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阳光工程心理网

 找回密码
 点击这里加入阳光论坛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95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成就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10-2-5 19: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成就在哪里?[转]

张尚德

一 缘 起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我和各位见面,又是另一次极为难得的机会。 第一次来上海,送给市政府一幅“长江万里图”。因为有长江,才孕育了中华民族某些方面风光明媚、诗情画意、千秋万世的文化生活。 经过若干年后,透过全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努力,坚固耐久、技术超前的长江三峡水坝,在地球上屹立不摇的站起来了!
我第二次来上海,又送给市政府一幅“清明上河图”。
第一次来访时,前上海市长汪道涵先生嘱我参观一下浦东。二十年的光景,浦东要往“浦天”的大道迈进了。而更让我赞叹的是:大陆每年的春节长假,十几亿人口外出迎春,都欢天喜地,万里游心。我相信中国未来的“清明”,绝对会是“无边光景的”。
透过大家无比的坚定信心,在艰苦中努力向前,上海的物质文明,不仅日日千里,精神文化建设也相应着在发光,这就是我要万分恭喜上海的,也要恭喜整个中国、表达精神文明象征的另一个学堂已建立起来了。那就是:太湖大学堂。谨在此祝福太湖大学堂,未来精神文明鹏程万里,盼望该大学堂,像深山幽谷里的一道清流,悠悠流着,无尽悠悠。
今天我要向各位报告的,是报告和大家一起建立太湖大学堂的南怀瑾先生的成就在哪里?
二 自杀、菜市场与四知鞋
于一九五五年二十三岁时,念台大哲学系一年级。其时已备极流浪与飘泊,直接、间接理解和经历了军阀混战、中日交恶、国共兄弟干戈,现在还是在……。 一九四八年九月入国民党青年军二零六师,因为战乱,在沦陷区未念四、五年级,直接读小六。初中上学不到二年,数学、英文都是零分,在台湾军中将近六年后退役,这时心中已经问题重重:人是什么?为什么社会烂到这个地步?在人类历史记录中,人为什么你争我夺?杀个不停?宇宙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听说哲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就下了决心非考取台大不可(当时只有台大才有哲学系)。 
高中课本一大堆,差不多有四十本书,我日夜拼读。因为不懂,数学公式也是死背;英文字母太长,实在记不到,譬如说international、university等等,我就将字母很多记不到的长英文字,从小字典上割下来,用开水把那些屙尿似的英文字母老爷,送到肚子里。人离不开金木水火土,纸张是木和竹类做的,因为吃字典,这时我证到纸张原来是可以吃的。每天苦读的结果,头从右边痛到左边,前额痛到后脑,一直痛二十个月,很侥幸的考上台大哲学系。入学一年后,这个那个,对我上面所提出的人生困惑,根本找不到答案。二年级暑假,我准备自杀。因为过去的颠沛流离,在军中东迁西移,常常睡在地上,真像狗一样。心想自杀应该找一个比较好的处所,以便安慰自己的灵魂,莫下辈子,再成为狗命。 找到了:台北的新店。 新店青山云雾,流水悠悠,非常秀美,心想这真是一个自杀的好地方,我要拥抱你。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不算,不算不如没有算与不算一事。人常常都是自己骗自己,既然要自杀,就动手吧,结果却在要动手自杀之前,还想去探索一番,为什么要自杀?偶然,遇到了叔本华(Schopenhauer, Arthur.1788-1860)写的〈论自杀〉的文章,拿来一看,知道人要自杀的原因,是生存盲目意志强化到了顶峰,不能解脱,贪瞋痴到了极点,心痛超过对自杀时肉体痛苦的恐惧,所以才自杀。了解了这一层,我自己就想,原来我是在自己整自己,所以没有自杀

一天黄昏,有一位湖南平江人,名叫黄孟林。他优哉游哉的来到我在新店藏身的竹林,一谈是同乡(我是湖南湘潭人),话极投机。他此时约莫五十年纪,大江南北,江水一身,他的人生实在已经是不可说、不可说了。我问他:“你为何如此有学问与人生阅历?” 他说:“我没有什么学问,但认识一位老师,非常有学问。”我说:“老师是谁?” 他说:“他叫南怀瑾,你可以去找他。” 黄孟林先生是南老师最早在台湾的第一批学生。几年以前,他回到大陆,九十多岁往生,往生时“哈哈大笑”│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对他来说,原来是哈哈一笑的。我曾在电话中向南老师报告黄先生的“怡然”辞世。南老师当时回答:“是:哈哈大笑。” 我见到南老师了。这时他一家四口,全家蜷在一个臭臭的菜市场陋巷里,叫龙泉街菜市场。我一进去,一个不到五坪的小客厅,有两、三把旧椅子。当时南老师不是神采奕奕、灵光独耀、超天超地所能形容。看到我一直笑嘻嘻。我说:“我会念诗。”(用湖南湘潭音)。他听后,哈哈的笑。在民国五十年代前后,台湾非常穷,我只身在台,平常都要饿肚子,没有办法,有时候会去偷别人田里的地瓜吃;不好意思打赤脚,就在垃圾桶里面捡了一双四脚朝天的鞋子;穿的也是别人不要的牛仔裤,两个膝盖露在外面;胡子也没有刮,头发蓬蓬的,真像叫化子。老师问:“你这是什么鞋?” 我回答:“这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的四知鞋。” 他听后,又是哈哈大笑。
第一次见面,就这样哈哈大笑、我也笑哈哈的在忘我中,离开了臭臭的菜市场。
第二次再拜访,他实在不忍看我那副脏遢遢的模样,给了我二十块钱。我问他:“给我二十块钱,干什么?你自己这么穷。” 他说:“拿去。” 我说:“拿去干什么?” 他说:“理发。”(我在台大,因为穷,一年理发不到二次,所以就养成非常不喜欢理发的坏习惯。)理发只要五块钱。我说:“五块钱就够了。” 他说:“你拿去。”当时的二十块钱是非常有用的,佛法说:“贫穷布施难”。南老师当时真可说家徒四壁,他不但忘记了贫穷,且在贫穷中享受他一生最美好的日子。这话怎么说呢?几个月前,我曾向南老师说:“您这一生最美好的日子是在龙泉街菜市场。” 他回答说:“是的。” 在那极为狭小而拘束的空间里,一家六口,左手抱着小孩,右手拿着钢笔,在小小的书桌上写他最重要的三部书:《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释》。 《楞伽大义今释》。 累了,就清理一下小书桌,在桌上静坐入定。这使我想起禅门中寒山的一首诗: “吁嗟贫复病,为人绝友亲,瓮里常无饭,甑中屡生尘,蓬庵不免雨,漏榻劣容身,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损人。”
人不但可以超越贫穷,可以不愁,最深的智慧和真正的自在,往往是在贫穷中衍生出来的。孟子说得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我因想自杀,由于这份因缘,见到了南老师,看到南老师那样穷困,还能在超越物质的贫穷中,怡然自得,便决定不自杀了。后来慢慢的跟南老师学习,知道自杀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会下地狱。人世间有没有地狱呢?人非这样、非那样不可,常常困在自己高度意志的强化中,不得自在,这就是地狱。
反过来说,人如果一切恒顺随缘,在智慧和实际人生经验的理解上,又洞悉无缘要随,那就有仙珠走盘,了不可得的“禅”之境界了。所以禅门祖师维摩诘说:如果真入禅,那便处处是道场,时时为净土。我第二次去拜见南老师的认识与感想是:在臭臭的菜市场陋巷里,也有圣贤豪杰的“乾坤”。
三 开封街的寂寞 信义路的热闹 太湖的明月
南老师在臭臭的菜市场陋巷里,竟能显露出圣贤豪杰的“乾坤”,我被南老师摄受住了。台大离他的住处不远,走路半小时不到,就常常去打扰他。老师搬到泰顺街了,泰顺街很多巷子是台大教职员的宿舍,殷海光教授的家,就离老师非常近。每次到南老师那里,不时的有一些客人往访。殷老师也去过几次,有时竟站在南老师居家屋外,思前想后,望而不入,见与不见南老师,陷在极度冲突中,南老师也从不说:请进来坐。只见到他来人即陪,也不知道他要说个什么、不说个什么;要什么或者不要什么。他的学问究竟在哪里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感受到他真的非常吸引人,我真有些困惑。另一方面,我也受殷海光教授的逻辑思想和西洋经验哲学的影响很深,在政治上也是追求殷老师所主张的路线:“公平、正直、真正的自由与民主”。 哲学系的教授像方东美先生、吴康博士、陈康先生等,他们在学术上都极有专长,讲课无不引经引论、有凭有据,绝不东扯葫芦西扯叶,如此一来,我真不解南老师说话,何以会随着他人的语言,东一句、西一句。在不解中,我糊里糊涂去台北市开封街听南老师讲《楞伽经》。 从泰顺街走路,搭车到开封街,包括等公车在内,约莫要一个小时。我和老师匆匆忙忙的吃了晚饭,便上路赶车,这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听课者不超过十人。南师站着上课,自己写黑板,我听了几次以后,不仅一句听不懂,连一个字也不知是什么意义。 一次上完课后,南师在路上问我:“听课怎么样?”我回答:“无记。” 怀师听后泪下。当时不知老师为什么有这种表情。回到老师府上,他非常失望、无奈的望着我。我说了一句:“老师,你好寂寞。” 师未答话。不久,老师眼神变了,变得非常深邃,似乎比海底更要海底,说朦胧不朦胧,说不朦胧又是朦胧,脸部整个通红发光,当时我不知道他这种身心的表情是什么?若干年后,我才了解他是在“非想非非想处定”中。“非想非非想处定”是没有想,并非无“细想”,也就是不昏沈、不散乱、明明了了的在一切中,又超越一切。
四十八岁后,在台北市信义路十方丛林书院,日夜密集的听南老师讲授将近六年的课,内容包括儒释道各家,也传授道门中特别的修持功夫,这时更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开讲《指月录》。当时不是冠盖云集、盛极一时所能形容的。听课的人有上将军、名学者和立法委员,也有贩夫走卒、村夫村妇等等,大家在热闹中显示出肃穆,平凡中透出自在,于一般中表现出高贵……。人人都是自动来恭听的,上课上到这样,实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只有用八个字来形容:“妙不可言,有教无类。” 这只有当时在那里上课的人,才能体会到上述八个字。现在位于太湖边的“太湖大学堂”,又成立了。在没有正式启用之前,我参观了该地佳兴无边、意趣深邃的“风光”。
这里来一段插话: 二十多年前南老师住在美国华盛顿,我进去以后,向他报告:“这里不能住。” 果然不到三年,他就离开了美国,转到香港坚尼地街。在香港,我进去一看,就说:“此地可以住十年”。 如今他又离开了香港,来到了太湖,创建了“太湖大学堂”。
开学了,南老师讲授庄子的〈马蹄〉与〈胠箧〉。我听完课后的认识是:“老师在提神于太虚,拥抱一切而又超越一切”。上课完毕,他说:“庄子修得好,可以成圣。” 有一天上海石健华总经理问我:“南老师为什么上这种课?” 我是这样回答的:庄子哲学有三重点:一、道不可说,且遍一切处;二、道通为一;三、返璞归真。〈胠箧〉和〈马蹄〉二文很复杂,它涉及到道德哲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立体而圆的心理学。象征性的指出治国理想与方法,社会和天下国家要归到平淡、平凡、平实、平怀、平静,归到自己和天下的本来无事。如汉朝的文景之治,中国的禅门文化等等,都是与庄子和老子哲学相应的。要人生阅历丰富、读通古今中外重要书籍、彻底了解人性者,才懂〈胠箧〉和〈马蹄〉二文说的是什么。” 浅显的了解“太湖大学堂”以后,我的认识为:太湖大学堂是:皎然的“明月”。寒山大师说得好,皎然的明月是:“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四 成就了什么?
社会和各界人士称南老师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说他是:宗教家、佛学大师、禅学大师、教育家、实业家、密宗大师、医学大师,或者说他是:国学大师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称赞都成立。中国传统肯定一个人的成就,说有“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 就立德来说,他一生真的是时时刻刻都在做好事。从立功而言,在台湾参与、保存、推广中国固有的精华文化。他去了美国,转至香港,静悄悄的和一些朋友一起,扭转了一个时代│这就是各方所报导的“密使”。立言,他著作等身,而且无论行文、内容、文字、语言结构无不引人入胜,本本言之有理,说之有物,绝非空谈或放言高论。未来一定是永久流传下去的,因此说他一生成就了“三不朽”,那也成立。就做他的学生五十多年来说,我认为上面的说法,固然为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在怎样的一种心境下,处在什么样的时空中,来成就这些,这才是更重要的。总括的说,他的成就是:在平凡中做心安理得的事,以归到自己本来该有的寂净。 在寂净中摄日常平凡的事,以展示自己应有的心安理得。
这从一九四三年他到峨嵋山闭关时,作的一首诗所显露的心迹,就可以看出来:入峨嵋闭关出成都作 “大地山河尘点沙,寂寥古道一鸣车。薰风轻拂蓉城柳,晓梦惊回锦里花。了了了时无可了,行行行到法王家。云霞遮断来时路,水远山高归暮鸦。” 既然“了了了时无可了”,一切要来的,就会来;要去的也就会去,所以《金刚经》说:“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如来”就是佛。) 他闭关的时候已二十五岁,这时对人生的沧桑,世事和历史的混乱,也都已经了然于胸,没有什么要了、能了、可了、必了,一切的一切,原来“法尔如是”(春夏秋冬,原来春夏秋冬,去年、今年、明年,还是春夏秋冬,一切在变,整体的未变,自己不在生灭中的“那个”未变,叫“法尔如是”)。因此世俗的成就和名声也者,都只不过是如此如此,跟他相干也不相干。“行行行到法王家”:信佛、依佛、归佛、成佛去也│住在一切往圣先贤行持上。南老师年轻时,就已体悟到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已无事了。所以他七十多岁从美国到了香港,做了许多方面的负责人,每天几十通电话,客人不断的来往,忙碌无已,我向他说:“老师您还要搞什么?” 他却回答: “我没有搞什么。” 一直到九十岁,修了金温铁路,设光华奖学金,宣扬中国文化,做各类学会的名誉理事长,时时上课讲学……,现在又成立太湖大学堂,年纪越大,却比任何时候忙碌,原来他是“没有搞什么”│老师早已无事也。 那什么叫“没有搞什么”?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 佛法强调要在无功用行中,行无为法,又超越无为法,自己生生世世救度一切众生,而在认识和修持上,做到如《金刚经》说的: “度尽一切众生,实无众生可度者”。 这是南老师一生,时时刻刻努力去实现的。 禅门赵州大师八十犹行脚,南老师“九十犹日日继夜,在孜孜忙碌中│没有搞什么”。 这就是已成就《金刚经》所说的: “无寿者相”(超越时空)。日理万机,为事在人,成事在天,才能在嵩寿中“机机”入化,在入化中显露“机机”,“机机”也者:成就道种智、一切智、一切智智也。 所以:“没有搞什么”。 这里要插话:我虽然五十多年来叫南公怀瑾先生为“老师”,在我对他的了解与认识中,他可没有认为自己是老师,他常常说,他没有半个学生。因为如此,所以我也就不便说自己是他的学生。几个月前,我到太湖拜见他,他向人介绍:“这是我的老学生”。我当时一听,真是惊疑无已。本来不是学生,一下子变成“老学生”,原因是我快八十岁也。他在太湖大学堂上课的时候说:“你们看那位老先生,满头白发,步履蹒跚。” 我跟随南老师五十多年,交了白卷,他居然让我及格(六十分),向大家介绍我是他的“老学生”。
下面再插一个交白卷也给六十分的故事:我在台湾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期末考“哲学概论”,教授是有名的范寿康先生,他的《中国哲学史》一书写得非常好,也做过台湾的教育厅长。一开始考试的时候,他就向大家说: “不要作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只要写上名字,交白卷也给六十分。” 我一生不喜欢被考,也不喜欢考人。当时心情非常不好,一听交白卷也及格,马上把考卷送上讲台,全堂一百多个学生,顿时哈哈大笑。台湾大学的大教授就是大教授,我交白卷,范老师还是说话算数,给了我六十分。在此向范老师顶礼。南老师考我五十多年,我全部交了白卷,他居然也给我六十分,叫我一声:“老学生”。 
他真是历史上超级大教授也。现在我幻想一种情景:未来中国平剧中有一出戏,戏名是:
“老学生”。 一位九十岁身如嫩叶,至为矫健的智者出场,翻了几个腾空的大跟斗,然后朝着那位将近八十岁的老学生,大唱一声:“呀!” “老学生啊!”……。 南老师的一生,由成就自己的一种高贵人品,再由高贵的人品往上提升,发为一种“风格”,慢慢的社会各界欣赏、接纳他的“风格”,从而在各方面构成了一种风尚。汤木安先生在一首词中,描写南老师的“风格”,至为写实与传神:“寄迹蓬莱屋数椽,游艺书田,闲话桑田;亦儒亦佛亦神仙,着意逃禅,放意安禅。坦荡襟怀至豁然,俛仰樽前,蹀躞花前;时来佳客共留连,不是诗颠,便是词颠。” 人的可贵要在建立自己的风格,而建立风格,最重要的首要条件是免除庸俗。这在南师一生的成长、修为、行持……等等,都是至为高贵的。南老师的风格、高贵又有那些呢? 才疏学浅,只能就自己亲身和他的交往过程,微微的提到一些,有下面重要的几点:
甲、不朽理朽气。
我有一位表伯,名叫杨绵仲。他一生为蒋介石先生找钱,做过财政部长,但晚年在台北穷得几乎饿死。一天有一位湘潭的同乡,做了蒋介石的秘书,跑来向我表伯说:“绵公:我现在做蒋总统的秘书,任何地方都没去,只有特别来看你。” 那位秘书走后,我的表伯就说:“你看那个人,多朽理朽气,做个小小的秘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说话不三不四。” 在南老师处,遇到许多达官贵人,其中包括王升将军,还有几位上将。有一段时期,每天下午和他们一起打太极拳。有一天,萧政之将军和我说:“你去看看马纪壮先生吧!” 这时我正在失业。当时心里感想是:“马先生是蒋经国先生总统府的秘书长,我去看他干什么?” 更重要的是,南老师几十年,从来没有和我提过任何一位达官贵人如何、如何,我为什么要去看他呢?在读大学时,一天杨管北先生向我说:“你在南老师这里,鬼混什么?我给你一张船票,到美国留学吧!” 当时我心想:“美国算什么,南老师又没有要我去留学。” 这里再说一说,南老师修为“高藐”的故事。听说蒋经国先生一直要见南老师,南老师就是不肯。一日,蒋先生忽然驾到,他只好在蒋先生的座车中会面一阵。
再来一段插话: 在大学时代的朋友中,朱文光大师兄修得最好,后来他成为南老师的左右手。令人遗憾的是,他随南老师到了美国,不幸早逝。南老师曾嘱咐我,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我曾忧伤的提笔三次,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有一点绝对可以肯定的是,从他和南老师的交往、行持、诚恳、负责、谦虚、努力与深藏中,他在种性上,绝对是大有来头和修养的,在道门的果位上,也应该很高。在此谨向文光大师兄诚诚恳恳、恭恭敬敬合十顶礼。
乙、破除迷信与杂学老爷。
人若无知、自大、狂妄,必让自己陷在迷信中。什么是迷信呢?不能说的要去说。不能做的要去做。 没有的说成有。有的说成没有。要不然就非坚持有或者坚持没有不可。迷信者:众生也!……。 从南老师一生的行持和生活中,深深的感受到他超越了上面所说的几点。无知的反面是“有知”。人有知了,就自然会成就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会显示出苏格拉底所说的:“我不知道什么,我只知道我不知道什么。” 南老师有知识,这从他的著作可以领会出来。在他一生的行止中,即不多不少的透显出知时、知量、知力、知势、知变……。人不自大就会谦虚。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好卦,只有谦卦是好卦。南老师是超级大教授,但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老师,且常常告诫人:“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他的学问极深、极广、极博,都表现在事实上。就我的体会来说,他真是在历史上,极少有的“杂学老爷”。 汉朝大儒董仲舒搞杂学的谶纬之学,南老师不但懂得谶纬之学,什么算命、八卦、三教九流的知识、各门武术都精通,所以我认为南老师是饱学之士以外,最大的成就是杂学。因为那实非常人甚或一般的豪杰与贤能之士所能望其项背的。 南老师是深知正学之外的“杂学老爷”。孔子“每事问”,又说“他不如老农”。南老师是“每事学,老而更学”。他一再说,学佛必须了解科学。这就是不断破除且不在迷信中的南老师,是历史上最有成就的:杂学老爷。
丙、最佳灵骨塔。
做过财政部长的杨绵仲先生,有一独子,名叫杨汉之,他也念台大哲学系。因为军训和体育没有过关,所以没有毕业(在蒋家威权时代,“军训”为大学之本)。没有毕业,就去当和尚。他父亲这时已六十多岁了,一生奋斗,独子做了和尚,晚年又穷,非常凄凉。在这段期间,我曾去看他,老伯一句话也不说。不久他生病了,住在台大医院的三等病房(也就是最挤的病房),不久去世……。《金刚经》说,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我表伯一生,可资为证。一天,表哥杨汉之跑到南老师那边,手上提了一个包包。南老师问他:“你手上提的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父亲的骨灰。” 南老师声音非常柔和的说:“你把你父亲的骨灰,提到我这里来,干什么?” 表哥杨汉之说:“老师,我看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我父亲的骨灰,只有你这里,还可以放放。”……。南老师无语。过了些年,表哥自己也因糖尿病去世了。 现在不知他父亲的灵骨到那里去了。当然也不知道我的表哥灵魂归向何方!只知道他把南老师住的地方,当做圣地。 我也只知道在过去的历史记录中,并没有谁会把别人的住处,当作自己父亲骨灰的最佳灵骨塔。有人要把父亲的骨灰,放在南老师家,这也应该算是南老师,一生在滚滚红尘的错乱时代中,另一种妙不可言的大成就吧!
丁、密使。
中国文字常常含混、充满歧义,“密使”二字就是例子。“密”即秘密;“使”为使者、天使、使命,都是用在很高贵的人事上的辞端,“天使”是从天上来的使者。“使”加一个“命”字,就是去完成一种天使般的“使命”。许多年以来,说南老师是密使,各方都有报导,在此就不细表了。其中有或多或少涉及到我的一部份。首先要说的是:就我对南老师的理解来说,南老师的一生,除了形而上的“本体”,不可说、不可说以外,他的行事始终是光天化日,没有什么密不密可言。要了解这一点,就涉及到我的表白了。一九八五年南老师到了美国华盛顿。二年以后,我到华盛顿拜见他。进门不久,南老师当着我的内人说:“你去大陆。” 另外又加上一句: “你们夫妻六年后,可以再见面。” 我当时一听,不是如惊雷打在身上所能形容的。台湾“反共抗俄,杀朱拔毛”几十年,而且我也曾在政工干校教“匪党理论批判”,他居然要我单枪匹马去大陆,我真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有一位大陆在美国留学的年轻夫妻,来到南老师住处,南师问他们:“会不会开车?” 年轻夫妻回答:“会。”又问:“有没有车子?”他们再说:“没有。” 当时在老师身边,有一位道友,老师就轻描淡写的转过头来向道友说:
“你把自己开的那部车子,整理一下,让他们开。” 后来知道那对夫妻,原来是大陆某省省主席的家属。我心里稍微有点谱了,南老师在和大陆做朋友,但是疑惑与紧张并没有减少。南老师在第三天嘱道友开车,送我到加拿大温哥华。到了温哥华的南山寺,遇到了四星上将的刘安祺将军,他后面跟着一大堆人,有司机、随从、护士。在客厅闲坐的时候,南老师的重要左右手,李淑君大师兄,开口发言了:“刘总司令,你要是去大陆,那是大新闻喔!” 刘安祺大将军坐在我正对面,然后没有表情的“哈!哈!哈!”,哈了三声,似乎对李师兄这句话,是肯定也是否定,是不肯定也是不否定,只是哈!哈!哈! 我认识淑君大师兄也好多年了,她从来说话谨慎、守口如瓶,为什么当着我的面说:“如此的话”。 我当时真是疑惑、惊讶之至。再说大将军是杀人的,他反共抗俄一生。南老师要我去大陆,李小姐是不是当着我的面,要我答话,来表达我是否对中华民国的忠诚。如果不忠诚的话,刘大将军是不是晚上,会嘱他的一些随从,把我绑出去:“一枪了了。” 当天晚上,我整夜睡不着……。 几天后,我回到华盛顿。禅门师命不可违,我答应了南老师:“三年后我去大陆”。 这时我开始做准备了。 这里插一段话:自华盛顿回台北后,一天我坐计程车去蒋经国的政工干校上兼课的课(非正式职员),计程车司机是老荣民。彼此闲聊,都是幼小离家几十年,关山阻隔,家乡音讯全无,说着说着,那位老荣民,想起老家就大哭起来,车子开不动了。我便另叫了一部计程车,赶到教室。 一进教室,就述说刚才路上所发生的一幕。我说:苏武牧羊十九年,我们在台湾搞了三个苏武牧羊度过的岁月,蒋经国先生午夜梦回,思想起此事,也应该泪留满面的。……。 我准备到大陆第一件事,就是应该多少了解大陆一些。看了许多书面资料后,并不知道大陆是个什么样子。这是南老师还没有到香港前的事。南老师到了香港,我已在苗栗山上农耕,由教授转为农夫了。在此插话:四面八方叫我为“教授”,大陆东南西北,给我的客座教授聘书一大堆,实际上,我的身分证记载是:“农夫”。 现在每个月领六千元的老农津贴过日子,可以餐餐吃饱。 这使我想起了孙中山先生,他在总统退下来后,没有饭吃,当了大衣,才饱餐一顿。我实在比孙先生命好也。 再回过头来说:密使。刘雨虹大师兄的电话来了:“南老师要你寄一份简历来。” 我马马虎虎、草率的寄去一份。不久,电话又来了。刘雨虹大姐姐在电话中,对我的粗心大意,痛骂一顿。我在大哭中,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原来南老师嘱我往访大陆。
一九八九年(六四发生前),便由内人和道友吴辉雄大夫陪同前往。我的第一站,是久别故园的湘潭老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种描述,真是一点不错。家乡不堪回首,对景难排,很值得回顾一番,以后再说吧。解放了农民与工人,无限壮大了中国的力量,那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第二次,和二十位道友,到上海作文化交流。我的堂弟张季贤和贤侄张耀伟,先从上海到杭州接我们一团。耀伟其时为二十多岁,现在完成了博士学位,为上海人民出版社负责人之一,后浪风光,前程万万里,可喜可勉也。到了上海,作了两次公开的演讲。第一次演讲完毕,汪道涵先生驾临,就在演讲厅旁,临时用屏风隔了一间小室,一起闲话。当时尚有大哲学家冯契教授在座,他是我的恩师殷海光老师,在西南联大的同学。我方有六位,吴辉雄大夫也与座。我向汪道涵先生建议了六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关键不在台湾,在美国。” 不久,汪先生便率领大陆几位市长,去访问美国了。在此又要插话。最近王恩重先生,写了一篇:〈汪辜会谈│一段鲜为人知的前奏〉。
在这文章中,他详实的报告了在上海的各节。为了一时代历史的纪实,就不惜文字,将王恩重先生的大文,全部录上。全文如下:1990年4月,中国刚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大陆进行经济“制裁”,海峡两岸的关系也较前显得紧张而转入冰点。正是在这样一种波谲云诡的历史时期,从台湾地区转道香港来上海的一位神秘客人,通过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冯契先生,与已卸任多年的老市长汪道涵先生进行了一次鲜为人知的政治对话。今天,三位直接进行对话的人中有两位元已经作古。我作为十六年前那次对话的牵线者,现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个大概的回忆,以饕读者。
1990年4月,华东师大哲学系接待了一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客人,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的弟子张尚德教授,他带着众弟子一行二十人来上海后下榻虹桥宾馆。张尚德先生此次应中国哲学史学会、上海哲学学会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之邀,来大陆地区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张尚德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曾任中国(台北地区)哲学学会总干事、文化大学教授及十方禅林书院博士班主任,是台湾地区著名的禅门宗师。听中心副秘书长李志林教授说,张先生此行还带有巨额投资意向,欲寻觅与本市主要领导会面的机会。 张尚德先生此间曾多次与华东师范大学冯契教授交流佛学。冯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张尚德教授的老师殷海光教授的师兄。由于冯先生潜心从事中西哲学交汇研究多年,又频繁地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遂由他倡导,上海哲学学会、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相关系科、上海社会科学院、《解放日报》、《文汇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知识出版社联合发起,并邀请国内外中西哲学文化界知名学者,于1988年成立了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现改名为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中心还编辑出版了学术论丛《时代与思潮》。我当时在该中心任办公室主任和“论丛”执行编委。张尚德先生在上海不仅开设佛学讲座,还先后在静安宾馆、华桥饭店、玉佛寺等处多次设宴,出席对象主要为交流研究中心成员、相关学者和领导。当时华东师大袁运开校长和学校外办根据对方所提出的与上海市领导层会面的要求,在张尚德先生一行来沪之前就通过各种渠道与有关部门联系无果。在这样一种国内外风云际会复杂而又敏感的政治背景下,市领导似乎无意会见这位台湾民间人士。此时,冯先生让李志林教授把我找去,问我:“听说你有办法与汪道涵取得联系?”我回答说:“我有一位亲戚在国务院外经贸委曾与他共过事。去年《社会科学》杂志(我所工作的单位)成立十周年时我曾经请他为杂志题了词。”冯先生希望我能联系汪老,请他出山与台湾客人见一面。我虽然答应了下来,但一提起“台湾”二字,却心有余悸。由于我姑父早年北大毕业,抗战时期任旧政府中宣部、中组部的官员,后在河南大学任历史系教授,1949年随著名历史学家、台湾著名作家李敖的研究生导师、河南大学校长姚从吾赴台,缘于此,我的一生中受到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这方面影响在自己心头始终挥之不去。但面对我所尊敬的师长,学识渊博而又心地坦荡的冯先生所托,自己又稍稍有所慰藉,终究“文革”已经结束十几年了。我开始试着与市府顾问室汪办联系,接电话的方秘书回答:汪老没空!第二天又打电话去,得到的回答依旧是这简单的四个字。我如实向冯先生汇报。冯先生也一筹莫展,只好说再联系联系看。情急之下,我冒昧地直接往汪老家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汪夫人孙维聪女士,我怕再次被挡驾,先将我与汪夫人在黑龙江大学工作时所尊崇的杜老先生的关系抬了出来,在得到汪夫人的认可后,又说明了我与汪老的老同事、当时任外经贸部顾问的石部长的亲戚关系和来意。终于,汪老接起了电话。我在电话中先说:“南怀瑾先生您认识吗?”他说:“我知道。”我遂将自己所了解的张尚德先生此次来沪的情况和用意依葫芦画瓢般一一叙出,并转达了张先生和冯先生邀请他参加26日华侨饭店午宴的事,特别提到张先生带了五十亿美金投资意向的事,认为这似乎是重中之重的事了。汪老在电话中未表示任何态度。
4月26日上午9时,张尚德教授在地处上海市中心附近的华侨饭店9楼松鹤厅做了整整一天的“禅的超越性”报告。下午4点半,在报告会接近尾声时,中心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所所长丁祯彦教授突然急匆匆地走到我面前告知我:快!汪老马上就到,你赶快跟冯先生下楼去接客人(事后得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在那一刻刚接到汪办打来的电话,向他们通知了汪道涵先生要来华侨饭店会见张尚德先生的消息,校方马上派人驱车赶到饭店通知了冯先生)。我急忙陪冯先生、张先生一起下楼去接汪老。不一会儿,只见汪老轻车简从,仅带了方秘书一人从一辆黑色的奥迪车上走出。华侨饭店已安排工作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宴会厅隔出一间小会客厅,并将汪道涵先生、冯契教授、张尚德教授引入会客厅……
我和交流中心的少数同志在会客厅门口挡闲人,张先生的秘书吴辉雄医师拿着相机给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面留下了珍贵的纪念照片。此刻,一位儒宦(周瑞金先生在回忆录中对汪老的尊称)、一位哲人和一位禅师开始了两岸历史性的对话。出乎我意料的是,三位先生的对话主旨从佛学、中国传统文化、投资渐渐地进入了两岸关系……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汪老谈兴盎然,原打算一个小时的会见又延续了半个小时。会见完毕时已将近六点。我跟着冯先生、张先生又将汪老送至楼下上了车。
这次上海会面之后,两岸加快了民间交往的步伐。1990年11月,辜振甫先生出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同年12月31日始,两岸密使在南怀瑾先生香港的寓所中重开国共两党会谈。1991年12月,汪道涵先生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并于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以民间机构的形式举行了会谈,达成了“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各自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的“九二共识”。“共识”成为以后两岸正式对话与谈判的基础。在这三年间,由于各方人士、各派势力、各种团体、各个组织通过多种渠道的努力,1993年4月27日,“海协会”和“海基会”终于在新加坡的海皇大厦举行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正式会晤,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的第一步。会谈对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据知情人士说,按当时的政治形势,没有特殊背景和最高级别领导的批准,是不可能随便安排两岸这种具有特殊政治背景的民间会面的。我想,汪道涵先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作出与张尚德先生会面的举动,很可能是紧急征求了中央最高领导的同意,也可看出汪老在当时已经产生了筹画两岸关系交流的念头或已经开始进行两岸关系的接触了。从南怀瑾先生嘱托张尚德赴大陆访问到张先生的成行,前后准备了三年,从1990年4月26日至1993年4月27日“汪辜会谈”正式举行,恰巧又是整三年,这是一种时间概念上的巧合?还是这“三”字冥冥之中意味着什么佛家谶语?从最近报章发表的追忆汪老的有关文章中了解到,中央在1988年就有意请南怀瑾先生这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隐士式的人物作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南怀瑾先生在此后满怀爱国热情,筹集钜资建立了基金会和投资公司,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又一家的合资企业,1992年又出资修建和筹建浙江省温州至金华及温州至福州的铁路,并在全国各地的高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至今还在以一颗佛心不显山不露水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鞠躬尽瘁,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生。此为后话。”
尚德案:文章千古事,有时有其事,无其人;有时有其人又无其事;再有时又人与事皆无,却在文字中说得活生活现。王先生全文中,有很多重点,其中有两点涉及到我:第一、我一生从来不求见高官富贾,相反的,我一直避免与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不是清高,实因为我了解自己,在知能才性上,并非顶尖的人物。南老师有一次问我:“做不做立法委员,我未答话。”我自知非这一圈子的“英雄豪杰”也。如我初去北京作文化交流时,老师也嘱去拜见冯友兰大哲学家,因为大陆官方未作安排,也就未便拜见。名哲学教授汤一介先生,似乎示意我去北大谈唯识,我也未表态。他的一位朋友,在汤兄设的宴席上向我说:“你来北京举行禅七吧!” 当时我内心只想:“这成吗?” 还有佛法专家吴立民先生,有意邀我负责衡山名刹南山寺。我当时回答说:“我去,不能作什么。” 与大陆文化交流快二十年,我都晓得自己在当今之世,绝对是一无用之人,所以就极安心的在台湾苗栗山上,与大群毒蛇为伍,挖土种菜……。 第二、王恩重先生说:“我带了五十亿美金”,投资意向的事。这些年来,去大陆投资的台商,岂止投资五十亿美金,从这方面来设想,当时和我一起去的二十位道友中,有什么人代南老师或自己向大陆说了什么话,我不知也。但我自己的基本原则是:如果南老师未作明确交待,在人、事、物的重要方面,五十多年来,我从未多说一语、一词。而老师过去也从未嘱我作什么事、说什么话。只说了三句重要的话:“你要深研唯识。” “在苗栗山中,应孤寒贫露。” “你去大陆作文化交流。”
与大陆多年的交流,出了一些专书,其中《中国人是真的》和《禅3》,便是一部份的交流记录。谢谢、敬佩、赞叹南老师,他派我与大陆作文化交流,我作了第一先锋。
 戊、教育与十方丛林书院。
整个人类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化的问题。文化问题的核心,又落在教育问题上。当今之世,整个人类文明,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是成功与适切的。 就以全世界第一号霸权国家,集世界许多财富、资源、人力、物力一身的美国为例,几百年以来,用自由、民主作号召,但美国有自由、民主吗?多年前大哲学家、留学美国、在美国教过书的方东美教授,曾向我说:“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的警察国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选贤与能、全民和睦,才是自由与民主的真正意义。美国呢?家家枪炮、处处毒品、阴阳错置、有钱才是大爷……,这是什么自由与民主? 美国富有吗? 从财富的分享来说,美国的穷人到处都是。就文化内容的高贵来讲,多少年来,美国不断的向世界各国,推销好莱坞玩过、剩余不要的、污染人们心灵的垃圾、杂碎文化。不错:美国领导了世界的科学。但今天在生物科技和资讯科技上,却搞得全人类不得安宁。不错:美国领导了人类不必有、不应该有的世界军事。她全力把科技上种种成就,强化在军事上,加强剥削全世界的资源,用尽一切手段,吸收和诱进世界各国精华和尖端的才能人士,去作美国的工匠,作垃圾文化的应声虫。美国军队在战场上都有牧师,人被打死以后,念一声:“感谢主!” 这样就上天国了。军事和军备领先世界各国的结果,整个人类和地球,只有等待一起毁灭。 信奉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学说,全人类都在盲目的竞争中,人人莫不无可奈何的活着。若如此下去,大家必然会莫名其妙的死亡。时至今日,整个美国教育系统、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仍然在走这个方向,不仅处处表明美国教育的彻底失败,而且根本走不下去。现在进一步大要的再看其他各个国家的教育。 自工业革命以后,许多在工业上落后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被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控制;被文化污染和被侵夺的国家,无一不在从事狭隘的、本土式的“船坚炮利”的教育。好像大家决心要在一起,再混战一场不可。欧美各国,特别是美国和英国,以为只要船大而坚、炮猛而利,就可以驾驭世界各国。时至今日,英美继续要做老大,其他各国不知从世界人类的恶梦中醒来,仍然继续想走英美文化的路线,却不了解英美文化根本已走不下去(详细说来,要写专书)。因要赶上英美的船坚炮利,即使极为贫穷的大国如印度、南非,和其他小国,也有核子武器与毁灭人类的生化毒品。如果通通使用,可以毁灭全人类好几次。请问:这种文明、如此教育,可以继续下去吗?
以上谈到今日人类教育的许多错误问题,是南老师奉献一生的心力,时时不断关心、且企望能扭转过来的。在他的各类著作中,一再强调除了要发扬中国传统的菁华教育文化外,更要重视西洋文化的科学成就。这些年来,他推广儿童读经,也重视许多西洋传统文化的经典,鼓吹儿童应一并熟读。南老师极希望追求和平文化那部份的中国传统,能影响西洋达尔文思想文化的老路。透过教育,能使东西方的精华文化,平衡的调合在一起,俾成就人类全体的安居乐业,厚德利生。走笔至此,思及南老师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十方丛林书院所贡献出的教育。 一九八O年夏,章克范师兄和从智法师(现名首愚法师),要到台中雾峰万佛寺,商讨成立十方丛林书院问题。南老师说:“也叫张尚德去。” 到了万佛寺,三人一起商讨。从智法师原来计划招收国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学生来受教;我建议收学士、硕士、博士生,已经是教授、副教授级的,便为正、副研究员。就这样,香港仁能书院院长洗尘法师来台,当了十方丛林书院院长;南老师为导师,并赐给我一个“高研部主任”名义的职位。如此,使我有机会在南老师身边,日夜受教。韩愈对“老师”的界定是正确的:师在“传道、授业、解惑”。 十方丛林书院是民间的,也没有立什么案。这时,我已多少认识到,这个世界并没有什么学校,值得南老师去立案。在没有立案的情况下,首愚法师在联合报登了一篇招生的大广告,四面八方的人,如潮涌般的到来。每次上课,宽大的教室,仍然容纳不下,只好用扩大器传送至另外的教室。 十方丛林书院的教育,主要的是受南老师传授的禅门教育,可以分几方面来做介绍: 1、学生在教育程度上,从小学到超博士。2、在年龄上,有高中的年轻人到七、八十岁的老翁。 3、在身分上,有工人、开计程车的司机……,至各方领导的菁英领袖。常常遇到参加听课的人对我说:“南老师是:国宝,国宝!” 时至今日,我认为南老师是世界之宝! 教学的内容依韩愈所说的,分成传道、授业、解惑三部份: 南老师二十五岁证道。当时证道之后,逢人就打对方的耳光,说: “这个就是,这个就是……。” 有一位在房里看书的人士,无缘无故被南老师打了两个耳光,而且听到他说:“这个就是,这个就是……”。 便急忙回答:“南先生,我不是呀!我不是呀!我没有悟道啊!”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庄子言:“道通为一。” 孔子的道:“一以贯之”。南老师在峨嵋山闭关三年后,就以传道为一己之重任了。
四十八岁在南老师处,日夜受教,将近六年,透过禅门的静坐方法,证到了:“道虽不可说,但是可证的”。 从哲学的语词来说,“道”就是形而上的本体。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说:“本体是不可知的”。 我认识到透过东方禅门的方法,是可以证到形而上的本体的。这有两个条件:就是要有“善根”和“明师”的指引。唐太宗之所以能成就贞观之治,其时,“善根”人士特多也。 虚云大和尚是茶杯掉到地上而悟道。
诗僧八指头陀年轻时放牛,看到一树桃花,瞬间随风飘落,感人世何其无常,因而有所证悟。 五祖弘忍陪六祖惠能深夜读《金刚经》,读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便大彻大悟。 南老师说《金刚经》的核心重点是:“善护念”。“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永远护念“菩提”,也即归到常乐我净的“常寂光”,普照一切,而又超越一切。“菩提”,觉也。觉己、觉人、觉物,也即是《中庸》所说的: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归于诚,显诸诚,便是“善护念”。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悟的是什么?悟的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无所住”是“性空”;“生其心”是“缘起”也。 六祖惠能的“悟”,和释迦牟尼佛的“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一切因缘生,因缘灭;一切因缘灭,又因缘生。凡夫众生不了解这一点,便常常困在烦恼与痛苦中,不知自己本来清净。也不知永远要依自己存在的内涵、式样活下去,这才是自己的根本问题所在。 这样一来,本来无物、然又流水悠悠的“这个、那个”,即无事、清净的本体(如来法身),却离自己那么遥远,此实至为可浩叹者。佛经说:人有罪。什么是“罪”?烦恼、痛苦,就是罪。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了这些以后,便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就是众生不知自己本来是佛。因为永远抓住自己盲目生存意志衍生出来的欲望,便证不到这些了。所以祂又说:“众生实至为可怜悯者。” 现在述说一下自己:我曾经想作总司令、皇帝和成佛。考取台大后,写了两句话激励自己: “数十代帝王常在腹中吞吐,亿万里江山总于笔下徘徊”。后来发现,我什么都不会,只是要的比任何人都大、都多,成为心理上的虚幻巨人、行动上的最大懦夫,我痛苦不已。 我在南老师十方丛林书院参加禅七时,一天清早静坐,南老师正在座上开示,忽然有一种念头涌上来:“我的痛苦与烦恼,是因为我永远要。若我什么都不要,那就任何痛苦都没有了。” 其次我深深的体悟到“道”不是静坐才有的,“道”正如庄子所说的:“无所不在”。
这样一来,六祖惠能所证到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便顿时在我脑海中层层浮现……。
我立即下座,在大禅堂旁的小房间里哈哈大笑。南老师立即叫我出来,当着大家的面,痛骂我一顿,骂了一个多小时。在此更须一提的是,在我没有出现上述情况以前, 已经在南老师处证到“动地发光”、“身心俱亡”。之后又恭逢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等现前……。当然,这些也都是自己心意识的变现,正如《红楼梦》所说的:“幻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证到了这些以后,南老师一次举行小型禅七,有洗尘、显明、金山诸大法师参加,章克范师兄与首愚法师也与会,我有幸作陪。有一回正要入定,南老师站在我身旁,约莫二十分钟,忽然说:“往圣先贤在一个时代面临苦难之际,总是舍己为人,去救一个时代,……。” 在南老师如是激励下,我便泪流满面的发心了。之所以泪流满面,我深知自己几钱几两,不够资格发心,师命难却,免为从命。诸佛菩萨见面,都彼此问几句:“少病少恼、起居轻利、气力调和、安乐住不?世事可忍不?众生易度不?”我又何许人也,岂敢“发心”。有一大问题:前面提到一些非感觉、逻辑和直观所生的不可思议境界,说它是真的,你看到了吗?没有人看到,只有真为明师的上师,已经先于你而看到。真正的“明师”也者,要有与佛、成佛和往圣先贤一体的情怀,又要有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的手法,在荆棘丛中、月明林下,都是识途老马的过来人。所以在禅门文化中,从来是老师考察学生,学生也是观察老师的。一句话:“都玩真的”。
不过,我无善根与智慧,观察了南老师二十年,白白的浪费了最宝贵的一段光阴后,才完全相信他。一天南老师向我说:“你二十年前,像现在这样,多好。”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 向来是一位深信西洋哲学经验者,不但不喜欢迷信,且对迷信非常不屑。上面所述的种种,都是透过自己甚深的静坐亲证的。 古今中外往圣先贤及道门中的人物,有许多人也都亲自证到本体。所以南老师曾经说:“这个是圣贤之学”。问题关键在禅门的一句话:“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 “法身”就是哲学上的本体 又说:“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 可叹的是: 有太多的人,到了“黄河”,还不死心也。这些就证道的过程与功夫来说,话长、话短,永远说不清,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也就不必说、不能说、不用说了。因为不可说也,所以︱ “维摩诘”无语。在“无语”中,我还是要大声告白,南老师这一生最大的成就之一,是用禅门的方法,帮助一位醉心于西洋经验哲学者,证到形而上的本体,这是无法用西洋经验哲学方法证到的。此在东西方文化的汇合来说:真是开天辟地!于是,未来东西文化汇合的契机,便由南老师引导出来了。有一年,几十位英美高级知识份子,参加我举行的静坐,我全用《新约圣经》,念诵“哈里路亚”,参加的人说:“God is Coming!”(神来了)。 这时,我便说:“神就是阿弥陀佛。” 于是大家便开始念“阿弥陀佛”。 行笔至此,就必须述说阿弥陀佛、南老师与我之间的因缘了。
己、阿弥陀佛
在南老师一生的著作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本书是:《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内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全书的整个内容,可总括为一句话:“永远没有自己、生生世世在慈悲喜舍中为众生服务。” 佛法的重心有两点:“人无我”和“法无我”。能做到没有自己,永远欢天喜地的为众生,那就是佛与大菩萨了。这里要提及阿弥陀佛、南老师和我的因缘。阿弥陀佛的重要性,不全在其净土,而在其“四十八大愿”。若有气派、心量与智慧,未必见得要去净土。大禅师林酒仙就不想去净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酒喝。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是“舍己为人,永远为众生服务”︱这就是愿力。所以说:“愿力生不可思议境界。” 佛法的大秘密内容,就在愿力上。“永远舍己为人”,便是大密宗,也就是佛。究竟说来,常乐我净,无己为人,实为密中之密。因为四十八大愿,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没有四十八大愿,便没有阿弥陀佛。四十八岁参加南老师的新春禅七后,初步证到动地发光,身心俱忘,生大欢喜。之后,老师把他曾经讲过的〈阿弥陀经〉录音带,嘱我整理。在禅七时,我的“动地发光”,是因为他念了几句“阿弥陀佛”而“导引”出来的。(动地发光,不是“道”。) 要强调的是,南老师从不随便念咒、念佛。我在十方丛林书院学习后,有一天吃过晚饭,他要我和从智法师坐在禅室,他则在佛坛禅座上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 念着、念着,老师忽然全身化作虹光,整个化为准提菩萨。 我当时深感疑惑︱这是怎么一回事?便向右转头一下,再转回来,一看-南老师简直就是准提菩萨。在此插一段话:南老师到美国时,嘱传“准提法”。因感自身福德浅薄,功力未逮,传此密法,尚非时节,故直到如今,仍未从命。 佛经说:大成就的圣者,会示现法、报、化三身。 “法身”是本体,前面已稍事谈论。 “报身”就是指在修持上的成就。成佛先要证到法身,然后发愿,再历劫修行。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报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南老师的报身,是非常非常好的,能化为准提菩萨,那就是化身的一种成就了。不仅如此,我在十方丛林书院静坐时,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南老师忽然同时现前……。 又有一次,我在一间暗室静坐,突然通室明亮,物件分明,阿弥陀佛就在对面。我向南老师报告此事,他“无语”。 后来才知道,这是自性的心光作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10-2-5 19:38:24 | 只看该作者
南老师在一本重要的书《禅海蠡测》中,对心光的叙述是这样的:
ZT 心法与光
1、物理学之光
“现代物理学之言光,凡发光之体,谓之光能,光有辐射折射等,光波互为干扰,光速至快,科学计程称谓光年,凡物皆在发光,祗因光波振动,而使光波之长短不同,乃有种种颜色不同,其为光者一也。复谓自然光则遍满空间,本此等原理,应用于事物者,洋洋乎大观矣。”
2、本体功能
“自然光者,遍满空间,红、橙、黄、绿、蓝、靛、紫,皆光之色相,亦光波振动所变现。自然光之光能,即为本体功能显现,与力俱生,含照万有,日月星辰等发光体,皆藉本体功能自然之力而放射光能,其力尽时,光亦消散。万有亦秉此事理而存在,亦随时在振动,我人心身,亦复如此。”
3、心意识与静定
“光之在人,曰神。心意识生起念力时,即有光之放射,唯非肉眼形器所能见。而眼之与心,互通作用,故心念静定,精神强盛者,目光炯炯,心邪则目邪,衰老则目昏,孟子所谓观眸子而知心者,良有以也。故佛法教修习禅定之人,‘回光返照’,‘内观其心’,皆藉光之作用,而使渐返于本体之方法也。密宗‘妥噶’(看光)、‘光明成就’等法,亦即用此方便。禅定法门,初以两目垂睑,先使目光凝定,目光宁静,即不攀缘外物而逐色相,心念虽动,力渐薄弱,迨心目之光凝定于一,即至心无念可起,目无相可见,住于初禅。如初得定者,用功致力既久,必色泽光鲜,目光定而有神。盖心目静定于无念境上,心身念力少有波动,既少波动,乃保持其饱和状态,若能保持饱和状态,自然减少放射。故得精神充沛,色泽光润,此乃自然之理,不足为异。”
4、光影门头与魔境
“若在禅定过程境中,心身内外,发现种种幻相之光,即为念力未定,心力交互于动静之间,摩荡发光,统为幻相。禅宗名为‘光影门头’,‘弄识神影子’。此如人以手揉目,可见面前点点星光,体弱力衰,亦可见空中光或圆圈。此皆心身病态,未可认为奇迹,若一着此等,即成魔事,被幻觉错觉所转,而成心理变态之精神病象矣。”
5、初禅境界
“凡修习禅定有经验者,初则目光最不易定,心念亦随之不止,迨将定时,目之与光,必如有外力骤使之返,乃入于宁静之境,心身两安矣。然虽至目光静定,心念无起时,亦但属初禅境象,及乎外观无相,人物天地,皆如在梦幻光中而观,一切觉无实体之存在;此时心身愉悦,无与伦比,虽视而不视,心而无心,用功至此,往往自谓已见本性,孰知此犹为‘光影门头’事也。”
6、常寂光
“心身二者,已稍接近本体光力功能,犹为未是。然后心身内外,与自然光能同成一片,久久定深,返于本体无相光境,则常寂光现,实相无相之体以见。而此中过程,微细难言,要在学者之实验体会。苟至于此,与见性明心之事,犹迥无交涉,必如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非见所及。’若能如此,方许有少分相应矣。”
7、乾坤马一毛
“故以佛法而观空间之自然光,及物体个别之光;在物言物,则今日物理学所谓之光学知识,洵有所见;若以光透心物一元之本体而言,尚未能确为究竟之论。盖如来藏性,性自发光。唯体性之光,寂然无象,非视觉仪器可见,名曰常寂光。亦曰法身之光。其体空而常寂,以光名者,顺世间之习称也。然此实非通常光明之光,常光寂然,先宇宙万有而常住,唯常光流注,静力饱和而忽动;动力与光热俱生,此之光明,即我人视觉仪器而测可见者;明暗代谢,昼夜往来,皆自然光之盈虚消长。而明暗皆为光也,以光波振动不同,复生种种光色;万物藉之以资生,非光能生万物,实为同体而互为用也。个别光体,振动放射,力尽时即消灭归于自然之光,自然光则返于空之体性。生灭旋轮,祗是本体功能运行不息之现象也。以此旷观宇宙,真有‘身世蜩双翼,乾坤马一毛’之感矣!”
8、静极光通达
“人之心目为咎,念念生灭不休,目如照相机,心如摄影师,以机照像,留影而起分别者,我人心意识之作用也。如是念念旋流,心光振动频繁,从朝至暮,无有已时,使心光放射消耗而终归于无。迨生命灭时,即沦于黑暗状态,此明暗代谢,如旦暮往返,永无停日。故须假定慧之力以凝之,使返于常寂光体,则可不随生灭明暗之迁流,而能自为之主矣。经云:‘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通乎其理,明乎其事,则于物理学所言光学,可推究其未及知者矣。”
由南师上述极、极重要的一篇表述,全为修禅成佛,实际的功夫境界。水中盐味,色里胶青,要在各人自身去领会、参悟和实现。
>> 如何觉悟此心
述说了在十方丛林书院,受南老师教诲,多少领悟了一点道学后,现在再述“授业”与“解惑”部份。 谈及“授业”与“解惑”,使我想起孔子所说的,在一生中成长的层次问题: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个层次,也可以说是孔子本人,在人生实际生活经验中所累积的认识。 “三十而立”,立个什么呢?在尼采所著的《超人》一书中,首先就说,超人三十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和“故乡的湖”。 尼采的这一象征、记述性的描述,说明了超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已在家中,完成了做人的基本道理。“故乡的湖”,表示他与“故乡”和“湖”是同一的,他已与自然合而为一了。但这对人生的理解和成长,还是不够的,超人要在三十岁时,上山修行。十年后,他将自己变成了“婴儿”。 孔子说:“四十而不惑”,孟子也说:“四十不动心”,超人成为“婴儿”,应验了老子所说的,道人的条件之一,就是“复归于婴儿”。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三十而立”,究竟“立个什么”?是否“三十”一立,便拥有了老师所传的“授业”呢? 在十方丛林书院时,南老师一再向我说:“你要站起来。” 从世俗的观点来说,我过去尽一切的努力,勉为教授,我为什么还没有“站起来”呢? 人的一般立足点或成就,可以分成:职业、事业、志业和超志业(禅)。职业很多,肩挑买卖、清道夫……等等都可以是职业。人只要勤劳吃苦,省吃俭用,就可以无怨无尤、心安理得的过一生。事业呢?实业家……等等。 志业就是历史上留名千秋万世的人物了。 超志业应该是成佛、成超人而又不认为自己是佛、是超人。历来禅门中的人物,属于这一类。不过,这并非说禅门中人,皆为佛、为超人,意在表述一种理想。 那么,南老师要我“站起来”,我始终不知意义为何? 十方丛林书院,悄悄的、一步一步的停课了。一天去该院,忽然不见南老师,他去美国了。四面八方震撼,听说当时台湾安全方面的十八派情资人员,惊奇的、呆呆的自说自问:“怎么去的?怎么去的?为什么事前一点消息、一点动静都没有。” 南老师是高人,本来就深不可测,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高人的描述是这样的: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现在再回过头来,说我的“站起来”。 南老师离台后,我每天上午拿着木鱼大敲大喊: “老师:我怎么办?我怎么办?……。” 一天忽然想起他要我“站起来”的意义,应该是在行动上,无私无我的为众生做实际的服务,我便开始从事学习举行禅门的禅七了。 至于说及南老师的“解惑”。他在各门各类知识上,提供了无数的解说,每本书都极精到, 将会在下文中,稍事提他解释的《楞严经》与《楞伽经》。几十年来,中外各类人物,遇到在人、事、物上的任何问题,都去请教他,南老师实是解惑大王也。  
 庚、总算有理想。
以上我只稍事提起南老师的一些成就,如果要细说的话,他在每一方面的成就都可以写一本专书。例如他早期最早的时候,写一本小书叫做《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目录是这样的:(略)
全书虽然字数不到五万字,在介绍和强调其中心意义是,中国的禅林文化成就,是将儒、释、道、农、医和各类杂家文化,溶为一体的一种生活。最重要的是工团生活也在其中。……。
究实说来,中国数千年来,各门各派精华文化的成就,其后,实由禅门文化吸收、融会发扬且贯通在一起了。所以说,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是具有理想的有心人, 认为南怀瑾先生实为第一人。他既非如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非胡适一帮的西化派。而是在认识和力行上,主张中西精华文化应融汇合在一起。可惜的是,南老师在台湾五十多年前,就推出《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一书,说明禅宗丛林制度,能让人回到本来平静、高贵、心同、理同,生活清纯、素朴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从而间接与潜在的陶冶整个社会,大家安居乐业。但因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变迁、人性的杂化与疏离……等等原因,使得禅门丛林文化已消失无影无踪了。 南老师是非常有理想的。 这里插话:在十方丛林书院时,一天他向我说: “你总算是有文化理想的。” 但禅门丛林文化,如何重建呢??? 南老师在肯定 有理想之余,第二天我走向他的办公桌旁,他将随兴写的一首诗给我看: “世事如麻乱,心愁动剑鸣, 徘徊翻贝叶,寂默住无生。” 从上首诗看来,南老师这一生,不是寂寞、无耐而又知“其”不可为而为的。 有一天,新闻刊载南老师要建“金温铁路”, 曾向他报告:“老师,您这才是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 老师回答:“文化铁路更重要。” 南老师已九十嵩寿,仍在为建设整个人类的文化铁路作努力。 这里又要插话:究实说来,满清入关后,乾隆、嘉庆时代的文化成就,比之唐朝的贞观之治,实无逊色。之所以有此成就,在康熙打好立国基础后,雍正皇帝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用、而又归到本来清净无事的禅门手法,治理天下国家,才有其后的乾隆盛世│四库全书的文化成就,条件很多,但最重要的条件是:有大禅师雍正皇帝,在他深解人性而又博古通今的学问下,已打好“文化铁路”的相当基础了。雍正皇帝乃大禅师皇帝也。从中国人近四百年的成就来说, 认为雍正皇帝实是第一人。下面介绍在禅门文化中,南老师在著作上所作的莫大贡献:二楞子。
 辛、二楞子。
南老师称自己为“二楞子”。
“二楞子”者,是他在生活上、时代变迁上,所面临的最为艰苦时节,所写的二本书:《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所以他称自己为:“二楞子”│圣者之子、法王子也。此所以:“行行行到法王家”。 在佛法未传入中国以前之学术传统的经典中,《易经》应是经中之王。孔子说:“七十学易”。“七十学易”也者,人生的阅历已经丰富,智慧也已到了高峰。由是孔子树立了一标竿: 任何学易者,绝对不能不深研孔子所著的《十翼》。 在佛法经典传统中,悟道的《楞严经》为经中之宝,任何真学佛者,也绝对不能不深研《楞严经》。此经之所以为经中之宝,理由如下:一、指出众生永远在自我执着的烦恼中;二、之所以如此,因为不知自己本来是佛,本来清净; 三、人世间没有太多的是非,只要是凡夫,就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的业力和习气中,轮回不已;四、人都是抓住外在的表象,不知一切无常,本来虚幻;不知在无常的“底层”,又有超越无常者;五、设若能超越无常,归到存在底层之“本体”(即清净如来藏或称真如),便能解脱人的存在之痛苦与烦恼;六、一旦解决了自己痛苦与烦恼,清净真如起用,便能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就是事上随缘应照,慧上无缘要随;七、理上了解且事上证到了上述六点,便是初步证“道”即悟“道”;八、这时便会洞悉,所谓“悟”者,原来是悟个“没有悟”,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生生灭灭、灭灭生生,清净如来藏的某种功能作用的变现而已;九、由是便知,一切的一切,原来是“了不可得”;十、不过,虽然说是“了不可得”,人一旦还存在,身还是身,心仍是心,那何处来的? 十一、我们从父母那边所来的肉体,只不过是如十方虚空中,吹一微尘而已,全是由于原始无明最初盲目意志(阿赖耶识│生命的种子)之一念,自己作不了主的妄动│投胎也;十二、这种盲目意志妄动的投胎,悟道的《楞严经》将其称作“背觉合尘”; 十三、一旦“背觉合尘”,《楞严经》说,这是“淫根不断”,一切的“尘劳”,便由之而生了; 十四、“淫根不断”,那不管你如何、如何,一切一切的修为与努力,就会如蒸砂煮饭; 十五、所以要“离尘合觉”;
十六、“离尘合觉”就是回归到《大乘起信论》所说的“本觉”;十七、要回到“本觉”,就要知道如来藏,本来唯妙觉明,且圆照法界,这就是《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始觉”;十八、“觉”了,透过修持的功力,自会洞悉一切的一切,原来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十九、一旦洞悉“道通为一”,《楞严经》所称的“坐微尘里、转大 法 轮”,于任何时,“现宝王刹”,便会自然现前;二十、这时,原来生生世世有罪(烦恼即罪)的凡夫之狂性,便会自歇,这就是菩提; 二十一、成就了菩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便能随时可在或不在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中,而且六根可互相为用。《楞严经》说:“随拔一根,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诸余五黏,应拔圆脱”│这就是转识成智的功夫与过程; 二十二、六根都能互用了,在功夫上,可超越感觉、直观、理知、宗教经验等等的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的过程与作用。二十三、成就了上述“二十二”,便会常光现前(请参考此文南师所述“心与光”);二十四、常光一现前,根、尘与识心,就会应时销落了; 二十五、啊!众生之不得解脱,实为想相为尘,识情为垢│此乃至为可怜悯者; 二十六、若能远离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则就立即归到自己的“本体”(哲学术语),也就是《楞严经》所说的“法眼应时清明”。于是便能契印“无上知觉”,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二十七、这样一来,十方国土,便皎然清净,这就是大菩萨和佛的境界; 二十八、在如此境界中,便像琉璃一样,内悬明月,身心快然,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意便皆显现,这也就是在常寂光中,常乐我净,遍照一切; 二十九、臻至这步田地,便是归到“无生法忍”│远离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人无我、法无我而又在慈悲喜舍的无为法中,超越无为法也;三十、契入“无生法忍”,若“发真归元”│即归到形而上的“本体”,也就是归到佛法所称的“寂灭、真如、涅槃……等等”(都是同一种内涵,用不同名词描述),此时,即使是十方虚空,也都销殒; 三十一、到了连虚空也销殒,成就了如此的功夫境界,自己就会像净琉璃一样,内含宝月;三十二、如此之“境界”,便是圆满菩提了; 三十三、所称“圆满菩提”,实也是“归无所得”;三十四、结论便是:“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们之所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的存在,原来是如来藏识变现的功能作用,要销落或转掉如此之功能作用,非从有形的色身着手不可(亦即借假证真与归真)。主观和客观的存在,在理上可以顿悟,但是要知道,原来是悟个没有悟,即归无所得,所以《楞严经》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又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 在事的修持上,那就要历劫修行,不是一下子可以除掉的,而且它是从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一步一步上去的。以上大部份是依循和理解南老师的〈楞严串珠〉所作的解释,指出悟道的《楞严经》的重要关键。《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圆通都是悟道者,全是从色、受、想、行、识五蕴去作证悟的。例如第一位的憍陈如,他就是从参证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悟道的。苦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色、受、想、行、识)炽盛苦。人永远陷在八苦中,就是集,“集”即永远在自我恋中的永远要、永远抓也。不要了、不抓了,就是“灭”。超越了苦、集、灭,不是“道”,那又是什么呢?《楞严经》一书, 在十方丛林书院时,南老师曾嘱我陪同书院的诸师兄弟阅读完毕,后来我又在台北作了一次公开的解释。 说悟道的《楞严经》是印证悟道的经典,那要问:“如何悟道呢?” 回答:“二十五位圆通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们。” 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圆通的证道,是有证道的深浅层次的,第一位是上述悟四圣谛的憍陈如,最后一位则是从闻思修三慧,彻底证道的观世音菩萨,他对释迦牟尼佛所报告的证道是这样的:“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观音法门,重在耳声法门。南老师在《禅海蠡测》一书中,对观世音菩萨的耳声法门,有最精辟的解释。释文特引如下:“耳声法门:约有内外二种:内则自作声音,如念佛念各种经咒等;此复分为三:有大声念、微声念(经称金刚念)、心声念(经称瑜伽念)。当念此声,即用耳根返闻其声。初则声声念念,渐渐收摄,终归于专心一念一声,即得系心初止。外则任缘何种音声皆可,但最好以流水声、瀑布声、风吹铃铎声、梵唱声等。凡缘音声,最易得定,《楞严》二十五位菩萨圆通法门,独以观音为最,故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当初专一声音,不沉不散。已得定矣,持此有恒,忽入寂境,于一切声,皆不闻矣。此乃静极境象,定相现前,经称‘静结’,不可贪着。当离动静二相,不住不离,证知中道,了然不生,则已由定而进于观慧之域矣。慧观闻性,非属动静,不断不常,体自无生。然此犹为次第渐法。若禅宗古德,不历阶梯,一句了然,言下顿悟,闻声解脱,忘其筌象者,为数至多,故禅门入道者,统皆谓观世音法门可也。如百丈会中,有僧闻钟声而悟,百丈即曰:‘俊哉!此乃观音入道之门也。’他如香严击竹而了,圆悟见雉飞而知声,又若圆悟勤之‘薰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又如举唐人艳体诗曰:‘频呼小玉原无事,祇要檀郎认得声’等,皆于言下证入,伟哉胜矣!世之修习耳根圆通者多矣,于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句下死者,亦复甚众。纵然离外境音声,了不相关,自能寂然入定;孰知定相现前,仍为静境,不了自心自身,皆本来在于动静二相之中,犹为外见,若能超越于此,可许入门矣。”
在二十五位圆通中,第二十三位是弥勒菩萨的“唯心识定”。南老师对“唯心识定”引了一注解: “蒙钞引云,唯心识定者,唯遮境有,识简心空,唯有自心,心外无法也。” 然后第二十四位便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圆通章,成就“念佛三昧”。南老师也作了一注解:“念佛三昧,有事有理,事念则专注一佛,念念相续,念久成定,名曰三昧。理念则正念佛时,反观自心,观久心开,名曰三昧。” 在此要特别指出的“唯心识定”和“念佛圆通”,是透显出观音法门的先行条件,是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到了成就观音法门,就完成了大菩萨必要且充足的条件了。 待观世音菩萨向释迦牟尼佛报告了其所成就的法门后,释迦牟尼佛的妙喜,不是用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文殊菩萨对观音法门赞赏之至。释迦牟尼佛乘文殊菩萨赞叹之余,便念出了“楞严咒”, 曾陪同道友修念楞严咒,且写〈修楞严咒的道理〉一小文。
释迦牟尼佛在诵念楞严咒后,又提出了十大阿罗仙人,《楞严经》到此阶段,仍提到仙人,旨在指出: 成佛要先成仙也。 然后又指出了“五十种阴魔”(指修证功夫的次第)。南老师曾将之细心集述一起,名“增补楞严法要串珠修证次第”。这一资料至为宝贵,是南老师早期治学结晶中的结晶之一,因特引如下: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黏。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罔陈习。唯一精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见诸十方十二众生。毕殚其类。虽未通其各命由绪。见同生基。犹如野马。熠熠清扰。为浮根尘究竟枢穴。此则名为行阴区宇。若此清扰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习。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名行阴尽。是人则能超众生浊。观其所由。幽隐妄想以为其本。
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沉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岐路。
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精真。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最近欣逢南师九十嵩寿,欣喜之余, 正在着手研拟楞严经与楞伽经思想系统的开展,在此未完成这些研究之前,仅先将南师所著《楞严大义今释》一书,在叙言中,所述各节重点,略为理解一番:
第一节:指一切都在变,自然乱象纷陈;虽在变中,整理固有文化,且配合新时代要求,至为重要,这是任重道远的(尚德案:这就是圣者的担当)。因为有此圣者的担当,愿力所生的力量便出来了,所以南师接着说:“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不辞艰苦地做去。”
原文是:
南师说:“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没没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耕耘不问收获,成功不必在我。必须要有香象渡河,截流而过的精神,不辞艰苦地做去。”
按:以上是第一节,他在物质至为贫穷,住菜市场陋巷中,所透显出的圣者之心,是何等之高洁与气派。
第二节:历史是宝镜,风雨而生信心。
南师说:“历史文化,是我们最好的宝镜,观今鉴古,可以使我们在艰苦的岁月中,增加坚毅的信心。试追溯我们的历史,就可以发现每次大变乱中,都吸收了外来的文化,融合之后,又有一种新的光芒产生。”
第三节:未来中国和世界的新气象。
南师说:“我们的固有文化,在和西洋文化互相冲突后,由冲突而交流,由交流而互相融化,继之而来的一定是另一番照耀世界的新气象。”
在这一节中,南师希望藉《楞严大义今释》一书,助人了解佛法非宗教的迷信,也非哲学思想,更非科学囿于现实的有限知识,而是更能让人对科学和宗教有更深的认识,得到一些较大的启示。
第四节:科学非万能,不可忽视哲学和宗教。
南师说:“科学支配着这个世界,形成以工商业为重心的物质文明。一般从表面看来,科学领导文明的进步,唯我独尊,宗教和哲学,将无存在的价值。事实上,科学并非万能,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就是文化的升华。于是在这科学飞跃进步的世界中,哲学和宗教,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第五节:佛法是经验的科学,也是科学的经验。
南师说:“佛教虽然也是宗教,但是一种具有高深的哲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的宗教。它的哲学理论常常超出宗教范畴以外,所以也有人说佛教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佛教具有科学的实证方法,但是因为它是从人生本位去证验宇宙,所以人们会忽略它的科学基础,而仍然将它归之于宗教。可是事实上,佛教确实有科学的证验,及哲学的论据。它的哲学,是以科学为基础,去否定狭义的宗教;它的科学,是用哲学的论据,去为宗教做证明。楞严经为其最显著者。研究楞严经后,对于宗教、哲学和科学,都将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尚德案:这一节至为重要: 一、我一生是研究哲学者,研究哲学之父,苏格拉底所说的:“了解自己”; 二、我完全信服经验; 三、我是透过南师的极高明的教育与导引,从身心和人生的主与客的实际经验,证道到南师在这一节中所说的种种。这是南师在这一生的“示现”中,所作的最大贡献。
第六节:人的问题,只有身心性命问题,楞严经假设性的指出真心自性的本体,但非哲学的唯心论,而是将形上、形下、主客内外统一在一起的,也就是真俗不二。
南师说:“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它学问的存在。楞严经的开始,就是讲身心性命的问题。它从现实人生基本的身心说起,等于是一部从心理生理的实际体验,进而达致哲学最高原理的纲要。它虽然建立了一个真心自性的假设本体,用来别于一般现实应用的妄心,但却非一般哲学所说的纯粹唯心论。因为佛家所说的真心,包括了形而上和万有世间的一切认识与本体论。可以从人人身心性命上去实验证得,并且可以拿得出证据,不祇是一种思想论辩。举凡一切宗教的,哲学的,心理学的或生理学的矛盾隔阂,都可以自其中得到解答。”
第七节:心物一元。
南师说:“早在二千多年前,楞严经便很有条理、有系统地讲明心物一元的统一原理,而且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乃是基于我们的实际心理生理情形,加以实验证明。楞严经说明物理世界的形成,是由于本体功能动力所产生。因为能与量的互变,构成形器世间的客观存在;但是真如本体也仍然是个假名。它从身心的实验去证明物理世界的原理,又从物理的范围,指出身心解脱实验的理论和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大体都与它相吻合。若干年后,如果科学与哲学能够再加进步,对于楞严经上的理论,将会获得更多的了解。”
尚德案:南师在写《楞严大义今释》一书的时候,是一九六零年,相距现在已四十多年了。现在的科学技术成就,与当时一比,就真可看出,南师实为一先知先觉者。他说科学的进步,对于楞严经上的理论,将会获得更多的理解。
现在科学的进步,两方面最为突出,一为生物基因,另一为资讯。
就资讯来说,现在科技已可入外太空,探讨火星与彗星,都是自动化的传递信息。人人一手大哥大,在分秒之间,便可互通音声。假定一切生物、兰花甚或蚂蚁,如果也有一大哥大,那全世界的音声便能融合在一起了,观音法门的耳根圆通道理与老子的“大音希声”的实际,便全部获得印证。实际上全宇宙的音声,从来就是合为一体的,只因受吾人感觉所限,在音声一事上,不能归“元”,故不知这方面道理。如果吾人能归到本自具足的“寂静”,那我们就会知道,现今的大哥大也者,在宇宙的多元存在中,它早已存在。同时,因为音声再大,也可归“元”,而为无声,这就证明庄子所称的“真人”,雷也打不死,是真的。
再说大哥大是那里来的?是由人的“心念”造出来的;但大哥大又离不开物质,这就说明心物是统一在一起的;但人常陷在一至为可笑的情境中,那就是人一旦有物质性的大哥大,就常被其所捆绑,而忘却丢掉自己的“心念”。
现在谈一下基因。老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基因,都与人相同。实际上,一切的存在,都少不了“基因”,“基因”是涵在庄子所说的“道通为一”之中的。
在佛法中,称“基因”为“净色根”。一千多年前,佛经早就提到了这些。不过,净色根之外,还有“命根”与“胜义根”,这些都需用佛家的特有方法去印证,就不再多述了。
净色根属于有形质的“净”之一部份,当然在人之有形质的组成部份中,也有垢即污染的那部份根根。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明朝广益大师说:“胜义根”就是净色根,错了。“胜义根”是成就“胜义有”才具备的,而成就“胜义有”者,必为超越“净色根”者。当在胜义有之大菩萨或佛中,可以有净色根,也可超越净色根,这层意义是说:“尼姑是女人做的,女人不是尼姑也。”
第八节:南师在叙言中,有一节讨论时间的问题, 认为这一节比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所讨论的时间,更为重要。康德指出时间是知识架构之一,是先于人的经验而存在的。这在知识的建构上来说,成立。但南师不仅指出了时间的先验原理和知识不可缺少它,更解释时间在数理哲学中矛盾、对立、统一的原理,而这些原理,又与宇宙一切存在相契合、相涵摄,如《金刚经》所说的,在统一的“一合相”中,又显示时间是“无寿者相”的,这一节意义极广、极深。南师说:“楞严经上讲到宇宙的现象,指出时间有三位,空间有十位。普通应用,空间只取四位。三四四三,乘除变化,纵横交织,说明上下古今,成为宇宙万有现象变化程序的中心。五十五位和六十六位的圣位建立的程序,虽然祇代表身心修养的过程;事实上,三位时间和四位空间的数理演变,也说明了宇宙万有,祇是一个完整的数理世界。一点动随万变,相对基于绝对而来,矛盾基于统一而生,重重叠叠,所以有物理世界和人事世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存在。数理是自然科学的锁钥,从数理之中,发现很多基本原则,如果要了解宇宙,从数理中,可以得到惊人的指示。目前许多自然科学不能解释证实的问题,如果肯用科学家的态度,就楞严经中提出的要点,加以深思研究,必定会有所得。若是祇把它看作是宗教的教义,或是一种哲学理论而加以轻视,便是学术文化界的一个很大不幸了。”
第九节:伪经与真常唯心论。
近世以来,中国除了在武力上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外,最令人心痛和惊惧的,就是也蒙受文化的侵夺。一个国家要侵夺另一国家的优美精华文化,方法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宣告被侵夺国家的文化成就不值一提,甚或经典论述,说其是假的。日本的侮灭中国,便是一例。
其早期学者提出《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是假的,后又有人提出《阿弥陀经》也是假的。认为《楞严经》是假,指《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不符原始佛法正统等问题。
南老师在批驳中,很严谨的批驳了梁启超等人的错误观点。斥指日本的佛法,根本已经变质,更重要的是,南师指出《楞严经》不是真常唯心论,而是实修实证的经验结晶。南师是这样说的:“说楞严经是真常唯心论的外道理论,这是晚近二三十年中新佛学研究派的论调。持此论者祇是在研究佛学,而并非实验修持佛法。他们把佛学当作学术思想来研究,却忽略了有如科学实验的修证精神。而且这些理论,大多是根据日本式的佛学思想路线而来,在日本,真正佛法的精神早已变质。学佛的人为了避重就轻,曲学取巧,竟自舍本逐末,实在是不智之甚。其中有些甚至说禅宗也是根据真常唯心论,同样属于神我外道的见解。实际上,禅宗重在证悟自性,并不是证得神我。这些不值一辩,明眼人自知审择。楞严的确说出一个常住真心,但是它也明白解说了那是为的有别于妄心而勉强假设的,随着假设,立刻又提醒点破,祇要仔细研究,就可以明白它的真义。举一个扼要的例来说:如本经佛说的偈语:“言妄显诸真,真妄同二妄。”岂不是很明显的证明楞严并不是真常唯心论吗?总之,痴慢与疑,也正是佛说为大智慧解脱积重难返的障碍;如果纯粹站在哲学研究立场,自有他的辩证、怀疑、批判的看法。如果站在佛法的立场,就有些不同了。学佛的人若不首先虚心辨别,又不肯力行证验,只是人云亦云,实在是很危险的偏差。佛说在我法中出家,却来毁我正法,那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楞严经》的重点很多,最重要的重点之一,是助人如何解脱自己,所以有二十五位圆通解脱的方法,对此南老师在《楞严大义今释》“指要”里,有一段极重要的开示,末尾并系以诗,开示如下: “此圆通,首由声色二尘开始,终以观音耳根圆通为结,千言万语,祇是教人在声色上了,方得究竟。而色尘之结,尤较声尘为难解,如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阴中,仍须从解脱色尘入手,方透观音入道之要门。此乃顶门心上一只眼,画龙点睛之笔。本是平常,奈何修之不易,茍有不能,可以一一实验将来,千生万劫磨砺去也。”
“谁教苦自结同心,魂梦清宵带影临,
悟到息机唯一念,何须解缚度金针。
妙高峰顶路难寻,万转千回枉用心,
偶傍清溪闲处立,一声啼鸟落花深。
秋风落叶乱为堆,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任他着地自成灰。”
由此看来,《楞严经》是彻头彻尾的经验论,绝非真常唯心论也。
第十节:大菩萨情怀。南师在叙言中作结论时,充分显露出他悲天悯人的大菩萨情怀。他说:“这本书译成于拂逆困穷的艰苦岁月中,如果读者由此而悟得真实智慧解脱的真理,使这个颠倒梦幻似的人生世界,能升华到恬静安乐的真善美之领域,就是我所馨香祷祝的了。”
南老师的安于陋巷正是:......
http://forum.slime.com.tw/thread232689.html
http://q.163.com/ljf1976/blog/lo ... 05448332008682163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10-2-5 19:39:55 | 只看该作者
圣翁 南怀瑾先生 张尚德老师
已过九十岁的南公怀瑾先生,在吴江庙港太湖办了一个符合新时代的书院,叫做:太湖大学堂。

尚德刚好从太湖大学堂恭聆南师上课十天,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身心性命内修外用之学的传习班(禅、道、密、法相之研探)」。耄耋的老翁,每天精神抖擞,热情洋溢,头脑超醒,上课五小时,说他是超人,都不足以形容,他所转示出的生命力量。
??
他过去一生学尽了天下的各种学问,中国的九流十家,无一不探索。年轻的时候即悟道,悟道以后到峨嵋山闭关三年。闭关之前写了二句话:
「了了了时无可了,行行行到法王家。」
从这二句话里面,就可以知道,他年轻时所转示出的大智慧与愿力。
??
一九四九年到台湾,超过半世纪以来,从事恢复中国精神文化和禅门教育,以及在一文不名中,赞助社会去旧推新的各类建设与发展,一直到现在。
??
他虽然年事已高,仍风尘仆仆的,从台湾到美国;不久又从美国转至香港;在香港十多年又转来大陆,……。
??
我之所以称他为圣翁,有几点理由:
一、他年轻的时候,即以救世救天下为己任。
二、他真是著作等身(大陆、台湾已经出版全集,很多也已译成各国文字),各类学问无不探索,真是出入古今,沉潜学海。他的授课和著作,表面看来,不合逻辑与语法。一旦懂了,原来是画龙点睛,到了极点,却又是画无可画,点无可点,真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所以不容易看懂和听懂。
三、他彻底做到了儒家的君子固穷,富而有礼……,由君子儒、贤儒而圣儒。
四、他极深的认识和体悟到,道家的由齐物而逍遥。由真善而成就了老子所说的什么是善。从而发挥实现庄子所说的:「神人无己,圣人无功。」
五、他除儒家、道家以外,中国其它各类的学说无不有成。其诗:发乎情,诉诸理、临于空:其字:平稳、洒脱而又有力。更重要的是,一无匠气;他料事超神;他入理又超理。一般人的辩证法(矛盾、对立与统一),最多四、五段,他真有无数段,借用中国禅门的话来讲,他实是仙珠走盘,一无轨迹与痕迹,似飞鸟掠空,了不可得。
六、最后更重要的是,他是现今中国和世界唯识哲学唯一精通者。唯识学可以说在中国文化中,是至为重要的人文知识。唐太宗之所以建立贞观之治,最重要的条件和原因之一,是当时有一群真正了解唯识的人物,从而在事上去实现。
??
他一生努力谋求古今中外精华人文学术的整合,与世界人类的和平。
他有教无类,从台湾各阶层的国家领导者,至贩夫走卒,无不谆谆教诲,且诲而不倦。他众生平等,一无罣碍,一生远离人世情绪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
他在极度贫穷中,也不忘助人。譬如在台湾,有一天家里没有米,他就出去找钱,找到了二百元。在路上遇到生病的朋友,向他借钱。他就把刚找来的二百元,立即交给那位生病的朋友……。
他知时、知势、知力、知变、知……。因此他能将中国儒道各家和原始基础的《易经》,也就是变经,和唯识的不思议熏、不思议变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他的知识学问常有发人所未发、闻人所未闻。譬如上星期他提到《中庸》的「中」,虽然读「中(ㄓㄨㄥ)」也可以,但最重要的还是读「重(ㄓㄨㄥˋ)」。他说「中」是体,「庸」是用,这种解释也就是从《易经》的变之体(絜静精微)和《易经》的用(乾坤二卦的开展)与唯识的不思议熏、不思议变合在一起的。
??
总结的说,他不仅知自己的心,也能调自己的身,从而身心合一,也就是心物合一。更重要的是他在智慧上也能超越身心,和光同尘,与万物并育并行,成就了儒家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也成就道家的「为而无为」,更实现了佛家的「慈悲喜舍」。他接触了西洋的精华知识与科学文明,又正在谋求整个人类文明的统合与世界的和平。他一再强调,中国精华文化就是科学,应努力和现代科学文明统合在一起。
??
南老师能帮助的必帮助,他一生不知帮助过多少人,从不放在心上,助而即忘。这里只举二个小事:
有位有名的立法委员覃勤,他创办中国医药大学,因什么「兵役法」而坐牢,实际上是因社会权力斗争垮台。他留着贴胸很长的胡子,看来也很美,按规定坐牢要剃头刮胡子,他就是宁死也不肯把他留的胡子刮掉,就去找南老师帮忙。南师单枪匹马、义不容辞的奔向法院高层,说:
「法律也有人情,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虽然入监坐牢,让他留个胡子,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就这么几句话,南师就把一位朋友的胡子留住了。
??
他能舍必舍,不但能舍,儒家的最高成就是「随心所欲,不踰矩」,道家是「逍遥游」,佛家「游戏三昧」,这三者他都在实现。不仅如此,他实在是纵横中国诸子百家,沉潜世界学术万类。
他对人事物的处理与掌握,无论事情的大小,真是能做到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比如他到香港,一文不名,却凭他的心力,修好一条金温铁路。在起始、过程和最后通车,他都没有亲自看过。
他现在正在陪着大家,为真善美结合在一起的世界人文文化,努力修一条人文文化的铁路。他在太湖大学堂上课时却说:他随时可以喜舍太湖大学堂。
??
南老师要将整个人类的文化铁路,蕴涵老子的清虚之气、庄子的平旦之气、孔子的平和之气、孟子的浩然之气、释迦牟尼佛的净气,进一步和古代希腊文化之宇宙净气,与两千年来西洋的人文精华,结合在一起。
??
以上说明了,何以称南老师为圣翁的原因,藉供各位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10-3-1 23:50:57 | 只看该作者
我自认为是要在六道里向下沉沦的人。而且我觉得这辈子也修行不出什么成果。我只希望,认真读南怀瑾先生的书,深深的刻在脑子里,印在八识田里,让我在来生,以这种熏染的熟悉,接近他,做他的学生或徒弟。

呵呵,一介书生,你会理解这种心理吧。

好像我不为这辈子而活似的。我的人生规划的目标是在来生。这样很好,从某个角度来说是一种无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种高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10-3-2 06:59:15 | 只看该作者
4# 云海天山

我很多时候也是产生这种想法,感觉自己学了很多,消化不了。不如不学,安心生活,而又心不甘。只好为来生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10-3-2 12:04:28 | 只看该作者
4# 云海天山

我很多时候也是产生这种想法,感觉自己学了很多,消化不了。不如不学,安心生活,而又心不甘。只好为来生学了。
一介书生 发表于 10-3-2 06:59


是啊,同感,南老师把传统文化拉了回来,那里面的东西大概几辈子也学不完。真正能把中国文化学通的人,大概都要有些生知之能,据说象马一浮这样的硕儒,每天都是要看一摞子的书,而且过目不忘。我要是一辈子能看一摞子的书,全能记住,就已经很了不起了。对这样的大师只有瞻仰的份。

我记得那个作家王蒙,说他一辈子真正用心看过而且看懂了贯通了的书,根本没几本。家里的书房虽浩如烟海,不过都只是当浏览寻查来用。就这个知识境界已经是高层次了。所以对象南怀瑾和马一浮等等古今硕儒贯才,我不得不五体投地的佩服。大概来生碰到南师,也只有做牛做马的份,那也好,近朱者总会赤一些的。争取下辈子不当文盲,没知识是注定受苦的。现在学校教育的那些东西,谈不上是知识。与人心无关,与生命无关,算什么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10-3-2 12:21:39 | 只看该作者
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我这辈子在情欲上太专注了,自小就是情种,(我想起夏秋了,那个哥们太有才了,同时也太痛苦了,因为他的才没用到我们博大精深的正统文化上,能正人心的大概只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了。)所以我极其堕落,情生水,水下流,所以命运沉困凝涩。推而广之,凡贪恋之心,皆生水,水性重浊趋下,故芸芸众生,孰不贪恋,孰不沉堕。为什么这个时代抑郁症越来越多了,因为这是一个欲望的时代。

我们梦回不了唐朝,但梦回传统文化总是可以的。

一介书生,你觉得你的抑郁症和多情多欲有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10-3-2 12:28:29 | 只看该作者
我恨我自己为甚么那么软弱,不坚强,没毅力。我的目标超过了一般人,可我的能耐还不如一般人。谁见了我都应该扇我一巴掌,好让我清醒清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10-3-2 12:50:59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子,我可舍不得扇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10-3-2 13:2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10-3-2 13:29:30 | 只看该作者
南山子,我可舍不得扇你哦;
人在旅途 发表于 10-3-2 12: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10-3-2 13:34:10 | 只看该作者
10# 长风大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10-3-2 13:58:46 | 只看该作者
一介书生在这里呢,好文章啊。复制了,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10-3-2 18:29:24 | 只看该作者
看南师如高山仰止,望洋兴叹。此生不可及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10-3-3 13:39:01 | 只看该作者
看南师如高山仰止,望洋兴叹。
一介书生 发表于 10-3-2 18:29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阳光工程 ( 京ICP备10041392号-1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二街8号1510 邮编:100080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199号  

GMT+8, 24-11-26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联系我们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