在治疗中做到真诚可信。一位来访者在上一次来访中,答应了要回去做给他布置的家庭作业,但在第二次来访时,却说并没有做哪些家庭作业。


       来访者:我没有做那些作业,您会不会很生气呢?


       治疗者:我希望你能认真做那些作业,你没完成作业我感到有些失望。


       来访者:(停顿片刻)...那您还愿意给我治疗吗?您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不可救药了?


       治疗者:(微笑)我并没有那样想过,我刚才说你没做作业使我感到有些失望,这并不是说我对你这个人感到失望。我想你没有完成交给你的作业可能会有你自己的原因和道理。现在,你能跟我说说为什么你没做那些作业的原因吗?


       在这里,治疗者坦率地表明了自己对来访者未完成作业的心情,并不掩饰自己的失望。进一步,他把来访者引导到所要讨论的问题上。在这里如果治疗者采取掩饰的态度:“我怎么能跟你生气呢?不会的。”,那么来访者就会想对方可能是生气了,只不过作为治疗者不好表示而已。下次再有什么事他就会小心谨慎地说了,或者先编上一套理由再讲。也许还有别的治疗者会说:“没什么,现在我们还是来看看今天要谈的问题吧”。这样的治疗者是想转移对方的注意力,避免正面回答来访者的问题。但此时他却可能把真正重要的问题,来访者为什么没完成作业的原因漏掉了。而且对方仍可能会猜测:我没做作业他可能不高兴,但由于他是干治疗工作的,只好仍耐着性子听我说。可他怎么不问我为什么不想做那些作业呀?也许他并不真正关心我的事儿,只是为了完成它自己的工作...等等。而这种敏感的治疗者,在强迫症患者中最为多见。


       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有这样一个特点:一方向前走多远要根据对方走多远来定。在治疗中,虽然来访者是前来寻求帮助的,他向治疗者暴露自己的方面更多,但仍有些内心深处的东西轻易不肯示人,来访者也要看对方是否真诚可信。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来访者与治疗者初次见面时往往拐弯抹角地盘问治疗者,探探对方的底,以决定自己要不要把自己的事情和盘托出。在这种情况下,对来访者的一般问题可以据实相告,但有些工作上的事情是不能讲的,这时也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比如在我们的咨询与治疗中常碰到大学生这样开始他们的咨询谈话:“您对大学生谈恋爱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的回答常常是这样的:“在这个年龄阶段,男女大学生之间互相萌发感情是很正常自然地事情”。问:“有人说会影响学习”,答:“这不能一概而论”。这样的回答既表明了自己的真实态度,也没有伤害对方,使对方愿意进一步与治疗者交谈下去。有些来访者经过与治疗者的若干次会面才肯把心底的秘密讲出来,这就要求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对对方以诚相待。


       另外,真诚地对待来访者,要求你要有想帮助他的愿望,要尽可能地达到共情的境界。不能把真诚简单地等同于说实话。如治疗者并不关心对方,那么他讲的实话就有可能缺乏对对方的积极关注,因而会有碍于治疗的顺利发展。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32:07 | 只看该作者
自我心理疗法的操作方法
<孟刚老师的自我心理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疗法呢?下面文章中我们就介绍了自我心理疗法的操作方法>


强迫症的自我心理疗法告诉患者,强迫症患者应该理解,自助者天助,要想走出困境还是需要依靠自己。患者只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智慧和主动性,完全可以实现自救。那么,自我心理疗法该如何操作呢?我们认为,强迫症患者在实施自我心理疗法时,在采取以下措施后,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反复研读和强迫症治疗有关的书籍,例如强迫症改变人生、森田疗法、醒悟疗法、内观疗法等,力求对强迫症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领悟,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心得体会。对于这一点,很多专家认为强迫症患者不应该谈论强迫症的自我治疗,应该把精力用在其他地方。如果过多的看与强迫症有关的书籍,会一直不能自拔。其实不然,患者面对强迫症千万不要去尝试着逃避,我们只有了解了它的发生原理,才能更好的掌握强迫症的规律从而战胜强迫症。
患者在进行该步骤的的时候,可以给自己提出如下问题:我都是在害怕什么?最怕什么?为什么怕?别人为什么不怕?怕有何用?找到了自己头脑中的那个“怕”字,认识到它是导致强迫症的罪魁祸首,领悟到它的夸大、虚幻和毫无必要,再进一步追究一下它的来龙去脉。


       二、与真实我对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呼吸,同时排除杂念,由身体放松再到意识放松,此时有可能发现一些平时难以察觉的东西。把真实我想象成自己的孩子,并与他对话:“孩子,我心中的孩子,不要怕!不管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不管你有什么缺点或缺陷,不管你将来会怎么样,我都会无条件的爱你!尽管我希望你改掉坏毛病,尽管我希望你将来会很优秀,但这些并不是我爱你的条件,如果你能感受到我的爱,孩子,我相信你自己会知道如何去做了。”

       三、勇敢地投入到行动中去,要在行动中检验自己的认识,迎击所怕的事物。这一步最关键,做起来也最困难。所以,要不断鼓励自己:豁出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必须以坚强的毅力忍受紧张和不安,行动!向“怕”字挑战。要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要做自己应该做和需要做的事!别去考虑自己的表现和事情的结果,管它呢,先做了再说!对强迫症患者而言,想得越多,对自己的束缚就越大,越怕,越不敢去做。在做的时候,症状可能会出现,如何应对呢?

       四、当症状来临时,只要能觉知到这是症状,就毫不犹豫地阻断回忆、联想、分析和评价,控制强迫冲动和行为,迅速转移注意力,坚持做该做的事情。接纳什么?要接纳症状的出现,接纳不去满足心瘾所产生的焦虑,接纳转移后对行动的干扰,要无条件的全然接纳。

       如果症状非常严重,难以觉知、控制和转移,就干脆放弃,不做无所谓的努力,而关照症状,陪伴症状,进入症状,体验症状,就权当与真实我这个孩子做一次强迫症的游戏。这时,需要对自己的真实我无限慈悲,给予他理解和宽容,试着与他对话。一般来讲,只要减少了症状重复所伴随的负面情绪,强迫冲动的力量就会降下来,觉知力、控制力和行动力就提升了,这时,再进行控制和转移,就能做到了。

       对症状,觉知到哪里,就控制到哪里,控制自己能控制的。而接纳无处不在,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将要发生的,都要接纳。让它们自然地流动,自然地出现、震荡和消失。不对它们费心思,不对它们用力,把能量节省下来,坚持去行动。

       做完了一件事,有机会就把自己新的认识和感受,以及经验和教训记下来,接着要立即忘记,专心去做下一件事,绝不能为自己留下太多胡思乱想的空闲时间。一定要告诫自己:活在当下!过去已随风而去,未来还没有到来,后悔忧虑毫无用处!也就是说,我只管尽力去做,然后一切随缘。

       五、要接受症状的反复,成功与失败都是正常的,不要太在意,痛苦是必然的,只要不去关注痛苦,也就不那么痛苦了。要告诉自己,现在饱尝痛苦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值!对于症状,能收则收(克制),不能收就放,不要问自己应该去收还是放,不要问如何收如何放,一切随便。这里要注意,对“怕”要逆水行舟,迎“怕”而上,而对症状,一般应顺水推舟,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说,我的毅力应该用在坚决行动上,而不是直接去克制症状,当然行动本身就是对症状的间接克制。请相信,只要在行动中,就很可能渐渐地把症状给忘记了。

       当你尝试到行动的果实,即症状减轻或消失时,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成功感到不可思议,担心以后再发作怎么办。其实,成功与失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停止行动,永不停止!忘掉曾经的成功与失败、得失与荣辱,也不考虑以后的成功与失败、得失与荣辱,只管行动,新生的曙光就要出现了。

       自我心理疗法的精髓就是这些,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以善为本,全面的、无条件的、充分接纳真实我,运用我们的智慧认知领悟自我和人生;以高度的自信和勇气投入到行动。接纳、认知、行动,使我们的身心不断发生良性的变化,逐渐趋近理想我,最后真实我和理想我达到完全融合,实现自我的超越。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33:55 | 只看该作者
强迫症患者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表现
<强迫症患者常见的表现有很多,比如过于自卑,过于自负,夸大痛苦等,其根本还是内心的不和谐与不认同>
强迫症患者在被症状所困扰时,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在被症状带来的自卑心理、恐惧心理所带来的痛苦所困扰。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那是在医学角度去看。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讲述一下强迫症患者在症状发作时,自己无法意识到的几种常见表现。


       表现之一:对自己评价过低


       "我太没用了、我这一生就要生活在灰暗中、我在别人眼中一定是最没出息的一类人了",这些话看起来是否似曾相识?当你被症状所困扰时是不是也说过这样的话呢?不需要怀疑,这就是我们的表现之一,对自己评价过低。强迫症患者在症状中的时候,过于关注自己的不利之处,可以说完全被负面情绪所控制。对自己任何的表现都感觉不满意,一直用这种话语来刺激自己。


       表现之二:夸大自己的痛苦


       "我实在是太痛苦了,谁来救救我?",我们为什么说强迫症患者是在夸大自己的痛苦呢?现在大家应该已经清楚了,强迫症症状的发生起因于强迫症患者遇到挫折、困难无法解决时的焦虑;我们有一篇森田正马先生写的文章叫做“以症状为借口逃避现实”对这个现象描述的很准确“我自认为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不能学习,睡不着觉,学生生活充满痛苦,毫无乐趣,经常焦躁不安、头疼、消化不良、疲劳。最近报刊上记载的种种神经衰弱症状,感到似乎全与自己的情况相符。又进一步在医学杂志上看到,自己患了严重神经衰弱是一种不易治愈的毛病。我想,因为神经衰弱,学习及其他的事都不能做,只要神经衰弱治好了,学习能够顺利进行,难读的书也能够痛快地阅读,该有多好!”其实,患者这时处在一种欺骗自己的心理状态,幻想着自己症状好了,我就可以处理所有的困难了。其实不然,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去不断地努力学习和实践才有好的成就。所以,强迫症患者总是在夸大自己的痛苦,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难。


       表现之三:过于自信,对自己评价过高,过于自负


       "我一定能行,只要我想做",对自己评价过高也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强迫症患者对自己过于自信,评价过高,也是一种不现实的状态,无法清除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曾经接触到这样一个学生患者,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才,只要想学就一定能学好。他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做对了一道比较简单的题目,就自认为很了不得了。然而,每次考试却因取不得好成绩而痛苦。而这时,他又说,怎么考这么难的题目?唉,我还是不想学,如果想学一定能考的很好,这是一种明显的以自己的智商为借口而不去学习的例子。


       强迫症患者的表现各种各样,或许其他的还有很多很多,只是我们没有发现。但是,所有的表现都体现出一点,那就是强迫症患者内心和环境及内心与内心的极不和谐。以上三点的根本原因,无论是过于自卑也好,还是过于自负也好,都是由于强迫症患者对自己期望过高所引起的。无法认同自己,一直是患者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其实,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快乐,大人物有大人物的烦恼。强迫症患者,不妨暂时放弃对自己过高的期望,安心度日,勿忘心安为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34:49 | 只看该作者
人生致命的五个经典问题
<人生致命的五个经典问题,送给强迫症患者朋友,希望你能避开这人生中的五道陷阱.>
下面有五个问题,如果按照常理,答案可能都很简单;如果推理到人生中,就要仔细掂量一下了。

       问题一:如果你不小心丢掉了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钱找回来吗?

       回答:一个超级愚蠢的问题。

       可是,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怎么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借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打大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利己,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伤心,而且一伤心就是好几年,还要借酒消愁,形销骨立。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损失更多。做人,干嘛要那么为难自己?

       问题二: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

       回答:这是个什么烂问题?当然不会,那就因噎废食。

       可是不少人却曾说: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让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这不也是类似的反应?所谓乐观,就是得相信:虽然道路多艰,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做人,先要相信自己。

       问题三:你相信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回答:当然不会相信。

       但据观察,有人总是在听完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建议,比如说,多读书,多练习之后,问了另一个问题:那不是很难?我们都想在3分钟内学好英文,在5分钟内解决所有难题,难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改变当然是难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难,所以才能出类拔萃。有一次坐在出租车上,听见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感叹道: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就那么难赚?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有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答不出来,过了半响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其实任何一个成功都是艰辛取得,我们实在不该抱怨命运。做人,依靠自己!

       问题四:你宁可永远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能否转败为胜?

       回答:当然不,我可不是这样的孬种。

       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的时候拼命打退堂鼓,因为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一个中国伟人曾说:胜利的希望和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做人,何妨放手一搏。

       问题五:你的时间无限,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

       回答:不,傻瓜才会这样认为。

       然而我们却常说,等我老了,要去环游世界;等我退休了,就要去做想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了,我就可以...我们都以为自己有无限的时间与精力。其实,我们可以一步步实现理想,不必再等待中徒耗生命。我们现在就能一步步努力接近,我们就不会活了半生,却出现自己最不想看到得结局。做人,要活在当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36:22 | 只看该作者
强迫症患者如何摆脱患得患失的心态
<患得患失是强迫症患者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之一,那么患者应该如何调整心态,走困困境呢?最主要的还是要患者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强迫症患者多表现为过多的后悔过去和忧虑未来,同时又不能很好的接纳现在,这一点在强迫思维患者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是所谓的患得患失,在这里我要重新栓释一下“患得患失”。后悔过去是患失,忧虑未来是患得,而不接纳现在是前提。

       曾经的我是无法接受现状的,我讨厌自己的身材过于瘦小,讨厌自己带眼镜,讨厌自己的成绩不好。我开始为现在的自己找各种借口,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过去。我开始讨厌父母为什么不是“富爸爸”,亲戚们为什么不是“贵族”。我痛恨他们年轻时不努力,致使现在的我过的这样痛苦。我痛恨他们不好好的教育我,以使我现在需要承担更大的痛苦。我开始表现的“患失”,后悔过去失去了那么多本来可以得到的东西。我固执的认为,如果父母年轻时努力一些,我现在的生活一定会很好,我也不会为强迫症所困扰。而,当我意识到这些不可能的时候,我又开始后悔自己过去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当时没有好好学习?为什么那个女孩子明明很好我却没有去追求?为什么我和某某打交到的时候没有这样或那样表现?等等。这种后悔过去的表现,让我不断的陷入苦海中,并且重复的在苦海中轮回。

       而“患得”则表现在我对过去的忧虑中,前提也是我无法接纳现在的我。由于对现状的不满,我还是幻想自己的以后,幻想着有一天买彩票中了大奖,这样我就可以在任何人面前不在感到自卑;我幻想着我考上国家公务员,这样我就不会再被人看不起;我幻想着我可以圆滑的处理人际关系,这样我就不会被别人看做是不懂事的小孩。但是,我又害怕。是不是别人都不想让我得到这些,如果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别人会不会认为我是通过统计取巧的手段得到的?我依然会被人看不起。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让我自卑到了极点,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找到我要给我投资,或者一个美丽的女子对我表达倾慕之情。我内心仍然充满了恐惧和强迫,我担心我无法给企业家盈利,我担心美丽的女子和我会过上很艰苦的生活。这种“患得”的表现,让我又一次掉入强迫症的陷阱中,苦苦的挣扎。

       这就是曾经的我,那么的“患得患失”。就像是那个经典的故事中所说的:一只驴子处于两片鲜草之间,竟不知道该选择先吃哪一片而最后饿死了。其实,我可以选择放弃后悔过去和担忧未来,而完完全全的活在当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真正的实现活在当下,摆脱患得患失的心态呢?下面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出如下几条治疗经验供大家参考:

       1.努力克制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担忧

       或许你会说,
强迫症的治疗不是越克制越严重吗?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能时刻提醒自己,在强迫症的表现出现时,狠狠的“扎”自己一下,是有必要的。随着我们的意志力越来越强,对症状的控制就越来越强。渐渐的,你会感到控制症状越来越轻松,直到你对它渐渐的忘却。

       2.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选择一个比较现实的目标,如果你害怕因自己无法衡量这个目标,而设的太高无法实现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让你的家人帮你作出选择。比如,学生强迫症患者可以先给自己定一个学习上小目标:这次考试我要前进几名;已经参加工作的强迫症患者可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选择目标的制定等等。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强迫症患者也就不会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与强迫症的斗争中去了。并且,通过一步步的实现目标,患者会渐渐的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自信心也会有比较大的提高。

       3.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

       这也是强迫症网开设
心理课堂专栏的原因,通过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强迫症患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强迫症发作的原因,以及学习到一些必要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了这些知识的储备,相信以后无论是和别人沟通交流,还是给自己解压都是很好的财富。

       强迫症患者的“患得患失”其实还是内心不和谐的表现,主要是因为患者无法接受社会、环境和个体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其实,差异也是和谐的表现之一。在接纳差异性,接纳现在的基础上,不断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是强迫症的治疗方向。希望强迫症患者能够真真切切的理解这个道理,早日走出困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45:42 | 只看该作者
强迫症治疗-如何接纳自己的性格
<强迫症治疗从接纳性格开始,良好的性格是实现自我目标,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
强迫症患者总是在谈自我实现这个话题,每天都幻想这如何摆脱强迫症的困扰,认为只有完全摆脱强迫症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才是真正的自我实现。其实,这种理解是有待商榷的。自我实现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而具有健康心态的人,是能够接纳自我的性格的。



       不能接纳自己的性格的患者,往往表现出不能适应环境,对真实我持否定、批判和排斥态度。患者盲目地追逐理想我,急不可耐的想要改变性格,把大部分心理能量都消耗在与自我搏斗中。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接纳自己的性格呢?



       1.明白性格是由遗传和生长环境共同早就的,在我们尚未记事的幼年期就形成了,这的确由不得自己,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



       2.懂得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不同的工作环境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也有所不同,譬如外向的人适合于外交和管理,内向的人适合于做学问和文艺创作。在令人瞩目的成就里面,各种性格的人都大有人在,譬如丘吉尔幽默风趣,拿破仑沉默寡言,卢梭羞涩腼腆等等,因此,有时宁可把性格的缺点视为特点。



       3.要知道即使有明显的性格缺陷,也只能在行动中逐渐加以改变,突然的转变既是不可能,也是不正常的。关键是行动,要带着这种不适,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性格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相反,假如你专心于性格的改造,因投入过多的经历而耽误了正事,就一定会适得其反;



       有了以上的认识后,接纳自我就不太困难了,而且一旦接纳了自我,你就摆脱了焦虑和不必要的心理内耗,就会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出自我的潜能,行动的结果是对你最好的回报。接纳性格也是强迫症自的我治疗的第一步,我们把这种治疗方法应用于实践中,就是强迫症患者真正自我实现的时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10-2-27 14:47:01 | 只看该作者
致强迫症患者的公开信
<孟刚老师给《谁在强迫我的人生》(第一版强迫症改变人生)一书的公开信,经孟老师同意转载到本网站,希望给强迫症的治疗话题带来一些新的知识>
《强迫症改变人生》出版已三年了,这本书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得到了广大读者,尤其是强迫症患者的认可,经两次印刷,都已告罄,应读者的要求,现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推出修订版。

       三年来,我收到了许多读者和患者的来信和来电,有不少朋友向我报喜和感谢,说这本书解开了困扰他们多年的疑团,终于找到了康复的方向,也改变了他们的一生,更多的是向我求助的朋友,他们通过阅读这本书,与其说找到了个心理咨询师,更不如说找到了一个知音。有的患者哭着告诉我,没想到天下竟有如此理解他(她)的人,感觉不再孤单无助了,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社会越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就越高,同时面临更多的机遇、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汶川大地震,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前线做出重要指示,在对灾区人民进行医疗和生活救援的同时,也要重视心理的救援,在后重建包括心理的重建,总书记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众生计的关心,也体现了一种现代意识和人文精神,小康生活,吃好、穿好、住好和行好,都是为了过好,而过好,就不得不重视心理和心灵层面的建设。在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烦恼陪伴着我们,更有那些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他们正在承受心灵的煎熬,渴望着茫茫夜海的灯塔,向社会伸出了求救的双手。

       人的心理问题包括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等。心理不适是指一个人遇到工作、人际交往和婚恋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挫折时,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和烦恼,这是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或行为上形成了某种妨碍正常生活的负性特征,比如睡眠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神经症是一组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和痛苦的功能性症候群,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和疑病症等;精神病指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思维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

       在人类已知的精神痛苦中,还没有哪一种能超过强迫症。担心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适当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性格谨慎的表现,但是谨慎到像扫描仪那样时刻检点自己的一举一动,并伴随着深刻的后悔和忧虑的情绪体验呢?注意节约用水,适当检查水龙头是否关严,这是美德,但是如果整天担心因自己的一时疏忽,没有关严水龙头而造成水的大量浪费,使下游人民面临断水的危险,总想回头去检查呢?因担心在火车上上完厕所没有把门关好,然后恰巧一阵风吹来,把后来上厕所的人夹伤,总想找机会专门上那趟列车检查自己用过的厕所。还有为了消除心中的恐惧,避免万一,反复把凳子搬起放下,这个简单的仪式化动作一直持续重复数小时,知道筋疲力尽瘫痪在地。因担心大便擦不干净,没完没了的擦,或者反复研究擦几次合适,擦到什么程度合适,要不要擦完后用鼻子闻一闻?还有的人常常恐惧自己会疯掉,会感染艾滋病和狂犬病,有的人担心自己会失控掐死自己的孩子,有的人担心会在大街上非礼妇女。恐惧,恐惧,万分之一的不安全因素都能导致恐惧,因为找不到一个万全之策、消除不了“万分之一”而强迫和焦虑。在常人看来,这些是多么的荒唐和不可思议。与精神分裂症状截然不同,强迫症患者有着清醒的理智,却不可控制地被那些非理智的想法和行为纠缠,深深的陷进病魔的漩涡里,心理能量被消耗殆尽。痛苦,不能被理解的痛苦,不被别人理解,不被社会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朋友,这样的痛苦你尝过吗?

       每念至此,我的心底就涌动一种圣洁的情愫,湿润了双眼。但面对众多的求助者,又时常感到自己力所不逮,所以我一直不断地学习,不断向心灵的深层探索。我深深感到,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必定是一个心理十分健康,又能与求助者共鸣,而且乐于助人的人;一个接触的心灵治疗师,必定是自己已经开悟,已获大解脱大自在,又有一颗菩萨心肠的人。在咨询实践中,我的收获就是自己的心灵与朋友们一起成长,而且成长得更快一些。助人者自助,对我已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是我切身的体验。在我的求助者中,大学生群体和白领阶层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有私企老板、大学教授和公务员、学生等。由此可见,事业的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人生的幸福与物质财务和身份地位没有必然的关系。今年,身价数十亿的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因不堪强迫症、抑郁症和失眠的长期折磨而自杀,再联想到前些年的张国荣和三毛,我们难以想象辉煌的光环下,是一颗怎样痛苦和绝望的心灵。

       心理障碍症状的根源是恐惧,起因是幼时经历,诱因是挫折或刺激,形成机制是对真是我的压制、排斥和不接纳。任何动物都不会罹患心理疾病,唯有人有此“殊荣”,因为人有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人还有动物所没有的两个功能,那就是哭和笑,当这两个功能被压制的时候,就离心理疾病不远了。一个人的感性生命被理性所抑制,得不到自由充分的舒展,情感能量的释放渠道被淤塞,必定要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体现出来,那就是症状。说白了,症状不是病,症状是真实我的一种表到,是安全需求的表达,是叛逆需要的表达,是爱和被接纳的呼唤。我所提炼出的自我心理疗法的核心理念,就是无条件接纳真实我。许多患者的家长告诉我,我的经历也引发了他们的反思,促使他们检讨自己在对孩子管教上的失误。他们多是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于严厉甚至粗暴,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形成了对自己残酷苛刻,迎合别人期望的完美主义倾向。幼小的孩子难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容易把父母的批评指责理解成对自己的否定和抛弃,因担心害怕失去父母的爱,就主动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或者丧失了自主选择的能力。而有些家长则是另一个极端,他们同样也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而放任和宠爱,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使孩子丧失了责任意识和选择意识,以及必要地心理承受能力。

       这本书使家长们受到启发,对孩子的满足固然是有条件的,但对于孩子的爱和接纳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表扬、鼓励、支持和肯定,非常有助于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做家长的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两眼总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所谓的特长,良好的性格才是我们送给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还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健康自由的成长,让他们有意识、有能力为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的责任,去实现上天赋予他们的所有可能性。

       《强迫症改变人生》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修订版《谁在强迫我的人生》对第一版的内容作了一些必要地补充和修改,补充了几篇我后来所写的文章,进一步完善了自我心理疗法的实施方案,另外还增加了一篇《自我心理疗法案例汇编》。从看过我的书和文章,或者接受过我的咨询指导,已经康复或正在康复的朋友的案例中,精选出五个康复成功案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自愿提供个人案例的朋友们,感谢你们把自己从困惑到醒悟,从黑暗到光明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以启发后人。

       我还要感谢施旺红教授对本书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在百忙之中为新书作序。对新版书的出版发行和宣传推介,高海波先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此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3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